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  
#
期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  
)
**+  
,,  
-%./01&%23456.10 (%/71&8049:/;4<=!3%541&354:05:;>?4<4%0"  
(%9:7@:/#)**+  
%
内圣外王 天下篇  
&
'
(
是否为庄子所作  
王 琴  
A
!
乐山师范学院中文系  
#
四川乐山#,II**"  
AA摘要!+天下  
,
+
庄子  
,
全书之最后一篇  
"
对于  
+
天下  
,
是否为庄子所作  
!
!
历来争论不休而从  
+
天下  
,
篇所描绘  
(
内圣外王  
)
之理想人格与庄子内七篇中的理想人格相比较  
!
可以得出结论!+天下  
,
乃庄子所自作  
"
关键词!+庄子,$+天下,$(内圣外王  
中图分类号!Q)*#F)A文献标志码!CA文章编号!,***D"!,"%)**+&*#D**E"D*#  
)
AA.天下  
/
.
庄子  
章学诚早就指出  
一个学派著作的总集虽是称为某子  
中某些篇章是某子所自作  
一书是庄子学派的著作其中的  
庄子所作  
天下不仅是中国最早的一篇学术思想史  
而且对于研究庄子的思想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荣国先生曾经这样论说天下  
则我们要对道家各派找出他们 庄子自作的观点  
之间之分野所在至少是相当费气力的一回事 赞扬事实果真如此吗  
幸而有了此篇不仅道家其他各派的思想实质 末对自己的著作是这样评价的  
为我们所掌握了 特别是其中影响较大的庄子  
思想的实质亦使我们有了极为清晰的理解  
致和其他道家的思想混淆不清 不致鱼目混  
/
全书之最后一篇  
称为先秦某子的书  
但并不肯定其  
也就是说 庄子  
天下 有可能不是  
#
是为全书之 点以为  
都是某 庄子后学所作  
较早明确提出  
林云铭 他在庄子因  
篇为  
.
天下  
/
乃庄子自作  
#
一种观点以为 天下 乃  
.
/
后序  
%
#
#
%
#
#
.
天下  
/
非庄子自作的是清代的  
中说  
庄子  
*
,+,G*  
%
.
/
%
.
/
'
#
.
/
AA+天下  
,
+
,
全书后序  
!
明当时著书  
%
之意  
真所谓上无古人  
自誉至此是订庄者所作无疑  
林云铭从天下 对庄子备极赞扬而得出  
!
一片呵成文字//其叙庄子段中备极赞  
.
/
#
!
!
下无来者  
!
庄叟断无毁人  
-
!.#*,  
%
!
"
.
/
'
.
/
.
天下  
/
AA若无此篇  
!
#
显然以为自己对自己就不能备极  
刘安在所撰的  
!
"
#
3
.
淮南子  
/
'
'
"
AA若刘氏之书  
!
观天地之象  
!
通古今之事  
!
!
事而立制  
以储与扈治  
斟其淑静  
非循一迹之路  
不与世推移也  
!
度形而施宜  
!
原道之心  
!
合三王之风  
!
!
"
玄渺之中  
!
精摇靡览  
!
弃其畛挈  
!
-
).,G*  
"
!
以统天下  
"
理万物  
!
应变化  
!
通殊类  
!
杨荣国以为有了  
.
天下  
/
#
我们才能真正清晰把握  
对于这样有着重要意义的文章  
无论从纯粹文献研究的角度还是为着庄子研究的  
需要弄清它的归属都是极为重要的问题 可是  
术界对 天下 篇的归属却有很大的争论 一种观 适应变化  
!
守一隅之指  
!
拘系牵连之物  
!
庄子的思想实质  
%
#
"
故置之寻常而不塞  
!
布天下而  
-
I.G,, HG,)  
&
不窕  
学 刘安认为自己的著作可以用来统一天下  
"
#
%
#
#
治理万物  
这难道不是对自己的  
#
.
/
%
#
通达不同的方面  
%
收稿日期!)**+D*"D))  
王琴!,EGI$"#  
作者简介  
!
#
四川犍为人  
#
讲师  
%
E"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著作备极赞扬吗  
自身的赞许吗  
淮南子 是刘安自作吗  
且看司马迁是如何评价自己文章的  
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  
以拾遗補艺成一家之言  
整齐百家杂语 藏之名山副在京师  
3
对自己著作的赞扬难道还不是对 但胡适既没有为自己这一论点进行论证也没有提  
我们能因刘安对自己备极赞扬便否 出任何论据 另一学者顾颉刚应和此说继之而称  
# '  
类似的例子还有司马 篇又以庄子为百家之一而评论之  
#
3
%
.
/
3
AA+天下  
,
!
-
+.)+I  
%
'
足见都不是庄子自作  
天下篇将庄子视作百家之一  
天下  
天下  
隐隐以老子及自己收服诸家  
末用惠子一段  
"
AA凡百三十篇  
!
!
为太史  
.
/
#
这是事实  
%
但这一  
公书  
经异传  
俟后世圣人君子  
在这段话中  
最能体现他对自己文章评价的是  
"
序略  
!
!
"
厥协六 事实是否就必然意味着  
案是否定的  
.
/
非庄子所作呢  
3
!
"
!
!
%
宣颖在谈到  
.
/
篇时说  
'
-
".!!,E H!!)*  
"
AA中分五段  
!
!
#
司马迁对自己的著作作了高度的评价  
#
古学真派  
"
!
止借以反衬自家而  
-
E.!E+  
(
俟后世圣人君  
"
)% 司马贞索隐对此句有解  
此语出  
以俟后圣君子亦有乐乎此也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孔子已具有无限崇高  
之地位司马迁将自己的著作与孔子的 春秋  
难道不是对自己备极赞扬吗 我们不能因此否  
太史公 自序篇为司马迁所作  
刘安司马迁的例子说明自己对自己的著作是  
可以赞扬的 显然林云铭因 天下 对庄子备极赞 王夫之在肯定宣颖意见的同时  
强调从都发了言这一点上  
从下面一段话 自己和其他诸家都是一样的所以庄子愿意杂处于  
顾颉刚因 天下 以庄子为百  
家之一而评论之而得出 天下 不是庄子自作的结  
亦无 论是没有代表性的 只是他个人的观点  
顾颉刚为什么又持这一观点呢  
顾颉刚都是疑古派的代表人物 疑古派  
运动以后史学研究中出现的以疑古辨伪  
这一学派乃是当时疑古思潮之产物  
反封建 的时代氛围中中国文化的传世  
封建 的代名词而被作为怀疑和批判的  
在这种疑古思潮下疑古学者们开始背离科  
由批判传统文化而走向全盘否定传统文化  
疑古过甚之失误所在不少 胡适顾颉刚  
自述古史观书  
宁疑古而失之 不可信古而失  
疑古疑错了都不当紧就是不  
首先抱定了一个古  
实质上成了为疑古而疑古  
天下 非庄子自作  
'
宣颖就以为  
.
天下在篇中谈到庄子  
/
#
是庄子以为自  
AA以俟后圣君子  
!
+
公羊传," 言夫子 己在诸家之上的表现  
%
看法相类似的还有王夫之  
%
-
".),I"  
+
春秋  
,
!
"
王夫之说  
'
#
#
AA其不自标异  
!
而杂处与一家之言者虽其自  
命有笼罩群言之意而以为既落言诠则不足以  
尽无穷之理故亦曰  
己之论亦同于物之论  
!
#
.
/
!
!
#
3
!
(
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  
.
-
/
%
!
无是则无彼  
更从庄子思想本身  
庄子以为  
!
而凡为籁者  
-
,*.)GG  
&
皆齐也  
"
%
#
.
/
#
扬而断定其非庄子自作的结论在事实面前就很无力 来探求答案  
%
#
%
那么  
#
他为什么会如此推论呢  
3
#
#
可见端倪  
%
他说  
'
一家之言  
%
由此可见  
#
.
/
AA若云子夏之后  
为庄周  
!
流为田子芳  
!
子芳之后  
!
.
/
!
即谓庄子与孔子同  
!
而与老子异  
!
%
%
-
#."I) H"I!  
不可也  
林云铭站在儒家立场  
将庄子纳入儒家体系  
庄子既是儒家之后学  
能超越之  
认为其上无古人  
那庄子显然以自己高过孔子  
学观点岂不矛盾唯有以 天下  
者所著方能自圆其说  
由此可见林云铭以  
并非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论点  
"
可是胡适  
胡适  
五四  
&
3
#
以为庄子是子夏  
&
田子芳之后  
#
%
#
%
儒家是很讲究等级尊卑 是  
(
)
#
#
则只能居于孔子之后而不 为主旨的学派  
对庄子备极赞 当时  
如果以其为庄子自 典籍成了  
这与庄子乃孔子后 重点  
为整理修订 庄 学精神  
的极端  
#
%
%
以林云铭看来#.天下  
/
#
(
)
#
#
#
下无来者  
#
(
)
#
#
%
#
#
.
/
&
.
#
/
#
%
%
%
&
#
.
天下  
/
#
非庄子自作的观点 的自道更能说明此点  
而是受宗派意识影 称对于史籍记载  
%
胡适在  
.
/
(
#
*
,,+)!  
响而得出的主观结论  
虽然清人林云铭提出  
影响并不大  
%
)
%
也就是说  
#
#
.
天下  
/
非庄子自作之说  
然而到了 五四  
胡适  
#
能信古信错了  
%
这种治学立场  
#
#
也无多少人应和  
%
(
)
时 史必然可疑的成见在胸  
#
#.天下  
/
非庄子所作的观点却又勃然兴起  
中国哲学史大纲中称  
篇是一篇绝妙的后序却决不是庄  
%
(
强疑)% 没有任何根据便以  
.
/
#
便
在其,E,E 年出版的  
.
/
'
(
强疑  
顾颉刚也承认自己  
分的材料尚未整理完工  
)
的产物  
%
AA+天下  
,
!
(
因为年轻喜事所以一部  
#
-
G.))I  
*,)+)  
子自作  
"
#
而议论已先发表  
)
%
E#  
AA  
A
A
(
内圣外王  
)
看天下篇是否为庄子所作  
. /  
是承认自己有着结论在先  
#
证据不足的倾向的  
%
顾 大  
#
域中有四大  
道法自然这段话分析之后得出结论  
作为 域中四大 之一  
在天帝与人王的灵格父子关系上有所提升  
之与天 道相平列但毕竟王只是人中的一  
个独特分子他虽可以在一定意义或一定程度  
上代表人但并不能在普遍性上等同于人之本  
这是当时的文化传统或文化背景所决定  
老子不可能突破这一点且实质地没有突  
破此一点上都决定了中国人或中国文化思维  
方式的基本命运中国人与中国文化的精神内  
核被 内圣外王 的基本思维框架固定化和板  
结化了  
之 这一研究更加证明了  
一 本思维框架 中国文化中诸子百家都有  
而其它诸家 王的思维框架 既然儒家才有 内圣外王  
水火不相容的 张 前提不成立那以张岱年的结论自然就值得推敲了  
但事实果真如张 相反因为 内圣外王 的追求是诸子百家都有的  
庄子天下篇释义中称 那么不同派别的差异必然就只能体现在 内圣外  
一语包举着中国学术之 王的具体要求中 天下 篇不仅在中国思想史  
非如欧洲哲学专以爱智为动 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内圣外王 这一概念而且还  
探索宇宙体相以为娱乐 其旨归在于内足 对作者理想中之内圣外王 人格作了具体之描绘  
以资修养而外足以经世 所谓 古人之全 者 这就为我们判定 天下 篇的作者提供了有力的证  
#
王居一焉  
%
人法地  
#
地法天  
#
天法  
对于  
.
天下  
/
作者的论断便体现了这一治学倾向  
%
#
)
'
王国维  
不能加以否定  
既然没有确凿事实作依据  
乃庄子自作  
虽然如此  
响深远的思潮  
重要人物对当时和后世都有深远影响  
时及以后就有不少学者接受并响应这一观点  
*,"+,!!  
.
古史新证  
/
所言之 虽古书之未得证明  
,!+)#"  
正是对疑古派弊端的指  
就不能否定 天下  
(
AA老子把  
(
)
(
)
!
固然是  
*
#
)
#
!
使
%
#
.
/
#
#
!
%
!
#
(
疑古思潮  
)
在当时是一广泛且影  
胡适又是中国当代学术思想史上的  
所以在当  
郭沫  
!
%
"
#
%
"
!
%
!
*
,I+,E"  
.
十批判书  
天下 非庄子所作的观点  
点不断补充出新的论据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张  
岱年 张岱年以为 天下 首段推崇 内圣外王  
和内篇不符因而不是庄子自作  
般以为只有儒家才有内圣外王 之道  
没有而道家和儒家是泾渭分明  
岱年的结论正是这一认识之产物  
岱年所言吗 梁启超  
/
#
冯友兰  
.
再论庄子  
/
都主  
'
.
/
%
还有学者就这一观  
(
)
-
)*.)"" H)"#  
%
"
%
.
/
(
)
(
内圣外王  
)
是中国文化的基  
内圣外  
之道的  
*
,#+G,  
#
#
%
显然  
#
%
(
(
)
#
)
%
(
)
#
#
%
#
%
%
#
(
)
#
3
.
/
'
(
AA(内圣外王之道  
中国学术  
)
!
)
%
.
/
全部  
"
!
(
)
#
!
"
(
)
#
"
(
)
.
/
-
,G.  
即此也  
内圣外王  
"
%
(
)
之道既然包举着中国学术之全体  
#
而儒  
下面尝试析之  
%
家不过是组成中国学术之部分显然 内圣外王 天下篇有言  
道并不仅仅是儒家才有 不该不徧  
冯友兰更明确称 析万物之理察古人之全  
称神明之容 是故内圣外王之道  
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  
#
(
)
.
/
'
%
AA虽然  
!
!
一曲之士也 判天地之  
寡能备于天地之  
闇而不  
"
'
!
!
!
"
!
!
AA在中国哲学中  
!
无论哪一家  
!
哪一派  
!
都自  
"
!
-
,+.,!!  
以为是讲  
(
内圣外王  
)
之道  
"
!
-
),.,*#E  
冯友兰之言即是说明不仅儒家  
#
其它哲学派别也有  
(
内圣外王  
)
之道  
%
.
天下  
/
此段文字第一次明确提出了  
(
内圣外王 这  
)
陈鼓应也说  
'
一概念  
一词 就其在社会上的功用说 内圣 就是个人修养  
后人常误以为这只是儒家主张 则是处理社会事务政治事务  
#
百家都有其 内圣外王 之道只不过由于各自 之方式  
的思想体系有别从而表现出不同的 内圣外 最高处  
会事务的能力和权力  
内圣 个最好的例子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  
而是中国文 中国文化的基本思维方式中国哲学中的各家各派  
都有自己的内圣外王 之道 当然不同的哲学派  
王亦 别具体的 内圣外王 之道不同而不同的哲学家  
%
其中#(内圣  
)
就其修养的成就说#(外王)  
AA(内圣外王  
)
!
首见于  
+
庄子  
事实上诸子 的最高成就#(外王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内在的人格修养得到  
#
那么他自然就具有了作为王的处理外在社  
孔子被称为 素王 就是一  
内圣外王  
0
天下  
,
%
(
)
!
!
)
(
)
!
%
!
(
-
,E.))G  
)
理想  
"
%
(
)
最新考古材料的发掘与研究更加证明了  
(
%
(
)
外王  
)
并不仅是某个哲学派别的思想  
#
#
化的内核  
%
(
)
%
#
丁四新在对郭店楚简  
(
天大  
&
地大  
&
道大  
&
#
(
)
#
EG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也有不一样的  
的派别不同的哲学家有不同的人格修养之标准  
有不同的解决社会问题即政治问题 上古政治问题  
与社会问题不分参吕思勉  
而通过比较  
描绘所流露之思想正与庄子的  
(
内圣外王  
)
的追求  
%
所以先秦不同 的修身之道实际上是一条学礼开始以遵礼而结束  
也 的道路 也是荀子政治思想的核心  
%
可见儒家在人格的自我修养上往往以  
仁义 之类人为的有区分的范畴作为自己  
#
&
#
%
同样#(  
)
!
#
#
(
)
#
.
先秦学术概论/"之道  
%
(
)
(
)
#
不难发现#.天下  
/
(
内圣外王  
)
具体 人格修养的核心  
#
并没有与大化同流  
在政治思想上相应的或是 德治  
儒家的 内圣外王  
#
师法自然的思  
(
内圣外王  
)
思想相 想  
%
(
)
或是  
(
仁政  
)
%
或是  
是迥然不同的  
墨子主张  
在个人修养上主张刻苦自持  
等主张 在政治思想上主张  
尹文以 情欲寡浅  
政治思想上提倡 禁攻寝兵  
墨家的内圣外王之道是与  
(
礼治)% 总之  
#
(
)
之道与  
.
.
天下  
/
'
/
%
AA古之所谓道术者  
!
果恶乎在  
1
'(无乎不  
(
兼爱)#为了使自己的社会理想能够  
")  
'(神何由降  
1
明何由出1)(圣有所生  
!
实现  
#
#
倡导  
(
节用)&  
-
),.,*#"  
王有所成  
!
皆原于一")  
(
节葬)&(非乐  
)
%
(
成玄英释曰'(  
#
本也  
(
%
#
内圣外王  
%)即以为  
之根本#(内圣外 侮不辱  
(
内圣外 贤)(非攻)% 墨家之流宋钘  
&
(
#
)
)
)
本于道% (  
)
)
)
为修养标准  
%
(
#
是道的外化% .天下  
/
对理想中之具备  
(
内圣外 救世之战%)明显的  
#
.
之道的人的描写正与庄子笔下的体道之人相 下  
/
篇不同的  
%
% .天下  
/
篇说  
'
法家的内圣之学只是外王之道的附庸  
#
法家的  
AA古之人其备乎  
1
配神明  
!
醇天地  
!
育万物  
!
内圣之学主要是去私  
篇差的就更远了  
我们应该特别注意的是老子思想  
内圣外王 这一概念  
#
外王之道则是法治  
#
这与 天  
.
-
,.,*#G  
和天下  
!
泽及百姓" //  
/
%
梁启超在此句下加按语  
(
此言能有见于道之全景  
#
虽然  
.
天下  
/
*
,G+  
)
%
说明了  
(
古之人  
境界之人  
))+,++  
)
正是 天下 作者理想中 篇第一次提出  
蒋锡昌 庄子哲学 以 早提示着内圣外王  
章太炎先生以 之 四章云  
配神明 醇天地  
与天地为一体  
作者理想中人是配合自然的灵妙  
养育万物均调天下泽及百姓的人  
其中配神明醇天地  
和天下是外王之功  
心充盈人格完满与大化同体而自然流淌出养育万 体现  
均调天下  
带之意更是将理想之人无心于有为的心态表现得 步明确提出了  
淋漓尽致 不仅惠及百姓是附带的育万物和天下 内圣外王之思想与老子之内圣外王思想也是不一样  
也是顺便的只有与大化同体才是理想之人所追求 的 老子在谈到理想中之人格即个人修养的最高  
处时常以婴儿比之  
.
/
(
)
#
但诸子中  
#
五十  
达到  
(
内圣外王  
)
%
.
/
(
)
方向的是老子% .老子  
/
*
(
神明  
)
为自然  
其实  
%
(
)
(
)
'
*
)!+!+  
%
(
)
(
)
二句意同  
由此可  
取法天  
#
都是  
AA修之身  
!
其德乃真  
$
修之家其德有余修之  
修之于国 其德乃丰 修之于天  
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  
!
!
$
指理想中人与自然相配合  
天下  
#
%
!
!
!
其德乃长  
其德乃普  
以国观国  
$
"
!
!
$
.
/
#
!
-
)I.)," H),#  
#
#
#
%
以天下观天下  
就是从个人修养到治理国家  
而这一过程正是 内圣外王 思想的具体  
可见 概念的提出受到了  
不仅顺着这一方向进一  
之观念 而且 天下  
"
(
&
)
是内圣之德#(育万物  
#
从修身到修天下  
#
#
处理  
)
%
而外王之功则是理想中人内 政治事务  
. )  
天下/(内圣外王  
字乃顺便附 老子思想的影响% .天下/  
#
(
)
#
%
#
#
福泽万姓的力量% (  
)
#
#
(
内圣外王  
)
%
.
/
%
#
#
#
%
#
%
#
'
-
)I.+* H+,  
.
天下  
理想中人追求与道同体  
和其它诸子则有明显差距  
孔子的自我修养标准主要是  
中最突出的是 思想  
之道  
性恶论 为依据  
的规范的绝对作用  
/
篇中对  
(
内圣外王  
)
之道的描绘与庄子  
AA我魄未兆  
!
若婴儿未孩  
"
#
自然无为的思想是一致的  
%
我独个人儿淡泊宁静  
婴儿  
%
#
不炫耀自己  
#
好像不知嘻笑的  
为天下蹊  
作为天下的溪涧 作为天下  
%
(
)% 政治思想  
AA知其雄  
!
守其雌为天下蹊  
!
"
!
-
)I.,,)  
(
德化)(礼治  
)
%
孟子以  
(
仁义  
)
为措 深知雄强  
)
德不离  
!
復归于婴儿  
"
作为修身之标准  
#
(
外王  
)
#
是以  
(
仁政  
#
却安于雌柔  
常德就不会离失而回復到婴儿的状态  
#
%
施的王道  
修养方面  
%
荀子则以  
(
)
#
在人的自我 的溪涧  
#
#
%
-
)I.!E  
#
强调  
(
)
#
所以荀子  
AA专气致柔  
!
能婴儿  
1
E+  
AA  
A
A
(
内圣外王  
)
.
天下  
/
篇是否为庄子所作  
结聚精气  
总之  
#
以致柔顺  
由以上所引之例子可见  
虽然也是强调反朴归真  
#
能像婴儿的状态吗  
3
#
而且后者并非前者的目的只是前者自然而然之  
#
#
#
老子在人格修养 结果  
%
上推崇婴儿之状态  
#
#
归于自  
.
养生主 篇秦失吊老聃时批评感情执着的人  
/
!
因为刚出生之婴儿乃是未经人为习俗影响之 是  
天下 指绘的配合神明取法天 的  
与大化同体之自然是明显不一样的 老子所描 下  
侧重于凝静敦朴 天下 的人格  
(
#
/
遁天倍情)% 既然逃辟自然违背实情是应批评  
"% 但此自然同  
.
/
#
那么作者即从反面肯定了随顺自然  
追求与自然同体的思想一致  
人间世 庄子借仲尼之口向叶公子高建议  
且夫乘物与游心托不得已以养中  
%
这与  
.
#
%
%
写的人格形态  
#
#
.
/
.
/
#
形态侧重于高迈凌越  
%
(
#
#
至矣)% 显然  
#
政治思想上#.老子  
/
.
天下  
/
也不同  
%
老子的 顺着事物的自然而悠游自适是庄子理想中之修养方  
政治思想有具体之措施  
'
%
这一方法与 醇天地 的思想一  
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而 致  
为而不恃成功不居 所以属于人也謷乎  
是渺小的 和自然同  
的态度来处理世事 庄子所追求的是与自然同体  
让万物兴起而不加倡导  
化育万物而不自恃己能功业成就而 篇庄子对理想中之真人做了全面而  
正因为他不自我夸耀 不以人助天 是庄子心  
由此可见老子虽然以 无为 即真人不用心智去损害道不用人  
获取功绩之目的仍然是有心为之 再看 的作为辅助天然而是随顺自然 接着庄子又写  
弱其志 其容寂其颡頯凄然似秋暖然似春  
使知者不敢为  
.
天下/(配神明  
#
)
AA圣人处无为之事  
!
"
%
不辞  
是以不去  
所以有道的人以  
不言的教导  
而不据为已有  
不自我夸耀  
不会泯没  
!
生而不有  
!
!
"
夫唯不  
.
德充符  
/
篇称  
(
眇乎小哉  
#
,
-
)I.,* H,,  
!
"
大哉  
#
独成其天)% 与人同类  
#
%
(
无为  
)
#
实行 体是伟大了  
%
显然  
一致  
大宗师  
#
#
(
)
,
,
生养万物 与  
.
天下  
/
%
,
,
.
/
%
#
所以他的功绩 具体的描写% (不以心捐道  
#
)
%
(
)
自标  
#
但有 中真人之写照  
%
#
#
%
'
#
%
#
AA圣人治  
!
虚其心  
!
实其腹  
!
!
强其骨  
则无不 喜怒通四时  
真人所居而安  
额头宽大恢宏  
循序渐 样一喜一怒如四时运行一样的自然  
$
'(其心志  
#
#
#
#
#
常使民无知无欲  
!
!
#
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庄子理想中之  
用郭注"#他的容貌静寂安闲  
-
)I.," H,#  
"
!
#
他的  
温暖得像春天一  
对于任何事物  
庄子心中之至人与自  
他的情绪和四时  
却自然  
中内德充盈流  
同样#(为无为  
)
只是手段  
&
#
目的是  
减损心志  
#
(
无不治)% 而且  
#
,
冷肃得像秋天一样  
#
净化心思  
颇有条理  
天下  
老子又说  
#
满足温饱  
增强体魄  
#
#
#
#
#
显然是  
(
圣人  
)
反复思虑之结果  
%
与 都适宜而无法测知他的底蕴  
%
.
/
中至人无意为治之态度是有明显差别的  
%
然同体  
相通  
#
心里没有任何思虑与分别  
#
'
%
所以  
#
虽然真人本身没有思虑与目的  
#
AA故圣人云'(我无为  
!
人自化  
我无欲  
还要求人民化育  
以顺仍自然的态度处理世事  
其政治思想中还有求富求人口增长  
要之老子虽然多处讲  
乃是其经过思考后作出的有意选择  
中不用思考不用分别不有意求结果的  
$
我好静  
人自朴")  
!
人自 有均调万物之力量  
%
这正是  
.
天下  
/
-
)I.)!)  
$
我无事  
!
人自富  
$
!
溢而使万物适宜的人  
/
%
老子的政治思想中  
#
&
富足  
&
.
应帝王  
篇集中体现了庄子的政治思想 庄  
%
#
#
%
#
是为了一切都上轨 子借下面杜撰的天根与无名人的对话道出自己的观  
#
&
&
求成的思 点  
%
#
(
无为)#但重分别  
#
求实  
AA天根游于殷阳  
至蓼水之上适遭无名人而  
! '(请问为天下")无名人曰'( 2  
问焉曰 去 汝鄙  
! 2  
人也何问之不豫也 予方将与造物者为人  
则又乘乎莽眇之鸟以出六极之外而游无  
何有之乡以处圹埌之野 汝又何帛以治天下  
!
!
#(无为  
)
#
.
天下  
/
#
#
!
外王之道明显不同的  
可见老子内圣外王  
一样的 而庄子文中所描绘的  
天下  
%
!
!
!
#
(
)
之道和  
.
天下  
内圣外王  
/
篇也是不  
之道与  
!
"
%
(
)
感予之心为1)又復问" 无名人曰'(汝游心于  
淡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  
! ! !  
无名人不屑回答  
.
/
吻合  
%
-
),.)E) H)E!  
.
逍遥游  
/
中的神人  
(
其神凝  
#
使物不疵疠而年  
使物不受灾害  
#
")  
谷熟)% 神人的精神凝聚  
#
谷物丰 天根第一次向无名人请问为天下  
#
%
%
理想中人的精神活动便产生了均调万物的力 因为无名人感兴趣的是  
(
与造物者为人)% 即与大  
EE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道同游  
#
在无名人的再次追问下  
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  
内圣外王  
#
才不得不回答  
(
汝 这种以  
(
外王  
)
之功是  
(
内圣  
)
之德自然而然流淌而  
醇天地育万  
之思想是一致的  
要之#.天下  
篇中所描绘的内圣外王 思想和  
而他人格修养 庄子在  
.
逍遥游/&.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  
大宗师/&.应帝王/  
篇所体现出的关于个人修养的  
游心于淡  
#
#
#
而天下 非有意为之的思想与  
.
天下/(配神明  
#
#
治矣%)这则故事集中体现了庄子的  
(
)
之 物  
#
和天下  
#
泽及百姓  
)
%
%
在庄子看来#(内圣  
)
(
外王  
)
比起来#(内圣  
)
/
(
)
是根本的  
之目标使是与造化同体  
不屑回答的问题  
没有具体措施  
#
个人的修养是最重要的  
%
%
如何治理天下是他不用思  
.
#
%
在不得不谈到政治思想时  
#
也 最高境界及处理社会问题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 而  
顺 学术界普遍肯定内七篇为庄子所作正是从 天下  
/
更见庄子强调 篇对内圣外王 的描绘中  
自然就能达到安定天下的 外王 之功 乃庄子所作  
%
#
只是强调顺随自然而不用私意  
%
#
.
随自然本是属于个人修养的一方面  
#
(
)
#我们得出结论'.天下/  
内德充足  
#
(
)
#
%
参考文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章学诚  
)+杨荣国  
!+林云铭  
I+刘文典  
"+司马迁  
#+林云铭  
'
文史通义*J+'叶瑛校注  
'
北京  
'
中华书局#,EEI'  
中华书局#,EEI'  
'
庄子思想探微*R+[[庄子哲学讨论集  
'
北京  
'
'
庄子因*b+[[庄子集成初编',+  
'
台北  
'
台湾艺文印书馆#,E+I'  
'
淮南鸿烈集解下  
'
*J+'北京  
'中华书局#,EG!'  
'
中华书局#,E+E'  
'
史记*J+'北京  
读庄子法*b+[[丛书集成续编'!+  
东方出版社#,EE#'  
上海古籍出版社#,E+)'  
'
'
台北  
'
新文丰出版公司  
'
G+胡适  
++顾颉刚  
E+宣颖南华经解*b+[[藏外道书'))  
,*+王夫之庄子解*J+'北京中华书局#,E#I'  
,,+胡适自述古史观书*R+[[古史辩',  
'
中国哲学史大纲*J+'北京  
'
'
庄子外杂篇著录考*R+[[古史辩',  
'
上海  
'
'
'
成都  
'
巴蜀书社#,EEI'  
'
'
'
'
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E+)'  
上海古籍出版社#,E+)'  
上海古籍出版社#,E+)'  
东方出版社#,EE#'  
中华书局#,E#)'  
三联书店#,E+)'  
,)+顾颉刚  
,!+王国维  
,I+郭沫若  
,"+冯友兰  
,#+张岱年  
,G+梁启超  
,++冯友兰  
,E+陈鼓应  
)*+丁四新  
),+郭庆藩  
))+蒋锡昌  
)!+章太炎  
)I+朱谦之  
'
顾序*R+[[古史辩'I  
古史新证*R+[[古史辩', '  
十批判书*J+'北京  
再论庄子*R+[[庄子哲学讨论集  
中国哲学史史料学*J+'北京  
'
上海  
'
'
'
上海  
'
'
'
'
北京  
'
'
'
'
庄子天下篇释义*b+[[饮冰室合集',*  
'
北京  
郑州  
'
'
中华书局#,E+E'  
'
新原道  
-
绪论*b+[[三松堂全集'"  
'
'
河南人民出版社#,E+#'  
庄子的悲剧意识和自由精神*R+[[老庄新论 上海古籍出版社#,EE)'  
郭店楚墓竹简思想研究*J+'北京'东方出版社#)***'  
庄子集释*J+'北京'中华书局#,EEG'  
庄子哲学*J+'上海上海书店#,EE)'  
'
'
上海  
'
'
'
'
'
庄子解故*b+[[章氏丛书'浙江图书馆校刊#,E)G'  
老子校释*J+'北京中华书局#,E+I'  
'
'
!
责任编辑  
"
A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