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二、三产业增加值作为产出项,地均第二、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数量以及地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作为投入项,
使用DEA方法计算各个城市的相对效率水平、投入产出项与理论目标值之间的差距。
结果显示,全国282个城市2008年的平均技术效率为0.336,排在前两位的城市为茂名市和东莞市;重
庆市的平均技术效率为0.24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7.98%,而与茂名市和东莞市相比,更是低了75ꢀ8%。
在产出水平方面,全国城市平均低于最优城市7.896亿元/平方公里,而全国城市平均劳动力投入水平则高
于最优城市的劳动力投入水平,为300人/平方公里,全国城市平均地均资本投入都处于最佳状态。具体来
看重庆市的情况,在产出水平方面低于所测算的理论最优值,差额为12.738亿元/平方公里,在两项投入方
面,大多数城市的投入水平都与各自理论上的最优值比较吻合,重庆也不例外。
实际上,农地转用是土地资源在部门间竞争配置的结果,因此,可以使用农地转用率指标表示农地转用
的程度,即用某一时段非农建设占用耕地数量占基期耕地总量的百分比来测算。这一比率在经济社会发展
的不同阶段,其大小极有可能呈现某种规律的变化。以农业生产为主的经济发展阶段,人口的不断增加给予
了不断开发耕地后备资源的强有力的激励,耕地数量将不断增加,而此阶段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很低,
发展速度也比较慢,因此,耕地增加速度远远大于建设用地增加的速度,从而使农地转用率可能会出现下降
趋势;但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经济对土地资源的消耗也进入快速发展期,农地转用率的增长速
度会明显加快,而且,可供开发的农地资源也越来越少,因此,农地转用率会开始上升;当经济发展到更高水
平后,传统工业部门向外转移、制造业比重减少、服务业比重不断上升,此时,建设用地需求对耕地压力将会
[11ꢁ12]
缓和;因此,经济发展最终会走向农地转用率不断下降的阶段 。
二)农地转用适度性测算
(
依据以上分析,分别拟合一次方程、二次方程和三次方程,根据拟合度判断最适合的测度方程。
线性方程拟合结果为:
-
6
(
)
landcon=-0.036+3.114×10PGDP
9
其中,PGDP表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该方程常数项和系数项的t值分别为ꢁ3.874和6.225,相伴概
2
率分别为0.002和0.07,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但拟合度R只有0.141。
二次方程拟合结果为:
-
5
-10
2
landcon=-0.087-1.180×10PGDP +2.735×10 PGDP
(10)
其中,常数项、一阶变量和二阶变量的系数项t值分别为7ꢀ220、7ꢀ220和ꢁ9ꢀ617,相伴概率分别为
0
ꢀ02、0ꢀ05和0ꢀ0103,分别在5%和1%的水平上显著,其拟合度上升为0ꢀ702。
三次曲线方程拟合的结果为:
-
5
-9
-14
landcon=-0.101+2.024×10PGDP -1.005×10PGDP +1.323×10 PGDP (11)
其拟合度最高为0.933,常数项和各系数项的p值均为0。其中,常数项、一阶变量和二阶变量的系数项
t值分别为6.120、10.220、6.345和ꢁ9.617,相伴概率p值均趋近于0。因此,我们选用三次方程作为测度
方程。
从图6可知,现阶段全国所有城市对农地转用的需求都处于快速上升的阶段,还远未达到农地转用率由
上升转为下降的拐点。重庆市2008年人均GDP为17952万元,甚至仅仅只处于即将加速农地转用以推进
城市化和工业化建设的开端。就2008年的数据来看,重庆还需要249.730平方公里的土地运用到城镇建设
[13]
当中去。因此,无论是重庆还是全国的农地转用控制任务都面临着极为严峻的挑战和压力 。
结论
从文章分析的结果来看,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结论对未来发展战略中的土地政策来说非常具有启发
意义。
五
首先,市场配置模式与计划模式之间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它们都没有我们所希望的均衡点,假如有,
也不是稳定的。这一点与理论界大多数学者的观点有所区别。其实,这也很好理解。因为各种类型用途的
土地不是简单的商品,而是具有资本和普通商品的二重性质,而只要承认土地的资本属性,那么,就自然表明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