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据《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记载其“著诗、赋、论、议垂六十篇”(见陈寿《三国志》,599 页),这也是按文体作的著录。 也就
是说,如果陈寿对王粲著述情况的著录是依据王粲的文集,那么王粲的文集也是按文体分类编撰的。 《三国志·魏书·董
卓传》裴松之注就引用了《粲集》(陈寿《三国志》,186 页),具体情况可参本文下面有关注释的引录。
③
关于这一问题,可以从《三国志》裴松之注中举两个同为汉末三国时期的相类似的例子,以作为参照。 其一,《三国志·魏
书·董卓传》裴松之注引《三辅决录》赵岐注,并云,士孙瑞之子士孙萌“字文始,亦有才学,与王粲善。 临当就国,粲作诗以
赠萌,萌有答,在《粲集》中”(陈寿《三国志》,186 页)。 这说明《王粲集》中不但编入了王粲赠士孙萌的诗,也编入了士孙萌
的答诗,并记载了二人赠答之事。 今王粲之诗犹存,见《文选》卷二十三(萧统《文选》,中华书局1977 年版,334-335 页),士
孙萌的诗则不存。 其二,《三国志·魏书·荀攸传》裴松之注引《荀氏家传》云,荀祈与孔融讨论肉刑的文章,以及荀祈的族
父荀愔与孔融讨论圣人优劣的文章,“并在《融》集”(陈寿《三国志》,321 页)。 今检孔融论肉刑的文章,《太平御览》卷六四
二存其片段(李昉等《太平御览》,北京:中华书局,1960 年版,2876 页);孔融与荀愔讨论圣人优劣的文章,《艺文类聚》卷二
十亦存其片段(欧阳询等《艺文类聚》,361 页)。 荀祈、荀愔的文章则不存。
④
关于某人“故事”与其文集之间的关系,还可以作一些思考。 今仍从《三国志》裴松之注所引文献中举例。 检《三国志·魏
书·武帝纪》裴注两引《魏武故事》,载曹操建安十六年十二月己亥令以及二十三年令(陈寿《三国志》,32 页、50 页)。 这说
明,后人所编辑的曹操的“故事”,也是有“文”之“事”,是将曹操的文章连同其“故事”编辑为《魏武故事》(裴注别处还有几
处引《魏武故事》,或称《魏武帝故事》,兹暂不引述)。 又据《三国志·蜀书·麋竺传》记曹操表糜竺领嬴郡太守,裴注则引
“
《
《曹公集》载公表曰”云云(陈寿《三国志》,970 页)。 这是曹操的文集载录其文章的情况。 《北堂书钞》卷十二也引录了
魏武帝集》文句(虞世南《北堂书钞》,中国书店1989 年影印南海孔氏校注本)。 上引《魏武故事》中的曹操的两首令,当然
也会编入其文集的。
⑤
⑥
按:《四库全书总目·三国志》认为裴注从“引诸家之论,以辨是非”,“参诸书之说,以核讹异”,“传所有之事,详其委曲”,
“
传所无之事,补其阙佚”,“传所有之人,详其生平”,“传所无之人,附以同类”等六个方面补正了陈寿所著《三国志》(纪昀
等《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1965 年版,403 页),可参。
按:上引《诸葛亮传》记诸葛乔“建兴六年卒”,“六”字原作“元”,中华书局排印本据清代学者何焯的说法做了校改(陈寿《三
国志》,1500 页)。 今由上述引文可知,作“六年”是对的。
参考文献:
[
[
[
[
[
[
[
[
[
[
[
[
[
[
[
1]陈寿.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1959.
2]刘琳.华阳国志校注[M].成都:巴蜀书社,1984.
3]房玄龄,等.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4]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5]段熙仲,闻旭初.诸葛亮集[M].北京:中华书局,1960.
6]李大明.“别集”缘起与文人专集编辑新探[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2).
7]姚振宗.三国艺文志[M]∥二十五史补编:第三册.北京:中华书局,1955.
8]魏征,等.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
9]李大明.《隋志》“并目录”考证[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4).
10]二十五史刊行委员会.二十五史补编[G].北京:中华书局,1955.
11]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M].北京:中华书局,1965.
12]李昉,等.太平御览[G].北京:中华书局,1960.
13]虞世南.北堂书钞[G].北京:中国书店,1989.
14]欧阳询,等.艺文类聚[G].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5.
15]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G].北京:中华书局,1958.
[
责任编辑:唐ꢀ 普]
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