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月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  
3:@<:7A:/#)*+*  
)*+*  
,
-%./01&%23456.10(%/71&8049:/;4<=!3%541&354:05:;>?4<4%0"  
教育公平与社会比较  
!
!!#教育越来越不公平$的一个解释  
余 英  
!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  
!
#
广州#+*B!)"  
摘要  
!
从许多社会公众的评价来看  
经济政策对实现起点公平收效甚微  
比较时所选择的参考群体的变化比过去更加重视教育的观念  
为教育越来越不公平的原因 经济政策实现教育公平的能力有限  
和政府共同承担责任  
关键词  
教育公平起点公平社会比较  
!
教育变得越来越不公平了  
教育公平不仅仅是一种事实判断  
对教育公平期望的提高等因素  
实现教育公平是一项社会行动  
#
在高等教育领域  
!
起点公平并不是一个理想的  
也是一种社会比较 人们  
是导致社会公众认  
需要媒体学者  
!
!
教育公平指标  
!
#
!
#
"
"
!
#
!
!
"
#
!
$
$
中图分类号!JE*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F#!+#%)*+*&*#F*+))F*B  
!
!
!)**,  
+)  
#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  
一 教育公平的主流理论  
!
在近现代的西方思想家那里#*公平  
越来越多  
被视为社会制度  
平等  
!
北京益派市场咨询有限公司和民意中国网对全国  
个省 结果 地成为评价社会制度的道德标准  
但思想家们对公平的探讨是从  
+
开始的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  
成为媒体吸引社 平等来代替力量和才智等自然因素所造成的人与人  
+
!
*
(
(
),#)名公众进行了一项调查  
#
#
显示)#B'#Q的人认为教育  
+')Q的人认为  
*
越来越不公平+#只有 的首要价值  
#
*
,
+-  
+
*
教育越来越公平+ &在世界各 和  
*
正义  
+
&
#
教育公平过去往往只是学术界比较关心的问题  
但现在已成为老百姓关心的话题  
会大众关注的主题 网络上对教育公平如潮的抨 之间身体上的不平等  
各种媒体有关教育公平的专访使我们发现了一 出人人生而平等  
不应该依据等级  
个令人困惑的 我们离教育 同去进行教育  
公平似乎越来越远  
公平与我们热烈谈论的教育公平是否一致  
平是否是表示教育公平的一个合适指标  
何解释这种老百姓认为教育越来越不公平  
媒体学术界和  
本文拟对以上问题进行探讨  
#
$
%
中主张以道德的  
(
法律的  
#
,
)-+*"  
&
.
$
爱弥儿  
%
中进一步提  
#
#
#
(
财产和职业的不  
*
悖论+)随着教育的发展  
#
#
而应使一个人的教育适应他这个  
,
!-ED*GEDB  
&
那么  
#
主流理论所阐述的教育  
起点公  
我们该如 平等  
的现 因为这是每个人充分自由发展的必要条件  
&
罗尔斯认为正义是社会制度的主要美德  
依照优先顺序提出了正义三原则即平等自由  
*
+
&
2
马克思认为  
#
平等就是消除阶级社会造成的不  
2
#
而人的智力  
(
能力等天赋差异是不能消除的  
#
,
E-+E!  
*
+
2
在教育公平的理想与现实之间  
#
(
#
&
机会  
政府的责任是什么  
2
&
#
(
收稿日期!)*+*F*EF)E  
基金项目  
!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资助项目  
*高等教育学费政策与机会均等+!课题批准号)*D3-R**)"和暨南大学学位与研  
究生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  
+&  
*
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绩效评估'''对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与学费政策的研  
作者简介  
!
余英!+,"!'"#  
#
湖南益阳人  
#
经济学博士暨南大学经济学院财税系副教授主要从事教育财政研究  
#
#
&
+))  
!
!
教育公平与社会比较'''  
*
教育越来越不公平的一个解释  
+
均等  
分配各种基本权利和义务  
产生的利益和负担坚持各种职务和地位平等地向 平的重要机制  
所有人开放但要允许那种能给最少受惠者带来补 拔标准  
偿利益的不平等分配存在  
受罗尔斯正义学说的影响  
平问题的研究集中于探讨正义三原则在教育公平 考类似的考试不断受到质疑  
领域的体现而且一般采取胡森所提出的起点公平 种次优的制度安排因为不依据考试成绩而决定谁  
过程公平与结果公平的分析框架起点指入学机会 有权利接受高等教育的其他选拔制度缺陷更多  
过程指教育条件结果指学业成功 除此之外麦克 封建社会和中世纪的欧洲以父亲的社会地位和政  
马洪还提出了教育公平的三类型说即水平公平相 治权力为依据的选拔制度就是更不公平的 我国历  
不同者受不同对待和 史上有一段时间因为过分强调劳动人民子弟普遍的  
确保上一代人的不平等现象不至于全然 受教育权利实施阶级路线政策限制地主富农  
(
资产阶级等家庭出身的子女接受教育完全否定了  
教育公平与教育资源的分 相对而言较为公平的统一考试制度 革命的手  
这一努力也是不  
(
差别  
#
社会应在这三个原则的指导下  
#
平等地 青年都进入大学读书  
这样选拔标准公平就成了替代起点公  
各国目前一般主要是以能力作为选  
但能力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物统一  
高等教育入学考试成绩或具有此性质的考试成绩就  
理论界对于教育公 被作为衡量能力的具体指标 虽然高考或其他与高  
但入学考试仍然是一  
#
只能选拔其中的一部分接受  
#
平等地分配社会合作所 高等教育  
&
#
#
&
,
D-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同者受相同对待"(垂直公平  
!
"
代际公平  
!
#
*
+
#
(
,
B-  
延续下去" &  
#
从经济学角度来说  
配密切相关 从经济史上看  
体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一是权力公平阶段  
源的分配以社会地位和政治权力为依据二是能力  
公平阶段教育资源的分配以学生的能力为依据  
是金钱与能力公平相结合的阶段 由于各国政府财 庭环境有关  
政压力的增加高等教育投资不再享有优先权 人 源分配政策  
#
们意识到了教育是个人投资后获得社会声望和经济 起点公平  
#
#
*
+
&
#
教育资源分配方式大 段改变工农群众的文化弱势地位  
#
)
#
教育资 成功的  
&
.
但是  
#
能力  
#
尤其是以智商为主要测试指标的考  
又与后天环境尤其是家  
仅仅通过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资  
并不一定会带来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  
詹姆斯  
科尔曼报告  
#
.
三 试成绩  
#
既与遗传因素有关  
#
&
#
因此  
#
#
&
&
/
科尔曼教授于+,BB年在美国  
,
"-  
利益最高的领域之一  
&
教育资源分配以学生的学 发布的  
$
% ) #  
的主要结论是 学  
在各种学校  
而是与学生本  
威斯曼在英国曼彻  
卜劳顿报告亦得到类似的  
影响儿童学业成就的最主要因素在于父母亲  
的态度而不是学校资源的投入 在教育学上人们  
并对教 对影响学生成绩的后天环境有着诸多没被证实的猜  
起点公 测甚至可以说影响学生成绩的环境永远也不可能  
经济政策 彻底弄清楚 另外教育机构反而会强化其他社会  
我们以高 因素造成的不公平因为正是通过教育机构家庭背  
景的差异甚至对不同语言和生活方式熟悉程度的  
绝对的入学机会 差异才被转化成学校考试成绩的差别  
民族种族性别 在国际学术杂志刊登的文章和我国理论研究者  
所有高等教育适龄人口都有接 的视野中大多将起点公平等同于社会各阶层高等  
很显然这是一种充满理想色 教育升学率应该相等并由此认为现代社会的教育  
除非实现了共产主义否则在任何社会都 不公平程度越来越严重这种观点对社会舆论产生  
不可能存在这种高等教育的起点公平 不管在中国 了巨大的影响 在这类研究中一般用辈出率  
还是国外除了在父爱主义关怀下的义务教育可 揭示不同阶层子女获得高等教育机会的差距 辈出  
以做到起点公平外在高等教育领域受预算约束的 率是指该阶层在校生比例与该阶层在社会总人口中  
政府投入的资源还十分有限不可能让每一个适龄 的比例之比  
&辈出率为+#则意味着两种比例相等#  
业成绩与支付能力为依据  
#
这是部分国家现在和大 习成绩主要不是与学校的特点有关  
#
,
,-+G!#  
多数国家在可以预见的将来采用的主要方式  
&
身的社会阶级背景有关  
斯特地区研究所提出的  
过程 结论  
&
二 对起点公平的质疑  
$
%
!
目前  
#
国内外理论界一般遵循起点公平  
'
)
公平  
而教育经济学主要集中研究起点公平问题  
育财政政策实现起点公平寄予厚望 但是  
平可能并不是一个理想的教育公平指标  
对实现起点公平也可能收效甚微 下面  
等教育起点公平为例进行分析  
起点公平是指入学机会公平  
公平应是指不管经济文化阶级  
地理等方面的差异  
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彩的公平  
'
结果公平的分析范式来讨论教育公平问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
+#-  
是最公平的状态  
.
辈出率越高  
#
说明占据的机会越 水平下降  
生名额的做法所招致的批评源源不断  
国 国曾把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对子女受教育机会的影响  
达 控制到最小基本实现了受教育人口比例大致与其  
但为什么当我们在教育上做到了其  
国家管理干部子女进入重点部属高 他现代国家根本无法做到的公平 却给中国教  
进入公 育带来了刻骨铭心的灾难  
进入公立高职院校的差 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对于弱势群体的子女发  
展的意义毋庸质疑政府有责任不让无辜的孩子来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课题组完 承受出生背景不利所带来的不良后果 但是我们  
当代中国社会流动报告也显示随着近年来 同样也没有理由反对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使子女  
贫富差距逐渐拉大高等院校在校学生中 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这样一个人类的基本情感需  
具有更多文化资本社会资本 求  
&
现在  
#
我国教育部按地区分配高考招  
&
&
在过去  
#
我国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  
家管理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阶层的辈出率最高  
#
在部属重点院校  
#
#
#
#
'ED  
!'B#而城乡无业失业人员阶层的辈出率仅 人群比例相当  
#
*'!!&其中  
#
*
+ #  
校的机会是城乡无业失业人员子女的+"  
#
2
立普通高校的差距为  
"
#
#
#
,
++-  
距为  
#
中国社科院  
&
#
*
+
&
#
成的  
$
%
)
#
城乡差距  
(
#
的阶层差距逐渐扩大  
#
(
&
和经济资本的优势阶层子女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学习  
其实  
等教育  
这种现象的发生主要是因为我国 会与其总人口所占的比例大致相等  
只要政府对我国高等教 不可能实现的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在社会阶层中的  
大学学费就可以显著降 潜在分配过程早在基础教育阶段甚至刚刚出生的  
我们暂不讨论将政府 那一刻就开始了因为遗传出生地母语父母的收  
投入优先分配给高等教育而不是基础教育将政府 入与受教育水平等因素对个体是否具有选择接受  
投入平均分配给所有大学生而不是需要资助的学生 高等教育的愿望是否具有实现高等教育就学机会  
是否符合公平的问题只要看看目前仍然坚持免费 的能力会发生甚至比教育政策更大的影响 要使  
高等教育政策的国家如挪威丹麦瑞典斯洛文尼 社会成员都能从高等教育入学机会这条起跑线开始  
捷克希腊以及一些非洲国家就会发现这些国 起跑几乎是不可能的  
家不仅由于面临高等教育的财政危机而计划改革 自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西奥多  
#
只要通过考试成绩来决定谁可以接受高  
,
+)-  
机会  
#
较多地分布在重点院校和优势学科  
&
#
我们就得承认#*不同人群所获得的教育机  
一些人认为  
#
+
的公平理想是  
高等教育的学费水平过高  
#
&
育的投入增加  
+
个百分点  
#
#
#
这种状况就能有所改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舒尔茨在  
各国政府  
尤其是西方的主要发  
在经济快速增长给各国提供充裕  
的财政资金的基础上纷纷增加拨款大力发展教  
升学率较低的时 育并积极改善教育经济政策许多国家甚至实行了  
我们所能够设想的最公平的状态是各社会阶 免费的高等教育 如果政府这么多年在教育投入与  
男女各地区的升学率都完全相等 如果政府能 教育政策上的努力反而使教育公平离我们越来越  
够完全支配高等教育供给的话就有可能通过按比 远这只能说明教育政策对改善教育公平的作用是  
例分配名额这一方式来实现各社会阶层和各地区 有限的  
的完全相同的升学率  
印度政府公布了  
望把来自低种姓部落和  
而且其高等教育的学生阶层构成与中国并没有太大 +,#*'+,B*年代提出人力资本理论以来  
#
,
+!-  
的差异  
那么  
起点公平真的是我们的理想吗  
当高等教育还处于精英教育阶段  
&
看到了教育投资的美好前景  
实现社会各阶层高等教育升学率相等的 达资本主义国家  
历史是一面镜子  
#
#
#
#
2
&
#
#
#
#
#
)
&
(
(
&
#
#
#
#
或者说明我们衡量教育公平的指标可能是  
这就是所谓的配额制&)**B 不合适的&  
大学种姓配额制改革+#  
#
E
#
*
落后阶层  
+ #的一种解释  
的中学毕业生 平  
的入学名额由))'#Q提高到#*Q#结果却引起了群  
!
教育公平与社会比较!"教育越来越不公  
(
*
对公平问题的探讨  
法国政府规定 流理论外还有一些没有引起我们足够重视的  
研究这些研究成果似乎更能解释为什么随着社  
公众觉得教育公平离我们越  
#
除了学术界较常引用的主  
,
+E-  
众大规模的抗议活动 &)**,  
#
#
*
非主  
*
精英高校  
庭和少数族裔  
遭到不少学校抵制  
+
招收新生中应有!*Q来自中低收入家 流  
+
#
#
这一着眼教育公平的  
*
配额制+#同样 会与教育体制的发展#  
#
校方认为这一比例将导致学术 来越远的悖论  
&
+)E  
!
!
教育公平与社会比较'''  
*
教育越来越不公平的一个解释  
+
在经济与管理学领域  
究的是美国心理学家  
工人关于工资不公平的内心冲突同其 结论和看法  
因为在一个由他所处的群体构成的社会参考  
在塑造自己的行为形成各种态度  
所取向的常常不是自己的群体而是别的群体  
&
所以不同的社会阶层和群体在认识和评价教  
不公平感 育公平的各种现象与问题时在体验教育公平与自  
所以亚当 己的切身利益之间的关系时往往会出现两种非常  
斯教授直接将公平理论称为社会比较理论以说明 值得关注的现象按照社会学的术语一是社会中各  
公平不仅是一种事实判断更多的是一种价值判断 阶层和群体自身在教育上的分化二是他们在教育  
公平作为一种价值范畴反映了人们从某种特 上的参考群体的变化 也正是通过这两种变化  
定的标准出发在主观上对应得 实得是否相符 成教育公平上的相对剥夺及其变化的印象而这  
的一种评价及其体验 一般说来人们只要得到了 可能正是教育公平悖论出现的理论解释之一  
他认为自己应该得到的就会产生一种公平感 除此之外老百姓觉得教育越来越不公平  
就会觉得不公平 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所得与 原因可能还与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的观念有关  
别人所得之间的差距是合理的并不会产生不公平 为什么我们会越来越重视教育呢 这除了现在正在  
但是有时候尽管一个人的所得与别人一样多 接受教育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因而使家长们对  
如果他认为这种实得没有反映其应得的话也 教育较之以往更关注外还与社会的变化有关  
会产生不公平的感觉 帕森斯曾指出现代社会的发展包括了三次革  
随着教育的发展人们对教育公平的各种批评 命性的结构变迁这三次革命都在总体上带来了人  
往往更多的是从自己本身的参考群体及其变化的角 类社会飞越性的变化使得社会和个人都从一些  
度进行比较而出发的教育不公平感是通过这种比 局限性限制中解放出来并创造了很多前所未有的  
较以后产生和形成的自我评价 机会这三次革命依次是工业革命民主革命和教育  
谢维和等学者认为社会转型为教育公平的发 革命 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布尔迪厄也认为文化  
展变化提供了新的社会环境并且产生了一些新的 资本正在变成越来越重要的新的社会分层的基础  
问题和机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的流动 文化资本的基本存在方式之一就是教育文凭制度  
美国社会学家科林斯出版了文凭社会  
人们在评价自己的行为和发展时有了更多的参 育和分层的历史社会学%#宣告了文凭社会的到  
#
最早对公平理论进行研 体对某一问题的态度  
#
即人们把重要他人的标准作  
,+D-  
行为科学家亚当斯!-'3'C?F 为自我评价的基础 &  
(
通过这种评价得出的某些  
与事实往往是非常不同的甚至是相反  
#
1
7;"#他在  
$
#
#
生产率的关系%!+,B)"($工资不公平对工作质量的 的  
&
影响%!+,BE"  
$
社会交换中的不公平%!+,B#"等一 框架中活动的人  
#
(
系列著作中研究了工资报酬分配的合理性  
及其对职工生产积极性的影响他的许多调查和实  
验结果表明公平与个人的主观判断有关  
的产生绝大多数是经过比较而产生的  
(
公平性 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和开放为人们的发展和变化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 +,",  
#
$
)
#
,
)*-  
考群体  
路径和资源等因素的限制  
对剥夺的感受进而感到教育的不公平  
会的世俗化程度越来越高具体表现为人们对自己 来社会地位高低的外在标志之一时  
#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和条件下  
人们也往往产生一种相 照一个人的教育程度来分配社会资源和社会权力  
二是整个社 中国无疑已经进入文凭社会 在文凭成为一个人未  
我们理所当然  
会前所未有地重视教育  
我在课堂上问学生  
并区分了 更公平了还是更不公平了  
一种是人们实际属于其中的 更公平了  
另一种是人们用以进行比较的参考群体参考 答案 为什么呢  
问题的研究成果也许可以对此作出解释  
行为经济学借鉴与引入心理学与社会学的研究  
结合经济学的传统研究运用观察调查和实  
来说明这个特定阶层与群 验的方法来研究人类的经济行为 行为经济学对公  
#
由于各种具体 来  
&
文凭社会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  
#
即按  
#
#
#
.
&
#
#
,
+B-  
的发展具有更大的期望  
赫尔伯特 海曼首创  
达个体在评价自身行为和地位时的依据  
两种不同的成员群体  
群体  
群体可以是  
墨顿在  
的解释是通过某个社会阶层和群体与有关的其他 方法  
社会阶层与群体的比较  
&
&
/
*
参考群体  
+
这个概念来表  
)
你觉得与以前相比社会是  
#
#
#
2 )  
大部分学生的答案是  
)
&
这似乎是一种与时下盛行的观点相悖的  
2
行为经济学基于社会比较对公平  
.
#
&
,
+"-  
(
也可以不是个体的成员群体  
社会理论与社会结构中对  
&
&
$
%
*
相对剥夺  
+
)
#
#
(
#
&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平的研究表明 提供和实现  
对公平心理有较大的影响作用  
地区人们对不公平的心理承受能力越强  
济发达还是经济落后地区若经济增长缓慢  
不公平分配的心理承受能力较经济快速增长地区的 种社会比较  
人们弱社会商业竞争越激烈的地区人们对不公平 选报道和评价教育公平的事件  
分配的心理承受能力越强教育程度越高的阶层人 人对教育的投资 保罗 萨缪尔森在  
们对不公平的承受能力也越强 中指出决定投资的三个主要因素是收益  
我的学生生活在广州这个经济较发达  
争较激烈的地区又属于教育程度较高的阶层  
他们对不公平的心理承受能力也许要强一点  
对社会公平的评价就更高一点  
#
在教育程度相近的情况下  
经济水平越发达的 教育公平不仅仅是一项教育行动  
无论在经 会行动  
人们对 如果教育公平不仅仅是一种事实判断  
那么对媒体来说应该客观理性地挑  
因为它会影响年轻  
经济学一书  
成本和预  
而对教育投资的预期主要来自于我们所获  
所 得的那些印象最深刻的信息 心理学研究表明为  
故 了避免信息过多决策者往往会进行可获得性直观  
判断+#即人们会依据那些能够激发情绪的或者特别  
#
经济状况 在教育政策活动中必须意识到这一点  
#
)
#
更应该是一项社  
#
.
&
#
#
#
也是一  
#
#
#
(
.
#
(
#
.
#
&
/
$
%
,
)+-E#G#B  
&
#
(
,
)!-  
(
商业竞 期  
&
#
#
&
#
#
#
#
*
&
,
)E-  
也有可能  
#
社会公平程度事实上较之以往可能 生动的事件进行决策  
其他群体主观判断社会公平程度下降 种典型启发现象即人们试图将事件归类为已知  
人们借以判断是否公平的标准已经 类别中的某一典型类然后在预测和分析中过分强  
人们对公平的期望提高了这就掩 调这种分类 年轻的教育投资决策者受教育不公平  
典型事件启发的后果可能是倾向于从媒体提供  
一个人对于教育公平的主观感受往往是对一种 的随机数据中发现某种教育不公平的  
教育制度期望的投射而期望的水平既具有整体文 而在很早的时候就放弃了个人的主观努力  
化之普适性又具有群体之间的歧义性 因此主观 公立学校之父贺拉斯 曼曾说过教育是实现人  
感受到的教育不公平的扩大或缩小并不必然地伴 类平等的伟大工具它的作用比任何其他人类的发  
随着实际存在的教育不公平的扩大或缩小 在社会客观存在经济社会地位  
和学校变得更为开放时人们对教育公平有了更高 等不平等的情况下教育能给人提供公平竞争向上  
的期望因而经常感到失望因为在教育资源以金钱 流动的机会帮助弱势者摆脱出身的局限改善人的  
与能力公平相结合进行分配的阶段我们的参考群 生存状态减少社会性的不公平 所以媒体有责任  
体可能更有能力建立新的成功标准还有一些可以 帮助年轻人树立这一基本信念在现代社会教育是  
采取规避政府制定的教育公平政策的对策如择校 实现社会流动最重要的机制  
教育政策实现教育公平的固有 如果教育公平不仅仅是一种事实判断也是一  
功能与我们所寄予的厚望之间原本就存在差距 一 种社会比较对学术界来说揭示教育公平的真相  
#
旦我们意识到了这一点便会逐渐降低我们对教育 运用自己的知识为公众更好地理解和评价教育公平  
政策过高的预期剥去我们强加给教育政策的理想 问题提供实质性的帮助就是研究者义不容辞的责  
的外衣还原它的真实面目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 作为教育经济学和教育政策所追求的教育公  
也许将发现社会公众基于社会比较而主观感受到 平还没有形成既符合事实又能用于社会比较的无  
的教育公平状况似乎有所改善 可质疑的核心内容和评价指标相关学者无论是从  
四 追求教育公平我们还要做什么  
社会学经济学伦理学法学的视角进行研究都必  
从目前有关教育公平的研究来看人们普遍有 须首先探讨这样一个基本问题真正的教育公平是  
一种心理希望政府成为教育公平的提供者和守护 什么 我们到底该追求什么样的教育公平  
但是通过政府制定的教育政策尤其是经济 当然即使教育公平不仅仅是一种事实判断  
政策来实现教育公平的能力是有限的它并不能完 是一种社会比较对政府来说它仍像以往一样  
全克服由性别地域财富社会和文化资本所造成 教育公平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近年来各级政府  
的不公平 由于政府并不是教育公平的唯一提供 为此付出了艰辛努力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教育资  
因而其守护教育公平的能力也大打折扣 政府 源还非常短缺的条件下要尽量满足不同地区不同  
&
行为经济学也发现了一  
还是提高了  
&
*
+
#
的原因可能是  
)
#
提高了  
#
或者说  
#
#
&
盖了公平状况已有所改善的事实  
&
*
+
)
*
+
*规律+#  
&
美国  
#
&
#
*
+
/
)
#
#
,
)#-  
&
当结构 明都伟大得多  
&
(
#
#
(
#
#
#
#
#
#
&
#
#
)
#
!
(
&
高考加分等".或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B  
!
!
教育公平与社会比较'''  
*
教育越来越不公平的一个解释  
+
群体的利益需求  
是维护和促进教育公平的社会主体  
平上承担着主要责任 虽然要做到教育公平从理论 那些明显影响  
上说非常复杂但从政府的实际操作来看在许多方 利益格局的现实中  
面还应该进一步积极行动例如再适当增加国家财 过公众参与多元利益表达和利益博弈等制度创新  
政对教育的投资尤其是增加义务教育的投资提高 达到价值和利益的平衡确保教育公共政策的公正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 科学性对导致儿童教育不公平的出生背景不利  
将公共教育资源向弱势群体倾斜关注农村关注义 因素进行社会干预等等  
#
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增进教育公 对分配过程的监督  
损害教育公平的制度性因素  
建立新的公共政策决策机制  
&
但政府 务教育的质量  
.
制定公平的教育资源分配规则  
通过制度改革和政策调整  
在多元  
#
加强  
#
#
#
克服  
&
(
.
#
#
#
#
#
)
(
#
#
#
#
.
(
.
#
(
#
&
参考文献  
!
,
+-肖舒楠  
'
公众感受)**,)  
++')Q的人认为教育公平,(-'中国青年报#)**,F+)F+#'  
商务印书馆#)**!'  
人民教育出版社#)**+'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 )人民出版社#+,")'  
第三卷,H-'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DD'  
,
)-!  
"
卢梭  
卢梭  
E-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约翰 罗尔斯  
正义论,H-'北京  
邓云洲  
'
西方经济学视野中的教育公平,--'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E#!E"'  
= c @  
'
社会契约论,H-'何兆武译  
'
北京  
)
,
!-!  
"
'
爱弥儿,H-'李平沤译  
'
北京  
)
,
'
,
#-!  
"
/
'
)
,
B-陈勇志  
#
,
"-K6/4;<410Y%&Z0:/#C0?/: U1.0%9'3:1/56:.4&4A/4.710?;%541&10? /491<:/:<./0;<%:?.51<4%0,--'F)($"0%F#$%$?*#  
.
!
"K*"4#$%&.7:#E#S;;.:+#-10.1/=)*+*)!,F#,'  
,
'
D-徐国兴高等教育学费和机会均等,--'教育与经济#)**E#!E"'  
,-K%&:710-'3'K17A:&&>'Y%A;%0K'\':<1&'F)0-*' $ "1)#0'*$%0-$ $(')%*' ,d-'8'3'J%9:/07:0<L/40<40 T2F  
@
S / 5 ..  
,
/
M
2
45:#+,BB'  
,
+*-34&9:/#Y1/%&?'F)0-8 $(')%*'*%F1)#0'*$%,H-'U%0?%0)H:<6.:0mK%'U<?#+,"!'  
S .. /  
,
++-郑利霞  
+)-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流动,H-'北京  
+!-C0?/:1;]:/6#Jj0<6:/\40^'Y46:/:?.51<4%0#:&4<:40;<4<.<4%0;10?40:.1&4<,--'F)($"0%F#$%$?*#!"K*"4#$%&F  
'
大众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  
)
问题  
(根源和对策,--'教育科学#)**"#!+*"'  
,
'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E'  
,
M
M
c
=
.
.
7:#!#S;;.:!#C@/4&)**,)!"BF!DE'  
,
+E-黄洪  
+#-杨舒怡  
+B-谢维和  
'
印度种姓改革引发学潮,(-'中国青年报#)**BF*#F+D'  
,
'
法国  
#
李乐夫  
*
精英高校  
#
孙凤文雯  
+
拒敞大门,>]4TU-'新华网#)*+*F*+F*D'  
,
#
'
中国的教育公平与教育发展!+,,*F)**#"'''关于教育公平的一种新的理论假设及其初步证  
,H-'北京  
)
教育科学出版社#)**D'  
,
+"-!  
"
莫林  
/
哈里楠  
墨顿  
'
教育社会学手册,H-'付松涛等译  
社会理论和社会结构,H-'唐少杰  
论教育公平与社会公平'''基于帕森斯理论视角的一个反思,--'中国教育学刊#)**"#!""'  
文凭社会'''教育与阶层化的历史社会学,H-'台北  
行为经济学,H-'北京  
教育机会均等的内涵及其政策意义,--'北京大学教育评论#)**"#!E"'  
人民邮电出版社#)**D'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D'  
'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E'  
,
+D-!  
"
罗伯特  
/
'
#
齐心等译  
'
北京  
)
译林出版社#)**D'  
,
+,-熊春文  
)*-科林斯  
)+-董志勇  
))-石中英  
'
,
'
)桂冠图书公司#+,,D'  
,
'
)北京大学出版社#)**D'  
,
'
,
)!-!  
"
萨缪尔森  
#
诺德豪斯  
'
经济学  
!
+D  
",H-'萧琛主译  
'
北京  
)
,
)E-!  
"
斯蒂芬  
/
罗宾斯蒂莫西  
#
/
贾奇  
'
组织行为学  
!
+)  
",H-'李原  
#
孙健敏译  
'
北京  
)
,
)#-H4561:&L'_:10:#-%60>'d%:7:/'C;;:;;40 %&454:;<%:.1&4Z:% %/<.04< .;40 10:.4&4A/4.77%?:&%2:?.51<4%01&  
M@ @@  
c
=
M
c
1
0?%55.@1<4%01&56%45:;,--'=$)(%0-$5+)9-*#F#$%$?*#&#$%&.7:,!#S;;.:;"FD#C.M.;<)**,)D",FD,D'  
!
责任编辑"凌兴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