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  
!
期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  
>/;#())*  
())*  
"
+$,-./%$01234,/.'$-5/%6.278-92:;!1$32/%1328.389<=2:2$."  
论近代新观念下的小说创作  
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
联 君  
?
!
#
成都@A))@*"  
?
?
摘要  
!
在小说地位得到提高  
!
功能得到重视  
!
小说艺术得以强调的新观念的影响下  
!
近代小说创作可谓蔚为大  
同时也表现出  
"
近代小说是衔接古代小说与现代小说的过渡转换环节  
!
它既明显地带有古代小说影响的痕迹  
!
新的近代特点  
关键词  
"
!
近代  
$
$
小说创作政治小说  
中图分类号!_()@C"?文献标志码!G?文章编号!A)))H"!A"%())*&)!H))*FH)@  
?
?
近代  
术得以强调的新观念的影响下  
阿英在晚清小说史  
#
在小说地位提高  
+
功能得到重视 近代小说是衔接古代小说与现代小说的过渡转  
小说创作蔚为大观  
它既明显地带有古代小说影响的痕迹同时  
在中国小 也表现出新的近代特点 近代小说的种类十分繁  
A*A  
大多以题材为分类标准 据统计清末民初的小  
按阿英的晚清小说史  
可概括为几大类社会政  
历史演义类公案武侠  
本文主要以社会政治类小说作  
以管窥近代小说创作全貌 这类小说  
文言 有着对社会现实政治强烈的批评和参与性小说的  
政论占有较大的篇幅是近代小说的代表  
小说为政治目的而作  
梁启超的  
新中国未来记-+陈天华的  
新编清末民初小说 等小说或描述社会理想  
剔除一书多种版本的 解思想新奇风靡一时  
共 作品人们称之为政治小说  
为政治目的而写  
+
小说艺 尚  
&
#
&
换环节  
#
#
,
-
中说过/$晚清小说  
#
&
)
说史上是最繁荣的时代&% 据陈大康先生考证  
#
#
&
#
)
E*(  
$
自明万历中期以降  
#
明清小说创作的平均速率在 说种类多达())余种  
&
,
-
二百年里基本上一直维持在每年新出一  
+
二种作品  
#
及鲁迅的  
,
中国小说史略  
-
/
直至光绪二十年!A*KE"#小说问世的速率与以往几 治类  
!
含谴责小说"+商业类  
写情及狭邪类  
+
+
无差别  
&
小说创作与翻译数量出现惊人的加速递增 类  
+
&
)
(*A  
趋势明显地始于甲午中日战争  
#
%
&
A*E) U 为论述对象  
#
&
A*KE  
"" 年时间里  
#
共创作通俗小说@"  
+
#
小说F*  
年时间里  
+
翻译小说  
F
(
而在A*K" UAKAA  
AF 议论  
+
#
&
#
所创作的通俗小说A"(E  
#
占近代通俗  
占近代翻译  
?
小说总数的K"&Kh#翻译小说KK)  
#
,
,
狮子吼  
或批判现实或发表政治见  
&
这样的为政治服务的小说  
政治小说的创作目的  
当时小说作者由以启  
-
)
(*AU(  
小说总数的KK&(Kh  
目录  
&
,
#
#
-
收录近代小说A@)E@  
#
#
#
重复  
#
实际创作小说FE@@  
+
翻译小说("E"  
#
#
&
!
A))AA  
时人强烈感受到小说创作繁荣的现 非常明确  
吴趼人曾说/$不数年而吾国之新著新译之小 蒙思想家或带有明显政治倾向的社会活动家为主#  
#
他们从救国实际出发  
& #  
启蒙民  
&
/
&
#
#
#
几于汗万牛充万栋  
犹复日出不已而未有穷期 创作目的以启蒙教育为主  
试图通过小说的创作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  
作品的时态分布很能说明一个时代的文学状 众  
启发民智唤起民众的爱国热情 小说作品以思  
作品的种类选择则能够反映一个时代的文学风 想取胜有明显的教诲色彩和说理成分 由于具有  
)
!*AFA  
&%  
#
#
#
#
&
#
#
&
收稿日期!())FH)"HA(  
作者简介  
!
李联君!AKFA'"#  
#
重庆合川人  
#
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讲师  
&
*
F
?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强烈的政治目的和说教意识  
持冷静客观来不及细细观察生活  
思考人生  
忙地挥舞起小说这件锐器  
之进攻  
为了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  
说教夸大小说的政治作用  
#
大部分小说家不能保 把官员的颛顼无知描写得漆黑一团  
#
对外交官的情  
+
#
#
深刻地体悟与 状更是淋漓尽致  
#
其实是并不公允的&%他指出/$  
急急忙 廷的当政者虽然昏庸不谙外事但是多年来吃外国  
&
他们更像一群热血沸腾的战士  
#
#
#
向旧社会发起口诛笔伐 的亏吃怕了  
#
对于外交官的选择倒是慎重其事决不  
#
&
在这种浮躁的心态下  
#
又怀着功利的目的  
#
敢贸然派遣毫无学识的官员去充任  
&
终清之世从  
#
#
作者往往不顾情节  
#
强行 最初派出的两人到最后的十四人  
专欲 士00% 近代小说家的这种作为#  
发表区区政见%+$商榷国计%#忽视了小说创作的根 要歪曲事实  
#
不乏明达有识之  
倒并不是有意  
吴趼人等人都深受改良主义  
他们写小说目的是要有助于政治改  
他们把小说作为一种宣传武器的时候偶然不小  
明确宣称要 心伤及一些他们本不该伤及的人是完全可能也在  
激励其家国精 所不惜的  
的传统用小说搞 谴责小说把抨击朝廷的腐败和揭露社会的弊端  
明确表明他创作政治小说是为其政治改 作为小说创作的中心作品的人物塑造情节设置  
梁启超创作的政治小说 新中国未来 都是紧紧围绕着对现实社会的揭露这一中心内容进  
小说故事情节极为简单几乎 行的 谴责小说作品对官员们 进行集中  
其中写黄克强与李去病的论战辩驳 展示将官员们覆盖在重重轻蔑和不断否定之下  
连他自己也觉得它的体例有点怪 官员们进行深入的剖视批判与尖刻嘲讽掀起轰轰  
似说部非说部似论著非论著 谴责小说家们毫不隐瞒自己的  
但他仍把它作为小说刊载在新小说 新中 这种揭露批判以达到政治目的的意图李伯元特意  
国未来记 绪言 他毫不掩饰地说这是政 在官场现形记的末尾安排甄阁学之兄做一个梦  
商榷国计则 道出了他创作该小说的本意是因为中国一般的  
行为都仿效官而官们的  
因此就悟出一个新法  
模仿学堂里先生教学生的法子编几本教科  
教导他们 佚名的  
)
F*  
#
#
以为写小说就是  
$
&
李宝嘉  
+
本规律  
小说界革命  
还亲自从事政治小说创作  
发起国民政治思想  
要发扬古代文以载道  
&
思想的影响  
#
#
$
%
的旗手梁启超不但鼓吹小说与 良  
#
#
政治联姻  
#
#
#
+
$
借小说家言  
#
#
&
)
"*EA  
政治教化  
%
#
$
%
#
#
#
+
#
革服务的  
&
,
-#系未完成之作  
#
#
&
$
%+$  
%
全为政治说教  
#
#
#
即达A@)))  
#
#
+
#
$
#
#不知成何种文体%# 烈烈的吏治批判潮&  
上 在  
, - & ,  
#
-
$
%
#
#
$
,
-
#
%#而非寻常小说#$既欲发表政见  
#
#
#
$
其体自不能不与寻常说部稍殊  
&
编中往往多载法 人民%#眼睛都看着官  
#
#
$
+
章程 毫无趣味  
餍读者之望矣 梁启超只关注创作目 子来  
即发表政见 明明是小说 欲发 书  
官场维新记-#在描绘假维  
表政见 商榷国计  
却用 新者的嘴脸后也坦言/$区区宗旨  
小说这一体裁这是近代社会功利主义小说观的典 维新的日后逐渐改良进化  
个个变成了真维新&%  
型表现 在近代创作小说以宣传自己的政治观点可说  
梁启超等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推崇政治小说 是蔚然成风 不仅维新派利用小说鼓吹君主立宪  
& #  
提倡利用小说宣传政治改良为谴责小说的兴盛起 革命派也利用小说反对维新和宣传反帝排满 黄小  
到了理论指导的作用 近代小说创作的谴责小说 配的 梁启超把他们说  
代表作即人们所熟知的四大谴责 成是 陈天华的  
二十 睡狮醒来发出怒吼象征人民觉醒后的革命行动  
孽 护妇女解放的  
+
演说  
+
论文等  
#
连篇累牍  
#
#
知无以 处%#很像一个先生教出来的#  
)
@*  
%
&
很显然  
#
/
#
#
#
商榷国计  
&
#
$
#
&
,
#
商榷国计%#$欲发表政见  
#
%
#
也不过望这班假  
#
#
#
&
#
#
#
&
&
,
大马扁-#矛头直指康有为  
+
#
#
始于AK)!  
#
$
$
无学识  
+
无心肝  
%
之人  
(
,狮子吼-#  
&
小说%#即李宝嘉的  
,
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  
老残游记-+曾朴的  
文明小史-+,冷眼观-+,官场维 女解放的  
,
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  
,
,
#
,
黄绣球-+,中国新女豪-(反对妇  
海花-#此外  
#
还有  
负曝闲谈 显其弊恶即把社会上种  
过作品来反映和暴露晚清腐败的官场情况 小说家从不同的角度不  
+
上作者将官场腐败显示暴露出来却有明确的政治 同的层面对近代社会作全方位的批判小说成为人  
目的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有时候他们夸张甚至不 们认识社会改造现实的宣传工具 小说直接以社  
顾及事实 官场现形 会上的种种弊端构成故事矛盾书中大都没有正面  
等谴责小说 形象即便有也处在受排挤被打击的地位根本无  
,
#
,女界烂污史-+,女界现形记-& 小说  
新记  
-
,
-
&
表面上看  
#
谴责小说是通 家要利用小说  
而实际 种丑恶现象拿出来示众  
#
揭发伏藏  
#
#
#
&
#
#
&
#
#
+
&
&
周劭先生指出/$李伯元的  
,
#
-+吴趼人的  
,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
#
#
#
+
#
*
*
?
?
李联君 论近代新观念下的小说创作  
?
法和邪恶势力抗衡  
倾的危险局面向人们示警  
的决心和斗志  
小说艺术形式近代化  
新论  
-中指出/,老残游 法&  
对布局或多或少是漫不经心的#$这本小说结构  
&
作品正是以鬼怪横行  
激起人们奋起改良社会 头到尾平铺直叙的连贯叙述方式  
间顺序的先后设置叙事角度采用传统说书人无所  
不知的全知叙事 吴趼人的九命奇冤就采用此  
+
大厦将  
中国传统小说以情节为中心  
#
基本上都采用从  
#
#
情节完全按照时  
&
#
?
&
,
-
夏志清在,5老残游记  
6
-
中国小说艺术形式近代化的表现还有小说叙事  
对故事的布局显然不太关心%#又钟意于貌属 时间的变化 #  
其中最明显的莫过于倒叙手法的运用  
枝节或有始无终的事情使它大类于现代的抒情小 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大概是最早在通篇结构上  
而不似任何形态的传统中国小说#$他脱掉传统 借鉴外国小说的倒叙结构的  
虽然梁启超的小说创  
而且多是未完成之作艺术性也普  
但他为实践自己的理论而亲自创作的政治  
松散  
#
#
#
,
-
#
&
小说家那件说故事的外衣  
#
又把沿习下来的说故事 作和译作并不多  
而为其所 遍不高  
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 小说的开山之作,新中国未来记-#却率先采用了倒  
年 年岁次  
老残游记-+曾朴 叙的手法小说从西历()@( !当为AK@( "  
中国人民举行维新") 年庆典开篇  
倒叙自  
玉梨 AK)(年壬寅以来  
的历史  
等许多小 他将未来的理想社会首先展现于读者面前然后才  
正是这部  
#
#
的所有元素  
#
下隶于个人的识见之内  
#
#
)
**EFF  
%
&
除了李宝嘉的  
,
,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  
,
#
,
孽海花  
-
以及  
,
新中国未来记-#还有吴趼人的 壬寅  
断鸿零雁记-+徐枕亚的  
碎琴楼-+黄花奴的  
#
#
,
恨海-+苏曼殊的  
,
,
$
中国存亡绝续大关头  
%
&
著的近代变化  
-+何诹的  
,
,
杨花梦  
-
#
#
它们都具有了新的因素  
#
在形式上发生了许多显 描述AK世纪末期中国社会的现实状况  
&
&
$
其体自不能不与寻常说部稍殊%+具有空前创造性  
A&对章回体制的突破  
$
新小说%#为小说创作提供了改造文学表现形式  
章回小说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  
分章标回并有对偶的回目以概括每回的内容  
回的开头结尾多引诗词入话还保留了说话人  
且听下回分 了传统小说中情节的中心地位  
章回小说传统符合我国受众群体 起乃至小说叙事结构的转变提供了有利条件  
的审美情趣和阅读习惯但它也有一定的局限 西洋小说的频繁译介特别是类似福尔摩斯探  
随着中西文化交流和受众审美习惯的变化章 案集之类的西洋侦探小说对这一时期小说家掌  
回体小说的一些固定套式逐渐被抛弃近代小说已 握并运用倒叙手法起到了典范作用只不过晚清  
在很大程度上冲击了章回体制 梁启超的新中国 小说家能熟练应用这种手法的人除刘鹗吴趼人两  
官场现形记虽然仍采用章回 人外实在是寥寥无几  
但每回的首尾已省去引诗入话和下场诗 还有 近代开始运用第一人称方式的叙事角度创作小  
老残游记在章回体的楔子或首回里运用了一 说改变了传统的全知叙事方式 这样的小说有吴  
种象征性概括和表现生活的手法 刘鹗通过第一回 趼人  
的象征性图解阐明了他对清末中国时局的认识他 萧然郁生的  
用一艘颠簸于惊涛骇浪的破旧大船来象征内忧外患 些小说仍采用章回体  
的中国并通过一段寓言式描写  
国的危殆处境 这种置于卷首的政治寓意在传统章  
回小说中是找不到的 李宝嘉的  
#
它 的成功范例  
#
以便与所要表达的新颖主题思想相适  
并为晚清小说创作提供可资借鉴的楷模突破了  
话 源于话本的章回小说顺时性的线性结构模式动摇  
为非情节因素的崛  
#
&
每 应  
#
#
+
#
$
#
%#$却说%#$且说%#$欲知后事如何  
#
#
%
等固定套语  
&
&
#
&
#
#
,
#
-
#
#
$
%
#
&
,
#
+
未来记-+李宝嘉的  
,
-
#
&
#
+
&
,
-
#
#
&
&
,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王濬卿的  
乌托邦游记-+符霖的  
,
冷眼观-+  
#
#
,
,
禽海石  
但抛弃了第三人称的全知叙  
以署名九死一生的  
-
&
#
#
#
深刻揭示了当时中 事&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写其在()年中的所见所闻  
文明小史-+曾朴 许多小故事串连起来  
,
-
&
$
%
为线索  
民国以后  
黄绣球 用第一人称的中长篇小说就更多了如断鸿零雁  
徐枕亚的  
,玉 记-+,雨天恨史-!天虚握生"+,聂冤镜-+,此恨绵  
有的作者甚而抛开章回体 等  
采纳外 绵无绝期-!周瘦鹃"+,弃妇断肠史-!徐枕亚" &  
国小说的分章形式  
叙事角度与叙事时间发生转变  
#
#
$
%
&
,
#
构成一部长篇  
&
#
,
孽海花-+陈天华的  
,
狮子吼-+颐琐的  
也借用这种布局方法  
,
-
#
等作品  
#
&
后来  
#
梨魂改回为章  
-
#
#
&
这些小说变换叙事角度之后强化了真实感给人以  
#
#
(
&
$
事事从身历处写来语语从心坎中抉出的印象  
#
% &  
*
K
?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叙事角度和叙事时间的变更 日 现较多的环境描写 老残游记里就有不少精彩  
书信体等新小说形式的产生& ,新中国未来 的写景段落  
尤其为人称道的是关于黄河冰冻的描  
自创的与寻常说部稍殊的新体对晚清的小 写 刘鹗在第十二回描写黄河结冰时的景色完全  
说创作有很大的影响 而纯用白描手法  
等近代著名小说都可以从中找到 自铸新词既不靠  
对它们产生的或多或少的影响 他确能抓住景物的  
近代小说重视心理描写 质朴中见神奇读后使人感到如  
反观中国传统小说一向都不重视细致的心理 临其地 胡适特别赞赏老残游记的景  
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段是语言和行动描写 清 物描写 只有  
末四大谴责小说作家率先迈出了心理描写步伐 李 精细的观察能供给这种描写的底子只有朴素新鲜  
宝嘉的  
#
引发了对话体  
+
#
,
-
记体  
+
#
-
$
%
#
&
#
#
,
老残游记-+,官场现形 摆脱了古典小说常用的陈词老调  
#
&
-
,
新中国未来 作者通过对黄河结冰的实地观察  
华丽的词藻又无斧凿的痕迹  
特点做到于平凡  
#
如观其景  
#
#
-
&
#
&
!
&
#
+
#
#
&
,
-
描写  
#
&
#他说/$这种白描的功夫真不容易学&  
#
&
)
A)*A(@*  
,
海天鸿雪记-+,中国现在记-#曾朴的,孽海 的活文字能供给这种描写的工具&%  
在社会环境描写方面近代小说开始出现较长  
老残游记-#吴趼人的 九命奇冤-+ #  
海天鸿雪  
灯红酒绿的一段  
-#刘鹗的  
,
,
,
恨海  
-
#
都融入了大量的心理描写  
&
其他诸如 篇幅的静态的描写  
&
如二春居士著的  
,
,
禽海石-+,邻女语-!连梦青"+,断鸿零雁记-+,玉 记  
-
描写半殖民地上海妓院林立  
+
梨魂-+,孽冤镜-+,补过-!包天笑  
"
等在心理描绘 文字  
&
再如#,恨海  
-
第六回描写庚子事变中天津卫  
方面也有较高成就  
吴趼人的小说  
的心理描写 恨海  
中与伯和相处的内心活动  
真实而准确地表现了一位在封建礼教束缚下未婚少 以  
女芳情脉脉和羞怯避嫌的矛盾心情 小说还大量采 似  
用内心独白抒发女主人公和伯和失散乃至伯和堕 的例子不多  
落后内心的悔恨与痛苦 一位加拿大学者称  
中国心理小说的开端  
在心理描写方面的巨大进步  
说第四回描写凌贵兴在乡试发榜时因事前有贿赂担 算命先生马半仙的肖像  
心被别人抢去的那种焦急不安左猜右想的矛盾 貌描画得细腻生动逼真传神  
心情就很细致真实生动 这段心理描写长达千 象跃然纸上  
余字这在古典小说中也是极少见的 再如刘鹗的 中国小说艺术形式的近代化  
老残游记中有许多精彩的心理描写像第六回老 影响下产生的 除了曾朴吴趼人  
残在雪天由冻饿的鸟雀联想到曹州百姓岂不比这 少数作家较为成功地将外来小说技法嫁接于传统文  
鸟雀还要苦吗的那段心理描写第十七回写妓女 学形式外大多数人的探索是没有多大成就可言的  
翠环想让老残帮她跳出火坑但又担心有变的复杂心 过渡性小说创作的艺术欠缺  
这些心理描写既吸取了西洋小说剖析人物心 近代小说是衔接古代小说与现代小说的过渡转  
理活动的艺术技巧又融入了传统技法即通过人物 换环节 近代小说编撰兴盛刊印繁荣传播广泛  
的行动和对话来表现人物的心理变化把人物的内 但整体艺术质量低劣模式化倾向十分严重 一个  
突出特点是小说与政治紧紧连在一起以致小说几  
乎完全沦为政治的工具 有些小说存在着过于政治  
化的功利性偏颇致使倾向过于直露文学性不强  
强调事件的叙 就是几部为人称道的谴责小说虽然不乏批判的力  
很少去描写独立于人物与情节之外而又 量但由于作者的创作心理过于激愤作品的客观真  
与之相呼应的环境或背景 在近代小说中陆续出 实性大打折扣艺术感染力便远逊于  
&
兵荒马乱的情景  
&
,
九命奇冤  
-
,
恨海  
-
均有成功  
"&开始注意肖像描写  
肖像描写是通过人物的外在特征如身材  
服饰风度等塑造人物的一种艺术手法  
&
,
-
第二回描写张棣华在逃难  
是很细腻  
+
容貌  
+
#
+
很成功的  
#
它 神情  
+
+
#
所谓  
$
%
$
%& 中国古典小说注重  
$
神似%#  
$
&
%
有所忽略  
#
所以古典小说中人物肖像描写成功  
#
&
描写人物的容貌往往多用套语  
#
&
,
$
貌似潘安%+$美如西子%#$沉鱼落雁  
%
之容+$闭月  
)
K*AF*  
-
$
%
#
表明这部小说 羞花  
%
之貌等  
&
近代受西人小说影响开始注意外  
比如吴趼人的九命奇冤第二回写  
作者从衣着穿戴到声容笑  
一个算命先生的形  
#
&
再如  
,
九命奇冤小 形肖像描写  
-
&
,
-
#
#
$
%
+
#
+
#
#
+
+
&
&
#
&
#
是在西方小说的  
刘鹗苏曼殊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心活动与人物的言行结合起来描写& ,老残游记  
-
#
在心理描写方面值得注意的还有长篇内心独白  
&
&
E&近代小说开始注重环境的描写  
#
#
&
传统小说均以情节为结构中心  
述和描绘  
#
#
#
#
#
&
#
#
,
儒林外史-&  
K)  
?
?
李联君 论近代新观念下的小说创作  
?
同样是讽刺#,儒林外史  
-
$
直书其事  
耐人寻味  
而情伪毕露  
#
不加论断  
#
达自己改良的主张  
#
反对革命的政见#$驳来驳去#  
到四十四次%#$始终跟定一个主脑  
枝蔓之词%& 虽然作者是借作品人物之口叙出  
)
AA*A)F  
而是非立见  
指出  
而近代小说中的讽刺  
不顾情节强行介入  
由于对小说政治功能的重视  
%
#
含蓄蕴藉  
#
&
鲁迅也曾 彼此往复  
#
#
全无  
)
A(*AF*  
,
儒林外史-$无一贬词  
#
%
&
#
#
则多嬉笑怒骂之笔  
#
夸张直 由于这些人物既无个性化的行为  
只是作者的政治传声筒根本没有形成一个完整  
笔无藏 可信的人物形象  
诚如诸多论者所指出的作为中国文学从古到  
全无委曲 现代的一个过渡性阶段  
#
又无个性化的语  
#
#
#
理性说教  
#
了无意趣  
&
#
#
#
长篇累牍  
+
&
锋便成了近代社会政治小说的形式特征  
&
作者总是  
#
急不可待地将自己的创作意图和盘托出  
婉转之笔 如李伯元中国现在记  
就开诚布公地告诉读者此书是表达对中国现状的  
不满 有的作家即使在历史小说的创作中也不放 即与其人俱讫  
过自我表白的机会甚至直言不讳地宣称作品就是 以连缀丑闻的方式  
借古讽今是为当前政治斗争服务的如吴趼人的 对事不对人因而普遍对人物典型刻画不够  
痛史就是如此 作者不能保持冷静客观的叙述 违反真实的夸张溢恶现象也比较常见 不少小说家  
态度总是在故事叙述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向读者说  
公心讽世%#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聚焦到对官场吏治  
唯恐读者不明白他的用意 文明小史第四 腐败的揭露上  
十二回写到中国留日学生时 善恶相争  
是人数多了自难免鱼龙混杂 尽有中文 里描写个把清官刚一上任  
一窍不通  
亦有借着游学为 罗地网吞噬的可怕现实& ,老残游记  
以供他挥 声言要  
揭清官之恶%#作品中刚弼  
因此很有些少年子弟血 谓  
便做将来 热衷于  
连 僚群像  
这才是平 个体  
#
#
近代小说在人物形象塑造  
&
,
-
$
楔子%#开篇 上的成就不是很高的  
&
对于谴责小说  
#
鲁迅认为  
#
#
$
头绪既繁  
#
脚色复夥  
#
其记事遂率与一人俱起  
#
)
A(*(!!  
&
#
#
若断若续  
%
&
由于谴责小说多  
#
#
竞相罗列排比相似的丑闻轶事  
#
#
#
#
#
描写上  
,
-
&
&
#
$
#
&
,
-
#
在他们的笔下看不到传统小说中的  
#
#
就有一大段议论/$但 忠奸对立  
贤愚不分  
#
#
而是一遍乌漆墨黑& ,宦海-  
#
#
#
#
#
就被赃官污吏组成的天  
-
的作者公开  
#
借着游学到海外玩耍的  
#
#
哄骗父母  
#
指望把家里钱财运了出来  
#
$
+
玉贤之流的所  
霍的  
气未定  
(
这两等人所在难免  
#
#
$
清官%#实际上都是阴狠无比的酷吏&  
作家十分  
#
特别是清末官场的封建官  
#
见样学样  
#
不做革命军的义勇队  
#
$
类群像  
%
的勾勒  
中国的主人翁  
#
忽高忽低  
#
忽升忽降  
#
自己的品格  
#
#
更凝聚了众多作家的心血  
&
作为群像中的  
模仿过甚千篇一  
&
他自己还拿不定  
#
反说什么这才是自由  
#
#
他们的形象大都比较简单  
#
#
)
A!*(FA  
#
真正可笑之极了&% 作者不是用形象化的描 律  
#
很难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写来表现留日学生的这些行为  
口吻进行评论和谴责  
#
而是直接以作者的  
作者对自己笔下的人物不是客观公正地对待  
#
#
给人的感觉好像不是在读小 常常运用太过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人物  
而更像是一篇文笔犀利的批判文字 官  
#
这几乎是近代谴责小说的共同特征& ,  
更有甚者有的作家把作者介入故事进行议论 场现形记的作者吴趼人就算不上一个冷静的故事  
-
的方法发展到极端完全不顾小说的创作规律干脆 叙述者对投降派的愤恨之心使他无法保持客观的  
用长篇的哲理说教代替了叙述叙事成分越来越少 态度他在第三十四回写磕头道台请客大量运用修  
故事情节微乎其微小说的特质被改变了  
梁启超 辞手法把磕头道台写成一个小丑式的人物& $磕头  
新中国未来记最为典型全部内容即是在孔觉 道台的命名本身已强烈表现了作者的贬斥意图  
民对历史的回顾中展开的 他回顾历史还采用写正 再频频以  
如写宪政党  
又将  
黄二君的辩论表 产生失真之感  
#
以示作者  
#
&
的爱憎  
#
#
#
#
#
#
#
#
#
#
&
,
-
#
%
#
&
$
抢着代做主人%+$一直没住嘴%+$狼吞虎  
史的方法  
竟将其  
事条略全文搬上来  
#
而不是小说的写法  
&
$
%
的成 咽%+$吃个精光  
治 相  
%
等词汇描写他在酒席上的贪婪吃  
#
$
章程  
%
列出  
(
写这个党的发展  
#
$
#
把道台写得近乎乞丐夸张过甚让读者不能不  
#
#
%
&
作者借李  
+
&
注释  
!
!
日本樽本照雄从事搜集研究中国近代小说的工作已!)余年  
#
用力甚勤 称  
#收获亦巨#AK**年编出,清末民初小说目录-!  
年 月又由齐鲁书社出版增补新编清末民初小  
新编本-"#())( E ,  
因编者尚无剔除一书多种  
,
初版本-"#AKKF年又出版  
,
新编清末民初小说目录-!  
,
说目录-! 增补本-"#,增补本  
,
-
共收近代小说AKA""  
#
,
新编本  
-
所收条目增加了!AEA  
#
KA  
?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
版本重复的具体统计无法准确计算  
小说-#,厦门教育学院学报-())E  
,
增补本收录近代创作小说  
-
+
翻译小说的精确数  
&
转引自郭延礼重新认识中国近代  
,
K
期第!"H!K  
&
参考文献  
!
)
)
)
)
)
A*阿英  
&
晚清小说史)>*&北京  
/
人民文学出版社#AK*)&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陈大康  
&
中国近代小说编年)>*&上海  
/
!*吴沃尧&,月月小说  
-
)^*bb陈平原  
#
夏晓虹  
&
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  
北京  
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  
/
第一卷  
&
北京  
/
北京大学出版社#AK*K&  
E*于润琦  
"*梁启超  
AK*K&  
&
我国清末民初的短篇小说)^*bb清末民初小说书系  
&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AKKF&  
&
中国唯一之文学报  
,
新小说-)^*bb陈平原  
#
夏晓虹  
&
/
第一卷  
&
北京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
)
)
)
@*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绪言)^*bb丁伯龄  
中国近代小说全集第一辑晚清小说全集台北  
F*周劭&中国明清的官)>*&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AKK*&  
**夏志清&,老残游记-新论)^*&bb刘德隆# & ,  
等刘鹗及老残游记资料成都  
的人物塑造)^*bb!  
米列娜  
-
&
/
&
/
博远出版有限公司#AK*"&  
-
&
/四川人民出版社#AK*"&  
K*迈克尔  
.
艾格&,恨海  
-
"
&
从传统到现代'''AK  
()世纪转折时期的中国小说  
&
伍晓明译  
&
北京  
/
北京大学出版社#AKKA&  
下册)L*&上海  
)
)
)
)
A)*胡适古典文学研究论集  
儒林外史研究资料)^*&上海  
中国小说史略)>*&北京  
文明小史)>*&北京  
/
/
上海古籍出版社#AK**&  
AA*李汉秋  
A(*鲁迅  
A!*李伯元  
&
/
上海古籍出版社#AK*E&  
东方出版社#AKK@&  
/通俗文艺出版社#AK""&  
&
/
&
J"F/%(/)"+-&$(/)"/"E)4&-"C&".&  
V_V2/.H\,.  
!
L42.898_.9:2:,:8#1234,/.'$-5/%6.278-92:;#L48.N=,#1234,/.#@A))@*#L42./"  
1
;.(-$%(/>$=8-. 023:2$. 3-8/:2$. ]-898.:9/5/N.20238.:92N4:,.=8-:482.0%,8.38$0.8Y98.98  
Y48-8023:2$. $P:/2.942N48-9:/:,9#2:90,.3:2$.29/]]-832/:8=/.=2:9/-:2985]4/92T8=&_:29/:-/.92:2$.H  
%%2.WP8:Y88./.328.:023:2$./.=3$.:85]$-/-;023:2$.#Y2:4-85/-W/P%8:-/389$0:480$-58-/.=08/:,-89  
0:48%/::8-&  
&= >)-4./5$=8-.(.8Y98.98(023:2$. 3-8/:2$.  
/
$
<
"
责任编辑  
#
?
$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