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卷第1期  
2
0131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ichuan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  
Vol.40,No.1  
January,2013  
民国史学与宋学  
——以陈垣先生为例  
珍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北京100872)  
(
暋暋摘要:民国史学受清学影响,也受宋学特别是南宋浙东史学的影响,此在七七事变之后,表现得最为明显,最  
为典型的史学家与史书是陈垣先生及其所著通鉴胡注表微》。陈垣早期学术受清学影响较大,实事求是,精益求  
;抗战爆发后,学术方向转变,由清学转向宋学,通史以致用,撰著明季滇黔佛教考》、《清初僧诤记南宋初河  
北新道教考》,论证其爱国思想;抗战后期,始撰通鉴胡注表微》,立足抗战爱国,发掘胡三省通鉴注中微言大义,  
陈古证今,论证国家至上与秉持民族大义的道理,由考证以通义理,重节义,为学经世致用,济物利民,重视文献掌  
故与考据,以清学考据为工具,以南宋史学为归宿,使陈垣抗战史学得到了一个完美总结。  
关键词:民国史学;宋学;陈垣;《通鉴胡注表微》  
中图分类号:K09暋文献标志码:A暋文章编号:1000灢5315(2013)01灢0147灢07  
暋暋民国史学在其特定的社会背景下沿着学术与科  
学的道路不断前行,主要受两股势力的影响,一为新  
;一为传统学术其受传统学术的影响也有远近  
两股力量:近者为清学,远者为宋学民国史学继承  
清学传统,显而易见,言者论者亦多,而其对宋学尤  
其是宋代史学的借鉴吸收融汇与运用,则被诸多  
的具体现象所蒙蔽;特别是抗战爆发后,民国史学中  
的宋学元素远大于清学,学界对此似未有更多的关  
本文所论,旨在揭明宋学对民国史学的影响,然  
而论题较大,谨以陈垣(字援庵,以下称字)先生为  
,西  
,学习解剖学后加入同盟会,办报鼓动民众反清  
排满所有这些都影响了他以后的学术与著述又  
由于家庭的基督教信仰,他于1917年设想撰著乾  
隆基督教录》,虽未获成功,但以此为契机,撰出了他  
的第一篇学术论文元也里可温教考》,考证元代基  
督教在中国的传播,也里可温教即基督教聂斯托里  
该文由概念入手,清理文献有关记载,梳理教士  
东来教规教徒人数与人物政府管理与优待与异  
教关系碑刻文物及与景教异同,最后归纳结论推  
证严密,环环相扣,将信而有征的材料拼接起来,还  
原完整的历史事实,廓清其真象,由此引出可靠的认  
识和看法这篇学术论文基本上奠定了援庵自己的  
独特学术风格以后,他撰开封一赐乐业教考》(犹  
太教)、《火祆教入中国考》、《摩尼教入中国考》,与  
元也里可温教考合称古教四考暠,又撰元西域人  
华化考》、《书内学院新校慈恩传后》、《二十史朔闰  
例论述之。  
缜密考证与宋贤规模  
援庵自幼受清学影响较深,少时读张之洞輶轩  
书目答问》,稍大读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  
目录为步入学途之门径,这原本是清人初涉学问时  
所总结出来的经验他自17岁参加科考,接受八股  
文训练,同时读赵翼廿二史札记》,史法暠、“史  
收稿日期:2012灢07灢08  
基金项目:中国人民大学985项目资助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牛润珍(1954—),,河北成安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147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中西回史日历》、《史讳举例》、《校勘学释例》、  
从教外典籍见明末清初之天主教,使其学术风  
求义,引出清代汉学的兴盛汉学家以汉代近古,贾  
马融郑玄等对经典的解释邻接孔子本义魏晋  
以后,音韵叠变,字义不明,复经宋人臆解窜改,九经  
古音古义逐渐遗失,后人读经书已经分不清是孔子  
之经还是汉或唐宋人之经书因此,惠栋戴震等起  
而复汉学惠栋欲就经书作汉读考》,唯古是求,以  
汉为是;戴震借鉴惠栋以求是暠,由训诂通义理按  
照这样的思路,段玉裁作说文解字注》,王念孙撰  
广雅疏证》。王念孙训释·终风》“终风且暴曰  
既风且暴暠,又遍阅诗经》,找出…………暠句  
型数条,以验证训释王引之称此训释方法揆之本  
格愈益完善,其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援庵治学以考据为擅长,历来被视为20世纪新  
考据学派的大师其学术风格与特点是:竭泽而渔  
地穷尽有关材料;信而有征地引用材料;排比材料,  
归纳类例,择其典型事例揭明某一条义理;思理缜  
,依循事物发展的逻辑关系,步步推证,并与相类  
事物往还互证比较,既能将研究对象所涉及的问题  
加以解决,又能使论题研究更加系统全面深刻扎  
,以保证整个研究过程研究结论深具科学性客  
观性和准确性他曾将自己的考证方法的形成归结  
为两点:一是清代考据的方法,一是早年学习西医所  
受解剖学的训练援庵的考据由概念入手,又由概  
念考释而及事物本质特点发展联系及影响这  
既有清学的影响,又有宋学的因素元西域人华  
化考一书的撰著,堪称是这方面的典型作品。  
[3]自序  
文而协,验之他卷而通暠  
清人训诂并非全都确当,甚至连惠戴这样的大  
,也有不靠谱的文字训释,捕风捉影,误引伪书。  
陈寅恪曾说:“其材料往往残阙而寡少,其解释尤为  
不确定以谨愿之人而治经学,则但能依据文句,个  
别解释,而不能综合贯通,成一系统论述;以夸诞之  
人而治经学,则不甘以片段之论述为满足,因其材料  
残阙寡少及解释无定之故,转可利用一二细微疑似  
之单证,以附会其广泛难征之结论,其论既出之后,  
故不能犁然有当于人心,而人亦不易标举反证,以相  
诘难譬如图画鬼物,苟形态略具,则能事已毕,其  
元西域人华化考成书于1923,是援庵前半  
生的代表作,倍受中外学人推重是书八卷7万余  
,卷目为:绪论(西域范围西域文化状况华化意  
西域人华化先导),儒学篇(西域人及基督教世  
回回教世家佛教世家摩尼教世家之儒学),佛  
老篇(西域词人之佛老回回教世家由儒入佛基督  
教世家由儒入道),文学篇(西域之中国诗人基督教  
与回回教世家之中国诗人西域之中国文学西域之  
中国曲家),美术篇(西域之中国书家西域之中国画  
西域人之中国建筑),礼俗篇(西域之名氏丧葬、  
祠祭居处效华俗),女学篇(西域妇女华化先导与华  
),结论(总论元文化元人眼中西域人之华化元  
西域人华文著述表)。虽为考证,然构架规模已远非  
清学所能牢笼故陈寅恪于19352月为本书作  
序说:“能脱除清代经师之旧染,有以合于今日史学  
之真谛……至于先生是书之材料丰实,条理明辨,分  
析与综合二者极具工力,庶几宋贤著述之规  
[1]238  
真状之果肖似与否,画者与观者两皆不知也。暠  
学术界论述援庵学术渊源,多论及其对乾嘉诸  
老的继承与总结,甚或以其不擅长经学为短,孰不知  
清末民初经学衰而史学复振,史学关系国家与民族  
之兴最为切要,时代使命与学术自觉不允许援庵再  
步乾嘉诸老后尘援庵虽无经学研究成果,然其史  
学论著能熟练引用儒家经典,说明他的经学造诣还  
是相当高深的陈寅恪先生谙熟清代经学,对民国  
时期的史学研究又有深刻的体验,所以最能理解援  
庵学术援庵从钱大昕那里学到了实事求是的方  
,从顾炎武全祖望那里得到经世致用暠、保留传  
统历史文化的思想和民族精神顾炎武纠明末清谈  
误国之弊,提倡经世致用暠,借宋学反对王阳明的心  
,其学术思想沿承宋学援庵学术近承清学,远承  
宋学。1964,他曾写信给一位读者,谈到其当年  
撰著元西域人华化考的动机,:“此书著于中国  
被人最看不起之时,又值有人主张全盘西化之日,故  
[1]239  
。暠  
精密考证实事求是与宋贤著述规模,是援庵于  
抗战之前的学术特点其考据多受顾炎武钱大昕、  
王念孙等清儒之影响,然又不步趋清儒,承习其求实  
求用之学术精神与方法,摈弃其为考据而考据或证  
据不足而强作考据之陋弊顾炎武针对明末凿空说  
经之陋习,指出:“读九经自考文始,考文自知音始。  
[4]818  
其言如此。暠  
考据求真,求真以致学术思想之用,  
这是抗战前援庵学术的趋向。  
由清学转向宋学  
[2]73  
以至诸子百家之书,亦莫不然。暠 识字审音,由音  
148  
牛润珍民国史学与宋学———以陈垣先生为例  
抗战爆发后,援庵的学术方向发生了根本转变,  
呜呼! 自永嘉以来,河北沦于左衽者屡矣,然卒  
能用夏变夷,远而必复,中国疆土乃愈拓而愈广,人  
民愈生而愈众,何哉? 此固先民千百年之心力艰苦  
不为学术而学术,倡导有意义史学暠,以清学考据为  
工具,由考据通义理,讲究经世致用,用学术研究激  
发国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大义,为抗战提供理论和  
精神支撑,探索学术救国救亡的道路援庵学术的  
变化也是随民族危机日益加重,抗战形势不断变化  
而逐渐演进的。“九一八事变之后,他即已注意事  
,教书课徒,授以顾炎武日知录》,同时,撰著旧  
五代史辑本发覆》,由辑本避忌等字,  
揭示清代乾嘉时期文化专制背景下文臣士人的慎畏  
心态。“七七事变,伪统治平,山河破碎,人  
民受难,汉奸助纣为虐,欺压同侪,甚至诱逼有气节  
的著名学者为日伪做事这时,援庵正在读明清之  
际僧人语录,有感于现实,撰成明季滇黔佛教考》,  
表彰明末遗民逃禅不事清朝的民族气节。1941,  
日军既占据平津,汉奸们得意扬扬,有结队渡海朝  
[7]568-569  
培植而成,非幸致也。暠  
全真大道太一之所以被称为新道教原因有  
:一是三教主身份皆为汴宋遗民暠;二是遗民循  
,其政治态度与旧道教不同;三是新教宗旨传承  
不同于旧教援庵通过河北新道教的研究,论证夷  
狄无百年之运暠。他说:“大道教诸人,百年之间,两  
遭亡国之痛,均能守西山之节,危行言逊,从容于乱  
离凶暴之中盖自初祖以来,即深信夷狄无百年之  
暞…… 使子孙三四世不仕,则劫运必剥而复  
[7]649  
。暠  
新教苟全性命于劫运乱世,全真以忍耻含  
垢苦己利人为宗暠;大道以无为清净为宗,真常慈俭  
为宝,其戒则不色不欲不杀不饮酒不茹荤,以仁  
为心,恤困苦,去纷争,无私邪,守本分,不务化缘,日  
[5]后记  
[7]641  
,归以为荣,夸耀于乡党邻里者暠  
,这让援庵  
用衣食,自力耕桑赡足之暠  
,他们隐伏山中乡下,  
十分厌恶于是,他又撰成清初僧诤记》,借清初僧  
人木陈玉林投降清朝横行恶事,斥骂汉奸无耻行  
。《明季滇黔佛教考清初僧诤记于形式上考  
佛教,实则借考佛教论政治,并非纯粹的佛教史迹考  
。  
聚徒训众,刊行道藏》,留读书种子。“何为留读书  
种子? 全真家可贵,非徒贵其不仕也,贵其能读书而  
不仕也,若不读书而不仕,则滔滔天下皆是,安用全  
真乎! 若因不仕而不读书,则不一二世悉变为无文  
化之人,此统治者所求而不得也,故全真虽不仕,书  
[
7]596  
当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困守平津沦陷区的一些  
学人,因无法忍受长期的生活困迫,无奈到敌伪机  
学校任职谋食,援庵对此颇焦虑。1941,他又  
撰成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考证金元时期宋遗民  
在河北地区创建新道教,不事金元的事迹,揭示其  
民族气节与精神他说:“卢沟桥事变起,河北各地  
相继沦陷,作者亦备受迫害,乃有感于宋金及宋元  
,觉此所谓道家皆抗节不仕之遗民,岂可以其为道  
教而忽之也……诸之所以值得表扬者,不仅消极方  
面有不甘事敌之操,其积极方面复有济人利物之行,  
却不可不读。暠  
读书种子不绝,才能留住中华民  
族传统文化的根,方可用夏变夷。  
然而有些人寡廉少耻,认贼作父,最终身败名  
援庵尝例举宋金之际刘豫的下场以警示世人  
:“豫废后,拘于琼林苑,常蹙额告挞懒云:父子尽  
心竭力,无负上国,惟元帅哀怜之挞懒曰:‘刘蜀  
,刘蜀王! 尔犹不知罪过,独不观赵氏少主出京  
,百姓燃顶炼臂,香烟如云雾,号泣之声,闻十余  
,今废了尔后,京城无一人为你烦恼,尔误作人,犹  
[
7]583  
自不知罪过。暞豫遂默尔语塞。暠  
汉奸走狗人人唾  
[
6]重印后记  
固与明季遗民之逃禅者异曲同工也。暠  
抗战  
,甚至连其主子亦所不齿,世人读书至此,能不省  
悟吗?  
最困难的时刻,援庵借历史研究,进一步论证只要坚  
守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用夏变夷,中国就不会亡他  
:“靖康之乱,河北黉舍为墟,士流星散,残留者或  
竟为新朝利用三教(全真大道太一)祖乃别树新  
,聚众训徒,非力不食,其始与明季孙夏峰李二  
颜习斋之伦讲学相类,不属以前道教也迨儒门  
收拾不住,遂为道教扳去,然固汴宋遗民也。……三  
教祖皆北方学者,而能以宽柔为教,与金元二代相终  
,殆所谓化胡工毕,于以西升者耶,不然,何其适  
同样,对于全真教末流晚节不终堕落为市朝  
鬻道之徒暠,援庵亦予以贬黜他说:“道者以安贫守  
[7]626  
贱为尚,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暠  
全真末流贵盛,“居京师,住持皇家香火,徒众千百,  
崇墉华栋,连亘街衢,通显士大夫,洎豪家富室,庆吊  
问遗,水流而不尽,天下州郡黄冠羽士之流,岁时参  
请堂下者,踵相接而未尝绝也道宫虽名为闲静清  
[
高之地,而实与一繁剧大官府无异焉暠  
7]626  
,这完全  
49  
1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违背了全真教创建的初衷。“全真之兴,其初不过欲  
其首列本朝篇暠,考证胡注对于宋朝之称谓,:“本  
朝谓父母国人莫不有父母国,观其对本朝之称呼,  
即知其对父母国之厚薄胡身之今本通鉴注》,撰  
于宋亡以后,四库提要称之为元人然观其对  
宋朝之称呼,实未尝一日忘宋也大抵全书自四十  
卷至二百三十卷之间,恒称我朝我宋暞,而前后  
则率称宋朝暞,吾颇疑为元末镂版时所改,其  
溷迹嚣埃,深自韬晦,以俟剥复之机而已,岂期巫祝  
之术,为幼稚民族所欢迎,竟得其国王大臣之信仰,  
尊之以宗师,崇之以冠服,侈之以宫观台榭,如是其  
[7]626  
盛乎!暠  
至此,道流腐化,与新朝同流合污,使援  
庵深为叹息愤慨,这也是有感于时事而发。  
援庵撰著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的思想性较之  
[
8]1  
明季滇黔佛教考更进一层,从其学术源流上讲,可  
作内词者,身之原文也。暠 著史当对自己的祖国忠  
贞不二有国有家之时,人们对此似不措意;山河破  
国家败亡时,祖国显得尤为重要援庵著书,列  
本朝篇第一暠,显而易见,其国家意识第一。  
以这部书为标志,援庵学术已经由清学转为宋学,而  
其宋学的巅峰之作是他于抗战后期撰著的通鉴胡  
注表微》。  
新宋学之杰作———《通鉴胡注表微》  
援庵著述最具宋学精神者当数通鉴胡注表  
》。这是一部极富史学思想并且具有极高理论价  
值的学术专著,它将抗战时期的爱国主义史学与民  
族主义史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援庵论及撰著此  
书的缘起与目的,:  
史家借著史寄托心志,褒贬劝戒寓具事论,因此  
书法规范也是史家十分重视的,通鉴胡注表微》  
书法篇第二暠。援庵曰:“《通鉴书法,不尽关褒  
,故不如春秋之严温公谦不敢法春秋》,而志  
在续左氏传》,有所感触,亦仿左氏设辞君子曰而  
臣光曰以发之余则据事直书,使人随其时地  
之异而评其得失,以为鉴戒,非有一定不易之书法也  
……身之推论通鉴之书法为多,其有关全书义例  
及史文构造史料采取……固与通鉴纲目等之所  
,藏书渐以易粟唯胡氏复刻元  
通鉴》,尚是少时读本,不忍弃去;且喜其字  
,虽夹注亦与近代三号字型无异,颇便老眼。  
杜门无事,辄以此自遣一日读后晋纪开运  
三年胡注有曰:“臣妾之辱,唯晋宋为然,呜呼  
痛哉!暠又曰:“亡国之耻,言之者痛心,矧见之者  
! 此程正叔(程颐)所谓真知者也,天乎人  
!暠读竟不禁凄然者久之因念胡身之为文  
[8]20  
谓书法,涵义颇殊也。暠  
著书如何征引前史? 《汉书记宣帝神爵元年汉  
吏无故杀人,诸降羌及归义羌侯杨玉等恐怒叛汉。  
通鉴怨怒暠。胡注曰:“《通鉴略改班之  
,成一家之言。暠援庵进一步发挥说:“凡引书声明  
引自古人者,可略而不可改,裴松之三国注是也;  
未声明引古人而用其语者,可隐括为一家言,范蔚宗  
后汉书是也温公之通鉴》,盖范书之类,亦即  
(天祥)、(叠山)、(秀夫)三公同年进士,宋  
亡隐居二十余年而后卒,宋史无传,其著述  
亦多不见传所传仅鉴注释文辩误》,世  
以是为音训之学,不之注意故言浙东学术者,  
多举深宁(王应麟)、东发(黄震),而不及身之。  
自考据学兴,身之始以擅长地理称于世然身  
之岂独长于地理已哉,其忠爱之忱见于鉴注》  
者不一而足也今特辑其精语七百数十条,为  
二十篇,前十篇言史法,后十篇言史事,其有微  
,并表而出之,都二十余万言庶几身之生平  
抱负,及治学精神,均可察见,不徒考据而  
[8]23  
班书用史记之类。暠  
关于编年,《通鉴魏高贵乡公正元元年暠。  
胡注曰:“是年嘉平六年也,冬十月,高贵乡公方改元  
正元。《通鉴以是年系之高贵乡公,因书正元元  
。暠援庵曰:“古时改元,并从下诏之日为始,未尝追  
改以前之月日也。《通鉴患其纷错,乃创新例,必取  
末后一号冠诸正月上,当时已有议之者,说详日知  
》‘史书一年两号余撰二十史朔闰表》,凡在  
年中改元者,不书其元年,而书其二年,睹二年即知  
[
8]小引  
。  
[8]26  
臣妾之辱暠、“亡国之耻暠,奇耻大辱,刺痛了胡  
有元年,而前元之末年,不致被抹杀也。暠  
三省,六百六十年之后,又刺痛了援庵,故欲借胡注,  
全面系统阐发其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史学思想。  
援庵曰:“史文之构造,亦谓之书法,固与褒贬无  
[8]24  
。暠 《通鉴书法,虽不尽关褒贬,然其不记王莽  
改正朔,删削桓玄年号,书东晋帝逝世为暠,自有  
义例规范胡注对此一一揭明,援庵表胡注之微,  
通鉴胡注表微前十篇论史法,包括了史家著  
书的政治立场态度,是非判断,以及著述规范等。  
150  
牛润珍民国史学与宋学———以陈垣先生为例  
:“然则续通鉴,于南宋诸帝,亦可以先尝混一  
暞。 身之盖思及本朝,而心痛国力之不振  
常州非江南之地邪? 伯颜前此潜兵渡汉,固已屠沙  
洋矣至是攻常州,忿其久不下,城陷之日,尽屠戮  
,止有七人伏桥坎获免残忍至此,而中国之人秉  
史笔者,乃亦曲为之讳,至比之曹彬,岂其伦哉!暞丘  
濬生异代,犹为此论,文山身之,接于耳目,其感怆  
[8]25  
。暠 至于通鉴不书桓玄年号,援庵曰:“然乱  
臣贼子可以笔削惧;敌国外患不可以议论弭两宋  
[8]26  
之所以不亡于臣子,而皆亡于敌国也! 悲夫!暠  
两宋史学之盛与国力之弱,面对强敌入侵,一起破  
与其空话大论,倒不如躬身做些实事。  
[8]57  
为何如耶?暠 战争惨酷,人命如蚁,援庵特表此  
,也有感于日寇入侵,在中国制造了一桩桩灭绝人  
寰的惨案。  
援庵曰:“校勘为读史先务,日读误书而不知,未  
[
8]37  
为善学也。暠 故于通鉴胡注表微校勘篇第  
暠,总结胡注校书方法然援庵钩稽胡注校书方  
,不单为方法,而是从方法中发掘其爱国精神。  
通鉴秦昭襄王五十二年,“周民东亡暠。胡注  
:“义不为秦民也。暠援庵曰:“《史记注家多矣,‘周  
民东亡一语,周秦二纪皆载之,迄无注者,身之独释  
之曰义不为秦民暞。区区五言,非遇身之之时,不能  
通鉴秦昭襄王五十二年,荀卿曰:“商之服民,所以  
[8]58  
养生之者,无异周人。暠胡注曰:“以上下文观之,‘商  
二字,恐或倒置。暠援庵曰:“此条是纯理校今本  
为是注也。暠 胡三省为南宋遗民,义不仕元,与周  
民身同感受,方能注意及此。  
荀子·议兵篇》,通鉴所引者不殊,《通鉴》‘暞  
通鉴汉高帝十一年,陆贾说尉佗曰:“足下中  
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今足下反天性,弃冠  
。暠胡注曰:“背父母之国,不念坟墓宗族,是反天性  
椎髻以从蛮夷之俗,是弃冠带也。暠援庵曰:“此  
避宋讳耳而身之以为商周二字,恐或倒  
,意别有在也荀子言所以养生之者,无异周  
暞,谓待新服之民,无异周人也身之欲易为无异  
商人暞,则谓无异其在故国时,盖深感变于夷,不若仍  
为夏也其说甚美,然无所据,故谓之纯理校……身  
之之意,盖宁为亡国遗民,亦不愿为异国新民  
[8]59  
为宋末诸降人言之。暠 此又为日伪汉奸言之,汉  
奸投降日寇,背叛祖国,也是反天性。  
国难显忠臣,史书表忠义。《通鉴汉和帝永元  
四年,华峤论班固不叙杀身成仁之为美胡注曰:  
谓不立忠义传。暠援庵曰:“此条有章怀注不用,而别  
注曰不立忠义传暞。吾始疑忠义传前四史皆无之,  
何能独责班固! 继思汉志·阴阳家有于长天下忠  
臣九篇,师古引刘向别录:‘传天下忠臣。暞是固  
之先有忠臣传,特固之不采耳且忠臣应列春秋  
》,何以列阴阳家》? 王深宁曰:‘《七略刘歆所  
,班固因之,汉之贼臣,其抑忠臣也则宜。暞语  
困学记闻十二深宁所论,足与身之相发明,此  
宋季浙东学说也异日李邺嗣撰西汉节义传》、万  
[8]38-39  
。暠  
胡注的历史解释也极具思想与精神,《表微列  
解释篇第四暠,发掘胡注精神内涵,使其思想熠熠生  
。《通鉴周赧王二十三年,楚襄王迎妇于秦温  
公论曰:“甚哉秦之无道也,杀其父而劫其子;楚之不  
竞也,忍其父而婚其仇。暠胡注曰:“谓楚襄王父死于  
,是仇雠之国也,忍耻而与之婚。暠援庵曰:“此有憾  
于宋高宗之忘仇也宋高宗父死于金,忍耻而与之  
。《朱子文集七五序魏元覆编次绍兴八年戊午谠  
议曰:‘君父之仇,不与共戴天……若夫有天下者,承  
万世无疆之统,则亦有万世必报之仇。暞此明为南宋  
[8]60-61  
季野撰宋季忠义传》。皆此学说有以发之。暠  
浙东学术由经入史,注意事功,最重切用,借著史表  
彰忠义,振奋世人守节持义,亦是其事功之一。  
胡三省亲历宋元易代,家破国亡的切身感受使  
他对于家与国兴亡的认识尤为深刻。《通鉴晋永和  
二年,会稽王昱与殷浩书曰:“即时之兴废,则家国不  
。暠胡注曰:“言国兴则家与之俱兴,国废则家与之  
俱废也。暠援庵曰:“《公羊僖公二十一年传:‘宋公谓  
公子目夷曰:“子归守国矣,国子之国也。暠公子目夷  
复曰:“君虽不言国,国固臣之国也。暠暞《仲尼弟子列  
:‘夫子谓门弟子曰:“夫鲁坟墓所处,父母之  
[8]56-57  
君臣言之,身之之解释,亦犹是耳。暠  
东北,培植伪满,命溥仪娶一日妇,古今一辙。  
通鉴周赧王四十九年,应侯使须贾归告魏王  
日人占领  
:“速斩魏齐头来,不然,且屠大梁!暠胡注曰:“,  
杀也自古以来,以攻下城而尽杀城中人为屠,亦曰  
洗城。暠援庵曰:“屠城之义甚浅,而重言以释之者,有  
痛于宋末常州之屠也德佑元年十一月,元兵围常  
,知州姚訔通判陈炤都统王安节,力战固守,皆  
死焉伯颜命尽屠其民……明丘濬世史正纲亦论  
之曰:‘元史者谓伯颜下江南,不杀一人呜呼!  
151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暠暞人与国同休戚,  
[8]63  
三者何先? 为国,则不能顾及亲与友矣伪齐之立,  
有背祖国而从刘豫者,自诿牵于私谊也,亦终与刘豫  
夫子之训也。暠 孔子如是说,顾炎武也如是说,国  
家兴亡,匹夫有责个人国共兴亡同休戚的道  
,被孔子胡三省顾炎武陈援庵阐释得明明白  
真真切切。  
[8]243-244  
偕亡矣。暠  
人不能以私情害公谊。  
援庵先生一生治学,前半生重视元西域人华化  
》,后半生重视通鉴胡注表微》,尤其是后者,自视  
为一生学术之总结,治学历程的记里碑。“九一八事  
之前,他秉承乾嘉学术实事求是的精神,专事  
缜密考证,走的是清学的道路;“七七事变之后,亡  
国灭种的危难深深刺痛了他,学术方向发生了重大  
转变,以考据为工具,致力于经世致用,通过严密的  
历史考证,阐释国家至上民族大义最重的深刻道  
,自觉地担当起保国保种的历史责任陈古证今,  
以古讽今,劝诫人们勿悖民族大义所有这些道理  
都是建立在严谨而科学的研究与论证基础上,语重  
心长,极具说服力,即便是铁杆汉奸阅读此书,也不  
能不动摇其心此时的援庵之学已由清学转向了  
宋学,具体说来,这主要是受了南宋浙东史学的影响。  
清儒由训诂以通义理,戴震晚年病重时,方悟出  
义理的重要援庵不仅得到了清学的科学方法,还  
得到了清学所具有的科学精神,并将其进一步升华,  
由考证以通义理,用民族大义国家至上之理保种救  
,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他借宋学把自己的学术  
研究推向一个更高的境界寅恪先生为援庵明季  
通鉴胡注表微10,本朝书法校勘解  
释四篇外,还有避讳考证辨误评论感慨和劝戒  
,10篇虽言史法,也包含史家著史的立场态  
思想理论与精神;10篇包括治术臣节伦  
出处边事夷夏民心释老生死和货利篇,所  
讨论的史事涉及政治军事民族民心宗教人生、  
经济等治术篇:“治术者致治之术,即身之  
之政论也身之生平不喜滕口说,不喜上书言时事,  
国变以后,尤与政治绝缘然其注通鉴》,不能舍政  
治不谈且有时陈古证今,谈言微中,颇得风人之  
[8]198  
,知其未尝忘情政治也。暠  
抗战时期,援庵先生  
闭门著书,寄托爱国心志,亦何尝忘情政治。  
援庵不满蒋介石专制政治,治术篇借史事  
论政治,:“专制之极,使人不敢称其恶;今乃不许  
[8]214  
称人善,亦岂是非之公耶!暠  
人非好为盗,亦不  
[8]215  
乐从盗,盗之起多由于不足与不平。暠  
他在民心  
中又说:“民心者,人民心理之向背也人民心理  
之向背,大抵以政治之善恶为依归……恩泽不下于  
,而责人民之不爱国,不可得也夫国必有可爱之  
,而后能令人爱之,天下有轻去其国,而甘心托庇  
[1]240  
滇黔佛教考作序曰:“中国史学,莫盛于宋。暠  
又为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作序曰:“华夏民族之  
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  
终必复振。暠又曰:“吾国近年之学术,如考古历史文  
艺及思想史等,以世局激荡及外缘薰习之故,咸有显  
著之变迁,将来所止之境,今固未敢论断,惟可一言  
蔽之曰,宋代学术之复兴,或新宋学之建立是  
[8]332  
于他政权之下者矣……其故可深长思也!暠  
民  
主政治未建立之时,以天下为私物,忌疆吏之得众,  
然则疆吏之虐用其民,乃君主所深喜也……靖康元  
,李邦彦等之谮罢李纲也……谓纲为民心所归,帝  
[8]336  
亦疑纲而不可解,宋遂不得不南渡矣。暠  
失去民  
[
1]245  
,又忌忠臣得民心,宋南渡,继又亡于元,历史教训  
惨痛。  
。暠  
蒙文通撰中国史学史:“中国史学之  
,有三时焉:曰晚周,曰六朝,曰两宋,皆思想廓落  
之会也……其在北宋,一排唐人博综之学,研精义  
,超绝古今于是司马欧阳,前驱拥篲,逮于南  
生逢乱世,生命无保障,生死存亡考验着每个  
如何对待生与死? 援庵先生在生死篇中说:  
[
9]7  
人生须有意义,死须有价值,平世犹不甚觉之,乱世  
,胜义纷陈,此史学之一盛也。暠 何炳松在浙东  
学派溯源中说:“南宋之世实吾国学术融会贯通之  
一大时期自古以来儒释道三大宗门之思想至是皆  
始成系统,而儒学一派独演化而成所谓浙东之史学  
以迄于现代故此一期实为吾国史学形成派别并大  
不可不措意也……胡身之生乱世,颇措意于生死之  
,故注中恒惜人不早死,以其生无意义也;又恒讥  
[8]366  
人不得其死,以其死无价值也。暠  
可以死而不  
[8]377  
,可以不死而死,生死都无是处也。暠  
[
10]自序  
面对外敌入侵,最为重要的是什么呢? 援庵答  
爱国暠,国重于亲和友他在伦纪篇中说:“君  
父子朋友,均为伦纪之一必不得已而去,于斯  
有进步之时代。暠  
宋学尤其是南宋浙东史学,讲  
究义理,重气节,为学经世致用,济物利民,重视文献  
掌故,重视考证,所有这些都经援庵撰著通鉴胡注  
152  
牛润珍民国史学与宋学———以陈垣先生为例  
表微得到了完美演绎。《通鉴胡注表微源出宋学  
而高于宋学,亦可如寅恪先生所曰新宋学暠。  
注释:  
目前对此有所论述的为:陈其泰先生陈垣与抗战时期爱国主义史学———纪念陈垣先生诞辰130周年》[《淮阴师范学院学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一文。  
参考文献:  
[
1]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2]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3.  
3]王引之.经传释词[M].长沙:岳麓书社,1982.  
4]陈智超.陈垣往来书信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5]陈垣.清初僧诤记[M].北京:中华书局,1962.  
6]陈垣.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M].北京:中华书局,1962.  
7]陈垣.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M]//明季滇黔佛教考(外宗教史论著八种)之一.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8]陈垣.通鉴胡注表微[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8.  
9]蒙文通.中国史学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10]何炳松.浙东学派溯源[M]//何炳松文集:第四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
[
[
[
[
[
[
[
[
OntheRelationsBetweentheHistoriographyoftheRepublic  
ofChina(1912-1949)andSongStudies  
NIURun灢zhen  
SchoolofHistory,RenminUniversit ofChina,Beijing100872,China)  
y
(
Abstract:HistoriographyoftheRepublicofChinawasnotonlyinfluencedbythestudiesof  
Qing,butalsothestudiesofSong,especiallythoseofEasternZhejiangareaoftheSouthern  
SongDynasty.SuchinfluencebecamemoreobviousaftertheJuly7thIncidentof1937.Chen  
YuanandhisworkAnElucidationof HusAnnotationstoZiZhiTongJiancouldbeabestex灢  
ample.ChenYuanwasgreatlyaffectedbythestudiesofQinginhisearlyyears,whichledhim  
toseektruthfromfactsandstriveforperfection.AftertheoutbreakoftheAnti灢JapaneseWar,  
ashispatriotismbeingstimulated,hisacademicthinkingalsoturnedtoSongstylewhichempha灢  
sizespracticalityandhewrotethreebooks,AStudyonBuddhismintheAreaofYunNanand  
GuiZhouintheLate Ming Dynasty,TheAdmonishmentfrom MonksoftheEarly Qing  
DynastyandAStudyontheNew Daoismof HebeiinSouthernSongDynasty.Attheendof  
thewar,hewroteAnElucidationof HusAnnotationstoZiZhiTongJian.Inthisbook,he  
pointedoutthatthepurposeofHutoannotateZiZhiTongJianwasalsotoshowhispatriotism  
towardhiscountry.WithtextologyofQingasitstool,andpragmatismofSouthernSongaspur灢  
pose,thehistoriographyofChenYuanwasestablishedperfectly.  
Key words:historiography ofthe Republic of China;Song studies;Chen Yuan;An  
Elucidationof HusAnnotationstoZiZhiTongJian  
[责任编辑:凌兴珍]  
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