!"卷第  
#
期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  
>/-34##))*  
#))*  
!
+%,-./&%01234,/.(%-5/&6.278-92:;!1%32/&1328.389<=2:2%."  
历史与想像  
!
!!关于$九叶诗派%的思考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
雪 松  
?
!
#
上海#)))@#"  
?
?
摘要!AG*A年出版的  
-
九叶集  
.
使得辛笛  
可以发现  
研究者  
(
陈敬容  
(
杜运燮  
(
杭约赫  
(
郑敏  
(
唐祈  
(
唐湜  
(
(
袁可嘉穆旦等九人获得  
&
九叶诗派  
'
的称呼  
"
但通过还原历史  
!
!
文学史家的合力的结果  
#)世纪H)年代的诗坛并没有存在过这样一个诗歌团体"  
它是一个想像与建构的产物  
!
它是诗人  
(
(
"
!
正确认识这一点是对这些诗人进一步  
研究的新起点  
关键词  
"
!
九叶诗派#-九叶集.#现代诗坛  
中图分类号!^#)B'#"?文献标志码!E?文章编号!A)))F"!A"$#))*%)#F))*@F)"  
?
?AG*A  
#
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本诗歌合集  
陈敬容杜运燮  
穆旦等 位诗人  
一群长期被漠视  
+
九叶集,#这本集子收录了辛笛  
&
&
&
#
必然有同人刊物来  
袁可嘉在  
杭约赫  
的诗歌作品  
和掩盖的诗人进入了文学研究视野 由于 九叶  
叶集  
是这群诗人浮出地表的标志他们就被学界追  
&
郑敏  
&
唐祈  
&
唐湜  
&
袁可嘉  
&
G
一个稳定成形的文学社团  
宣传自己的理论发表自己的作品 九  
中提到他们 围绕着在当时国统区  
颇有影响而终于被国民党反动派查禁了的诗刊  
创造  
%
随着这本诗集出版  
#
#
%
+
%
+
3
,
G
)
,
#
!
+
认为  
个标签  
一个在H)年代中国诗坛存在并有重大影响的诗歌  
团体$$$被随后出现的大量研究文章  
文学史著作  
)
九叶诗派* #而这一偶然的命名日后成为一  
,
+
中国新诗,#在风格上形成了一个流  
#
与这  
G
位诗人紧密相连#)九叶诗派  
*
成为  
派 他的这句话成为了日后  
研究的基础 诗人辛笛的女儿王圣思在  
作品选 的前言中进一步指  
'
#(H  
*
%
)
九叶诗派刊物  
*
%
+
九叶之树  
&
长青$$$)九叶诗人  
*
,
没有疑问的接受  
%
.)较为集中地显示他们新诗流派风格的  
#
还当推  
但正如福柯所说.)!某种观念的历史  
观念的多种多样的构成和有效范围的历史  
"
是这个  
这个观  
+
中国新诗,!共五集  
"
以及在它之前的  
+
诗创造  
,
#
'
!(#  
'
A(!  
!
共两辑十六集  
此前期诗创造  
的同人刊物  
究者认定为是  
#
但以第一辑十二集为主"%*  
念的逐渐演变成为使用规律的历史%* 如果运用  
+
,
+
中国新诗被看作是  
,
)
九叶诗  
知识考古学来仔细考察我们就会发现所谓的九  
叶诗派在  
* H)年代的中国诗坛本来是并不存在的#  
作为一个诗歌团体概念它其实是一个想像与建构  
#
的产物是诗人评论者和文学史编写者三方合力的  
结果  
#
)
*
#
这一由诗人自己提出的论述  
九叶诗派存在的依据  
无论是诗创造还是 都  
不是也不可能是这群诗人的同人刊物% +诗创造,  
#
被研  
%
中国新诗  
)
*
但事实上  
#
+
,
+
,
#
&
%
+
中国新诗  
,都是AGH@年成立的星群出版社旗下  
收稿日期!#))BF)"F)*  
邱雪松!AG*A$"#  
作者简介  
!
#
四川古蔺人  
#
博士研究生  
%
*
@
?
?
邱雪松  
?
历史与想像$$$关于  
)
九叶诗派的思考  
*
的诗歌刊物% +诗创造,AGHB  
B
月创刊  
由于编辑思路的 艰难的时代面对考验严肃的工作外  
诗歌创作方面有关的倡议  
中国新诗上 此组织一个有共同追求的诗歌团体 这篇序言充其  
月第 期至 量只能说是唐湜以一个诗刊编辑的身份来写的一份  
月第A#期是杭约赫能够运用自己的编辑 很普通的表明编者立场的序言#  
而不能抬高到说这  
#
由杭约赫 言  
#
审视这篇文章  
#
我们会发现除了强调在一个日渐  
里面没有任何  
更别提要由  
和林宏担任编者#AGH*  
B
月起  
#
#
分歧  
销售业务  
#
杭约赫离开了  
+
诗创造,#只负责技术工作和 与诗歌艺术  
&
#
#
转而把编辑精力投入到  
+
,
%
%
因此按照常理推断#+诗创造,AGH*  
B
A
AGH*  
@
权力选发同人刊物的最佳时间  
%
但核对在这A#期 是一个诗歌团体的诗论家所写的团体宣言  
%
刊物上发表的所有!*"篇文章  
#
排除不好确认具体  
笔者统计包括诗作诗论  
唐湜有 杭约 的责任  
袁可嘉 需要注 份刊物为平台来提倡现代诗歌艺术和组建诗歌团体  
新诗戏剧化的诗论最早还是 的想法  
为名发在 诗  
而穆 上存在倾向性  
位诗人则根本没有作品发表在 人的作品根本没有特别考虑当时北方的联大诗人  
因此无论是诗作的数量还是代表性 除了刊物的原因 位诗人之间散漫的联系  
这个诗歌刊物都不能说客观上为形成一 也无法让人相信他们之间会形成一个能和 新月  
九叶诗派雏形打下了基础 一样的诗歌同人团体  
另一个刊物 些文学史著作和研究文章错误地断定这 位诗人在  
因此无论是诗创造还是  
中国新诗,#这两  
译 份刊物根本就没有承当作为诗歌团体刊物应该承担  
篇 无论编者还是诗人都没有以其中任何一  
# % #  
#
+
,
+
作者的  
诗在内  
)
#
#
#
编余小记  
*
#
&
&
陈敬容在上面发了A)  
#
*
@
唐祈  
H
#
辛笛  
#
#
A
%
意的是  
袁可嘉这篇  
+
,
%
唯一合理而正确的解释只能是.+中国新  
+
诗的戏剧化$$$三论新诗现代化  
,
,
+
诗创造,#只是普通的诗歌月刊  
%
即使用稿  
AGH*  
H
#"日的  
+
大公报  
3
星期文艺  
,
%
#
那也只是倾向于选用身在上海的诗  
&
杜运燮  
诗创造  
诗创造  
个所谓的  
&
郑敏  
!
#
%
+
,
%
#
#
G
#
+
,
)
)
*
%
*&)现代派*&)七月派  
*
%
+
中国新诗,#据曹辛之  
!
即杭约赫  
"
G
回忆.)第一集  
+
时间与旗  
,
在一九四八年六月出版  
%
H)年代就有密切联系#因此才会在*) 年代集结出  
真实的情况却是他们大都是迟至解  
唐湜%* 实际 版诗歌合集 #  
放后才第一次见面 这其中最突出的是郑敏她多  
'
H(B)  
编辑人辛笛  
&
杭约赫  
&
陈敬容  
&
唐祈  
&
%
#
辛笛只是经济资助  
#
杭约赫负责的是出版发行  
真正负责编辑的是陈敬容 唐湜 无论是诗人 次在自己的回忆文章和访谈中坦诚自己是直到选编  
"
还是研究界都格外强调 九叶集时才第一次和他们见面  
中国新诗,#认为它是形成 + , % 同时#+九叶  
九叶诗派的平台 可据笔者统计在这个只出了 集的出版也是一个极其偶然的过程 据唐湜自己  
期的刊物中 除掉 最初由可嘉们规划原没有九个  
辑室这个栏目 唐祈发 人  
穆旦杜运燮  
敏和袁可嘉分别发了  
新诗文章发表总数的一半不到  
只维持了  
从这个刊物维系的时间和发表的作品数目来讲  
它是一个诗歌团体刊物是不能服人的 与此形成鲜 然性和随意性  
明对比的是在同一时期构筑袁可嘉的诗论体系的 第  
大公报  
#
%
#
&
唐祈  
&
%
+
)
*
%
#
,
%
"
#
总共只刊登了@* 篇文章  
%
)
编 回忆.)+九叶集  
,
#
*
#
陈敬容和唐湜都发了 后由于敬容的加入  
杭约赫辛笛各发了 篇 如果不是由于时间仓促以及其  
#郑 九个%*唐湜还提到#  
'"(A@#ZA@!  
人文章总数占中国 他原因他们还想加入方宇晨 试想如果  
+ # % #  
"
#
#
#
才添上了南方的我们成为  
#
H
#
&
&
&
!
A
#
G
,
%
而且#+中国新 这G位诗人他们在H)年代真的是有一种共同的追  
因此 求 那他们之间应该很熟  
AA月即被查禁 # #  
说 悉  
,
"
个月#AGH*  
%
真的形成了一个诗歌流派  
那就不应该在选择诗人问题上出现这么大的偶  
袁可嘉提前发表在 年  
+读书,AG*)  
也可以很好地佐证这一  
袁可嘉的这篇序言十分准确地分析了穆旦  
郑敏的诗作特点对杭约赫辛笛陈敬容的诗  
如果真像大多数文学史的描述和相关诗人的回 歌特点却分析不多特别是对唐湜只有在四十年  
忆那样的确有一个虽然没有发表宣言但已事实存 代写了不少颇有分量的诗论在开拓新诗诗风上是  
九叶诗派*#那为什么这三个诗人会不把自己 有建树的  
在的 不难推测袁可嘉对  
作品和诗论投给  
中国新诗,#而发表在别的副刊或 于上海诗人诗歌的不了解是他不能做出相应分析的  
刊物上 此外唐湜执笔发表在中国新诗 原因所在 这篇序言后来交由陈敬容执笔时增加了  
我们呼唤 九叶诗派的准宣 对于唐湜的介绍并由唐湜对全文作了润色才最终  
#
#
%
%
#
#
B
期上的+5九叶集  
6
,
#
@
篇文章有A!篇发表在  
+
3
星期文艺,#而 点  
%
&
郑敏  
&
穆旦的诗歌作品都有A# 篇发表在这个副刊 运燮  
&
#
&
&
%
#
#
)
#
#
'
@(@A  
)
*
短短一句评价  
%
#
+
2
#
+
,
A
%
+
!
代序",被认为是  
)
*
#
*
B
?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定稿 九叶诗派研究具有基石意 某种知识而这种知识获得科学的资格和作用的情  
'A(#HB  
义的文献经历的这样一番修改  
恰好说明了上海诗 况下的话语实践 如果我们运用这一思路加  
* %  
人和联大诗人之间不存在密切联系  
以分析我们就会发现  
如果一个诗歌团体的成员之间没有长期而稳定 人最终却被统归到  
的联系无法想像在诗学理论上他们会达成共识  
而达到追求一种相同风格的诗歌创作  
层面唐湜和袁可嘉被看作九叶诗派  
但二者的的理论追求存在着极大的反差  
评点对象包括 当然地写进了文学史  
他更应该被定义  
九叶集成书并带来巨大影响之前  
而不是一名为 联大诗人还是上海诗人基于历史事实  
%
这样一篇对于  
)
*
#
#
%
#
G
位特点鲜明  
&
风格各异的诗  
这一名称下这其  
首先是诗人在经  
九叶诗派的正  
随后早期研究界则努力使之经典化这两种话语  
唐湜 的合流最终促成了九叶诗派这个文学概念理所  
#
)
九叶诗派  
*
#
#
#
进 中经历了一个想像和建构的历程  
%
%
在诗歌理论 过一个短暂的犹疑后开始了对于  
的两大理论 名  
)
*
#
)
*
#
#
#
%
)
*
H)年代的文章大多是赏析性的评论  
#
%
诗人  
&
作家  
&
散文家  
#
范围极其广泛  
#
+
,
#
无论是  
双方都不认  
袁可嘉和唐祈是其  
为一个活跃在H)年代文坛的批评家  
共同的诗歌理念摇旗呐喊的理论家  
%
袁可嘉受西方 为彼此之间存在一个诗歌流派  
新批评理论影响写出了不少颇有见地的诗歌理论文 中比较典型的代表  
%
袁可嘉AG*)年发表在  
#
#
#
+
读书  
,
#
但与唐湜相反  
#
在以自己的理论来分析当时中国 上的  
+
5
九叶集  
6
,
和最终定稿的  
+
九叶集  
3
,#  
#
行文语  
袁可嘉开始只是认为  
绕着当时国统区有过影响的诗刊诗创造 中国  
可到了后来这句话被  
的诗作时  
#
他严格地把对象限定于冯至  
&
杜运燮  
包括  
显然他  
&
两篇文章间除了存在内容上的大量增删外  
气也有很大不同  
%
例如  
#
)
旦等这些现代主义色彩颇浓的诗人身上  
#
)
+
,
+
海诗人  
*
在内的其他诗人  
#
他丝毫没有论述  
#
'
@("H  
新诗  
改为  
,
而形成一个流派  
*
#
并不认为自己的理论能够用于对这些诗人作品的解  
)
围绕着在当时国统区颇有影响而终于被国民  
%
诗人们的政治立场之间的差异也极其明显  
%
和中国新诗事实上是得到  
党反动派查禁了的诗刊  
+
诗创造  
,
+
中国新诗,#  
%
杭约赫回忆#+诗创造  
,
+
,
风格上形成了一个流派*!着重号为笔者所加"%  
了共产党的地下领导  
民党政府查禁而作为编辑的杭约赫他们也因此被  
#
由此导致了这两份刊物被国  
%
%%  
比这句话的前后差异  
态度是不认为他们  
这样的一个客观因素导致了上海诗人的  
格他认定  
%
而联大诗人他们更多是属于学  
有流派性  
诗人存在一致的诗歌风格  
#
我们可以看到袁可嘉最初的  
#
'
H(@*  
G
人之间存在一致的诗歌写作风  
九叶集只是一个普通的诗歌合集没  
可到了定稿的序言却确凿地认定这 位  
G
同样的作为当时上海  
月桂林召开的当  
曾经提交了一篇名为四十年代  
的文章文章第二节专门谈到了 诗创  
通缉  
诗歌写作过早中断  
院派的独立诗人他们更强调在时局和诗歌间保持  
适当的距离  
年才停止  
#
#
+
,
#
#
#
%
#
#
因此他们的诗歌创作一直持续到AGHG  
上海诗人和联大诗人诗作之间的巨大不  
代诗歌讨论会时  
诗歌纵谈  
诗人代表的唐祈在参加AG*)  
H
%
#
+
#唐湜自己也承认.)前四人受西方现代派的熏染  
较深抽象的哲理思维与理性的机智火花较多常有  
# #  
多层次的构思与深层的心理探索而后五人则是在  
五四以来新诗的艺术传统中成长的  
,
#
+
较多地接受了  
也较多中国风  
,
+中国新诗,#但他只是认为这两个诗歌刊物  
-
探索和实践着与当时主流的左翼诗歌不同的发展道  
#
#
这两个刊物是当时诗人发表作品的众多平台之  
文中并没有讲到围绕这两个刊物形成了一个包  
现实主义精神  
#
较多感性的形象思维  
%*  
通过以上对诗刊诗人诗论家的分析  
#
'
B(H"  
#
'
*(AGHZAG*  
括他自己在内的诗歌流派  
%
&
&
#
可以断  
诗人们的转折出现在AG*A  
+
九叶集  
一方面考虑到作为一个流派出现能够减少来自  
各方的压力一方面考虑到九叶集正式出版后所  
造成的初步印象这一既成事实健在的 位诗人开  
始有意识地接受并宣传这种整体性 袁可嘉在  
西方现代派诗与九叶诗人一  
虽然这篇文章从内容上讲仍然全是分析穆旦杜  
&
郑敏的诗歌依旧没有涉及到其他六位诗人  
,
出版以  
#
#)世纪H)年代后期的中国诗坛  
#
根本就没有  
#
存在过  
)
九叶诗派*#他们只是在诗歌追求上与当时  
左翼诗界有不同认识的众多诗人当中的一部分  
#
+
,
%
#
*
%
福柯定位知识考古学意义时  
AG*!年率先发表了  
+
,
#
认为要  
)
在这个 文  
#
考古学的历史中  
**  
#
我们试图揭示的东西是那些产生 运燮  
&
#
#
?
?
邱雪松  
?
历史与想像$$$关于  
)
九叶诗派的思考  
*
但从文章标题可以看出袁可嘉已经认同了 首先表现在诗歌作品的  
这一称呼 同年曹辛之的回忆文章面对严肃 编选上  
九叶集外还陆续出版  
诗创造  
中国新诗6,#明确地提 了蓝棣之编选的  
+九叶派诗选,#王圣思编选的+  
中国新诗这块园地里  
逐渐形成一个具 叶之树长青$$$)九叶诗人*作品选,# AG**年谢  
有鲜明特色的新诗流派  
中国新诗萃5#) 世纪初$H) 年代6,  
这个概念出力最多的是诗人唐湜  
九叶集  
叶诗派这一概念  
期上的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一些看法与设 料集和专著纷纷出版  
是其中影响最大的文章 他不仅肯定学界对于 博硕论文  
这些论著及论文毫无例外地在研究的起  
九叶诗派业已取得的研究成果还提出应该改变  
以往文学史写作的思路明确提出要把  
作为H)年代明确存在的一个诗歌团体列为专章写 人三方都看作一个无可争议的文学流派#)九叶诗  
)
九叶诗 个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
*
%
+
#
除了不断加印的  
+
,
#
的时辰$$$  
5
6
5
出了  
)
+
,
#
'
H(B#ZB!  
*
%
对于  
他不仅最终修订 选了他们  
各种诗歌选本逐渐  
九 开始了以  
为名收录这些诗人的诗歌  
%
上海文论  
其次随着研究的深入 九叶诗派为对象的资  
这其中还有众多未能出版的  
)
九叶诗派  
*
&
杨匡汉编  
+
%
G
个人的AG首诗之后  
#
+
3
,#还写了#)多篇文章大力宣传  
)
)
九叶诗派  
*
*
%
AG*G 年发表在  
+
,
#
#
)
*
A
+
#
,
%
%
)
*
#
)
*
%
点上就预先假定了九叶诗派在诗歌史上的存在  
#
)
九叶诗派  
G(ABZA*  
他的这篇文章可以说极为典型地  
*
)
*
&
&
双重合力使得九叶诗派逐渐被读者研究者诗  
'
进文学史  
代表了来自诗人们寻求集体认同的声音  
大量出现的其他诗人的回忆性文章中不约而同地  
对于九叶诗派这个定义都加以不同程度的事后  
确认 总的来说  
时诗歌研究界的思路  
究界和史学界  
相对于诗人那种可以理解的态度转变  
诗歌研究界在潜意识层面已经沿着九叶集  
的思路把这九个诗人当作了一个整体的流派 最  
叶集  
早的研究文章是严迪昌发表在 年  
文学评论,AG*A  
期的  
%
*
%
派的诗歌也渐渐地跻身经典行列  
%
在同时期  
作为一种对经典最终确认的特殊权力文学  
#
)
*
#
史的编纂显得较为迟缓和慎重 黄修己 年出  
版的中国现代文学简史是最早将这九位诗人以  
%
AG*H  
)
*
+
,
%
#
他们的这些回忆文章  
)
规训  
*
了当  
使得这一概念逐步进入了研  
流派的名义收录进文学史的著作虽然他在书中称  
其为)+九叶集, *#但这已经标志着文学史作为一  
种书写权力开始接受九叶诗派了 年钱  
# ) * % AG*" #  
吴福辉温儒敏王超冰四人合著的  
代文学三十年一书  
九叶  
年代以后出版的各种文学史顺理成章地把这  
#
#
%
#
早期的  
理群  
,
预设  
&
&
&
+
中国现  
虽然也把该派暂名称作)+  
成派已经被文学史认可% *)  
+
,
#
#
%
,
*#  
)
*
+
G
位诗  
#
到了#))A年中国现代文学  
为名建立了唯一一个多人文库时  
#
@
评九叶  
+他们歌吟在光明与黑暗交替时$$$ 5  
人看作了一个诗歌团体  
6,#文章明确地认定)+九叶集,  
是一个诗歌流派  
馆以九叶诗派  
九叶诗派获得了它作为一个不言自明的诗歌团  
体概念的所有合法性标志着这一建构历程的最终  
)
*
'
A)(AA#  
的作品选  
#
一个艺术流派的作品选  
*
%
著名的  
#H期的  
九叶集6,#也认为.)  
)
*
诗歌研究者孙玉石发表在  
+
文艺报,AG*A  
#
+
带向绿色世界的歌$$$  
5
完成  
%
于他们思想倾向  
绕着中国新诗  
色的小小的诗派  
&
艺术追求和创作风格的相近  
等刊物自然地形成了一个颇具特  
在当时就产生了一定的影  
%* 诗论家蓝棣之是最早且最全面研究这些诗  
九叶诗派不应该局限于  
# ) *  
#
便围  
通过以上历史事实的还原和建构历程的描述  
是书写权力的产  
作为穆旦当年联大好友的赵  
他不属于任何流  
#
+
,
#
我们不难得出结论#)九叶诗派  
*
#
#
而不是历史存在  
%
'
AA(#G  
瑞蕻就明确说过.)穆旦就是穆旦  
我一直认为把穆旦归入一个本来不存在而勉  
强凑合的所谓  
0九叶诗派1#或称他为0九叶诗人1#  
#
人的研究者之一  
他指出  
应该将诗人队伍大大扩大  
现代诗派作为了这个流派的名称  
%
#
这九人  
#
#
他还提出应以  
但他也认定  
诗创造 中国  
形成一个有鲜明特征的新  
此时的研究界惊诧于在  
现代的诗歌创作  
这使得九叶诗派  
概 念  
的概念随后在两 了  
)
*
%
'A!(A!#  
是很不合适的%*  
)
九位青年诗人围绕着进步刊物  
+
,
+
新诗,#彼此确认了共性  
#
在研究界开始理性面对九位诗人诗歌理  
'
A#(GH  
诗流派  
*
%
总体而言  
#
H)年代的中国居然存在过这么  
)
*
#
如今  
#
诗歌风格的巨大差异的时候  
不约而同地纷纷写翻案文章  
#
)
*
&
#
越来越多的人看到  
九叶诗派这一概念的名实不符诗歌研究专家  
念进一步深入人心% )九叶诗派  
*
)
*
#
*
G
?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曹万生教授主编的  
破了多年来的文学史窠臼  
个概念而学者张同道探险的风旗  
国现代主义诗潮  
西南联大诗人群  
+
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史  
不再使用九叶诗派  
论二十世纪中 一群  
,
一书  
#
突 为一个相当有益的启示  
对于这九位诗人  
而不 的诗人应该以单个诗人的作品  
一书按照地理位置把诗人划分为 或诗歌理论分析来取代那种整体评价的趋向这才  
#
上海诗人群的做法可以作 是对这九个诗人进一步研究的新起点  
%
#
)
*
#
笔者认为应该把他们看作是  
#
+
.
)
*
)
*
#
,
)
*
)
*
%
注释  
!
!
本文论述的  
为了论述的方便  
穆旦毕业自西南联大的诗人  
郑敏的  
有生命愿无声消失  
)
九叶诗派*#与一些研究著作和文学史著作中的)+九叶集  
,
唐湜等五位当时在上海的诗人称作  
*&)九叶派*&)中国新诗派  
*
等指称一致  
郑敏  
%
同时  
袁可嘉  
#
#
将辛笛  
&
陈敬容  
&
杭约赫  
&
唐祈  
&
)
上海诗人*#而杜运燮  
&
&
&
#
则统称为  
$
)
联大诗人*%  
解构诗论,!北京大学出版社AGGG年版  
"
+
诗歌与哲学是近邻$$$结构  
"
中的第五编  
)
诗歌与我  
*
和访谈录  
4::X.__]]]'R8.4,/3.'3%5_R8.Q,8_(8R9g/-:23&8'/9X2 3&/992=c!Aj.8R92=c  
+
郑敏没  
.
,
中对此都有详细说明  
%
G!G%  
参考文献  
!
'
'
'
'
'
'
'
'
'
'
'
'
'
A(福柯  
'
知识考古学'>('谢强  
#
马月译  
'
北京  
.三联书店#AGG*'  
#(  
'>(__袁可嘉  
'
九叶集  
'
南京  
.
江苏人民出版社#AG*A'  
作品选'>('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AGGH'  
中国新诗,'+('读书#AG*!#!AA"'  
!(前言'>(__王圣思  
'
九叶之树长青$$$)九叶诗人  
杭约赫"'面对严肃的时辰$$$  
记诗创造和  
来函十六封及说明'+('新文学史料##)))#!!"'  
九叶集 序  
' 3  
'+('读书#AG*)#!B"'  
*
H(曹辛之  
"(唐湜  
!
+
,
+
'
@(袁可嘉  
B(唐湜  
*(唐祈  
G(唐湜  
'
九叶诗人.)中国新诗 .上海教育出版社##))!'  
*
的中兴'>('上海  
'
四十年代诗歌纵横谈'O(__全国当代诗歌讨论会' '  
新诗的现状与展望南宁  
.广西人民出版社#AG*A'  
'
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一些看法与设想'+('上海文论#AG*G#!A"'  
A)(严迪昌  
AA(孙玉石  
A#(蓝棣之  
A!(赵瑞蕻  
'
他们歌吟在光明与黑暗交替时$$$  
+
九叶集,'+('文学评论#AG*A#!@"'  
'
带向绿色世界的歌$$$  
+九叶集,'+('文艺报#AG*A#!#H"'  
'
论四十年代的  
南岳山中  
#
)
现代诗派*'+('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AG*!#!A"'  
'
蒙自湖畔'O(__杜运燮  
#
周与良  
#
李方等  
'
丰富和丰富的痛苦  
'
北京  
.北京师大出版社#AGGB'  
89'&$)G%&E,6',$+1 ?04'')*  
a^6b,8F9%.S  
!
O42.898C8X/-:58.:#</9:O42./(%-5/&6.278-92:;#14/.S4/2#14/.S4/2#)))@##O42./"  
8
9#$+(0$.N48X,]&23/:2%. %0H.+ <(53$$(8#.3" 2. AG*A S2789-298:%:48./58%0)+2, W8!(2.8  
8/789" Y%8:-;134%%&*#],::-/32.S2:]/3K:%:48429:%-;#R802.=.%8Q29:8.38%09,34/X%8:-;S-%,X2.  
48AGH)91 X%8:2332-3&8#],:/X-%=,3:%025/S2./:2%./.=3%.9:-,3:2%.R2:4:48i%2.:800%-:%0X%8:9#-8F  
8/-348-9/.= &2:8-/-;429:%-2/.9#%0R4234/3%--83:,.=8-9:/.=2.S29:489:/-:2.SX%2.:0%-0,-:48-9:,=;%0  
48X%8:9'  
,1 ;'+5#..2.8F&8/0934%%&9%0X%8:-;-429:%-23/&-8:,-. 25/S2./:2%. /.= 3%.9:-,3:2%.  
[
:
9
:
:
!
责任编辑  
"
?
#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