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应将张艺谋“神话”主题内涵的衰竭、对“武侠”世界
的颠覆与在“民族审美特质”追求中所走向的歧路,
视为张艺谋个人才能和道德的欠缺,而应看到中国
电影所面临的不断被分割的市场困境,本土电影必
须寻找新的商业空间的历史要求,经济的全球化所
带来的不均衡竞争等现状,中国电影谋求更大发展
必然要经历这样一个艰难的探索过程。 我们相信,
张艺谋以及更多中国电影人在推动中国电影国际化
进程的同时,将会自觉保持一种清醒地自立于世界
民族之林的意识,发掘中华民族具有现实生命力的
文化精神,感染和影响当今世界的文化发展。
注释:
①
②
这里仅指中国大陆电影,后同此义。
国际化电影:在影象造型和意识形态策略上热衷于用西方的“他者”眼光来叙述中国的民族生活,从而形成一种相对模式化
的“立足传统文化,面向西方大国”的以争取国际认同为目标的电影类型。
③
④
在文艺接受中,读者、观众因其不同的知识结构、文化素养、社会地位、民族性、时代特征所致,他们原先已有的各种经验、趣
味、审美理想等,在观赏时就表现为一种潜在的审美期待。
参见佟硕之《金庸梁羽生合论》,载《海光文艺》1996 年第2 期,第8 页。 转引自刘维群编《名士风流———梁羽生全传》,香
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2000 年版。
⑤
⑥
参见金庸《神雕侠侣》第二十六回《神雕重剑》。
对中国美学新的审视至少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进行:其一,中国美学思想除古典、传统美学一类概念外,也理应包括自五四以
来不断发展着的近现代中国美学思想,因为美学史和思想史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完善、修整和发展着的过程。 审美潮流是一
个活体,传统本身也不是一个被取缔的对象,而是一个被不断改造,在改造中不断自新的对象;其二,承袭优秀传统,推崇古
典美学中有生命力的东西,是对中国美学的一种反映形式,反传统,特别是批判传统文化中落后的、过时的、愚昧的思维定
式、生活习俗、知识结构和惰性力量,也是一种为了光大传统,发扬和发展中国美学精粹的反映形式。
这里是在“意象”(即“情”、“景”交融)的意义上理解和使用“意境”。 “意境”是“意象”,但并不是所有“意象”都是“意境”,
⑦
“
意境”是“意象”中富于哲理意蕴的类型。
⑧
⑨
⑩
王国维《人间词话·造境与写境》,吉林文史出版社,原句曰:“有‘造境’,有‘写境’,此理论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
同上,意指虚构的境界必须与现实生活相符合。
“气韵生动”是画论中延伸出来的概念,强调生命感、传神性。 参见(南齐)谢赫等撰《古画品录·外二十一种》,上海古籍出
版社1991 年影宋本。
参考文献:
[
[
[
[
[
[
[
[
[
[
[
[
1]中国电影出版社.论张艺谋[G] / / 中国电影艺术家研究丛书.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4.
2]尹鸿.国际化语境中的当前中国电影[J].当代电影,1996,(6).
3]颜纯钧.文化的交响———中国电影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
4]陈平原.千古文人侠客梦[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2.
5]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99.
6]贾磊磊.武之舞———中国武侠电影的形态与神魂[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
7]庄子[G] / / 诸子集成.北京:中华书局,1954.
8]张彦远.历代名画记[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9]龚斌.陶渊明集校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10]严羽.沧浪诗话[M].郭绍虞校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11]孟子[M].赵歧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12]道德经[G] / / 诸子集成ꢁ 北京:中华书局,1954.
[
责任编辑:唐ꢀ 普]
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