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记》之类,并入此诗,《诗纪》因之,《诗删》选之。
今人遽云有此妙口妙笔,真长卿快偶,可笑可
之。 及宋黄鹤注杜诗,混合为一,后人相沿,遂
为妒妇之什,全乖风人之旨。 且“两意决绝”、
“沟水东西”,文君之于长卿,何至是乎? 盖弃
友逐妇之诗,非第小星逮下之刺。 “愿得一心
人,白头不相离。”忠厚之至也。 “男儿重意气,
何用钱刀为。”慷慨之思也。 因削其妄题,统归
[
26]6
怜。
冯舒认为按照《西京杂记》的记载,或许卓文君写过
一首《白头吟》,但绝不是《宋书》 和《乐府》 中记载
的《白头吟》,冯惟纳《诗纪》中录入的这首所谓《白
头吟》当是古辞,且为无名氏之作。 此外陈沆《诗比
兴笺》于“乐府古辞笺”下录“皑如山上雪”篇,并笺
曰:
[
8]33-34
古诗,不以嫉妒诬风人焉。
陈太初的观点和冯舒基本相同,但陈氏认为始作俑
者是宋人黄鹤在《补注杜诗》中的臆说,根据笔者前
面的考证,这一混同当推向唐李善注《文选》。 此
外,从唐人大量的拟《白头吟》文学实践中我们也能
看出在唐代这一观点的混同已经十分普遍。 综观
“古辞皑如山上雪”说,我们似乎有理由相信《玉台》
为我们保存了这一悬案的真实原貌。
ꢀ
ꢀ 《玉台新咏》载此篇,题作“皑如山上雪”,
不云“白头吟”,亦不云何人作也。 宋书大曲有
白头吟》,作古辞,《御览》、《乐府诗集》同之,
《
亦无文君作《白头吟》之说。 自《西京杂记》伪
书始附会文君,然亦不著其辞,未尝以此诗当
参考文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严可均.全汉文[G] / /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北京:中华书局,1987.
2]葛洪.西京杂记[G] / / 四部丛刊初编:第79 册.上海:上海书店,1989.
3]沈约.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4]郭茂倩.乐府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
5]徐陵.玉台新咏[G] / / 四部丛刊初编:第314 册.上海:上海书店,1989.
6]萧统.文选[M].李善注.北京:中华书局,1981.
7]黄希原本,黄鹤补注.补注杜诗[G] / / 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069 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8]陈沆.诗比兴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9]阮阅.诗话总龟前集[G] / / 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478 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10]葛立方.韵语阳秋[G] / / 何文焕(辑).历代诗话.北京:中华书局,1981.
11]王铚.雪溪集[G] / / 文渊阁四库全书:1136 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12]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M].北京:中华书局,1983.
13]谢维新.古今合璧事类备要[G] / / 文渊阁四库全书:第939 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14]谢榛.四溟诗话[G] / / 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北京:中华书局,1983.
15]陆时雍.诗镜总论[G] / / 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北京:中华书局,1983.
16]冯惟讷.古诗纪[G] / / 文津阁四库全书:461 册.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17]王士禛选.闻人倓笺.古诗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18]沈德潜.古诗源[M].北京:中华书局,1978.
19]吴兢.乐府古题要解[G] / / 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北京:中华书局,1983.
20]黄节.汉魏乐府风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21]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M].北京:中华书局,1983.
22]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第一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3]林庚.中国历代诗歌选:先秦至隋代[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4]李昉,等.太平御览[M].北京:中华书局,1985.
25]纪容舒.玉台新咏考异[G] / / 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331 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26]冯舒.诗纪匡谬[G] / / 丛书集成初编:第0171 册.北京:中华书局,1985.
[
责任编辑:唐ꢀ 普]
1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