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果ꢀ 曾永明ꢀ 刘宗鑫ꢀ 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人口发展机制研究
为动力,因地制宜地选择不同模式来解决农村人口发
展问题。 城镇化优化发展区模式(平原盆地模式)、城
镇化快速推进区模式(丘陵低山模式)和城镇化稳妥
推进区模式(高原山地模式)各具特色,四川可以这三
种模式为基础,结合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现状及新型城
镇化的差异化原则,适时推广和创新农村及农村人口
发展模式,从根本上解决城乡分割和二元化发展问题。
注释:
①
②
这里的劳动力指劳动能力人口,不是指劳动人口。
据测算,2009 年全国平均每个农民工每年创造的GDP 是2ꢁ 5 万元。 详见:徐恒杰《铭记农民对工业化进程的巨大贡献》,
农民日报》2009 年10 月30 日第3 版。 考虑两年的增长变化,这里估计为3 万元。
《
③
数据来源于四川省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招募公告(电子版)的拟招募人数,其中2006 年为计划实施的第一年,拟招
募数据缺失。
参考文献:
[
[
[
[
[
[
[
[
[
1]LIPTON M. Why Poor People Stay Poor: Urban Bias in World Development [M].Cambridge MA: HarvardUniversity Press,1977.
2]仇保兴.新型城镇化:从概念到行动[J].行政管理改革,2012,(11):11⁃18.
3]彭红碧,杨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科学内涵[J].理论探索,2010,(4):75⁃78.
4]俞宪忠.是“城市化”还是“城镇”化———一个新型城市化道路的战略发展框架[J].中国人口,2004,(5):88⁃92.
5]张占仓.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战略研究[J].经济地理,2010,(9):1462⁃1466.
6]赵莹.长三角小城镇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理性思考[J].当代经济研究,2012,(9):53⁃57.
7]林聚任,王忠武.论新型城乡关系的目标与新型城镇化的道路选择[J].山东社会科学,2012,(9):48⁃53.
8]艾智科,黄发林.现代田园城市:统筹城乡发展的一种新模式———以成都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0,(3):131⁃133.
9]周勇,李春红,张涛.基于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视角的农村人口城市化:重庆模式探讨[J].中国行政管理,2008,(10):76⁃
79.
[
[
[
10]冯德显,梁少民.新农村建设模式及动力机制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6):33⁃36.
11]陈锡文.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与“三农”面临的挑战[J].中国农村经济,2010,(1):4⁃9.
12]TODARO M P. A Model of Laber Migration and Urban Unemployment in Less Developed Counties[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69,(1):138⁃148.
[
[
[
13]LUCAS R E. Life Earnings and Rural⁃Urban Migration[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2004,(1):29⁃59.
14]袁薇.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四川省农民工市民化[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2.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11 年我国农民工调查监测报告[EB/ OL].(2012⁃04⁃27).http:/ / www.stats.gov.cn/ was5/
web/ search? channelid= 288041&andsen = 2011%E5%B9%B4%E6%88%91% E5%9B% BD% E5%86%9C% E6% B0%91%
E5%B7%A5%E8%B0%83%E6%9F%A5%E7%9B%91%E6%B5%8B%E6%8A%A5%E5%91%8A.
16]白静,熊润频.去年全省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3450 元,占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7.5%[EB/ OL].(2012⁃03⁃02).http:/ / si⁃
chuandaily. scol. com. cn/ 2012/ 03/ 02/ 20120302541024080376. htm. http:/ / www. sc. gov. cn/ 10462/ 10464/ 10797/ 2012/ 3/ 2/
[
10201082.shtml.
[
[
17]钟海,陈晓莉.农村人口流动视阈下的乡村治理困境及对策[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66⁃69.
1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1[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
责任编辑:钟秋波]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