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参考文献:
[
[
[
[
[
[
[
1]〔美〕埃尔曼.比较法律文化[M].贺卫方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2002.
2]贺卫方.统一之道[N].人民法院报,2003⁃01⁃03.
3]〔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何包钢,廖申白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4]刘敏.当代中国的民事司法改革[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
5]张卫平.法国民事诉讼中的诉权制度及其理论[J].法学评论,1997,(4).
6]刘春堂.上诉利益之研究[C] / / 杨建华.民事诉讼法论文选辑(下).台北: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4.
7]肖建国.民事诉讼程序价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On the Civil Litigation Trial Grade System and
Detailed Problem in the Second Trial in China
HE Zhen⁃bin
(
Law School,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10044, China)
Abstract:Civil litigation trial grade syste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a nation’s judicial system. The
specific trial grade construction reflects a nation’ s judicial value and guarantee of judicial procedure.
China practices second⁃instance⁃being⁃the⁃final⁃instance process which is the unity of China’s pursuit of
judicial value and reality. That proces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judicial justice and judi⁃
cial efficiency.
Key words:civil litigation; trial grade system; second⁃instance⁃being⁃the⁃final⁃instance process;
justice and efficiency; trial grade relationship
[
责任编辑:苏雪梅]
●
书ꢀ 讯
张海副教授专著《前后蜀文学研究》出版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张海副教授专著《前后蜀文学研究》,近日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全书共23 万字。
该书是作者主持的教育部课题《隋唐五代巴蜀文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作为地域性断代文学研究,该书第
一次建构了前后蜀文学研究的较为科学的框架。 全书分为六章,分别从前后蜀文学的历史文化背景、作家考论、
著作考略、诗词研究、文章研究、小说研究等方面对前后蜀文学进行了全面的考察。
该书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进展:其一,对前后蜀的历史进行了简述,探讨了这一特定历史时期作为文
学创作主体的诗人文士的命运和心态的变化历程,分析了巴蜀地域文化对前后蜀文学的影响,认为巴蜀文化特有
的精神蕴含、巴蜀历代文化先贤的创作经历以及唐末五代蜀中经济的繁荣都对前后蜀文学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其二,对前后蜀部分重要作家和著作进行了考论,对他们的生平事迹,尤其是入蜀时间、入蜀经过和蜀中活
动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考证,以求对他们有更多、更完整的了解;其三,从诗、词、文、小说四个方面对前后蜀文学进
行了描述性的系统化研究,对现存的前后蜀文学作品进行了一次全面性的清理;其四,对前后蜀文学进行了历史
定位,认为前后蜀文学是分裂背景下相对繁荣的地域性文学,它上承唐音,下启宋调,延续了唐代文学在巴蜀的繁
荣,促进了宋代巴蜀文化的兴盛,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应该有它的一席之地。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