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卷第1期  
2
0121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ichuan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  
Vol.39,No.1  
January,2012  
纯粹理性的元批判  
———论哈曼的浪漫主义  
易兰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长沙410081)  
摘要:约翰·乔治·哈曼通过其纯粹理性元批判等一系列著述对启蒙理性主义进行了全面批判他从诠释  
学的视角分析启蒙哲学中的非理性主义”,并提出整体论来反对二元论”,强调整体之中的个体性”,彰显信仰  
与理性之间的密切关联,理清作为纯粹学术理论概念理性的本质,突出情感等主观性之于历史诠释的重要性,从  
而为浪漫主义的兴盛披荆斩棘。  
关键词:哈曼;浪漫主义;《纯粹理性元批判》  
中图分类号:K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5316(2012)01-0024-05  
19,  
等人的伟大学者,并非科班出身”,也未能完成大学  
学业;他一生都游离于专业学术圈子之外,也从未  
获得过任何大学的教职,其主要学术活动是从事编  
辑和写作,但通晓多种文字的哈曼是当时公认阅读  
真正意义上对浪漫主义进行系统探索与构建的,却  
是隐忍的德国浪漫派赫尔岑曾说,“德意志性格中  
总有一种神秘主义的热烈得做作的,爱好思辨,爱  
好卡巴拉式的东西,———这是浪漫主义极好的土壤,  
[
3]9  
面最广最为博学之人 他一生笔耕不辍著作  
等身,知名的著作有苏格拉底大事记》、《圣经沉思  
》、《残篇》、《苏格拉底言行录》、《》、《语言学家的  
十字军东征》、《论学术上的问题》、《希腊文学作品的  
苜蓿叶》、《作者与评论家》、《语言学的观念与诘难》、  
[1]26  
因而它马上在德国得到了充分发展” 。德国这  
种民族特性在法国革命的推动下,迅速与浪漫主义  
结合,从而率先在德意志地区竖起了浪漫主义的旗  
早在康德以纯粹理性批判》(1781年出版)对  
启蒙哲学发起全面进攻之前,康德的同乡哈曼就已 哲学观念与疑虑》、《女预言家论婚姻》、《圣职者文  
经通过他的笔与舌质疑启蒙哲学了特别是1780  
纯粹理性元批判一书的出版,标志着哈曼开始  
大举批判启蒙理性故以赛亚·伯林说,“有一个人  
给了启蒙运动最沉重的打击,启动了浪漫主义进程,  
启动了整个反叛启蒙主义理念!……约翰·乔治·  
学作品》、《纯粹理性元批判等等。  
从哈曼的全部著作来看,哈曼的著作是富于启  
发意义和具有治病良药性质的”,而不像其它德国哲  
[4]5ꢀ6  
学家著作那样是建设性和系统性哈曼  
也谈论哲学,但是他只是为了将哲学引入一些主题  
研究之中在他看来,哲学是一种研究的途径与方  
,是一套与伦理学原则相似的信念体系哈曼从  
[
2]45  
哈曼” 。  
这位影响过赫尔德雅各比歌德克尔凯郭尔  
收稿日期:2011-10-18  
基金项目:教育部社科研究基金青年项目兰克史学:20世纪的接受与反应”(编号:10YJC770111)、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兰克  
史学与十九世纪西方历史学”(编号:08YBA072)及湖南师范大学青年学术骨干项目兰克史学与德国历史主义”  
(编号:09XGG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易兰(1978—),,湖南株洲人,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24  
纯粹理性的元批判———论哈曼的浪漫主义  
来无意通过论著去构建理论体系,他经常把自己的  
研究说成是一种医疗晚年的哈曼甚至以疗养温  
》(Saalbadereyen)来命名自己的著作全集,并且  
他在全集中还特意用”(Tub)一词来代替”  
(Volume),以突出自己的著作是一种精神或知识的  
疗养圣品事实上,哈曼对启蒙理性的批判并不像  
疗养那样温和,而是直陈理性主义的弊病切中其要  
害的。  
本体的二元论,以物自体的不可知为信仰留下了地  
而哈曼不赞成二元论与康德那种尽量回避怀  
疑论和独断论的做法不同,哈曼倾心于对立联合”。  
用哈曼自己的话说,就是试图在海妖斯库拉和海怪  
卡律布迪斯———即在根绝对立矛盾的教条主义以及  
通过一种充满谬见的综合或者通过一种接纳完全对  
立事物而实现的融合———之间游走哈曼自己也意  
识到在怀疑论独断论之间首鼠两端的困难,曾对此  
感慨道:“整日待在家里的我发现我总是因两个观点  
而使自己陷入困惑之中———这两个观念从未达成一  
,并且不对其施加最猛烈的暴力是不可能将这两  
个相互冲突的观念转变成其它的观念我们的知识  
是零碎的———倘使独断论者扮演其角色且扮演得  
很好的话,那么没有一位独断论者在此处境中会意  
识到这一伟大的真相;为邪恶纯粹理性所环绕的怀  
理性整体性与个体性  
哈曼的著作虽然内容散乱驳杂,涉及语言学诠  
释学美学文学宗教学历史学等诸多方面,但其  
著作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对理性的批判。1780  
,汇集了哈曼一生研究成果的纯粹理性元批判》  
一书出版,这是哈曼最重要的著作,也是体现了哈曼  
最为成熟思想的著作,全书集中展现了哈曼对理性、  
对启蒙哲学的批判实际上,在整理汇编著作全集  
以及撰写纯粹理性元批判,在对自己一生的研  
究做总结时,哈曼将自己全部的研究工作称之为元  
批判”(Metacritique),即一种对纯粹理性的元批判。  
在此书中,哈曼从词源的角度指出,理性(Rea-  
son)一词是由动词或者动名词———“推理”(Reason-  
[6]432  
疑论自身变成了教条” 。认识到这种困难及其  
后果的哈曼曾抱怨说:“没有什么比从一个极端跳跃  
到另一个极端更容易的了;没有什么比这样将众多  
矛盾联合到一个中心困难的了。……联合对立成为  
整体,是所有对立矛盾构成的一个完全理性———这  
[7]287  
一结果源自矛盾的解体和妥协。”  
哈曼认为,对  
ing),官  
立联合构成一个包含各种对立个体性的整体,从而  
实现完全的理性这是哈曼解决矛盾的整体论”。  
从这一整体论出发,哈曼特别强调支离破碎的人类  
体验以及人类知识的片段他认为,“断裂与残缺  
感知并经人性验证的一种认识事物的方式,推  
”;人运用这种推理将纯粹感官的感知个体性  
[5]29  
的感知上升到一般性的知识 。  
哈曼这种理性与康德的纯粹理性是不一 ……是人性最高级最深刻的知识,通过这一知识,  
哈曼所说的理性是一种从感官感知通过经验  
判断上升到一般的知识,是一种纯粹学术理论概  
”,而不是康德纯粹理性批判那种独立于一切经  
纯粹思辨的理性此外,哈曼与康德的批判目  
的是不同的康德的批判是围绕先天综合判断如  
何可能这一问题,对先天直观形式先验知性范畴  
进行考察,分析人类知识的来源范围以及界限,从  
而为科学形而上学的建立奠定基础,是一完整的方  
法论体系。“元批判这一词虽然是哈曼模仿康德  
我们沿着我们道路攀爬到理想———理性与怀疑———  
[8]34  
我们理性的至善’(summumbonum)” 。  
在哈曼的观念里,这种碎散的知识才是真正的  
知识,但是这些孤立的彼此无联系的单个的知识  
无法对现实产生作用,导致我们无法深入地真正地  
理解我们的生活而要深入理解生活,就必须将这  
些断裂的残缺的知识片段联合起来构成一个理  
性的至善”———“整体”。一方面,哈曼强调这种整  
体性联结各个片段,而不是熔合各个片段;  
因而联合并不意味着消除各个原本孤立片段的个  
体性”,而是在个体性的基础上实现了统一形成  
整体性”。  
纯粹理性批判而来的但他生造这一词,并不是  
为了构建某种理论体系,或者模仿康德创建方法论,  
他的目的就是为了用元批判来表达一种揭示哲学  
及神学批判自身基本原理与本质属性的学问。  
最重要的是,哈曼反对康德的二元论康德通  
过对理性的纯粹推论的考察提出了将知性范畴运用  
于理性推论必然导致二律背反,由此确立了现象与  
另一方面,哈曼又认为,知识必须是建立在一致  
认同而没有对立矛盾的基础之上,是经过不同意见  
之间的相互对话以及交流建立起来的整体”。哈曼  
提及对立与矛盾之时,并不是突出这种对立之  
25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间有多大的不同,而是坚信在零碎事物之中有一种  
基本的整体至于那种对立与矛盾实际上是我们  
自己造成的”,只是我们所感受到的一种不同换  
言之,所谓的对立与矛盾,实际上是感知的结果,并  
不是理性的结果在哈曼看来,肉体与精神感觉与  
理智理性与情感并不是真正完全对立的,只是人感  
知上出现了差别与对立实际上这些对立的概念本  
质并不冲突,都共同指向真理”;在这些对比的因素  
有一共同的联合整体———“真理”,并且真理中的  
般认为,在诠释圣经时,解释者必须完全将自己从假  
定预设成见偏好中抽脱出来,以便能客观地对待  
他所研究的圣经而哈曼则反对这种做法,他把这  
称之为修道士戒律”———一种极度的苦行主义和禁  
欲主义,他甚至将这样的研究者比喻成自行阉割的  
[9]207  
太监 在他看来,圣经是过去生活的一种语言、  
一种知识,要理解这种知识,需要的不是去阉割自己  
的情感想象,而是运用自省式的方法去回忆再现、  
对比,最后形成对圣经的认知。  
[
6]327  
各个构成部分是联合但并不是同质的 。  
语言诠释与主观性  
在谈到人的概念与观点时,哈曼曾说,“人用语  
哈曼对那种所谓中立以及客观性持一种质疑态  
,是一名主观主义者他曾在其著作中多次强调,  
主观性以及诠释的本质是构成理解必不可少的也  
是确实有益的重要因素哈曼主张主观性,在怀疑  
论与独断论之间徘徊不定,但是他反对休谟的不可  
知论,认为那是一种无限制主观性导致的恶  
[6]264  
言来表示概念,而概念表示事物本身” ,并且语  
[5]286  
言是理性误解的核心问题” 。所谓的各种矛盾  
与对立,都是源自人的概念与观念,而概念追根溯源  
是取决于语言,所以要消除理性误解最重要的  
就是语言这一因素不仅如此,“任何现象的本质都  
是一种语言———符号,象征,以及代表着一种新的、  
神秘的难以言状的但更为紧密的整体,……人类  
每一事物从一开始因一鲜活的语言而被听见,因其  
[10]343ꢀ351  
他曾极其反感地指出,无限制的主观  
性不是一种有依据的想象与灵感,而是凭空想出灵  
感与诠释”,甚至比启蒙哲学家们惯用的人格化还  
要糟糕在哈曼看来,这种无限制的主观性是失明  
导致失去判断”,最终除了滑入不可知论的泥淖之  
[
5]32  
[9]208  
眼睛而看见,用其手而得以触摸” 。在哈曼看  
,人类一切感知都与语言有关,连理性也是如此。  
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现象,理性推理是通过语言实  
现的;作为纯粹学术理论概念的理性就是一种以符  
象征暗示构成的一种整体,这其中本质就是语  
,什么都不是,什么意义都没有 。  
虽然哈曼反对诠释中无限制的主观性,但他并  
不刻意对诠释主观性做相关的限制一方面,对主  
观性进行限制会影响到诠释首先,对主观性的限  
制会扭曲解释者自己的常识;其次,对主观性的限制  
会影响到人与文本之间的相互作用,故不能对诠释  
中的主观性进行限制另一方面,人会规避偏见以  
及先入为主的观念,自身历史记忆的残缺,传统与文  
[
6]177  
。  
哈曼曾说,“获得知识有两种途径,一是自省,二  
是理性”。其中,理性一途与语言关系匪浅,而自省  
则与情感想象等非理性的事物有关关于自省,哈  
曼曾说,“自省知识从身边之人镜子开始,真正的自  
爱也是如此;那是从镜子所反映的到具体事  
[
9]209  
,以及对诠释规则的遵从” 。人具有思维具  
有理性,会自觉地避免诠释中的偏见先入为主的观  
;诠释时,人因为自身历史记忆的不全,也无法做  
到无限制的主观性;而传统认知以及文化的内在要  
,使得一位诠释者在放大主观性时不得不有所思  
有所节制;最后,诠释学本身是有一定的规则的,  
诠释者在诠释时受制于这种规则而无法将主观性无  
限放大因而,诠释过程中的主观性是一种有限度  
的主观性,并非无限制的主观性;是一种遵循诠释学  
规则受制于诠释者自身历史记忆为传统与文化规  
范的有规则的主观性,所以不需要对诠释中的主观  
性进行限制。  
[
6]281  
” 。自省就需要个人运用情感想象等非理性  
的事物去回忆再现对比,并形成一种新的观念,形  
成一种新的理性概念这其中,主观性的情感是自  
省这一获得知识途径必不可少的一种因素,甚至可  
以说,没有情感想象等非理性,人就无法获得理性的  
认知。  
不仅如此,在诠释意义上,情感等非理性也是正  
确诠释的必要条件在其第一本著作苏格拉底大  
事记》(SocraticMemorabilia),哈曼从一开始就  
强调情感与奉献在诠释中的重要性他甚至认为,  
狂热的情感是对圣经进行可靠诠释的必要条件一  
哈曼还特别指出,“没有作者能做到理解他自  
,而一位正确的读者必须不但理解作者,而且还要  
26  
纯粹理性的元批判———论哈曼的浪漫主义  
[
11]22  
能超于作者的那部分含义” 。哈曼除了强调诠  
释者根本无法摆脱自身的需要与责任感之外,还说  
明对诠释者的限制要比文本作者多得多,其责任也  
大得多不仅如此,作为读者作为诠释者,要理解  
作者在文本中的全部含义,要理解文本之外的那部  
分含义,借助想象情感等非理性的主观性是不二法  
。  
至于同乡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推崇二元  
以物自体的不可知作为信仰的做法,哈曼明确表  
示这并没有处理好理性与信仰的关系他说:“任  
何哲学都是由确定与非确定的知识理想主义与现  
实主义感官与推理构成为什么只有不确定的知  
[13]165  
识被称为信仰呢?那么,什么是理性依据呢?”  
哈曼认为,信仰与理性彼此需要;理想主义与现实主  
义是一种幻想的对立假设这种对立成立,那么人  
的理性将根本无法知晓构成人的生活最重要内  
———宗教信仰事实上,一方面,人对信仰知之甚  
,这说明了理性与信仰并不矛盾不存在冲突,都  
是整体性中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信仰是构成人类社  
会整体纽带的重要部分,要了解人的生活人类社  
,必须了解信仰,信仰与理性之间不存在对  
,也不能存在对立,两者都是作为独立的个体而存  
在于人类整体之中的,而存在于各种事物本质之中  
的整体性是建立在我们所有的概念与看法的基础之  
人格化非理性与信仰  
哈曼经常使用一种人格化”(Prosopopoeia)术  
语来表述哲学思辨中出现的一种景象。“人格化这  
一术语原意是指中世纪的戏剧表演中,经常会让表  
演者以夸张的方式来表演,以满足剧情的需要获得  
情绪的感染力哈曼认为,在哲学中也存在这种人  
格化;并且哲学家们正是借用人格化”,夸大推理”  
(Reasoning)感觉”( )这两者之间的区别,  
feeling  
推理感觉区分开来,并把推理等同于理  
[5]29  
”(reason) 。对于理性”,哈曼是非常推崇的。  
他曾说:“没有语言,我们就没有理性,没有理性就没  
有宗教信仰,而没有这三种人性中本质的方面,我们  
[12]164  
上的 换言之,人的观念与看法决定了整体  
,也决定了人的知识领域里的一切。  
[5]231  
社会既没有了精神,也失去了连接的纽带。”  
值得一提的是,在哈曼所有思想的深处是一种  
[
2]53  
但是,对由推理而转变来的理性”,哈曼则持  
一种怀疑态度,甚至认为这种理性是一种灾难。  
他把这种理性称之为非理性主义”(irrationalist),  
并不是真正的理性”。关于真正的理性”,哈曼认  
,“存在,信仰和理性是纯实在的关系,不能被抽象  
处理,三者之间不是别的什么而是纯粹学术理论概  
,概念符号本是不是为了崇拜,而是为了理解,为  
神秘的生机论” 。在这种生机论里,世界上的一  
切都是上帝创造的,“人类是上帝照着自己的形象而  
[
9]198  
创造出来的” ,人的生活及其变化是隐藏在背  
后之神的艺术杰作;……此外,神也创造了天与  
[3]10  
” 。人类社会自然界都是上帝的产品而上  
帝与其创造的一切之间的关系,哈曼认为,“上帝,本  
质以及理性之间的关系,就如同光眼睛和我们所看  
到的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一样,或者说就像作者文本  
[12]165  
了帮助唤醒我们的注意,因而不能束缚它” 。  
真正的理性是一种纯粹的学术理论概念,不  
是由推理而转换而来的非理性主义因此,对启蒙  
哲学中将所谓理性拔高的做法,哈曼是极力反对  
他认为,启蒙哲学中的理性实际上是由推理  
转换而来的,并不是真正的理性,而是一种非理性。  
至于18世纪的启蒙哲学将所谓的理性上升到等  
同宗教信仰高度崇拜理性,哈曼则指出理性等这些  
纯粹学术概念是一种符号是为了帮助人理解实在  
的一种符号,不是崇拜的对象,更不能等同于宗教信  
;否则就是理性的一种滥用一种非理性主义”,  
会带来可怕的灾难对于启蒙哲学所滥用的理性,  
哈曼并无意从理论上对其进行解构或拆析,因为他  
认为所谓理论解构与拆析是人格化以及启蒙哲学  
常用的方式。  
[6]272  
和读者这三者的关系一样” 。依据这一关系,一  
方面,“通过眼睛传递到我们所看到的”,而作  
者的意图可以通过文本传递给读者,那么上帝可  
以通过本质将意图传递给理性”。具体而言,上  
帝通过自然通过人类社会等所有他所创造的一切  
向人传递声音想法意图等另一方面,人的理  
可以通过读者也可以通过文本理解作者,那么人  
理性可以通过本质领会上帝”,即人可以从  
大自然和历史里感知上帝的声音。  
具体而言,哈曼认为,“语言是符号是象征是  
代表着一种新的神秘的难以言状的但又是更为紧  
密的整体,一种参与并融入神的力量与观念之  
[5]32  
” 。人的理性是可以通过语言这一逻各斯  
达到本质”,进而通往上帝但是,“不通过共  
27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同的行动,单个个人是无法理解神所创造的这一艺  
[3]10  
批判的第一人汤普森曾指出,“浪漫主义就是对非  
历史的推理即理性主义的形式逻辑的反抗,是感情  
和想象对纯理智主义的反抗,感情对形式的反抗,个  
人主义对体制专横的反抗,是为富于同情的创造性  
的想象呼吁,反对只讲形式和内容的作  
术杰作” 。因此,人对上帝的理解只能通过全体  
的行动,即社会生活来理解上帝,甚至是通过全部历  
史来理解上帝,而上帝也主要是通过群体的社会生  
活来展示其意图,通过人类全部历史过程来彰显自  
身的存在。  
[
14]179ꢀ180  
”  
虽然哈曼还只是将理性主义的理论  
通过元批判”,哈曼对理性做了梳理,强调了整  
体性与个体性,突出了情感与主观性,并将全部理论  
建筑在信仰基础之上,这些实际上都是哈曼对启蒙  
哲学启蒙理性主义的一种反驳与批判从这些来  
,哈曼应该是世纪交替之际对启蒙理性主义进行  
缺陷暴露出来,描述了浪漫主义的一些形态,对理性  
主义的批判还未系统化;但他在其众多著述中不厌  
其烦地批判理性主义,将理性主义者的坚固理论堡  
垒打开了一个小缺口,为浪漫主义的兴盛创造了条  
,无愧于浪漫主义第一人的这一称誉。  
参考文献:  
[
1]()赫尔岑.科学中华而不实的作风[M].李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  
2]()亨利·哈代().以赛亚·伯林:浪漫主义的根源[M].吕梁等译.上海:译林出版社,2008.  
3]HeinrichvonStein.JohannGeorg Hamann[M].Schmerin,1863.  
4]RichardRorty.PhilosophyandtheMirrorofNature[M].Princeton:PrincetonUniversityPress,1979.  
5]JohannGeorgHamann.SämtlicheWerker:Bände3[M].hrgvonJosefNadler,ViennaVerlagHerder,1949-1957.  
6]JohannGeorgHamann.Briefwechsel:Bände5[M].hrgvonWalternativeZiesemer&ArthurHenkel.Wiesbaden&  
Frankfurt,1955-1979.  
[
[
[
[
[
[7]JohannGeorgHamann.Briefwechsel:Bände4[M].hrgvonWalternativeZiesemer&ArthurHenkel.Wiesbaden&  
Frankfurt,1955-1979.  
[8]JohannGeorgHamann.Briefwechsel:Bände3[M].hrgvonWalternativeZiesemer&ArthurHenkel.Wiesbaden&  
Frankfurt,1955-1979.  
[9]JohannGeorgHamann.SämtlicheWerker:Bände2[M].hrgvonJosefNadler,ViennaVerlagHerder,1949-1957.  
[10]CharlesW.Swain.HamannandthePhilosophyofHume[J].JournaloftheHistoryofPhilosophy,1967,5(October).  
[11]JohannGeorgHamann.Briefwechsel:Bände6[M].hrgvonWalternativeZiesemer&ArthurHenkel.Wiesbaden&  
Frankfurt,1955-1979.  
[
12]JohannGeorgHamann.SämtlicheWerker:Bände7[M].herausgegebenvonJosefNadler,ViennaVerlagHerder,1949-  
957.  
13]JohannGeorgHamann.Briefwechsel:Bände7[M].herausgegebenvonWalternativeZiesemer&ArthurHenkel.Wiesba-  
den&Frankfurt,1955-1979.  
14]()汤普森.历史著作史:第三分册[M].孙秉莹,谢德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1
[
[
[责任编辑:凌兴珍]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