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其晚年对不同文学流派的异质作风颇能出以一种宽
如?’曰:‘可。’遂以钞一贯纳主人,曰:‘此可得杂字
十数部。’主人喜……独教者于余言终不能
容乃至赞赏的态度。大概在理学观念不是太强时,
如为臣大节无疵病,则推举其诗歌能与古人媲美,甚
至有些过分之词,也不是特别不可思议。盖杨士奇
评论当代文人诗人的取法和成就,也往往以汉魏晋
唐名家来做肯定(参前)。这种门面话,老于世故风
波的杨士奇自不会太以为是谀词而不说。
[12]卷十九
平。”
后文又记录事后感慨,遗憾读错字的老
师不能改过迁善,而主人也颟顸,不能择名师,此即
为“寓戒”。本文引此,非为讨论道理正误,而是借此
说明典型台阁派对待论争的态度和策略,也像他们
的为人做官,“不激不随”,有原则,却又不正面冲突。
这一点,“三王”之一的王直也有类似表现:“王抑庵
先生典选,遇不如意事,好诵古人诗以自宽。一日,
有新得给事中即欲干挠选法者,曰:‘偶然题作木居
士,便有无穷求福人。’御史有言吏部进退官不当,则
曰:‘若教鲍老当筵舞,更觉郎当舞袖长。’要多切中
第四,面对论争的突然来临,他会想法以君子之
道来解决,事后书之以为戒惧。杨士奇《李长吉诗》
记录了洪武三十一年戊寅(1398)冬,自己因为赶路
避雨而与乡下私塾先生和主人所发生的一件趣事:
“有学馆教者延余坐,童子从旁诵长吉《梦天》诗,其
[
26]40
句及字音多误。余私告教者正之,应曰:‘吾受之吾
师如此!’意若不怿然者。顷之,入告其主人。主人
出,不复问余所从来,揖余曰:‘子奈何非吾师?’余叹
而不应。童子益朗诵不休。余厌闻,欲起避之,而欲
不止。既久,余告主人曰:‘读此汝无所用,曷如读杂
字书得用也?’曰:‘然。’曰:‘吾以杂字与汝易此,何
云。”
以这样一种皮里阳秋、打肚皮官司的态度
对待可能引起激烈纠纷的事件,则其对待文学批评
论争的态度和策略也就可想而知。是故在台阁体占
主流的明前期,真正激烈的往复论争相当罕见,文学
思想的前行还相当缓慢。
注释:
①
②
③
如黄卓越《明永乐至嘉靖初诗文观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熊礼汇《明清散文流派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年版;冯小禄《明代诗文论争研究》,云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解缙《周佥宪彦奇文集序》在以“游”论文后,也接以这样的套话:“圣人之文存者,可见议论有《易大传》,叙事有《春秋》,其答
问言行有《论语》,是岂有待于外哉,岂有待于外哉?”《文毅集》卷七,《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陈文新在谈到欧阳修盟主意识时,曾说要注意其对诗学理念的娓娓道来方式:“因为正是这种传播方式,使他的诗学理念在
宋代这种特殊的时代氛围中能顺利地被人接受。”对台阁派盟主策略而言,也是如此。《中国文学流派盟主意识的发生和发
展》,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49页。
参考文献:
[
1]邓绍基,史铁良.明代文学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
2]李东阳.文前稿[M]//李东阳集:第二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
3]冯小禄.论台阁作家宋文观和宋诗观的错位[J].中南大学学报,2005,(6).
4]胡俨.颐庵文选[G]//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5]宋濂.宋文宪公全集[M].上海:中华书局,1924.
6]杨荣.文敏集[G]//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7]刘基.诚意伯文集[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
8]苏伯衡.苏平仲文集[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
9]陈田.明诗纪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10]黄佐.翰林记[G]//傅璇琮,施纯德.翰学三书.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
11]金幼孜.金文靖集[G]//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12]杨士奇.东里续集[G]//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13]杨士奇.东里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1998.
14]黄宗羲.明文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15]刘珝.古直先生文集[G]//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济南:齐鲁书社,1997.
[
[
[
[
[
[
[
[
[
[
[
[
[
[
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