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  
#
期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  
(%9:7@:/#)**+  
)
**+  
,,  
-%./01&%23456.10 (%/71&8049:/;4<=!3%541&354:05:;>?4<4%0"  
改革开放!*年来  
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理论的发展  
A
A
新 芝  
四川师范大学政治教育学院  
!
#
成都#,**#+"  
AA摘要  
!
改革开放!*年来  
!
在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分析和解决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演变出  
现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社会分层理论  
关键词  
!
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成功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的创新构建了当代中国  
#
#
!
"
!
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理论形成发展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  
$
$
$
$
$
中图分类号!B#,#A文献标志码!CA文章编号!,***D"!,"%)**+&*#D**),D*#  
AA社会阶层结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内  
也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艰巨的任  
务之一 我国社会阶层结构现代  
化获得了迄今最为迅速的进展而这一成效的取得  
首先应该归功于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理论所提供的重  
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  
发展和变革的先导作为推动我国社会阶层结构演  
变先导的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邓小平江泽民  
锦涛在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分析  
和解决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演变出现的实际问题  
的过程中成功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  
创新的重要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是  
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理论的理论基础毛泽东社会分  
层理论是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理论的直接理论来源  
改革开放!* 年来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现代化进程是  
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理论形成的实践基础邓小平  
#
%
改革开放!*年来#  
作为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理论的开创者  
的开创之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成功地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代中国社会分层理论的创立提供了现实依据  
毛泽东晚年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错误认  
使中国共产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逐渐偏离了经  
济建设的正确轨道使阶级斗争成为了国家政治生  
活的中心内容 服务于阶级斗争的现实需要此时  
社会分层理论的主题就演变为突出阶级对抗社会  
分层的目的就是要分清敌友划分革命和反革命的  
两大阵营由此导致的阶级斗争扩大化 错误给社  
会主义建设事业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 中共十一  
届三中全会前后邓小平在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  
建设的经验教训科学分析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基  
远远  
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  
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  
#
邓小平  
#
%
#
为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础上明确指出'(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  
#
泽民  
&
胡锦涛三代领导人的共同努力则使这一理论  
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  
#
得到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
的主要矛盾  
#
收稿日期!)**+D*+D,"  
作者简介  
!
李新芝!,E##$"#  
#
新疆石河子人  
#
副教授  
%
)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
,+,+)  
%) 在他的主持下#,EG+  
,) 月召开的中共 后  
#
邓小平对毛泽东晚年在社会分层理论方面的错  
的 误特别是 阶级斗争扩大化 的错误进行了彻底清  
基于历史教训的深刻反思  
#邓小平指出'(社会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一心一意搞现代化)& 主义社会中的阶级斗争是一个客观存在#  
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放弃了  
错误口号  
(
以阶级斗争为纲  
)
(
)
#
决定从,EGE年起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 理  
%
不应该缩  
无论缩小或者夸大  
至于整个社会主义社会历  
聚精会神地搞四 史时期是否始终存在某种阶级斗争这里包括许多  
我 理论上和实践上复杂和困难的问题不是只靠引证  
服务于 前人的书本所能够解决的大家可以继续研究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现实需要社会 之社会主义社会目前和今后的阶级斗争显然不同  
分层理论的主题就从突出阶级对抗根本改变为强调 于过去历史上阶级社会的阶级斗争这也是客观的  
阶层合作社会分层的目的从分清敌友根本改变为 事实 我们不能否认 否认了也要犯严重的错  
必须协调各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  
社会成员的积极性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作为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理论的开创  
会分层从甄别机制转向激励机制为当代中国社会 者邓小平还根据对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问题的  
分层理论的创立提供了现实依据 研究提出了很多创新性的思想奠定了当代中国社  
二是在继承毛泽东社会分层理论中正确思想的 会分层理论的基础 一是坚持多元分层标准的立  
通过纠正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社会分 场初步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元分层标准体系  
层理论发展中的偏差拨正了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 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实际上就是一  
理论中国化的方向为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理论的创 个多元分层标准体系在强调按照人们在生产资料  
立提供了理论依据 所有制中所处的不同地位来揭示社会的阶层结构时  
一方面毛泽东社会分层理论是当代中国社会 并未否定其他划分标准他们本人也多次讲到城乡  
分层理论的直接理论来源邓小平继承了其中很多 差别工农差别体脑差别就体现了从地域职业  
正确和有益的成分如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毛泽东从 劳动方式看待阶级和阶层划分 在邓小平的多元分  
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 层标准体系中包括了政治地位 着重看现实的政  
事业服务 的现实需要出发 如在考  
社会阶层结构发生的新变化 邓小平提出了具体的  
建设事业政治态度的不同划分社会阶层的分层标  
中国社会阶层结构主要是由两部分力量构成的  
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 革命  
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 位把社会群体分为  
民的范围一切反抗社会主义革命和敌视  
破坏社会 人),依据职业把社会群体分为工人阶级  
主义建设的社会势力和社会集团都是人民的敌 级知识分子等 这些论述不仅坚持了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的分析是符合客观实际 阶级分析理论的基本立场而且极大地丰富和发展  
也是对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的重大创新 了这一理论 二是提出了促进我国社会阶层合理分  
但在后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毛泽东没有能够 化的基本原则即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邓小平  
始终坚持对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变化情况的科学调查 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  
和分析没有能够始终坚持根据我国社会阶层变化 和帮助后富逐步达到共同富裕 的思想从社会分  
的实际情况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的马克思主义基本 层的角度讲就是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  
立场而只是抽象地强调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对 来但这并不等于允许两极分化促进社会的分层也  
错误地进行了长期的阶级斗争导致马克思主义 决不等于促进社会极端分化 如果社会出现两极分  
中国化进程偏离了正确的轨道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 化不仅不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而且人民内部非对  
(
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初的一次重要讲话中  
必须一天也不耽误  
个现代化建设  
们是定下来了  
)
逐渐成为共识  
%
,E+* 小  
#
也不应该夸大  
%
实践证明  
#
#
#
邓小平指出  
#
从现在起  
#
我们 两者都要犯严重的错误  
%
(
#
专心致志地  
&
#
%
搞四个现代化建设这个总任务  
#
#
*
,+)I,  
#
决不允许再分散精力  
)
%
#
%
#
#
#
#
#
#
#
*
,+,+)  
#
最大限度地调动 误%)  
#
社 不仅如此  
#
#
#
%
#
#
%
同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认真研究了当时中国 治表现"&经济地位  
!
主要是收入"&职业等  
%
#
认为根据对社会主义 察社会成员的政治表现时  
三看  
治态度  
#
(
)
标准'(我们应当着重看他们自己的基本政  
看他们自己的现实表现看他们对社会主义  
*,+E!  
社会主义建设所作的贡献%) 依据经济地  
#
#
#
#
(
#
&
&
&
#
(先富起来的人)&(后富起来的  
&
农民阶  
#
&
#
&
%
#
*
)+)*"  
)
%
事实证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A  
李新芝  
A改革开放!*年来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理论的发展  
抗性的矛盾就有可能演变为对抗性的矛盾  
重地影响到社会的稳定 所以在促进社会阶层结  
构现代化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兼顾公平的原则  
持共同富裕的方向 这一原则对加强我国社会阶层  
结构变化的宏观调控起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是提出了促进中国社会阶层合理分化的评价标准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是否有  
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  
这就要求我们要制定一切  
有利于调动人民积极性的政策和措施把物质生产  
搞上去  
环节还是发展生产力  
因此判断改革开放和一切工作包括促进中国社会  
阶层合理分化得失成败的标准就是 三个有利于  
标准 这实际上是把中国社会分层问题的认识上升  
到要符合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高度  
作为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理论的开创者  
不仅在理论方面为创立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理论做了  
很多奠基性的工作还从实践方面通过制定和实施  
很多具体的方针政策以解决实际中存在的突出的社  
会阶层问题为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提供了很多宝贵经验 如通过对社会阶层政治地位  
进行重新定位以调动这些社会阶层的积极性  
知识分子的政治地位进行重新定位就是一个成功例  
关于知识分子问题  
他们的绝大多数已经是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自  
己的知识分子因此也可以说已经是工人阶级自己  
中共十二大将知识分子与工  
#
就会严 基础  
%
%
#
#
#
改革开放以来  
#
%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国社会阶  
#
%
#
层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  
'
原有的社会阶层内部不  
断产生分化原有的社会阶层外部又产生了很多新  
的社会阶层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关系日益复杂矛  
盾和冲突也在加剧 如何认识我国社会阶层结构的  
这些新变化如何正确处理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矛  
盾和冲突 面临新情况新问题江泽民首次明确提  
出要重视研究社会分层问题把社会分层问题视为  
执政的基本问题并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全面分析了  
面临的国内外新形势对我国社会阶层结构现状做  
出了一系列重要判断  
江泽民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分层理论的发展  
#
(
#
#
#
#
*
!+!G)  
%
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
%
#
#
3
&
#
#
#
%
邓小平说'(调动人民积极性的最中心的  
*
!+,G+  
#
#
#
#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
#
#
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  
%
(
)
#
%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在中国共产党的文件中江泽民第一次正  
式使用了阶层这一概念并首次明确提出要重视  
研究社会分层问题把社会分层问题视为执政的基  
本问题  
%
%
#
#
#
邓小平  
(
)
#
#
#
#
%
江泽民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 周年的讲话  
#
在谈到如何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  
群众基础时第一次正式使用了 阶层 这个概念  
#
都应该正确反  
都应认真考虑  
%
#
(
)
#
%
他说'(我们所有的政策措施和工作  
#
映并有利于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  
和兼顾不同阶层  
阶层一词首次在中央文件中得以表达  
还多次使用社会阶层 这一概念认为改革开放以  
#
新的社会阶层不断产生#(许多人在不同所有  
制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之间流动频繁人们的职业  
& & # &  
身份经常变动 这种变化还会继续下去  
全党同志要坚持从新的实际出发  
#
%
#邓小平得出结论'(总的说  
*
I+)GE  
&
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 这是  
此后他  
% #  
#
(
)
#
#
*
,++E  
(
)
#
的一部分%) 据此  
农民一起定位为  
(
三支基本社会力量)% 再如制  
定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使单一的公有制发展到  
#
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  
从封闭到开放 这些政策的实施  
自主选择自己的职业  
#
&
*
I+)+#  
%
)
#
要求  
以改革的精神  
使人们有更 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
#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
%
#
不仅赋予了人们  
(
#
&
生活方式的权利  
#
大的可能来改变自己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  
#
而且 使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充满创造力  
*I+)+)  
大大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繁荣  
和战斗力  
) %  
综上分析我们认为  
的工作  
的偏差  
#
&
凝聚力  
根据对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的  
正是由于邓小平卓有成效 社会阶层思想政治状况和现实表现的考察江泽民  
逐步纠正了毛泽东晚年在社会分层问题上 认为他们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因  
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分层理论从阶级斗 此也是党的重要的群众基础 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判  
争的工具向服从和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工具的根 断江泽民从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基础的政治高度  
本转变  
对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变动产生了积极而深 强调要努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统筹兼顾各方面利  
刻的影响  
为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理论的构建奠定了 益关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也只有  
%
#
#
#
#
#
#
%
#
#
#
#
#
#
)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这样  
#
才能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有多少财产当作判断人们政治上先  
我们认为江泽民使用 阶层 这一概念  
而主要应该看他们的思想政治状  
阶级而言内涵更丰富更能全面准确地反映我 况和现实表现  
#
国当代社会阶层结构变化的实际他所提出的  
, (  
坚持从新的实际出发  
%
把有没有财产  
比较 进与落后的标准  
看他们的财产是怎么得来的以及财  
要 产怎么支配和使用  
看他们以自己的劳动对建设有  
以改革的精神研究和解决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做出的贡献%)  
即阶  
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又为我们研  
思想政治  
究和解决我国社会结构演变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  
而且要看  
新情况提供了一种应当遵循的科学态度和方法  
泽民首次使用社会阶层 这一范畴有益于淡化阶  
级意识与对抗色彩有益于突出阶层意识与合作色  
极大地推动了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理论的发展  
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其次江泽民提出必须正确处理阶层矛盾和冲  
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  
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明确规定了促进社会  
阶层分化协调阶层关系的方向目的及要求  
江泽民在 努力发展最广泛  
&
#
(
)
#
#
(
)
#
#
#
*
I+)+G  
#
'
层的划分不仅要看经济地位  
#
而且要看  
(
&
状况和现实表现),不仅要看财产来源  
#
%
(
对财产怎么支配和使用)#要看(贡献)#这是对新  
(
)
#
的社会阶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做出的贡献  
标准的提出是江泽民实事求  
是地对我国社会阶层构成发生的新变化正确分析得  
出的科学结论是对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的又  
一个理论创新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待马克  
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很强的创新能力 二是重视按  
收入水平来划分社会阶层 在中共十六大报告中谈  
到个人收入分配政策调整时  
#
的充分肯定% (三看  
)
#
#
#
%
#
#
#
#
#
%
#
%
&
&
%
#
江泽民指出'(以共同  
#
提高低收入者收  
,
EE*  
#
,,  
#
.
富裕为目标  
#
扩大中等收入者比例  
入水平%) 使用了(先富起来人们)&(中等收入  
的概念  
#
的爱国统一战线  
统一祖国振兴中华  
人民幸福只要有利于挫败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渗  
颠覆与和平演变不论哪一个阶级阶层哪一个  
党派集团哪一个人  
江泽民一贯坚持始终  
泽民还更加明确地指出  
的进程中#(对为祖国富强贡献力量的社会各阶层  
人们都要团结对他们的创业精神都要鼓励对他们  
的合法权益都要保护对他们中的优秀分子都要表  
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  
/
中指出'(只要有利于建设四化  
&
*I+""*  
&
#
只要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  
&
)&(低收入者  
)
并明确提出了调整社会阶  
这一新思想  
深刻地反映出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的变化即改  
革开放以来以职业收入为基础的新的社会分层机  
制逐渐取代过去的以政治身份户口身份和行政身  
份为依据的分层机制  
在研究和解决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演变中出  
现的新问题的实践活动中江泽民也十分重视对新  
出现的社会阶层明确地进行政治定性 如对改革开  
放以来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政治地位的认定江泽  
民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 周年的讲话中指出  
他们与广大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解放  
军指战员团结在一起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  
&
#
层结构的重点是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
&
#
&
#
#
*
"+)!"  
&
#
#我们都要团结%) 这一思  
在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江  
% #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
#
&
'
%
#
#
#
#
%
#
&
*
I+"!E H"I*  
#
相处的局面  
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  
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  
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  
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  
于人民 党和国家事业  
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一切积极因素充分调动和凝聚起来至关紧要  
再次江泽民在研究如何推进中国社会阶层结  
构现代化进程  
变出现的实际问题的经验的基础上  
邓小平提出的多元分层标准体系  
根据  
一是强调新 三看 标准  
%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执政党肩负的新任务  
江泽民指出'(不能简单地 的现实需要  
丰富和发展了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理论  
# %  
)
,(要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
营造  
(
&
&
&
&
#
#
&
&
&
*
I+)+#  
业的建设者%) 在中共十六大报告更进一步指  
#
#
*
I+"I*  
'
(
出他们 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  
)
%
在我国社会深刻变革  
&
*
I+"!E  
)
%
这一提法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也是第  
一次 这是从改革开放的实际出发从建设中国特  
&
色社会主义的客观需要出发得出的重要结论  
#
#
%
#
%
%
这一  
总结解决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演 理论创新必将极大地调动新的社会阶层的积极性  
#
进一步完善了 带来生产力的大发展  
%
总之江泽民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  
#
#
#
%
#
#
(
)
成立+* 周年的讲话中  
#
)
I
AA  
李新芝  
A改革开放!*年来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理论的发展  
我们知道  
#
阶层关系是社会关系中一个重要方  
#
实现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和谐相处是社会稳定的  
基础  
锦涛首次提出了协调阶层关系  
一重要命题是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  
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  
#
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
中共十六大以来  
的不断调整我国在经济持续发展  
断提高的同时不同社会阶层之间关系更为复杂  
益关系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全面准确地把握  
我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现状和发展趋势社会阶  
层的利益差别和矛盾是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路线  
针和政策有针对性地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  
设的基本依据和重要保证 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  
胡锦涛又以卓越的理论思考为当代中国社会分  
层理论增添了很多新内容使这一理论更加完善  
这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  
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贯立场更加重  
视社会阶层结构的分析更加重视对中国社会阶层  
结构变动问题的研究并以此作为制定正确政策和  
策略的基础  
胡锦涛多次强调要紧紧把握我国社会生活和社  
会结构的深刻变化 月举行的全国统  
战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指出必须科学分析和准确把  
握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的深刻变化全面兼顾和  
实现社会各阶层群众的利益充分发挥社会各阶层  
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要坚持充分尊重  
广泛联系加强团结热情帮助积极引导的方针  
实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工作尊重他们的劳动  
创造和创业精神凝聚他们的聪明才智引导他们做  
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党的重要理论观点要适应我们党的历史地位和执政  
条件的发展变化适应我国人民利益要求和社会结  
构的发展变化 特别是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  
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社会活力显著增  
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 的本质要求  
生深刻变化 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 命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  
只有及时准确把握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发 斗目标  
生的一系列新变化才能够制定正确的政策调整社 主)#就必须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  
会阶层结构协调阶层关系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 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要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  
义的共同理想而努力奋斗  
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三是必须  
第二提出了协调阶层关系  
着力建设和谐文化巩固阶层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这一重要命题并提出了实现 阶层和谐 目标的基 没有和谐的文化  
就没有社会的和谐就没有阶层关  
本思路和具体举措进一步完善了当代中国社会分 系的和谐  
在当今中国建设和谐文化就是建设社  
层理论  
会主义先进文化就是要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核  
#
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利益格局  
#
实现 阶层和谐  
(
)
#
&
人民生活水平不  
%
他指出'(  
海内外  
#
#
&
&
&
&
%
&
同胞关系的和谐  
#
对于增进团结  
&
凝聚力量具有不可  
怎样实现 阶层和谐 的目  
解决  
共处  
最大限度增加和谐  
&
*G+!,  
替代的作用%) 那么  
#
(
)
#
&
标呢  
矛盾  
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  
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  
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按照和谐思维的新思路  
谐的阶层关系提出了新举措一是承认不同阶层之  
间存在的经济利益差异积极采取措施协调经济利  
益关系 经济利益矛盾是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产  
变化的物质经济根源和集中反映因此能否正  
确认识和处理人民经济利益矛盾妥善协调各方面  
的经济利益关系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构建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 贫富差距过大  
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是当前人民内部经济矛盾的  
突出表现 对此胡锦涛多次强调重视解决这一问  
在十七大报告中还提出了改革个人收入分配制  
度的新原则'(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  
3
胡锦涛认为要用和谐思维来分析矛盾  
即承认差异  
&
#
&
&
&
#
#
尊重差异  
#
和谐共生  
&
#
%
(
#
#
*G+I,  
#
)
#
努力形成全  
#
%
&
#
%
%
#
#
(
)
#
胡锦涛还就构建和  
#
'
#
#
%
%
&
#
#
%
)**#  
G
#
#
'
#
&
#
%
&
#
%
&
%
#
&
&
&
#
#
#
*
G+!E  
#
#
和公平的关系  
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
#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
#
还要 加  
保障人民基  
(
*
#+  
%
我们  
#
*
G+!E  
本生活 二是维护阶层平等权利构建合理阶  
)
%
#
层关系 胡锦涛指出 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  
%
#(  
%
#
义涉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坚持立党  
#
#
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  
&
#
*
++  
#
&
&
)
%
强调  
(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  
保证人民当家作  
以增进  
#
%
*
G+,I  
*G+)+  
)
%
)
%
(
扩大人民民主  
#
#
#
&
#
%
%
#
%
#
&
实现  
(
阶层和谐  
)
#
%
#
(
)
#
#
#
%
#
#
%
#
)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
继承发扬中华民族 文化传统吸收 加  
&借鉴 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22坚持教育公益性质#  
*G+!G  
世界优秀的文明成果 体现时代精 大财政对教育投入 完  
) #(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  
引导人们树立和谐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使和 善和落实国家对农民工的政策  
(
和合  
)
#
#
立足当代实践  
#
#
#
#
依法维护劳动者权  
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  
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等  
*
G+!G  
谐的理念成为全社会的重要价值取向#(大力弘扬 益  
)
#
健全党委领导  
以增强诚信意 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家庭美德个人  
引导人们自觉履  
加强和改进思想 理论上的提高  
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 证 必须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  
&
&
&
爱国主义  
识为重点  
品德建设  
&
#
#
集体主义  
加强社会公德  
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  
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
社会主义思想  
#
#
%
&
职业道德  
&
&
#
江泽民在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党在思想  
#
是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思想保  
行法定义务  
&
&
%
政治工作  
#
#
%
*
G+!"  
*I+"#E  
理人际关系  
)
%
四是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 置%) 正是有着这样一种高度的政治自觉和理论  
点的社会建设#(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  
劳有所 自觉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不断地推进着马克思  
推动建设和谐社 主义理论的中国化成功构建了当代中国社会分层  
并使之成为中国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指导  
&
#
&
&
&
病有所医  
&
老有所养  
G+!G  
这包括优先发展教育  
&
住有所居  
#
#
*
)
%
#
他指出'(教育公平 理论  
#
%
参考文献  
!
*
*
*
*
*
*
*
,+邓小平文选  
'
'
'
'
第二卷*J+'北京  
第七卷*J+'北京  
第三卷*J+'北京  
第三卷*J+'北京  
'
'
'
'
人民出版社#,EEI'  
人民出版社#,EEE'  
人民出版社#,EE!'  
人民出版社#)**#'  
)+毛泽东文集  
!+邓小平文选  
I+江泽民文选  
"+新时期统一战线文献选编  
!
续编"*J+'北京  
'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EEG'  
#+人民日报#)**#D*GD,!'  
G+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  
会上的报告*J+'北京'人民出版社#)**G'  
++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人民日报#)**"D*#D)G'  
*
'
=7(#.* 4($(3#>5("&#+2#0'%32&.%&'+'0%&'#"#+,#"&(5>#.%.* ,7'"%  
2'"0(&7(?(+#.5%"<@>("'"1 #+!* A(%.-  
^QM40DV64  
!
P%&4<451&>?.51<4%0 Q0;<4<.<:# 3456.10 (%/71&8049:/;4<=# R6:0N?.# 3456.10#,**#+# R6401"  
8
9-&.%0&'B./40N<6:!* =:1/;%2/:2%/710? %T:040N# B:0NM41%T40N# -410NK:740 10? L. -40N<1%  
.55::? 40 /:1&4V40N10 400%91<4%0 %2<6:J1/X4;<5&1;;101&=;4;<6:%/=10? 15%0;</.5<4%0 %2<6:<6:%/=%2  
%0<:7T%/1/=R6401!;;%541&;</1<42451<4%0 40 <6:5%./;:%2101&=V40N10? ;%&940N<6:15<.1&T/%@&:7;:D  
:/N:? 40 <6:5610N:%2;%541&;</15<.7;</.5<./:%25%0<:7T%/1/=R6401<6/%.N6 15/:1<49:1TT&451<4%0 %2  
J1/4;<5&1;;101&=;4;<6:%/='  
(* ;#.<-'5%0<:7T%/1/=<6:%/=%2R6401!;;%541&;</1<42451<4%0, B:0NM41%T40N, -410NK:740, L.  
40N<1%  
;
5
7
:
-
!
责任编辑  
"
李大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