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卷第期  
2014 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41,No.1  
January,2014  
饶宗颐与顾颉刚交谊考述  
忠  
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济南250100)  
摘要饶宗颐是唯一健在的禹贡学会会员早岁为该会创立者顾颉刚所器重相继在顾先生主编禹贡半月  
》、《责善半月刊等刊发文其所发文章及古史辨第八册古地辨拟目均在学术界有重要影响奠定了他在史  
学界非同寻常的学术起点回顾两位先生之交谊有利于今人更好地继承他们的古史重建和历史地理研究事业。  
关键词饶宗颐顾颉刚;《禹贡半月刊》;《责善半月刊》;《古史辨》  
中图分类号K825.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5315201401⁃0164⁃13  
饶宗颐幼承家学未及弱冠已在学术界崭露头  
可考矣的观点认为南宋乾道淳熙之际犹有书名可  
[2]33  
深得一代史学宗师顾颉刚青睐饶先生曾回忆其  
与顾先生的渊源:“我和顾先生的学术渊源西方学  
也很知道法国谢和耐(Jacques Geinet)为我的文  
集写推荐文也提及在这里我要为大家报告一桩  
法国汉学界友人因为我曾受到顾颉刚先生的青  
他们对顾先生非常尊重曾一度把顾老提名入选  
为历史最悠久的亚洲学会荣誉会员(Memberes d’  
考见者明文渊阁所庋潮州府志图志共六部 有  
学者认为此文是目前能读到的饶先生最早发表的论  
3]11  
饶先生视顾先生为知己他说:“我还要感谢我最  
早的知己———顾颉刚先生他非常了不起不拘一格,  
任人唯才我是他第一个提拔的人他在禹贡看到  
我发表的文章不知道我多大其实我当时18 这  
是我最早发表的论文此前我同顾先生都还没见过  
Honneur de la Société Asiatique)该会会刊至今已出  
1]52  
[4]7  
290 期以上顾老名字久已列在榜上。”  
学术界  
在大名鼎鼎的岭南才俊中我是晚辈后学。”  
对饶顾两位先生之交谊有所涉及但仍有待深入挖  
掘和研究本文试就两位之交谊进行考述以此管窥  
饶宗颐学术事业发展历程之一斑或可促当今学人对  
古史重建和历史地理学之发展有新认识。  
那么饶先生为何选择呈文顾先生呢笔者赞同傅斯  
年致函顾颉刚时所言:“史学的中央题目就是你这  
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可是从你这发挥之后大  
体之结构已备就没有什么再多的根据物可找。 ……  
所以你还是在宝座上安稳的坐下去罢不要怕掘地的  
抗战前:《禹贡和广东通志馆  
5]310  
1934 顾颉刚等学者在北平发起组织禹  
人把你陷了下去。”  
顾先生可谓史学界的无冕之  
贡学会”,3 日出版禹贡半月刊创刊号 饶宗  
颐在该刊1934 11 日出版的第卷第期上发  
表的第一篇文章广东潮州旧志考》,距创刊不到一  
”,学人能得其指点和赏识自然得益匪浅。  
饶宗颐曾回忆他与顾颉刚及禹贡半月刊之渊  
:  
饶先生在文中否定“《潮志自明宏治以前无  
ꢀ ꢀ 我少年时候曾经是北京禹贡学会 的会  
收稿日期2012⁃10⁃12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4 批面上资助编号: 2013M54193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胡孝忠(1981—),四川宜宾人历史学博士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博士后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博士  
后研究员主要从事文献学澳门史佛教史研究。  
164  
胡孝忠饶宗颐与顾颉刚交谊考述  
1936 我开始在禹贡发表文字 1937  
年童书业兄为禹贡主编古代地理专号”,我  
有论文二篇参加此时我已在广州中山大学广东  
通志馆工作馆藏方志近千种使我对古代地理  
发生极大的兴趣浏览既广兼读杨守敬的著  
渐有著书之志我曾选集若干近贤论著益  
以自己的劄拟编成古地辨一书我  
又究心两汉史事复以馀力搜集王莽事迹准备  
在当时禹贡学会办刊经费并不宽裕的情况下顾  
先生在同一期发表一个年轻人的四篇文章充分体现  
其作为卓越办刊者的眼光学识和襟怀后来的事实  
证明顾先生为某一项学术打算无负于天之生才的  
目的在饶宗颐等一大批学者身上完全实现了。  
禹贡半月刊之所以影响巨大其中一个重要原  
就是该刊能在国步维艰的时刻由研究地理沿  
革转趋到边疆调查研究边疆学边政学一度得以长  
足发展使得学术与国运紧密相连这是中国历史地  
理学学风转变的一大标志为此该刊在19376  
日出版了古代地理专号”,童书业在专号的序言  
中对饶宗颐的两篇文章作了精彩点评第一篇为  
《〈魏策吴起论三苗之居辨误》,童先生点评道:  
ꢀ ꢀ 饶先生的治学方法最是谨严他从种种方面  
考出魏策论三苗之居的文字有误他的大作虽  
然简短但是影响到古代地理的研究却是很大,  
因为三苗疆域的问题关涉到夏戎三种民族  
发展的历史在此以前钱穆先生曾作过一篇  
古三苗疆域考》,是一篇研究古代地理的权威文  
影响于学术界极深饶先生这篇辨误》,便  
是针对钱先生的著作而发钱先生已有答辨并  
载本刊两先生的说法各有理由其是与非可请  
51  
为他写一断代史。  
936 12 月出版的禹贡半月刊刊发了饶宗  
颐呈顾颉刚信:  
颉刚先生史席久钦名下未获瞻韩 企咏  
之私实成饥渴道途修阻抗谒无由惟于杂志  
中拜诵佳制稍慰远慕而已昔读先生辨伪诸  
以郑樵之博兼百诗之专研核臧否钩稽微  
足使东壁敛手际恒变色又复扢扬地学创  
禹贡学社维昔地学大师顾姓有亭林祖禹今  
得见先生鼎足而三信可高睨一代矣不佞曾  
以黄仲琴先生之介绍加入禹贡学会自维庸  
靡有表见悚汗滋深今辄以所著潮梅史地  
论文四篇恶溪考》、《潮州府韩文公祠沿革  
)》、《韩山名称辨异》、《海阳山辨》,奉呈大  
3  
幸赐削正再登入禹贡半月刊》。 高山仰止,  
实积愚诚是用冒昧上言渎扰视听匪敢妄觊攀  
仍思他日扫门一聆清诲也倘蒙见纳为幸  
多矣谨先奉状申布微悃附呈天啸楼集》、  
读者公评。  
童先生乃顾先生的得意弟子主持该专号应是  
体现顾先生的办刊宗旨。 《禹贡半月刊既刊发21 岁  
的饶宗颐对权威提出的商榷也登载回应文章供学界  
公评促进学术讨论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的学术风气  
和学术水准童先生认为饶先生的另一篇文章古海  
阳地考确定古海阳应在江苏足以纠正旧说之  
潮州艺文志各一本乞察收。  
肃此敬请道安诸维亮照不宣后学饶宗  
84  
颐谨上十一。  
8]4  
此四篇文章全被1937 日出版的禹贡  
半月刊卷第11 期采用 时年饶先生仅21,  
其文章已深得当时史学大师顾颉刚赏识可以说这  
些文章奠定了饶宗颐在历史地理学和文献考据学领  
域非同寻常的起点早在1935 28顾颉刚  
致信谭其骧谈及办禹贡半月刊的目的:  
饶先生曾在论古史的重建一文中回顾这段历  
:“当日古代地理研究的讨论文字集中在禹贡一  
刊物该刊亦曾印行过一期古代地理专号》,我和钱  
先生讨论的文章亦发表在该期我对顾老的古史中  
9]卷一,10  
地域扩张论点已有不同的看法。”  
后人总结顾颉刚的治学特点有一个较为公允的  
评价:  
我办这刊物固要使你成名但世界上埋没  
了的人才何限可以造就的青年又何限我们纵  
不能博施济众但必应就力之所及提拔几个才  
无负于天之生才。 ……所以我们若为自己成名  
自可专做文章不办刊物若知天地生才之不  
与国家社会之不爱重人才而欲弥补这个缺  
我们便不得不办刊物我们不能单为自己打  
ꢀ ꢀ 通过办刊物来推进学术培养人才是顾先  
生治学的一个显著特点。 ……现代历史地理学  
领域中的大师几乎全是当年禹贡学会的成员。  
以此而论,《禹贡半月刊可以称为中国现代学术  
史上办得最成功的杂志之一顾先生为我国历  
史地理学培养了整整一代人才为建立发展这  
卷二557  
而要为某一项学术的全部打算。  
165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04  
一学科打下了坚实基础影响深远。  
颉刚日记记载:1928 29 ,“仲琴与林遂奇  
君来同出到元胎处未晤遂奇别去余与仲琴访  
946 顾颉刚假国民新报副栏编辑禹  
14]卷二,137  
贡周刊”,重续因抗战而中断的禹贡学会之史地研究  
和出版工作顾先生在该周刊第发刊词中说:  
孟真及骝先到研究所看书”  
导仲琴参观图书到会计部交账”  
;3 ,“到  
14]卷二,142  
。 《顾  
自学术创新以来能打破从前书斋独学之风而集合  
颉刚日记中有上百处提及黄仲琴包括一起吃饭购  
买鞋等日常活动可见二人关系甚密。  
数百同志分工合作若一大工厂之所为且群策群  
挟愉乐鼓舞之心情以以引者字疑衍赴  
1929 香港华字日报发表朱家骅  
请纂修广东通志》,实为政治分会委员朱家骅在1928  
年广东省政府第四届委员会政治分委员会第154 次  
会议决交省政府之提案同年11 日广东省政府  
第四届委员会第107 次会议收到该提案决定黄节、  
许崇清伍观淇罗文庄拟具办法呈复。 1929 月  
日该会第122 次会议通过该提案黄节任馆  
11]七卷下,1  
之者本会其蒿矢也。”  
饶宗颐在1936 11  
月以前就加入了禹贡学会据笔者了解他应当是唯  
一健在的禹贡学会会员今天来考述饶顾的交  
实际上就是管窥近代中国学术史尤其是历史地  
理学的发展史。  
饶之联系其关键人物就是饶宗颐的潮安籍  
乡前辈黄仲琴据饶先生回忆:“今年(1934)因  
郑先生翼之介获识黄仲琴先生先生嗜古笃学殷  
然以先君遗著为询。 ……而奋心寻检迄于成编则  
黄先生奖勉之忱有以迪之此又不能无感激于中  
17]37,108-109  
朱家骅提交之请纂修广东通志提案》  
中载有:“家骅提议在广东设立广东通志编辑处拨给  
官产房屋一所暂定经费每月三千元延聘专家从事  
编辑以三年为初稿完成之期以五年为全书正式公  
布之期藉助建设之大业而树各省之先  
12]序二,2⁃3  
。”  
18]卷一,285-286  
1934 12 黄仲琴为潮州艺文志作  
。”  
1932 19 顾颉刚在此提案  
表达其对饶氏父子的赞赏潮州金山志是由黄  
仲琴辑稿饶宗颐补辑饶先生于1936 月作金  
山志序提到:“去岁辑韩山志》,既竣颇欲以余力  
志金山胜迹附此意以质考古之士曾稍事裒辑得  
遗闻轶事暨诗文若干篇会同邑黄仲琴先生有金  
山志之作以志稿属予补录因将所辑附  
录文后记中称:“此事为我所发起文由黄仲琴先生起  
18]卷一,286  
以朱家骅名义发表因朱氏  
稿而我改作之。”  
时任国立中山大学副校长兼浙江省民政厅厅长兼广  
东省政府第四届委员会政治分会委员乃有提案权。  
顾颉刚日记也载:“民国十七年中所作文字:……,  
14]卷二,237  
编辑广东通志提议案)”  
可见顾颉刚于  
13]固蓭序跋,4  
。”  
黄氏遂介绍饶宗颐加入顾颉刚主持的禹贡学会。  
顾颉刚日记记载顾黄之交往先是在厦门大  
之后在中山大学。 192716,“与黄仲琴  
可见饶二人学术志趣相投交往颇  
广东通志馆之复开功不可没。  
1935 年出版国立中山大学现状记载广东通志  
馆之沿革民国续修广东通志》,乃始于民国四年九  
年闭馆十六年复开引者应为十八年),十九年又  
至民国二十一年(1932),“广东省政府决议以修  
志之责付诸本校更名曰国立中山大学广东通志馆,  
以今校长邹鲁兼长馆务即聘专家订规程积极进  
14]卷二,17  
先生谈话”  
;2 25 ,“仲琴先生来导游国  
学院及图书馆等处宴之于南普陀履安亦去偕仲  
14]卷二,20  
顾先生  
琴先生到振玉处看书画送之出校”  
19]317  
1927 月到中山大学,“十月任中大史学系教  
期三年以成书”  
根据饶宗颐于1938 月  
15]144  
1930 年出版国立中山大学一  
授兼主任”  
潮州丛著初编自序提到前岁冬与纂省  
13]自序,1  
可知饶先生于1936 年冬参加了广东通志  
可知黄仲琴系前清附贡江苏省法政专门学校毕  
”  
十七年二月1928 月到国立中山大学  
馆的纂修工作下表为1937 年广东通志馆的一份薪  
水档案。  
16]343,367  
。 《顾  
任预科国文教员兼图书馆典藏部主任  
国立中山大学1937 月份薪水清册  
职别  
姓名  
薪额  
主任  
温廷敬  
300  
校长秘书兼纂修  
冒鹤亭  
纂修  
陈梅湖  
200  
纂修  
萧汉槎  
140  
纂修  
黄仲琴  
140  
纂修  
饶宗颐  
120  
300  
166  
胡孝忠饶宗颐与顾颉刚交谊考述  
另一份1937 日填写的国立中山大学  
古史辨的第八册新书列入了齐大丛刊寄交  
王伯祥先生在开明印行顾老一生爱才若渴,  
对同僚及后辈汲引提携无微不至使我受宠若  
广东通志馆人员名册记载了该馆纂修兼主任温廷敬  
27 其中记载饶宗颐的年龄是21 籍贯是潮  
学历是广东省立四中肄业”,现职是艺文纂  
”,住所是本馆”;潮安黄仲琴,52 现职是金石  
51  
。  
责善半月刊出了两年48 顾先生在发  
刊词中道出借题示范互相切磋的创刊宗旨:  
ꢀ ꢀ 齐鲁大学自国难中侨居成都重立国学研究  
文学院中旧有国文及史社系扬搉学术其事  
大同而从学者初至恒谓志学未逮只缘不知  
所以入门譬诸宫墙无术攀而窥焉惮于个别  
指点之烦鉴于借题示范之急故为此刊以诱导  
,……从古大业之兴无不造端于隐而精功于  
欲争上流惟须不懈于以唤起其自信心鼓  
舞其创造力观摩一学切磋一题各寻自得之深  
同登治学之大逵岂不懿欤! ……孟子曰:  
责善朋友之道”,同人行能无似诚不敢忘此鹄  
纂修住所也是本馆” 。  
可见由黄仲琴起稿顾先生发起和修改朱家骅  
提交的提议案是促成饶先生后来能到国立中山大学  
广东通志馆工作的一个积极因素饶先生当时在广  
东通志馆中年龄最小学历较低但是由于其出众的  
学术研究能力和邹鲁温廷敬黄仲琴等前辈学者的  
提携在馆中承担了较为重要且是其擅长的工作———  
纂修艺文志饶先生还回忆当时广东通志馆藏方志  
千余种占全国第二位,“那时候我深受顾先生的影  
发奋潜心研究古史上的地理问题曾经把古书  
所有与地名有关的记载抄录若干册,《楚辞地理考即  
9]卷一,9-10  
212  
其时得以刊布的一种”  
可以说结识顾先  
。  
到广东通志馆工作是饶先生学术生涯的重要转折  
在此前后饶先生的学术研究领域由岭南地方史  
转向了更广阔的史地研究顾颉刚无疑是其中一位重  
要的指路人。  
为什么选择在孤岛上海的开明书店出版呢?  
据学者回忆:“(顾颉刚在运用孤岛学者研究力量  
的同时也运用了孤岛出版力量因此,‘齐鲁大学  
国学研究所专著汇编就交由上海开明书店印刷出  
版和发行主持开明书店的王伯祥叶圣陶诸先生,  
抗战军兴:《责善》、新莽史和古史辨》  
顾先生善于办刊编报出书既是为学者作嫁衣  
也发现和培养了更多学术青年达成其愿望———  
22]256  
有的是老同学有的是老朋友。”  
1940 16 时年23 岁的饶宗颐首次在  
责善半月刊发表的文章题名为新书序》(龙门书  
店再版时改为新书序目》),开篇就提出与多数史家  
不同的观点:  
7]卷二,349  
像树木一样斫了当柴烧”  
15]294  
939 顾颉刚为昆明之益世报编辑史学周  
”  
。 《蔡元培日记》1939 10 日记载:《益  
世报七月二十五日副刊史学”,“有饶宗颐之离骚  
ꢀ ꢀ 曾谓吾国中古史中以秦新二代最为特出嬴  
秦定制务在变古新莽为政力蕲返古各行其  
而亡也俱不逾二纪扬子云有剧秦之叹予  
于新室未曾不谓然也二国享祚过促益以苛  
政烦酷不为人所喜后之作史虽代有撰纪于  
此独为抑弃任其缺如然秦设史官犹有秦纪,  
见采于太史氏至若新室则旷乎无有焉推其  
缺录之故良由史官狃惑旧闻以莽篡窃贼臣无  
与于正统夫此特一己褒贬之私见耳而推缘其  
至于剟削文献泯没史实则诚不可之大者  
窃以莽于史书当自列为一代综其理故可  
伯庸考》,言伯庸即祝融。 《路史·后纪祝融字  
20]630  
可见  
正做祝庸皇考即太祖之意非谓其父”  
此文也是获顾先生之首肯并经其编辑得以发表的。  
该文后改名为伯庸考》,收入饶先生的成名作楚辞  
地理考。  
1939 顾颉刚任已迁到成都的齐鲁大学国  
学研究所主任饶先生回忆抗战时期顾先生对他的  
关注和提携道:  
抗战军兴顾老移席成都在齐鲁大学主持  
国学研究所创刊责善半月刊他的浪口村  
随笔是我案头的长期读物我和顾老的通讯讨  
论虞幕的故事他把我的古地辨拟目》,同在  
232  
得而言。  
饶宗颐对于作新书之经过及评价说:“今之所  
迥异前辙徒依摭拾希存往迹如此为书能无蹐  
徒以爬罗剔抉颇费精理勉以五载之勤觕成卅  
卷之作故不忍其覆瓿聊冀藏之名山俟彼通人攻  
1941 责善第二卷第十二期一并刊出 先  
一年他把我的新书序目在1940 责善第一  
卷第三期发表他回信要我的古地辨 作为  
167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3]2-3  
其违失。”  
新书序文末所附新书目录未定稿)》叙例还  
提到:“新书》,纪四卷表四卷志八卷列传二十  
准备在上海出版另据194512 月造报的私立无  
锡国学专修学校三十四年度教员名册记载饶宗颐,  
号固庵,32 引者按此有误虚岁为29 ),籍  
贯广东潮安专任教授给薪320 所授课程及时数  
实用文字学修辞学国学概论共九小时”,上年  
度著作及研究成绩古史钩沉古史辨第八册字源  
23]4  
四卷共四十卷。”  
可见这是按汉书体例撰写  
纪传体新莽史虽是未定稿但体例完备只待史料搜  
集充实后即可成书。 1994饶先生在京接受采访  
时说:  
”,到校年月三十三年四月” 。 可见当时饶先生  
通过对中国史学上正统论的研究我从司马  
在日军入侵香港后并未放弃编辑只是抗战期间辗  
转各地材料也有所遗失”,还将古史辨第八册列  
为其研究编辑成绩或即将出版之著作至于该书  
之中断出版刘起釪未提及饶宗颐在抗战胜利后个人  
史学思想发生了变化这一层原因饶先生曾专门撰  
文阐述其史学观念的转变既有对当时学界观点的赞  
也有为坚持真理而提出批判他说:  
光的通鉴上受到影响重新考虑到新书的  
正统问题所以没把它最后整理出版但是这方  
面的资料还存在以后有时间还要作出来不过  
形式要改变材料也要补充因为从目前出土的  
2430  
汉简来看又增加了许多新莽史的内容。  
饶宗颐李均明合著新莽简辑证就是根据这一  
想法而撰成辑得敦煌居延简牍中有关新莽史事的  
记录共800 余则丰富了新莽史的研究史料 饶先生  
在该书前言王莽传与王莽简一文中做了阐述:  
ꢀ ꢀ 我对顾老的古史中地域扩张论点已有不  
同的看法。 ……我认为关于把古史地域的尽量  
缩小同名的古史地名可作任意易位这是不牢  
固的推理方法这样连篇累牍的讨论是没有意思  
在我屡次比勘之下觉得无法接受只有失  
所以我决定放弃第八册的重编工作原因即  
在此遂使古史辨仅留下只有七册而没有第  
八册这是我的罪过顾先生把我带进古史研究  
的领域还让我参加古史辨的编辑工作我结  
果却交了白卷。  
1940 年余撰新书序目》,刊于齐鲁大学责善半月  
刊第一卷第三期作为该刊首篇至今已逾半个世纪。  
由于我的史学观点的改变故压下迟迟未敢写成书,  
25]前言,1  
另一方面亦在等待汉简新材料的逐渐充实。”  
古史辨是中国近代学术研究的一个晴天霹雳,  
余波至今未消饶宗颐回忆顾先生颇重视他邀请其  
古史辨第八册的情况:  
由于我很早就参加了顾颉刚先生的禹贡学  
我的思想改变我不敢说是入室操戈”,但  
真理在前面我是不敢回避的。 ……我的文集第  
一册开宗明义是讨论古史问题我所采用的方法  
和依据的资料虽然与顾先生有些不同可是为古  
史而哓哓置辩这一宗旨老实说来仍是循着顾  
先生的途辙是顾先生的工作的继承者谨以此  
又在古史地上作了一些研究所以引起了顾  
先生的重视当时顾先生让我编古史辨第八  
也就是古地辨》。 我为此作了许多准备工  
全书的目录己经列出来了发表在齐鲁大学  
国学研究所的责善半月刊上全书的内容也都  
作了考虑后来由于日本侵略的影响,《古史辨》  
第八册的编撰工作耽搁下来抗战期间辗转各  
材料也有所遗失抗战胜利以后由于我个  
人史学思想发生了变化开始意识到古史辨的  
某些地方是比较草率的特别是辨伪的方法不成  
假定太快有一些提法是不准确的所以古  
卷一10  
书敬献给顾老表示我对他的无限敬意。  
从以上饶宗颐的数段回忆可以看出古地辨》  
是因为其在历史地理研究领域的出色表现而受到顾  
先生的青睐后因抗战遗失部分材料和个人史学思想  
变化而未继续编可以说编辑古史辨第八册古  
地辨”,见证了顾饶之交谊其中断是日本侵华给中  
国学术研究造成重大损失之又一罪证也是饶先生史  
学思想变化的证明。  
2429  
史辨第八册我没继续编下去。  
刘起釪撰文回忆顾颉刚编古史辨的经过时曾  
对此事有补充:“他本来打算继续编下去已着手编第  
八册专收历史地理之作初步汇集的稿子托饶宗颐  
先生在香港编印据饶先生面告当日本军人入侵香  
至于准备编写新书》,主要是饶先生究心两汉  
史事复以余力搜集王莽事迹准备为他写一断代  
”,后受资治通鉴的影响而未再写仅发表新书  
26]序言,1  
港时全稿毁失了。”  
刘氏回忆与史实略有出  
》、《新莽职官考》 、《新莽艺文志等文 姜伯勤  
初步汇集稿子者乃饶宗颐也非在香港编印而是  
曾撰文总结饶先生青年时期治学经历有两个鲜明特  
168  
胡孝忠饶宗颐与顾颉刚交谊考述  
第一个特色———很强的自审精神就是以饶先生  
观点相同顾先生针对这种观点是早有回应的:“我  
们所以有破坏正因求建设破坏与建设只是一事  
致力于新莽史古史辨第八册之史实为案例,  
颇具说服力另一特色即打破南学北学疆界也是  
30]顾序,19  
的两面不是根本的歧异。”  
所以伪史的出  
27]99  
受到顾颉刚叶恭绰王云五等学者的影响  
即是真史的反映我们破坏它并不是要把它销  
只是把它的时代移后使它脱离了所托的时代而  
与出现的时代相应而已实在这与其说是破坏不  
在饶宗颐姜伯勤等学者其前发表的观点之后,  
郭伟川将饶先生与顾颉刚王伯祥之关系做了如下阐  
:  
31]自序,8  
如称为移置的适宜。”  
1933 顾颉刚  
他发表的楚辞地理考引起了顾颉刚王钟  
曾为古史辨第四册作序讲明他要请人辑录地理方  
面论文专集的原因和计划:“我自己的工作虽偏于破  
坏伪史方面但我知道古史范围之大决不能以我所  
治的赅括全部我必当和他人分工合作数年以来,  
我常想把古史辨的编辑公开由各方面的专家辑录  
天文历法地理民族社会史考古学……诸论文为  
麒等古史辨派的注意遂亟力欲罗致旗下顾与  
王是老同学古史辨二人在北京是同处  
一室的好友顾欲选堂先生主编古史辨第八  
内容专门以古代地理为主王则写信给选堂  
先生要他以正史的体裁重新写王莽的历史他  
们两人显然都将饶先生视作重建新古史的中坚  
分子因为顾颉刚本人在古史上有破坏无建  
所以亟欲倚重像选堂先生这样有才具的年轻  
而他们将令乱臣贼子惧焉的孔子春秋》  
弃如敝履乃公然废正统而就偏统因此选择王  
莽作为翻案对象使其于正史中厕身于帝王本  
不惜冒天下之大不韪为乱臣贼子正名”,  
这是何等严重的事但他们自己不敢做而怂恿  
别人做几乎陷选堂先生于不义幸得选堂先生  
专集就是破坏伪史方面也不是我一个人的力量所  
[30]顾序,14  
能完成。”  
事实上六年之后的顾颉刚曾有自  
古地辨之意他在1939 号日记中写道:  
得丕绳来书古史辨在上海销路甚好开明书  
店嘱其编第七册渠拟目见示皆三皇五帝及夏代传  
说之考订文字凡六十万言并谓今年内即可出版。  
此日此时此种书居然能销大出意外予因有自编  
古代地理考证文字为一册之意其第一篇则为禹贡  
14]卷四,204  
著作时代考》。”  
古史辨第七册经童书业拟  
28168-169  
于关键时刻悬崖勒马”,断然中止付梓。  
又与吕思勉合作编著一问世即在学界引起巨大  
反响正因为编辑古史辨非顾氏一人之力所能完  
但又销路甚好影响颇大恰巧饶宗颐的古史地研  
究颇有建树遂请其主编第八册实乃水到渠成之学  
界佳话王学典曾对顾先生做较为公允的评价从  
另有郭景华的近著基本赞同此观点又补充一  
:“饶宗颐编新史》,除了时代潮流的推动也与他  
29]44  
精神气质里固有的求变求异的特质有关。”  
郭伟川对顾王与饶关系的阐述恐有违史实也  
与饶先生一贯表述不符首先郭氏将编古史辨第  
八册和撰新书两件事混为一谈根据郭氏之文意,  
此段的他们即指顾王二人古史辨第八册  
与前七册一样是一件很有意义也是很重要的学术  
工作故顾先生不应存在所谓冒天下之大不韪”、  
破坏伪古史系统建设真实的古史”,化经学  
为史学化经书为史料”,破坏建设这两  
个看似相反方向的路径完美地结合于化经为史的  
学术实践中顾颉刚则成为近现代由经学向史学的结  
32]27  
构性转换中的关键人物  
几乎陷选堂先生于不义之说。 2005饶宗颐还  
当时虽然战火纷飞但并未阻止顾饶二人的联  
。 1940 16 日出版责善半月刊13  
九州学林卷第期发文认为编古史辨第  
八册很有意义虽因战事前稿尽失但仍岁以来重理  
旧业又提出新看法其次郭氏并未公布或引用王、  
期发表饶宗颐《  
两个图片为根圉考殷史探原  
之一)》,根据卜辞、《说文解字等资料将礼记》、《史  
对根圉的错误记载予以纠正同年1016 日出  
责善半月刊15 学术通讯第一则如  
:  
饶来往信函等确凿史料来证明存在所谓的怂恿” 。  
根据饶宗颐在1940 年说勉以五载之勤”,可证明他  
1935 年已开始撰写新书》,而王饶二人在那时是  
否谈及此事还有待考证顾氏将新书列入齐大丛  
交王伯祥主持的开明书店出版并不能证明二人  
是所谓的怂恿别人做”,写书和出书毕竟是两回事。  
郭氏还认为顾颉刚有破坏无建设”,与鲁迅的  
ꢀ ꢀ 颉刚先生史席承累贻责善半月刊》,至深  
感谢拙作新书序例》,辱荷宠奖载诸篇首俴  
拙之资何敢当此惟有愧赧偶披张君读诗经  
169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新义》,至佩精博晚夙疑诗经 流传迄今文  
些考古材料是第一次发现的在这方面我有勇气  
首先去探讨不足了再改正再补订治学领域  
字多所纰谬曾妄欲检举其误撰为诗经误字  
》,苦无暇晷兹略举一例以质诸高明。 ……  
晚欲得曾毅公先生甲骨文地名通检》,敢乞代购  
一部书费若干容再邮奉肃此敬叩 晚饶宗  
2434  
广泛是我的又一特点。  
1941 日发表的饶宗颐回信重点谈当时  
的学术热点古史辨第八册的编辑情况:  
3322  
颐顿首七月六日。  
ꢀ ꢀ 古地辨目录另楮录呈乞赐补正 其加○  
号者为晚生手头所缺香港方面亦无法借得者。  
畿服辨数篇敢烦王树民先生代为搜集其  
余如成都可以得到者敢乞代为访购挂号寄下,  
无任感激晚以修改旧稿尚书地理辨证》、《路  
史国名纪疏证》,而地辨稿本时须参考又第一篇  
拙作古书地名举例仍未完稿故迟延至今尚  
未寄交排印歉疚奚似俟各稿集齐当即寄开  
明王伯祥先生预计今年年底全稿可以付印也。  
将来拟请先生及宾四先生各赐一长序冠诸篇  
由此信可以看出饶先生同时对新莽史、《诗经》  
和甲骨文都有深入研究借助顾颉刚所办刊物发表,  
以质诸学界高明。 《甲骨文地名通检一书可能是用  
于其撰写殷代贞卜人物通考》。 从代购书一事也可  
以看出顾二人关系较为密切顾先生在多方面对  
饶先生予以关心和帮助。  
顾颉刚日记》1940 12 号记:“写润章伯  
[14]卷四,456  
宗颐之屏资深信。”  
笔者推测此信应谈  
诗经误字说》、新莽研究和古史辨第八册的编  
撰及出版事宜。 194116 日饶宗颐回信后以  
3422  
无任感幸钱先生处烦代为致意。  
编辑古史辨第八册古地辨及论虞幕伯鲧等为题  
发表在日出版的责善半月刊:  
颉刚先生史席盥奉赐书隆情渥谊感愧无  
古地辨拟目收录了当时顶尖中国古史地研究  
者的前沿成果具有重要的学术史价值目录分古  
代地理通论”、“古代民族与都邑两编共收31 位学  
者的65 篇文章其中日本学者林泰辅甲骨文地名  
由闻宥翻译算两位作者),由该拟目可以窥见当  
时中国古史地研究重镇及杰出学者之分布王树民  
1941 月到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工作应对古  
地辨拟目熟悉搜集文章较易其著畿服说成变  
则载北大潜社史学论丛》1934 年第束世瀓  
畿服辨载顾颉刚主编的齐鲁大学史学季刊》  
1940 年第卷第。  
牵以人事报答稽迟罪甚罪甚!  
鄙论诗经误字以旅舍无书未敢造次属稿,  
仅有札记而已。 《新书 大体已就命由齐大出  
敢不遵命惟其间尚有待增订处拟改正后  
再行写定付印甚望将来有机会能将全稿面呈  
质正该稿拟仿通鉴例另撰考异》,又拟考核新  
室制度与经典异同作新制考原》;此项工作须稍  
3420  
费时日也。  
饶先生年少时熟读诗经资治通鉴》,此时  
在香港虽获顾先生赐书而牵以人事主要指中山大  
学迁校饶先生因病留港旋佐王云五叶恭绰),又  
此信还可以看出饶宗颐是论著和文章同时进行,  
或新撰或修订而且对钱穆的学术成就颇为认同故  
准备请其赐长序饶先生1939 年发表离骚伯庸考》  
一文就引用路史一书之后纪”,此次又疏证国名  
之内容,1947 年发表庄子裘氏考也引用国名  
”,是对同一本书从多角度入手不断改进研究成果  
的案例。  
以旅舍无书未敢造次属稿”。 就算新书初稿已  
也要不断增订改正不惜以今日之我攻昨日之  
”。 饶先生于1995 年总结治学经验说:  
我有一个特点就是写出来的东西不愿意马  
上发表先压一压我有许多文章是几年前写  
有的甚至是十几年二十几年都不发表。  
同在1941 重庆的中央大学学生吴锡泽经一  
位程老师推荐任顾颉刚主编的文史杂志编辑他  
后来回忆:“总感到顾先生的用人很有点特别他毫无  
门户之见对人并能破格录用是他最了不起的地  
我治学的另一个特点是敢于否定自己比如  
前边提到的作新莽史和编古史辨第八册,  
这两项工作后来我自己压掉了对于学术问题  
我敢于不断修正自我改进有时候关于一个问  
要写三四篇文章好象反反复复其实是不断  
推进这种修正跟前边所说的谨慎发表文章的  
特点并不矛盾因为有些领域是没人涉足的有  
35]32  
。”  
应当说当时顾先生门下从事古史地研究之  
青年才俊不少而他却选择请年仅23 岁且并非在其  
任教之名校毕业的饶宗颐来编古史辨第八册古  
地辨”,足证吴氏所言毫无门户之见能破格录用”  
并非个别现象。  
170  
胡孝忠饶宗颐与顾颉刚交谊考述  
历史地理学一直是饶先生治学的一个重点领域,  
建树颇多我们能从其发表的学术论著中追寻其治  
学观念的演变和治学方法的更新特别是三重证据  
的提出是在继承当年编古地辨所得的基础上  
发展而来后又发展为五重证据法”。 饶先生撰文回  
忆道:  
通讯所载赴京出席参政会”,顾颉刚日记》1947  
20 日至日在南京出席第四届第三次国  
民参政会故此信写于1947 日至11 10 日  
之间正符合久稽裁答之意。  
1946 年秋汕头成立潮州修志馆开始修潮州  
》,饶宗颐任总纂。 《大光报·方志周刊正是由该  
馆编辑顾先生的来信才得以在方志周刊发表。  
1949 叶恭绰为潮州志作序认为全书体例惬  
”,“兹则义取求真事皆征实如山川气候物产、  
交通之类皆务根测验一以科学为归更重调查期  
曩年曾应顾颉刚教授之约以拙编古地辨》  
列为古史辨第八册其目录久经于责善半  
月刊公布因战事前稿尽失仍岁以来重理旧  
欲以甲骨金文及简帛新材料合出土情况与  
旧书文献作为三重论证重理古代地理方国部族  
与实情相副迥殊扪籥可作明灯此纪载之翔确为  
362  
[39]4  
之错综问题提出新看法以待方家之论定。  
941 顾颉刚经朱家骅来信邀请由  
成都飞重庆任文史杂志社副社长、《文史杂志主  
全书之特色者二也”  
以科学为归是饶先生修志  
过程中的方法论自觉乃与此前中国修志传统大不相  
同者该志分门类三十其中1949 年出版15 门类,  
2005、2011 年补刊余下之大部),题材及体例皆精研  
创新为中国地方志的一个典范至今仍为编写地方  
志之圭臬顾先生所言立千秋之准成百世之业不  
虚矣。  
15]305,308  
。 1942 月出版文史杂志 卷第7、  
广东专号”,特邀罗香林字元一任编辑其中  
有饶先生诗闻警迻居村夜坐月奉寄元一羊石》,羊石  
即广州。  
可以说抗日战争对饶先生的学术研究有影响,  
但他依然与顾罗等文史名家保持联络将学术与国  
运紧密联系不断推进学术研究。  
北碚地处重庆市北,“民国三十年(1941),四川  
40]1  
省政府改地方行政机关为管理局比于县治”  
卢  
局长子英系卢作孚的四弟时任北碚管理局局长。  
1944 卢子英邀请北碚有关单位负责人、  
专家和地方绅士20 余人开会统筹编纂北碚志事  
会上成立了以时任中国史地图表编纂社社长顾颉  
北泉图书馆馆长杨家骆卢子英等为首的北碚修  
志委员会推选顾颉刚为修志委员会主任委员杨家  
抗战胜利后潮州修志  
抗战胜利后因政治和时局等因素顾两位先  
生联系较以往减少。  
947 11 10 汕头大光报·方志周刊》  
32 期刊登通讯顾颉刚教授来函》:  
宗颐先生道席惠笺敬悉适赴京出席参政  
41]725  
骆和傅振伦为副主任委员  
杨家骆北碚九志  
久稽裁答罪甚罪甚阁下在潮辑志立千秋  
之准成百世之业不胜喜贺承赐大作《〈庄  
裘氏考一文博览广引佩服佩服已在天  
津民国日报·史与地周刊中披露北碚志》  
尚未出版盖胜利既临群从星散遂未成书现  
卢局长子英正在重聘人员赓续为之。 ……余  
记载众推杨氏为主任委员聘顾颉刚为总编  
42]2-3  
与傅振伦所述略有不同顾颉刚日记》  
”  
1944 ,“北碚修志局开会结果予被推为常  
14]卷五,265  
;1945 ,  
务委员从此又多一事”  
维本来送修志局预算书。 ……卢作孚弟兄以抗战  
将结束北碚文化机关将各迁回原地诚恐北碚志不  
易成书聘予为主任委员欲于两年内成之每月经费  
约十四万元予以其为社会事业不涉政潮允  
37]  
不一一即颂著绥弟顾颉刚顿首。  
此信系顾颉刚书信集之佚文。  
14]卷五,478  
国民政府分别于1942 27 日和1945 4  
”  
;11 18 号又记卢子英要其从当年起任  
23 日公布的第三四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名单顾  
北碚修志馆馆长可见顾先生不同时期担任职务虽  
有改变但始终主持其事熟悉有关情况卢子英在  
北碚管理局内成立的北碚修志馆经过一年半的工  
编撰出38 个分志草稿和部分零散篇章总计约90  
万字抗战胜利后之情形诚如卢氏兄弟所预料遂  
有顾颉刚函中所言“《北碚志尚未出版盖胜利既  
群从星散遂未成书”。 1948 月南京的中国  
38]1056,1432  
。 《顾颉刚日记记其  
颉刚均为江苏省代表  
1946 月借居耦园,8 到耦园写魏瑞  
汪叔棣李延增赵景深金擎宇井成泉周振鹤、  
14]卷五,696  
饶宗颐辛树帜信”  
。 《〈庄子裘氏考一文  
1947 天津民国日报·史与地周刊发  
故此通讯不是1946 号所写那封 根据  
171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地理研究所发行地理季刊第3、4 期合刊北碚  
专号”,所长林超在卷头语叙明北碚志编纂颠末:  
北碚志规模之大前所未有而编纂尽量  
》。 据此推测大概饶先生在收到顾先生19468  
号所写信之后回信谈了编纂潮州志有关情  
并要借鉴北碚志》,才得顾氏回信谈及北碚志》  
的现状。  
采用科学方法尤为我国纂志倡一新例地理编  
由本所负责主编先后负责者有黄国璋李承三、  
林超等复员后各机关星散编纂工作为之中  
惟地理志大致告竣且多由中国学典馆排版,  
卢子英及杨家骆两氏拟将地理编各志先交本所  
付印作为地理季刊北碚专号”,计共包括九  
天津民国日报》“史与地周刊1947 日  
创刊,9 月结束刊头乃顾先生题 发刊词谈了近三  
十年来史学和地理学的长足进展欢迎学者投来通俗  
且史料完备精密考证的文章从创刊宗旨和行文风  
格判断笔者怀疑发刊词出自顾颉刚之手该周刊为  
顾先生主持故稿约中有惠稿请赐交苏州悬桥巷顾  
43]  
。  
949 杨家骆去台湾又将九篇编辑成册定名  
以科学论文方式撰写方志之试验北碚九志》,在台  
45]  
家花园十号文通书局编辑所转本刊编辑部” 。 据  
方诗铭回忆:“悬桥巷顾家花园九号当时的门牌),  
既是顾颉刚先生的寓所又是文通书局编辑所的所  
北鼎文书局出版该志与潮州志》“以科学为归更  
重调查之特色暗合。 1949 月发表的潮州修志  
馆简史分四点报告该馆成立两年来的工作编印潮  
州先贤像传》、全州地质矿产调查考古工作后两点  
以科学方法进行实地调查收获颇丰第四点延揽科  
学家参与修志”,提出现代方志的特殊价值———乃在  
经济民生尤为真知灼见内容如下:  
46]33  
。”  
顾颉刚日记》1947 29 号记:“看诗  
铭所编史与地稿。 …… 史与地稿,  
14]卷六,15  
14]卷六,48  
。”  
。”  
11 号记:“写津民国日报寄  
19 号记:“史苑史与地之  
14]卷六,52  
可见方诗铭是史与地周刊之编辑  
稿费。”  
期有其论文太初二年前玉门关在敦煌西北说  
献疑》),但顾颉刚仍是该周刊之主编负责审稿将定  
稿寄往天津发稿费等事。  
近年国内利用科学方法编修方志者有陕之  
城固川之广汉北碚黔之安顺等关于自然地  
理部门均曾派专家实地考察作精密之调查详  
确之记载良以现代志书不在钞录诗文修载  
人物其特殊价值乃在经济民生如水文之纪  
可作从事水利者之借镜矿藏之探测可为开  
采者之指针此固无庸赘言而知者矣故方志之  
纂辑在广集众长分工与专门尤为首要本馆  
早注意及此虽在种种条件限制下仍竭力罗致  
专家以相从事计参与本志工作之学术机关团  
有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两广地质调查所  
之于地质矿产南京中国地理研究所之于地图  
编绘及山川水文气候潮安水文站之于气候实  
厦门大学海洋研究所之于鱼类韩江水利工  
作队之于水利中华柑橘研究院之于农产柑橘、  
饶宗颐《〈庄子裘氏考一文主要考证庄子·  
列御寇郑人缓也呻吟于裘氏之地只三年而缓  
为儒裘氏之所在饶文认为:“裘氏者,《释文》  
但云地名其地所在自王先谦郭庆藩以来均未详。”  
经典释文所载崔譔训为儒服不可从也不赞  
同钱穆先秦诸子系年考辨卷二以裘为儒服知缓  
亦儒服矣之观点他根据卜辞金文、《说文》、《广  
》、《玉篇》、《路史等资料得出结论:“陈留今河南  
开封春秋属郑说文》、《玉篇洽与庄子》  
郑缓所处之裘卫大夫食采之裘及殷王来往之裘同  
47]  
为一地也。” 本文当属古地辨一类文为学界解  
决一个久悬未决之难题总之此通讯反映顾先生一  
如既往地大力支持饶先生的古史地研究和方志纂修。  
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北京见面  
44]  
昆虫皆于本志有相当之贡献。  
可以看出纂修潮州志时所汇集的科学家和机  
构的水平之高范围之广真正做到广集众长分工  
与专门”。 川之北碚即指北碚志》,二志皆异于旧志  
纯由地方人士任其事之传统在修志理念和方志的体  
内容及修志方法等方面均有相似之处中国地理  
研究所所长林超潮州揭阳人系潮州修志馆特约地  
质山川门编纂参与了北碚志潮州志之地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因政治和时局等原因,  
居留香港的饶宗颐先生与顾先生联系减少乃至文  
期间失去联系之后又因缘际会在北京得见一  
正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  
顾颉刚日记》1957 号记载:“陈真如、  
黄居素黄良庸罗伟之又安洪儿来写孟余先生、  
钱宾四董彦堂雪曼夫妇吴敬轩香林夫妇慰堂、  
季明宝璋简又文饶宗颐信。”写信目的是:“政府派  
ꢁꢂꢃ  
地质部分的调查和撰写应曾与饶宗颐谈及北碚  
172  
胡孝忠饶宗颐与顾颉刚交谊考述  
黄居素到港作联络事宜故真如邀其来此嘱予为宾  
四写信能回来最好即不回来亦望改善态度予因  
。 ……光宣季世迄于共和异说披猖诡言日多。  
新潮澎湃黑白淆乱 …… 爰启瀛膏社 保国以  
[50]  
。” 可见饶锷对国学颇有研究决心以学保国且  
14]卷八,238,239  
作留港旧友书十一通交之。”  
陈真如即抗  
日名将陈铭枢时任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常委民  
拥有银庄有充足资金收藏书饶宗颐家学渊源亦  
有可考见者他在前述的禹贡半月刊》6 期通  
讯有叙说饶宗颐在《〈天啸楼集称其父:“素以  
48]208  
他与黄  
革中常委兼理论政策委员会主委等职  
居素友情甚笃黄氏系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  
932 年起长居香港,1955 月到北京,1957 月  
振故学为职志于乡邦文献尤为眷注于是有搜辑潮  
[51]157  
受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5 月返港 因此顾先  
生的信已在写信当月由黄居素带回香港饶先生时  
40 在顾颉刚看来其可与钱穆董作宾蒋复璁、  
罗香林等学者相提并论作为新政权统战对象足  
见饶先生当时的声望和影响力同时也可看出当时大  
陆的政治风气和学术氛围较为良好顾先生真心诚意  
希望老友们为新中国贡献力量。  
州艺文之举。”  
可见饶氏父子都很关注乡邦文  
以振故学为职志藏书颇多因此为顾颉刚所惦  
。  
1980 饶宗颐在成都出席中国古文字研究  
会第三届年会后由中山大学曾宪通陪同首次于改  
革开放后在内地十几个省市参观考察历时三月光  
博物馆就看了33 ,11 原文误写为10 )7 ,  
两位隔断音讯多年的忘年交在北京得以相见再续前  
时间验证了他日相见必当为一老叟之预言。  
曾宪通记录了北京会见时的感人场景:  
2003 饶先生撰文回忆:“顾老为人十分多情,  
我还记得他写给我的信有一段这样说:‘颉刚年来体  
力渐衰他日相见必当为一老叟少壮之日易逝恨  
之何如!’他真像梁任公笔端带有无限情感至今犹萦  
ꢀ ꢀ 回到大厦胡厚宣先生已在大堂等候多时  
当即由胡先生陪饶先生前往北京医院探望顾  
颉刚老先生胡先生说顾老前些时候发烧至摄  
氏四十度现已恢复正常但患有老年支气管炎  
和糖尿病所以还需继续住院治疗不过老人家  
记忆力还特别好果然一见面顾老就说他和饶  
先生已有五十多年的交情现在还保存着饶先生  
30 年代为古史辨写的好几篇文章 饶先生马  
上说:“那是我小孩子时写的东西还请顾老多多  
批评。”顾老虽然年近九十但五十多年前的往事  
却记得如此清楚真不简单饶先生说顾老十  
分注重培养年轻人奖掖和提携后进是他对中国  
学术的重要贡献也是他深受敬重的原因之一。  
回到大厦胡先生说顾老的学生们正在为顾老的  
九十大寿准备出版祝寿文集饶先生立即表示,  
1]51-52  
绕在我的心坎之中。”  
11 12 顾颉刚在法华读书记十八)》写道:  
予今年已六十有一体力渐衰而现任诸职有上海市  
文物管理委员会及大中国图书局一年之中几无暇  
此信写于何时呢? 1953  
49]五卷下册,3602  
日可得。”  
可见顾先生有体力渐衰之  
感始于1953 年底年来体力渐衰可推测此信写  
作时间距1953 11 12 日不算太远文革及其  
之前几年二位先生之书信联系恐很少而且与年  
之意不符故推测此信为上段所述1957 年信。  
在特殊年代顾颉刚仍然坚持看书他于1967  
10 26 翻饶宗颐殷商贞卜人物通  
14]卷十,765  
》”  
该书实名殷代贞卜人物通考》,开创  
了以贞人为纲排比卜辞的先例在理论和方法上都超  
越前人对了解各个贞人的占卜内容及其所属的时代  
很有参考价值饶先生因此在1962 年获得法国汉学  
儒林奖。  
5224-25  
他一定与大家一道共襄盛举。  
此段可补顾颉刚日记当日之缺顾颉刚是胡  
厚宣在北大史学系读书时的老师也是其在齐鲁大学  
国学研究所任研究员时的主任所以胡氏应对顾、  
饶此段时期之交谊及编辑古史辨第八册之来龙去  
脉比较熟悉饶对顾的评价很中肯顾犹记得五十年  
前收入古史辨之年轻学人文章即是证明可惜,  
顾先生在此次见面后月余即12 25 日遽归道山。  
饶在相隔几十年后的最后一面就显得弥足珍贵。  
纪念顾先生诞辰90 周年论文集后于1990 年  
由巴蜀书社出版易名纪念顾颉刚学术论文集》,饶  
顾颉刚日记》1978 号记载:“看饶锷  
天啸楼集》。 ……饶锷为饶宗颐之父出身商人家庭  
而酷好读书所作具有见解乃未及五十而卒其藏  
14]卷十一,580-581  
书不知解放后如何处理颇念之。”  
天啸  
楼集可能是饶宗颐于1936 11 日寄送给顾颉  
刚那本。 1924上海国学研究社出版国学周刊》  
60 期报道潮州饶纯钩君蔡心觉君设立瀛社研  
究国故发行国故月刊”,并说饶君通讯处为潮州  
东门头潮安银庄”。 该刊宣言云:“学之不讲尼父所  
173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宗颐有说卍———青海陶文小记文参加纪念顾  
样是层累造成我和顾老的结缘将近七十  
追述往事好像重温一遍云烟过眼录》。  
古史辨的中断我应有责任至于今仍耿耿于  
怀古史重建事业中的史料辨证和整理工作由  
于考古学的发展新材料陆续出现的不断挑战,  
颉刚先生诞辰110 周年论文集另收饶宗颐契封于  
商为上洛商县证一文赞同顾颉刚晚年主张商人之  
由西而徂东太史公无误以纠正殷为东夷一说之  
顾老地下有知想必报以会心的微笑 文末慨  
:“今值先生百龄又十冥寿之辰敢贡芜文不辞哀  
耄握椠之劳瘁略以表我夙蒙先生埏埴汲引感佩之  
愚诚云二〇〇三年八月五日修订时年八十又七于  
52  
相信大家都会持续下去再接再励。  
从中可以看出饶先生对顾先生的怀念同时饶  
先生对当今学人利用新材料新方法新观念去从事  
古史重建事业中的史料辨证和整理工作寄予厚望。  
顾颉刚和他的弟子们中有一节用学问情感和生  
命的存在方式为题谈顾先生之学术和学品笔者  
愿借花献佛学问和情感———生命的存在方式概  
括两位先生之交谊以表达对他们的无限崇敬。  
53]65  
香港盛暑。”  
少壮之日易逝恨之何如中国学术  
正是因为有像顾老这样的前辈提携后进而得以不断  
发展进步!  
饶宗颐曾撰文总结他与顾先生的交谊:  
一个人的学术旅程往往是很曲折的亦同  
注释:  
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1981 15 日出版的新亚生活月刊期以饶宗颐教授获巴黎亚洲学会推选为荣誉会  
为题详细报道本院院务委员前中文系讲座教授饶宗颐先生最近获巴黎亚洲学会(Société Asiatique)推选为该会荣誉  
会员去年七月得该会理事会提名通过亚洲学会成立于1822为世界最古老而有领导地位之东方学研究机构范围极  
广包括近东之亚述学埃及学中东之希伯来闪族阿拉伯伊斯兰及伊兰突厥各方面之研究远东则印度学中国学蒙  
西藏学以及日本韩国东南亚各地语文史地之探讨均属之会员遍及世界各地有历史悠久之权威性定期刊物亚洲学  
》 (Journal Asiatique已出至268 1830 年该会首任荣誉会长为Due d’Orléans 公爵即后来之法皇Louis-philippe)。  
近代著名汉学家伯希和亦尝担任会长(1938-1945)。 又悉该会荣誉会员限于非法国籍人须在某方面研究有高度代表性  
成就者方能获选该会自成立至今将近160世界之东方学者被选为荣誉会员仅得30 以前代表汉学之荣誉会员只  
为瑞典高本汉(B. Karlgren)一人 近时中国学人膺此荣誉者仅有顾颉刚已故及饶氏云。  
主要有马来西亚郑良树顾颉刚学术年谱简编》,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7 221、227-228 周少川治史论学六十  
———饶宗颐教授访谈录》,《史学史研究》1995 年第;《江山代有才人出———饶宗颐教授学术成就管窥》,《阴山学刊  
社会科学版)》1996 年第黄挺杜经国饶宗颐教授的潮州地方史研究———〈饶宗颐潮汕地方史论集编后》,潮学  
研究饶宗颐教授八十华诞颂寿专辑”,汕头大学出版社1996 年版17-18 郭伟川论饶宗颐教授之史学观》,  
吴榕青庄义青饶宗颐先生早年的历史地理研究》,两文均载曾宪通主编饶宗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香港翰墨轩出版有  
限公司1997 年版沈建华饶公与新古史辨》,华学第七辑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 年版35 胡晓明饶宗颐学  
》,香港教育图书公司1996 年版48-49 陈韩曦饶宗颐学艺记》,花城出版社2011 年版16-17 严海建香江  
鸿儒饶宗颐传》,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 年版27-29 姜伯勤饶学十论》,齐鲁书社2012 年版118、210 。  
此处乃修志人避乾隆讳弘治改为宏治”。  
应为1934 11 。  
广东省档案馆档案号20-1-208-28。  
陈伟武选堂先生与中山大学之夙缘》,《华学》2004 广东省档案馆藏影印件。  
原档藏苏州市档案馆。  
见贺光中编辑东方学报》(新加坡)1957 。  
见广东文化教育协会编辑文教》1947 月创刊号署名饶颐”。  
严海建提到吕思勉和王伯祥曾分别致信支持饶宗颐写新史》。 其中王伯祥的信说王莽虽然失败了也算一个皇帝所以  
史书应该有王莽的本纪”;饶宗颐提出在王伯祥的书上应该补编一个王莽本纪严氏认为饶先生关于王莽的研究没有  
继续,“一方面是因为战争的原因另一方面是因为饶宗颐对自己历史观念的否定”(香江鸿儒饶宗颐传》,41-42  
)。 严海建也未引用三人通信原文或注明出处但很明显未有怂恿一说此处所指王伯祥的书应该是其主编开明书  
店于1936 月到1937 月出版的二十五史补编》,其中就有万斯同撰新莽大臣年表。  
174  
胡孝忠饶宗颐与顾颉刚交谊考述  
中央文史研究馆编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传略》(中华书局2001 年版161 页说黄居素于1957 月抱病返港查其所  
据黄任潮黄居素其人其事》(《岭南文史》1990 一文并无此月份故此说不可信。  
参考文献:  
1]饶宗颐怀念顾颉刚先生[C] / /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山大学历史系纪念顾颉刚先生诞辰110 周年论文集北京:  
中华书局,2004.  
2]饶宗颐广东潮州旧志考[J].禹贡半月刊,1934,2(5).  
3]王振泽饶宗颐先生学术年历简编[M].香港艺苑出版社,2001.  
4]饶宗颐陈韩曦选堂清谈录[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9.  
5]傅斯年与顾颉刚论古史书[J].国立第一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周刊,1928,2(13).  
6]饶宗颐通讯一束[J].禹贡半月刊,1936,6(7).  
7]顾颉刚顾颉刚书信集[M].北京中华书局,2011.  
8]童书业序言[J].禹贡半月刊,1937,7(6,7).  
9]饶宗颐饶宗颐二十世纪学术文集[M].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2003.  
10]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勤奋为学终身以之———纪念顾颉刚先生110 周年诞辰[C] / /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  
中山大学历史系纪念顾颉刚先生诞辰110 周年论文集北京中华书局,2004.  
11]顾颉刚谭其骧.《禹贡合订本[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影印,1994.  
12]饶锷),饶宗颐补订).潮州艺文志[J].岭南学报,1935,4(4).  
13]饶宗颐潮州丛著初编[M].台北文海出版社,1971.  
14]顾颉刚顾颉刚日记[M].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2007.  
15]顾潮顾颉刚年谱[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16]国立中山大学国立中山大学一览[G] / / 张研孙燕京民国史料丛刊1097 郑州大象出版社,2009.  
17]王美嘉民国时期广东省政府档案史料选编[G].广州广东省档案馆,1987.  
18]顾颉刚宝树园文存[M].北京中华书局,2011.  
19]国立中山大学国立中山大学现状[G] / / 张研孙燕京民国史料丛刊1098 郑州大象出版社,2009.  
20]王世儒蔡元培日记下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1]顾颉刚发刊词[J].责善半月刊,1940,1(1).  
22]方诗铭记顾颉刚先生在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G] / / 王煦华顾颉刚先生学行录北京中华书局,2006.  
23]饶宗颐新书序[J].责善半月刊,1940,1(3).  
24]周少川治史论学六十年———饶宗颐教授访谈录[J].史学史研究,1995,(1).  
25]饶宗颐李均明新莽简辑证[M].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5.  
26]刘起釪古史续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27]姜伯勤从学术源流论饶宗颐先生的治学风格[J].学术研究,1992,(4).  
28]郭伟川论饶宗颐教授之史学观[C] / / 曾宪通饶宗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香港翰墨轩出版有限公司,1997.  
29]郭景华观看之道作为精神史的艺术史———饶宗颐艺术史论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  
30]罗根泽古史辨)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31]顾颉刚古史辨)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32]王学典顾颉刚和他的弟子们增订本)[M].北京中华书局,2011.  
33]饶宗颐学术通讯[J].责善半月刊,1940,1(15).  
34]饶宗颐编辑古史辨第八册古地辨及论虞幕伯鲧等[J].责善半月刊,1941,2(12).  
35]吴锡泽杂忆顾颉刚先生[J].传记文学,1969,14(1).  
36]饶宗颐古地辨二篇[C] / / 郑培凯.《九州学林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影印,2005.  
37]顾颉刚顾颉刚教授来函[N].大光报·方志周刊,1947-11-10(4).  
175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38]孟广涵国民参政会纪实下册[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5.  
39]叶恭绰潮州志序[M] / / 饶宗颐潮州志补编第一册潮州潮州海外联谊会,2011.  
40]北碚修志委员会创修北碚志缘起[G].重庆私立北泉图书馆,1944.  
41]傅振伦北碚志例目[C] / / 尹达纪念顾颉刚学术论文集下册成都巴蜀书社,1990.  
42]杨家骆北碚九志序[M] / / 以科学论文方式撰写方志之试验北碚九志台北鼎文书局,1977.  
43]林超卷头语[J].地理,1948,5(3,4).  
44]潮州修志馆潮州修志馆简史[N].大光报·方志周刊,1949-03-25(4).  
45]佚名发刊词[N].天津民国日报·史与地周刊,1947-01-07(6).  
46]方诗铭抗战胜利后顾颉刚先生在苏州的二三事[G] / / 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苏州市档案局苏州史志资料选  
第二辑苏州内部发行,1984.  
47]饶宗颐.《庄子裘氏考[N].天津民国日报·史与地周刊,1947-08-04(6).  
48]朱宗震陈铭枢回忆录[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7.  
49]顾颉刚顾颉刚读书笔记[M]. 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0.  
50]佚名国学消息[N].国学周刊,1924-07-13(4).  
51]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饶锷文集[M].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2010.  
52]经法选堂访古随行纪实[C] / / 饶宗颐华学第七辑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  
53]饶宗颐契封于商为上洛商县证[C] / /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山大学历史系纪念顾颉刚先生诞辰110 周年论文  
北京中华书局,2004.  
On the Friendship Between JAO Tsung⁃I and GU Jie⁃gang  
HU Xiao⁃zhong  
School of Literature and Journalism,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 250100, China)  
Abstract:As one of the few alive Yu⁃gong Society members, JAO Tsung⁃I was highly evaluated by  
GU Jie⁃gang, the founder of Yu⁃gong Society. GU published JAO’ thesis on Yugong Semimonthly,  
Zeshan and etc. All JAO’s thesis and works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his fame in historian circle. The  
retrospect of GU and JAO’s friendship helps the descendents to reestablish ancient history and carry on  
their research on historical geography.  
Key words:Jao Tsung⁃I; Gu Jie⁃gang; Yugong Siminonthly Zeshan Semimonthly Gushibian  
责任编辑凌兴珍]  
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