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卷第4期  
2
0127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ichuan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  
Vol.39,No.4  
July,2012  
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现状及其发展策略  
———基于成都市青少年媒介素养现状调查的研究  
芳  
(四川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成都610068)  
暋暋摘要:随着新媒体产业的迅速发展,媒介已然成为人们的生活环境,媒介素养教育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教  
育议题在我国,媒介素养教育发展尚不平衡,部分大学开设了相关课程,而绝大多数中学由于认识不足升学压  
力大缺乏相应教学资料和师资等因素形成了重媒介技术而轻媒介文化的局面在对成都市800名青少年的新媒  
体使用状况及其对媒介素养的认知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应当从认识策略途径策略方法策略、  
评价策略等几个方面发展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  
关键词:新媒体;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教育;成都市青少年;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206暋文献标志码:A暋文章编号:1000灢5315(2012)04灢0122灢07  
暋暋关于媒介素养与媒介素养教育  
varietyofforms),为  
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媒介素养暠(medialiter灢  
以多种形式去运用分析评估制作媒体的能  
[
1]7  
acy),传  
媒教育暠、“媒介认知能力,在我国,学界统一称其  
媒介素养暠。实际上,英文“literacy的意思是  
暠  
日本东京大学的铃木绿(SuzukiMidori)教授将  
媒介素养定义为:公民对媒体加以社会性批判性的  
分析评论,并且接触使用媒体,更以多样的形态创  
造互动沟通的能力,而为获得这种能力所付出的努  
读和写的能力暠,而中文的素养则与人的行为道  
德伦理有关,将其译为素养并不完全恰当,但因为  
翻译带来的名称差异并不能削减各国对这个概念所  
达成的共识。  
[2]229  
力也可称为媒介素养  
中国社科院副研究员卜卫认为媒介素养应该包  
括四方面的内容:第一,了解基础的媒介知识以及如  
何使用媒介;第二,学习判断媒介讯息的意义和价  
;第三,学习创造和传播信息的知识和技巧;第四,  
加拿大媒介素养教育协会将媒介素养的内涵定  
义为:媒介素养为学习媒介如何运作如何创造意  
媒介企业与产业如何组织媒介如何建构现实、  
如何促进理解与快乐的教育,在媒介素养教育的目  
标之中,也包含市民自身媒介文本产制能力的获  
[3]  
了解如何有效利用大众传媒发展自己  
这些定义都注重强调人的素质的培养,对媒介  
知识的认知和对信息的批判性分析运用媒介进行  
沟通的能力有学者质疑这些定义并没有突出重  
英国著名的媒介素养教育专家莱恩·马斯特曼  
[
1]26  
在美国亚斯平协会(Aspeninstitute)于  
1992媒介素养菁英会议暠(Theabilityto  
access,ananlyze,evaluateandcreate mediaina  
收稿日期:2012灢03灢02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2012年度项目新媒体环境下成都市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现状及其发展策略暠(编号:12SB091)的研  
究成果。  
作者简介:林三芳(1976—),,四川三台人,四川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  
122  
林三芳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现状及其发展策略———基于成都市青少年媒介素养现状调查的研究  
(LenMasterman)就特别强调媒介素养的最重要的  
能力不仅仅是批判的认识和理解力,最重要的是批  
侧重点亦各有不同,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各国的努力  
,媒介素养教育已然成为一个重要的教育议题,并  
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大中小学教学的正规内容,走上  
了普及化与规模化的道路在英国美国等发达国  
家和地区,已具备了较为系统的媒介素养教育内容,  
均有四个重要组成部分,:媒介特质,媒介信息特  
,媒介生态与组织,受众对自己的接触行为的管理  
和分析暠,“组成媒介教育内容的四个部分,实际上可  
概括为两个重要方面:一是了解媒介,包括了解媒介  
特征媒介信息及媒介环境;二是了解自己对媒介的  
[4]22  
判的自主性暠 。实际上,媒介素养的概念是开放  
而动态的,随着媒介产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媒介素  
养的认识也有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在新媒体迅速  
发展的今天,传播科技变革了信息传播和人际交往  
的方式,人人可以产制并传播信息,传播权力的扩大  
也为媒介素养提出了新的命题,如新媒体下的传播  
伦理的建构问题。  
学界普遍认为媒介素养一词源于20世纪30  
年代,当时是为了反对以电影为首的大众传媒中的  
流行文化价值观,维护传统价值观念和精英文化。  
英国学者富兰克·雷蒙德·李维斯(F.R.Leavis)  
和丹尼斯·汤普森(DenysThompson)在他们合著  
的学术著作文化和环境:批判意识的培养》  
[7]  
需要暠 。  
在我国,1997,卜卫发表论文论媒介教育的  
意义内容和方法》,此文是我国第一篇系统论述媒  
介素养教育的论文,揭开了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研究  
的序幕在此之后,研究者陆续从国外借鉴先进经  
验对媒介素养教育的定义和内涵进行探讨,是我国  
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的借鉴时期2000,《新闻与  
传播研究》、《当代传播国际新闻界等学术期刊  
先后发表宋小卫摘译的国外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历  
史和现状,:《英国的媒介素养教育:超越保护主  
》、《学会解读大众传播———国外媒介素养教育概  
》、《西方学者论媒介素养教育等系列研究成果。  
(Culture and Enviroment:The Training of  
[5]  
CriticalAwareness)暠  
的概念,其主要目的是文化保护,即保护本国的文化  
传统价值观念语言等不被外来文化冲击,担心这  
种冲击会给青少年带来不良影响,并系统阐述了学  
校进行媒介教育的计划,媒介素养教育就此开始。  
简要地说,媒介素养教育就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  
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教育,通过这种教育, 2004,国内对媒介素养教育的认识逐渐趋同,媒  
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媒介批评能力,使其能够充分  
介素养教育研究逐渐进入本土化阶段,同年,我国召  
开了首届媒介素养教育国际研讨会,其成果是论文  
媒介素养》。此后,我国对于媒介素养教育的研  
究不断深入,并且教育实践工作也陆续从上海深  
浙江等地扩张开去经过十几年的研究和发展,  
尽管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取得了较快的进步,但也  
不难发现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发展尚不平衡,特别  
是进入新媒体时代后,我国媒介素养教育面临着巨  
大的挑战。  
[6]191  
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暠  
与媒  
介素养相比,媒介素养教育是一个教与学的过程,这  
一过程旨在培养媒介素养,而媒介素养则是一种能  
,是媒介素养教育的结果。  
0,媒介素养教育相继在加拿大、  
2
英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地兴起,并逐渐纳入到  
中小学学科教育。1962,由挪威主办的电视电影  
国际会议中,使用了影像教育暠(screeeducation)这  
个名词,并将其定义为不论成人或儿童皆能对媒介  
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  
[1]25  
具有批判与鉴赏能力的教育暠 。挪威于此会议  
中也向其他国家力荐将影像教育纳入学校课程。  
最先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正规学校教育的当推加拿  
大和英国:1987,加拿大的安大略省(Ontario)明  
确将媒介素养教育作为母语教育的一部分,1999  
,加拿大全国性地实施媒介素养教育;英国于  
世界各国对青少年的年龄界定呈多元化状态,  
即使就同一国家和地区而言,从行政法律生理心  
社会学等不同角度对青少年的年龄界定也并不  
完全一致联合国1995通过的2000年及其后  
世界青年行动纲领,界定青少年为15-24岁年  
[8]  
989;  
澳大利亚则在1994  
1
龄组笔者在此基础上,借鉴我国犯罪学社会学  
以及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对青少年违法犯罪中对  
青少年年龄的界定,将文中所涉青少年的年龄界定  
将其作为全国必修的科目。  
媒介素养教育在各国发展不平衡,各国的教育  
123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4-25周岁。  
青少年时期是儿童期结束青春期开始之际,是  
发展迅速,宣传中隐含的消费观念严重影响其人生  
价值观据报道,安徽的一名高中生为买ipad而卖  
[10]  
处于儿童期和成年期中间阶段,也是一个从生理成  
熟到心理成熟的时期这个时期他们充满活力渴  
望自由自在多变而求新极富创造力,他们的这些  
特征与新媒体的文化特征不谋而合首先,新媒体  
强劲的发展势头如青少年一样充满活力,它用了不  
10年就接近传统媒体数十年上百年才拥有的受  
众群其次,新媒体即时性的特点与青少年求新求  
快的特点相符,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信息的传播  
者与传播速度呈几何倍数增长,使信息瞬间即能抵  
达世界各地,并可以通过超链接了解信息的来龙去  
脉及最新进展,让你对信息了如指掌第三,新媒体  
具有多媒体的特点,其信息量无比丰富呈现方式更  
多元,信息世界由此丰富多彩,符合青少年对信息多  
元化需求的特点第四,新媒体如青少年一样富有  
个性和创造力,人们甚至称新媒体为自媒体在新  
媒体世界里,你可以拥有自己的空间暠、“自己的电  
暠、“自己的电视台,说不定你报道的新闻便是  
轰动全球的独家报道只要你有足够的想象力和创  
造力,你就可以尽情在信息高速公路上纵横驰骋。  
第五,新媒体迎合了青少年喜欢交际的特点,具有社  
群化的特点,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群可以跨越时空  
进行交流共享知识切磋技艺基于此,青少年成  
了我国网民中最大的群体,也是使用网络应用网络  
较为活跃的群体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于2011  
4月发布的《2010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  
显示:截至20101231,在中国4.57亿网  
民中,46.3%的网民是25周岁以下的青少年群  
,这个群体已经达到2.12亿人;2010,青少年网  
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间为16.4小时;青少年网民在网  
络娱乐和社交应用上表现较为突出,其使用率均高  
这则消息让人痛心疾首,这名青年的交易是  
在网络上进行的,真假难辨的虚拟世界让这个青年  
在诱惑面前被降服,他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其次,在新媒体虚拟世界里,青少年如果缺乏必  
要的信息批判能力,他们的热情很容易被人利用,甚  
至严重危害社会安定20118月在伦敦发生  
的严重骚乱事件,这次事件把以脸谱暠(Facebook)  
为代表的社交网络推到风口浪尖,参与这次骚乱的  
主要是青少年,他们利用社交网站迅速组织并传播  
谣言和富有煽动性的言论,导致事态迅速恶化,社会  
安定面临巨大的挑战在这个案例中,新媒体成了  
可怕的犯罪工具,致使西方各国长期宣扬的新媒体  
自由呈现尴尬局面,英国各界也开始反思青少年的  
教育问题通过这个案例,我们也可以看出在大量  
负面信息面前,青少年的媒介素养面临着严峻考验。  
再次,青少年也在改变网络生态,一些青少年会  
自觉或不自觉地加入网络暴力的行列,进行网络  
欺凌活动。2010618,中国少先队事业发  
展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国内第一本青少年蓝  
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09~  
2010)》。报告显示:“50%以上被调查中学生在聊天  
和玩游戏时遭遇过不良内容或行为,远远高于学生  
在现实生活中遭遇校园暴力的比例互联网的虚拟  
性和无边界使校园监管难度增大,传统校园安全防  
[11]204  
线在一定程度上失效。暠  
现实中的谩骂侮辱等  
暴力攻击正在转向无边界的虚拟世界蔓延因此有  
人称新媒体为青少年的电子海洛因暠。由此可见,  
因较为严重的网络行为失范而造成的网络生态危  
[
12]  
,对青少年的心身健康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  
第四,青少年在网络游戏上的使用率远高于整  
[9]  
于整体网民平均水平  
。  
当然,当青少年在新媒体环境中如鱼得水时,我  
们也应看到新媒体这柄双刃剑有时也会让青少年  
手足无措。  
体网民,部分青少年染上网瘾。201022,  
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在北京发布了《2009年青少年  
网瘾调查报告》,本次数据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  
城市青少年网瘾青少年约占青少年网民的14.1%,  
人数约为2404.2万人,18-23岁网瘾青少年比例最  
近一半网瘾青少年(47.9%)玩网络游戏作  
为其上网的主要目的并且花费的时间最长,属于网  
首先,在海量信息中,面对真假难辨五花八门  
的新闻与意见时,青少年常常无所适从青少年的  
好奇心强,是众商家争取的对象,各种虚假宣传功  
利主义游戏暴力色情图片等信息推送至他们面  
,挑战青少年好冒险易冲动的神经,影响青少年  
对社会的基本认识以青少年为中心的商品及服务  
[13]  
络游戏成瘾暠 。此外,青少年的游戏心态推动网  
124  
林三芳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现状及其发展策略———基于成都市青少年媒介素养现状调查的研究  
络文化向娱乐化发展,一些经典佳作被恶搞暠、戏  
,在青少年之间流传,而原典则被抛诸九霄云外,  
这种娱乐化倾向令人堪忧。  
同时,深入访谈了4所学校分管教学的负责人  
10位教师,了解目前学校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现  
,调查结果如下。  
第五,青少年如果长时间生活在虚拟世界,容易  
导致与社会疏离,在虚拟世界无限的交流和表现导  
致在现实世界的身份迷失许多青少年比他们的父  
辈更了解新媒体,为了缓解父母对他们的约束,他们  
便通过新媒体创建自己的独立空间,改变社交方式,  
随时随地在场分享与聚会朋友之间的面见不再  
必须,生活用品的购买也不再实物交易,“宅男宅女暠  
的不断增多便是社会疏离的表现。  
()成都市青少年的新媒体使用状况及媒介素  
养现状  
1.新媒体对青少年的影响广泛而深远  
1.新媒体对成都市青少年的影响调查结果表  
学段  
离不开  
可有可无 61.40% 46.52% 18.56%  
无所谓  
-1小时38.81% 19.05% 0.60%  
初中  
高中  
大学  
26.14% 43.59% 79.04%  
对新媒  
体的态  
12.46% 9.89% 2.40%  
第六,在没有国界的新媒体世界里,部分青少年  
0
每周使  
哈韩暠、“哈美暠、“哈日暠,文化身份迷失,导致其盲目  
用新媒1-5小时38.21% 46.52% 19.76%  
追求超出其承受能力的生活方式。  
体的时  
-1010.15% 16.48% 22.75%  
5
由此可见,对青少年进行媒介素养教育迫切而  
必要,青少年阶段身心和社交发展活跃但又不稳定,  
他们寻求自主和独立,不再依赖于父母和老师,寻求  
新的行为标准并渴望转变社会角色美国心理学家  
贺林渥斯(L.S.Hollingworth)将普通人脱离家庭  
监护而逐渐独立的12-20岁的时期称为心理上的  
1
0小时以上12.84% 17.95% 56.89%  
暋暋,  
从表1两组数据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  
对新媒体的依赖程度逐渐增强,新媒体对其影响深  
广,使用时间长,参与热情高,有学者甚至称媒体为  
青少年的第二课堂暠。对青少年的成长而言,第  
二课堂的介入程度和重要性不亚于第一课堂暠。  
[14]36  
断乳暠(psychologicalweaning)  
断乳的过  
程并不容易,因为青少年并未完全成熟,所以,他们  
常常限于独立与依赖的矛盾之中,介于幼稚与成熟  
之间对青少年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可以帮助他们认  
清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距离,避免其因心智尚未  
成熟而在过多的信息面前作出不恰当的选择和行  
,也为网络文化环境的良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现状调查———以成都  
市为例  
2.状  
调查显示:成都市青少年对于新媒体的使用目  
的排在第一的是获取信息,其后依次是娱乐查找学  
习资料人际交往等,使用态度积极,符合青少年的  
年龄特点同时,成都市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总体较  
。  
2.成都市青少年媒介素养现状调查结果表  
尽管在我国许多城市如上海北京深圳等地,  
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已经进入了中小学课堂,为我国  
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提供了大量经验,但总体来看,  
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并不容乐观为了了解当  
前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我们以成都市为例  
进行了抽样调查。  
学段  
初中  
高中  
大学  
完全相信  
1
0.09% 1.42%  
0
对从媒体  
上获取的  
信息的态  
偶尔怀疑36.89% 54.29% 48.55%  
半信半疑  
完全不信  
4
7.26% 41.07% 49.71%  
5.76% 3.21% 1.73%  
非常主动10.82% 18.61% 30.91%  
看情况  
主动选择  
媒介内容  
的情况  
本次针对成都市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调查始  
201110,先设计调查问卷,然后对10名青  
少年进行预测试,再修改调查问卷,201112月  
20123月初对3所初中、3所高中和3所大学  
800 名青少年进行正式调查,调查共发放问卷  
76.32% 75.18% 64.24%  
比较主动12.87% 6.20% 4.85%  
非常熟悉11.17% 2.83% 1.78%  
对信息生  
产过程的  
了解情况  
了解  
58.74% 56.54% 65.68%  
一点不了解30.09% 40.64% 32.54%  
8
00份  
,回收有效问卷785,调查主要考察成都市  
青少年的新媒体使用状况及其对媒介素养的认知状  
125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段推行是完全可行的,但在中学全面开展的条件尚  
极相似  
4.89% 1.10% 6.41%  
对虚拟世  
界与现实  
世界关系  
的认识情  
需进一步完善,以适应成都市不同年龄段青少年对  
媒介素养知识的需求。“在我国,距离真正实施媒介  
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仅从运行机制角度来讲,  
取决于三个基础性条件:一是有更多的学界人士对  
我国的媒介教育进行深入的研究,使我国的媒介教  
育尽快进入可行性论证阶段;二是有关政府部门特  
别是教育决策和管理部门对媒介教育予以更多更  
实际的关注,如科研的投入研究组织的设立师资  
的培养等;三是加强媒介教育宣传,使公众了解媒介  
教育的重要意义,逐渐形成对媒介教育的自觉性需  
基本相似34.77% 23.16% 28.21%  
有些差别43.97% 56.62% 58.97%  
差别很大12.36% 17.28% 5.77%  
完全不同  
4.02% 1.84% 0.74%  
22.19% 15.67% 26.67%  
是否通过  
新媒体发  
布或传播  
未经核实  
的信息  
77.81% 84.33% 73.33%  
想获取  
无所谓  
68.59% 50.94% 68.02%  
24.50% 39.62% 30.81%  
6.91% 9.43% 1.16%  
对媒介素  
养知识的  
需求情况  
[7]  
暠 。  
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发展策略  
)认识策略  
不想获取  
(
暋暋从表2中的这几组数字可以看出,少  
年媒介素养总体状况良好,随着年龄的增长,媒介批  
判能力逐渐增强,能根据实际情况比较主动地选择  
媒介信息,大部分青少年对信息的生产过程比较了  
,对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系能够有较正确的  
认识当然,从中我们也能看出值得重视的问题,还  
有相当部分青少年对信息的生产过程一点不了  
暠。同时,作为传播者的青少年,对未经核实的信  
息的发布或传播参与热情较高,这值得媒介素养教  
育工作者关注令人欣喜的是,成都市青少年对媒  
介素养知识的需求总体较高,学习态度积极。  
新媒体改变了世界的运行方式,如人际交往方  
电子商务等推动了社会的巨大变革新媒体成  
了现代人了解和发布信息的主要渠道,新媒体环境  
的重要性不亚于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和生态环境的  
建设,对青少年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是提升整个社会  
公民素养的重要途径。  
首先,正确使用新媒体是现代人的一项重要的  
社会技能,无论对国家还是个体的发展都具有重要  
意义新媒体推动了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创意文化的  
发展,为人们查找知识筛选信息提供了极大的方  
便,知识的传播和知识储备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  
今天,为你授业解惑的是维基百科百度百科等开放  
而自由的全球知识体,你可以利用新媒体在任何时  
任何地点进行学习和求教同时,新媒体极大地  
鼓励个人创造力的发挥,有创意的思想和产业能够  
瞬间脱颖而出所以,掌握新媒体的使用技能能够  
极大促进社会和个体的发展与进步。  
()成都市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教育现状  
本次研究通过对成都市4所学校分管教学的负  
责人和10位教师的深入访谈,了解了目前学校进行  
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参与访谈的老师都认为对青  
少年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由  
于各种原因的限制,绝大多数学校尚未开展此项教  
在被调查和访谈的几所中学和大学中,只有一  
所中学在心理教育课程中涉及媒介素养教育知识,  
两所大学开有媒介素养相关选修课,其余学校均未  
开设相关课程究其原因,主要集中在:(1)认识不  
,相当一部分教育工作者家长和青少年都认为自  
己有足够的媒介素养,没必要进行专门的媒介教育;  
(2)重媒介技术而轻媒介文化,被访谈的每所学校都  
设有计算机或者网络技术知识等课程,但缺乏媒介  
文化教育;(3)中学升学压力大,没有足够的精力和  
时间进行媒介素养教育;(4)缺乏相应的设备教学  
资料和师资。  
其次,媒介提供的信息不是对客观世界的简单  
映像传播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者李普曼认  
,人们直接面对的现实环境庞大而复杂,由于人们  
精力和注意力等因素的限制,介  
对现实进行重构,在社会生活层面上,人对环境的调  
适是通过虚构这一媒介进行的在人与环境之间  
就楔入了一个虚拟环境,人们的行为往往是对虚拟  
[15]12-13  
环境的反应,而并非对真实环境的反应  
从  
这个角度看,媒介在给人们信息的同时也在塑造我  
们对客观事实的判断和价值观此外,媒介信息中  
不乏商业动因,如广告中就隐含着出资者的利益和  
访谈显示,成都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在大学阶  
126  
林三芳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现状及其发展策略———基于成都市青少年媒介素养现状调查的研究  
价值观,如何能动地辨识媒介信息,具有独立自主的  
信息批判能力,减少刻板印象的形成,分清真实世界  
与虚拟世界的构建成因,让信息为我所用,而非成为  
信息的奴隶是媒介素养教育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再次,同所有的学科知识的教育一样,媒介素养  
教育也是一项动态的长期发展的系统工程,美国传  
媒专家保罗·莱文森(PaulLevinson)教授在他的  
关的社会组织是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机构,  
作为社会文化的建设者,这些机构可以向青少年开  
,让青少年了解媒体如何运作及其信息产制意义,  
开设相关专栏或者制作特别节目推动媒介素养教  
,也可以组织针对青少年进行不同主题的媒介素  
养教育的特别活动或短期培训此次针对成都市青  
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调查显示,成都市的青少年更  
希望通过参观网站或电视台等信息生产机构开设  
相关课程讲座校园相关社团等途径提高自己的媒  
介素养。  
新新媒介一书中为我们描述到:“新新媒介的软件  
和硬件都在飞速发展一日千里……未来的媒介不  
新新媒介,也不是新新媒介,而是新新媒介  
超级版暞,也就是新新媒介的仿声  
()方法策略  
[
16]中文版序,2  
暞。暠  
教育也应该与时俱进,避免产生数位鸿沟。  
)途径策略  
科技推动媒介不断发展,媒介素养  
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途径众多,但无论选择  
什么途径进行,其方法应该符合新媒体和青少年的  
特征如前文所述,新媒体和青少年都具有开放分  
富有创造性追求民主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  
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方法最好以实践参与为主要  
方法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强调,不要把外在  
的东西强加给儿童和青少年,而是要使人类与生俱  
来的能力得以生长,这就是他的教育即生长观点,  
(
媒介素养教育作为青少年的必修课需要一个发  
展过程,从目前的教育体制看,大学具备开设媒介素  
养教育选修课的条件,有的学校已经作了积极的尝  
试和探究媒介素养教育在中学实施尚有困难,大  
多数中学在心理思想政治和计算机课程中涉及到  
媒介素养的相关知识,但因为缺乏明确的培养目标,  
媒介素养知识不系统亦不完善在现有教育体制  
,如何行之有效地进行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笔者  
以为,一方面需要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学术研究,增强  
交流;另一方面,需要积极尝试本土化的有效的教育  
途径。  
[17]389  
杜威强调本能的生长表现为社会性活动  
他  
还详尽阐述了取得最佳学习效果的途径是实践和具  
体活动媒介素养教育的学习是一个由批判性到创  
造性的过程,最终是让他们乐用善用媒体,与之对  
应的能力是技术及认知能力批判能力产制能力  
,这些知识的习得不仅局限于学习场所,而且要具  
有迁移性。“教育从整体上说不过是使受教育者做  
好准备,去迎战生活中的各种直接经历,用有关的思  
想和恰当的行动去应付每时每刻出现的情况……教  
媒介素养教育是一个复杂的教育体系,从知识  
的角度看,媒介素养教育是一个交叉性的学术领域,  
其内容涉及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媒介理论媒介  
实践等多个学科从实施路径看,它需要家庭教育  
机构社会机构等与青少年成长相关的组织协同进  
家庭是青少年使用媒介的主要场所,父母也是  
青少年成长中很好的老师,父母也需要学习相关知  
,以便在使用媒介的过程中同青少年及时分享分  
析相关的信息,尽量减少媒体使用不当所造成的负  
面影响学校是青少年学习知识的主要场所,学校  
在没有增设专门媒介素养教育课程的情况下,可以  
在厘清媒介素养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尝试将媒介素  
养知识合理分解,渗透在部分学科教学中在师资  
问题上,学校一方面可以让在职教师参加媒介素养  
相关知识的进修,另一方面可以与新闻传播类专业  
的院校合作,开展学术讲座,或者邀请大学生志愿者  
协助开展专题短训活动媒介组织和青少年工作相  
[18]65-66  
育的全部目的就是使人具有活跃的智慧。暠  
教育机构和公益团体在教学中,可以任务驱动活动  
设计为中心,利用青少年对新媒体的浓厚兴趣,挖掘  
具有时代性的媒介内容进行探讨和质疑,平等对话,  
分享观点并澄清价值,让他们在团队活动中主动认  
知与反思,建构有用的个人媒介知识。  
()评价策略  
媒介素养教育的最终结果要体现在教育效果  
,如何系统评价媒介素养教育效果,需要学界深入  
探索研究媒介素养是多维度的,传播学者詹  
姆士·波特(W.JamesPotter)提出了媒介素养的四  
个维度:认知领域(指智力活动及思考)、情感领域  
(指感情的维度)、审美领域(指从艺术角度享受理  
解及欣赏媒介内容的能力)、道德领域(指推断信息  
127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369  
中的价值的能力)  
这些维度和能力涉及知  
在媒介已然成为环境的今天,人们越来越依赖  
价值态度和行为等方面,很难用单一的评价途  
径完成,媒介素养教学效果更适宜用过程性评价,这  
种动态的评价方更符合媒介素养的特点,其内容大  
概包括这几个方面的内容:(1)教学活动的参与状  
媒介素养需要互相学习和启迪,所以对话活动  
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在对话活动中的积极性及参与  
状况可以作为评价内容之一,这个内容的完成最好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2)课业完成状况这主要体  
现在学生的自我学习及学习的主动状况,以教师布  
置课业任务为主,如媒介内容评析个人或家庭的媒  
介使用记录等形式,这个内容可由教师完成。(3)自  
我评价媒介素养教育效果最终体现为个体素养,  
个体的反思在学习过程中很重要,面对纷繁的信息,  
是否具有辨识能力,这种能力是否能持续发展,是否  
能将所学运用于现实等问题,是需要学习者自我觉  
察并为今后的学习找准努力方向。  
媒介,新旧媒介的融合交叉与互动改变着人们的生  
活习俗和社会实务青少年是新媒体使用的主流人  
,他们的群体个性如创新能力强参与意识强等特  
征正影响并决定着新媒体的发展方向,媒介素养教  
育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其涉及的学科和机构众  
,理想的媒介素养教育意味着以最佳的配方整合  
[20]250  
学生与父母媒介从业者及教师的多边关系  
为达到这一理想境界,世界许多地区的研究者已经  
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这些研究为我们提  
供了有益的借鉴,但媒介素养教育是一个动态发展  
的过程,没有终点,各地的实际状况也各不一样,如  
何探寻出具有本地特色的媒介素养教育模式是摆在  
各地媒介素养教育研究者面前的要务随着人们对  
媒介素养重视的升温,我们有理由相信媒介素养教  
育的对象不再仅仅局限于青少年,而将扩大到全体  
公民,成为一个终身教育的社会项目。  
参考文献:  
[
1]周典芳,陈国明.媒介素养概论[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5.  
2]潘玲娟.电视暴力研究:理论与现象之解读[M].台北:秀威资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5.  
3]卜卫.论媒介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1997,(1).  
4]MASTERMANL.TeachingTheMedia [M].London:Taylor& FranciseLibrary,2005.  
[
[
[
[5]LEAVISFR,THOMPSOND.CultureandEnviroment:TheTrainingofCriticalAwareness[M].London:Chatto&  
Windus,1933.  
[
6]宋小卫.西方学者论媒介素养教育[J].国际新闻界,2000,(4).  
7]刘清泉.媒介教育刍论[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  
8]联合国青年议题:世界青年行动纲领[EB/OL].[2012灢02灢16].http://www.un.org/chinese/esa/social/youth/wpay.htm.  
[
[
[9]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0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R/OL].(2011灢08灢19).http://www.cnnic.cn/research/  
bgxz/qsnbg/201108/P020110819433406802439.pdf.  
[10]17岁高中生为买苹果卖肾[N].今晚报,2012灢04灢06(A04).  
[11]宋雁慧.校园暴力与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R]//李文革,沈杰.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09-2010).北京:社会科  
学文献出版社,2010.  
[12]李蓉.传播学视野中的网络生态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13]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中国传媒大学调查统计研究所.2009年青少年网瘾调查报告[R/OL].http://mat1.gtimg.com/  
edu/pdf/wangyinbaogao.pdf.  
[
14]HOLLINGWORTH LS.ThePschology f  
o theAdolescent[M].NewYork:D.AppletonandCompany,1928.  
y
[
15]()李普曼.公众舆论[M].阎克文,江红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16]莱文森中文版序[M]//()保罗·莱文森.新新媒介.何道宽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17]李海燕.外国教育发展概论[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  
18]()怀特海.教育的目的[M].徐汝舟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19]()巴兰,戴维斯.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M].曹书乐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0]张开.媒介素养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
[
[
[
[
[责任编辑:]  
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