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  
!
期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  
>/;#())*  
())*  
"
+$,-./%$01234,/.'$-5/%6.278-92:;!1$32/%1328.389<=2:2$."  
汉魏神怪小说的宗教形态述论  
?
!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
成都@A))@*"  
?
?
摘要  
在思想内容上与道教的教理阐发和神仙谱系建设相呼应  
推波助澜实则直接建言丹道  
关键词  
!
神怪小说的兴起  
#
盛行与道教的形成  
#
转化在时间上具有同一性  
!
小说的创作宗旨有着宣教宏道的意图  
!
!
在传播上为文人雅士所乐尚  
!
从而为道教的上层化转向  
!
!
是汉魏道教的宗教活动的组成部分  
!
具有宗教活动与文学创作一体化的特征  
"
!
汉魏  
$
神怪小说道教  
$
中图分类号!_()@C(?文献标志码!G?文章编号!A)))H"!A"%())*&)!H))FAH)*  
?
?
汉魏六朝神怪小说与道教的紧密联系早已为学 展历史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
为此  
#
笔者重点关  
者们肯定  
&
对中古文学深有所得的王瑶先生认为汉 注神怪小说的兴起  
+
盛行与道教的形成  
+
转化在时间  
魏六朝小说与道教共同发展/$小说的发展与道教 上的同一性  
存在着极密切的关系&% 林辰认为道教 宏道的意图  
#
推动了小说发展/$中国神怪小说的发展  
#
阐述神怪小说在创作宗旨上有着宣教  
在思想内容上与道教的教理阐发和神  
和道家的 仙谱系建设相呼应  
在传播上为文人雅士所乐尚  
广为传播与道教的自神其教息息相关00从秦汉到 而为道教的上层化转向推波助澜  
实则直接建言丹  
具有宗教活  
)
A*AAK  
的盛行  
#
#
#
#
#
魏晋  
此相应  
宣教活动  
#
是道家思想的传播和道教形成的重要时期  
也是神怪小说的诞生期 道教借小说进行  
一方面是推动了小说的发展  
(
与 道  
#
是汉魏道教的宗教活动的组成部分  
#
#
&
动与文学创作一体化的特征  
&
#
#
一方面是道  
)
(*A)KUAA)  
教的思想内容渗透入小说之中&%  
鲁迅先生  
神仙之说盛行汉  
会小乘佛教亦入中土  
#
皆张皇鬼神称道灵异故自晋讫  
均表明道教  
曾指出/$中国本信巫  
#
秦汉以来  
末又大畅巫风而鬼道愈炽  
渐见流传 凡此  
# #  
特多鬼神志怪之书&% 种种论述  
&
虽论已至此  
#
#
汉魏以前  
想和严肃的社会作用  
是先秦时期君王为了搜集了解  
专门设置的官位余嘉锡先生在  
小说家出于稗官说中说稗官系指收集庶人之言  
#
小说并无自觉的创作意识  
+
宏大的思  
#
(
#
而是与稗官相连称为  
$
稗官  
&
#
#
#
)
!*("  
小说%& 所谓稗官  
#
民间风情和言论  
#
#
对汉魏六朝神怪小说之不可或缺  
觉意犹未足第一宗教领域的信仰何以主要向审美  
领域的小说创造转化而不是直接与政治  
经济发生 传达给天子的  
联系 第二宗教与艺术互动的意义何在  
它对于 论内容驳杂丰富  
道教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为小说提供了什么样的可 谣总称为小说  
对道教与汉魏六朝神怪小说紧密联系的深层动 道/$小说家流  
盖出于稗官  
#
,
-
#
#
)
E*(F!  
#
+
$
%
&
稗官采集到的民情和言  
议论故事民俗包括歌  
汉书 艺文志 总结小说  
街头巷语道听途说之  
1
#
1
#
#
有异闻  
班固  
+
+
+
#
1
#
&
,
.
-
1
#
#
#
因的思考  
#
有助于澄清中国小说形成期的本来面目  
#
所造也  
&
孔子曰/3虽小道  
#
必有可观者焉  
然亦弗灭也  
#
致远恐  
是厘清中国小说思想资源的需要  
收稿日期!())FH)*HA"  
#
也可明了道教发 泥&2是以君子弗为也  
#
&
闾里小知者之  
作者简介  
!
刘敏!AK@E'"#  
#
四川德阳人  
#
副教授  
#
哲学博士  
&
FA  
?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所及  
#
亦使缀而不忘  
#
如或一言可采  
杂篇 外物  
#
此亦刍荛狂夫 道士  
#
且为宏扬道教忍辱负重  
+
历经艰辛 有的虽然  
&
)
"*AFE"  
之议也&%  
,
庄子  
.
.
-
亦云/$饰小说 自己不是道门中人  
#
也与道教瓜葛颇深  
&
刘向身为  
)
@*K("  
以干县令  
都尉陵从军  
说家合丛残小语  
#
其于大达亦远矣&%  
,
文选  
新论  
以作短书  
-
江淹  
,
李 汉光禄大夫  
#
当世即与道教上清派祖师王褒并称才  
张华传称张华能辨海龟毛龙肉酢蛇  
察豫章剑气 的作者  
-
李善注引东汉桓谭  
,
-
/$若其小 俊(,晋书  
.
-
+
+
#
#
近取譬论  
#
#
治身理家  
#
化鸡  
+
#精于数术方伎(,洞冥记-  
)
F*卷三十一  
有可观之辞&%  
都认为小说是来自于民间的 郭宪也是一位以神异的方术著称的人物#,后汉  
浅识小语  
至汉魏时期  
头巷语道听途说  
着更重要的目的  
#
离大明大知还有很远的距离  
这种情况有了改变小说仍以  
为来源  
葛洪对撰  
&
.
方术列传  
街 忽回向东北含酒三噀  
-
/$郭宪00从驾南郊  
&
宪在位  
#
#
#
#
#
$
#
&
执法奏为不敬  
#
诏问其故  
#
%
#
但在浅识小语之外似有 宪对曰/3齐国失火  
#
故以此厌之&2后齐果上火灾  
性好阴阳术数留思京房夏侯胜  
从撰著者身份的集体倾向可以看出  
#
&
,
列仙传  
-
的刘向推崇 与郊日同&%干宝  
$
#
+
!
)**A*E  
)A)*(A")  
有加  
搜神记  
的功效萧绮为王嘉  
异之作是 妙万物而为言  
显然此时的小说不再是  
内容丰瞻旨意宏博  
小说的创作目的何在  
鲁迅对这一时期的鬼神志怪之书的基本判断是 人莫见  
#
称其为  
$
命世通人  
%
(
干宝认为自己的 等传  
游心寓目 在汉魏六朝小说由方士小说转变为道士小说  
道士小说的宗旨是自觉的宣教宏道 从佚名  
列仙传序可以看出刘向撰此书就是为了宣扬神  
光禄大夫刘向之所撰也  
#
淮南王安亦招宾客 枕中鸿宝密  
言神仙使鬼物及邹衍重道延命之术  
向父德为武帝治淮南王  
及宣帝即位修武  
并以通敏衣俊才进侍  
上言黄金可成 上使  
兄安成侯安民  
%
&
"
,
-
可以弥补正统史书的缺陷  
#
$
%
&
(
,
拾遗记  
-
作序并称这一志怪纪  
&
)
K*AA  
$
#
盖绝世而弘博矣  
%
&
,
-
#
#
$
君子弗为  
%
$
短书%#它 仙事/$,列仙传  
-
#
&
#
#
能够服务于世道人心  
&
那么  
#
武帝好方士  
之书  
#
#
,
1
-
#
#
#
&
先是安谋反伏诛  
#
)
!*(E  
$
非有意为小说  
以虚构的情节人物来抒情言志  
的确神怪小说的作者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都不是 左右  
作家这当然与社会分工有关系但他们却多是道士 向典尚方铸金  
&
或与道教有瓜葛则清楚地表明其创作目的是非文 乞入国户半赎向罪  
学而是宗教 晋书 讲五经于石渠  
世族从祖葛玄是吴道士 见上颇修神仙之事  
早年遍览儒家典籍惟独对 感 颜久视真乎不谬  
兴趣从郑隐学炼丹秘术得授金丹之经和三皇内 以来及三代秦汉  
等经籍  
晚年隐于广州罗浮山炼 集斯传焉&% 可见刘向笃信神仙  
优游闲养  
%
#
即神怪小说的创作宗旨并非 狱  
#
独得其书  
#
向幼好之  
#
以为奇  
&
#
#
这是非常中肯的 帝故事  
&
#
向与王褒  
+
张子乔等  
#
#
#
&
向及见淮南铸金之术  
#
&
#
#
#
费多不验  
#
下吏当死  
#
&
上亦奇其材  
#
得减死罪  
&
复征  
&
,
.
葛洪传-#葛洪出身于江南 为黄门侍郎  
其妻乃天师道世家鲍靓之 籍  
神仙导养之法  
#
&
至成帝时  
#
向既司典  
#
#
#
#
乃知铸金之术  
#
实有不虚  
遂辑上古  
约载其人  
#
且有感于世人  
想要宣传道教的神仙信仰而撰  
洞冥记序 郭宪之所以写作  
是因为赞赏汉武帝  
故绝域遐方贡其珍奇物及道术之人  
#
#
#
$
%
#
#
但世人求之不勤者也  
博采诸家言神仙事者  
K*!A  
&
#
#
,
#
#
)
-+,枕中五行记  
-
#
#
)
A)*AKA(  
#$在山积年  
#
#
著述不缀  
艺术列传 载  
而聪睿内明  
$洞心于道教%#$欲穷神  
清虚服气不与世人交 仙之事 故于汉  
#
亦 世盛于群主 为补今籍旧史  
其所造 之阙洞达神仙冥迹之奥妙 曹丕作  
搜神记 的干宝  
更加笃信长生不死的神仙为  
撰遂集古今神祇灵异人物变化  
%
&
王嘉 追求神仙的不勤奋  
#
也是颇有影响的道士#,晋书  
.
-
/$!王 集  
,
列仙传-& 又据  
,
-
#
"
轻举止  
好语笑不食五谷  
隐于东阳谷  
#
丑形貌  
#
外若不足  
#
&
滑稽 此小说  
#
#
#
不衣美丽  
#
#
#
)
K*!E  
&
#
凿崖穴居  
#
弟子受业者数百人  
#
#
收集汉武帝的传说  
,
列异传-$  
$
性好阴阳术  
#
皆穴处& 00嘉之死日  
#
人有垄上见之  
&
#
&
)
A)*(EK@U(EKF  
,
牵三歌谶-#事过皆验  
#
累世犹传之&%  
梁 序鬼物奇怪%&  
神异记  
- #  
撰者祭 数%#经历家中怪事后  
于是  
酒王浮与帛远抗论争邪正及李通死后见王浮/$后 世间实有# $  
少时有一人李通死而更苏去云见祖法师在阎罗王 为  
为王讲  
基公次被锁械  
争邪正浮屡屈  
佛法 殃有所归  
,
-
释慧皎  
,
高僧传  
-
卷一  
,
帛远传  
-
,
#
,
搜神记-% #$亦足以发明神道之不  
)K*")  
一云道士 诬  
% &  
昔祖平素之日与浮每  
乃作  
)
A)*(A")  
#
#
#
,
首愣严经-& 又见祭酒王浮  
#
#
#
求祖忏悔  
&
#
将小说的宏道宣教目的说得最明白的是葛洪  
, #  
老子化胡经-#以诬 葛洪本诚笃道士  
在魏晋道教的理论建设中地位甚  
)AA*(F  
王浮也是 重其著述  
故死方思悔&% 可见# # ,抱朴子-+,肘后备急方-+,金匮药方-  
&
#
#
不自忍  
#
&
#
F(  
?
?
?
敏 汉魏神怪小说的宗教形态述论  
?
是重要的道教典籍  
#
今天亦被视为小说的  
,
神仙 诞离奇的神怪之事在葛洪们心里却是作为历史来记  
神怪小说家很多是  
郎或在著作参与修撰国史的工作  
任国史之才  
虽固辞未受& ,抱朴子  
正经七史  
百家之言兵事方技短杂奇要三百一十  
经籍志录有葛洪汉书抄三十卷  
, - #  
又录葛洪史记抄  
开后来史抄的先河  
-#是葛洪为宣传道教神仙思想而作的& ,神仙 录的  
&
$才堪国史%#担任过著作  
&
干宝称葛洪堪  
自序说又抄  
-
自序曰  
/
#
?
?
洪著  
.
内篇/!论神仙之事  
!
凡二十卷  
"
#
-
$
子滕升问曰)'先生曰神仙可得  
!
不死可学  
!
+
+
+
+
之得仙者  
所记有数百人  
幽隐与世异流  
!
岂有其人乎*(答曰)'昔秦大夫阮仓 %& ,隋书  
.
-
!
!
刘向所撰又七十一人  
世之所闻者犹千不得一者也  
服食方 学博士  
以为十卷以 军  
思不经微者亦 心雕龙  
殊甚简要美事 说新语  
此传虽深妙奇异不可尽载犹存大体  
"
盖神仙  
,
新唐书  
汉书抄  
.
艺文志  
-
,
-
十四卷和后  
刘向是汉经  
,
!
!
!
"
-
三十卷  
#
&
0
0(余今复抄集古之仙者见于仙经  
#
#
郭璞初为尚书郎  
#
后任大将军王导的记室参  
二十卷时称良史刘勰文  
干宝述纪 世  
及百家之书  
传知真识远之士  
不强以示之矣  
不举  
谓有愈于刘向多遗弃也  
神仙传是葛洪整个道教著述中的一部分  
!
先师所说  
其系俗之徒  
则知刘向所述  
#
耆儒所论  
!
!
&
干宝的史著  
,
晋纪  
-
#
#
,
"
!
!
.
-
$
#
以审正得序%#,  
搜神记-#  
E*FK*  
史传篇  
排调  
"
!
!
.
-
/$干宝向刘真长叙其  
,
)
"
!
!
刘曰 卿可谓鬼之董狐 在神怪小说家自己  
/3  
&2%  
,
A(-("F  
"
的意识和时人的眼中神怪小说具有史著的意义  
#
#
这说明  
抱朴子  
,
-
&
,
.
-
,
-
,
隋书 经籍志就将神怪小说列入史部而非子  
三国志 注也引用过  
神怪小说确乎是承载神仙思想  
+
,
-
总结道教理论#,肘后要急方-+,金匮药  
-
,
小说家-#裴松之的  
列异-& 事实上  
记录道教活动  
+
参与道教建设的宗教典籍#,洞冥  
,
-
-
阐述道教医学#,神仙传  
-
则以形象化  
神仙实有  
#
正是道教由早期的巫  
+
情感化的  
,
#
方式面向广大民众宣传得道升仙  
+
+
仙可学  
致的观念  
鬼道向上层化  
发展的当务之急是确立完善并使人信服神仙学说  
让神仙学说在士人的精神世界中占有一席之地  
此葛洪是一方面从理论上建设教义教理另一方面  
积极推广神仙学说 葛洪自称神仙传  
刘向列仙传为参考  
&
葛洪所在的时代  
宗教  
神仙传等历来被列入道教经籍  
#
有着早期道教活动如道派兴起经箓传授  
异闻记 张广定女  
实为道教呼息吐纳之法  
条叙述了李家道的兴  
条涉及魏晋南北朝流行的房中术还反  
映出道教吐纳导引舐唇咽液金丹服食责己谢过  
有凡人  
-+,十洲记-+,列仙传-+,拾遗记-+,汉武故事-+  
在神怪小说中  
- & #  
修炼秘  
+
义理化的神仙道教转化的时代  
#
,
+
+
#
术真人仙迹的记录  
条所记 仙经象龟之息  
+
&
陈寔  
,
-
$
%
#
$
%
(
&
,
-
的写作以  
,
神仙传-$李阿%+$李八百%  
#$彭祖%  
,
-
#
其所记神仙F)余人  
**A*E  
& ,抱朴子内篇 即言神仙实有/$  
$
谓为实  
服气炼神  
成仙途径的详细论述  
#
)
%
.
论仙  
-
+
+
+
+
向博学则究微极妙  
核有无其所撰  
妄造何为乎 邃古之事何可亲见  
炳然  
#其必有矣& 00刘向为汉世  
其所记述庸可弃哉 凡世人所以不信  
# 1  
不许命之可延者  
#
经深涉远  
#
思理则清澄真伪  
诚无其事  
#
皆赖记籍传闻于  
#
+止欲修心等修道方术(,列仙传-  
#
,
列仙传-#仙人F)有余  
#
#
与道经中的修炼方术相互印  
1
#
#
(,汉武故事  
此类很多  
-
有关于道教经籍传授的记载 诸如  
&
往耳& ,列仙传  
-
&
之名儒贤人  
#
仙之可学  
#
#
正以秦皇汉求之不获  
#
)
**AF  
以少君栾太为之无验故也&% 在葛洪看来  
#
这些  
#
反而显出俗人的汲汲名  
道教是一个多神宗教  
#
其庞大的神灵世界包括  
#
如何将他们拉入自  
道教  
生动奇妙的神仙故事记载  
利和浅薄短视 因于此才又在  
列仙传的基础上增益扩张  
&
#
$
殊甚简要  
#
美事不 神话人物  
+
民间俗神和历史人物  
是早期道教发展的重要问题  
神仙谱系的建构方式乃用想像夸张形象化的文  
中指出六朝志 学手法将一个个神话人物民间俗神历史人物仙  
在当时并非有意 化艺术思维转化为宗教方式神怪小说起着建构道  
曹丕等也一再强调写作 教神谱完善天庭的作用  
而非杜撰 的确好作幻设  
仙化神话人物民间俗神和历史人物首先是赋  
夸张虚构意识在唐传奇中才集中出现  
今天看来荒 予他们道教的神仙思想 神仙是神话传说中一直存  
%
,
-
#
将刘向F)余人 己的神仙体系  
#
&
$
的神仙队伍扩大为K)余人  
&
#
+
+
鲁迅在  
怪小说大抵一如今日之记新闻  
干宝郭璞  
实录  
,
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  
-
#
+
+
$
#
#
#
作小说%#葛洪  
+
+
+
+
&
神怪小说是  
$
%
&
#
$
%
+
#
#
&
F!  
?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在的形象  
#
人们借此表达想要超越时间空间的束缚  
+
之药的神/$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  
#
姮娥窃以奔  
西王母演  
)
AF*卷六  
获得一种绝对无待的自由的渴望& ,庄子 逍遥&% 汉武故事-+,汉武内传  
所记藐姑射山上的神人+,山海经-中的A@位天 变为纯粹的道教女仙&  
远游中也表达 王瑶认为  
- ,  
洞冥记-+,汉武故事-+,汉武内  
.
,
-
#
-
神都是古人的神仙想象  
&
屈原在  
,
了对神仙世界的向往/$闻赤松之清尘兮  
美往世之登仙&%最早的神 的集中出现  
仙是远远脱离人世的异人#,山海经  
#
愿承风乎 传-+,汉武外传  
-
等以汉武帝求仙故事为题材小说  
遗则  
陆吾  
&
贵真人之休德兮  
#
#
实为道教宣传神仙思想的手段/$正如  
也需  
.
西次三经  
-
曰 儒家需要称道尧舜一样  
(,山海 要举出一个帝王来做因信任方士而致太平兴国的标  
豹尾虎齿而善 准例子& 00因此最合标准的人物  
便莫过于汉武  
西王母是道教  
她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主宰人世  
人间帝王汉武帝在她面前只是个唯唯诺  
汉武帝服食的仙桃由她赐予指引修道的  
也是向她乞求  
卷八记叙了西王母赐汉武帝仙  
祭祀名山大泽以求神仙  
时西王母遣使乘白鹿告帝当来乃供帐九华  
#
方士  
#
后来的小说家  
#
)
AE*EF  
$
其神状虎身而九尾  
#
人面而虎爪  
其状如人  
这时的神仙  
敬天崇祖的原始宗教的痕迹  
%
.
西山经 写西王母  
-
$
#
#
)
AE*")  
)A*AAE  
#
蓬发戴胜  
%
&
#
遗留着古代先民 帝了&% 在汉武帝求仙的故事中  
#
&
神仙世界的代表  
#
#
道教的神仙信仰也有着与神话传说中神仙一样 间的一切  
#
的特征  
限制  
#
即能够摆脱自然力的束缚  
#
超越社会力量的 诺的小人  
飞竦身入云无翅而飞  
,五岳真形图-+,六甲灵飞十二事-  
游浮青云或潜 的 张华博物志  
& , -  
或茹芝草  
#
#
&
葛洪描述神仙能够  
上造天阶  
$
#
&
或驾龙乘云  
#
(
或化为鸟兽  
#
(
行江海  
而不识  
#
翱翔名山  
(
或食元气  
(
(
或出入人间 桃的事/$汉武帝好仙道  
#
#
)
A(*(*K  
(
或隐其身莫见之&% 但是  
#
道教的神仙 之道  
&
#
信仰有着更深刻的哲学思想#$道教神仙的实质内 殿以待之  
&
七月七日夜漏七刻王母乘紫云车而至  
南面东向头上太华髻青气郁郁如云 有  
# &  
久视之 三青鸟如乌大使侍母旁  
本体论的高度来论证 向王母索七桃大如弹丸  
#
)
A"*@  
涵是道  
#
神仙不过是道的具象化罢了  
蒂固 长生  
A@*(E(  
%
& , 于殿西  
#
#
.
五十九章  
-
/$根深  
+
+
+
#
&
时设九微灯  
&
帝东面西  
)
&%  
葛洪力图从宇宙观  
神仙长生的思想 他将  
涵乾括坤其本无名  
论其有  
毫而有余焉  
道的存在是超越于现实世界的神仙的理论依据  
神怪小说中的神仙大多脱胎于神话故事民间  
历史人物又有新的思想内涵他们不再仅仅  
是长生不死飞身成仙愿望的象征而是道教宗教意  
识的符号 西王母形象的演变便典型地体现了这一  
中西王母就多次出现 山海  
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  
蓬发戴胜司天之厉及五  
+
#
#
#
以五枚与帝  
#
母食二枚  
&
&
$
论其无  
%
视为宇宙的本体/$道 帝食桃辄以核著膝前  
#
母曰/3取此核将何为12  
#
#
&
#
则影响犹为有焉  
(
/3此桃甘美  
#
欲种之  
汉武故事  
汉武内传  
细致入微  
&
母笑曰/3此桃三千年一生  
中西王母降临汉宫时已很  
)
A**")  
#
则万物尚为无焉& 00以言乎迩  
#
则周流秋 实&2%  
,
-
#
)
**AF)  
#
以言乎远  
#
则弥纶太虚而不足焉&%  
有气势  
栩如生  
#
,
-
#
西王母的形象就已经栩  
#
&
+
#
且十分华贵美丽  
/
#
+
??至二唱之后  
!
忽天西南有白云起郁然直  
!
传说  
+
#
#
!
遥趋宫庭间  
半食顷王母至也  
或乘狮子或御白虎  
或乘科车 群仙数万  
复存在  
有五十天仙侧近鸾舆  
金钢灵玺带天策  
!
中有箫鼓之声  
!
人马之响 复  
"
+
#
!
"
县投殿前有似鸟集  
!
或驾龙  
或控白鹤  
#
既至从官不  
&
#
#
#
或骑白麌  
#
变化& ,山海经  
-
#
,
"
!
光耀庭宇  
"
!
.
西山经  
-
/$玉山  
#
#
!
唯见王母乘紫云之辇  
!
驾九色斑龙别  
!
状如人  
#
豹尾虎齿而善啸  
#
#
!
皆身长一丈  
!
同执采毛之  
"
王母唯扶二  
修短得中  
)
AE*")  
&%  
,
海内北经  
-
又说/$西王母梯几而戴胜杖  
#
#
#
!
咸住殿前  
)
AE*!)@  
其南有三青鸟  
#
为西王母取食  
掌管瘟疫刑罚之神  
&
在昆仑虚北&%  
侍女上殿" 00视之可年三十许  
!
!
,
AK-E*  
是一位半人半兽  
+
&
,
穆天子  
姿菴霭  
!
云颜绝世  
!
真灵人也  
西王母形象脱离了原始神话神人混杂的特 如此气宇轩昂的西王母先是指斥汉武帝情恣体  
变成一位与帝王同席宴饮的女王她举止文雅 淫乱过甚杀伐非法  
彬彬有礼且善于歌咏甚至温情脉脉 拨秽易韵  
常具有人情味的人的形象了 但是 静奢侈于寂室爱众生而不危  
并没有沿着人的形象向前发展 练惜精气弃却浮丽  
安的淮南子 览冥篇 西王母是一位掌管不死 将岂无仿佛也 如其不尔  
"
-
#
#
$
#
#
+
#
#
#奢侈其性%#继而谆谆告  
保神炁于绛府闭淫  
# #  
守兹道戒  
令百竞速  
无为  
#
#
已经是一位非 诫/$若能荡此众乱  
#
&
#
西王母的形象 宫而开悟  
#
#
#
#
#
汉初著名神仙家刘 思乎灵味  
#
务施惠和  
女行若斯之事  
#
#
#
,
.
-
#
#
#
&
#
FE  
?
?
?
敏 汉魏神怪小说的宗教形态述论  
?
)
AK*E*UEK  
抱石而济长津矣&%  
这几乎是纯粹的神仙道 也并非容易  
西王母成为了道教神仙思想的 有终才能得道  
玄道的神仙它是终极的世 师积其功勤蒙霜冒险  
最高的权威也是最美的女性 始见之以信行  
现实世界的汉武帝与之相比自然是愚钝而顽劣 心无怨贰乃得升堂以入于室  
道教的神仙信仰与远古先秦的神仙传说有密切的渊 止或有怨恚而造退 或有诱于荣得  
源关系却有着单纯讲长生不死变化易形的方仙道 事 而失其淡泊之志 或朝为而夕欲  
所没有的思想旨趣 若夫睹财色而心不战闻俗  
到完全超越尘世的女仙形象的演变 有一人为多矣 故为者如  
神仙观念仙化神话人物  
构天庭神谱的过程  
道教要实现推行教化  
教追求  
现实的层面上回应人的欲望要求  
神仙思想形成历史与现实相连  
理念与形象结合的神仙世界  
#
须随师经久  
#
累勤历试  
#
心无怨贰  
#
有始  
教理论宣示了  
代言人作为已得了  
拥有至上的真理  
#
此时  
#
#
&
修道成仙的人/$彼莫不负笈随  
#
$
%
#
#
#
#
栉风沐雨 而躬亲洒扫契  
终被试以危困 性先驱者地  
或有怠厌而中  
而还流俗之  
&
#
#
#
#
#
阔劳艺  
#
#
&
#
&
#
#
(
#
&
&
#
#
+
或有败于邪说  
或坐修立望其效  
#
&
&
西王母从半人半兽的神话人物 其成  
#
&
#
#
正是道教注入 言而志不沮者万夫之中  
建 牛毛  
#
获者如麟角也&% 成仙要经历种种艰难困  
厄财色诱惑甚至伦理亲情的考验因此成仙考验的  
+ #  
陶铸民彝的宗 叙述就成为既能最大限度地体现想像夸张曲折  
它要在 紧张的文学性要求又能从种种角度宣扬道教思想  
#
#
&
)
**(!K  
#
+
民间俗神和历史人物  
#
+
&
+
移风易俗  
+
+
+
+
#
必须把根本信仰与现实世界相联系  
#
#
#
建立起可操作的 的内容  
#是神怪小说中流传最广的部分& ,神仙传-  
#
+
彼岸与此岸交通  
神怪小说中使用文学 之役  
+
中所记的阴长生为了求得马鸣生的仙术#$执奴仆  
&
#
亲运履之劳  
&
鸣生不教其度世之道  
#
但日夕与  
如此二十余年  
皆悉归去独有  
A(*(F*  
唐公昉夫妇成仙经历  
手法详细叙述渲染成仙的过程与方法  
的心理需要形成血肉丰满的神仙世界  
可学致的观念  
秦汉以前的神仙  
类迥然有别的异类  
是自然而然的神人  
法沟通的世界 道教神仙信仰的本质是  
重的是对 的体悟和修行成仙只是体  
结果作为体得玄道的标志而存在因此道教所  
宣扬的必由凡人经过修炼升华而来道教的神仙世  
界也不是与此岸世界完全对立的彼岸世界 葛洪把  
体玄修道的过程与神仙联系起来得出神仙可学的  
以药物养身以术数延命使内疾  
虽久视不死而旧身不改苟有其  
而是按照  
能否成仙关键在于掌握修炼  
#
契合普通人 之高谈当世之事  
传达出神仙 生不懈怠  
长生不去  
是与人 的考验更是非常人所能忍受  
长生之药是仙人的专利神仙 知汉中唐公昉求道而不遇明师  
神仙世界是一个与现实世界无 乃先往试之 为作佣客  
八伯驱使用意过于他人  
后八伯伪作病危困欲死公眆为迎医合药  
十万不以为损忧念之意形于颜色  
作恶疮周身匝体脓血臭恶不可近视  
近之  
而得笃病  
#
治生佃农之业  
#
&
#
#
#
同时共事鸣生者十二人  
#
#
)
&
#
敬礼弥肃  
%
&
#
住在远离人世的地方  
#
/
&
#
??%李八伯  
&
!
#
欲教以至道  
!
"
!
公昉不知  
&
$
玄道  
%#它注  
"
!
公昉甚爱待之  
"
$
%
#
$
%
!
!
费数  
#
$
%
#
!
"
八伯又转  
人皆不忍  
#
!
!
&
"
公昉为之流涕曰)'卿为吾家勤苦累年  
#
!
吾欲令卿得愈  
!
无所吝惜  
!
而犹不愈  
然须得人舐  
!
思想/$若夫仙人  
#
#
#
当如卿何*(八伯曰)'吾疮可愈  
"(公昉乃使三婢为舐之八伯曰)'婢舐之不  
乃当愈耳"(公昉乃为舐  
八伯又言)'君舐之复不能使吾愈  
为舐之当愈也"(公昉乃使妇舐之  
!
不生  
#
外患不入  
#
#
#
!
)
**AE  
#
无以为难也&% 神仙不再是天生的  
#
能使愈  
!
若得君舐之  
!
长生之道修炼的结果  
的技术神仙也不是与凡人迥然有别的异类  
过修炼的凡人就像葛洪形容彭祖  
老犹是人耳非异类而寿独长者由于得道  
#
"
!
得君妇  
八伯曰  
然须得三十斛美酒以浴之乃都愈  
著大器中 八伯乃  
体如凝脂亦无馀痕  
君有至心故来相试  
#
#
而是经  
"
)
#
+
老子/$至于彭  
+
'
疮乃欲差  
!
!
#
#
#
非自然  
古代  
加强  
"(公昉即为具酒三十斛  
!
"
)
**E@  
&% 汉魏小说所描述的道教的神仙世界  
#
起入酒中洗浴  
!
疮则尽愈  
!
!
"
!
贤哲  
了神仙世界与现世宗教的联系  
可学思想也体现出道教有为于现世的宗教精神  
神怪小说以丰满的形象生动的情节把学仙的 房虽然  
过程描绘得艰苦卓绝  
是要进一步显示得道之人的 绳欲断%#仍能神情自若  
终极价值 虽然道教认为神仙可学而学的过程却 露难色未能从命因此而  
+
著名历史人物  
+
神话人物形象纷纷加入  
#
乃告公昉曰)'吾是仙人 !  
!
,
A(-(@*  
#
确立了道教的神仙  
子定可教  
也有考验失败未能成仙的& ,神仙传  
写费长  
头上有大石方数丈茅绳悬之诸蛇并往啮  
但壶公令其  
$啖溷%#却面  
"
今当相授度世之诀矣"(  
#
&
-
+
$
#
#
#
(
)
A(*!)!  
&
#
#
$
不得仙也  
%
&
小说中  
F"  
?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艰苦卓绝的成仙考验故事显现了作为宗教信仰的 中统治者的宗教政策道士积极参与皇室的政治活  
神仙世界的超越性和至上性  
它是与现实相对应的 动道教自身科仪的修订和组织的完善起着非常重  
彼岸世界要弃绝一切现实的亲情  
物欲和伦理才能 要的作用粗浅鄙俗的民间道教进入高雅典正的世  
达到同时也显示道教信仰的现世意味  
即神仙虽然 胄高门的视野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神怪小说的创  
超越现实却不是与现实绝然相隔  
神仙是由凡人 作和流传对此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修炼而成的只要信仰坚定窒欲惩忿动心忍性  
葛洪在抱朴子 道意中态度决绝地痛斥民  
皆可为仙  
诱惑行行 间道教/$曩者有张角柳根王歆李申之徒  
或称千  
色色的人加入到信道修仙  
到达神仙境界的行列中 岁假托小术坐在立亡变形易貌诳眩黎庶纠合  
群愚进不以延年益寿为务退不以消灾治病为  
消灾  
否定传统是为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为欲信道修仙的人树立了榜样  
#
#
+
#
#
#
#
#
&
#
#
)
**AF!  
维柯说/$凡是民俗传说都必然具有公众信仰 业  
%
#
称其为  
$妖道%& 假托方术纠集民众+  
#
由于有这种基础  
#
传说才产生出来  
#
而且由 治病收服人心本是道教起家的传统  
#
的基础  
)
()*!K  
整个民族在长期中流传下来&% 道教在建构自己 了显示与民间道教划清界限  
葛洪宣传的道教神仙不是远古神话传说中的神  
而是符合魏晋士大夫的生活理想的神仙仙药  
神仙有都等级的差别仙药分上品中品和下品  
地仙和尸解仙实际上是现实世界等级  
神仙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而是最大  
限度地享受现世的欢乐 但仅有教理教义的建设还  
玄妙的理论离世心人情太远了它需要  
以更为亲切平易的面貌契合人心人性承载着神仙  
思想的神怪小说正好弥补抽象理论之不足葛洪就  
是一方面写抱朴子阐述神仙思想同时又作  
讲神仙故事  
汉魏神怪小说的兴起和盛行与道教的兴起与转  
向相因相应不只是时间上的巧合而是有着内在的  
+
向上层士族靠拢的决  
+
民间俗神和历  
+
&
的神仙世界时巧妙地借用神话人物  
史人物的公众信仰基础再辅之以文学的夸张  
形象化的手法小说中或显示宗教权力凌驾于世  
俗权力的至高无上  
飞身成仙或夸张长生久视  
又为道教的神仙信仰  
感性的形象  
#
#
+
#
#
+
#
+
#
仙则分天仙  
或渲染历史人物因勤于修道而  
观念的反映  
变化易形之术的神异  
+ #  
+
#
#
&
#
#
&
+
神仙可学的思想赋予了直观  
不够  
#
高深  
+
#
&
#
#
,
-
#
,
鲁迅先生谈到  
,
神异经-+,汉武故事  
-
时称其  
仙传  
-
&
$
文较深茂%+$文亦简雅%#认为  
$
当是文人之  
!*A*  
这的确是汉魏神怪小说区别于先秦传说故  
故治小说者一般把汉魏小说视为  
)
事的一显著特征  
%
#
#
#
#
逻辑联系 汉魏神怪小说非有意作小说 其宗旨  
&
$
%#  
中国古代小说的开端  
是宣道宏教的宗教目的而非文人的抒情遣兴然又  
教瓜葛颇深这些人也是有巨大社会影响力的名人  
#
高士小说家身份的二重倾向的思想史意义有二  
怪小说在魏晋道教的上层化转向中起着推波助澜的 人为隐含的读者  
作用经神怪小说的浸润道教思理进入了中国文人 于上层贵族文人高士的世界中  
的精神世界  
士与贵族文人的双重倾向使得这一目的的实现具  
汉末道教兴起于民间张角为首的太平道和张 有现实性  
葛洪的家族丹阳葛氏是著名的吴地士  
鲁为代表的五斗米道等民间道教团体以上章首过  
有很高的名望刘向是汉经学博士位至光禄大  
符水治病等方式满足下层民众的需要获得广大群 夫  
刘义庆世说新语 排调称作博物志的张华  
众的支持是典型的民间宗教 随着黄巾起义被镇  
文采可观意思详序攀龙附凤并登天府  
太平道销声匿迹张鲁归降了曹操大批教民被 曹丕虽然对道教颇有提防之心  
下诏禁止一切不合  
强行迁到北方民间道教的发展渐趋衰微 魏晋间  
儒家礼教的民间祭祀私底下却很向往道教的神仙  
一大批神仙方术之士活跃于社会形成一些师徒相 学说  
他的游仙诗  
承的神仙道教团体 五斗米道传播到社会上层不 一何高  
高高殊无极  
少门阀士族成为天师道五斗米道世家下层民间 我一丸药  
光曜有五色  
道教开始向士族神仙道教转化 在这一转化过程 轻举生风云  
倏忽行万亿  
&
神怪小说家多为道士或与道  
#
#
$
文较深茂 文亦简雅 体现出文人的审美趣尚  
%+$  
%#  
#
/
是以文人的情感思路来宣传道教的思想观念以文  
目的在于将道教的思想观念传播  
汉魏神怪小说家道  
#
#
#
#
&
#
#
#
&
+
#
(
#
#
(
,
.
-
,
-
)
(A*F*!  
#
&
$
#
#
#
%
&
#
#
#
#
#
&
#
#
#
#
,
-清楚地表明了这种情怀/$西山  
上有两仙童不饮亦不食 与  
& # &  
服药四五日胸臆生羽翼  
流览观四海茫茫非所  
&
#
#
!
"
#
#
&
#
&
&
#
&
#
F@  
?
?
?
敏 汉魏神怪小说的宗教形态述论  
?
)
((*A!!(%  
&%  
他还撰作  
,
列异传-#$以序鬼物奇 其它文学作品中  
#
呈现出神怪小说  
+
志人作品  
干宝搜神记  
列异传 三王  
的本事晋伏滔  
梁元帝萧绎  
中的董永的故事  
&
魏志 钟繇  
栾巴葛玄左慈  
人物故事的重复出现缠杂不  
是影响时人的思想情感的重要  
是构成那一时代人们的情感世界伦理观念  
晋人张敏官至尚  
+
史著  
+
&
% & ,异林  
-
的作者是晋大文士陆机之子#,异闻 杂著的材料相互征引的错综情况  
&
,
-
-
#
%
的作者陈寔虽然出身寒素  
#
却是名震天下的高 中故事多本于曹丕  
制衰麻者以百 冢条为搜神记  
这些既与道教相瓜葛又 征记和袁山松郡国志  
故事化情感 的杂著金楼子 记有  
经箓传授谱系 异林  
也自觉不自觉地将道教引入了自己所在的阶级 传注引  
和集团中道教的思想人物故事就不再是民间巫 等都是史著中的人物  
说明其流传深广  
因素  
,
列异传-#  
,
-
$
陈寔去世时  
$
海内赴者三万余人  
足见其影响力  
#
%
,
-
$
孝子传  
%
#
,
)
(!*()@F  
#
&
-
,
-
都引有此事  
&
是名士文人的神怪小说家在以形象化  
+
+
,
-
,
搜神记  
-
化的方式演绎道教的修道成仙思想  
+
,
-
钟繇遇鬼怪之事为  
,
三国志  
.
.
#
-
#
葛洪  
,
神仙传  
-
中的壶公  
+
+
+
#
+
$
&
%+$妖道%#神怪小说也不再是  
$
丛残小语%+街谈 清  
#
#
趣闻  
#
而是跻身于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了  
魏晋名士好清谈清谈的主题除了玄  
仙道及与之相关的鬼怪变化殊方异闻  
&
#
+
+
#
+
#
还有 生活理想乃至行为习惯的依据  
&
#
+
&
为了增加 书郎  
#
感于弦超与神女故事慨然作赋  
/
清谈的趣味  
#
就要求多掌握奇闻异事  
#
以示博闻洽  
??皇览余之纯德  
!
步朱阙之峥嵘  
"
靡飞除而  
帝愍余之勤肃将休余  
于中州 托玄静以自处是夫子之好仇 于是  
主人怃然而问之曰)'尔岂是周之褒姒#  
齐之文  
! ! * #  
姜孽妇淫鬼来自藏乎 傥亦汉之游女江之  
/$不才之子也  
#
若问以坟索之微言  
#
鬼神之情状  
#
入秘殿  
!
侍太极之穆清  
"
!
万物之变化  
#
殊方之奇怪  
#
朝廷宗庙之大礼  
阴阳律历之道度  
则恍悸自失  
虽心觉面墙之困  
强张大谈  
章句之士吟咏百向枯简  
#
郊祀禘  
"
!
"
袷之含仪品  
#
三正四始之原本  
#
#
喑鸣  
国社稷之典式  
#
古今因革之异同  
莫莫焉  
不肯谧已  
穷巷诸生  
所宜识  
变化  
之事 这样  
行开来神仙思想成为其内在的生活理想  
了征奇话异谈神论怪的时代风尚 鬼神变化  
异闻可以显示才学增加清谈的趣味是汉魏间的上  
#
#
俯仰  
#
蒙蒙焉  
#
#
#
而外护其短  
盖是  
匍匐以守黄巷者  
(E*卷二十五  
可见没有鬼  
娥皇  
!
厌真乐愆  
!
倦仙侍乎*(于是神女乃敛袂  
乏之病  
#
#
#
/3杂碎故事  
#
正襟而对曰)'我实贞淑  
!
子何猜焉  
盛饰表德  
垂组帐  
心荡意放  
心眇眇以忽忽  
扬觉寐而中惊  
俯抚衽而告辞  
乘云雾而变化 遥弃我其焉  
*
且辩言知  
以此承欢  
嘉旨既设  
于是寻房中  
想北里  
赋斯  
仰长  
+
#
!
恭为令则  
"
美姿天挺  
!
!
!
)
#
不足以问吾徒也&2%  
君有何惑*(尔乃敷茵席  
!
"
!
+
+
博物知识的人被视为  
相关的知识与故事在贵族士大夫中流  
由此形成  
殊方  
$
不才之子%#为耻辱  
同牢而飨  
之至燕极长夜之欢情  
之遗声 既澹泊于幽默  
时之要妙进伟服之纷敷  
叹以欷吁  
"
微闻芳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  
层贵族和文人名士日常生活的内容& ,三国志  
.
"
.
王卫二刘傅传  
-
注引  
不先与谈 时天暑热  
遂科头拍袒胡舞五椎锻  
,
魏略  
-
/$植初得淳甚 张敏对神女下凡的故事深信不疑  
#
而且心存羡慕  
注引孙绰为列仙传中  
执策吹竽 渴  
&
殆非真猪 傥逢风  
&
#
延入座  
#
&
#
植因呼常从取水 刘孝标  
,
世说新语  
.
轻诋  
-
,
-
自澡讫  
#
傅粉  
&
#
#
跳丸击剑  
#
的仙人商丘子而作的赞/$商丘卓荦  
#
诵俳优小说数千言讫  
#
谓淳曰/3邯郸生何如耶12% 饮寒泉  
饥食菖蒲  
诵俳优小说%#且 云#为我龙摅&% 不仅士人的生活理想受神仙思  
而且修道成仙鬼神变化之事常常成为士人  
列异传-#还撰有小说笑书-# 想影响# +  
/$至魏文因俳说以著  
方正  
-%#说明奇异的故事的吸引力  
也常在聚谈中讲故事& ,三国/3如卿于卢毓  
中的钟繇遇 曰/3何至如此彼容不相知也12士衡正色曰/3  
鬼子敢尔42议者疑二陆  
#
&
所牧何物  
1
&
)
(A**!*  
可知显赫如曹植居然兴致勃勃地  
洋洋自得 曹丕除  
刘勰文心雕龙 谐隐  
$
&
,
,
,
.
-
,
笑 日常生活中谈话的机锋& ,世说新语  
问陆士衡/3陆逊+陆抗是君何物12  
既出户谓兄  
卢珽&2士龙失色# #  
.
-
/
&
陆机之子撰有  
$
卢志于众坐  
#
,
异林  
-
叙鬼怪之事  
#
+
.
魏志 钟繇传  
.
-
裴松之注引  
,
异林  
-
#
鬼之事  
#
末曰/$清河太守说如此&%裴注曰/$清河  
#
+
祖名播海内  
#
宁有不知  
#
)
E*(KK  
陆云也&%  
优劣  
#
谢公以此定之&% 刘孝标注引孔氏  
,
志怪  
-
汉魏神怪小说中的故事往往一事多见  
一故事在不同的小说中出现还出现于史书  
#
不仅同 说  
杂著和 亡女结婚而生子  
#
卢志的远祖卢充曾因打猎而入鬼府  
#
与崔少府的  
陆机因此骂卢志是鬼的子孙  
#
+
&
&
FF  
?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
世说新语  
.
巧艺  
-
记庾酥批评戴逵的画/$神明太 华  
由卿世情未尽&%戴答/$唯务光当免卿此语耳&% 生活故事  
所记夏时仙人#,世说新语  
何扬州临葬云/3埋玉树著土中  
使人情何能已已42%何充将庾亮比喻为仙树  
,
博物志 记载魏晋士人的  
南朝梁人刘孝标的注为补充延伸世说  
的故事神怪小说的内容大量见于其中说明  
其影响渗透至士人情感世界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  
#
刘孝 到达心理深层成为集体无意识的组成部分 起于民  
间的道教此时进入了王公贵族文人名士的世界  
-
的记载& ,世说新语  
-
#
#
+
,
务光即  
,
列仙传  
-
.
伤逝  
-
新语  
-
#
#
又载/$庾文康亡  
#
#
+
#
&
标此条注引  
世说新语  
,
搜神记  
-
中关于庾亮之死的说法  
(
#
#
&
,
.
巧艺记曹丕以角弹棋之事亦本于张  
-
注释  
!
!
南宋目录学家陈振孙认为  
参见余嘉锡  
参见黄勇  
文渊阁四库全书  
,
列仙传  
-
不似西汉刘向所作  
#
经余嘉锡先生考证  
"&  
#
认为乃东汉时的著作  
#
晋葛洪视其为刘向之作  
&
,
四库提要辩证-!中华书局AK*)年版#A()(HA(A)  
"
$
,
方士小说向道士小说的嬗变-!,新疆大学学报-())E年第  
A
"&  
,
-
A)"K  
,
神仙传  
又增入华子期  
礼乐志所录该诗标题为  
,
游仙诗-&  
认为列异  
- ,  
清姚振宗  
-
录神仙八十四人#,汉魏丛书  
-
抄合  
卷三十七同  
列异传中任城公孙达  
,
太平广记  
-
所引 人 除全  
#增为K( #,道藏精华录-  
,
汉魏丛书-K(人外  
#
+
卢敖若士二人  
#
KE  
&
%
沈约  
七十八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国认为此为流传中他文羼入  
,
宋书  
.
-
,
折杨柳行-(,乐府诗集  
-
#
又云  
$
魏晋乐所奏%& 本文引自  
,
艺文类聚卷  
-
#
题作  
&
,
-
为晋人之作  
#
非为曹丕  
隋书经籍志考证  
#
因为  
-
,
-
+
汉中栾侯二事均在曹丕之后  
&
李剑  
&
,
/$意张华续文帝书  
#
而后人合之&%  
参考文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王瑶  
(*林辰  
!*鲁迅  
&
中古文学史论  
/
小说与方术)>*&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AK*@&  
神怪小说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AKK*&  
中国小说史略)>*&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AKK*&  
余嘉锡论学杂著)>*&北京  
&
/
&
/
E*余嘉锡  
&
/中华书局#AK@!&  
中华书局#AK@(&  
"*班固  
&
汉书)>*&北京  
/
@*郭庆藩  
&
庄子集释)>*&北京/中华书局#AK@A&  
F*李善文选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AK*@&  
**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北京/中华书局#AK*"&  
K*丁锡根&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AKK@&  
&
/
A)*房玄龄等  
&
晋书)>*&北京中华书局#AKK(&  
/
AA*释慧皎  
A(*葛洪  
A!*洪兴祖  
&
高僧传)>*&北京/中华书局#AKK(&  
&
神仙传)>*&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
A)"K  
")L*&台湾/商务印书馆#AK*@&  
&
楚辞补注)>*&北京  
/
中华书局#AK*!&  
AE*袁珂  
&
山海经校注)>*&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AK*)&  
宗教文化出版社#())(&  
A"*孔令宏  
&
宋明道教思想研究)>*&北京  
/
A@*朱谦之  
&
老子校释)>*&北京  
/
中华书局#AK*E&  
AF*淮南子)>*&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AK*K&  
汉魏六朝)>*&上海上海书店#AK*!&  
上海书店  
)>*&文物出版社 +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影印本#AK**&  
新科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AK*@&  
上海古籍出版社#AKK!&  
上海古籍出版社#AK@"&  
A**江畲经  
&
历代笔记小说选  
/
/
AK*道藏  
()*维柯  
/
"
+
&
/
(A*余嘉锡  
&
世说新语笺疏)>*&上海/  
((*欧阳询  
&
艺文类聚)>*&上海  
/
(!*范晔后汉书)>*&北京中华书局#AKKF&  
&
/
(E*杨明照&抱朴子外篇校笺)G*&北京/中华书局#AK*"&  
"
责任编辑  
#
?
$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