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文彬暋试论语言符号(词)的客观性和主观性
过程来分析的。
这样看来,专名、单义词和多义词作为符号,其本质
甚至不觉得理解上不方便,因为单义词本质上也是基于
意识觉察到不同个体的相似性之上的。它们似乎可以
互相转化,专名可以“发展暠为单义词,单义词也可以发
展为多义词。
是一致的,它们都是意指过程的产物,都有客观的对象
和主观的内涵。不同点在于各有侧重:专名是一个能指
只指称“一个暠事物;单义词是一个能指指称“一类暠相同
的事物,关注了对象内涵的一致性;而多义词是用一个
能指来指称“一批暠相关或相似的事物。从主观性上看,
专名只是体现在能指所指联系的任意性上(复合专名不
同),单义词要联系的事物很接近,需要的主观努力不
多,而多义词则需要更多的观察才能将虽然相关但是不
同的事物联系起来,所以主观性强。这种主观性进一步
发展,就上升到语言运用的艺术高度,所谓的比喻和借
代的修辞格就是概括这类现象的。
主观性是语言“与生俱来暠的特性,探讨主观性应该
从语言符号创造处开始。主观性和客观性密切结合,所
以二者应该统一起来研究。传统语言研究立足于语言
符号的能指,倾向于将词语看作静态的、孤立的东西,将
词语的意义看做附着在能指上的东西,站在这个立场上
难以深刻理解和宏观把握语言的主观性,也难以真正理
解语言的客观性。我们在前人基础上构拟了一个词的
内部构成模式,特别强调了所指的客观性,同时也更清
晰地定位了所指的主观性。这种观点更具概括性,解释
力也更强。
但是我们不必夸大这种主观性差异。在说话人的
运用看来,三者没有什么本质差别,就多义词而言我们
注释:
栙按照通俗的看法,符号的能指也可以称作符号。根据皮尔士的观点,符号的能指,也就是代表项,是狭义的符号。我们这里取
广义的理解,即包含能指和所指两个部分的才能叫符号。
栚后来继承索绪尔思想的学者不太重视“音
主
暠,而将符号看作是“音
客
暠与“义
主
客
暠的联系,认为二者结合起来指向“义暠,或者说
暠与“义暠可以通过意识直接建立
“
音
客
暠通过“义暠指向“义暠。根据我们的观点,“音暠不需要通过“义
主
客
主
暠起中介作用,“音
客
客
类似于条件反射的联系,这在我们随意用某个字母来临时指代某事物这种普通的符号活动中也能看出来。
栛也有人在这个层面上讨论词义的客观性,如刘继超《试论词义的客观性和主观性》(《西北师大学报》1996年3期)是在索绪尔
的符号理论里进行的。
栜外延和内涵都是逻辑学上的术语,一般指概念的两个心理属性(郭彩琴《逻辑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15页)。
本文的界定有所不同,即将外延看作是词的所指(义
客
),是“外暠在的,而内涵是“义
主
暠,是“内暠在的。
栞逻辑学特别重视概念(理解)要通过语音表象(即本文“音
客
暠)予以固定,在我们看来,意识对对象的把握在先,给予它一个能
指是后来的事情。前者是一种稍微高等一点的动物都有的本能,例如一只狗被某条蛇咬过,后来它看见蛇就避开,尽管它看
见的不太可能是同一条或同一种蛇。将对象与声音系统地联系起来,只有人类才能做到,所以只有人类才有语言符号系统。
参考文献:
[
1]中国社科院语言所词典室.现代汉语词典[K].增补本.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2]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暠和“主观化暠[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4).
3]冯光武.语言的主观性及其相关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06,(5).
4]齐沪扬.语气词与语气系统[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5]LANGACKER,R.W.FoundationsofCognitiveGrammar:TheoreticalPrerequisites[M].Stanford:StanfordUniversity,
987.
6]丁尔苏.语言的符号性[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7]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8]A.P.马蒂尼奇.语言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9]赵元任.符号学大纲[C]//赵元任语言学论文集.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10]胡泽洪.专名的涵义与指称[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2,(5).
11]张力峰.专名指称理论:历史、现状及反思[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
12]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
[
[
[
1
[
[
[
[
[
[
[
[责任编辑:唐暋普]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