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的见解,被等级制社会的政治家们用于缓解社会矛
盾,治理国家(例如西汉初年);老子洞察力极强的哲
学思想,为文明社会提供了一种与儒家相对并立的
世界观,两千多年来被中国知识分子广为认同。这
就难以避免地产生了一种误会:老子与孔子是春秋
时期同一社会文化的产物。这种始为有意、后为无
意的错误,从刘歆、班固开始,一直延续到今天。
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
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今异家者各推所
长,穷知(智)究虑,以明其指,虽有蔽短,合其要
[1]卷三十,1746
归,亦《六经》之支与流裔。
然而,道家应该除外。道家不是“六经之支与流
裔”,亦不为“取合诸侯”,而是六经文化传统之外的
另一种社会生活方式及其文化的孑遗。这就是道家
同儒家的根本区别。明确老子与孔子的这种区别,
对于探索中华民族及其文化在远古时期的历史形
成,具有重要意义。
《
[
已。”
汉书·艺文志》:“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
1]卷三十,1746
这九家,依其所述,几乎各家都与儒
家相依辅,是封建等级制文明兴起过程中的思想流
派。其言曰:
附记:这篇文章在四年前写成,我记不得有多少次修改这篇文章了,总想写得更清楚些。有朋友告诉我:
你的观点有些证据不足。我想实际上他说的是直接的文献材料。这是可能的,因为:一、关于老子生平的材
料非常少;二、记写这些文献的古人不会有现代人类学的头脑,能区分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但是透过这些
有限的文献,你会发现这篇文章的结论是完全可能的。而一旦这是事实,我们对整个事情的认识就要改变
了。这篇文章副题为“黄河文明探源之三”,“之一”和“之二”分别发表在《中国文化研究》2007年第3期和
2008年第3期,三篇文章有着内在的联系。
注释:
①
②
③
本文之儒与道,皆指早期的孔子及稍晚的孟子,老子及稍晚的庄子,无涉战国晚期及以后的儒道流派。
《史记正义》:“蓬,沙碛上转蓬也。累,转行貌也。言君子得明主则驾车而事,不遭时则若蓬转流移而行,可止则止也。”
这是笔者的观点,与斯塔夫里阿诺斯等西方学者的观点不同:黄河流域进入文明的时间比他们提出的公元前1500年要早一
千年左右。
④
《老子》亦云:“大道废,有仁义。”亦称之为“大道”,见下文。
参考文献:
[
1]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2]老子道德经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2008.
3]司马迁.史记[M].2版.北京:中华书局,1982.
4]周及徐.华夏古“帝”考[J].中国文化研究,2007,(3).
5]庄子[G]//二十二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6]周及徐.炎帝神农说辨伪[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
7]孟子[G]//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
8]周及徐.戎夏同源说[J].中国文化研究,2008,(3).
9]章太炎.国故论衡[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10](美)斯塔夫阿里诺斯.全球通史(1999版)[M].董书慧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1]ZhouJixu.TheRiseofAgriculturalCivilizationinChina,UniversityofPennsylvania[J].USA,Sino-PlatonicPapers,
December,2006,No.175,pp.1-38.
12]礼记正义[G]//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
13]周及徐.“大同”新探[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10).
14]淮南子[G]//二十二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
[
[
[
[
[
[
[
[
[
[
[
[
[责任编辑:唐普]
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