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卷第5期  
2
0129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ichuan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  
Vol.39,No.5  
September,2012  
试论社科学术期刊参考文献  
著录规范的构建  
普  
(四川师范大学社科学报编辑部,成都610068)  
暋暋摘要:当前我国出版界参考文献著录虽然有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但社科学术期刊界参考文献  
著录规范却呈现出多样性与复杂性的特点究其原因,是国家标准忽视了我国社科学术期刊自身的特点,缺乏科  
学性和可操作性从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角度看,从有利于文献检索与利用的角度来看,社科学术期刊的参考  
文献著录应当规范化在社科期刊引证文献著录形式规范化建设过程中,社科期刊界要提高认识,正确处理参考  
文献的不同体例,正确认识参考文献著录规范化与文献检索利用与评价的关系,促进相关规范或标准朝着更加科  
合理的方向改进和发展。  
关键词:社科学术期刊;参考文献;著录规范;《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  
数据规范》  
中图分类号:G237.5暋文献标志码:A暋文章编号:1000灢5315(2012)05灢0135灢12  
暋暋社科学术期刊的引文规范问题,是一个比较旧的  
话题,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大规模的讨论但  
时至今日,虽然出台了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  
》(GB/T7714灢2005),但事实上学术期刊特别是社科  
学术期刊并没有彻底贯彻执行相反,针对社科学术  
期刊编排规范(主要是参考文献的著录规范)的争论愈  
演愈烈,部分社科学术期刊甚至结成同盟,明确编制各  
自的编排规范,尽管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实则显  
示了对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藐视这  
种情况,实在不利于科技日益发展状态下的文献信息  
共享及其衍生的评价功能的发挥。  
范化过程中应当注意一些什么问题? 笔者根据多年的  
编辑实践经验,拟就相关问题作一探讨,祈请方家批评  
指正。  
社科学术期刊参考文献著录规范的多样性和  
复杂性  
当前我国社科学术期刊参考文献著录规范,呈现  
出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  
()国家标准  
1987,国家标准局批准并发布了由全国文献工  
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的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GB7714灢87)。这个标准规定了各类型出版物中的  
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著录顺序著录用的符号、  
那么,社科学术期刊论文的参考文献有没有规范  
的可能性? 各种社科学术期刊参考文献著录格式有没  
有可能统一化规范化? 在学术期刊参考文献著录规  
[1]1.1  
各个著录项目的著录方法以及参考文献标注法暠  
,
专供著者与编者编纂文后参考文献使用,而不是图书  
收稿日期:2012灢03灢28  
基金项目:本文系苏雪梅副编审主持的四川省教育厅2011年重点项目编辑出版法律法规与学术规范研究暠(项目编号:  
1SA213)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唐普(1972—),,四川邻水人,文学博士,四川师范大学社科学报副编审,主要从事编辑学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1
135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4]  
馆员文献目录编纂者以及索引编辑者使用的文献著  
,占全国学术期刊的大多数暠 。毫不例外的是,入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的大部分社科学术期刊其  
时也采用了《CAJ技术规范》。这个《CAJ技术规范的  
核心内容,包括学术论文的参考文献著录。  
[1]1.2  
录规则暠  
可见,这个标准的适用对象是各类型  
出版物暠,著者与编者需要使用的规则与此同  
,国家标准局批准发布的由全国文献工作标准化技  
术委员会提出的国家标准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  
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7713灢87)也规定文后参考  
文献表按照GB7714灢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  
《CAJ技术规范的影响力很大,不仅很多入编期  
刊基本上采用了这个规范,而且2005年修订的国家标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7714灢2005)报批稿  
95%采用了其相关部分的内容,《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  
[2]6.7  
规定执行暠  
[5]  
2
005,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  
报编排规则(修订版)》则完全采用了它的相关规定  
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由全国信息与文献标准化技术委  
员会第六分委员会提出的修订后的国家标准文后参  
考文献著录规则》(GB/T7714灢2005)。这个标准规定  
了各个学科各种类型出版物的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  
项目著录顺序著录用的符号各个著录项目的著录  
方法以及参考文献在正文中的标注法暠,适用于著  
者和编辑著录的文后参考文献,而不能作为图书馆员、  
文献目录编制者及索引编辑者使用的文献著录规  
这其实不难理解,《CAJ技术规范的起草人是万锦堃、  
朱诚张积玉花平寰冯有为,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  
献著录规则修订本的起草人是段明莲纪昭明万锦  
陈浩元白光武,《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  
规范修订版的起草人是张积玉既然参与起草国家  
标准以及高校社科学报编排规范的人也参加了《CAJ  
技术规范的起草,那么这些规范之间肯定也就会大同  
小异。  
[3]“范围暠  
[3]“前言暠  
暠  
,“以达到共享文献信息资源的目的暠 。  
2.高校社科学报系统规范  
修订后的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各种  
类型出版物前还增加了各个学科暠,其适用的使用对  
象包括了作者和编辑,因此这个国家标准适用对象是  
囊括了社科学术期刊和论文作者的。  
1990年代初,由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组织,  
张积玉郑松元等先后起草制订了中国高等学校社会  
科学学报编排规范暠。19993,全国文科学报研  
究会讨论定稿了由张积玉起草的中国高等学校社会  
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199912月通过教育  
部社政司专家鉴定会评审,2000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  
关于印发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  
订版)的通知的文件(教社政[2000]1),要求各高  
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报执行如前所述,由于本规范的  
起草人张积玉同时又是《CAJ技术规范的起草人之  
,这个规范基本上与《CAJ技术规范保持一致,只是  
略为简化一些。  
(
)行业规范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  
990年代中期,清华大学成立中国学术期刊(光  
1
1
盘版)》电子杂志社,并着手建立中国学术期刊网(即后  
来中国知网的前身)等网络数据库。1999,新闻出  
版署发布关于印发《暣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暤检索与  
评价数据规范(试行)》的通知文件(新出音[1999]17  
),印发了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提  
出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  
3.其他社科学术期刊规范  
(
CAJ灢CDB/T1灢1998,以下简称“《CAJ技术规范》暠),  
《CAJ技术规范颁行以来,绝大多数的社科学  
术期刊参考文献著录都开始采用它规定的格式,但也  
有一部分社科期刊特别是社科院系统的期刊仍然采用  
传统的文献著录规则,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  
等刊物,有着自定的一套文献著录规范但随着中国  
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期刊的逐步增多,一些地方社  
科院系统的刊物也逐渐采用了《CAJ 技术规范》。  
《CAJ技术规范的大一统,因为各种方面的因素,后来  
也遭到了许多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的抵制和诘难,最关  
键的问题是它没有遵循社科学术期刊本身的特点,而  
开始在近3500种入编期刊中试行。2006,此规范重  
新修订(CAJ灢CDB/T1灢2006),修订说明:“《规  
的推广实验工作得到了广大期刊编辑部的大力支  
持和合作,并得到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教育部科技  
部等国家主管部门领导的充分肯定,认为规范的推  
广大大提高了我国期刊数字化信息处理检索评价和  
利用的速度,对我国大型集成化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  
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促进我国学术期刊规范化水  
[4]  
平的同时,也推动了全国文献工作标准化的进步。暠  
期刊编辑部的支持和合作,使全国执行规范的学术  
期刊已由1999年初的360种增加到2005 年的5013  
6灢  
[ 8]  
所谓的国际标准(惯例)的方式来编制规范  
总之,中国社会科学为代表的学术层次较高  
136  
试论社科学术期刊参考文献著录规范的构建  
的中国社科学术期刊,有着一套自己的参考文献及注  
科学学报采用了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编排  
规范》。  
释规则,基本上各自为阵,各家刊物有各自的参考文献  
著录格式,有的比较详细,《暣中国社会科学关于引  
文注释的规定》(《暣历史研究关于引文注释的规定》  
),有的比较简单,《暣文学遗产文稿技术规范》。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99《CAJ技术规范颁布  
之后,加之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  
订版)的推波助澜,高校人文社科学术期刊基本持支持  
态度,特别是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带头  
执行《CAJ技术规范》,使得高校社科学报基本上实现  
了编排规范的统一化但是,虽然《CAJ技术规范在  
不断地做修订,但它的小修小改始终解决不了人文社  
科学术期刊在执行这个规范中遇到的难题,故而遭到  
了部分高校社科学术期刊的抵制。20065,中国  
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  
研究中心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联合  
举办了中国社会科学期刊论文注释文后参考文献与  
这些社科学术期刊在期望无果的情况下果断拒绝  
《CAJ技术规范》,采用一套更适合自身学术论文的参  
考文献著录格式,本身也无可厚非。《CAJ技术规范》  
最初是为了提高期刊数字化信息处理检索评价和  
利用的质量和速度暠,提高大型集成数据库中国知网的  
利用程度,从而达到文献信息共享的目的事实上,我  
们排除商业利益因素,这个技术规范在期刊编排标准  
化和文献信息利用方面还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  
,入编期刊的不合作,势必会影响数据库的信息处理  
与检索利用,也会影响由此基础上产生的数据评价功  
这一点,容后再论。  
社科学术期刊文献引证规范统一的必要性  
如前所述,尽管存在着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  
录规则》,也有这个规范修订本的基础规范,中国学  
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但越来越多的  
CAJ入编期刊却逐渐与这两个规范背道而驰,依据人  
文社科学术研究的传统而各自为阵自成体系地搞一  
套自己的编排规范那么,社科学术期刊文献引证格  
式需不需要统一规范?  
[9]  
文献计量评价专题研讨会暠 ,邀请了社科院高校系  
统和图情系统的30余位专家学者进行讨论,征求意  
,对此规范做了修订,2006年的修订本但这个  
修订本又基于2005年在它基础上产生的国家标准文  
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因此很多东西没有较大的实  
质性的改进与修订20078,《清华大学学报  
笔者对此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  
首先,从学术规范的角度来讲,社科学术论文的文  
献引证也必须规范文献引证规范是学术规范的重要  
组成部分,是任何一个从事学术研究的人必须遵守的  
规范:“学术规范要求所有的作者,对于那些他们准备  
论文或其他类型的研究和报告时所使用了的著作的作  
(
哲社版)》主办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编排  
规范研讨会,15家高校人文社科学报联合发布了  
关于修改编排规范的联合启事》,出台了综合性人文  
[10,11]  
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编排规范》  
,约定于2008年起  
[
13]54  
执行一刊两制暠(其中大多数人参加了2005专题  
研讨会暠)。《清华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年第5期发  
表马忠文《“一刊两制暠: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  
文献引证体例的最佳选择》,2007年第6期更是不惜  
篇幅,刊发特稿为了共同的学术事业———“综合性人  
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编排规范研讨会发言集萃》,集  
中发表了12人的会议发言稿虽然有各种各样的意  
,但针对《CAJ技术规范的大规模讨伐呈现出一边  
倒的态势所以清华大学学报的编者按说:“当  
,应当表示谢忱之意。暠  
芝加哥文体手册》(The  
ChicagoManualofStyle)16版在注释和参考文  
暠(NotesandBibliography)中认为:“道德伦理版权  
著作法以及对读者的尊重都要求作者将引用之处注明  
出处,不管是直接引用还是间接引用;对于那些非常识  
要检索起来也不太容易的事实或观点也同时需要  
[
14]14.1  
注明出处。暠  
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编排规  
对参考文献标注和著录的原则是:“为了反映论文  
的科学依据和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严肃态度以及  
向读者提供有关信息的出处,应在论文的正文或致谢  
2
008年到来的时候,我们将看到一些著名高校的社科  
[
15]14  
学报会有一个明显的变化———一本期刊中有两种文献  
[12]  
之后列出参考文献表。暠 2004,教育部颁布的高  
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学术引  
文规范明确规定:“凡引用他人观点方案资料数据  
引证方式,即页下注释与著者-出版年体例并行。暠  
这个规范的主要特点是不再区分注释和参考文献当  
年带头执行《CAJ技术规范北京大学学报》(哲社  
)也于20081期开始执行新的编排规范,2012  
,入选教育部名刊工程的绝大多数高校哲学社会  
[16]54  
,无论是纸质或电子版,均应详加注释。暠  
凡引  
必注不仅是学术界通行的惯例,而且应该是从事学术  
研究的人必须具备的基本学术素养作者对于文献引  
137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证源的著录,不外乎包括这样一些内容:被引文献作者  
著作权人,creator),引证文献名称,引证文献的来源  
即版本出版社等相关信息),以及引证的页码及章节  
刊物参照格式,将自己的论文经过重新处理再投出去。  
(
对于那些屡投不中又不得不辗转投稿的作者来说,不  
停地修改自己论文的格式也是一项相当繁琐的工作,  
即使其本身也是完全遵守了学术规范的在美国,学  
术论文的写作主要有三大格式,芝加哥手册》、《美  
国心理学会出版手册》、《现代语言学会手册所采用的  
格式这些格式照顾到不同学科的范式差异,体现了  
各个学科的个性,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暠,“内容全面细  
,成为推动学术规范化的有力手段,具有很强的规范  
(
范围也就是说,作者提供的引证文献信息,一定要能  
让读者找得到,这是必需的很多针对《CAJ技术规  
发难的人认为,这些规则太繁琐,在编辑实践中会  
花费大量的人力事实上,作为一个严谨的作者,不论  
其采用何种著录方式,这些基本信息是应该提供给刊  
物和读者的我们在参考文献著录的编辑过程中花费  
了大量的精力,归根到底不是因为编排规范的繁琐,而  
恰恰是很多作者忽略了学术研究文献引证的基本原  
,表面上引用了很多文献,事实上有很多东西是二手  
,并未阅读原始文献,所以引文错误现在应该是各家  
社科学术期刊出现编校错误最多的部分因此,无论  
是作者,还是享有汇编著作权的期刊编辑部,文献引证  
都是需要规范的至于是采用注释还是文后参考文献  
著录的方式问题,可以进行讨论,但不是文献引证不需  
要规范的理由当然,中国人文社科学术领域的写作,  
有一个传统与自我风格的问题比如传统的注释体  
,这并非不可行,但关键要经得住现代学术共同体的  
认可,不能说原来传统这样,我们现在写作时就能这  
比如,日僧空海(774—835)《文镜秘府论·南集·  
集论:“或曰:晚代铨文者多矣至如梁昭明太子萧  
统与刘孝绰等,撰集文选》,自谓毕乎天地,悬诸日  
[19]  
暠 。在不同专业的作者之间完全能够选择一种通  
行的写作格式,这恐怕也是国内目前的学术研究者特  
别的期待这也是马忠文提出使作者在专业期刊与  
综合性期刊刊发文章获得通行证暞暠的综合性期刊适  
[20]  
用的一刊两制的一大好处。  
其三,从数据检索与评价的关系来看,文献引证也  
是需要规范的很多社科期刊界的人士对《CAJ技术  
规范有意见,认为那是图书情报界的事,与期刊没有  
干系其实,从知识生产与知识共享的角度来看,随着  
计算机技术及网络科技的发展,从图情角度编制一些  
科学合理的规范,是必要的很多人往往只看到了  
《CAJ技术规范的评价功能,却忽略了它的数据检索  
功能与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功能的确,学者所提倡  
的定性评价学术水平比纯粹依据数据库处理的刊物质  
量的定量评价似乎要合理科学得多,但这并不是文献  
信息研究评价机构的问题事实上,目前各大评价机  
构所进行的学术研究评价虽然也存在一些问题,但不  
能完全否定其功能的合理性比如CSSCI、《中国学术  
期刊(光盘版)》的文献计量,通过对引文的分析,在总  
体上也基本能够做出相对客观的定量评价结果像中  
国知网文献信息研究评价中心通过数据库处理后提供  
的信息,对我们期刊科研评价机构都具有参考价值。  
仅就中国知网提供的入编期刊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  
因子年报》“个刊影响力统计分析数据库来看,我们不  
仅可以看到期刊的学术影响力,而且能够看到单篇文  
章或作者的学术影响力它的文献信息研究评价并不  
是仅仅针对期刊的学术引证报告而已,而是一个全方  
位的评价,而且每条文献能够通过鼠标点击找到数据  
库中的源文件(即检索功能)。这也是科技发展带来的  
进步,也能为人们有效利用大型集成数据库的资源提  
供方便。  
[17]163  
。暠  
这样不知所据的话语,在今天看来,就是不符  
合学术规范的,但在当时的特殊环境下,没有人会说他  
不符合学术规范,就是现在的人也不说他不符合学术  
规范相反,他的这一段话反而成了日本文选》  
提倡的文选的实际编撰者是刘孝绰的证据之一。  
然而对于历史上的学术不端行为,如清代徐旭旦个人  
文集世经堂初集中出现的抄袭现象,初集中  
[18]  
不同程度地抄袭了几十篇前人之作暠 ,用今天的眼  
光来看,仍然有违学术规范又比如注释,中国传统古  
文献中多采用夹注的方式,但我们现在为了不影响正  
文的阅读,多处理成了脚注或者尾注,这也是著作体式  
朝着一种更为科学合理的规范化方向发展的表现。  
因此,那种仅仅以学科特点和写作惯例而一味泥古守  
旧的心态需要调整。  
其次,社科学术期刊引证文献著录格式的不规范  
和不统一,往往会使作者无所适从学术期刊应该是  
为作者服务的,当然它同时也要服务读者现在的社  
科学术期刊引证文献著录格式五花八门,其实给论文  
作者带来了相当多的麻烦作者投稿首先要找来拟投  
因此,文献引证方面的规范需不需要统一,我觉得  
有必要,关键是怎样来统一的问题目前的引证文献  
著录方式除特定的体例(如法律条文医学等),国际  
138  
试论社科学术期刊参考文献著录规范的构建  
通行的不外乎三种方式:一是顺序编码制,二是作者-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CAJ技术规范》  
存在的问题  
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CAJ技术  
出版年制,三是注释体例但不管是哪种体例,其作者  
所应提供的引证文献信息都应该是齐全的因此,无  
论采用哪种体例著录,基本信息都应当是一致的国  
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提供了两种体例(顺  
序编码制著者-出版年制),是选择性的,并非强制要  
求采用顺序编码制而国际标准ISO690:2010《信息  
和文献:参考文献著录和引文信息资源指南3版  
规范之所以会受到人文社科期刊界的责难,归根结底  
是有些规则既不符合人文社科学术论文汉语写作的实  
,也不符合国际惯例,“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没有充分  
顾及和考虑人文学科特别是涉及中国传统和古典文献  
[22]  
研究的相关学科的特殊性暠 。有关方面的讨论较  
,限于篇幅,不在此一一引述,仅粗略地谈谈它们在  
参考文献著录方面存在的缺陷。  
(Informationanddocumentation—Guidelinesforbib灢  
liographicreferenceandcitationstoinformationre灢  
sources)附录A 则提供了三种著录体例(必选一):姓  
()著录项目的问题  
-出版年体制[Nameanddatesystem(Harvardsys灢  
tem)]、数码体制(Numericsystem)、连续注释(Run灢  
有些著录项目有没有必要? 比如参考文献标志符  
(国家标准称参考文献标志类型暠)。当然,文献标志  
符在2006《CAJ技术规范中已经对印刷物没有作  
必备要求,但无论是国家标准还是《CAJ技术规范的  
附录示例均附上了标志符这些[M]、[C]之类的东西  
很不容易让人搞明白,就是从事期刊编辑10多年的笔  
[21]  
ningnotes) 。第一种即我们通常说的著者-出版年  
,第二种即顺序编码制,最后一种应该就是前面提到  
一刊两制所采用的注释体例(稍有区别)。  
采取何种参考文献著录体例,国际标准与国家标  
准并没有强制性规定,按理来说是期刊编辑部的自由。  
但是,“一刊两制好不好? 我个人认为从刊物的特色  
来看,并非尽善尽美,至少在同一本期刊中有编排格式  
不统一的感觉此外,从文献计量与评价的角度来说,  
人为地起到了文献信息共享的阻碍作用在期刊总  
刊发论文总量极大的当代社会,文献信息的处理必  
须依赖于计算机,“一刊两制多刊多制的参考文  
献著录体例,无疑对此妨碍不小除非像南京大学中  
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所采用的那种手工数据录  
,否则文献检索与评价的准确性会大打折扣事实  
,CSSCI手工数据错误的确太多,虽然电脑有时候与  
人脑在智能性方面还有相当差距,但在处理这些数据  
时往往具有更大的优势。  
者也有时弄不清楚这些标志,说实在的,很多作者  
和读者分不清楚,估计对计算机处理也没有多大的价  
,对于印刷物来说,也没有著录的必要,因为出版项  
很多信息已经提供清楚了国际标准ISO690媒体  
形式暠(Mediumdesignation)也仅要求非印刷物才必须  
著录,而且在其所附示例中,对印刷物并没有著录媒体  
形式对于网络文献,也仅是以“[online]暠(在线)的形  
式标注,并不像《CAJ技术规范“OL暠表示,而且还  
要增加文献类型和载体杨焕章先生说编辑规范应  
[23]  
当以人为本暠 ,这些人弄不懂计算机也没必要弄懂  
的东西根本没有必要著录即使是网络文献,只要我  
们能够具体给出引用地址,大家也就很清楚了,还非得  
区分数据库还是电子公告板电子期刊,我看还是没有  
必要。  
因此,我个人认为,“为了学术的共同事业暠,网络  
数据库采用较为固定的一种或按大学科(比如人文社  
科和自然科学工程应用)分成几种参考文献著录体例  
比较好,关键是要采用一种可行的体例事实上无论  
是哪一种体例,都能完整准确地提供参考文献信息,因  
此以学科特点等为由的自行其事,可能更多地是一种  
对相关规范的不合理性的无力抗争后的产物,抑或是  
涉及其他利益之争事实上,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  
传统出版业正日益接受着新兴媒体的巨大挑战,网络  
出版发行特别是网络数据库的集约发行是一个不可逆  
转的趋势,虽然集约化后的数据库入编期刊对自身正  
当的利益保护是必须的,但那是另外的问题,而不应当  
以此问题阻碍学术期刊文献引证规范的发展。  
又如,著作权人的著录项,《CAJ技术规范要求只  
著录主要责任者,并且不允许著录主要责任的形式  
(校注等),这个虽在2006年版已经取消了  
明文规定,但事实上在著录格式的示例中已经表明了  
倾向性。《CAJ技术规范最初版甚至连次要责任者等  
信息都不提供,这对人文社科类期刊的参考文献著录  
的确有些困难,因为有很多中国的古籍都是有很多责  
任者的(比如校注本),另外翻译作品也应该列出译者。  
新版《CAJ技术规范虽然有此备选项,但是任选,我觉  
,应该是必选(如果有)。就国际标准来看,也并非不  
提供作者(creator)的著作权形式,它们照样也使用“暳  
暳暳eds.暠“rivisedby暳暳暳暠,“translatedfromthe  
139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DutchbyGeorgeSTUYCK暠等描述性语句著录参考文  
ISO 对于“Morethanthreecreators暠则要求:“若文章  
作者人数超过四人(含四人),则所有作者姓名应尽可  
能全部写出;若要省略某位()作者姓名,则只需写出  
为这个问题,笔者也专门参考了芝加哥文体手  
》、《MLA 科研论文写作规范,发现这类问题也处  
理得相当灵活,并非如《CAJ技术规范》、国家标准规定  
得那样死板我想如果能够解决这个问题(这在技术  
上应该不是难题),大多数社科学术期刊的编辑们是能  
够接受的。  
第一作者全名,然后用andothers‘  
etal.其  
[21]5.4.2  
他几位作者姓名。暠  
可见,只要有可能就应当著  
录责任者,在省略其他次要责任者时使用缩略语同样  
会用到缩写点其实从文献评价的角度来说,次要责  
任者不加以著录,会造成一些评价机构统计数据的不  
准确性。  
因此,在一些关键问题上,我建议《CAJ技术规范》  
以及国家标准等不必拘泥于所谓的国际通行标准,应  
以符合大多数中国人文社科期刊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一  
些规范,如前所述,有些所谓参照的国际标准并非像  
限于文章篇幅,不再对其著录项目一一评说,聊举  
。  
《CAJ技术规范和国家标准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那样  
()标点符号的问题  
进行著录事实上,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  
》(GB/T7714灢2005)前言中也说它是一项专门  
供著者和编辑编撰文后参考文献使用的国家标准,非  
等效采用ISO690《文献工作文后参考文献内容、  
形式与结构ISO690灢2《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暋  
2部分:电子文献部分两项国际标准本标准在著  
录项目的设置著录格式的确定参考文献的著录以及  
参考文献表的组织等方面尽可能与国际标准保持一  
这也是《CAJ技术规范备受责难的问题,最突出  
的是文献分隔符“.暠。这个符号其实在英语文献中除  
了表示缩写外(国际标准并没有在著者的著录项中不  
出现人名缩写点的规定与示例),主要还是起一个句点  
的作用但用在非科技类的汉语出版物中,就有点不  
伦不类,但张积玉先生给了一个新的提法:表格用符  
[24]  
他回答了当前的《CAJ技术规范和国家标准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不符合国家标准标点符号  
[3]  
,以达到共享文献信息资源的目的暠 。这体现出国  
家标准在参照国际相关标准时具有灵活性,那么为什  
么不根据汉语书写印刷的特点更加灵活地制定一些相  
关规则呢?  
用法的难题但我感觉用表格用符号来回避其违  
背标点符号用法的说法仍属牵强。  
我们知道,在汉语种印刷出版物中,除科技出版物  
,句号都是用圆圈表示,这是当时在借鉴西洋标点用  
于汉语中的一个创新:  
再如,外文参考文献的作者著录问题,《芝加哥文  
体手册ISO690很简单地要求按照原文著录就可  
以了,而英文标准的文末参考文献著录格式是:独立作  
者是姓在前,名在后多位作者著录格式是:第一作者  
姓在前,其余作者按英语惯例(名前姓后)。《CAJ技  
术规范》(2006)14.4.2“外文文献示例:  
暋暋为什么小圆点不适合汉文的情况呢? 当时人  
们的看法是:(1)汉字结构复杂,不像拉丁字母那  
样简单,一个小圆点不足以与它配合显示;(2)汉  
语句子开头没有大写字母,句与句之间的界限不  
像西文那样分明,小圆点不足以显示区别特征;  
[
35]GREEN D H,WALLACE M E.MantleMetaso灢  
matismbyEphemeralCarbonateBelts[J].Nature  
S0028灢0836),1988,336:459462.  
37]WANG Chunyong,Mooney W D,WANG Xili,  
(3)汉字用毛笔书写,作点比作圈困难,更容易与  
“、暠“,暠相混以圈(。)代点(.),这是汉语标点符  
(
[25]  
号史上成功地改造外来形式的一个范例。  
而科技期刊采用西文句点是为了避免与常用的阿  
拉伯数字0或字母O 以及其他符号相混淆,这也是根  
据实际情况所作的变通。  
[
etal.AStudyon3灢D VelocityStructureofCrust  
andUpperMantleinSichuanYunnanRegion[J].  
ActaSeismologica(S1000灢9116),2002,15(1):12–  
但是,国家标准与《CAJ技术规范仅仅将此符号  
作为著录用符号,当然从计算机切分的角度来说,的确  
有利于数据的处理,但完全不顾作者写作和读者阅读  
需要出发,实际上忽视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事实上,  
芝加哥文体手册》、《MLA 科研论文写作规范等都是  
用句号(period)来表述这个分隔符号的芝加哥文  
体手册》“注释和参考文献暠(Notesandbibliograhpy)规  
1
7.  
这些示例的作者著录,不合国际标准的至少有两点:其  
,外国人名缩写没有用缩写点,原因是因为这个会与  
计算机自动切分的点相同;其二,多个责任者著录中第  
一作者之后的作者著录不符合国际标准名前姓后的惯  
,却很有中国特色暠。  
另外,国家标准要求只著录三个责任者以内,而  
140  
试论社科学术期刊参考文献著录规范的构建  
:“在参考文献中,条目按字母顺序排列,第一作者的  
[14]14.14  
(如英文作者名缩写时不用),但仍有避免不了的地  
比如网络文献的出处,就必然在网页地址中多处  
出现这个点,难道计算机会将一个网络地址切分成多  
个部分?  
姓名要颠倒,其他著录要素间用句号分隔。暠  
MLA 科研论文写作规范也规定:“出版地和出版者  
之间用冒号,出版者与出版时间之间用逗号,在出版时  
[13]151  
间后用句号。暠  
个人认为,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计  
这些问题不解决(其实也不难解决,参照ISO 也  
算机处理信息能力的提升,完全可以通过另外的技术  
手段对著录各项目进行切分。  
,还是国际惯例也好,都不难做到),就会不断地出  
现类似关于修改编排规范的联合启事》,而且以著名  
高校的学报这样的名刊抵制,会成为文献信息共享的  
巨大障碍。  
又如顿号,因为西文里没有,所以国家标准、《CAJ  
技术规范参照时就采用了逗号,实际上,顿号在  
汉语标点符号系统的建立中也是中国人的独特创造,  
多位作者之间使用顿号则符合汉语语法习惯汉语新  
式标点符号虽然是从西方借鉴过来的,所谓引进西  
式标点不是完全照搬,不是抛弃我国传统的句读符号  
另搞一套,而是从西方各国标点中加以选择,经过消  
改造调整替换补充,使适合我国的语言文字的  
事实上,《CAJ技术规范是从大型集成数据库角  
度出发的文献检索利用评价的角度来制定的,而国  
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则是从著者和编辑著  
录文后参考文献的角度而制定的,二者的目的和功用  
都不尽相同因此如果说《CAJ技术规范让作者和读  
者物化或机器化还情有可原的话,那么作为国家标准  
著录规则的亦步亦趋理当为学界所诟病当然,  
为达到信息资源共享的目的,完全有必要对参考文献  
著录方式进行统一规范化,但这个规范化一定要合乎  
以人为本的标准。  
[26]132  
特点,使我国原有的标点系统日益完善暠  
又如,书名号英语无书名号,国际标准与惯例  
,大标题(专著书籍等)用斜体,小标题(论文等)用  
[
13]8692[14]14.15  
灢 灢16  
引号  
这当然是针对印刷物而言的,“在  
电子环境下并不允许斜体,对印刷版的斜体部分,通常  
社科期刊引证文献著录形式规范化过程中应  
注意的问题  
的做法是在每个单词或词组之前和之后使用底  
[13]78  
线暠  
因为在网络或电子数据库中,并不能识别像  
()正确认识参考文献著录体例的关系  
斜体这类的格式化符号国家标准和《CAJ技术规范》  
的制订者可能忽视了汉语书名号并不是格式化符号,  
因而也一并将其删略对外文文献使用引号的标题,  
也同样将引号删掉这种以适合计算机识别的形式创  
,实际上抹煞了传统印刷出版物与网络出版物的区  
,损害的不仅是出版者的权益,而且也不符合印刷物  
读者的阅读习惯当然,不排除《CAJ技术规范最初  
的想法可能是为了方便计算机精确匹配数据库中的引  
证文献,如果在参考文献表中使用了书名号,可能会与  
数据库中的原始文献有出入(原始文献题名一般不用  
书名号)。这其实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进行处理,我们常  
用的百度google搜索引擎在对我们提供信息检索时  
不是照样做得很好么?  
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应当齐备清楚,这是在学术  
论文写作过程中必须具备的条件其实就著录体例而  
,目前国际上通行的有三种体例,:著者-出版年  
体例顺序编码体例注释体例这三种体例的名称大  
同小异,ISO690:2010附录A“引证方式暠(Methodsof  
citation)称为“Nameanddatesystem (Harvardsys灢  
[21]  
tem)暠、“Numericsystem暠、“Runningnotes暠 ;《芝加  
哥文体手册则采用两种源文引证体例———“Notes  
[14]14.2  
andBibligraphy暠、“AuthorDateReferences暠  
;国  
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7714灢2005)提  
出了顺序编码制著者-出版年制两种可选方  
[3]9  
;《CAJ技术规范则推荐采用国家标准规定的  
顺序编码制暠,同时也说可以采用国家标准规定的作  
[
4]14  
又比如副标题,国际标准一般采用“:暠(《芝加哥手  
也建议用这个符号,但在说明中说欧洲传统著录时  
用句点),但我们有些古籍的篇章著录则通常采用间隔  
(文心雕龙·原道》),《CAJ技术规范和国家标  
准则一刀切,用冒号,这在汉语书写习惯中有时会让人  
感觉别扭(文心雕龙:原道》)。  
-出版年制暠 。所以无论从国际标准ISO690来  
,还是从出版界公认的芝加哥文体手册来说,注释  
理所应当是一种参考文献或引证文献的著录体例。  
但是,《CAJ技术规范参考文献一节中专门  
列出了参考文献与注释的区别与关系暠:“参考文献是  
作者撰写论著时所引用的已公开发表的文献书目,集  
中列表于文末;注释主要包括释义性注释和引文注释,  
一般排印在该页地脚或集中列于文末参考文献表之  
现在再回到“.暠符号。《CAJ技术规范一心想将  
它作为文献的计算机自动切分符,但殊不知你避过这  
141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释义性注释是对论著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  
有它自身的优缺点,因此在提倡采用注释体例的时候,  
不能一概地否定另外的参考文献著录体例比如顺  
序编码制暠,根据编码可以直接在文后参考文献表中找  
到对应的文献,但有可能会影响读者的阅读;页下注释  
可以方便读者阅读,但对于引文较多的论文可能会多  
处重复出现相同的条目,不节约版面,而且由于排版软  
件的因素等,可能会影响一些版面文字排列的整洁美  
;著者-出版年制虽然只在正文里夹注著者和出版  
年基本信息,具有作者写作修改,编者录排,读者阅读  
步解释或补充说明;引文注释包括各种不宜列入文后  
参考文献的引文和个别文后参考文献的节略形式  
[4]14.8  
…暠  
为了便于自己数据库的检索与利用,人为地  
将注释体例排除在参考文献著录体例之外,忽视了学  
术论文特别是人文社科学术论文写作的传统。  
客观地讲,论文注释分为释注和引注两种释注  
主要为解释性的说明文字,是对论文中特定内容的解  
释或补充说明;引注主要是对论文中引用他人的内容  
[
27]  
[30]  
或观点出版的标注暠 。按照中国学术著作的传统,  
一般是将引用文献以引注的形式进行著录,即注释体  
。《CAJ技术规范将引文注释的范围缩小到了各  
种不宜列入文后参考文献的引文和个别文后参考文献  
的节略形式暠,没有科学依据王学典认为:人文社科  
类论文的注释大体承担着这样一些功能:一是注明材  
料来源的功能;二是具有与某一专题研究相关的书目  
导读和论文索引的性质;三是作者所下功夫大小多少  
等方面的优点 ,但相对于同一作者同一年的不同引  
,如果过多的话,要使用a、b、c等进行编号,而且也  
不利于读者一一对应参考文献,“从编辑工作角度看并  
不比现在多数学术期刊采用的顺序编码制省事暠,“它  
[
31]  
同样存在顺序编码制不方便读者的弊端暠  
其次,要正确看待参考文献著录体例的多样性问  
有的学者认为,“一刊两制有利于保护学科的差  
异性暠,有利于保证学术的纯洁性暠,有利于保障学刊  
[
28]  
[29]  
的最重要的显示窗口 他进一步将注脚粗分为  
四种类型:“出处式注脚,“资料式注脚,“考订式注  
,“正文式注脚因此,“注释绝不是一种形式上的  
东西,尤非可有可无仅具参考意义的点缀,它既然是  
学术论文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那就必须用学术的  
独立性暠 。采用灵活多样的参考文献著录方式,  
当然可以避免千刊一面的形式,但无论是采用哪种  
著录方式,其基本的项目应当是必备的主张一刊两  
的人也认为:“在同本期刊中不同学科论文的文献  
引证体例形式难以统一的前提下,理性的选择应该是  
首先确保实质性内容的完整有序,即不论是采用注释  
体例还是参考文献的体例,它们的基本构成要素都必  
[28]  
方法处置它暠  
正因为如此,20078月举行的综合性人文社  
会科学学术期刊编排规范研讨会15家高校人文社  
科学报公开发布了关于修改编排规范的联合启事》,  
提出了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两种文献引证  
方式———“一刊两制暠:“相比较而言,综合性期刊在文  
献引证体例上采用一刊两制似较为理想,即人文学  
科的论文采用注释体例,社会科学论文采用著者-出  
版年体例(参考文献),在同一种期刊里二者可以兼容  
[32]  
须是一样的,这是尊重客观现实的求大同存小异。暠  
只要作者提供的学术论文引用文献的各种实质性内容  
完整有序,那么经过编辑的加工处理,无论采用哪种  
著录方式,都不应当会存在什么困难。  
其三,参考文献著录体例的规范应当是编者的自  
,同时也应当是作者的自觉作者的自觉即是要符  
合学术规范,“凡引必注暠;编者的自觉就是要用合乎著  
录规范的体例去规范作者提供的源文本很多人在探  
讨著录规范的时候提到简明易行适用的原则,但事  
实上,用于指导作者编者和出版者的芝加哥文体手  
》,百多年来出版了16个版次,对论文写作与出版中  
的各种问题均作了详细而繁复的规定,对于提高写作  
者的学术素养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并没有因此遭受诟  
而在最近的讨论中,有的人认为国家标准、《CAJ  
技术规范规定的参考文献著录方式繁琐,“以前按照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编排参  
考文献,遇到有些文章参考文献的著录无法对号入座  
而作者又无法进一步提供文献来源的情况时,就曾引  
起编辑和作者之间的误解,有的作者误以为编辑在刁  
[20]  
使用。暠 “我们所理解的一刊两制指的是注释制暞  
著者-出版年体例暞,并不包括《CAJ灢CD规范采用  
[
29]  
顺序编码制暞。暠 这样的反拨,又把顺序编码制暠  
完全推翻,显然超出了理性的范围。  
首先,顺序编码制与著者-出版年制注释体例一  
,是一种通行的参考文献著录体例无论是国际标  
准还是国家标准,都承认这样一种体例当然,各种刊  
物有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参考文献著录体例的权利,  
国际标准与国家标准都只是规定了可供选择的参考文  
献著录体例,并未强制要求采用哪一种,《CAJ技术规  
也仅是推荐采用顺序编码制暠,并不否定刊物采用  
著者-出版年体例其实,就笔者看来,各种体例都  
142  
试论社科学术期刊参考文献著录规范的构建  
难作者事实上,编辑为符合参考文献的体例而苦恼,  
一个衍生问题,但不是本文的重点,仅在此简要说明。  
目前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繁多,有关人文社科类  
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比较重要的有北京大学图书馆  
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南京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  
究评价中心CSSCI来源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  
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目》、中国知网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这些系统都采用了  
一些定量评价的方法当然,近年来以CSSCI为首的  
定量评价遭到了学术界的大力挞伐,很多研究评价机  
构转而寻求定性评价或者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  
我们认为,定量评价虽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但它  
的评价却是相对客观的,比定性评价的主观性随意性  
有相对的优势。  
作者也为此苦不堪言,造成了不是参考文献为学术研  
究服务,而是编辑和作者被参考文献的体例牵着鼻子  
[33]  
暠 。事实上,无论是采用哪种体例,只要作者不提  
供完整的引证数据,编辑始终是没有办法完美地著录  
引证文献即使采取注释体例巧妙地避免了引证文  
献著录不完整的缺陷,但无法排除读者对作者学术素  
养的怀疑。  
()正确认识参考文献规范与文献检索利用的关  
参考文献著录体例既无优劣之分,那么各种期刊  
采用何种方式著录参考文献的确无可厚非但我们从  
文献检索与利用的角度来看,从学术期刊今后的出版  
发行趋势来看,大型的集成化的数据库的出现是数字  
化时代的产物,学术期刊采用一种适合计算机识别的  
参考文献著录规范是适应时代发展的自觉。  
不可否认的是,以影响因子为主的学术影响力评  
价理论本身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  
1963年在加菲尔德的主持下研制了科学引文索引》  
(SCI),其后扩展到人文社科领域,1973年出版社  
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1978年出版艺术与人文科  
学引文索引》(A &HCI),如今已整合成大型数据  
———知识网络(webofknowledge)。1996年中国科  
学院文献情报中心首次利用该理论推出中国科学引  
文索引光盘版(CSCD),2000年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  
学研究中心出版发行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1998)  
光盘,“《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的研制成功填补了国  
内外的一个重要空白,它既是中文人文社会科学文献  
信息的重要查询工具,又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及学术  
期刊的主要评价工具暠,“它们比较科学客观地反映了  
各高等学校学者个人的科研生产能力和学术地位,反  
这个问题前面已有论述,不在此作过多的论证,仅  
就采用注释体例著录参考文献的期刊提出一点建议。  
诚然,注释体例著录参考文献有其他著录体例无  
法替代的优点,它可以在出处式暠、“资料式的注释中  
同时具备考订式暠、“正文式的注释,也就是说,一条  
注释,它可能既具有引证文献的内容著录,还可能包含  
作者的说明论证但就目前的数据库技术来说,计算  
机尚无法进行数据的辨别,在当今知识生产规模巨大  
的情况下,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这样的大型数  
据库不可能通过人工手段重新编制每篇论文的参考文  
献表,而且即使能够通过人工采集数据,也会使数据的  
准确性大打折扣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既保证各家  
刊物灵活采用适合自身特点的参考文献著录方式,另  
一方面也能够使大型集成数据库文献检索与利用数据  
采集,笔者建议采用注释体例的期刊在文后专列一个  
引证文献表当然,一方面文后参考文献(或引证文献  
)的著录格式应当有所改进;另一方面,入编中国学  
术期刊(光盘版)》的学术期刊应当尽量提供适合计算  
机采集数据的参考文献表如果因为这样那样的问  
,可以选择不参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但一旦  
加入数据库,则应遵守一定的规则。  
[34]  
映了社会科学学术期刊高校学报的学术影响暠  
与此同时,我国台湾地区1999年正式成立行政院国  
家科学委员会社会科学研究中心暞暠,建立台湾社会  
科学引文索引资料库(TSSCI)暠,其目的是:1.建立台  
湾地区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引用文献资料库;2.提供有  
效评估社会科学研究发展之量化指标:A.分析台湾地  
区核心社会科学期刊被引用情形以了解各学术期刊之  
影响力;B.了解社会科学研究人员之论文在国内被引  
[35]  
用的情形以评估其研究绩效。 CSSCITSSCI在来  
源期刊(收录期刊)的遴选方法上有一些区别,但在学  
术评价方面具有比较一致的功能,即期刊评价与论文  
评价。2010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  
基于其大型数据库发布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  
(2008、2009),综合类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暠  
主要以期刊综合总被引暠、“期刊综合影响因子暠、“社  
至于采用顺序编码制和著者-出版年制的学术论  
,因为文后有参考文献表,所以不存在注释体例的问  
,不在此特别说明了。  
()正确认识参考文献著录规范与学术评价的关  
参考文献著录规范与学术评价的关系,是本文的  
143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科影响因子暠、“可被引文献量暠、“基金论文比暠、“web  
改编排规范的联合启事的签署)即是按照新的综合  
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编排规范编排的可见,以  
名刊为代表的期刊,重新夺回了制订编排规范的应  
有话语权,这当然是可喜的。  
即年下载率暠、“他引总引比8个数据进行量化评  
,并通过了以蔡蓉华为组长的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科  
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武汉大学  
等单位的9位文献情报研究人员组成的评审组评审,  
然而,即使如此,所谓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  
术期刊编排规范的地位仍然是尴尬的尽管目前中  
国知网上已经再也找不到当年新闻出版署发布文件要  
求执行的《CAJ技术规范》,但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  
著录规则并没有再次修订更没有被废止,那么综合  
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编排规范有关参考文献著录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之间的矛盾怎么样解决?  
其实,既有的规范并非无一是处,新出的规范也有  
相当多的可取之处,关键的问题是对于学术期刊的编  
排规范特别是其主体参考文献的著录规范化的道路仍  
然要走下去如果搁置争议,共同发展,期刊自行其  
,数据库只管收益,那么我们的参考文献著录规范化  
就永远不能发展下去因此,至少作为国家标准的文  
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应当担当起这个任务,在科学借  
吸取的基础上,多多听取出版界和学术界的意见,  
集思广益,适时修订推出符合我国出版实情特别是适  
合人文社科类出版物的参考文献著录规范。  
评审组一致认为:《规范将是我国第一个公开的学术  
期刊评价指标基本数据的统计标准,其在构建评价指  
标体系规范评价数据统计原则与方法等方面的创新,  
对推进我国学术期刊评价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具有  
[36]  
重要意义暠 。可见,尽管定量评价在学者群期刊界  
遭受重大诟病,但仍然在文献情报界得到承认。  
尽管,文献情报界认可的定量评价结果之一即期  
刊评价,在我国的学术评价中受到曲解,形成了一个  
以刊评文的评价危机,科学合理的学术评价体系  
[37]  
的重建将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暠 ,那么这个重  
建的过程则需要全体学人机构的参与,当然也包括学  
术期刊界。“以刊评文的确是被异化和简化了的学  
[37]  
术评价暠 ,但基于统计学方法的学术期刊的定量评  
,实则是以文评刊暠。基于论文影响力数据的期刊  
评价虽然不能完全代替其他的评价手段,但无疑应当  
是一种较为重要的参考因素。《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  
:2011年版》“采用了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  
[
38]  
,以定量评价为依据,以专家定性评价为补充暠  
,
近年来,随着大型集约化数据库的出现,大多数学  
术期刊也逐渐加入到了电子数据库,比如CNKI、万  
维普台湾华亿等数据库的主要内容即是学术期刊  
的论文,这也是科技日益发展的必然趋势大型数据  
库的出现,在当前来说学术期刊可能遭遇不公正的经  
济待遇,但从论文发行和利用的角度来说,却加快了论  
文传播的范围和速度大型数据库的出现,也为学人  
检索和利用知识文献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因此学术期  
刊有必要对其刊发论文的引证文献提供能为计算机识  
采集的数据然而,目前我国的国家标准文后参  
考文献著录规则和中国知网的行业规范《CAJ技术规  
应用于人文社科领域的学术期刊还存在着一些问  
,但不宜采取一些过激的方式,“我们今天制定新的  
编排规范,并不是将以前的编排规范完全否定,推倒重  
,另起炉灶,而是在原有基础上加以改进和提  
这样的方式应当是可行的因为期刊评价毕竟不同于  
论文评价,论文评价可采取定性评价(同行评议)的方  
,而期刊评价比论文评价要复杂得多采用定量评  
价为依据,在目前应当是一种较为科学的方法,尽管  
评价指标数据的客观性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造成了  
指标数据质量有所下滑,一定程度影响了定量评价的  
[38]  
效果暠 ,但这并不是定量评价方法本身造成的因  
,为了更客观公正地提供影响因子数据的采集,学  
术期刊有义务提供较为快捷的利于计算机处理的论文  
引证文献(参考文献)数据。  
()要继续完善已有的相关规范  
应当承认,《CAJ技术规范和国家标准文后参考  
文献著录规则对于促进我国文献数字化做出了积极  
的贡献,对于出版界学术界规范参考文献的著录产生  
了正面的影响,但既有的规范仍存在一些缺点其实  
在这场期刊与数据库围绕编排规范的博弈中,数据库  
方面其实已经做出了一些让步比如,《CAJ技术规  
2006年修订版中已取消了1998年版的一些强  
制性规定,更换了一些示例;此外,中国知网出版的中  
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暠(入编期刊大多参与了关于修  
[39]  
暠 。因此,无论是有关参考文献著录的国家标准  
也好,还是如CAJ行业标准也好,在今后的修订过程  
中既要坚持学术引用的基本原则,又要在著录方式和  
项目中体现灵活性,让作者便于表达编者便于操作、  
读者便于理解,同时也便于计算机采集数据为文献检  
索与利用提供方便,这才是本文写作的宗旨。  
144  
试论社科学术期刊参考文献著录规范的构建  
注释:  
比如,文献标志符“[C]暠,按照《CAJ技术规范是指会议论文暠,然而在普通论文集的参考文献著录中有许多刊物仍然  
“[C]暠作为文献标志符;又比如文献标志符“[G]暠表示资料汇编暠,那么人文社科类的丛书算不算汇编?  
芝加哥手册对于注释,要求第一作者名前姓后,而在参考文献表中,因为一般要按照姓氏排序,所以必须将第一作  
者姓氏著录在名字的前面。  
栛ISO690:2010:“本国际标准中所用例证均不是字体字号与标点符号使用方面的强制性标准。暠(“1暋Scope暠)芝加  
哥文体手册则专门对标点符号用法有详细的规定。  
显然,15家联合声明采用一刊两制的刊物对两制的理解尚存在差异,《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2008年开始采  
用新的编排规范,程郁缀刘曙光学术期刊编排规范是动态发展的一文中的两制则似指著者-出版年制顺  
序编码制暠:“对于参考文献的著录原则,我们可以要求经济学类期刊社会学类期刊等,统一采用著者-出版年体例,  
也可以要求文学哲学历史类等专业性期刊,统一采用顺序编码制暞。暠“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以往的  
办刊实践中,有的经济学社会学方面论文(特别是国外约稿),就采用了著者-出版年体例;有的文学哲学方面的稿  
,也采用了顺序编码制放在当页脚注。暠清华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6。  
参考文献:  
[
1]国家标准局.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7714灢87)[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7.  
2]国家标准局.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7713灢87)[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7.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7714灢  
005)[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  
4]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S].北京: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2006.  
5]关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的增订补充说明[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4,(4).  
6]张积玉.社会科学期刊规范化若干重要问题答疑[J].河北学刊,2003,(2).  
7]刘泽生.期刊文献引证体例论争三题[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  
8]武丽霞.现行参考文献规范对古代文史研究的不适应性[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9]中国社会科学期刊论文注释文后参考文献与文献计量评价专题研讨会[J].学术界,2006,(4).  
10]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编排规范研讨会[EB/OL].(2007灢08灢21).[2009灢08灢21].http://qhxb.lib.tsinghua.  
edu.cn:8080/webpage/xuebao/social/view_news.jsp? serialNo=13.  
[
[
2
[
[
[
[
[
[
[
[11]关于修改编排规范的联合启事[EB/OL].(2007灢08灢22).[2009灢08灢21].http://qhxb.lib.tsinghua.edu.cn:8080/  
webpage/xuebao/social/view_news.jsp? serialNo=15.  
[12]为了共同的学术事业———“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编排规范研讨会发言集萃[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  
科学版),2007,(6).  
[13]美国现代语言协会.MLA 科研论文写作规范(MLA HandbookforWritersofResearchPapers)[M].SeventhEd灢  
tion.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14]TheChicagoManualofStyleOnline[M/OL].[2012灢03灢06].http://www.chicagomanualofstyle.org/home.ht灢  
ml.  
[15]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编排规范[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3.  
[16]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M]//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学风建设委员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  
术规范指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17](日本)遍照金刚.文镜秘府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  
[18]黄强,申玲燕.徐旭旦世经堂初集抄袭之作述考[J].文学遗产,2012,(1).  
[19]柳瑞雪,赵守江.多元化的学术共同体自律模式———关于美国学术论文写作格式的考察与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  
,2007,18(1).  
[
20]马忠文.一刊两制: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文献引证体例的最佳选择[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007,(5).  
21]ISO690:2010(E),Informationanddocumentation—Guidelinesforbibliographicreferenceandcitationstoinforma灢  
tionresources[S].Switzerland: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forStandardization,2010.  
22]姚申.学术期刊编辑规范与人文社会科学[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  
2
[
[
145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3]杨焕章.进一步完善学报编排规范需要注意的几个原则问题[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  
24]张积玉.注释参考文献著录中若干规范问题再探[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6).  
25]岳方遂.新式标点符号史论()[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3).  
26]林穗芳.标点符号学习与应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27]刘遗伦.参考文献参引文献暠:学术论文中的引文归属问题再探[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1,(5).  
28]王学典.选择一种更符合学术本性的论文注释体例[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  
29]杨海文.突破与创新:比较视域中的一刊两制暠[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  
30]王祥国,胡圣昌.著者-出版年制标注参考文献的优点与发展优势[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1997,8(4).  
31]潘国琪.我的两点看法[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  
32]施有文.发展:学报编排规范的内在属性[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  
33]王丰年.论学术刊物参考文献体例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学术刊物可持续发展的契机[J].科技与出版,2008,(8).  
34]邹志仁.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之研制意义与功能[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000,(4).  
35]TSSCI资料库说明[EB/OL].[2012灢02灢07].http://ssrc.sinica.edu.tw/ssrchome/5灢1.htm.  
36]《暣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暤数据统计规范《暣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  
[
[
[
[
[
[
[
[
[
[
[
2
[
[
科学)暤数据统计规范评审会纪要[G/OL]//《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数据统计规范汇编.[2012灢03灢10].ht灢  
tp://www.jif.cnki.net/Core/.  
[37]朱剑.重建学术评价机制的逻辑起点———核心期刊暠、“来源期刊排行榜谈起[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12,(1).  
[38]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研究报告[M]//朱强,蔡蓉华,何峻.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39]程郁缀,刘曙光.学术期刊编排规范是动态发展的[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  
OntheConstructionofReferencesSpecificationofSocialJournals  
TANGPu  
EditorialOfficeoftheJournalofSNU,SichuanNormalUniversity,Chengdu,Sichuan610068,China)  
(
Abstract:Althoughthenationalstandardofreferencesspecificationisexplicitlystatedin  
Rulesforcontent,formandstructureofbibliographicreferences,thereferencesspecificationof  
socialjournalsvaries.Thatisbecauseofthenationalstandardslackofdueattentionpaidtothe  
characteristicsofChinesesocialjournals.Fromboththeperspectiveoftechnologicalprogressand  
socialdevelopmentandtheperspectiveofbetterliteratureretrievalandutilization,themethodof  
recordingreferencesinsocialjournalsshouldbespecified.Duringtheprocessofreferencesspeci灢  
fication,thejournalcirclesshoulddeepentheunderstanding,handlethedifferentformatsofthe  
referencescorrectly,haveacorrectunderstandingof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referencesspec灢  
ificationandliteratureretrieval,utilizationandevaluation,aswellasleadtherelevantstandards  
toamorescientificandreasonabledevelopment.  
Keywords:socialjournals;references;referencesspecification;Rulesforcontent,formand  
structureof bibliographicreferences;Data NormforRetrievaland Evaluationof Chinese  
AcademicJournal(CD)  
[责任编辑:李大明]  
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