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月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  
+/.,/-;#)*##  
)*##  
#
+%,-./&%01234,/.(%-5/&6.278-92:;!1%32/&1328.389<=2:2%."  
高校学生反贫困策略的新视野  
/
Y
黄钢威!刘恒新  
!
中共四川师范大学党委/'组织部#Y'学生工作部#成都>#**>""  
摘要  
!
目前  
这些策略是高校学生反贫困的基础性方法  
部动力的积极性 因此需要开拓高校学生反贫困策略的新视野  
反贫困能力  
关键词  
高校学生反贫困策略贫困恶性循环贫困良性循环反贫困能力  
#
高校学生反贫困的一般策略是实施奖励  
只能解决一时之忧  
促进反贫困循环  
"
"
生活扶助的经济策略以及心理辅导的压力缓解策略  
而很难从根本上调动多数贫困学生发掘内  
缩短贫困差距和提高高校学生  
!
!
!
观上看  
#
#
#
!
#
#
!
!
&
&
&
&
中图分类号!P>B@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D@!#@')*##(*#D**C?D*B  
!
!
#
'
!!  
近年来  
高校学生反贫困问题已引起了社会各 要更加注重促进高校贫困学生反贫困循环提高学  
个层面的关注  
有效的措施也从客观上帮助高校贫困学生克服了 新视野  
许多困难 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  
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  
#
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发布后国家对高校学生资助的 贫困是制度约束  
投入就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调查发现在该政 困因素看是内因和外因约束的结果  
策体系下目前高校贫困学生的生活困难问题已基 看是物质与精神约束的结果从现实上看  
本解决但是也滋生出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 注 比较的结果 无论怎样看贫困都是一个系统的问  
重经济资助而忽视贫困循环重视利益保障而淡化 题是贫困系统中主体的要素结构内容和功能系  
责任约束强调政策硬度而软化操作强度 特别是 统的整合体因此贫困是系统主体在内容和现实上  
对贫困循环关注不足导致受助学生形成懒惰懈怠 比较的结果其贫困的主体内容因素和功能等构  
奢侈浪费和 且贫困系统的各要素互为因果关系  
积极行动和勤俭节约学生的积极性 整体性关联性等级结构性动态平衡  
时序性等是所有系统的共同的基本特征 可见  
贫困是系统要素相  
内容或程度的动态变化  
也是不同时期主观和客观认  
贫困系统是贫困要素在整体上相  
#
政府  
'
高校和社会机构都采取了很多 生反贫困能力  
更加有效地实施反贫困新策略  
开拓反贫困循环的新视野  
广义的贫困是一个系统的概念  
'
缩短贫困差距  
#
开拓高校反贫困策略  
#
#
&
&
.
!
&
从根源上看  
资源约束和自身约束的结果从贫  
从贫困内容  
是相互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的风气  
#
也容易打击勤奋努 成了贫困系统  
#
&
'
#
这显然违背 系统论认为  
#
'
'
'
了国家和社会资助的初衷和目标  
&
如果不解决这些 性  
'
&
#
问题国家投入的资助资金再多  
#
#
都只会增加高校更 贫困是一个整体的现状或结果  
#
多的教育成本  
#
或者面临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下降的 互作用的结果  
#
是不同主体  
形成的一个整体平衡  
我们需 识上的比较经验  
'
局面  
&
因此  
#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高校学生贫困现状  
#
#
为了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
收稿日期!)*#*D*BD*@  
基金项目  
!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  
#
四川彭山人  
*
西部高校的学生贫困与反贫困策略研究+!*?K1I*!#"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
作者简介  
!
黄钢威!#C>!%"#  
#
中共四川师范大学党委组织部部长  
'
副教授  
$
刘恒新!#C>>%"#  
#
土家族重庆酉阳人  
#
#
中共四川师范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  
'
副教授  
&
C?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互关联  
'
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不同时期的等级结构和 间的结构关系 如此循环往复的反贫困循环形成了  
不同时期的反贫困结构 所以贫困系统的因素的  
美国发展经济 激荡力量相互作用形成了贫困恶性循环的结果  
#
贫困恶性循环论+&纳 而反贫困系统的因素相互作用将形成  
贫困良性循  
克斯认为#*一个国家因为穷所以穷+#这种同义反复 环  
的结果 高校贫困学生只有重视和选择反贫困  
既然存在 循环才能彻底打破 贫困良  
&
动态平衡以及变化发展的结果  
&
&
#
人类贫困是一个循环&#C@!  
学家拉格纳  
#
*
+
4
纳克斯提出了  
*
*
+
&
(
#)>  
的理论就是所谓  
*
贫穷的恶性循环  
+
&
#
*贫困恶性循环+#进入*  
*
贫困恶性循环+#也必然存在  
*
贫困良性循环+&*贫 性循环+#脱离贫困&  
困恶性循环  
循环则是越来越远离贫困  
贫困恶性循环 就处于贫困状态  
处于贫困良性循环 则处于非贫困状态或趋于 明贫困者的贫困程度越深  
非贫困状态 就高校学生贫困而言其贫困也具有 多元性和暂时性等特性所以  
恶性 良性 两种特性只要是在 贫困良性循 也具有这些特点 即一些学生可能存在某一方面的  
一种或多种因素的困难或困惑都是暂时的 差距也可能存在多方面的差距不同学生其贫困的  
事实表明高校学生贫困的差距  
很多人都因为不断缩短其贫困差距最终  
对原来的非贫困者形成了差距使自己处  
即经 于优势地位 比如经济贫困的学生其经济需求动  
并形成了一个不断加强的自 力较强在不断克服经济困境的过程中其生存能  
经济窘迫影响其学习成绩自信心和社会 力寻找帮助的能力或调动资源的能力以及劳动  
一个贫困的学生经济 创造能力等都得到了锻炼不仅使自己的经济状况  
他的学习能力因受培 与别人的差距缩短更为重要的是带动了其学习  
养水平较低或锻炼机会较少而可能较差由于学习 理以及技能等方面差距的缩短这就进入了贫困良  
能力或经济条件较差他的心理压力经济压力就可 性循环的状态 相反那些处于差距对象中的优势  
能较大由此主动参与技能训练较少而导致技能较 者即使对物质的需求已得到了满足但对文明  
这又意味着他将来很难改变自己经济贫困的现 识与文化的需求动力不强容易形成懒惰懈怠的习  
相反即使经济窘迫只要有信心意志力强努 惯而最终被别人缩短了差距甚至成为差距对象中  
力学习就能取得奖励或资助能改善自己的经济条 的弱势者 可见缩短贫困差距是反贫困的有效策  
也能够增强家庭成员老师朋友或同学等利益 略  
相关者的信心使他不断得到帮助从而逐渐改善经 贫困循环与反贫困循环的发展形成双倍的差  
济窘迫的现状 较强的自信心经济条件好转或学 如上所述贫困是贫困恶性循环 贫困良性  
有余力都能促进贫困生加强能力训练 的比较陷入了贫困恶性  
力不断增强在毕业后能找到满意的工作 贫困恶性循环的趋势就呈现出  
件能够进一步好转 进入了贫困良性循环或具有进  
反贫困循环是高校贫困学生改变其现状的首要 入贫困良性循环的趋势就呈现出反贫困状态  
因为贫困是由许多因素造成的有自然经 最终只有可持续发展的贫困良性循环才能形成反  
文化 在动态的社会 贫困的结果 可见贫困循环与反贫困循环的发展  
经济发展过程中各种因素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 方向是相反的在考虑贫困状态运动绝对性的基础  
互为因果的并呈现出一种 循环积累 的变化态 上二者每发展一步形成的差距都是双倍差距  
这些原因也具有激荡力量特别是来 好比一个时钟时刻运动的指针顺时针走动一圈和  
自贫困因素和结构的内部外部和本身的力量激荡 也就是  
能促进其它因素的激荡与反激荡也能打破因素之 两圈 是危险的  
+
使贫困陷入更深贫困状态#*贫困良性  
!
开拓缩短贫困差距的新视野  
贫困差距是指贫困内涵之间的差别程度  
如果你 距离某种贫困标准的差别程度 贫困差距越大  
由于高校学生贫困具有  
高校学生贫困的差距  
+
&
简言之  
#
如果你处于  
#
也指  
*
+
#
$
反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而那些现在处于非贫困状态的学生则需要警防自己 内涵都不尽相同  
&
#
陷入  
*
贫困恶性循环+&  
是暂时的  
社会学家李来来 超越贫困  
高校贫困生问题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  
心理和技能  
#
#
高校学生贫困也是一个循环  
&
#
#
认为  
我循环  
交往能力  
条件较差  
#
#
&
#
'
学习  
'
#
#
#
&
'
'
!
"
(
))  
#
反之亦然  
&
比如  
#
#
#
由于经济条件较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使贫困生能 循环+!也称反贫困循环  
"
#
*
#
#
使经济条 循环  
+
或具有陷入  
*
+
#
&
贫困状态  
&
相反  
#
*
+
*
+
#
&
选择  
&
*
#
'
*
+
(
!)  
'
'
社会等各方面原因+ #  
*
&
#
#
'
'
#
#
1
2
#
#
&
(
B)  
+ &同时  
#
#
#
'
#
反时针走动一圈的结果必然是相差)B小时  
#
#
&
从这个意义上看  
#
陷入  
*
贫困恶性  
+
#
C"  
! !  
黄钢威 刘恒新 高校学生反贫困策略的新视野  
其结果最终将导致更大差距的产生  
弱势的地位  
&
贫困是二者或以上的主体要素及功能的差距  
研究者认为#*贫困地区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和特 贫困现状  
#
因而处于更加 乏  
施等  
度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这是客观因素造就的  
调动或利用资源的能力越强  
形 也越能积累反贫困资源也有利于主体或要素持续  
较差主体或内 脱贫进而促进反贫困循环良性发展  
反贫困要素发挥的功能 传统的思维方式和观念即思维创新  
&
这些资源包括经济资源  
'
自然资源  
?)!?  
客观的地域差异决定了资源的累积程  
而资源越丰富越有利于改善  
但是从发挥人的  
'
公共基础设  
(
&
+
&
#
#
#
&
#
(
@)  
#
就是科技教育滞后  
上看在贫困主体内部  
成了要素之间的差距  
容的贫困程度越深  
不同也形成了不同主体的内部差异  
的外部不同条件对要素或功能的激荡力量或机会 制度实现反贫困目标  
不同对贫困现状的改变或改变程度也不同也形成 反贫困能力 也即是说  
了主体贫困内容的差距 从理论上看这些差距的 挥着不可替代的决定性的作用  
结果主要表现为隐性贫困差距变为显性贫困差距 困问题中贫困者缺乏能力和缺乏动机的因素可能  
间接贫困差距变为直接贫困差距 上升为更加重要的致贫原因所以能力赋予式的扶  
高校学生已进入了反贫困循环的起点  
衡量一个人的经济地位最经常使用的两个尺度是收  
入和财富 而高校学生的贫困结构主要由经济  
心理和技能这四大要素构成  
多数学生的贫困 家勒温认为#*只要在一个人的内部存在一种心理的  
程度也是由经济贫困引起的在学习上的差距可能 需求  
是客观的教育背景形成的存在较大的心理负担主 一定的环境中  
要来自于同学之间的相互比较在技能方面的差异 求外化为相应的行为表现  
是原有训练机会缺少条件限制或自信不足形成的 心理紧张程度较高心理原动力很强  
贫困人口的综合素质相对 更容易爆发心理动力 只要激荡贫困系统的某一方  
他们往往缺乏改善自身状况的进取心与自信 面不仅能产生单方面的动力还能引发这个系统的  
适应不同经济环境的能力较差这可以称之为动 颤动激荡出多个心理动力发挥作用 就高校学生  
力素质较差大多数人都缺乏多样化的谋生技能只 贫困而言在经济学习心理以及技能等方面既可  
能从事简单劳动且劳动效率不高部分人口还缺乏 以采取各个击破法即通过某一方面切入贫困系统  
健康的体魄无法胜任持久紧张的劳动这可以称 打破其贫困恶性循环的方向从而带动其它要素  
能进入大学学习表 的相互促进帮助学生进入  
明学生已打破了原有的贫困结构 即激荡贫困系统诸要素  
破了贫困循环具有进入反贫困循环的趋势 的指引帮助学生实现贫困良  
言之意志力较强的学生能克服很多经济学习  
理或技能等方面的障碍在成功需求的激励下进入 提高学生调动资源的能力 从贫困的根  
主体获得  
即使资  
但可以通过主观调动来弥补天然的不  
即使资源客观丰腴如果资源调动力不足  
情感动力和 最终获得的资源也较少或将趋于减少 所以调动  
表达决策交 资源的能力在反贫困中能发挥很大的作用 研究表  
从人类贫困的根源看主 明高校学生的资源差别主要是父母资源丰腴程度  
制度与人类自身三个方面 贫困的资 的差异 从内部看良好的家庭背景为学生的智  
生活的资源匮 力人文素养以及交往创造了良好的基础而较差的  
#
劳动者素质低+ &从个体 主观能动性方面来讲  
#
#
#
#
由于贫困要素存在差别  
这个差距越大  
同时  
#
#
#
#
#
&
所以#*打破  
&
#
#
#
则是突破贫困  
人也可以通过改造  
#
所以反贫困的核心还是人的  
反贫困能力在反贫困中发  
(
!)  
#
&
在贫困主体 恶性循环的首要问题+ &同理  
#
#
#
#
&
#
&
#
&所以#*在未来的贫  
#
#
&
#
(
")  
&
传统上 贫将是治理贫困的重要策略+ &  
那么  
首先  
#
如何提高学生反贫困的能力呢  
-
&
'
#
主动激荡学生的心理动力 德国心理学  
&
'
&
(
C)  
#
#也就会存在一种处于紧张状态的系统+ &  
人的心理原动力发挥作用后心理需  
# #  
处于贫困状态中的人  
通过心理激荡  
#
#
&
#
'
#
#
认知或势态&*一般来说  
低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之为能力素质较差+ &但是  
#
#
#
*贫困良性循环+#同时#  
# #  
#
从学习的节点打 也可以采取多元颤动法  
#
&
进而 通过贫困良性循环  
'
心 性循环+&  
其次  
# #  
*
+
#
*
#
#
'
#
&
了反贫困循环  
#
最终能实现反贫困目标  
&
源看  
#
资源缺失是致贫的重要的原因之一  
#
三 开拓提高反贫困能力的新视野  
或利用资源的丰腴度  
主要表 源客观缺失  
相反  
#
则反映其贫困程度  
&
!
反贫困能力是指反贫困的动力与本领  
#
#
现为内在的心理动力与外部的行动技能两个方面  
&
#
#
#
#
这里讲的心理动力主要包括需求动力  
意志力等技能主要包括智能学习  
合作实践与创新等  
要包括资源  
'
&
#
#
'
'
'
'
&
'
'
&
#
#
#
'
&
&
#
#
源约束论认为#*贫困源于人们生产  
'
'
#
CC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
##)  
家庭背景则反之由此形成了天然的差别 从外部 的困扰最终导致危害性后果的恶性循环 解  
学生之间获得资源的机会是均等的而不平等的 决贫困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贫困者的人力资本投入  
(#))  
是家庭为学生投入不平等的资源 这些都是现在或 水平 可见即使处于贫困良性循环或处于  
+ & # * +  
过去学生享有资源的差别在今后 如果忽视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  
随着家庭资源投入的限制或减少 贫困恶性循环状态 反之只要贫困学  
的资源才是丰富自我资源的关键 就能不断缩  
调动资源的能力 贫困良性循环  
再次提高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 就能更有效地实现反贫困目标  
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当前多数学生是因为经济贫困导致  
贫困生的能力和素质入手 影响贫困生各种技能的发展进而  
困恶性循环 提高贫困生获取资源的能力 使其摆 陷入新的贫困循环 而高校的学生贫困不仅是经济  
脱精神心理能力上的 还包括学习心理以及技能等多元化贫困  
困生问题的治本之策 自卑感是贫困 且是一个不断加强的  
生经常产生的一种消极心理体验  
的心理障碍之一如不正确控制它将给贫困生造成 展  
错误的心理定势引发人际关系障碍和许多行为上 手  
#
&
#
+
$*  
#
#
&
#
#
学生走出校园  
#
资源优势的学生  
#
#
#
学生能自我调动 容易陷入  
*
+
&
#
&
所以  
#
提高学生 生不断提高自己的反贫困意识和能力  
#
#
对实现反贫困目标显得异常关键  
&
短与其他人的差距  
#
就能保持在  
*
+
#
&
自我发展是 状态或趋势中  
#
#
&
&
研究者认为,*只有从提高  
总体看来  
#
打破原本不断加强的贫 贫困生机会缺乏  
#
#
#
#
&
'
'
1
软贫困2#才是解决高校贫 贫困  
#
'
#
自我循环+&要打破这个*  
(
#*)  
+
$*羞愧感  
'
*
#
是贫困生中常见 困恶性循环+#并保持  
*
贫困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  
#
需要拓宽反贫困策略的新视野从贫困的内部着  
提升学生的反贫困能力  
+
#
#
#
'
#
&
参考文献  
!
(
#)!  
"\4纳克斯不发达国家的资本形成问题(G)'谨斋译  
'
S W S _  
))李来来制度创新(<K3OZ)'()**>D*BD*C)'提高贫困大学生能力项目网站'4::,33[[['48'.%'3.3%&=@3%.:8.:3-%@2.D  
-%32=8/32../'  
'
'
北京  
,商务印书馆##C>>'  
(
S
:
(
!)李晓宁  
B)罗先成  
@)张建勤  
>)林乘东  
?)刘恒新  
")郭其友  
C)申荷永  
#*)陈晓飞  
##)谢映  
#))青连斌  
#
高晓春  
贫困山区冲破  
'
当前我国贫富差距的特点及反贫困战略研究(+)'经济体制改革##CC?#!)"'  
'
教育扶贫论(+)'民族研究##CC?#!!"'  
'
突破贫困恶性循环的  
*怪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
*
贫困恶性循环  
+的思路(+)'经济评论##CCB#!@"'  
(
(
(
'
西部高校的学生贫困与反贫困策略(G)'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C'  
,
(
'
城乡贫困问题的深层原因与治理路径选择(+)'科学社会主义#)**!#!B"'  
(
'
论勒温心理学中的动力(+)'心理学报##CC##!!"'  
问题的理性审视(+)'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
#
夏牡  
'
高校贫困生  
*
软贫困  
+
(
#
侯其强  
'
论羞愧感  
'
自卑感在贫困生中的恶性循环及其教育控制(+)'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贫困的成因与反贫困的战略(()'学习时报#)**>D*>D#C!>"'  
(
'
"
责任编辑#唐 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