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月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
$%&'!"#(%'#  
,-&<#)*+*  
)*+*  
"
,%-./0&%12345-0/(%.60&7/389.:3;<!2%430&2439/49:=>3;3%/"  
魏晋南北朝山岳信仰与道教文化  
刘 志  
!
!
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  
#成都@+**@#"  
摘要  
#
魏晋南北朝民间山岳信仰很大程度上受到道教文化的影响  
#
不仅山神信仰与道教文化有密切的关系  
#
!
!
间的灵山崇拜也融入了许多道教服食养生  
$
神仙文化的内容 另一方面  
%
#
从早期道教神灵信仰炼制丹药法术等  
$
$
方面也可看出其对民间山岳信仰的吸收和发挥  
%
关键词  
#
魏晋南北朝山神信仰灵山崇拜道教文化  
&
&
&
中图分类号#B?EA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DE!+E')*+*(*#D**++D*E  
!
!
#
&
!
!
魏晋南北朝时期  
内容也十分丰富  
理环境比较复杂其中蕴藏的资源又比较丰富  
们在山岳信仰中表现出多样化的心态 另一方面  
道教文化的许多内容与山岳有关例如神仙人物  
药炼丹等而且山岳又往往是道士修道  
也会对当地民间信仰产生一定影响  
民间山岳信仰与道教文化的 管死生  
这种信仰的形成与泰山独特的自然景观有  
陆机太山吟 迢迢  
峻极周已远  
境界让人们将其想象为神灵聚集之地  
采 象又使人们易将其与死生联系起来以为是鬼魂召  
生活的地 收之处  
民间山岳 一曰天孙  
信仰的内容主要包括灵山崇拜和山神信仰  
特别是 始成知人生命之长短  
神仙信仰大量融入 魂魄的神灵 道教吸收了民间这一信仰  
成为民间灵山崇拜中非常有特色的内容  
主治死生并进一步加以发挥把泰山神说成是领群  
一 民间山神信仰与道教文化  
关系非常密切  
#
&
一方面  
#
山岳的地 重要关系  
&
'
(诗云,)太山一何高#  
/)0@@*  
&
#
#
使人 造天庭  
&
曾云郁冥冥&* 其高远的  
#
其阴郁的景  
&
#
#
+
#
#
+
#从而产生山神信仰&'博物志(记载,)泰山  
言为天帝孙也 主召人魂魄 东方万物  
# & &  
把泰山神说成是召人  
以泰山神  
#
&
/
!0+*  
&
#
*
#
在灵山崇拜中  
#
道教的服食文化  
+
&
#
其中  
#
&
#
#
神 讲  
+治百鬼的神灵&'五岳古本真形图( ,)东岳泰  
泰山信仰在汉代影响就很大  
民间传说泰山为 山君领群神五千九百人主治死生百鬼之主帅  
# # #  
山上有金箧玉策可预知人的寿命  
陶弘景  
能知人年寿修 灵位业图  
!
#
/
#0"!E  
神山  
#
#
&
应劭  
'
风 也&* 泰山神还进入了早期道教神谱  
#
'
俗通义  
(
,)俗说岱宗上有金箧玉策  
#
( )  
泰山君*#出现在丰都北阴大帝的右  
/
+0E#  
/E0)A+  
&* 而且这种民间信仰易与追求长生成仙的神 位  
属于掌管冥间的官吏之一  
仙文化联系起来 民间认为泰山不仅有预知人寿命  
民间有五岳信仰且在五岳  
的灵验还是黄帝乘龙升仙的地方 汉代这一传说 信仰的形成过程中多有道教文化的内容 西岳华  
很盛行  
山势险峻传说是神灵居住和得道成仙的地方  
&
山海经 冢也 冢者 神鬼之所舍  
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  
得上服  
多有  
#
以其主治死生  
#
&
&
包括泰山信仰在内  
#
#
#
&
&
#
以为泰山是可以得道成仙的神山&'风俗通 山  
#
#
(
,)孝武皇帝时  
#
齐人公孙卿言,1汉之圣者在高  
'
(
,)华山  
#
&
#
/
@0+A@  
祖之孙  
#
今历正值黄帝之日  
#
圣主亦当上封  
#
则能神 也  
*
#)太华之山  
#
#
#
/
+0E#  
仙矣&2*  
十里&*郭璞注曰,)上有明星玉女  
#
持玉浆  
#
/
"0))  
在泰山神信仰中  
#
民间以为泰山神召人魂魄  
#
掌 之  
#
即成仙之道  
&
道险僻不通&* 南岳衡山#  
收稿日期#)*+*D*#D+!  
刘志!+?"@%"#  
作者简介  
#
#
山东淄博人  
#
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鸟类&'山海经  
(
,)衡山一名岣嵝山  
#
其上多青鸟  
多鸜鹆&* 民间将这一情况与飞升的神仙信仰联  
系起来 刘敬叔异苑  
,)湘东姚祖太元中为郡  
更经衡山望岩下数少年并执笔作书  
乃过之未至百步少年相与飞飏遗一纸书  
鸟迹&* 所谓能够飞翔的少年以及所作的像鸟的  
字书都是以传说的形式反映衡山鸟类聚集的自然景  
而且含有飞仙的信仰 北岳恒山以其良好的自  
#
山履川 辟除  
火光谋恶我者返还自伤  
致财巨亿 愿愿克合  
消辟五兵入刃不伤  
有北岳形入水却灾百毒消伏  
福禄 子尽有五岳形横天纵地  
我欢悦  
早期道教也以五岳各有山神&'无上秘要  
#
百芝自聚  
&
子有南岳形五瘟不加  
子有中岳形所向惟  
不劳身力 子有西岳  
山川名神尊奉司迎  
役使蛇龙常享  
弥沦四方  
%
#
/
@0+A?  
#
&
&
'
(
#
#
#
#
&
#
#
&
祖行旅休息  
其字皆  
#
#
#
&
#
#
#
#
#
#
#
#
/
@0+A?  
%
#
#
#
+
#,"!E  
#
人神攸同  
#
&
#
(
然条件特别适合谷物生长&'管子  
(
,)其山北临  
'
洞真五帝内真经  
( ,  
#
南俯赵  
#
东接河海之间  
#
早生而晚杀  
#
五谷之所蕃  
@0+AA  
古人多祈  
置侍  
亲礼其神  
多出延年益寿的食物 药物  
其上有木焉  
黄华黑实服者不  
鱼帝  
!!东岳泰山君  
#
头建三宝九光夜冠衣青羽  
带上皇命神之传南岳衡山君  
#
头建八郎宝光玉冠衣赤锦飞裙披神光绯文之  
西岳华山君头建六丁通  
披素锦之裘带受灵素绶  
头建五气宝晨玉冠衣黑锦飞裙  
中岳嵩山君  
披玄黄文裘  
#
/
#
四种五获焉&* 在恒山神的信仰中  
#
#
披九色斑裘  
#
&
祷风调雨顺&'后魏书记载,)道武立庙于上  
祀九十九人  
(
#
#
#
#
岁时祷水旱  
&
至文成帝东巡  
#
#
带封灵制魔之章  
&
#
/
@0+AA  
&* 中岳嵩山  
#
+
&
神飞冠  
#
衣白锦飞裙  
#
#
&
'
山海经  
名曰帝休  
其上多玉  
者无虫疾  
得服之即得仙道&* 这种情况易与服食神药以求  
长生成仙的传说联系起来戴延之西征记  
,)少 且五岳君已进入早期道教神谱#  
室山中多神药汉武帝筑登仙台在其峰  
古人对五岳的信仰分别建有庙宇  
俗通义  
(
,)少室之山百草木成囷  
#
#
北岳恒山君  
#
#
#
#
叶状如杨  
#
其枝五衢  
#
#
披玄文明光之裘  
#
带文灵紫绶  
衣黄锦飞裙  
A,#!  
&
#
#
#
其下多铁33其中多  
!
"
33  
建中元黄辰玉冠  
#
#
#
+
#
可以御兵&*郭璞注,)此山巅亦有白玉膏  
#
黄神中黄之章  
%
/
"0+#@  
经文对五岳君之名号  
+
冠服等有专门的描述  
处于太清的右  
民间信仰的山神成为道教文化中的神灵  
道要灵祇神鬼品经 山神品  
山虞长守 皆有神灵山大则神大山小则神小  
庙在弘农华阴县*# 有神灵的思想易与魏晋民间山神信仰发生联系  
庙在中山上曲阳县*#嵩高山  
庙在颍川阳城 民间信仰山神或多或少有一些道教文化背景  
此外民间信仰中的庐山神受道教文化影响而  
使其 有变动 庐山由于地处江湖之间民间以为庐山神  
制作有五 掌管行旅据说凡过往之人都会去祠祀以求行旅方  
山庙甚神能分风擘流  
过必敬祀  
庐山神不是唯一的  
博物志 曹著传  
后吴猛经过山神迎猛  
近六百年符命已尽不宜久居  
在传说中庐山神受道教的  
至于何去何从还受  
山神接受符命与道教文化有关  
紫阳真人内传 善守三  
役使鬼神受太极帝君真印封掌名山以得  
不死 由此可见道教有以真印封掌山神的说  
#
#
'
(
/
@0+AE  
/E0)""  
#
*
&
由于 位  
#
&
#
#
以祭祀山岳#'风 道经  
记载#)岱宗庙在博县西北三十里  
庙在庐江灊县*#华山  
'
4
(
认为#)山无大小  
这种山皆  
/
?0!A@  
(
#
#
#
*
#
恒山  
*
*#衡山  
)
)
#
使
)
)
&
/
+0!@@  
&
#
道教文化在吸收民间五岳信仰的基础上  
进一步神化 早期道教也以五岳为神山  
#
&
#
&
#
)
#
岳真形图*!参见图+"#即是一种山水地形图  
持有此图可以保命延年  
#
以为 便&'水经注  
(
记载,)!  
"
#
#
/
+*0+)!?  
+
驱邪辟恶  
&
舟遣使  
#
行旅之人  
在民间传说中  
水经注  
受封庐山  
#
#
而后得去&*  
#
#
#
存在着变动  
&
'
(
'
4
(
记载#)其神自云姓  
#
#
#
&
猛语曰  
,
君王  
此山  
#
#
#
#
非据*#)吴猛  
#
/
+*0+)!A  
隐山得道者也  
*
&
#
符命在一定的时间内治理庐山  
到道人的点化  
晋道书 讲  
( ,)我受涓子秘要#  
一之道  
#
#
&
&
'
#
#
/
++0E#!  
+F五岳真形图  
&*  
#
魏晋道经  
'
洞玄灵宝五岳古本真形图  
(
,
&
'
(
法 又洞真太上素灵洞元大有妙经记有一封掌名  
# )太上宝章*!参见图)"#以为可)  
山的道符称 封山  
#
存身长久入  
#
!
!
+)  
! !  
刘 志 魏晋南北朝山岳信仰与道教文化  
/
+)0#*A  
川之邪神  
使其速来自伏  
是在道教文化影响下的一种自然神灵  
#
掌五岳之真精  
*
#
役使山中的神灵  
#
天台山视为灵山  
民间还有许多山岳崇拜是以具有某种神物而著  
有传说山中多有神芝仙草  
自生千芝及神草  
耕田种芝草课计顷亩种  
服之可以长寿  
+
仙山  
&
&
这些情况反映出民间有的山神信仰  
&
名的  
&
#如钟山&'十洲  
&
此洲受太  
(
,)北海外有钟山  
#
玄生符  
#
录仙家数十万  
&
#
/
@0+A!  
&* 有传说山中有千年蝦蟆  
#
#
蜀地的斗山&'周地图记 ,)斗山上下有石穴#  
(
'
开山经  
一通五当山  
蝦蟆名为肉芝  
服之延年益寿  
陇西人也 初服黄莲五十余年  
于山中服水百余年还乡里年如三十  
(
#
斗山凡五穴  
一通青城山一通长安穴  
得而食之  
#
一通昆仑山  
#
一通陇山  
#
#
#
&
穴中有千年  
/
+#0+A+  
#
#
#
寿千岁&* 有传说山  
中有神水  
#
#
如鸟鼠山&'汉武内传(  
,)封君达  
#
&
#
入鸟鼠  
常乘青  
如云  
时人其传采于  
&
#
#
#
/
@0+?!  
#
号青牛道士&* 有传说山中有仙药云母  
#
母山&'神仙传  
(
,)彭祖服食云母  
#
/
@0)*"  
此山  
仙人彭祖服食之药物  
有石髓服之长生  
王烈邯郸人  
叔夜甚爱之与共入山游戏  
忽闻山东北如雷声往视  
有一孔径尺中有青泥出  
气味如粳米饭也 烈自食数九  
叔夜即皆成青石 打之作铜声  
岁一开 其中有石髓 得而服之  
#
今或有道者采取不已&* 云母由于传说是  
)F太上宝章  
#
而被奉为神物  
&
有传说山中  
,
二 民间灵山崇拜与道教服食养生文化  
!
#
#
如太行山&'神仙传  
(
在灵山崇拜中  
饮食之类与道教文化有关  
嵩山记  
有自然五谷  
聚集之地山中之物则带有神秘色彩  
芝是人们生活所需食物药物加上取之又难  
登至高出云端之处方可采撷因此易被人们加以神  
当作神物而称其为神芝仙药则是受道教文化  
影响 民间还以山中某些饮食之类为仙人所赐  
刘义庆世说 晋人在嵩高山的大穴中遇仙人  
以饮  
其中玉浆  
而被说成是仙人所赐则是受道教文化影响的反  
再者嵩山本身也颇有道教生活色彩  
西晋潘岳 饮食  
关中记 有石床池水  
饮 认为某些山岳有神秘感  
食之具 据此嵩山  
在晋代有不少道士在此修道  
道教的文化氛围 物  
很浓道教的服食文化也自然会影响其中  
间把山中的 之类看成是神物  
出自神山  
这使嵩山的民间信仰带有浓厚的道教文 水  
化色彩 像嵩山这样有丰富的仙药饮食之类的  
还 欲还  
有天台山  
绮秀  
仙物毕具  
#
民间以为山中有灵芝仙药  
+
神仙  
#
#
服黄菁  
$
铅华  
烈后独入太行山  
山上破数百丈石中  
烈取抟之 随手坚  
因掘归以与  
案神山五百  
寿与天地相  
#
老而更少  
%
&
例如嵩山北魏卢元明  
#
!!  
#
%
#
'
(
#)嵩山最是栖神之灵薮33东北出云  
#
/
+!0+*!  
#
%
+
神芝仙药  
*
&
民间以嵩山为神仙  
本来五谷  
需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这些山岳崇拜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其中所谓的  
而这些神秘的自然资源往往与道教文化有密  
切的关系 就现实意义来说所谓仙药饮食之类其  
实多为珍贵的植物动物 矿石资源因其对人的  
医药方面有特殊作用而被加以神化因而民间  
/
+!0+*#  
神物  
#
)
玉浆*#  
)
龙井石髓 虽属传说但是  
*
&
#
&
#
+
+
石髓之类当是人们在山中取得饮食的写  
+
+
+
#
#
&
#
#
+
#
'
(
#)嵩高山石室十余孔  
#
+
+
&
/
+!0+*!  
#
道士多游之  
#
可以避世  
*
&
#
民间山岳崇拜中还有一类所谓神物不是自然  
而是由道士在山中炼制或传说中神仙所有的丹  
+
生活  
#
#
#
&
那么  
#
民 药  
+
神药  
&
比如传说衡山有仙灵方药  
尝采药至衡山深入忘返  
水南有二石囷一囷开一囷闭水深广不得过  
失道遇伐弓人问径仅得还家 或说囷中皆  
驎之欲更寻索 终不复知处  
&
'
晋书  
(
)
神芝*+)玉浆  
*
#
神物又 载,)!刘驎之  
"
#
&
见有一涧  
#
#
#
#
#
&
&
+
#
#
#
#
#
&
&
东晋顾恺之  
'
启蒙记注  
(
,)天台山蔚然 仙灵方药诸杂物  
#
#
/
+E0)##A  
#
列双岭于青霄  
#
上有琼楼玉阁天堂  
#
碧林醴泉  
#
&* 有的传说山中可以合神丹如茅山&'  
中茅前一长岭直抵大茅山后古多积金宝  
#
因此著名贞白依东流水合神丹遗坛灶存叠玉  
#
&
晋隐士白道猷得过之  
#
获醴泉紫芝  
+
+
灵 诰  
(
,
#
#
/
@0+?#  
&* 由所谓  
)
仙物毕具*#可知在古人心目中将 故  
#
$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
@0+?@  
/+A0E#  
&
金华山  
!
长山  
"
中传说也可以合神丹#'抱朴 霞九光  
#
西王母之所治也  
免五兵洪水 仑山作为灵山崇拜很大程度上体现的是道教尊神西  
+@0!@)  
道教以为名山是炼丹的理想场所其 王母的信仰 再如五台山  
列举了众多可 注  
#
真官仙灵之所宗&*  
之害  
(
,)左元放言金华山可以合神丹  
&
/
*
&
#
&
#传说为仙者之都&'水经  
中还有炼丹合药所需材料#'抱朴子  
(
(
,)五台山其山五峦巍然  
#
故曰五台 晋永嘉三  
避乱入此山见山中人为先  
往还之士稀有望见其村居  
莫知所在 故俗人以为仙者之都  
&
以合药的名山  
,
#
雁门郡人五百余家  
因而不返遂宁岩野  
#
至诣寻访  
#
#
按仙经  
霍山恒山  
女几山  
青城山  
黄金山  
括苍山  
#
可以精思合作仙药者  
#
有华山  
太白山  
抱犊山安丘山  
云台山罗浮山阳 有许多人为躲避社会动乱进入山林之中以求有稳  
大小天台山四望山盖 定安宁生活的现实问题 这一情况与民间神仙信  
此皆是正神在其山中其中或有 仰结合起来以为五台山有许多仙人生活其中从而  
上皆生芝草可以避大兵大难不但 形成仙山崇拜 再如武夷山传说为地仙之宅  
若有道者登之则此山神必助 子开建安记 高五百仞岩石悉红紫二  
若不得登此诸山者海中大岛 色望之若朝霞有石壁峭拔数百仞于烟岚之中  
若会稽之东翁洲亶洲纻屿及徐 石间有木 什器等物  
泰光洲郁洲皆其次也 今中国 有之 顾野王谓之地仙之宅 半岩有悬棺数  
名山不可得至江东名山之可得住者 与山上有各种生活所需的  
在晋安长山太白 在东阳 四望山 大小天台 工具有着现实联系反映的是古人在山中居住生活  
盖竹山括苍山并在会稽 古人将这一生活场景与武夷山犹如仙境的  
一方面道教以这些山可以炼丹合药与山神信 自然景观联系起来以为是仙人生活的地方从而形  
仰有关表现出受到了民间山神信仰的影响 另一 成灵山崇拜  
方面在道教炼丹服食文化影响下民间易于把丹 民间有的灵山崇拜与传说神仙造山有关  
药也作为产生自山中的神物或传说为神仙所赐  
而增加对山岳的神秘感  
三 民间灵山崇拜与道教神仙文化  
$
驱  
#
#
!
!
$
$
$
嵩山  
地肺山  
娥眉山  
鳖祖山  
$
少室山  
王屋山  
緌山  
$
长山  
$
$
者  
#
#
#
/
@0)+E  
南山  
潜山  
驾山  
竹山  
$
$
$
$
$
$
&* 所谓)仙者之都*#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  
$
$
$
$
$
$
$
$
$
$
$
+
&
$
#
#
#
#
地仙之人  
%
#
#
&
#
&
于中以合药也  
之为福药必成  
亦可合药  
州之莘莒洲  
%
#
'
(
,)武夷山  
#
#
#
%
#
#
#
&
靡不  
屿
#
%
#
+
+
+
+
+
+
竹箸  
+
+
#
$
$
#
%
&
#
/
@0)!*  
#
#
有霍山  
#
&* 所谓地仙之宅#  
#
&
#
&
$
+
+@,AE  
$
$
#
%
的情况  
&
#
#
#
#
&
&
#
+
#
#
如射  
)
#
从 的山*#据说此山是由白鹤为仙人取箭而形成的#)  
&
的山西南水中有白鹤  
#
常为仙人取箭  
民间将仙人白鹤的神话传说  
说明道教文化在当地曾有较大  
&
当地民间还以射的山的某些现象作为农业收  
据南朝孔灵符会稽记记载永兴  
当地人以山上石室的明暗占  
射的玄斗一  
山中石室也与道教文化有关  
神仙  
民间便以此山的某  
射的山信仰的形成与  
#
曾刮壤寻索  
#
/
+?0+#@  
遂成此山也  
民间许多灵山崇拜与传说神仙在山中居住有 附会于此山的形成  
如茅山传说仙人茅君居住于此而被奉为灵山 影响  
并以此得名 东晋道书茅君内传  
名为华阳之天三茅君居之因而为名  
坛为号矣 周时名其源泽为句曲之穴  
后人名为句曲之山  
是金坛之地肺也  
类书无上秘要已将茅山列为灵山  
后有三茅君来治其上时父老传为茅君之山  
关于三茅君即茅盈兄弟三人为早期道教神谱中得 民间神仙信仰有关  
再如昆仑山传说为西王母居  
十六国春秋  
酒泉南山即昆仑之体也  
而忘归即在此山 山有石室王母堂  
神宫&* 还有传说昆仑的墉城是道教尊神西王母 风吹自垂空  
相鲜如流精 如西山的鹤岭  
景云烛日朱 南朝宋代雷次宗  
*
&
+
!
#
&
#
#
&
'
(
,)句曲山秦时 成好坏的征兆  
外有金山因 县东南+A里有射的山  
民谚曰,)射的白斗一百#  
山间有金陵之地四十七八 千*&在民间传说中  
&
'
(
#
#
&
#
&
&
案山形曲 卜谷食的贵贱  
#
#
#
#
#
/
+"0EA#  
#
#
居其地必得度世&* 道教 以为是  
)
羽客之所游憩*#是仙人休息的地方  
&
'
(
#
)
句曲之山  
#
文化使射的山信仰具有神秘感  
#
/
A0+*  
#
*
&
些现象作为先知先兆 因此  
&
#
#
#
&
/
E0)"!#)"@#)"A  
道的仙人  
住其中  
上言  
&
#
有的灵山崇拜与传说山中有仙人的踪迹有关  
传说仙人王方平在此游憩 南朝刘宋孙  
土人谓之黄公客堂  
&
崇朝必雨 有四竿筋竹  
&
&
魏朝崔鸿  
'
(
,)酒泉太守马笈 如仙石山  
#
&
#
&
周穆王见西王母乐 诜  
珠玑镂饰焕若 两边有石步廊  
#
微拂石皆净  
传说仙人王子乔控鹤经过而得名  
'
临海记  
(
,)仙石山有馆  
#
#
&
#
#
触石云起  
#
即王方平游处也&*  
&
#
&
/
@0+A!  
/@0))?  
#
的治所&'十洲记  
光碧之堂  
(
,)墉城金台玉楼  
#
#
/
)*0+)  
之阙  
#
#
琼华之室  
#
紫翠丹房  
#
#
'
豫章记  
(
,)西山中峰最高顶  
+#  
! !  
刘 志 魏晋南北朝山岳信仰与道教文化  
名鹤岭  
#
即子乔控鹤经过之所  
#
异于它山  
&
坛在鹤岭之侧  
#
山侧有土名控鹤  
#
云景  
之道  
%
忽有八公  
#
皆须眉皓素诣门希见门者  
#
今先生无住衰之术 未敢相  
王甚敬之 八士并能炼金  
乃与安登山埋金于地白日升  
鸡犬舐之者俱得上升 其所升  
践石皆陷人马迹存焉 故山即以八公为  
#
#
鲜美 草木秀润  
#
-.吾王好长生  
%/八公咸变成童  
#
/
@0)@@  
&*  
#
%
有的灵山崇拜与传说山有神仙灵验有关  
王母樗蒲山崔鸿十六国春秋  
西王母樗蒲山大有神验江水出焉  
道教尊神西王母而得名其中所谓神验  
生活中的吉凶祸福有关 再如庐山作为灵山崇拜  
#
如西  
化丹  
余药在器  
之处  
#
出入无间  
#
#
#
'
(
,)甘松山东北有  
#
#
#
%
/
@0)#E  
#
#
*
&
此山以  
#
#
%
+
+*,+*+)  
#
)
*
当与古人  
%
&
#
#
可以看出  
#
在民间灵山崇拜中有关的神仙传说  
#
与传说董奉以道术救人疾苦有关&'神仙传  
(
,)董 是一项重要的内容  
#
从中反映出古人仰慕仙人希望  
长生的心理需求和为现实生活求福祛灾的心态  
结实奉乃多仓 中许多以神仙传说来命名的山岳则说明这类灵山  
但一器谷一器杏多 崇拜深受道教文化的影响甚至于民间的神仙信仰  
人惧无敢欺者 得谷悉赈贫 超过了一般的山神信仰  
总之就民间灵山崇拜而言  
+
有的灵山崇拜与传说修道之人在此升仙有关 服食文化渗透到民间生活使人们对待山岳的自然  
如传说寿春县八公山是八位得道之人升仙的地方 人文景观及山中的某些资源的看法往往有浓厚的道  
教文化底蕴就对某些山神的信仰而言有的经过吸  
刘安是汉 收改造开始进入早期道教神谱同时道教文化也进  
笃好儒学养 一步丰富了山神信仰的内容  
多神仙秘法鸿宝  
+
奉字君异  
种杏于此山十数年  
宣言人买杏多少  
者则为猛兽所害  
#
侯官人  
#
少有道术  
杏有十数万株  
不须来报  
#
居此山  
#
多救人疾苦  
&
&
#
&
#
#
#
#
#
#
#
#
&
/
@0+?@  
&*  
#
#
因道教神仙信仰  
#
#
+
#
并以此得名&'水经注  
(
,
$
#
!
八公山  
'
(
山上有淮南王刘安庙  
厉王长子也折节下士  
方术之徒数十人皆为俊异焉  
#
#
!
高帝之孙  
#
#
#
#
&
#
#
参考文献  
#
/
+0应劭  
)0逯钦立  
!0张华  
#0道藏  
E0道藏  
@0李昉  
'
风俗通义/G0'天津  
先秦汉魏两晋南北朝诗/G0'北京  
,
天津人民出版社#+?A*'  
/
'
,
中华书局#+?A!'  
/
'
博物志/G0'北京  
,
中华书局#+?A*'  
/H0'北京文物出版社#+?AA'  
/H0'北京,文物出版社#+?AA'  
中华书局#+?@*'  
/
,
@
,
/
,
!
/
'
太平御览/H0'北京  
,
/
"0山海经/G0'袁珂校释  
'
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A*'  
文物出版社#+?AA'  
文物出版社#+?AA'  
上海人民出版社#+?A#'  
文物出版社#+?AA'  
文物出版社#+?AA'  
中华书局#+?AE'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AE'  
巴蜀书社#)**"'  
文物出版社#+?AA'  
上海古籍出版社#+?@E'  
/
A0道藏  
?0道藏  
+*0王国维  
++0道藏  
+)0道藏  
+!0初学记/H0'北京  
+#0王谟  
+E0房玄龄  
+@0王明  
+"0丁培仁  
+A0道藏  
+?0艺文类聚/H0'上海  
)*0黄苇  
,
)E  
/H0'北京  
,
/
,
)A  
/H0'北京,  
/
'
水经注校/G0'上海  
,
/
,
E
/H0'北京,  
/
,
!!  
/H0'北京  
,
/
,
/
'
汉唐地理书钞/G0'北京  
,
/
'
晋书/H0'北京  
,
/
'
抱朴子内篇校释/G0'北京  
,
/
'
增注新修道藏目录/G0'成都  
,
/
,
++  
/H0'北京  
,
/
,
/
'
中国地方志辞典/I0'合肥  
,
黄山书社#+?A@'  
!
责任编辑"凌兴珍#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