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张ꢀ 帆ꢀ 论苏轼壮词的崇高美
格辉煌与思笔双绝的艺术功力,亦可见崇高的风格
使人充满昂扬豪迈、豁达振奋之情,但并不只是一味
的慷慨激昂。
手稿》说:“北宋人之词,如潘逍遥之超逸,宋子京之
华贵,欧阳文忠之骚雅,……皆可抚拟得其仿佛。 唯
苏文忠之清雄,敻乎轶尘绝迹,令人无从步趋。 盖霄
壤相悬,宁止才华而已? 其性情、其学问、其襟怀,举
非恒流所能梦见,词家苏辛并称,其实辛犹人境也,
苏其殆仙乎!”[31](314 页) 这种“敻乎轶尘绝迹”的
境界正是一种迥乎恒流、难以企及的崇高境界。 通
过上述讨论,亦可见对文学这种非疆域性人文现象,
东西方美学范畴亦有不期而遇的共识。
综上所述,苏轼壮词以作者宽广的精神世界、崇
高的人格风范、博大壮阔的自然意象、豪壮恣肆的艺
术气概所共同构成的词境,不仅具有了传统的“豪
放”、“超旷”、甚至“大”与“阳刚”的美感,也集中地
体现了崇高的美学精神,在人类广阔的文艺审美空
间树起了一座中国词体的崇高丰碑。 王鹏运《半塘
参考文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陆游.老学庵笔记[M]. 陆放翁全集:上册[M].北京:中国书店,1986.
2] 转引自:田同之.西圃词说[M].唐圭璋.词话丛编[Z].北京:中华书局,1986.
3] 叶嘉莹.唐宋词名家论稿[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
4] 刘宝楠.论语正义[M].上海:上海书店,1986.
5] 焦循. 孟子正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6] 王先谦.庄子集解[M].上海:上海书店,1986.
7] 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第三册[Z].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年.
8] 朗吉弩斯.论崇高[M].章安祺编订.缪灵珠美学译文集:第1 卷[Z].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
9] 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10] 唐圭璋.全宋词[Z].北京:中华书局,1965.
11] 王文诰辑注.苏轼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2.
12] 朋九万.东坡乌台诗案[M].丛书集成0785[Z]. 北京:中华书局,1983.
13] 李泽厚.美学三书[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
14] 转引自: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15] 王国维.人间词话[M].唐圭璋.词话丛编[Z].北京:中华书局,1986.
16] 范文澜.文心雕龙注[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17] 郭绍虞.诗品集解[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18] 蔡嵩云.柯亭词论[M].转引自:曾枣庄.苏词汇评[Z].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00.
19] 参见:李善庆译.崇高与美[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0.
20] 陆游全集[M]. 北京:中华书局,1976.
21] 孔凡礼点校.范成大笔记六种[M]. 北京:中华书局,2002.
22] 尼采.悲剧的诞生[M]. 周国平译,北京:三联书店,1986.
23] 引自: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24] 狄德罗哲学选集[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25] 沈祥龙.论词随笔[M].唐圭璋.词话丛编[Z].北京:中华书局,1986.
26] 吴曾.能改斋漫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27] 王世桢.艺苑卮言[M]. 唐圭璋.词话丛编[Z].北京:中华书局,1986.
28] 脱脱,等.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 1977.
29] 唐圭璋校注,徐釚.词苑丛谈[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30] 龙榆生引夏敬观.手批东坡词[A].唐宋名家词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31] 王鹏运.半塘手稿[M].转引自:曾枣庄.苏词汇评[Z].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00.
[
责任编辑:李大明]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