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认为西方史学的所谓新史体并没有多少高明之处。他
新学旧学等意识形态的羁绊,得以特立独行于民国时
期多元的史学思潮中,潜心构建中国本位史学理论。
他的《史学述林》、《治史绪论》是可与柳诒徵的《国史要
义》相媲美的民国史学理论著作。如果我们把目光从
民国史学投向整个中国史学发展历程时,则会发现从
《史记·太史公自序》、《文心雕龙·史传》到《史通》、
《文史通义》,再到《史学述林》,它们所讨论的内容虽不
尽相同,有时在思想上也存在分歧,但它们阐释的对
象、思维、范畴、观念是一脉相承、不断发展的。这种精
神气质就是我国史学的民族特色和中国气派。当前如
何构建中国史学理论的话语体系,已成为一个大课题。
“文化本身有其传承性和沿袭性,必然也有一些有价
值、有意义的思想和理论能保持固有的生命力,并融入
当代的学术文化中,为当代学人所接受、继承、发扬。
把西方史书体裁和我国传统的纪事本末体相比较,认
为“欧洲史体亦兼有述制度与个人之篇,较纪事本末为
[7]83
宏暠 ,但仍不及章学诚创新的史体。不仅如此,刘咸
炘对西方史学界的历史观也有所批评,认为:“西人性
好极端,其哲学固欲求宇宙之主使,其科学亦固欲求最
后之因,故有伟人史观、经济史观、地理史观,皆执一而
废百,如巫医、命相之同论病源,互相争辩,今已倦矣。
而历史哲学犹为史家最高之的。黑格尔之正、合、反三
观念颇近道家,但其所谓理性则虚幻,孔道西今胜于古
[16]243
之说,亦止一偏。暠
刘咸炘从中国传统史学的立场
所得出的结论,虽不能说完全正确,但他以中国传统的
历史观念分析西方形形色色的历史观,其中国本位的
史学精神已跃然纸上。
[
17]
刘咸炘是民国时期传统史学派构建中国本位史学
理论的代表人物。在清季民初西史东渐的大潮中,刘
咸炘始终未进入学术主流,但他也由此少受学术门户、
任何事物的历史都是无法割断的,史学也是如此。暠
窃以为对刘咸炘等坚守中国本位的史学理论家进行深
入的研究,便是这样一项有意义的学术工作。
注释:
栙在大陆史学界关于刘咸炘史学的研究中,凌简的《刘咸炘的暣史学述林暤和宋慈抱的暣续史通暤》(《中国史学史资料》第四号,
1
961年12月)是新中国成立后较早的一篇专文。此后刘咸炘的史学在较长时期内不受关注。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
杨代欣在《刘咸炘与他的三国志知意》[《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4期]文中还感叹:“许多人根本不知道
刘咸炘,当然更不知道他著作等身。暠1996年,值刘咸炘诞辰一百周年之际,成都古籍书店影印《推十书》(三册),书首有吴天
墀、萧萐父、蒙默三位学者的序文,对刘咸炘史学的论述发人深思。进入21世纪,刘咸炘的史学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出现
了刘复生先生的《表宋风,兴蜀学———刘咸炘重修暣宋史暤简论》[《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期]和《刘咸
炘暣蜀学论暤及其在学术史上的意义》(《社会科学研究》2006年第3期),周鼎的《边缘的视界:刘咸炘对进化论的批判》[《四
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王吉伟《刘咸炘史学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张凯的
《
浙东史学与民国经史转型———以刘咸炘、蒙文通为中心》[《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刘开军《试
探刘咸炘的历史教育思想》[《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刘咸炘暣蜀诵暤的编纂体例与史学价值》
《蜀学》第6辑,巴蜀书社2011年版)、《刘咸炘暣四史知意暤的史学批评理论》(《池州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刘海波《刘咸
(
炘暣史通暤研究探析———以暣史通驳议暤为中心》(《天府新论》2012年第5期)等文,然大多关注刘咸炘史学思想中的某一侧面
或某部著作的史学成就。笔者寡陋,关于国外和港台地区的刘咸炘史学研究,仅见到台湾大学傅莉雯《试论刘咸炘暣汉书知
意暤》(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编《中国文学研究》第17期,2003年6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严寿澂《察变观风,史有子
意———读刘咸炘暣治史绪论暤》(《传统中国研究集刊》,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此外,2011年3月,台湾学者王汎森在
复旦大学作了题为《“风暠:一种被忽略的史学观念》的学术报告,讨论到刘咸炘的“观风暠思想。从学术史回顾中可见,新视野
下宏观与综合的探讨刘咸炘的史学成就仍大有空间。
栚刘咸炘的学术友人主要有蒙文通(1894—1968)、彭云生(1887—1966)、吴芳吉(1896—1932)、唐迪风(1886—1931)、卢前
(1905—1951)。参见刘复生《刘咸炘与学侣交往补述》,载《蜀学》第六辑,巴蜀书社2011年版。
栛若从《文史通义识语·叙》来看,该书写于“章君殁后百二十四年,岁次乙丑,仲冬月暠,即1925年11月,初由成都志古堂刊印
的时间是丁卯仲春月,即1927年2月。但刘咸炘开始研读《文史通义》的时间最晚不会迟于1915年。他在1917年撰写的
《汉书知意·序论》中说,1914年父亲去世后,他跟随兄长刘咸焌问学,“读会稽章氏书,略窥大体暠。其弟子在刘咸炘30岁
时,曾编了一部《系年录》[《推十书》(增补全本)壬癸合辑第3册],书中于戊午年(1918)条记载:“是年撰《文史通义解》二卷,
后改《识语》。暠乙丑年(1925)五月条记载:“删定《文史通义识语》,又作四篇。暠由此可知,刘咸炘着手撰写《文史通义识语》的
时间是1918年。七年后,补删成书。另外,刘咸炘还撰写了一部《续校雠通义》,动笔时间在1919年。《系年录》经过刘氏过
目,是可信的。所以,刘咸炘之研究章学诚并非受胡适的影响,而是自己读书的发现,要早于同时代的多数史学家。
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