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卷第1期  
2
0131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ichuan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  
Vol.40,No.1  
January,2013  
从马克思的生态内因论看中国生态文明建设  
———对中共十八大报告中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解读  
1
,2  
1
龚万达,刘祖云  
(1.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南京210095;2.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科研处,南京210007)  
暋暋摘要:中共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战略层面,这是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的新进展马克思的自然生态环境内因论认为,自然生态环境和劳动一样是物质财富的源泉,是人类物质  
生产实践活动的内在要素,决定着社会经济运行与发展的结果马克思的自然生态环境内因论是生态文明建设的  
理论先声东西方主流经济学大都没有将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看待,以至于单纯经济增长型  
发展占据主导地位,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瓶颈只有重视自然生态环境在人类物质生产实践活动中的内在作用,  
把脱离消费资料生产而片面孤立的增长生产资料生产的发展方式转变过来,才能真正实现生态文明。  
关键词:中共十八大报告;生态文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自然生态环境内因论  
中图分类号:F205暋文献标志码:A暋文章编号:1000灢5315(2013)01灢0005灢06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  
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  
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  
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  
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  
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暠这是  
继十七大报告之后,再次论及生态文明暠,并将其提  
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  
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  
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  
一体暠,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部署,也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进展。  
判和资本论研究时,不仅把自然生态环境看作人类  
社会经济实践活动的外部环境即外部因素,而且更  
主要的是作为人类物质生产实践活动的内在要素来  
看待只有确立了自然生态环境是人类物质生产实  
践活动的内在要素的观念,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态  
文明建设的地位问题自然生态环境不仅对人社  
会具有优先地位,而且是作为一种内在要素存在于  
人类社会经济之中自然生态环境作为人类物质生  
劳动过程的一个构成要素,是人类社会存在和经  
济发展的自然基础。  
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先声:马克思的自然  
生态环境内因论  
()自然生态环境和劳动一样是物质财富的源  
事实上,马克思在创立劳动价值学说和剩余价  
值学说的过程中,致力于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批  
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经济社会形态的存在与  
收稿日期:2012灢12灢05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研究暠(批号:11&ZD07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龚万达(1972—),,江苏镇江人,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  
科研处讲师,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  
刘祖云(1963—),,安徽和县人,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公共政策。  
5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发展,都要以自然界作为它的自然基础,因而,在任  
对象,还是劳动资料,都无不包含有自然因素,它们  
都是天然自然物或人工自然物,而劳动能力本身也  
是以人的自身的自然进入劳动过程,是人的活的劳  
动和消耗,即人的自身的自然的耗费,它是以生产劳  
动活动中的一种自然因素的消耗构成劳动过程的一  
个要素因此,进入作为劳动过程和生产过程的自  
然环境与生态基础构成的物质生产的自然生态要  
,不仅是指人的身外的自然,还包括人的自身的自  
,二者都是人类生产劳动活动的内在要素。  
何现实的生产方式下,人总是把自然界纳入社会生  
产的劳动过程之中,成为人类劳动活动的构成要素。  
因此,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首先  
肯定了自然界是一种普通的自然要素暠,劳动本  
[1]114  
身的要素暠  
也即是说,马克思把自然和劳动看  
作是生产的原始因素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此进  
一步指出:“正象生产的第一天一样,形成产品的原  
始要素,从而也就是形成资本物质成分的要素,即人  
[
2]662  
和自然,是同时起作用的。暠  
这就进一步论证了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具体分析了资本主义大工  
业时代包括风力水力蒸汽电力等在内的各种自  
然力,作为劳动的要素,它们属于资本,被无偿地利  
用于生产过程,使劳动具有更高的生产能力,从而带  
来超额利润这是因为自然力是能够作为要素加  
入生产但不需要代价的自然要素……也就是,作为  
劳动力和自然资源是形成财富的两个原始要  
[
2]663  
暠  
马克思还同时把自然界称作是人类劳动  
[
2]203  
原始食物仓暠、“原始的劳动资料库暠  
,以此论  
证进入劳动过程的自然物就是劳动本身的要素。  
马克思针对拉萨尔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的  
观点指出:“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和劳  
动一样也是使用价值(而物质财富就是由使用价值  
构成的)的源泉,劳动本身不过是一种自然力,即人  
的劳动力的表现。……只有一个人一开始就以所有  
者的身份来对待自然界这个一切劳动资料和劳动对  
象的第一源泉,把自然界当作属于他的东西来处置,  
他的劳动才成为使用价值的源泉,因而也成为财富  
[5]840  
劳动的无偿的自然生产力加入生产的暠  
大  
工业把巨大的自然力和自然科学并入生产过程,必  
然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这一点是一目了然  
[
6]424  
暠  
。“撇开自然物质不说,各种不费分文的自  
然力,也可以作为要素,以或大或小的效能并入生产  
[7]394  
过程暠  
不管社会经济制度如何,自然力作为生  
产要素进入生产过程,总是成为社会生产发展的构  
成要素,这是所有社会生产方式所共有的,具有超越  
具体社会经济制度的特点。  
[3]288  
的源泉。暠  
在这里,马克思强调的是,只有把自然  
界纳入劳动过程,在生产过程中使劳动和自然界一  
起共同发挥作用,劳动才成为财富的源泉所以,要  
看到劳动所受的自然制约性暠,不能把劳动看成是  
一种超自然的创造力恩格斯也指出:“政治经济学  
家说: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其实劳动和自然界  
一起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  
()自然生态环境作为人类社会物质生产活动  
的内在要素,主要表现在它决定着社会经济运行与  
发展的实现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论中反复  
论证了自然条件的优劣对劳动生产力的决定作用,  
他谈到采掘工业情况时指出:“同一劳动在开采不同  
金属时提供的采掘量有大有小,这要看这些金属在  
地壳中蕴藏多少而定同一劳动在丰收年可以物化  
为两蒲式耳小麦,在欠收年或许只物化为一蒲式耳  
小麦在这里,因为自然条件的贫瘠还是富饶决定  
着受自然条件限制的特殊实在劳动的生产力,于是  
[
劳动把材料变为财富。暠  
4]373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一百  
多年前所揭示的劳动和自然界是物质财富的两个源  
泉的光辉思想至今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时代  
。  
(
)自然生态环境是人类物质生产实践活动的  
内在要素  
马克思把自然环境作为人类社会的经济实践活  
[8]26  
似乎是自然条件决定着商品的交换价值。暠  
动的构成要素,即是使自然生态环境具有人类社会  
物质生产实践活动内部要素的意义。  
,劳动生产力由诸种自然条件所决定。  
马克思肯定了剩余劳动是随着劳动的自然条  
马克思把人类的劳动过程的一切因素归纳为三  
个基本要素:“有目的的活动或劳动本身,劳动对象  
而变化的,“劳动的不同的自然条件使同一劳动  
[
量在不同的国家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量暠  
2]562  
因  
[
2]202  
和劳动资料。暠  
在这些简单要素中,我们首先看  
,“在劳动的自然条件最有利,因而,尤其是土地最  
肥沃的地方,资本的生产力最大,也就是说,剩余劳  
到的是自然生态环境要素这是因为,无论是劳动  
6
龚万达刘祖云从马克思的生态内因论看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对中共十八大报告中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解读  
[
9]288  
动时间最多,因而剩余价值最多暠  
因此,劳动  
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  
战略抉择。暠  
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的差别,极大地影响直至决定  
着劳动生产力实现结果的差别,这就成为决定社会  
生产增长快慢的重要因素这里表现出的劳动生产  
力的差别,实际上是生产力的自然要素的差别,这在  
农业生产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马克思特别用  
农业生产来说明这种差别性他说:“农业劳动的生  
产率是和自然条件联系在一起的,并且由于自然条  
件的生产率不同,同量劳动会体现为较多或较少的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之所以是关系我国发展  
全局的战略抉择,是因为改革开放30多年来,无论  
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中,普遍存在把以经济建设为中  
理解为以单纯的经济增长为中心,发展是硬  
道理理解为GDP增长是硬道理,把发展是第一要  
发  
展等同于经济发展,把经济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等  
同于工业化与现代化的进程等同于可持续发展,导  
致发展手段和发展目的的双重迷失,造成我国国民  
生产总值的高速增长建立在高能耗高投入的基础  
之上,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粗放型的经  
济增长不仅使发展难以为继,而且给生态环境带来  
了巨大压力这些重经济发展轻社会发展,重经济  
建设轻生态建设,重经济总量扩大轻经济质量提  
,重物质财富增加轻生态环境改善等不合理不  
科学的发展倾向亟待转变。  
[
5]92  
产品或使用价值。暠  
就人类物质生产活动而言,在劳动过程和价值  
形成过程中的结果实现,最终表现为商品,它的本质  
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  
正像马克思所说的:“种种商品体,是自然物质  
和劳动这两种要素的结合如果包含的各种不同的  
有用劳动的总和除外,总还剩有一种不借人力而天  
然存在的物质基质人在生产中只能象自然本身那  
样发挥作用,就是说,只能改变物质的形态不仅如  
,他在这种改变形态的劳动中还要经常依靠自然  
力的帮助因此,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  
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正像威廉·配第所说,劳  
笔者通过数据和图表来说明这种转变的紧迫  
1995年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转变  
经济增长方式这一时间点开始,根据国家统计局最  
新发布的2011中国统计年鉴中的数据进行统  
,1反映了1995201017年间工业废气排  
放总量国内生产总值以及能源消费总量的数据变  
我们可以看到,17年间的能源消费总量一直在  
持续增长,直到2007年增势才有所放缓,但也是在  
高位运行虽然2007-2010年的能源消费总量增  
势放缓,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国际能源价格持续走  
,造成国内企业生产成本增加带来的倒逼效应。  
同时,我们可以看到,随着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以  
工业废气排放总量为代表的工业污染物的排放量也  
在节节攀升。  
[2]56-57  
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暠  
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实践已经充分证明,良好  
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高度依赖的要素,并  
越来越显示出其内部自然要素的属性自产业革  
命以来,世界范围内由片面的发展观导致的生态环  
境危机日益加剧,生态环境的状况已经成为经济社  
会发展能否持续的关键所在因此,采取何种发展  
模式就成为决定生态环境状况的重要因素。  
生态文明建设的瓶颈:单纯经济增长型发  
中共十八大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  
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  
永续发展暠,这说明执政党已经充分认识到生态文明  
建设绝不是单打一的建设,而是要结合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事业的其余四个方面进行,尤其要把生态  
建设融入经济建设之中因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  
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  
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  
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所以,十八  
大提出:“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  
1.1995-2010年工业废气排放总量、  
国内生产总值和能源消费总量情况  
工业废气排放总量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费总量  
年份  
(
亿标立方米)  
(亿元)  
60794  
71177  
78973  
84402  
(万吨标准煤)  
1
995  
996  
997  
998  
107478  
111196  
113375  
121203  
131176  
1
135192  
1
135909  
1
136184  
7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43299 ,占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  
716%所以,十八大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  
1
999  
000  
001  
002  
003  
004  
005  
006  
007  
008  
009  
126807  
138145  
160863  
175257  
198906  
237696  
268988  
330992  
388169  
403866  
436064  
519168  
89677  
99215  
140569  
145531  
150406  
159431  
183792  
213456  
235997  
258676  
280508  
291448  
306647  
324939  
1
2
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提出要努力实现新的  
要求时,首先提出一个前提,即在转变经济发展方  
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  
明显增强的基础上暠,“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  
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暠,否则,仅能源消费的  
约束就将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难以实现。  
转变发展方式之所以如此困难重重,其原因是  
多方面的,归根到底是没有将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  
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看待这种不尊重自然规律、  
没有认识到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统一性的理论根  
源何在? 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中阐述  
了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根本区别,却忽视了两者  
之间的内在联系,这就将自然和社会之间本来存在  
着的许多有机联系人为地割断了由于受斯大林观  
点的影响,社会主义阵营的经济学家在进行经济理  
论研究时,否认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统一性,把两  
者截然分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不尊重自然规律就  
2
109655  
120333  
135823  
159878  
184937  
216314  
265810  
314045  
340903  
401202  
2
2
2
2
2
2
2
2
2010  
暋暋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1)。  
根据世界银行WDI数据库发布的数据显示(见  
2),2007年世界平均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的水平为  
94/万美元虽然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能  
耗已经由2000年的9灡11吨标准油/万美元下降至  
2007796/万美元,但还是远远高于  
世界平均能耗水平。2007,日本国内生产总值能  
耗仅有0灡99吨标准油/万美元,是中国同期水平的  
2
[10]50  
成为主流经济学理论框架内的一个特征  
经济  
学家高光主就曾这样论述自然环境和生产力的关  
:“自然环境只能理解为生产力的外部存在,而不  
[11]138  
能直接算作生产力的内在要素。暠  
同时,这种观  
1
/8;西2灡89  
点在从亚当·斯密到西方传统经济学家中也具有代  
表性,一般都是将自然生态环境排斥在市场经济体  
系和经济学理论框架和劳动生产力构成要素之外,  
只是将其当作人类物质生产实践活动的外部条件即  
外部环境,是社会经济运行与发展的外在因素。  
在东西方主流经济学把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割  
裂开来的理论指导之下,我国的经济建设也难以逃  
脱这种窠臼不尊重自然规律,不把自然生态环境  
当作是劳动本身的要素,一味地向自然界进行索取  
的做法,必然导致自然界对我们的无情惩罚这个  
问题,直到今天的工业化现代化建设实践也还没有  
真正完全解决。  
吨标准油/万美元,也远远低于中国也就是说,虽  
然早在1995年中央就已经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但国内和国际的数据表明,这种转变并没有真正实  
。  
2.部分国家与地区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吨标准油/万美元)  
国家和地区2000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界  
国  
本  
国  
西  
国  
3.04 3.04 3.05 3.02 2.98 2.94  
9.11 8.60 9.09 8.85 8.58 7.96  
1.11 1.06 1.07 1.04 1.02 0.99  
2.34 2.21 2.18 2.12 2.05 2.04  
2.93 2.93 2.93 2.92 2.90 2.89  
1.52 1.40 1.36 1.33 1.28 1.20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转变经济  
发展方式  
暋暋资料来源:世界银行WDI数据库。  
联合国统计月报数据库联合国FAO 数据库  
的数据显示,我国2010年粗钢原油发电量水  
泥等的产量分别是世界第1、1、4、1、1国际能源  
机构《2011年能源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2009年全  
世界能源消费总量为835277万吨标准油,中国为  
十八大报告的第八部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  
指出,建设生态文明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  
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  
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  
,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  
8
龚万达刘祖云从马克思的生态内因论看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对中共十八大报告中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解读  
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  
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暠,这充分说  
明执政党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中更  
加尊重劳动所受的自然制约性暠,重视自然生态环  
境在人类物质生产实践活动中的内在作用,努力把  
脱离消费资料生产而片面地孤立地增长生产资料  
生产的发展方式转变过来,在发展中建设生态文明,  
在建设生态文明中促进发展。  
资料生产的较快增长,并不意味着生产资料的生产  
可以脱离消费资料生产而片面地孤立地增长相  
,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归根到底要受消费资料生  
产的制约首先,在第一部类生产的发展中,追加劳  
动力所需要的消费资料,必然要依赖第二部类生产  
的发展来提供;其次,制造生产资料只是提供生产的  
手段和条件,它本身并不是社会生产的最终目的,第  
一部类生产的发展必然还要依赖第二部类的发展所  
提供的市场但是长期以来,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  
一些传统经济学家无视经典作家强调的劳动所受  
的自然制约性暠,没有认识到或不承认经济运行与发  
展所受的自然制约,忽视自然生态环境在人类物质  
生产实践活动中的内在作用在这种经济理论的指  
导下,在社会扩大再生产的过程中,把投资尤其是把  
对生产资料生产的投资当作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手  
,无节制的向自然索取,而不顾第二部类的发展所  
提供的实际市场容量的大小,使得社会生产两大部  
类严重失衡,这既是在社会经济生活中造成周期性  
经济危机的主因,也是造成自然生态危机的根源。  
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一方面是不断从自然  
生态系统中取出自然物质,“投入经济再生产过  
程中加工成满足人们需要的物质产品;另一方面还  
不断地把它产出的各种废弃物投入自然环境之  
,利用生态系统的净化机能参与自然再生产随  
着生产与再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生产废弃物也不  
断增加,由于传统的发展方式把自然生态环境作为  
人类社会物质生产活动的外在因素,废弃物不加处  
理与再利用就不断返回自然界,累积于自然生态环  
境系统之中,破坏了系统正常的生态循环,再加上在  
社会扩大再生产的过程中,把投资尤其是把对生产  
资料生产的投资当作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社  
会生产的废弃物排放量远远超过自然生态系统的承  
载能力,在自然界造成生态循环受阻环境污染生  
态失调,自然生态环境得不到修复,造成日益恶化的  
生态经济恶性循环所以,十八大提出要加快形成  
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  
质量和效益上来,……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  
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  
新兴产业带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  
管理创新驱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  
,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不断增强长期  
发展后劲暠。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人们日益增长的  
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不断满足依赖于社会扩大再生  
,而社会扩大再生产的最终目的是不断满足人们  
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十八大报告提出,  
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  
式的主攻方向必须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  
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  
问题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  
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保持  
投资合理增长暠,使社会扩大再生产回归其满足人们  
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的本来面目,使尊重  
劳动所受的自然制约性落实到现实的社会扩大再  
生产中去。  
马克思的社会扩大再生产理论认为,考察社会  
再生产,一方面要考察社会总产出(包括社会总产品  
和服务)的各个部分如何从商品形式转化为货币形  
,即实现价值补偿的问题;另一方面要考察社会总  
产出的各个部分在转化为货币形式之后,又如何再  
转化为所需要的物质产品和服务,即实现物质补偿  
的问题社会总产品和服务的各个组成部分经过流  
通进入消费,在价值上得到补偿,在使用价值上得到  
替换,这就是社会总产出的实现社会总产品在物  
质形态上,根据其最终用途,区分为用于生产性消费  
的生产资料和用于生活消费的消费资料相应地,  
马克思把社会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第一部类(I)是  
由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所构成,其产品进入生产领  
;第二部类(II)是由生产消费资料的部门所构成,  
其产品进入生活消费领域社会资本的连续不断运  
,“不仅是价值补偿,而且是物质补偿,因而既要受  
社会产品的价值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比例的制约,  
又要受它们的使用价值,它们的物质形式的制  
[
7]437-438  
暠  
在科学技术进步并将其应用于生产过程的条件  
,生产资料的生产快于消费资料的生产,承认生产  
9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可以想见,只要我们在理论上和实践中真正把  
自然生态环境当作人类物质生产实践活动中的内在  
要素,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把生态文明建  
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  
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就一定能够建设好美  
丽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实现中华民  
族的永续发展。  
参考文献:  
[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2[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23[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3[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4[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25[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3[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24[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3[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7[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0]刘思华.生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1]高光主.自然的人化与人的自然化[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  
[
[
[
[
[
[
[
[
[
[
OntheConstructionofEcologicalCivilizationinChina  
from MarxsEcologicalTheoryofInternalFactors  
1
,2  
1
GONG Wan灢da ,LIUZu灢yun  
(
1.PublicAdministrationofMobileStationforPostdoctoral,NanjingAgriculturalUniversity,Nanjing,Jiangsu210095;  
2
.ResearchDepartment,JiangsuInstituteofSocialism,Nanjing,Jiangsu210007,China)  
Abstract:Thereportofthe18thPartyCongressupgradesecologicalcivilizationconstruction  
tothestrategicleveloftheoverallimplementingstepstoconstructsocialism withChinesechar灢  
acteristics,whichisanewdevelopmentofMarxisminChina.Marxsecologicaltheoryofinter灢  
nalfactorsbelievesthatnaturalecologicalenvironmentandlaborarethesourceof material  
wealth,andintrinsicelementsofhumanmaterialproductionactivities.Itdeterminestheresults  
ofsocio灢economicoperationanddevelopment.Marxsecologicaltheoryofinternalfactorsisthe  
basisoftheconstructionofecologicalcivilization.NeitherEasternnorWesternmainstreameco灢  
nomicsregardsecosystemsandeconomicsystemsasanorganicwhole.Theresultisthatthede灢  
velopmentofsimpleeconomicgrowthbecomesthedominantandthebottleneckintheconstruc灢  
tionofecologicalcivilization.Onlywhendueattentionispaidtoinherentroleofnaturalecologi灢  
calenvironmentinhumanmaterialproduction,andthedevelopmentmodeofone灢sided,isolated  
consumptiondataproductionisavoidedcantheecologicalcivilizationberealized.  
Keywords:thereportofthe18thPartyCongress;ecologicalcivilization;thechangeofeco灢  
nomicdevelopmentmode;Marxsecologicaltheoryofinternalfactors  
[责任编辑:刘萍萍]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