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雪梅暋从中古译经看汉语目的连词形成机制
向连词转化,而“以NP暠则保留为介词。“以NP暠中
介词NP+VP
介词(NP)+VP 曻 连词VP
(
工具凭借) 曻 (省略、隐含)
表原因的倾向有明显的标志“以……故暠与其它类型
区别。
第三,语法化过程中不同的句法结构下发生的
变化具有分解歧义的倾向,以“以暠为例,“以VP暠中
注释:
栙本文译经用例均来自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来自《大庄严论经》的例句只注明卷数、册数、页码、栏次。其它译经注明经名。
栚表中《左传》数据来自赵大明《暣左传暤中率领义“以暠的语法化程度》(《中国语文》2005年第3期),《论语》、《孟子》数据来自郭
锡良《介词“以暠的起源和发展》(《古汉语研究》1998年第1期)。
栛理想的百分比应当以词数、词次来计算,我们这里的百分比是以字为单位计算的,这个结果不尽准确,但也能反映“以暠使用
情况的大致变化。
栜这里所说的来源格式具体是指“以暠由动词演变为介词时的格式。
栞无独有偶,我们检索中古口语的代表作《世说新语》,发现引进工具的介词“以暠宾语省略的例子也寥寥无几,如《言语》:“王中
郎令伏玄度、习凿齿论青楚人物,临成,以示韩康伯,康伯都无言。暠《政事》:“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后桓宣武伐蜀,
装船,悉以作钉。暠《贤媛》:“谢遏绝重其姊,张玄常称其妹,欲以敌之。暠
栟吕叔湘专门区分过隐含和省略。他认为省略有两个条件,“第一,如果一句话离开上下文或者说话的环境意思就不清楚,必
须添补一定的词语意思才清楚;第二,经过添补的话是实际上可以有的,并且添补的词语只有一种可能暠。而在一些情况下
则不能添补,如“他要求参加暠中“参加暠前面就只能是隐含着“他暠,实际上这个词不可能出现。参: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
题》,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68页。
参考文献:
[
1]俞理明,谭代龙.共时材料中的历时分析———从《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看汉语词汇的发展[J].四川大学学报(哲
学社会科学版),2004,(5).
2]沈家煊.实词虚化的机制———《演化而来的语法》评介[J].当代语言学,1998,(3).
3]裘锡圭.说“以暠[C]//古文字论集.北京:中华书局,1992.
4]郭锡良.介词“以暠的起源和发展[J].古汉语研究,1998,(1).
5]尚书[G]//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
6]楚辞集注[M].影印本.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3.
7]徐赳赳.多动词小句中的零形式[J].中国语文,1993,(1).
[
[
[
[
[
[
[8]徐赳赳.现代汉语篇章回指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OntheFormationofConjunctionsofPurposeinChinese
fromtheMedievalTranslationofBuddhist
YUANXue灢mei
CollegeofLiberalArts,SichuanNormalUniversit ,Chengdu,Sichuan610066,China)
y
(
Abstract:BasedonthemedievaltranslationofBuddhist,thesourceandformationofcon灢
junctionofpurposeinChinesearediscussed.Thispaperrevealsthatconjunctionofpurposein
Chinesecamefromprepositionsintroducingactionvehiclesandtheellipsisofprepositionalob灢
jectscausedtheformationofconjunctionofpurpose.
Keywords:themedievaltranslationofBudahist;conjunctionofpurpose;prepositioninChi灢
nese;grammaticalization
[责任编辑:唐暋普]
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