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继良暋大学协同创新的内部现实困境与制度改进
大学协同创新才可能具备坚实的人力基础。
四)改革教师评价制度,强化对协同创新的激
创新的教师也能在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中找到自己
(
的位置并实现自己的价值。总之,高校要建立科学
的教师评价制度,改革和完善教师工作的评价机制,
改革人事管理制度,探索与国际接轨的人事聘用和
分配制度,形成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激励机制和
约束机制。
励
目前,大学缺失利益驱动的自愿协同创新,原因
在于大学并未设计出协同创新的激励政策和手段。
所以,大学教师就仅仅完成规定的教学工作量和科
研工作量,而不是去寻求科研创新。所以,为激发教
师主动参与协同创新,就必须在教师评价、管理的各
类政策上,出台科学的制度激励和政策保障,形成教
师参与协同创新的政策导向。首先,大学需要出台
教师参与协同创新的制度规范,进行制度规约和激
励,包括教师参与协同创新的条件、学校提供的物质
和资金支持、评价考核、晋升与发展等。其次,大学
可考虑设立科技创新型教师(教授)、科技成果转化
型教师(教授)等评聘政策,以区别于一般的学术型
教师(教授)或教学型教师(教授)。这样,从事协同
此外,大学还应充分发挥契约的作用,保护协同
创新主体的利益,这包括知识产权协议(IP)和技术
管理计划(TMP);建立科学的利益共享和分配机
制,保证各方获取的实际利益与实际贡献一致。更
为重要的是,政府应在大学协同创新中发挥应有作
用,实现政府在协同创新中的“归位暠,如提供法律支
持、税收制度、创新政策;提供良好的协同创新外部
环境;加大协同创新经费投入;建立大学协同创新柔
性组织,强化大学协同创新的组织管理等。
参考文献:
[
1]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灢04灢25(2).
2]熊旭.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以协同创新方式培养创新人才[EB/OL].[2012灢02灢20].http://edu.people.com.cn/GB/
7159003.html.
3]张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战略意义和政策走向[J].教育研究,2011,(7):18灢21.
4]王树国.乘势聚力协同创新暋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1,(17):5灢8.
5]王树国.加强协同创新暋建设一流大学[J].大学(学术版),2011,(8):4灢9.
6]宁滨.全力推进协同创新暋服务经济社会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1,(17):8灢9.
7]张来斌.行业特色大学要积极开展协同创新[N].中国教育报,2011灢11灢28(5).
8]安江英,安连锁,等.产学协同:全方位培养创新人才的研究与持续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9,(10):67灢69.
9]曾卫勇.大学科技园运作模式研究———以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园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2008,(8):53灢59.
10]姜昱汐,胡晓庆,等.大学科技园协同创新中政产学研的作用及收益分析[J].现代教育管理,2011,(8):33灢35.
11]李应博,周立,何建坤.协同创新服务视角下的中国大学创新能力转移[J].中国科技论坛,2007,(2):21灢25.
12]徐枞巍.高校应成为协同创新的“发动机暠[EB/OL].[2012灢01灢12].http://www.netbig.com/news/5134/? newspage=2.
13]张爱琴,陈红.产学研知识创新网络的协同创新评价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44灢47.
14]熊励,孙友霞,等.协同创新研究综述———基于实现途径视角[J].科技管理研究,2011,(14):15灢18.
15]伯顿·克拉克(BurtonR.Clark).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M].王承绪等译.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
994.
16]杨晨光.专家:高校要以育人为本暋与各领域协同创新[N].中国教育报,2011灢08灢25(2).
17]科技日报评论员.协同创新:高校发展的新模式[EB/OL].[2011灢09灢14].http://hnu.chinahvacr.com/2011/0914/268.ht灢
ml.
[
1
[
[
[
[
[
[
[
[
[
[
[
[
[
1
[
[
[18]约翰·范德格拉夫(JohnH.VandeGraaff).学术权力———七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比较[M].王承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
出版社,2001.
[
19]宋大成.文化:大学的气质与灵魂[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88灢91.
20]卡尔·雅斯贝尔斯(KarlJaspers).大学之理念[M].邱立波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21]约翰·S·布鲁贝克(JohnS.Brubacher).高等教育哲学[M].王承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22]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AbrahamFlexner).现代大学论———美英德大学研究[M].徐辉,陈晓菲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
[
[
[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