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卷第期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41,No.1  
January,2014  
2014 月  
断裂的自我与买壳上市”  
———不朽的故事的叙事身份策略  
涛  
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成都611731;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美国亚裔研究系洛杉矶90034)  
摘要随着叙事学在近些年的蓬勃兴盛被喻为现代版的山鲁佐德的著名丹麦作家伊萨克·迪内森的作品  
重新成为西方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但是国内有关她的研究还非常有限迪内森的中篇小说不朽的故事体现  
买壳上市这种独特的叙事身份策略即把自己注入一个流传已久的故事角色中以实现自己的人生故事的可  
叙述性。  
关键词伊萨克·迪内森;《不朽的故事》;叙事身份;“买壳上市”  
中图分类号I534.0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5315201401⁃0140⁃05  
伊萨克·迪内森(Isak Dinesen,原名Karen Blixen,  
885-1962)被誉为继安徒生克尔凯郭尔(Sꢁren Ki⁃  
则论及甚少。  
本文探讨的不朽的故事出自她的小说集命运  
1]  
erkegaard)之后丹麦最有世界影响力的作者她的  
作品往往先用英语写出之后才用母语写这为她在欧  
美迅速赢得声誉提供了语言上的便利条件。 1954,  
她成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该年度的最终得奖者海  
明威在接受采访时指出至少有三位作家———伊萨  
·迪内森卡尔·桑德堡(Carl Sandburg) 以及伯纳  
·贝伦森(Bernard Berenson)———比他自己更应该  
轶事》( Anecdotes of Destiny ,1958)。 意大利学者卡瓦  
热萝在她的倍受学界赞扬的著作叙事讲故事与自  
》 ( Relating NarrativesStorytelling and Selfhood )  
中对不朽的故事进行了细致分析认为该故事讲述  
的是一个对可叙述身份感到麻木的古怪之人可是,  
笔者发现该故事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逆向的身份叙事,  
恰恰展现出一种独特的叙事身份策略。  
2]  
获得这项奖。 1957 伊萨克·迪内森再度成为诺  
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并当选美国科学院荣誉院士近  
半个世纪以来随着叙事学的蓬勃发展她这个现代版  
山鲁佐德” (Scherazade) 更是倍受西方学者关注。  
随着她的名作走出非洲在银幕上(Universal Studios,  
人生故事的断裂与身份焦虑  
美国当代颇具影响力的哲学家汉娜· 阿伦特  
(Hannah Arendt, 1906-1975)这样评价伊萨克·迪内  
森的人生哲学:“ 不能讲述故事的人生是不值一提  
3]129  
。”  
这种观点透露出的是叙事身份理论。 “叙事  
985)大获成功她的作品逐渐引起我国读者的注意。  
身份”(narrative identity)这一概念随着人文社科领域  
的叙事转向(narrative turn)应运而生成为叙事学文  
学伦理学社会学历史学哲学心理学以及神经病学  
但是到目前为止国内学者对她的相关研究还很有  
且绝大部分聚焦于走出非洲》,对她的其他作品  
收稿日期2013⁃08⁃12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省哲社十二五规划2011 年度项目叙事身份理论视野下的伊萨克·迪内森研究” (项目编号:  
SC11C016)以及电子科技大学2012 年度素质教育核心课程———西方经典文学选读专项资金资助。  
作者简介邹涛(1976—),湖南邵阳人文学博士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美国亚裔研究系  
访问学者。  
140  
断裂的自我与买壳上市”———不朽的故事的叙事身份策略  
[7]47  
叙述人生把它理解成一个不断展开的故事’。”  
等多学科共同使用的一个热门词汇被赋予了浓重的  
社会认识论和社会本体论色彩简单地说,“叙事身  
可是我们同时应该意识到人生的本质并不是叙事  
人生充满偶然与突发性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裂  
缝丛生在这些裂缝中新质不断涌现为了追寻一种  
连贯的意义我们竭力寻找出一种新的解释来使过去  
4]121  
就是把我们看作某种故事的观念”  
;“我们每  
一个人都有一个人生故事一种内心的叙事———它的  
连续性它的意义就是我们的生命之所在也许可以  
这样说我们每个人都建构并活在叙事这种叙  
8]xvii  
与现在相通  
叙事身份的建构就是这样一个过  
5]105  
事就是我们就是我们的身份”  
根据叙事身份理  
叙事不管是口头的还是写作的形式 努力将杂  
乱的人生素材整合成相互关联的一体以赋予人生一  
种形式的完整性和意义的贯通性一个有意义的连贯  
独一无二的自我也因此得以彰显出来因为克莱  
先生的自我意识基于账簿也止于账簿当他把目光转  
向账簿之外后他的人生他的自我出现了断裂这让  
他无所归依产生深深的焦虑感伊利沙玛感觉到克  
莱先生对与生意无关的其他书本的需求是脆弱的表  
人生的可叙述性(narratability)成为自我身份确认  
的必要条件如果一个人无法确定自己人生的可叙述  
那么他她将陷入身份焦虑之中。  
伊萨克·迪内森的中篇小说不朽的故事反映  
的正是一个缺乏可叙述性的人的生存状态小说主人  
公克莱先生(Mr. Clay)是一位19 世纪的富有茶商年  
老体衰的他孤独地病卧在豪宅华榻上在漫漫长夜中  
辗转反侧当他的财务员伊利沙玛(Elishama Levin⁃  
sky)送账簿来请他批阅时他如同找到了一根救命稻  
要求伊利沙玛从此夜复一夜为他念账簿终于有  
一天带着几丝怀疑与忐忑”、“不情愿地问伊利  
6]159  
”,甚至是死亡的征兆”  
当建立在账簿之上的  
强大自我坍塌之后克莱先生自然感到懊恼和羞耻渴  
望尽快找到新的自我支点为自己的可叙述性充值通  
过连续的人生叙事建构出一个连贯的自我美国作家  
查克·帕拉尼克这样写道:“人生是在反思中运行写  
6]158  
沙玛是否听说过其他类型的书籍  
而伊利沙玛感  
觉到他的问题出自一种深切的需要这种需要半是违  
作让你回望过去因为你无法控制人生至少你可以  
6]159  
[9]205  
背了说者的意志让说者感到害羞甚至耻辱”  
这  
控制自己解释的版本。”  
控制自己解释的版本呢?  
那么克莱先生又是如何  
是一种什么样的深切需要这种需要是何以产生的?  
他又为何因此感到羞耻?  
虚构的人生故事与叙事契约  
克莱先生倾注毕生的精力于生意上对于人生其  
他重要的东西如友谊爱情等他都持轻视态度因为  
在他看来这类东西会让人的骨头变软”。 外界流传  
着有关他的三两个故事都无一例外地描述他铁石心  
针对克莱先生的需求身为犹太难民的伊利沙玛  
也没有满意的答案他唯一能提供的是他在逃难过程  
中得到的一份以赛亚预言”。 克莱先生被预言的内  
容打动但对其虚幻性嗤之以鼻 在克莱先生眼  
,“人们应该记录已经发生过的事情”,这样的记录  
6]155  
吝啬鬼的形象  
叱咤商场的克莱先生一  
6]168  
度沉浸在物质成功的喜悦中产生一种无所不能”  
才能被称为故事”  
而沉迷于那些不真实的事情  
6]157  
[6]173  
也就是说在克莱  
omnipotence)的自我虚像  
可是这种虚像在瘫  
则是发疯的”、“不道德的”  
痪的躯体中逐渐动摇记载着他的成功轨迹的账簿也  
只是一种精神鸦片吸食的时候可帮他暂时支撑住摇  
摇欲坠的自我虚像但身体的疼痛与孤独感不断提醒  
着自己的脆弱与不堪一击换句话说账簿的力量已  
经无法维系他原来的自我可是对于克莱先生而言,  
在账簿之外他的人生的可叙述性又在哪里呢卡瓦  
先生眼中故事应和账簿一样都有一个稳固的事实基  
;“以赛亚预言所说的种种神迹经历了一千年还未  
实现相信它就显得荒唐可笑也许是受充满美好愿  
景的预言启发克莱先生突然忆起了自己平生听到的  
唯一一个故事该故事恰恰描述的是年轻水手的浪漫  
愿望的实现于是他努力讲述给伊利沙玛听在这  
个故事中无后的老富翁付给一位年轻水手个金币,  
请他来到自己的豪宅让他吃饱喝足后和自己的娇妻  
睡一夜以求得子嗣继承遗产当克莱先生在叙述的  
过程中停下来喘气的时候伊利沙玛居然接着讲了下  
并告诉克莱先生这是在水手中广为流传的一个纯  
属虚构的故事克莱先生愤怒而失望因为这个故事  
是他在船上亲耳听到一个水手说的他相信水手所说  
3]133  
热萝认为克莱先生不具备一种可叙述的身份”  
他留在身后的不是一个人生故事而只是一堆生意  
[3]129  
中的数字”  
在笔者看来我们不能说他的人生完  
全没有可叙述性而只能说他把自己的可叙述性定位  
在账簿世界里一旦他摈弃账簿世界之后他确实找  
不到其他可供言说的了他的可叙述性就此断裂。  
查尔斯·泰勒指出:“自我意识的基本条件是我们  
141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的一定是亲身经历的事伊利沙玛进一步指出这个  
完全不同的克莱先生追求的是故事的真实性戏剧演  
出关心的不是故事的真实与否而是如何在娱乐教育  
观众的同时创造经济收入那么在这个超出常理的  
叙事契约中克莱先生为什么要追求水手故事的真实  
性呢真实性的背后可能潜藏着什么更深层次的原因  
?  
故事和以赛亚预言的性质一样都是表达一种无法  
实现的愿望并且正因为无法实现才吸引着众人通过  
讲述或聆听这个故事来获得精神上的间接满足。  
克莱先生决意要把这个他平生唯一讲述的故事变  
成现实命令伊利沙玛不惜成本达成他的心愿最后,  
伊利沙玛花了300 金币请来他同事的情人维吉妮  
小说的文字一再强调出克莱先生作为商业霸主的  
控制欲指出他欲通过变虚幻为现实以显示他比伊  
利沙玛以及预言家以赛亚更强大的力量以重新证明  
Virginie)扮演富翁娇妻的角色并陪同克莱先生在街  
头找到一位愿意合作的水手富翁则由克莱先生亲自  
扮演。  
6]173  
自己的无所不能”  
卡瓦热萝指出克莱先生走  
现在一个流行的水手故事被演变成了一个契约,  
一件特殊的商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  
的表达:“我告诉你一个秘密作为交换你要……”这  
其实就是一种罗兰·巴特所说的叙事契约” (Con⁃  
tract⁃narrative) 叙事商品” ( Narrative⁃as⁃merchan⁃  
过的不是从一个可叙述的自我到叙述自己的人生故事  
这一过程而是从叙述回溯不可能的事实”,体现出  
商业的贪婪功利现实主义”(practical realism)的  
3]133  
心理  
可是在笔者看来,“商人的贪婪只是克莱  
先生的这个叙事契约的表象表象之下潜藏的是一种  
想要弥合断裂的身份叙事的奋力挣扎。  
10]88,89  
dize)  
巴特指出,《一千零一夜以及巴尔扎克  
萨拉辛》 (Sarrasine这类作品演绎了一种叙述经  
济理论:  
买壳上市的身份策略  
前面提到克莱先生把故事看作是对过去发生过  
6]168  
一个人叙述不是为了娱乐”,不是为了教  
的事情的记录”  
这个标准与自传和传记性叙述  
”,也不是为了满足意义的人类学功能而是为  
了交换这种交换就蕴含在叙述之中它既是产品  
又是生产过程既是商品又是交换过程既是股份  
相契合他回顾自己的一生讲不出一个生意以外的  
故事于是只能求助于自己听过的唯一一个别人的人  
生故事让他震惊的是他抓住的这根救命稻草居然  
是虚构的人尽皆知的这与他对故事的定义背道而  
断裂的人生叙事让心灵无所归依连别人的人生  
故事也讲不出一个那更是失去了观照自我的依凭这  
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因此克莱先生决意把他生  
命中讲述的第一个故事也很可能是最后一个故事变  
成一种真正的历史记录以符合他为自我设定的道德  
行为标准。  
1089  
又是股东……。  
一千零一夜是用故事来交换生命,《萨拉辛是  
用故事来交换情爱在克莱先生的叙事契约他  
付钱给扮演相应角色的水手和年轻女子作为交换他  
希望水手把这段真实的奇遇讲给别人听但是克莱  
先生的这个目的并没有事先告知水手他想当然地认  
为水手会迫不及待地向别人讲述其人生中这个真实而  
又奇特的故事具有反讽意味的是在水手看来契约  
中规定的有关他的义务只是尽量让富翁的妻子怀孕,  
讲述这段真实的奇遇则在义务范围之外。  
更为精妙的是克莱先生可以亲自扮演水手故事  
中的老富翁角色因为这个故事原本不属于任何人,  
换句话说这个故事的人物名字都是虚位以待的于  
每个人都有机会把自己的名字嵌入其中克莱先  
生通过亲自扮演角色来把这个故事现实化他就同时  
创造出一个自己的人生故事来我们可以借用经济学  
上的术语买壳上市来理解克莱先生的叙事契约”。  
买壳或者借壳上市”(Reverse Merger)首次发  
行上市”(Initial Public Offering)相对是企业上市的重  
要渠道指的是一家没有上市的企业通过并购交易把  
自己的业务或资产并入并掌控一家已经上市的企业,  
与其他叙事契约”、“叙事商品不同的是克莱  
先生对水手故事的运作颠倒了正常操作程序我们知  
叙述过程一般是先有了叙述的原材料再把这些原  
材料组织成故事首先主人公经历了纷繁的人生物  
这些物事提供了可叙述性然后作者把这些物事  
组织成一个有关主人公的完整的叙事通过叙事赋予  
主人公一种独特的身份帮助主人公界定他她在这个  
世界上的独特位置和意义并留下人生的印迹而克  
莱先生的做法是先借用了一个固定的确切的叙述模  
再根据这个模子找来相应的人物角色进行演绎。  
这就如同戏剧演出的程序一样但是两者的目的是  
11]743  
从而实现间接上市  
如果把故事传播开来比喻成  
上市水手故事已经广为流传拥有很好的上市外  
克莱先生把自己注入这个故事角色中自己的名  
142  
断裂的自我与买壳上市”———不朽的故事的叙事身份策略  
字就可能随着这个故事远扬从而间接实现自己的身  
份上市获得一种独特的可叙述性。  
份叙事完全失败或者毫无意义了呢从自我认同的  
角度来说克莱先生在操作水手故事的过程中已然得  
到了心理满足。 “以赛亚书的预言所描绘的美丽世  
界让克莱先生怦然心动可是他无法忍受预言与现实  
的距离希望有一只强大的手能使预言尽快变成现实。  
这种买壳上市借壳上市的身份策略依赖于一种  
人们熟悉的模板譬如那些广为流传的童话故事民间  
传说等等在某种意义上克莱先生身上有迪内森的  
影子她把自己定位为现代的山鲁佐德”(《一千零  
当他听伊利沙玛念完纸片上的以赛亚预言时他问:  
12]242  
[6]167  
一夜的女主角)  
她讲的故事大多继承神话传  
有谁曾为实现这些预言而做过什么吗?”  
流传的  
民间故事中反复出现的追寻主题(quest motif),主  
人公为了追寻某种渴望的东西而经历种种冒险之旅。  
水手故事如以赛亚预言表达的是一种美妙幻想通  
过把水手故事现实化克莱先生感觉自己正是一只可  
化虚幻为真实的神奇之手于是因年老体衰而逐渐坍  
塌的无所不能”(omnipotence) 的自我虚像又一次得  
迪内森关心的不是原创性而是经常出现在梦里的那  
[13]399  
份熟悉感”  
。 《梦者中的米拉这样说道:“我知道  
你的故事我以前听过现在我相信我亲自创造了  
到维持他获得了一个连贯的统一的自我认同。 “实  
14]354  
[6]225  
。”  
克莱先生也是如此他把一个承载着水手  
现一个故事可以让人安宁”  
他在等待自己一手导  
梦想的广为流传的故事现实化感觉自己亲自创造了  
赋予它实在性。  
演的戏剧落幕时静静地死在了椅子上嘴角还挂着  
[6]225  
略带扭曲的笑容”  
伊利沙玛指出在这个流传的水手故事中年轻的  
水手总是得到五个金币的报酬而这明显违反了供需  
买壳上市这一身份策略上克莱先生其实拥  
有双保险一方面参与的水手可能会把故事传播出  
另一方面他的雇员伊利沙玛也很可能会向别人讲  
这个故事因为它本身太富有戏剧性和可叙述性卡  
瓦热萝指出自传性叙述只是为传记提供一些原始的  
素材而已惟有来自他人的传记性叙述才有可能为主  
人公总结勾勒出自我的特性与意义。 “行动者提供的  
最终报告在叙述者那里是最有用的素材但是只有  
场外的叙述者才可能揭示出该行动的意义与真实性问  
6]173  
规律”  
克莱先生派伊利沙玛为实现这个故事做  
准备时也叮嘱道:“这会花一笔钱我不介意花多  
6]175  
也就是说尽管克莱先生是凭借他经商获得  
。”  
的财富促成了水手故事的现实化但是当他完全不计  
成本去达成这一心愿的时候他已不再是以前那个铁  
石心肠吝啬鬼”,甚至不再是一个商人而成了一  
个孤独绝望地追寻人生故事的倔强老人伊利沙玛从  
他的话里感觉到阴冷和孤寂如同这些话是从坟墓中  
3]25  
”  
伊利沙玛是这个故事的绝佳叙述者他熟悉  
6]175  
传出来”  
同时他似乎也觉得,“对于一个一只脚  
克莱先生并且了解整个故事的始末拥有旁观者的视  
能够最好地讲述这个独特的人生故事。  
已踏进坟墓的人而言”,追求一个故事比追求金钱更重  
6]176  
在故事的结尾处年轻水手选出一个最美丽的贝  
要伊利沙玛转交给与他有一夜之缘的女孩伊利  
沙玛从贝壳中听到了海洋之声:  
克莱先生的人生在水手故事插曲之前其实也具可  
叙述性只是这种可叙述性着眼于生意场并且定格的  
是一种冷酷的形象这样的可叙述性缺少流传的动  
当老年的克莱先生不得不把目光转向账簿之外的  
世界时原来的那种自我身份的可叙述性就此断裂。  
通过对水手故事进行买壳上市”,他为自己的可叙述  
性进行了充值。  
ꢀ ꢀ 他感觉到一种奇特温柔而深沉的震撼一种  
新的声音出现在这栋房子里出现在这个故事中。  
我以前听到过这种声音,”他想,“很久以前很  
231  
很久以前但是在哪里呢?”  
苏珊·哈代·艾金从迪内森的作品中总结出一种女性  
15]62  
那  
叙事契约中的主人公与旁观者谁是最好的  
叙述者?  
主义的象征———海洋如同母腹是叙述之源  
个美丽贝壳让伊利沙玛早已沉寂的心灵开始复苏他  
似乎听到了久远的召唤将打开他的心门在一个个自  
己的和他人的人生故事中照见自我阿伦特指出个  
体通过自己的行动和社会网络进行互动最终会促成  
克莱先生的买壳上市成功了吗 在小说结尾  
当伊利沙玛问年轻的水手是否会把自己经历的这  
段奇遇讲给别人听时水手缓缓地回答:“讲它我讲  
给谁听即便我讲了这个世上谁会相信它 ……我  
一个独一无二的人生故事而该故事中的主角又给予  
6]229  
[16]184  
不会讲的哪怕付给我的是五个金币的一百倍。”  
水手拒绝传播这个故事是否就意味着克莱先生的身  
和他互动之人的人生故事独一无二的影响  
伊利  
沙玛的人生与克莱先生紧密关联克莱先生的这次叙  
143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事行动使他扒开厚厚的历史尘帘窥见一米阳光他也  
许从此开始自己的叙事身份之旅通过对克莱先生的  
传记性叙述来反观追寻自己的人生故事。  
的人格面貌没有一种可叙述的身份因此他也不想  
[3]133  
。”  
可是从上面的分析可看出,《不朽的故事不  
是一个商人的贪婪的故事而恰恰是一个追求连贯的  
叙事身份的故事。  
卡瓦热萝认为:“克莱先生的欲望经济很奇怪他  
参考文献:  
1]Karen Dinesen Blixen⁃Finecke[DB/ OL] / / Encyclopedia of World Biography.[2010⁃08⁃01].http:/ / www.bookrags.com/ biography/  
karen⁃dinesen⁃blixen⁃finecke.  
2]Breit H. The Sun Also Rises in Stockholm[J/ OL]. 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November 7, 1954.[2010⁃08⁃05].ht⁃  
tp:/ / www.nytimes.com/ books/ 99/ 07/ 04/ specials/ hemingway⁃stockholm.html.  
3]Cavarero A. Relating Narratives Storytelling and Selfhood [M]. Trans. Kottman A.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2000.  
4]Eakin P J. What Are We Reading When We Read Autobiography? [J]. Narrative, Vol. 12, No. 2, May, 2004.  
5]Sacks O. The Man Who Mistook His Wife for a Hat and Other Clinical Tales [M]. New York: Summit Books, 1985.  
6]Dinesen I. The Immortal Story[C] Anecdotes of Destiny New York: Random House, 1958.  
7]Taylor C. Sources of the Self 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Identity [M]. Cambridge: Harvard UP, 1989.  
8]Mead G H. The Philosophy of the Present [M]. La Salle: Open Court, 1959.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34.  
9]Palahniuk C. Stranger Than Fiction True Stories [M]. New York: Doubleday, 2004.  
10]Barthes R. S/ Z [M]. Tran. Miller R. New York: Hill and Wang, 1974.  
11]Sjostrom W K., Jr. The Truth About Reverse Mergers[J]. Entrepreneurial Business Law Journal, Vol. 2,2008.  
12]Dinesen I. Out of Africa [M]. New York: Random House, 1992.  
13]Landy M. Anecdote as Destiny: Isak Dinesen & the Storyteller[J]. The Massachusetts Review Vol. 19, No. 2, Summer, 1978.  
14]Dinesen I. The Dreamers[C] / Seven Gothic Tales. New York and Mcmxxxiv: Harrison Smith and Robert Haas, 1934.  
15]Aiken S H. Isak Dinesen and the Engendering of Narrative [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0.  
16]Arendt H. The Human Condition [M]. 2nd edition. Chicago and Lond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8.  
Unique Strategy of Narrative Identity Construction in the Immortal Story  
ZOU Tao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Chengdu, Sichuan 611731, China;  
Department of Asian Americ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 California 90034)  
Abstract:With the great booming of narrative studies in recent years, the famous Danish writer Ka⁃  
ren Blixen, who is claimed to be the modern “Scherazade”, attracts great attention in western countries.  
Scholars in China, however, have not paid due attention to her works yet. With the insight of narrative i⁃  
dentity theori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unique strategy (reverse merger) of narrative identity construc⁃  
tion reflected in one of her famous story The Immortal Story: Mr. Clay achieves kind of narratability of  
his life story by replacing theanonymous sailor in a well⁃known story with his own name.  
Key words:Isak Dinesen; the Immortal Story narrative identity; “reverse merger”  
责任编辑]  
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