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小荷暋论中国当代艺术媒介形象的建构———以《南方周末》为中心的考察
而非带有问题意识的深入探究。这些针对中国当代
技巧或者写作策略的高超。当代艺术报道应该避免
盲人摸象、将“个别真实暠的展现纳入“整体真实暠的
视野,并以清晰的“问题意识暠贯穿始终。报道事实
还需呈现意义,如果缺乏语境、缺乏问题意识,那么
越“客观暠的再现某些事实,也许就离大众传媒对社
会的“瞭望暠期待越远。
艺术家个体的人物报道很少将关注点放到诸如当代
艺术的整体生态这样更大的语境中,而更多地指向
艺术家对于艺术作品或艺术观念的阐释或某次具体
展览的现场感的呈现。个别事实和个体的深入刻画
很容易带来现场感、“真实感暠,但是它只能代表叙述
注释:
栙2001年初,文化部针对一些极端的当代艺术展览出台了《关于坚决制止以“艺术暠的名义表演或展示血腥残暴淫秽场面的通
知》,因此2002年大众传媒上对当代艺术的报道锐减。
栚此时段《南方周末》“艺术暠版主编为诗人杨子,其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支持态度可以说开启了《南方周末》对当代艺术的报道
之门。
栛但这与《南方周末》对当代艺术的报道倾向没有关系,并不指市场越好,报道越正面。这里的意思是,《南方周末》报道当代艺
术篇数的多少与中国当代艺术在市场上表现的突出程度成正比,这个“突出暠既包括特别出众也包括特别糟糕。
栜1999年是一个例外,原因在于当时的《南方周末》还在沿用约稿和发表自撰稿的制度,艺术版面上的绝大部分文章都不是由
《南方周末》的专职记者采写。该年的当代艺术报道大都出自后来成为画廊老板的黄燎原之手,因此这些文章可能充满个
人口味的取舍,甚至可能有对朋友的“友情赞助暠,从新闻报道的角度看,谈不上客观和专业,也无法代表《南方周末》。
栞比如对于每年从大肆扩招的美术院校纯艺术系毕业的学生而言,他们中的一大半都无法签约画廊,这些没有签约的毕业生
将面临没有团队捧、也没有策展人推的窘境,他们要么返乡另谋出路,要么成为“北漂暠、“黄漂暠、“X漂暠。学表演的“北漂暠通
过跑龙套为生,学艺术的“北漂暠通过给艺术家打工或绘制“行画暠为生,成为地地道道的“艺术农民工暠。
参考文献:
[
1]吴鸿.消费传媒与体验生活[C]//许静涛,徐沛君.传媒与当代艺术.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9.
2]张晓军.《中国日报》与中国画家[J].美术家通讯,1992,(6).
3]JohnRyan,DeborahA.Sim.WhenArtBecomesNews:PortrayalsofArtandArtistsonNetworkTelevisionNews[J].
SocialForces,1990,68(3):869灢889.
4]孙燕君.报业中国[M].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002.
5]赵世龙.《新周报》的办报理念与总体定位[EB/OL].(2011灢05灢11).[2011灢11灢03].http://wenku.baidu.com/view/
005f3136edb6f1aff001f3d.html.
6]陆晔.社会控制与自主性———新闻从业者工作满意度与角色冲突分析[J].现代传播,2004,(6).
7]朱强,朴抱一.蔡国强:一个光明磊落的阴谋[N].南方周末,2002灢02灢21.
8](美)盖伊·塔奇曼.做新闻[M].麻争旗,刘笑盈,徐扬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
9](美)彼得·伯格,托马斯·卢克曼.现实的社会构建[M].汪涌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
[
[
[
5
[
[
[
[
[责任编辑:唐暋普]
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