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立场、观点、方法暠中不仅阐明了“立场、观点、方法是
开放是强国之路,否则只有死路一条暠,“社会主义与
资本主义互相渗透,但居主导地位的因素不同暠。
三暋内容结构严谨
马克思主义的实质、根本、核心暠(第三节),而且论证
了“党员领导干部只有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
方法暠,才能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
造性暠(第二节)。
综观全书,谋篇布局注重内在逻辑,结构严谨,
脉络清晰。该著由具有内在联系和逻辑顺序的十一
章有机构成,体现了严谨的学术风格和知性的表达
方式。具体而言,第一章按社会科学立论的基本模
式,论述“立场、观点、方法暠一般性概念,阐明“立场、
观点、方法暠的科学内涵;鉴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
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马克思主义的哲
学理论基础,第二章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立场、
观点、方法暠;缘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暠
乃此著的出发点和归宿,第三章用较大篇幅专门论
述“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暠;由于“马克思主
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暠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有机统一体,第四章从五个方面揭示马克思主义立
场、观点、方法之间的关系;由于马克思主义原理、马
克思主义本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学
风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暠相互关联甚至
纵横交错,第五章分节厘清其间的关系;鉴于马克思
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经历了一个孕育、萌芽、形
党的十八大报告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
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暠就指导意义而言,该
著无疑具有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新意。该
著第十章“我国现阶段要着重坚持的马克思主义立
场、观点、方法暠,在“本质上完全一致暠、“具体内容上
有发展暠、“是特殊和普遍、个别和一般的关系暠三个
方面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立场、观
点、方法与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关系暠(第
三节)基础上,对“我国现阶段要着重坚持的是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立场、观点、方法暠(第四
节)进行了比较有说服力的论证。不仅如此,该著还
发扬与时俱进的精神,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阐明
“
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立场、观点、方法
继续推向前进暠(第五节)。
.现实针对性是该著内容颇具新意的又一表
成
、发展、逐步完善的过程,第六章回顾并梳理了马
3
征。具体而言,该著围绕研究主题,针对为什么要学
习、实践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怎样学习、实
践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等问题存在的一些认
识误区,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科学分析,辨明是非、
对错。譬如,该著针对“坚持阶级分析方法才是马克
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暠,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
论证“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立场
观点方法的重要内容,并非全部内容暠,“必须客观分
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阶级结构和阶级关系的新变
化暠,“必须全面认识和对待社会主义条件下特殊形
式的阶级斗争暠(第十一章第一节)。又譬如,该著针
对“特色理论的观点是修正主义观点暠,颇具说明力
地澄清:“马克思主义特色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间,依次是一般—特
殊—个别的关系暠,“马克思主义特色理论、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所讲的‘特色暞,其实质就是结合,即事
物共性与个性的结合暠(第十一章第三节)。再譬如,
该著针对“改革开放就是搞资本主义的观点暠,深入
浅出地阐明:“改革开放是当今的时代潮流暠,“改革
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理论的演进历程;缘于
学习方式、取向决定学习成效,第七章从三个视角考
察了“学习马克思主义要着重把握其立场、观点、方
法暠;在明确了“为什么暠学习马克思主义要着重把
握其立场、观点、方法暠之后,第八章专论“怎样暠才能
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在此基础上,第
九章阐明在实践中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
点、方法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第十章围绕“我国现
阶段要着重坚持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暠这
个中心议题,用五节的篇幅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的立场、观点、方法就是我国现阶段要着重
坚持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暠;鉴于在怎样
学习、实践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等问题上存
在的一些认识误区,第十一章通过辨析,重点澄清了
“坚持阶级分析的立场、观点、方法才是马克思主义
立场、观点、方法暠等五个认识误区。如此设置章节,
不仅体现了各章节与中心论题的逻辑联系,而且层
层递进,抽丝剥茧,读来令人信服。
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