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卷第4期  
2
0117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ichuan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  
Vol.38,No.4  
July,2011  
朝鲜半岛步虚子的中国起源  
王小盾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成都610068)  
摘要:步虚子大概是人类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流传最广的一支乐曲它产生在中国三国时代,于宋徽宗政  
和四年(1114)传入高丽,并在韩国保存至今;它也以不同形式生存在中国各地的道教音乐之中究其起源,《步虚  
是一支从古代雅乐方士琴歌佛教呗赞转读禹步七盘舞等诸多事物中吸取艺术要素而形成的道教歌舞曲。  
它原来配合金丹道派的内修秘术,后经东晋葛巢甫整理,成为灵宝斋仪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南朝,它吸收了叩齿、  
咽液咒祝存思真神等上清斋仪的内容在唐代,它讲求音诵之美,重点表现缥缈仙举的道教意境因此,《步虚  
的生命力是同它所代表的历史积累相关的作为道教仪式音乐的精华,它不仅具备优秀的艺术品质,而且具备  
鲜明的仪式品质,这使它成为唐乐的代表,得到朝鲜仪式的接纳,因而长存。  
关键词:步虚子》;朝鲜半岛唐乐”;道教科仪;宗教情境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5315(2011)04-0071-11  
朝鲜半岛的步虚子》  
步虚子同时进入高丽的乐曲,共有70多  
其中有一首洛阳春》,同样流传到了今天二  
者的区别在于:《洛阳春是作为单纯词调曲传入高  
丽的,附有唱词,即欧阳修所作纱窗未晓黄莺语”  
;《步虚子则作为队舞五羊仙中的中腔歌曲  
传入高丽,词为无名氏碧烟笼晓海波闲更大  
的区别体现在年代上:《洛阳春是一首宋代的新歌  
;步虚子则是一首古歌,其历史可以再往前追  
700,追溯到公元5世纪初期。  
在位于首尔(汉城)市南部的韩国国立国乐院,  
保存了一支名叫步虚子的古代乐曲在全世界的  
所有音乐作品中,它大概是最古老的一支乐曲———  
拥有最丰富的历史记录,也拥有最长的未间断的历  
在每年特定时间,韩国国乐院都会向公众演奏  
,以表明韩国音乐的古老和流传有绪。  
但这支乐曲却来自中国大概在宋徽宗政和四  
(1114),它从中国首都开封进入高丽宫廷这一  
,高丽睿宗行用辽朝年号,天庆四年”。当时,  
为了动员高丽来参加抗辽救亡,宋徽宗连续两次向  
睿宗赠送了最豪华的礼品:1114年赠送了一支教坊  
乐队,1116年则赠送了一支大晟乐队尽管徽宗的  
措施未能阻挡契丹人和女真人的铁蹄,但却使步虚  
关于12世纪步虚子的演奏法,《高丽史·乐  
有详细记录它说:《五羊仙是由乐官、“王  
引人竹竿子奉旌节等人组成的舞队,演出  
节次主要有四:其一,五云开瑞朝引子》,进口号  
致语;其二,五云开瑞朝引子》、《万叶炽瑶图令  
等一批队舞曲大曲和词调歌曲随教坊乐队在高 ()》、《嗺子令》、《中腔令等曲,各有舞,舞讫,唱  
丽宫廷落了户,得以长存于世。  
步虚子令》“碧烟笼晓;其三,步虚子令(中  
收稿日期:2011-04-12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高丽史乐志研究”(课题编号:07BZW032)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王小盾(1951—),,江西南昌人,四川师范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音乐文学域外汉  
中国早期文化。  
71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中腔令》、《破字令等曲,各有舞,舞讫,破  
住翠华,泮宫中精禋式奠苹蘩,飨学生,馈臣  
桥门观听,骈阗竞祝吾君,弥亿载,启群蒙。”辞  
字令》“缥缈三山;其四,中腔令》,进口号致  
。《步虚子令词如下:  
[4]4:837  
式和高丽时期的碧烟笼晓词相同 。  
碧烟笼晓海波闲江上数峰寒佩环声  
,异香飘落人间弭绛节,五云端。  
宛然共指嘉禾瑞,开一笑,破朱颜九重峣  
,望中三祝高天万万载, 对南  
燕山君七年(1501)八月癸酉,“日本国使臣接见  
,妓三百,令盛饰梳妆,分列东西,《步虚子促节连  
”。燕山君十一年(1505)十一月己亥,“传曰:新制  
乐章,敬清曲》、《赫盘曲》、《泰和吟》,与民  
》、《步虚子》、《洛阳春等歌词,并以真书及谚文点  
[
1]中册,539ꢁ540下  
。  
[4]5:66,205ꢁ206  
由此看来,《步虚子既是歌曲,也是伴舞的乐  
它的节奏较快,故称”;而所谓中腔”,则是  
指速度稍慢的令曲。  
其高低印出”  
肃宗三十二年(1706)八月壬子,进宴于仁政殿,  
进第五爵,上举爵,乐奏步虚子令》,舞童入作响  
”;“进第七爵,上举爵,乐奏步虚子令》,舞童入作  
广袖”;“进第九爵,上举爵,奏乐步虚子令》,舞童入  
作广袖”。肃宗四十年(1714)九月丁巳,上御崇政  
殿,行进宴礼。“进第五爵,乐奏步虚子》,舞童入作  
响钹”;“进第七爵,乐奏步虚子》,舞童入作广袖”;  
关于东传到高丽的中国乐队,《高丽史有细致  
的记录;但从记载来看,这两支乐队在高丽宫廷中却  
像是一件摆设:未曾废弃,也不常使用高丽史  
·
乐志的记载看,公元1116年以后,高丽朝廷使用  
宋乐的次数并不多,仅有三次:公元1135,仁宗曾  
把大晟乐用于祭籍田仪式;公元1188,明宗曾把 进第九爵,乐奏步虚子》,舞童入作广袖”。肃宗四  
大晟乐用于夏禘;公元1359,恭愍王令有司新制 十三年(1717)七月庚辰,准礼曹启,还宫时所奏唐乐  
乐器,以补充散失的雅乐再接下来的记录,就是成 步虚子改为洛阳春》。肃宗四十五年(1719)四月  
书于公元1493年的乐学轨范据此书记载,进  
入朝鲜时代以后,《步虚子不仅用入五羊仙》,而且  
庚申,上出御景贤堂,锡耆老诸臣宴,共五爵。“第三  
,乐奏步虚子》,令响钹舞童入作”。同年九月丁  
,上出御景贤堂受宴,共六爵。“判中枢府事李颐  
命进第三爵如仪,乐奏步虚子》,令舞童入作”。“锦  
平尉朴弼成进第五爵,乐奏步虚子》,令舞童入  
用入新乐曲受宝箓》、《受明命》,同时也用入乡唐  
”  
响 钹、 《鹤  
[2]143ꢁ145,163ꢁ165,179,183,217,220,230  
》  
这意味着,《步虚  
[4]7:153,163,175  
等中国乐曲,它们在朝鲜半岛的保存,是以本土  
”  
化或曰乡乐化为代价的。  
英祖十四年(1738)二月乙巳,引见大臣,说到  
[3]  
朝鲜王朝实录的以下记载看,《步虚子宴飨时所谓步虚子》、《灵山会,永处太促,低处  
是朝鲜时期宫廷仪式的常用曲。  
太高云云英祖四十三年(1767)十二月壬申,命招  
入掌乐院笛工一名,与民乐》、《步虚  
世宗三年(1421)九月辛未日,步虚子》、《圣  
寿无疆》、《太平年用于广孝殿祭享乐世宗十三年  
[
4]7:222,592  
》  
(
431)三月戊寅日,准礼曹所奏,在五日朝参仪中奏  
高宗三十一年(1894)二月甲寅,御康宁殿,行外  
1
步虚子》。世宗二十七年( )二月丙午,准礼曹  
进宴进汤之时,登歌作万邦咸宁之曲,轩架作  
445  
,把还宫时所奏唐乐步虚子改为洛阳春》。洛阳春》、《步虚子 。  
1
[4]8:776  
据二十九年(1447)六月乙丑的实录,世宗曾定小抛  
以上记录表明,朝鲜时期有两种步虚子》:一为  
球乐》、《步虚子》、《清平乐26曲为时用俗乐 步虚子本曲,二为步虚子令》。皆有词,词调和高  
[
4]1:460;2:75,692,762  
丽时相同它们常用于各种燕飨仪式,因此得到保  
。  
端宗二年(1454)四月丙午,准礼曹启,文昭殿祭  
享及大小宴享之乐用新乐谱其中进花折花进爵  
由于以上缘故,朝鲜时代很多音乐文献对步虚  
及其乐谱作了记录例如,《乐章歌词》(16世纪  
上半叶)、《丰呈都监仪轨》(1628)等乐书,《安瑺琴  
》(1572)、《玄琴新证假令》(1680)、《大乐后谱》  
[
4]3:160  
之时用步虚子令》 。  
成宗二十三年(1492)八月己未,新撰登歌乐章  
共九爵第二爵宣化曲步虚子,词云:“宣  
尼神化万方同,无地不尊崇海东开国千年,益振文 (1759)、《浪翁新谱》(1776)、《俗乐源谱》、《游艺  
72  
王小盾朝鲜半岛步虚子的中国起源  
等乐谱这些资料提供了细致研究的条件韩  
国学者李惠求的研究结论是:《步虚子谱和洛阳  
谱都保留了作为词调曲谱的特点,即重视换头”  
最晚为两晋之际的葛洪;所称引的典籍,最晚为东晋  
哀帝兴宁年间(363ꢁ365)所出的大洞真经三十九  
》。故可以判断,这部书是由东晋安帝年间  
(
朝鲜人称还入”)而不是间奏,采用一字一音式的 (397—418)人葛巢甫撰写的此书所记载的步  
音乐形式;《步虚子各谱之间有一重要区别,即在其  
换头部分,受乡乐舞蹈节奏的影响,有加快的倾向;  
另外,在年代较晚的乐谱中,装饰音和间音也越来越  
之法,比其它道书所记更为简朴,反映了步虚》  
的初期状况:  
(十方)拜既竟,斋人以次左行,旋绕香炉三  
,是时亦当口咏步虚》,无披空洞  
[5ꢁ6]  
,《步虚子于是成为一支繁音促节的乐曲 。  
张师勋则认为:《步虚子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许多  
派生曲,例如从大乐后谱所载步虚子的上阕(朝  
鲜人称指入”),发展出了弦乐步虚词》;大乐后  
》、《俗乐源谱所载步虚子的选段中,发展出了  
管乐步虚子》;又如从古步虚曲的换头以下(“还  
”)部分,通过变奏发展出了呈祥之曲中的尾还  
》、《细还入》、《两清还入》、《羽调加乐还入等曲;  
中国乐曲在朝鲜的传承,势必经由这些途径而实现  
乡乐化;“唐乐消化乡乐的主要方式,便是以一支  
》。所以旋绕香者,上法玄根无上玉洞之天大  
罗天上太上大道君所治七宝自然之台诸  
真人持斋诵咏,旋绕太上七宝之台,今法之  
[
8]9:868ꢁ869  
。  
这时步虚的特点,一是用口咏之法,二是有动  
,即配合仙歌无披空洞章行步旋绕不过,据陆  
修静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介绍,大罗天诸仙人  
诵咏空洞歌章,“诸天奏乐,百千万妓云璈朗彻,  
真妃齐唱而激节,仙童凛颜而清歌,玉女徐进而跰  
[8]34:625  
[7]  
,放窈窕而流舞,翩翩诜诜而容裔 步  
” 。《  
乐曲的不同部分为基础,产生众多变奏形式。  
对于韩国音乐学来说,《步虚子的价值可以说  
是无以伦比的其研究成果不胜枚举结合各家学  
既然上法大罗天诸仙人,那么它仍须遵循一种内  
在的音节,亦即通过存想而在内心体验的音节。  
这就是说,《无披空洞章这一神话中的乐曲,其音乐  
是真实存在的。  
,今把步虚子的演变情况概括为以下一图:  
琴谱新  
韩琴  
新谱》  
三竹琴  
》(1864  
玄琴正乐》  
(当代)  
证假令》  
到刘宋时代,关于步虚的记载就较为具体了。  
这些记载见于道教理论家陆修静(406ꢁ477)的著  
陆修静在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中说明了施  
步虚时的存想之法,又在洞玄灵宝斋说光烛戒  
罚灯祝愿仪中详述了施行时的行为规则其大略  
:  
(1680) (1724) ꢁ1907)  
步虚子步虚词步虚词》  
》  
本还入》─?本还入尾还入》(《寿延长》)  
数还入》─?(《数还入》)细还入》(《颂九如》)  
羽调洋琴还入》 →《洋琴还入》  
步虚子除只羽调加乐除耳》→《羽调加乐还入》  
修灵宝洞玄斋诵空洞步虚章》,先叩齿三  
,咽喉三过,心存日月在己面上,光芒灌鼻。  
光明出项后,焕然作九色圆像,薄入玉枕,  
不过,无论是对于韩国学者,还是对于中国学  
[8]34:626  
,关于步虚子的早期情况,却是红墙隔雾未分  
,因为尚有以下问题未曾解决:  
彻照十方,随我绕经旋回而行。  
今道士斋时所以巡绕高座吟咏步虚,  
礼  
拜皆当安徐雅步,审整庠序,俯仰齐同,不得参  
巡行步虚皆执板当心,冬月不得拱心,夏  
月不得把扇,唯正身前向,临目内视,存见太上  
———为什么步虚子的影响能够如此深远?这  
同它的身世是否有关?  
———《步虚子是怎样在中国起源的?其背景如  
?  
[
8]9:824  
为解答这些问题,今特撰写本文。  
在高座上注念玄真,使心形同丹合。  
这时的步虚》,明显增加了叩齿咽液存思等  
养生术的内容,以及在行迹和心念两方面进行自我  
检束的内容。  
关于步虚的早期记录  
据多方考察,《步虚子原称步虚》,是一支道教  
歌曲其记载最早见于道教经典太极真人敷灵宝  
[8]9:867ꢁ874  
斋戒威仪诸经要诀》  
此经所提及的人名,  
由于陆修静的整理,作为灵宝斋仪组成部分的  
73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步虚》,其制度在刘宋时代就算奠定下来了后来  
的曲调声韵已臻于精美和规范又如在景龙文馆  
步虚》,基本上没有脱出这一轨范例如在无上  
黄箓大斋立成仪卷三四所引张万福天师语中,我们  
可以看到唐代步虚的情况张万福的说法是:  
七宝玉宫皆元始天尊所居,诸天众圣朝时  
等文献中,可以看到李行言唱步虚歌》”,“貌伟  
声扬一类记载;而在唐代诗人关于步虚的描写  
,也出现了磬杂音徐彻,风飘响更清”,“闲对君王  
[
12]4135,8399  
理玉琴……《步虚声细象窗深等诗句  
皆旋行,诵歌洞章》,升玄步虚章》,旋空  
歌章》、《大梵无量洞章之流也密咒毕,都讲  
步虚旋绕,以次左行,绕经三周其第一首  
但平立面经像作,第二首即旋行,至第十首须各  
复位竟之,每称善各回身向中,散花礼一  
这说明唐代步虚已在实践仙歌的理想,采用弦  
乐和金石之乐伴奏,并讲求音诵之美,故而成为一种  
专门的艺术项目另外,薛涛试新服裁制初成诗  
:“长裾本是上清仪,曾逐群仙把玉芝每到宫中  
[12]9042  
歌舞会,折腰齐唱步虚辞》。” 《太平广记卷四  
六引博异志:“唐真元十一年……有唱步虚歌》  
者数十百辈……词曰:‘凤凰三十六,碧天高太清。  
[
8]9:579  
,十方朝玄都也。  
由此可见,唐代步虚有两个新特点:其一是把  
原来存想的大罗天太上无极虚皇天尊”,改称为元  
始天尊”;其二是把原来专用于灵宝斋仪的步虚》,  
推广而用于一切赞道节次前一种改动是为适应道  
教的新神系而进行的,它进一步强调了道教的主神  
[13]285ꢁ286  
元君夫人踏云语,冷风飒飒吹鹅笙。’”  
这些  
记载则说明:《步虚在中晚唐时候已具备长短句形  
,演于歌舞会,成队舞,配有专门的服装和美妙的  
舞姿如果把这些记载理解为步虚用作俗曲的记  
,那么它们便从侧面证实步虚是一支具有较高  
艺术性和动作性的曲调。  
崇拜的特征后一种改动则是唐代道教科仪进一  
步组织化系统化的反映,它意味着步虚已成为一  
支充分仪式化的曲调。  
步虚产生的文化背景  
以上三段关于步虚的资料,可以看作是对步  
从产生到定型这一过程的反映其中的要点是:  
从东晋到南北朝再到唐代,《步虚经历了一个仪式  
性逐步增强的过程;与此同时,它也在艺术化的方向  
上前进了一步我们可以通过两种比较来说明步  
作为艺术歌曲的成长。  
关于步虚的来历,刘宋以前有大体相近的两  
种说法其一说三国时方士葛玄从太极真人处得到  
这一乐曲,先传至弟子郑隐(郑思远),再传至两晋之  
[8]11:140  
际的葛洪 例如今存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  
篇末说:“太极左仙公,葛真人讳玄,字孝先,于天  
台山授弟子郑思远沙门竺法兰释道微吴时先主  
孙权,后思远于马迹山中授葛洪。”其二说它产自三  
,由当时道士仿效空里诵经声而作例如异  
卷五梵唱条说:“一云陈思王游山,忽闻空里诵  
经声,清远遒亮解音者则而写之,为神仙声道士  
其中一种比较是:在东晋时代,《步虚仪式强调  
的是烧香歌诵”、“委心香烟”;而在刘宋时代的  
洞玄步虚吟,则出现了啸歌观大漠,天乐适我  
[8]34:625  
”,“欢乐太上前”,“太上唱清谣等语句 。  
后者强调的重点,已经是精魂合乐正是它助  
长了南北朝时代的仙歌传说的流行,以致在北周类  
[14]369  
效之作步虚。”  
今存太上洞玄灵宝授度  
曾记载步虚》”等斋仪,末云:“师弟子绕坛梵  
[8]25:48ꢁ53  
[8]9:852,856  
无上秘要,出现了仙歌的专卷  
。”  
若把梵咏理解为来自佛教的  
庾信步虚词所云云度弦歌响”,“回云随舞  
语汇,那么,关于空里诵经声的说法便不应是虚  
[9]392,394  
,流水逐歌弦” ;《乐府解题所云“《步虚  
换言之,这两种说法都涉及佛教的呗赞转读,  
[
10]1099  
》,道家曲也,备言众仙缥缈轻举之美” 。同  
样反映了南北朝时代步虚音乐的艺术化倾向。  
另一种比较是:在南北朝步虚词中表达的道  
教音乐理想,后来到唐代便逐渐成为现实例如据  
都说步虚始于三国,应当包含了某种历史真实。  
这事实就是:三国孙吴之时,佛教呗赞转读之法传入  
中土在这一历史事件的启发下,神仙道教也创  
制了用于内修的步虚歌咏,左慈葛玄郑  
葛洪这一师承系统的传授而在葛巢甫手中改  
制为灵宝斋仪在道教史上,这一传授系统被称为  
册府元龟卷五四记载,天宝十年,玄宗皇帝曾亲自  
在道场内指导道士唱步虚》,使平上去入,则备体  
于正声;吟讽抑扬,则宛仍于旧韵”,并将经过修订的 金丹道派”。  
[11]569  
步虚韵腔,宣示中外 这意味着,《步虚曲  
关于步虚的得名之由,也有两条线索可资考  
74  
王小盾朝鲜半岛步虚子的中国起源  
:一是太极真人敷灵宝斋戒威仪诸经要诀所言  
无披空洞章》”、“上法玄根……大道君所治七宝  
自然之台云云;二是洞玄步虚吟所言旋行蹑云  
时存思仪节的典籍书中所言存思内容,包括五方  
之炁日月二十四星等神真;所言存思方式,包括诵  
请神真叩齿咽液咒祝存思真炁及真神在体内的  
运行等环节。《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洞玄灵  
宝斋说光烛戒罚灯祝愿仪步虚,曾强调要  
[8]9:852  
,乘虚步玄纪云云 。“同义,“”  
同义,步虚可理解为步蹑虚空或步蹑玄  
,即晁公武郡斋读书志所说:“其章皆高仙上圣 叩齿”、“咽液”、“存日月在己面上”、“存三素元君在  
朝玄都玉京,飞巡虚空之所讽咏,故曰步  
金华宫”、“临目内视”、“注念玄真”。这一套方法,明  
显表现了上清道派对于步虚的影响。  
[
15]746  
》。”  
在魏晋南北朝时代,名义和步虚相近  
的曲调另有步玄一曲旧题葛洪所撰汉武内传》  
记此曲云:“上元夫人自弹云林之璈,鸣弦骇调,清音  
灵朗,玄风四发,乃歌步玄之曲。”曲有辞,辞为昔  
涉玄真道,腾步登太霞,负笈造天关,借问太上家,忽  
步虚同上清道派的关系方面,另一件值得  
重视的事情是上清道派积极制造的仙歌传说魏晋  
南北朝时代的道教仙歌”,集中见于无上秘要卷  
二〇其中记载了20多种仙歌,原本出处为洞真  
回元九道经》、《洞真变化七十四方经》、《洞真四极明  
》、《太上真人八素阳歌九章》、《三皇经》、《真迹  
》、《道迹经》、《灵乐洞真七圣元纪经》、《大洞真  
》、《真诰,基本上是上清派的经典从这些道  
经所记的仙歌本事看,它们应当都是上清派内观神  
真等宗教体验的产物它们同步虚法所谓上法  
无上诸真人持斋诵咏的情况一致,二者之间明显存  
在相互影响的关系:  
ꢃꢂ췍  
过紫微垣,真人列如麻云云。“腾步登太霞亦可  
作为步虚名义的佐证据研究,《汉武内传大约  
出于东晋孝武帝太元末年或安帝隆安年间(396ꢁ  
4
01),,引  
述大量上清古道经而造作了此书书中所言诸天妓  
,明显接受了佛教飞天传说的影响;书中所言仙  
ꢄꢂ췍  
,则是上清道派冥思见神的宗教体验的产物。  
总之,《步虚》、《汉武内传同上清道派之间有着密切  
的关联。  
大洞真经》:“上清西华紫妃及西王母,乃  
事实上,《步虚这一新的道教科仪方式或音乐  
舞蹈现象,就是在金丹上清灵宝等神仙道派纷起  
的背景上产生和形成的。  
各命侍女王廷贤于广晖等弹云琅之璈,又命侍  
女安德音范曲珠击昆明之缶,又命侍女左抱  
韩龙宾吹凤鸾之箫,又命侍女赵运子李庆  
[
8]25:48  
金丹道派是一个以讲求金丹服食宝精行气为  
特征的道教派别,世代秘传,其代表作品有葛洪所著  
抱朴子内外篇。《抱朴子讲究”,讲究思神  
守一”,讲究内修与外养合一其中金丹篇曾说到  
这一派的师承渊源,略云左慈在天柱山中精思时,神  
人授以金丹仙经,后经葛玄传至郑隐葛洪师事郑  
隐日久,“乃于马迹山中立坛盟受之……他道士了无  
玉拊流金之石。”  
洞真回元九道经》:“此三章出玉清上宫九  
阳玉章,九华玉皆恒歌诵之……。凡修飞步七  
行九星之道,无此歌章皆不得妄上天纲,足  
[8]25:50  
蹑玄斗。”  
太上真人八素阳歌九章》:“阴歌》、《阳  
凡有一十五章……能恒讽咏者,使人精魂合  
[
16]71  
[8]25:52  
知者” 。这段话同洞玄灵宝玉京步虚经所说  
步虚传授系统,以及不可轻传非人也步  
传授原则,是一致的我们因此可以相信:《步  
歌咏是作为一种内修方式或思神守一的方式,由  
金丹道派创造出来的。  
,五神谐和,万邪不侵。”  
上引第一条说明:至晚在杨羲等人造作大洞真  
췍ꢂꢅ  
的时候(东晋哀帝兴宁二年,公元864),上  
清派便把西王母故事用进了道教的仙歌传说上引  
第二条说明:《步虚修飞步七元行九星之道”  
仪式中的一环,所以洞玄步虚吟说到蹑云纲”、  
同金丹派相比,上清派则是一个以讲究内观进  
行精神体验为特征的道教派别上清派的开创人物 步玄纪等步罡踏斗的动作内容至于第三条则可  
有魏华存(252—?)、杨羲(330—386)、许谧(305—  
看作关于歌咏步虚之宗教功能的提示:在道教徒  
看来,《步虚同其它仙歌一样,具有咒术功能;修行  
者可以通过歌咏和行步,达到形神的和合,抵御万邪  
的侵入总之,上清派所代表的登斋入靖内观神真  
3
76),经  
的部分内容保存在今道藏册所载的上清大  
洞真经就现有资料看,这是一部专论登斋入靖  
75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的修行风潮,步虚得以流行的一个重要背景。  
三个意义上认识步虚的舞蹈特质,:它配合音  
,有一定的节律;它的动作可以脱离仪式而用于表  
;它同古代的禹步七盘舞等舞蹈有很深的渊源关  
。  
步虚之所以成为影响深远的斋仪,却是同  
道教灵宝派直接相关的。  
灵宝派是以讲求符箓科教为特征的派别,其代  
表人物,便是上文多次提到的葛巢甫葛巢甫是葛  
洪的从孙;他在太极真人敷灵宝斋戒威仪诸经要  
,频繁引用左仙公”、“郑先生”、“抱朴子的语  
,表明他同葛洪的仙学有共同的传授系统;抱  
朴子内篇亦多次述及灵宝经中的仙术,故灵宝派  
为了对步虚的性质获得更为清晰的认识,我  
们可以再从音乐舞蹈角度,探讨它的各种组成要素  
的来源。  
()仙歌  
在音乐性格上,《步虚属于魏晋南北朝时代的  
实际上是从金丹派中发展出来的个分支但从另 仙歌”。它和其它仙歌一样,被视为神仙世界的产  
一方面看,灵宝派并非是对金丹派的直接延续其  
,灵宝斋仪对上清派理论有所吸取例如葛巢甫  
主张以古斋法合得洞真”,认为“《六洞真经三十九  
,不得人间诵之,所以尔者,是真道幽升之经也”,  
对上清派的修仙方式作了一定程度的肯定其二,  
灵宝派明显具有为金丹道派内观道派补弊的意识。  
它反对这些道派只讲个人发展不顾社会教化的倾  
,而自标大乘”,提出了教化愚贤,开度一切学  
的主张它确定了一整套斋仪节次,使用了一套  
包括法师解经都讲赞颂监斋弹罚非法侍经侍香  
侍灯安置诸器的组织规则,从而使灵宝斋仪成为开  
放性的斋仪因此,它虽然不排斥金丹,但在根本上  
轻视金丹;它虽然采用存神之法,但只把存神当作行  
其中一个世界是由玄都玉京山上诸大圣帝王、  
高仙真人组成的世界;另一个世界则是由西王母上  
清西华紫妃及各种女仙组成的世界仙歌传说是和  
道教神系同步构造出来的二者的共同特征之一,  
是以帝王生活为其摹本故道教的两种音乐神,都  
具有帝王及其近臣的身份前者如西王母,她原被  
看作西方世界的统治者,在关于她的音乐故事中,亦  
往往有一个人间帝王(穆天子或汉武帝)作为陪衬;  
后者如伶伦王子乔萧史师旷等人,他们的原  
始身份即是乐官或皇亲证以列子·周穆王篇中  
[17]93  
清都紫微,钧天广乐,帝之所居”  
之说,由此  
我们可以判断:仙歌中所谓昆庭之钟”、“九天之钧”  
等等,都是对人间雅乐的摹写。  
ꢆꢂ췍  
斋转经的辅助手段葛巢甫论斋仪的重要性说:  
道教音乐神话的另一个现实根据,是古代方士  
琴歌自娱的生活方式。《列仙传中的夏人务光宋  
人寇先商丘子胥,都是善鼓琴善吹竽的人物。《搜  
神记色如桃花的八老公、“行涓彭之术的琴  
,其特点也是善琴因此,所谓歌咏仙歌可以和  
合形魄”、“畅启灵真”、“抵御万邪云云,乃反映了在  
古代方士中音乐同养生术的结合。  
夫学真仙白日飞升之道皆以斋戒为立德之本。”又  
论斋仪的功能说:“夫感天地,致群神,通仙道,洞至  
,解积世罪,灭凶咎,却冤家,修盛德,治疾病,济一  
切物,莫近乎斋静转经者也。”这意味着灵宝派已打  
破过去神仙道教的秘传传统,重新强调了宗教在组  
织道众方面的作用东晋安帝年间曾出现灵宝派  
췍ꢂꢇ  
风教大行的局面,这并不是偶然的正是由于  
有一个事实可以作为上述判断的旁证:在后来  
步虚音乐中,使用了钟笙等伴奏乐器。  
众所周知,磬是上古雅乐的主要乐器,笙是方  
士生活中的常用乐器因此可以说,仙歌是结合宫  
廷雅乐和方士琴笙之歌而形成的一个音乐品种它  
从雅乐中吸收了交通天人的因素以及乐器法的素  
,从方士琴歌中吸收了行气养生的因素以及旋律  
法的素材道教经典常把仙歌形容为言无韵丽,曲  
无华宛”。这里说的,便是雅乐和方士琴歌的风格特  
。  
灵宝派对具有宗教组织作用的斋仪加以强调,《步  
才能从金丹道派的秘传中走出来,由一种道教秘  
术而成为一种具有充分的社会意义的仪式。  
步虚音乐舞蹈要素的来源  
上文说到,《步虚是一支富有艺术性和动作性  
的曲调作为仪式歌咏,《步虚的性质其实接近于  
歌舞因为按照理论家的说法,舞蹈是一种借着人  
体有组织有规律的运动来抒发感情的艺术尽管  
步虚的动作被严格的仪式所限制,抒情性艺术性  
都很薄弱,但宗教舞蹈的特征之一就是仪式性,《步  
具有宗教舞蹈的特征此外,我们还可以从以下  
()梵咏  
太上洞玄灵宝授度仪把道教歌颂称为梵  
76  
王小盾朝鲜半岛步虚子的中国起源  
”,许多道书亦把仙歌称为大梵之言”。这些说法  
步罡踏斗”,其步法源自禹步”。禹步在今天  
的民间舞蹈中仍有保存,例如在陕南宁强略阳一  
,端公下神时所跳的羊皮鼓舞》,便采用了禹步的  
乃来自佛教中国的佛教梵呗始于三国时的吴僧支  
他在翻译瑞应本起经,曾以帝释乐人般遮  
琴歌呗的名义,将西域梵声移植于中土至东晋以  
ꢋꢂ췍  
步法尸子·广泽帝王世纪》,“禹步得  
ꢈꢂ췍  
[19]382[20]128  
,建康地区便成为佛教梵呗的制造中心佛教  
名于夏禹病偏枯”“足不相过的传说  
[
20]128  
梵呗分为两类:用于佛经散文部分的唱诵称转读”,  
用于佛经偈颂部分的歌唱称呗赞”。呗赞有固定曲  
,《步虚的结构方式应昉于此;转读因声变法,《步  
的歌吟应当受了它的影响宋代玉音法事载  
步虚》、《金阙步虚》、《步虚词等曲,就其所画声  
曲折谱看,一字之中须间以若干虚声,宛转回环,颇  
吟讽抑扬之致。《玉音法事又载启经文:  
尚书大传所云禹其跳其跳者踦也之说 ,  
ꢍꢌ췍  
以及荀子·王制所云伛巫跛觋之说,禹步应  
当是古代巫觋的跳神舞蹈步伐,或者说是一种程式  
化的巫步在秦代以前,这种用于召役神灵的巫术  
步法便已广泛流行例如云梦睡虎地秦简日书记  
远行巫术,其中有投符地”、“禹步三”、“告曰某行毋  
ꢃꢌ췍  
之术又如天水放马滩秦简甲42、66、67等简  
促吟步虚》。”宣和续降:“长吟玉音金阙步  
记有禹须臾行之术,其内容为:“出门远行前,先在  
[8]11:120,132  
》、《步虚词二首、《玉京步虚词十首。”  
地上画北斗,然后以禹步之法所规定的程序察步占  
ꢄꢌ췍  
可见步虚歌吟有促吟”、“长吟等丰富的声法。  
这些声法亦见于佛教文献据梁慧皎高僧传·经  
师篇》,晋宋时佛教转读已形成派别纷呈的局面:“道  
朗捉调小缓,法忍好存击切,智欣善能侧调,慧光喜  
飞声”,“法邻平调牒句殊有宫商”;“三位七声,次而  
无乱;五言四句,契而莫爽其间起掷荡举,平折放  
吉凶,择日而行。”此外淮南万毕术中还记有夜  
[19]4036下  
有巫被发北向禹步的咒鼠之术 故扬雄法  
·重黎巫步多禹”,李轨注此语亦云俗巫多  
[21]317  
效禹步” 。道教对这一法术甚为重视。《抱朴  
子内篇中的仙药》、《登涉两篇均对它作了详细记  
[16]303  
,认为凡作天下百术,皆宜知禹步” 。其中  
的缘由是:禹步是同北斗星神崇拜结合在一起而进  
入道教的,既符合道教以生命崇拜为核心的信仰体  
,也符合道教的以自然神为主神的多神系统。《洞  
神八帝元变经·禹步致灵第四曾专门讨论禹步,说  
它是万术之根源,玄机之要旨”,并说它流传很广,  
[
18]502,505,508  
,游飞却转,反叠娇弄”  
种变文讲经文词文,唐代佛教歌吟已有”、  
”、“”、“侧吟”、“吟断”、“古吟上下等二十种名  
据敦煌所出种  
。《步虚歌诵时的吟讽抑扬,是同佛教转读中起  
掷荡举,平折放杀,游飞却转,反叠娇弄的情况一致  
;《步虚歌诵中的长吟”、“促吟之分,是同佛教 求者蜂起,推演百端”,“举足不同,咒颂各  
[
8]28:398  
转读划分平调”、“侧调等等的情况一致的;步  
所用的五言四句体,也同所谓五言四句,契而莫  
一致我们显然可以用佛教的呗赞转读来说明  
” 。可以想见,其中比较重要的一支,便是  
前文所说的飞步七元行九星之道”。《太上六壬  
明鉴符阴经卷四称此为真人禹步斗罡”,记其法  
:“用白垩画作九星,斗间相去三尺,从天罡起,禹  
步随作,次第之居魁前,逆步之正仰天英而歌斗  
步虚歌咏法的细节。  
即使从仪式角度和斋仪理论角度看,《步虚也  
对佛教文化作了广泛吸取例如灵宝斋仪中的法师  
解经都讲赞颂等制度,乃模仿晋僧道安(公元314  
[8]18:642  
经诵前至天英便立右足,并呼星名。”  
这里  
所记的步法,强调合于天之精灵相比之下,《步虚》  
的特点是配合音乐,更强调节律,并且集中表现登仙  
的意境这同一般的禹步有别而这一点,恰好和  
ꢉꢂ췍  
年生)所创的行香定座上经上讲之法;灵宝斋仪中  
ꢊꢂ췍  
的十方拜仪式,同佛教崇尚十方的信仰有关;《太  
极真人敷灵宝斋戒威仪诸经要诀所说或见世富 七盘舞有异曲同工之处。  
,或死得生王侯之家;或生天上,或作鬼神:恶恶相  
,善善相因,是曰命根’”云云,亦明显可见佛教因  
果说轮回说的痕迹总之,《步虚的音乐制度———  
歌吟方式和斋仪组织法———是来源于佛教的。  
()七盘舞  
七盘舞又称盘鼓舞”,流行于汉魏晋宋时期,其  
特点是足踏七盘而舞蹈例如张衡舞赋:“历七  
[
22]258  
王粲七释:“七盘陈于广庭,畴  
卞兰许昌宫赋:“兴七盘之递  
盘而屣蹑。”  
[23]35  
()禹步  
人俨其齐俟。”  
[24]381  
步虚中的蹑云纲”、“步玄纪”,又称步罡蹑  
,观轻捷之翩翾。”  
鲍照数诗:“七盘起长  
77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5]363  
,庭下列歌钟。”  
陆机日出东南隅行:“丹  
儒家礼制和佛教仪轨,把音乐同整个斋醮仪式有机  
[
26]69  
唇含九秋,妍迹陵七盘。”  
这种舞蹈用鼓乐伴奏,  
结合起来,使吟唱成为转经上启宣戒注念玄真、  
斋仪起结等节目的表现方式由此可知:尽管步  
吸收了古代巫术中的禹步之法,但它的性格同民  
间巫术截然有别;尽管步虚原曾作为神仙道教的  
秘术而存在,但它也具有不同于一般神仙术的特性。  
为说明步虚的艺术特质,我们可以注意一下  
道教歌舞同民间巫舞的区别这一区别的根本点  
:道教歌舞建立在内敛的原则之上,强调清静和  
,“御有以归虚”;而民间巫舞则建立在宣泄的原则  
之上,表现为喧腾奔放,“情浊乱以波荡”。这两种歌  
舞都能造成宗教情境,使人在迷醉状态中体验到人  
神的同一但前者通过人向超自然物的归化来实  
,其歌舞的职能在于强调人本身的软弱邪恶和神  
灵的实在崇高;后者通过人的感官兴奋情绪满足  
来实现,其歌舞的职能在于象征人和神的一致,以及  
在这一过程中人自身力量的加强道教歌舞的上述  
特征,其实也是佛教仪式乐舞的特征,因为佛教的呗  
赞转读也讲清静哀雅,重视检束心念就这个意义  
,《步虚是中国宗教在音乐舞蹈艺术方面最具代  
表性的果实。  
在山东河南等地的画像石中,还多次出现了履鼓而  
舞的舞人形象,所以它又称盘鼓舞”。宋书·乐  
记载,晋初宫廷中的杯盘舞》,亦源于此  
[27]551  
这些记载说明,在汉魏南朝时代,《七盘  
是一种遍行于朝野的优秀舞蹈它有很丰富的  
艺术表现形式:长袖飞扬,腰肢袅娜,步履轻捷,歌钟  
铿锵而其基本主题则是:通过以七盘为舞步落点  
的舞蹈方式,表达出足蹑七星邀游于神仙世界的意  
。  
七盘舞是艺术舞,《步虚是宗教舞,两者自然  
有很大差别但它们同样是在古代巫术步罡踏斗之  
法的基础上产生的,拥有共同的渊源此外,傅毅  
舞赋中有蹑节鼓陈,舒意自广,游心无垠,远思长  
[28]248上  
之语 ,曹植七启中有历盘鼓,焕缤纷  
[29]10  
矫捷若飞,蹈虚远蹠之语 ,这表明在七盘  
中仍然保留了步虚存想的道教色彩这一点可  
以解释何以在汉代墓葬艺术中,《七盘舞会同东王  
西王母羽人瑞兽等神话形象交织出现从另  
外一方面看,《步虚也是一支具有一定艺术性的舞  
它同七盘舞一样,采用了歌舞兼具的方式,  
并赋予步罡踏斗的步态以某种想象色彩如果考虑  
七盘舞的历史比步虚更为悠久,那么我们可  
以推测出在对步罡踏斗之法进行艺术加工这一点  
,《步虚亦曾接受七盘舞的影响。  
关于步虚在道教歌舞中的地位,历史资料已  
经提供了明确的答案它是道教史上最悠久的一个  
音乐节目至晚在东晋时候,它便用于道教的斋仪;  
1600多年而迄于今,它仍然保留在各地道观的音  
乐仪式之中在魏晋南北朝时代,它是唯一拥有具  
结论:关于步虚的历史地位  
体的仪式记载的道教乐曲;在唐代,人们已习惯于用  
ꢅꢌ췍  
综上所述:《步虚是一支从古代雅乐方士琴 步虚来代指全部道教音乐;而自北周庾信开始,  
佛教呗赞转读禹步七盘舞等诸多事物中吸取 步虚词便成为历代文人歌咏缥缈仙举的道教意境  
艺术要素而形成的道教歌舞曲它产生在三国时  
,原是金丹道派的一种内修秘术;后经东晋人葛巢  
甫整理,成为灵宝斋仪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吸收了  
叩齿咽液咒祝存思真神等上清斋仪的内容,并且  
同各种赞道仪式相配合,被视为修飞升登仙之术的  
一个必要环节,成为道教科仪的一个重要项目。  
的专用曲调其中庾信所撰的步虚词十首唐代  
吴筠所撰的步虚词十首韦渠牟所撰的步虚词》  
十九首后唐杨凝式所撰的新步虚词十九章》,都是  
历史上有名的道教歌辞长篇奠基于南北朝的道教  
科仪音乐,由于它所具备的稳定风格,也由于它同宗  
教活动的密切关联,在一千几百年间,始终是道教音  
乐系统的核心步虚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支乐  
虽然在唐代以后,道教乐舞的规模有所扩大,产  
生了配合宫庙祭祀的道曲制度配合俗讲的赞唱制  
,出现了一批吸取民间音乐和宫廷燕乐素材的新  
道曲———例如在开元天宝年间供奉于太常的霓裳  
羽衣》、《紫微八卦》、《降真召仙》、《紫微送仙》、《紫清  
上圣》、《紫府洞真》、《金华洞真》、《大罗天》、《大仙  
步虚的成长过程,从一方面看,是道教音乐的  
科仪化过程;从另一方面看,是道教科仪的艺术化过  
这一过程是同魏晋南北朝道教音乐的发展相对  
应的如果细分,大致有三个步骤:第一步,将民间  
祭神歌舞改造为服从道教新神系的组织仪式;第二  
,在神仙思想的指导下,将简单的吟唱改造成为同  
存想旋行叩齿等仪式相配合的吟唱;第三步,参考  
78  
王小盾朝鲜半岛步虚子的中国起源  
》、《顺天乐》、《长寿乐》、《玄真》、《九真》、《归真》、  
景云》、《紫极》、《承天》、《九仙》、《三元》、《飞仙》、  
神仙》、《罗仙》、《上云》、《洞灵》、《有道》、《无为》、  
远远比不上步虚》。《春莺啭是盛唐的教坊软舞曲  
和梨园法曲。《羯鼓录唐会要记其为商调曲,  
日本三五要录称之为大曲”。关于其作者,《乐  
大春莺啭由唐虞世南及蔡亮所作,《教坊记》  
则说春莺啭是高宗命歌工白明达所作宋李上交  
ꢆꢌ췍  
自然道曲”,但从严格意义上说,只有步虚》  
才是道教乐舞的典型;其它道曲或是对步虚的模  
仿,或是娱乐性仪式性兼具的乐曲,并不单纯地体 近事会元说到它的演奏特点:弹奏中有鸟声,鸟声  
现宗教功能因此,《步虚子之所以进入宋代教坊,  
进而在朝鲜半岛得到长期保存,是同它所代表的历  
史积累相关的换句话说,作为道教仪式音乐的精  
,它不仅具备优秀的艺术品质,而且具备鲜明的仪  
式品质,这使它成为唐乐的代表,得到朝鲜仪式的  
接纳,因而长存。  
奏毕再进入急段。《柘枝则是盛唐教坊大曲,在唐  
代流传很广分支很多,屈柘》、《屈柘枝》、《握柘  
》、《掘柘辞》、《播楮辞诸名关于其来源,比较有  
说服力的说法是说它出自南诏,因为它用蛮鼍伴奏,  
舞人穿孔雀罗衫,戴卷檐帽,用莲花,佩金铃———都  
符合南诏习俗;它的舞蹈有健舞软舞两种,软舞常  
[
30]163,157ꢁ158  
我们还可以通过同佛教歌曲的比较来阐明以上  
事实大家知道,佛教音乐在其中国化的过程中,曾  
经采用了多种乐曲第一种是用于唱经的西域梵  
,例如帝释乐人般遮琴歌呗》;第二种是用于庆节  
大会的西域佛曲,例如苏莫遮》、《钵头》;第三种是  
用于寺院演出的中土民间歌曲,例如春莺啭》、《柘  
用二女童对舞  
这两支乐曲的共同点是  
值得注意的:其一是经过多次改制,具有歌曲舞曲、  
大曲等形式;其二是具有高度的艺术性,所以唐代人  
喜欢在诗文中提到柘枝》,宋代人则把柘枝用入  
队舞;其三是都经历了跨文化流传,例如柘枝从东  
南亚传入中国,《春莺啭曾传入朝鲜半岛和日本,至  
今仍在日本保存事实上,这三个特点是和步虚  
相同的由此可见,《步虚子的历史地位,乃以  
它的艺术特质为坚实的基础。  
》;第四种是用于唱道的歌赞曲,例如三皈依》、  
ꢇꢌ췍  
柳含烟》、《渔家傲》、《渔父拨棹子》。春莺啭》  
柘枝,这些乐曲在流传时间和流传空间上都  
注释:  
乡唐交奏的涵义是:让朝鲜乐工用朝鲜乐器来与源于中国的唐乐器合奏。  
所谓真书”,指朝鲜人所用汉字;“谚文”,指朝鲜世宗大王所造拼音文字。  
参见孙泰龙韩国音乐论筌第一篇第三章,韩国岭南大学出版部2002年版。  
大洞真经又称上清真经》。关于它的撰作与传授,可参陶弘景真诰卷一九真诰叙录》,以及太平御览卷六七八引南  
岳魏夫人内传》,《太平广记卷五八引魏夫人传》。  
陈国符道藏源流考:“今之灵宝经》,东晋末叶葛巢甫(葛洪从孙)所造。”中华书局1985年版,66。  
文中原写作”,此据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卷三四改。  
在刘宋之前,道教经典一般用太上二字作为道教尊神的标志这些尊神的彼此关系并不确定,例如在陆修静的太上洞  
玄灵宝授度仪,有太上玄元太上大道君太上老君这三位平列的尊神;到梁代陶弘景的洞玄灵宝真灵位业图,冠以  
太上的尊神达七个但也就是在这两部道书中,元始天尊的地位开始得到了肯定例如真灵位业图首次排列了500多  
位道教神仙,分其为七个中位,每个中位各有左位右位等,其中第一中位就是虚皇道君应号元始天尊”。这种排列法使以  
元始天尊为最高神的道教神系得以初步形成隋书·经籍志:“道经者,云有元始天尊,生于太元之先,禀自然之气,  
冲虚凝远,莫知其极。……以为天尊之体,常存不灭每至天地初开,或在玉京之上,或在穷桑之野,授以秘道,谓之开劫度  
。……所度皆诸天仙上品,有太上老君太上丈人天真皇人五方天帝及诸仙官。”《隋书卷三五,中华书局1973年版,  
1
091。  
太极真人敷灵宝斋戒威仪诸经要诀》:“三洞弟子诸修斋法,皆当烧香歌诵以上,象真人大圣众绕太上道君台时也。……今  
世学者多浮浅,不能受至经,故示斋法以委心香烟耳。”《道藏9,869。  
竺法兰又称竺兰”,是晋宋时代著名的善声沙门。《宋高僧传·读诵传》:“原夫经传震旦,夹译汉庭,北则竺兰,始直声而宣  
;南唯僧会,扬曲韵以讽通。”《宋高僧传卷二五,中华书局1987年版,647。  
参见王小盾汉唐佛教音乐述略》,中国早期艺术与宗教》,东方出版中心1998年版。  
췍ꢂꢃ道藏5,55后人所编诸真歌颂亦录此辞,题云:“西王母宴汉武帝,上元夫人弹云林之璈,步虚之曲。”见  
79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道藏19,853。  
췍ꢂꢄ参见李丰楙六朝隋唐仙道类小说研究》,台湾学生书局1986年版。  
췍ꢂꢅ《真诰卷一九真诰叙录》:“伏寻上清真经出世之源,始于晋哀帝兴宁二年太岁甲子,紫虚元君上真司命南岳魏夫人下降,  
授弟子琅琊王司徒公府舍人杨某,使作隶字写出,以传护军长史句容许某,并其弟三息上计椽某某,二许又更起写,修行得  
。”《道藏20,603。  
췍ꢂꢆ《太极真人敷灵宝斋戒威仪诸经要诀》:“昼夜六时礼拜,三时中讲三时思身中神。”《道藏9,870以上关于灵宝派  
观点的介绍均据此经,下同。  
췍ꢂꢇ《真诰卷一九真诰叙录。  
췍ꢂꢈ本段有关佛教音乐的论述,请参看王小盾汉唐佛教音乐述略》、《五台山与唐代佛教音乐》,均载中国早期艺术与宗教》。  
췍ꢂꢉ佛教俗讲以法师司任说解,部讲司任唱经,维那司管秩序,香火司行香,梵呗司歌赞其制度早见于续高僧传卷一菩提留  
支传》,乃北魏正始年间之事,后又多见于敦煌文献追溯其始,此法为东晋僧道安制订,其事在孝武帝(公元373年即位)以  
高僧传·释道安传》。  
췍ꢂꢊ“的崇拜是佛教所特有的神秘数字崇拜例如所谓如来有十力,佛有十大弟子,舍利弗所说经有十上法,斋戒须十日十  
,修行境界称十住,阿弥陀佛所历为十劫,烦恼之源为十使,善有十善,恶有十恶,净土有情世界均有十方,等等。  
故各种道教斋仪中的行十方拜行十善念等等,应是取自佛教的。  
췍ꢂꢋ参见费秉勋中国舞蹈奇观》,华岳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12。  
췍ꢌꢍ原作伛巫跛击”,杨倞注:“,读为觋,男巫也古者以废疾之人主卜筮巫祝之事,故曰伛巫跛觋。”王先谦撰荀子集解卷  
,中华书局1988年版,169。  
췍ꢌꢃ参见云梦睡虎地秦墓图版139、152,文物出版社1981年版。  
췍ꢌꢄ参见何双全天水放马滩秦简综述》,《文物》1989年第2。  
췍ꢌꢅ例如陈陶仙人辞一作步虚引》。元稹封书诗所云书出步虚三百韵,蕊珠文字在人间”,乃泛指道教诗歌又李白诗  
喘息餐妙气,《步虚吟真声”,储光羲诗一闻步虚子》,又话逍遥篇”,曹唐诗西归使者骑金虎,亸鞍垂鞭唱步虚》”,白居  
易诗应有水仙潜出听,翻将唱作步虚词》”,其中的步虚》,皆是道教音乐的代称:《元稹集卷一七,中华书局1982年  
,200;王琦注李太白全集卷二五题随州紫阳先生壁》,中华书局1977年版,1145;《全唐诗卷一三六至嵩阳观观  
即天皇故宅》,1376页及卷六四一小游仙诗》,7346;《白居易集卷一五,中华书局1979年版,314。  
췍ꢌꢆ参见王小盾唐代的道曲和道调》,中国早期艺术与宗教》。  
췍ꢌꢇ参看汉唐佛教音乐述略》。按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二记录了唐宋时期最流行的唱道曲,:“京师僧念梁州八相》、《太常  
》、《三皈依》、《柳含烟,唐赞’。而南方释子作渔父拨棹子》、《渔家傲》、《千秋岁唱道之辞盖本毗奈耶:‘王  
舍城南方,有乐人名腊婆,取菩萨八相,缉为歌曲令敬信者,闻生欢喜。’”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36-37。  
参考文献:  
[
1]郑麟趾.高丽史[M].影印乙亥字本.汉城:亚细亚文化社,1990.  
2]成伣,.乐学轨范[M].影印日本蓬左文库本.汉城:亚细亚文化社,1975.  
3]朝鲜王朝实录[M].影印本.汉城:韩国国史编纂委员会,1955-1958.  
4]朝鲜王朝实录音乐记事资料集[M].汉城:韩国精神文化研究院,1996.汉城:民俗苑,1998.  
5]李惠求.词乐洛阳春[C]//韩国音乐研究.汉城:韩国国民音乐研究会,1957.  
6]李惠求.步虚子考[C]//韩国音乐研究.汉城:韩国国民音乐研究会,1957.  
7]张师勋.步虚子论考[C]//国乐论考.汉城:韩国首尔大学出版部,1966.  
8]道藏[G].影印明本.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  
9]庾信(),倪璠().庾子山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  
10]郭茂倩.乐府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  
11]王钦若,.册府元龟[M].周勋初等校订.南京:凤凰出版社,2006.  
12]彭定求,.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60.  
13]李昉,.太平广记[M].北京:中华书局,1961.  
14]刘敬叔.异苑[Z]//学津讨原:12.扬州: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0.  
15]晁公武(),孙猛(校证).郡斋读书志校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
[
[
[
[
[
[
[
[
[
[
[
[
[
80  
王小盾朝鲜半岛步虚子的中国起源  
[
16]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1985.  
17]杨伯峻.列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79.  
18]慧皎.高僧传[M].北京:中华书局,1992.  
19]李昉,.太平御览[M].影印本.北京:中华书局,1960.  
20]马骕.绎史[M].北京:中华书局,2002.  
21]汪荣宝.法言义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7.  
22]张震泽.张衡诗文集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23]王粲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0.  
24]徐坚.初学记[M].北京:中华书局,2004.  
25]钱仲联.鲍参军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26]陆机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2.  
27]沈约.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28]文选[M].影印胡刻本.北京:中华书局,1977.  
29]赵幼文.曹植集校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30]王昆吾.隋唐五代燕乐杂言歌辞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1996.  
[
[
[
[
[
[
[
[
[
[
[
[
[
[
TheChineseOriginofBuXuZiinKoreanPeninsula  
WANGXiao-dun  
CollegeofLiberalArts,SichuanNormalUniversity,Chengdu,Sichuan610068,China)  
(
Abstract:BuXuZiisprobablythemostwidespreadmusicalcompositionwhichlaststhe  
longestinthehumanhistory.ItcameintobeingintheperiodoftheThreeKingdomsPeriod,and  
thenintroducedintoKoryeoin1114andwaskeptuntilnowinKorea.Italsoexistsinvarious  
formsofTaoistmusicacrossChina.Asforitsorigin,BuXuZiisaTaoistsong-and-dancemusi-  
calcompositionformedbyabsorbingtheartisticelementsoftheancientgagaku,alchemistlute  
songs,theBuddhistsinging,theyubudancing,theqipanwudancingandotherdiversifiedartistic  
resources.ItformerlycoordinatedwithJindanTaoistsoccultsciencesandlaterwasrearranged  
byGeChaofufromtheEasternJinDynasty,thusbecameamaincomponentofLingbaoreligious  
rite.DuringtheSouthernDynasty,itabsorbedsomecontentsofShangqingreligiousritesuchas  
teeth-tapping,saliva-swallowing,swearingandmeditating.IntheTangDynasty,itpursuedthe  
beautyofmusicandrhyme,attachingimportancetothewispyandetherealTaoistartisticcon-  
ception.Therefore,thevitalityofBuXuZiisrelatedtothehistoricalaccumulationsitrepre-  
sents.AstheessenceofTaoistreligiousritemusic,BuXuZinotonlypossessesexcellentartis-  
tictrait,butalsohastypicalreligiousritequality,whichmakesittherepresentativeofTangmu-  
sicandthusacceptedbyKoreanreligiousritesandexistforalongperiodoftime.  
Keywords:BuXuZi;TangmusicinKoreanPeninsula;Taoistreligiousriteandceremony;  
religiousstateofmind  
[责任编辑:唐普]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