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 卷第2 期
2014 年3 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41,No.2
March,2014
邓小平诞辰110 周年的献礼之作
———评《邓小平批判性思维研究》一书
杨ꢀ 先ꢀ 农
(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研究所,成都610071)
ꢀ
ꢀ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优秀的思维模式,从古希腊
理论本身内在体系性与逻辑性的研究方面还不够全
面、研究方法亦不够多样化,特别是对邓小平运用辩
证法进行批判性思维的方式和品格方面的研究几乎
还是空白。 因此,研究和学习邓小平及其理论的思
维方式和思维品格是很有价值的课题。 据了解,从
20 世纪90 年代开始,一些专家、学者就致力于这方
面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对作为邓小平思
维方式和思维品格重要方面的批判性思维的系统研
究,无论广度还是深度都非常薄弱,不仅没有一本相
关的专著,就连相关文章也寥寥可数。 《邓小平批
判性思维研究》 一书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成为国
内比较系统、深入地研究邓小平批判性思维的第一
本专著,足见作者视野的开阔和视角的独特。
的辩证思维发展到今天,逐渐成为一种审所知、明是
非、察秋毫、辨方向的思想工具。 它可以逐步改善和
提高人的辩证思维素养和思维能力,可以帮助我们
破除迷信、澄清误解、发现真理、信仰真理。 马克思
说过:“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
是批判的和革命的。”(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二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112 页)从哲学思想
发展史的意义上,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唯物主义和辩
证法的结晶,其理论本质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作
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邓小平继承了马克思
主义的批判精神,运用批判性思维批判了各种错误
观点和旧的思维惯性,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重大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道路。 如果缺乏了批判性思维,就没有了邓
小平理论。
第二,内容的系统性。 《邓小平批判性思维》一
书从“批判性”这一视点,对邓小平及其理论进行了
全方位的解读,系统地加以分析与综合,透彻地解析
其理论与实践,并追溯其历史渊源,弄清其来龙去
脉,然后把这些“批判性” 成果按照生成、特征、实
践、价值和发展等方面条分缕析地陈述出来、奉献给
读者,从而使该书具有了丰富的层次性、严密的逻辑
性、内容的系统性“三位一体”的研究特色。 能形成
这样的模式结构,需要作者付出辛勤的劳动和心血,
需要下很大的功夫。 而这一点,恰恰是作为学术研
究成果所必需的。 因此,该书作者运用批判性思维
去解读邓小平及其理论是值得称道的。
作为四川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
想研究中心重点课题的理论成果,王万民、林胜强等
著《邓小平批判性思维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2013
年8 月出版) 一书,对邓小平批判性思维进行了系
统、深入和开拓性的研究。 著名学者石仲泉先生高
度评价了此书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认为此书是
“
“
以批判性思维研究邓小平及其理论的开山之作”,
可以作为纪念邓小平诞辰110 周年的献礼之作”。
能获得同行学者这样高的肯定,实属不易。 细品此
书,至少有以下几个闪光点。
第三,观点的开创性。 如该书所论,批判性思维
的一个重要特征即是在面对别人观点时,不是一味
地强调接受,而是强调参与或互动,即通过积极的、
严谨的分析,找到问题的最佳解决方向。 也就是说,
第一,视角的新颖性。 邓小平理论博大精深,研
究邓小平及其理论的著作、论文,可谓是汗牛充栋、
不胜枚举,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如在对邓小平
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