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卷第期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41,No.2  
Match,2014  
2014 月  
政策性文件中社会协商概念的探讨  
———以不同语境下的用法为核心的考察  
睿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成都610071;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重庆400031)  
摘要社会协商在当前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中属于一个不确定的概念 在规范性文件的使用上也存在对  
其内涵与外延不同的表述由此导致了理解与交流的困难为更好地理解社会协商”,可能的路径之一就是考察  
其在不同语境下的用法分析现有14 个政策性文件中社会协商的五种不同用法偏重社会意味的三种用  
即将社会协商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式之一作为社会治理的方式之一作为民主监督的方式之一都有待  
上升到法律层面予以调整并都有值得进一步制度化的努力空间。  
关键词政策性文件社会协商政治体制改革  
中图分类号D6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5315201402⁃0031⁃08  
哈特曾质疑以下定义的方法研究不确定概念:“为什么这种思考通常都以探究法律定义的方式表现出  
1]14  
为什么已知的定义都贡献甚微以至于不能解决这种持久的难题和困惑?”  
目前学界对我国社会协  
的基本问题还缺乏统一的认识包括但不限于对社会协商的基本定义内涵外延等很难用现有的政  
策性文件和理论研究成果来准确界定社会协商的概念和研究范围这使社会协商本身在理论上还很  
不成熟也影响了社会协商的法律化及制度化进程。  
问题的缘起社会协商概念缺乏统一认识源于多语境的使用  
社会协商在法的渊源中存在效力等级较低的问题对其的适用尚没有上升到法律的层面而基本被  
规定在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地方性规章地方性规范性文件中等检索现行实证法中带有社会协商字  
样的内容截至2012 月暂时有14 详见表1)。 虽然检索结果只有14社会协商”(法律制度  
在这些政策性文件中却存在着不同的用法这些用法亦证明了对社会协商的基本定义认识的不同由此  
导致不同的研究者形成了自己心目中所界定的不同定义相互之间持有不同理解使得各自基于所下定义而  
构建的社会协商法律制度与体系成为备受攻击与批判的对象无法形成理解与共识。  
分析表的具体条文内容可以明晰社会协商一词至少能被应用到种语境中。  
第一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式之一具体的标志为社会协商一词基本被置于政策性文件中政治  
体制改革字样的标题之下 中序号为1、2、3、9 共计个政策性文件使用该用法 提到政治体制改革,  
就意味着不能动摇现有政治基本制度与格局而只是进行领导体制权力配置政府机构干部人事制度法  
制建设和其他等等改革其中还包括社会协商制度的构建这种用法更加注重社会二字要求坚持社  
收稿日期2013⁃08⁃22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课题“‘社会协商的理论体系和法律建构研究”(编号:11AZD014)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郑文睿(1985—),黑龙江大庆人法学博士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西南政法大学与四川省  
社会科学院联合培养博士后研究方向为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企业公司法。  
31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会的根本政治制度仅仅是对社会的政治体制进行修补改动变革。  
1.北大法宝———中国法律检索系统中的全文包含社会协商字样的搜索结果表  
发布日期  
实施日期  
文件类型编号  
名称  
用法  
国务院关于福建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外向型  
经济发展请示的批复  
1988.4.11  
1988.4.11  
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式之一  
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式之一  
行政法规  
国务院关于广东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经济发  
展请示的批复  
1988.2.10  
1988.2.10  
988.1.21  
988.4.1  
主要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式  
之一  
地方性法规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自治条例  
地方政  
府规章  
1988.3.8  
1988.3.8  
北京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试行)[失效]  
主要作为民主监督的方式之一  
作为社区管理的手段之一  
作为社会管理的手段之一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08 年区政府  
工作要点的通知  
2008.1.17  
2008.1.17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07 年区政府  
工作要点的通知  
2007.2.27  
2007.2.27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  
务委员会关于广州市人民政府办理关于改善广州市  
饮用水水质问题的议案实施方案的决议的通知  
003.2.21  
003.2.21  
作为价格磋商的方式之一  
山东省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人民政府工作规则的通  
已被修订]  
1989.7.31  
1989.7.31  
主要作为民主监督的方式之一  
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式之一  
地方规  
范性文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  
厅关于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和政协委员提案工作的暂  
行规定的通知  
1988.8.8  
988.8.8  
988.6.5  
988.6.5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改进省政府工作的暂行规定  
主要作为民主监督的方式之一  
作为民主监督的方式之一  
主要作为民主监督的方式之一  
作为社会管理的手段之一  
作为法学研究课题内容之一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颁发福建省人民政府工作规  
》(试行的通知  
1988.6.4  
1988.6.4  
988.4.2  
988.4.2  
山东省人民政府工作规则试行)[失效]  
政府工  
作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  
议政府工作报告  
1988.3.25  
发布)  
012.7.1  
012.7.1  
其他  
14  
中国法治建设年度报告2011)  
文件来源说明中国法律法规规章司法解释全库命中最高人民法院公报案例库命中中国地方法规规章库命中  
中国法院裁判文书库命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条约库命中立法背景资料库命中外国与国际法律库命中0  
仲裁裁决与案例库命中香港法律法规库命中台湾法律法规库命中澳门法律法规库命中。  
第二作为社会社区管理的手段之一 具体的标志为社会协商一词基本被置于政策性文件中社会  
管理社区管理字样的标题之下 中序号5、6、13 共计三个政策性文件使用该用法 这种用法与  
第一种用法一样亦是更加注重社会二字无论进行社会管理还是社区管理,“社会协商都离不开社  
这个空间范畴。  
第三作为民主监督的方式之一具体的标志要么为社会协商一词基本被置于政策性文件中民主  
监督字样的标题之下要么社会协商条文的核心内容包括支持群众批评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提高  
政务活动的开放程度”、“宜于公布的可以向社会公布”、“定期举行新闻发布会”、“发挥舆论的监督作用等  
中序号4、8、10、11、12 共计五个政策性文件使用该用法 这种用法同前两种用法一样也是更加注  
社会二字说明社会协商内在地要求接受社会主体社会公众与社会组织的监督民主的对立面  
是专制专断以民主监督来击破排斥执政者的专制专断。  
第四作为价格磋商的方式之一具体的标志为社会协商作为价格协商手段使原有合同中的内容得  
32  
郑文睿政策性文件中社会协商概念的探讨———以不同语境下的用法为核心的考察  
以变更中序号为 的一个政策性文件使用该用法表现为合同价格经过协商而降低形成新的价格。  
与前三种用法注重社会二字不同的是本种用法更加注重协商二字具有各方主体之间相互商量以取  
得一致的意见的意味包含着竞争妥协博弈的要素在价格磋商的过程中需要各方主体在协商时进行反  
复论争。  
第五作为法学研究课题内容之一具体的标志为社会协商一词基本被置于政策性文件中法学研  
究课题字样的抬头和内容之下 中序号为14 的一个政策性文件使用该用法 这种用法对社会与  
协商同等重视将其合并作为待研究的对象。  
这五种情况社会协商都有适用的空间由此导致社会协商成为一个不确定性的概念同时又是一  
个开放性的概念于是如何理解社会协商的基本内涵就成为了值得研究的问题 更进一步地可以引  
申出对社会协商进行交流和沟通时是在何种语境下才不会导致自说自话的局面社会协商概念的  
探讨有助于未来从法律层面将社会协商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研究的路径选择下定义的研究不同语境下的用法分析”  
2]290  
借用一句话,“人类靠本能生存却要凭理性前进”  
社会协商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为此很有必要从理性角度出发对如何理解  
如果一个概念所指称的事物明确清晰具体没有多样化的含义或歧义那么这个概念就很容易被人们  
所采纳接受相互之间也容易达成理解与共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会更为顺畅较少遇到操作障碍能够很  
快地得到识别正因如此孟德斯鸠曾从立法技术的角度提示,“当法律已经把各种概念很明确地加以规定  
3]340  
然而法律中还充斥着大量的不确定概念 原因在于法律概念  
之后就不应再使用含糊笼统的措辞”  
是立法者在法律世界的设计图景中对生活世界的抽象描述加上语言文字本身的不确定性所以常常看似明  
清晰具体的法律概念在具体面对社会现实时才会发现该不确定概念所包含的事物千变万化并没有  
一个清晰的边界经过实践的追问就会使得不确定概念呈现出令人难以捉摸的模糊边界难以准确把握概  
念所指称的事物或无法判断是否属于概念所指称的事物越推敲就越可能陷入纷繁复杂的现象之中找寻  
不到指称事物的本质不过不确定概念最大的特征就是即使找寻到其所指称事物的本质亦可能会因为描  
述生活世界的术语过于抽象难以对概念的外延做出确定的找寻往往还需要贴上其他属于XX 特征的事  
等标签作为兜底来应对这种概念的不确定性因此对不确定概念的探讨常常可以见到类型化的处理  
方式本概念的外延包括其一其二其三……这些是从整体上对不确定概念进行认知还需要从细处进一步  
挖掘不确定概念的其他特征。  
首先不确定概念具有复杂性其呈现出一种多变的状态所以发生争议时就不容易做出判断也难以  
解决就像德国学者卡尔·拉伦茨所指出的那样,“不确定概念的边缘区域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具体的  
4]35  
这实际上也让法官享有了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只不过概念内涵外延的不确定判断标准不一很  
判断”  
有可能会出现各地法院在实务中针对类似案件做出不同处理的结果引发对公平的质疑捉摸不定是不确  
定概念复杂性的基本描述处理起来必然相当棘手这亦在考验着法官的实践智慧。  
其次不确定概念具有包容性受人类认知能力和理性程度所限成文法具有局限性已成为共识随着  
社会的发展及时空的变化新的事物不断涌现新的关系不断发生使得一颁布出来即落后的成文法在面对  
无限的世界时存在调整的滞后性由于成文法的修改需要时日且法律具有不宜朝令夕改的稳定性要求,  
在其尚未修改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可以依据不确定概念来应对千变万化的世界只要立法者规定的不确  
定概念所包含的价值预判不变根据存在的界定标准是完全可能应对新的事物或新的关系的即不确定概  
4]35  
念可以进一步发展法律的规定使他们适应生活关系的不断变化”  
优点之处。  
或许这也可以看成是不确定概念的  
对于不确定概念以往的作法是和确定性概念一样采取下定义含列举概念所包含的特征的方法进  
行研究然而20 世纪分析哲学正式形成以来人们就注意到了定义具有危险性特别是针对不确定概念  
下定义时尤为如此。  
33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根据前述不确定概念具有复杂性与包容性的特征导致研究中这种危险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按照分析哲学的观点作为研究对象的术语或者词语等本身并不存在固定不变的含义必需结合  
相应的语境才能更好地把握待研究的术语或词语的具体意思也就是说下定义的方式实际上相当于对一  
个开放性概念进行封闭或予以限制黑格尔在其哲学史讲演录中曾提到斯宾诺莎有一个伟大的命题:  
5]100  
一切规定都是一种否定”  
这句话被后人归结为规定即否定的经典名句确定的东西就是有限的  
东西对于任何东西包括思维与广延相对应在内都可以说这是一个确定的东西所以自身中包含着否  
5]100  
一旦对开放的不确定概念社会协商作出定义上的限制将可能导  
它的本质是建立在否定上的”  
致研究的片面性与局限性就像哈特说的那样,“实际上不论是普通的还是专门的用语其用法都是相当  
1]17  
针对不确定概  
开放它并不禁止用语扩展到这样一些情况即它们只具有正规情况的部分特征”  
念的开放性应该保证其开放性的尽情释放而不是对其开放性进行约束与限制。  
其次对在不同的语境下具有不同含义的术语或词语下定义将可能引发不必要的争论并难以形成理解  
上的共识不同的研究者从其个人经历兴趣爱好学术背景研究视野价值偏好等出发往往会对一个术  
语或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下所具有的不同含义作出一个取舍也就是说每个研究者所作出的定义或多或少  
地都会存在着差异甚至可能差异极大如果仅仅是 学者不同意 学者针对同一待研究的术语或词语所  
下的定义而进行一番批驳并提出自己的定义方式那么这种研究可能仅仅具有较低意义上的学术价值且  
该学术价值仅仅在学者的定义存在绝对完全彻底的错误时才会存在除此之外的其他情况下,A 学者的  
研究成果不具有学术价值由于待研究的术语或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下具有不同的含义,A 学者从其中一个  
语境下所归纳的定义并不能有效地批驳学者在另一个语境下所归纳的定义二者实际上是借助同一个术  
语或词语做了鸡同鸭讲的事情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同一个概念必然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因此要避  
免对社会协商一词在定义的脊背上展开毫无意义的讨论。  
再次下定义的方式存在被误解和歪曲的可能性甚至使得法律规范中所规定的概念被人们引向反面的  
6]18  
理解针对被误解的情况维特根斯坦专门谈到任何定义都可以被误解”  
后来富勒曾经借用维特根  
斯坦所举的例子谈到假设一位将子女留在家里而去欣赏音乐演出的母亲对保姆说:‘在我出门这段时间,  
7]161  
从一般人  
请教孩子们玩一种游戏。’这位保姆于是教孩子们掷骰子赌钱或者用厨房里的刀叉来打斗”  
的角度出发基于亲情和母爱母亲不会希望保姆教孩子们掷骰子赌博或者用厨房里的刀叉来打斗但保姆  
却这样做了可以看到母亲和保姆都对游戏作出了自己的定义与理解结果却大相径庭 针对被歪曲  
的情况也存在着实例曾经流传着这样一个古希腊的哲学故事柏拉图曾给下了一个在后人看来不可  
思议的定义:“人是没有羽毛两脚直立的动物。”事情的起因源于一次柏拉图的学生问他:“老师人是什么  
东西?”柏拉图想了想说:“人是两条腿直立的动物。”于是一个学生抓来了一只鸡问柏拉图:“请问老师这是  
人么?”柏拉图这才意识到自己的话有漏洞就立即修正了自己原来的说法改口道:“人是没有羽毛的两条  
腿直立的动物。”接着学生将鸡拔光了羽毛问道:“老师这是你说的人吗?”此件事情搞得柏拉图颜面无  
从中可以看出不仅对于内涵和外延难以确定可又觉得异常熟悉的词汇以下定义的方式进行研究探  
讨是不可行的同时还存在出于规避的目的而伪装成给定内容的可能性于是经过对定义的层层剖析每  
界定一个特征或举出一个判断规则都可能有例外情形或规避情形出现只有不断地进行怀疑排除谬误、  
揭开伪装的面纱否定再否定才可能无限地接近真理毕竟求知就是一个不断了解认识自我否定自我  
8]91-109  
认知的无穷无休止的过程或许黑格尔的否定之否定”  
。  
的定理也可以适用到此意义上进行诠释和理  
综上三点内容根据前述社会协商一词仅仅检索到的14 个政策性文件就有五种用法可知给政策性  
文件中社会协商概念下一个定义是极其困难的传统的作法以“(属加种差的定义形式是最简单和最能  
令一些人满意的因为它提供给我们的表述用语总是能代替那个被定义的词但是这种定义形式并不总是  
1]16  
有效的在它有效的时候也不一定能够说明问题”  
为了一个问题从前述社会协商所适用的五种情形可以看出社会协商不能确定地出现在一种语境  
于是如何研究政策性文件中社会协商概念就成  
34  
郑文睿政策性文件中社会协商概念的探讨———以不同语境下的用法为核心的考察  
该词就属于典型的内涵外延都不确定的概念亦具有复杂性和包容性的特征对于这个不确定概念在  
面对无限的生活世界时做出准确的界定必定存在很大的难度抽象的有限规则在处理栩栩如生的实务案件  
时总是显得那么的脆弱总是有那么一丝的不适进而存在受到质疑的地方所以就会不断地徘徊在何为  
社会协商的思考和挣扎之中甚至出现法律适用的错误更无法实现社会协商的制度化和法律化。  
要想更好地认定何为社会协商”,在法官裁判案件及研究者追求形而上的理论时就面临着将不确定  
概念确定化的过程然而这个思维过程可能是痛苦的虽然维特根斯坦曾提出一个人对于不能谈的事情  
9]97  
就应当沉默”  
但是对于不宜下定义的社会协商一词其实在学术上还是存在着另外的研究进路可能  
的出路就是针对不确定概念本身通过日常的经验和理性思维对现有的政策性文件中的社会协商在各  
种语境下的用法进行分析以最大限度地解读社会协商”,通过此方式来搭建对社会协商”(法律制度进  
行沟通与交流的平台。  
解释论现有政策文件中关于社会协商用法的类型化探究  
不同语境下社会协商用法的类型化分析  
正是因为社会协商14 个政策性文件中存在着不同的用法从而需要对其进行界定 当然界定的  
方法不一定是下定义通过对14 个涉及到社会协商字样的现有政策性文件进行分析可以从类型化的  
角度来认识和理解社会协商”。  
社会协商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式之一  
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在政治上坚持社会主义民主反对极权主义极权主义具有危害性,“对  
伦理的破坏对思想的控制对自由的剥夺对人性的扼杀对历史的捏造和篡改———是何等的重要如果听  
任它横行在不久的将来人类社会将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奥威尔是在1948 年写完这部政治恐怖寓言  
10]11  
小说的为表示这种可怕前景的迫在眉睫他把‘48’颠倒了一下成了‘84’,便有了《1984》这一书名”  
奥威尔的名著《1984》就是在善意地警醒世人提防这种预想中的黑暗转变成现实中的黑暗社会协商作  
为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式之一就是反对极权主义宣扬民主主义以阻止这种转化的可能性政治体制改革  
的目的之二就是要在坚持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上去进一步彰显社会主义民主应该说我国在发展社会主  
义民主方面作出了不少的努力如完善选举制度政治协商制度等等不过在宣扬社会主义民主方面还可  
以继续作出一定的成绩比如针对社会协商”(法律制度还存在着进一步予以完善的空间毕竟检索到  
的现有政策性文件只有14 相比其他制度可以搜到成百上千甚至上万个法律及政策文件而言确实还可  
以对社会协商”(法律制度进行构建与完善原因很简单,“社会协商本身要宣扬社会主义民主以进行  
政治体制改革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协商民主”,无论具体的运行机制还是运行规则等等全都在实践协商民  
”,来消解国家执政主体社会主体之间的紧张氛围 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之三就是在经济上发展  
和促进生产力并逐步消除两极分化当然从政治的角度去促进经济的发展应当是政治体制改革带来的  
间接效果。  
通过社会协商这种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式可以充分吸收社会主体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意见接触到  
第一手的下层民众生存状况的信息从而为执政者进行政治体制改革进行意见传递也即,“社会协商是  
实现政治体制改革的三大目的最好的法宝能减少矛盾对立还可以广泛地建立群众基础。  
社会协商作为社会管理社区管理社会治理的方式之一  
社会协商的第二种用法即是其作为社会管理社区管理社会治理的手段之一 在这种语境下来谈  
社会协商”,具有两层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少数人的统治可能会导致管理的随意性一旦由庸才蠢才甚至暴虐者执政所进行的社会社  
区管理要么会导致社会主体的郁闷与无望要么会引发社会主体的不满与愤恨然而,“社会协商作为社  
会管理社区管理社会治理的手段虽然是依靠进行管理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其可以最大限度地保  
障即使是最无能最愚蠢最暴虐的执政者也能让国家正常地运转与发展下去。 “社会协商要求社会主体  
积极参与建言献策以多数的民主方式保障社会管理社区管理社会治理的合法合理与有效 这就恰如亚  
35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里士多德所说过的那样,“多数人比少数人更不容易堕落好像一缸水比一杯水更难弄脏一样个人容易受  
2]60  
愤怒或其他感情支配因而判断常出差错但是很难设想许多人同样感情用事同时发生差错”  
社会协商得以约束限制管理权的理论基础就在于权力与社会主体息息相关美国思想家及政治理论家  
汉娜·阿伦特曾说过,“在权力的产生中唯一不可缺少的物质要素是人们的共同生活只有在人们如此密  
此外,  
11]158  
切地生活在一起以致行动的潜能始终在场的地方权力才与他们同在”  
由此运用权力进行管理需  
要相应的社会民众基础也需要群策群力这就为社会协商制度对权力运行进行约束限制奠定了理论基  
另一方面,“社会协商是一种非对抗性的社会管理手段这种管理手段更易于被社会主体所接受与认  
。 “社会协商是执政者走出目前社会群体性事件急剧上升的最好出路。  
社会协商作为民主监督的方式之一  
首先,“社会协商可以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以监管政府的工作行为实际上政府也应该虚心听取  
社会主体的意见而非单纯地依靠专家的意见来采取相应的工作措施或方案。 “社会协商正常运行的前  
是让社会主体享有充分的知情权为此政府不仅需要建立便利社会主体获取政府工作信息的渠道还  
需要在此渠道建立之后能够保障及时快捷地公开相应的信息以获取社会主体的舆论监督在批评中进步。  
也就是说,“社会协商作为民主监督的方式之一通过监督与被监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化解政府行  
为的不可预见性。 “不可预见性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不可预见性在于人心灵的黑暗’,即人基本上是不  
可靠的谁也无法保证今天的人明天会怎样同时不可预见性的另一方面在于在一个由平等者组成的每  
11]189-190  
个人都有同等行动能力的共同体内不可能预见行动的后果”  
。 “社会协商以民众的知悉和信息的  
公开来击穿人性恶的本质以民众的群策群力和共同的理性来预见政府行为的结果并保障该行为结果沿着  
合法合理的方向前进。  
其次,“社会协商还可以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管培根在论高位中谈到职居高位的恶行表现主要有四  
12]39  
:“迟延贪污粗暴与易欺”  
没有什么比权力腐败更能得到人们普遍的认同了”  
以谋求私人的不当利益诚如孟德斯鸠说的那样,“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  
由此导致在我们的历史上对权力的信任总是十分短命……直至现  
11]160-161  
权力在没有制约的情况下就容易被滥  
13]154  
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  
一旦某个行政长官受利益的驱动  
积极地滥用权力与消极懈怠于行使权力就说明监管的缺失权力的行使需要有所限制其边界应当限定在  
法律规定的范围之内并以向人民的权利服务为目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使职权不仅需要内心的道  
德约束还需要有更为强力的监管机制的制约其中行政权力治理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通过社会协商”  
法律制度构成从外部约束权力的方法和策略也就是说为了维护国家秩序的正常运转以及保障公民  
权利的实现社会协商”(法律制度的监管下执政者自觉或不自觉地会从人民的权益出发以保证权力  
沿着正当合法路线行走。  
社会协商作为价格磋商的方式之一  
对有关国计民生或与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物品如火车票猪肉等通过社会协商”,使社会主体  
尤其是民众减少价格的支出以使其生活成本尽可能地降低这亦与藏富于民的执政思维相对接不应该  
使作为社会协商实现方式之一的听证会成为涨价会领导意志会而是需要权力主体与社会主体之间进  
行平等的协商和谈判以求获得共识社会协商作为价格磋商的方式是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  
式的重要举措。  
社会协商作为法学研究课题内容之一  
可以说这应当是一种最不具有研究价值的用法因为任何与法律制度法律理念法律思维法律方法  
等相关的内容都可以作为法学研究课题待研究的对象从用法的角度来讲属于一种不会被认可的固定模  
” 。 但是这并不排除社会协商作为法学研究课题经过理性思维的创造所成就的研究成果具有理论  
和实践价值。  
)“社会协商五种用法的逻辑关系  
36  
郑文睿政策性文件中社会协商概念的探讨———以不同语境下的用法为核心的考察  
社会协商五种用法依次为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式之一作为社会治理的方式之一作为民主监督  
的方式之一作为价格磋商的方式之一作为法学研究课题内容之一这五种用法的核心从14 个政策性文  
件的分析可以看出就是协商民主”,所以即使分成五种语境下的用法实际上相互之间也可能存在交叉包  
容的关系这也是表中有些政策性文件所标示出的用法被加上主要是XX 用法的原因。  
应该说这五种用法之间可以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勾连起来社会协商在实践层面与理论层面的  
用法区分是对其进行的第一次分类之后针对实践层面的社会协商”,还可以依据其偏重社会的内容  
还是偏重协商的内容进行第二次区分偏重社会内容的社会协商”,其用法不具有价格磋商的意味,  
具体还可以再次划分为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式社会治理的方式民主监督的方式相比之下偏重协商内  
容的社会协商”,其用法具有价格磋商的意味。 (具体可以参见图1)  
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式  
非价格磋商的方式社会治理的方式  
偏重社会”】  
}
{
实践  
民主监督的方式  
{
社会协商  
价格磋商的方式偏重协商”】  
{
理论法学研究课题的内容同等重视社会协商”】  
1.政策性文件中社会协商概念的用法类型化图示  
第一次分类的意义在于针对理论层面用法上的社会协商”,其研究成果可以有价值评判但针对实践  
层面用法上的社会协商”,因其仅仅是现实经验的反映基本表现为事实判断理论层面用法上的社会协  
可以为实践层面用法上的社会协商的改进与完善作出努力实践层面用法上的社会协商亦可以为  
理论层面用法上的社会协商提供制度支撑。  
第二次分类的意义首先在于概念的覆盖范围偏重社会含义的内容具有非价格磋商的意味其涵盖  
范围非常广泛,“社会既可以理解为社会的政治体制还可以理解为社会的空间领域也可以理解为行使监  
督职能的社会主体偏重协商含义的内容具有价格磋商的意味这也是社会协商与政治协商的差异之  
由于政治协商在我国宪法中有明确的规定并已形成制度化可以说政治协商就是一种已经制度化的  
协商民主形式第二次分类的意义在于可以对缺失制度进行努力 偏重协商意味的社会协商用法将  
竞争机制与讨价还价反复论争引入进来与合同协商一样已有经济法民商法等予以调整但偏重社  
意味的社会协商用法中除了政治协商已经制度化并被宪法等所调整之外偏重社会意味的社会  
协商三种用法都有待上升到法律层面予以调整并有值得进一步制度化的努力空间。  
注释:  
关于这个哲学故事的主人公也有人认为不是柏拉图而是苏格拉底。  
本文对于社会协商的研究主要目的就在于想要进行理论和法律制度上的建构需要对社会协商在表述上的不确定性  
进行界定探索其中带有规律性的内容将其变得具有确定性。  
不具有研究价值的固定模板在本文中即为“‘XXX’属于法学研究课题的内容之一”。 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比如在小学的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经常会让学生以“XX”词汇来造句如果学生以固定模板诸如老师让我们用‘XX’造  
一个句子等作为最终的成句将不被认可并会被认为毫无意义。  
政治协商制度化的依据还有诸如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中共中央关  
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  
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等等。  
参考文献:  
1](哈特法律的概念[M].张文显等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2](威尔·杜兰特哲学简史[M].梁春译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4.  
3](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下册[M].张雁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  
37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4](卡尔·拉伦茨德国民法通论上册[M].王晓晔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5](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四卷[M].贺麟王太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  
6](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M].陈嘉映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  
7](富勒法律的道德性[M].郑戈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8](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范扬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9](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M].郭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  
10](乔治·奥威尔.1984[M].董乐山傅惟慈译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10.  
11](汉娜·阿伦特人的境况[M].王寅丽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9.  
12](培根培根论说文集[M].水天同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13](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M].张雁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A Discussion on the Definition of Social Negotiation in Policy Documents  
ZHENG Wen⁃rui  
Research Institute of Law, Sichuan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Chengdu, Sichuan 610071;  
Civil and Commercial Law School,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Chongqing 400031, China)  
Abstract:The definition of social negotiation is quite implicit both in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acti⁃  
cal application. Even in the normative documents, social negotiation has various meanings, which ham⁃  
pers understanding and communication. survey on its usages in different context may help to better un⁃  
derstand the concept of social negoti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5 usages of “social negotiation” in 14 poli⁃  
cy documents and finds that out of the focus on society, i.e., regarding social negotiation as way to  
political restructuring, social management and democratic supervision. The definition can be improved  
both academically and systematically.  
Key words:policy documents; social negotiation; political restructuring  
责任编辑苏雪梅]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