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暋驰暋网络宪政论纲
情分析报告》,来源于人民网-舆情频道。
栠Http://baidu.com,百度百科:可能性。2012年2月15日访问。
栢普通逻辑学中范畴的定义常用“属+种差暠这一方法。属,即是属词项,是确定被定义项指称的客体范围,即被定义项指称
的何种类型的对象;“种差暠是指描述被定义项指称的对象区别于其它种所特有的属性。
栣一些学者和律师在网上倡导建立中国人自己的“网络人权日暠,并且建议为了辛亥革命的宪政共和意义,将每年10月10日
定为中国网络人权日。参见:百度论坛《双十:网络人权宣言暨网络人权日》,2012年2月20日访问。
栤2011年网络舆论力度骤然增强,上网“发声暠的阶层更为广泛,网民自觉、持续、高度警觉地关注着中国现实社会的各种热点
事件。特别是“7·23暠动车追尾事故和郭美美事件这两大网络热点,引发网上网下人声鼎沸,大概只有2003年孙志刚案和
2
009年邓玉娇案件可以媲美。参见:祝华新、单学刚、胡江春《2011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来源于人民网-舆情频
道。
爜枮爧苏州大学的董炳和教授认为,由于受到来自网络传播技术和网络空间自身的挑战,传统的法学必然有所变革,网络法学必
然出现。他还详陈了网络法学的研究内容:(1)通信自由与信息自由的维护与限制;(2)知识产权;(3)个人数据与隐私保护;
(4)网络空间的犯罪与刑罚;(5)网络商务的法律规则;(6)信息的法律保护;(7)程序与法律冲突,等等。参见:董炳和《网络
时代呼唤网络法学》,《江海学刊》2000年第4期。
爜枮爩中国政法大学的张楚教授专门撰文讨论过网络法基本问题。他认为,网络法的规范对象是网络及人们的网络活动;网络空
间规范的种类有两种;网络规范的效力层次;网络立法应遵循四大原则等(参见:张楚《关于网络基本问题的阐释》,《法律科
学》2003年第6期)。另外,上海大学的蒋坡教授认为,电子信息法、网络法、信息化法对立统一且三位一体的完整结构是网
络法的框架体系(参见:蒋坡《论网络法的体系框架》,《政治与法律》2003年第3期)。
爜枮爫高全喜教授认为,通过革命而制宪,宪法终结于革命,宪政出场,革命谢幕。“革命的反革命暠是现代宪制的精神实质,从这个
意义上说,英国光荣革命和美国革命各自实现了“革命的反革命暠的宪制,而法国大革命则陷入激进革命的震荡之中,至于
现代中国的百年宪政,这个“革命的反革命暠还远没有完成(参见:高全喜《宪法与革命及中国宪制问题》,载于《北大法律评
论》2010年第2期),网络宪政的实践一定意义上加速了宪政革命的历程。
参考文献:
[
1]郑中玉,何明升.“网络社会暠的概念辨析[J].社会学研究,2004,(1).
2]韩大元.因特网时代的宪法学研究新课题[J].环球法律评论,2001,(1).
3]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I[K].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
4](美)路易斯·亨金.宪政·民主·对外事务[M].邓正来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
5]刘军宁.共和·民主·宪政———探索市场秩序的政治架构[C]//市场社会与公共秩序(公共论丛).北京:生活·读书·新
知三联书店,1996.
6]周叶中.宪法(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7]黄学贤,陈峰.互联网管制背景下的网络人权保障体系探析[J].法治论坛,2008,(3).
8]熊宇.参与式民主:网络时代行政法治的新范式[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9]刘国建,刘军.基于虚拟现实的“网络民主暠[J].系统科学学报,2010,(2).
[
[
[
[
[
[
[
[
[责任编辑:苏雪梅]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