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卷第期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33,No.2  
March,2006  
2006 月  
文心雕龙中的作品有机论  
畅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成都610068)  
摘要作品有机构成论是中外文论中的重要内容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作品有机构成理论更是独具特色 刘勰  
在其文心雕龙中把文学作品比作人体构成认为文学作品自身形成一个如人体一般的有机体即它在内容上是  
统一完善的在形式上是完整和谐的这一比喻不仅能深刻地揭示出文学作品所具有的特点而且显示了中国古  
代文论中的人学资源对于发展和建设中国特色的文艺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刘勰文心雕龙》;作品有机体人学  
中图分类号I206ꢁ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315200602⁃0051⁃06  
当代中国文学理论研究的推进应该怎样做自  
世纪90 年代中期以来即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  
有头有身有尾。”[1](25 古罗马文艺理论家贺  
拉斯说:“无论作什么至少要作到统一一致。”[2]  
(138 自兹而后西方文论史上将文学作品视为有  
机整体的论说不绝如缕如美是形式美是和谐美  
是完满完善诸说都或多或少地将形式的统一完  
整作为构成美的重要因素但是将文学作品视为  
这一有机整体并以人以及人体为比喻则不  
多见相反这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却是一个突出  
的特点。 20 世纪30 年代钱钟书先生在中国固有  
的文学批评的一个特点中明确提出中国古代文  
论家把文章通盘的人化或生命化”、“把文章看成  
我们自己同类的活人”,这是中国固有的文学批评  
的一个特点[3] 时隔60中山大学吴承学先  
生又著文专门探讨中国古代文论的这一特点并将  
其称为生命之喻[4]我们认为这一说法颇能揭  
示中国古代文学观念以及话语方式特点诚如吴承  
学先生在谈到生命之喻为受钱钟书先生启发一  
本选题亦受到吴承学先生启发并在研习古代文  
论中所得。  
问题围绕中国文论失语症以及文论重建等问  
学界已经进行了10 年的探讨宏观问题上的各  
种意见和建议都有也都不错但在许多具体问题  
笔者认为还有许许多多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特别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文学理论所需要借鉴的  
资源这一重大问题上如何更为具体地吸收中国古  
代文论的合理资源是值得中国学人认真关注的问  
本文以中国古代文论经典名著文心雕龙为  
分析作品构成论中的重要内容———作品有机论,  
以及通过人体有机整体比喻的话语方式所显示的文  
化内涵不当之处敬俟方家指正。  
将文学作品视为有机整体并非中国独有的文  
学理论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斯多德在谈到悲剧  
时即说:“按照我们的定义悲剧是对于一个完整而  
具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所谓完整’,指事之  
以人论文早在先秦时期即已出现但是自觉以  
收稿日期2005⁃09⁃12  
作者简介李凯(1966—),四川省简阳市人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  
舒畅(1982—),四川省安岳县人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51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人体比喻艺术构成则是在魏晋时期谢赫论画言  
六法中的第一第二法是气韵生动是也骨法,  
色泽神韵充溢其间而后诗之美善备犹木根干  
苍然枝叶蔚然花蕊烂然而后木之生意完。”[12]  
(206 王铎也明确将作品比作人体:“文有神有  
有魄有窍有脉有筋有腠理有骨有髓[8]  
(124 清代归庄在玉山诗集序中说:“余尝论  
华四者缺一不可譬之于人气犹人  
之气人所以赖以生者一枝不贯则成死肌全体  
不贯形神离矣格如人五官四体有定位不可易,  
易位则非人矣声如人之音吐及珩璜琚瑀之节华如  
人之威仪及衣裳冠履之饰。” [13](206)  
用笔是也[5](355 画要生动才具有气韵笔力  
遒劲才具有骨法一幅画就如一个人有了内在的  
气韵骨力后才能在外表上显示出蓬勃的生命力与  
感召力。 《颜氏家训·文章:“文章当以理致为  
心肾气调为筋骨事义为皮肤华丽为冠冕。” [6]  
20 抱扑子外篇之辞义中说妍而无据证  
援不给皮肤鲜泽而骨鲠迥弱[7] (399 在这  
文章的辞采被喻为皮肤内容被喻为骨鲠皮肤  
和骨鲠协调共存才可能构成一个完整健康的人体。  
辞采作为承载体内容作为对象犹如语言的能指和  
所指须共同存在互相搭配才能完整它们之间的  
密切关系因人体比喻而被深刻地揭示出来。  
中国人喜欢将文章比喻为人体这是因为一方  
面缘于以人体作为喻体对每个人来说都不陌生使  
得从整体把握事物更为容易中国易传所谓近  
取诸身远取诸物”,所谓诗性智慧的思维方式就  
是中国古人以人体为喻的思维方式所在另一原因  
在于这一喻体能充分强调事物有机性的特点深刻  
揭示事物各部分的特性及其相互间的配合关系至  
于这种比喻背后的文化内涵下面再论。  
魏晋而下以人及人体比喻文章艺术构成,  
论说颇多如唐代荆浩笔法记夫画有六要一  
曰气二曰韵[5](605又云,“凡笔有四势谓  
[5](606 这是评画的标准而这  
又正是通过把画比作人体而提出的徐寅在雅道  
机要中说:“体者诗之家如人之体象须使形神  
丰备不露风骨斯为妙手。”[8]宋代李廌的比喻更  
显细致:“凡文之不可无者有四一曰体二曰志三  
曰气四曰韵”,“文章之无体譬之无耳目口鼻不  
能成人文章之无志譬之虽有耳目口鼻而不知视  
听臭味之所能若土木偶人形质皆具而无所用之。  
文章之无气虽知视听臭味而血气不充于内手足  
不卫于外若奄奄病人支离憔悴生意消削文章  
之无韵譬之壮夫其躯干枵然骨强气盛而神色昏  
言动凡浊则庸俗鄙人而已[9](124 李廌  
从否定角度出发说明文章若不具有某些特质则有  
怎样的后果这是从反面来强调文章具有这些特质  
的重要性同样这也是通过人体不具某些官能而  
存在的状况所做出的比喻姜夔在白石道人诗  
中说:“大凡诗自有气象体面血脉韵度气  
象欲其浑厚其失也俗体面欲其宏大其失也狂血  
脉欲其贯穿其失也露韵度欲其飘逸其失也轻。”  
提到中国关于文学作品的有机构成论我们不  
能不提到刘勰尽管刘勰并不是中国文论史上谈到  
作品有机构成论的第一人但是他在谈到作品的有  
机构成论时最为全面也对后世影响最大文  
心雕龙刘勰常把文学作品和人相提并论刘  
勰认为文学作品是有如人体一般的有机体它在  
内容上是统一完善的在形式上是完整和谐的人  
体作为一个生命体是一个有机体它由各个不同性  
功用的部分结合而成每部分之间互相作用互  
相影响形成补充和统一人体作为有机体首先必  
须具有完整性一部好的作品本身是一个完整的有  
机体其中每一构成成分都不能脱离整体而独立。  
每一构成成分只有在整体内才能获得存在意义另  
一方面如果从统一整体中去掉某一构成成分像从  
诗歌中抽掉韵律一部完整的作品必定会支离破碎。  
其次它具有动态性是每一部分不断与其他部分适  
融合的活动的连续就像英国新批评派认为的那  
诗的组成成分不是像一束花并在一起而是像一  
株活的植物中花和其他部分互相关联第三除了  
完整性和动态性以外有机体很重要的一个特点是  
它由内部成分运作具有协调统一性有机体的上  
10](326 这同李廌的分析论说思路是一致的。  
吴沆环溪诗话:“诗有肌肤有血脉有骨骼有  
精神无肌肤则不全无血脉则不通无骨骼则不  
无精神则不美四者备然后成诗。” [11] (130  
明代胡应麟说:“诗之筋骨犹木之根干也犹枝  
叶也色泽神韵犹花蕊也筋骨立于中肌肉荣于  
52  
ꢀ 《文心雕龙中的作品有机论  
述特点恰好能够说明文学作品构成的特点作品各  
构成要素之间犹如人体的各种构成成分一样有着  
一种玄妙的契合如一定的情节内容与一定的文体、  
一定的风格与一定的材料选择之间都要达成协调。  
文学作品各因素之间的这种契合不可随意侵犯否  
文学作品作为生命有机体便被打破因此文章  
各构成要素之间的配合并非像数学上的一加一等  
于二那么单一相反是老子所说的一生二二生  
三生万物[14](5 或者如国语所云和实  
生物[15](186 它在有限的组合中产生出说不  
尽的韵味。  
果实此其一其二,“用心还包含着精心之意  
这从下面以雕龙为喻即可知刘勰致力于探  
索作文的用心而这正体现出了”,即对  
象与创作主体的关系。 “雕龙雕饰龙纹”,就表  
面意义看它只是在强调文章要讲雕饰但透过这一  
层含义我们可以看到,“雕龙作为一项技艺它的  
行为发出者不是别的乃是人因此,“雕龙 除了  
说明为文要精细外更暗示了文学作品与人这一创  
作主体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又如情采 中说:  
故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  
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 [16] (538 就是  
指出人的情感对文学创作的重要性;《养气篇中说  
意得则舒怀以命笔理伏则投笔以卷怀[16](647  
这说明在创作中创作主体的构思状态与写作  
中的直接关联。 “意得是构思中文思通畅,“理伏”  
则是构思的困难情况。 《才略中说嵇康师心以遣  
阮籍使气以命诗[16](700 则是谈人之心、  
气与文学创作的关系如此关联在文心雕龙中  
还有许多例证但本文讨论的主旨并非文学创作对  
人的依附这一内容而是探讨刘勰把文学作品比作  
人体构成的这一比喻下面所要谈的就是以人体比  
喻文章构成这一核心内容。  
在谈文心雕龙中具体的以体喻文之前让我  
们先看刘勰把文学作品比作人体结构的一个特殊意  
识背景刘勰为什么要用人体为比喻源于其哲学  
观念中对人的重视对人的崇高地位以及对人的价  
值的肯定。 《原道作为文心雕龙第一篇具有非  
常重要的地位按照刘勰自己所说前五篇是文之  
枢纽”,那么放在第一篇位置的原道则应该是枢  
纽中的枢纽文中说:“仰观吐曜俯察含章,  
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惟人参之性灵所钟是  
谓三才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 [16](1人与  
地并而称三才”,人获得了与天地同等重要的  
地位不仅如此天地皆无情之物只是为人的存在  
而具有意义和价值因此单纯只有天地存在是没  
有多少意义的人之所以可贵一在于天地存在的  
意义和价值有待于人来实现二在于实天地之  
人有体悟参省天地之能力这是对先秦两汉以  
尤其是董仲舒天人合一理论中重视人的地位  
思想的一个发展刘勰明确指出人为五行之秀天  
地之心提高到与”、“并重的三才”  
之一作为德大要描述比喻它当然就  
须一个与之并重的喻体除了通俗易懂与文学作  
品具有相同的有机性为文学作品创作的主体等特  
性外,“自身的受重视也成为形成这一比喻的潜  
在意识由此文学作品与人形成紧密相联的关系。  
第二以整个人体比喻文章整体构成这方面  
的论述最集中的在附会 所谓附会”,就是  
附辞会义”,就是文辞的组织安排就是今日所谓  
谋篇布局不过这里的附会 不仅是动词指组  
织辞令还应包括名词的用法即该动作的结果。  
附会是要求文章前后连贯各段含义合于全篇主  
这就是强调一个作品应具有统一和谐的特点。  
其中说:“夫才童学文宜正体制必以情志为神明,  
事义为骨髓辞采为肌肤宫商为声气。” [16] (650  
他将作品中诸要素与人体结构一一对应。  
情志为神明”,神明为人之主宰它统帅人的  
精神和行动是使人成为这一物类的根本原  
刘勰将情志 比作神明可见他对情志的重  
要有亲身经历获得过情感的触动才能写出包  
含情感的作品。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 [16]  
(538 只有情理确定了文辞才能畅达建立在这  
样的情感基础上的作品才更有说服力更易于情感  
的交流更易引起共鸣。 “情经辞纬”,其中  
的连结正是用织布纺丝为喻说明组  
、“附会之意。  
文心雕龙中涉及作品与人体之关系约而言  
有以下数端。  
第一文学作品的创作与人的密切关系首先  
吸引我们注意的就是该书的名称———“文心雕龙”。  
序志篇中刘勰对书名的含义做出如下解释:  
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16](725 所谓为文  
之用心”,是指文学创作从根本上讲是人的心智的  
53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事义为骨髓”,这里的事义可泛指文章内  
诗为乐心声为乐体[16](102 对于需要用演  
唱形式来表现的乐府声音为它的外在形式而对文  
学作品来说声调音律同样也是它的外在体现通  
过音律可负载情感渲染气氛各种音律对不同的  
情感表现起到了配合促进作用。  
文章内容决定文章的深度力度和定位 刘勰  
要求作品中所运用的事实要确实而含义正直此处  
确实并非指事情的确发生而指事情能被人认  
为可能发生具有真实性。 《宗经篇中提到了事  
”、“义直[16](23 也是对事义的要求 刘  
勰认为解决事信”、“义直”,关键要宗经文能宗经  
则事信而不诞义直而不回这是对儒家要求雅  
的继承。 《论语 中说子不语怪”  
又如附会中说若统绪失宗辞味必乱义脉  
不流则偏枯文体[16](651 脉络来说明意  
形容人的偏枯半身不遂比喻文章也是  
将其譬如人体结构的表现如此种种不一一尽述。  
刘勰将文学作品的构成分为情志事义辞采、  
宫商四个方面以人体之神明骨髓肌肤声气来比  
是有轻重之分的因为人之所以为人固然不  
能脱离骨髓肌肤声气但主宰这些因素的是人的  
大脑是大脑的神明构成了人的根本另一方面如  
果仅仅只有大脑人则不成其为人骨髓肌肤声气  
又是人的必要组成部分虽然比之神明地位要次要  
一些但绝对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总之刘勰这段  
既把文学作品作为有机构成的要件叙述得非常  
清楚同时又说明这些构件是有轻重主次之分的。  
第三用人体之一部分比喻文章的某一构成成  
如果说前面一点是从宏观和整体来分析刘勰谈  
文章总体构成的话这里即将要谈的是从微观和部  
分的角度来谈文章某一部分的构成一方面刘勰  
将文章每一要素分别比喻为人体之一部分说明它  
们之间互相配合运行而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另  
一方面当其中某部分被独立出来强调叙述时这一  
成分和它之下的更小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又被看作  
与人体构成部分相对应的东西从而形成另一组比  
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  
之包气[16](513 即要求文辞端直,“故  
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人有了骨架身体才能直  
才能有所支撑有机体才能给人以健康积极向  
上的感觉辞与骨的关系即如此有了端直坚挺的  
特点文辞才能显得有原则有力度而不至于软弱  
无力甚至香软淫靡。 “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16]  
(513 ,“乃外在形式,“才是内在的主神,  
气包于形中而使形有了生命力得以维持从比喻  
可知,“中有了”,就会使作品中的情感寄托  
得以长存不衰也是对于作品内容的美学要  
。  
16](480 孔子不谈神怪且对鬼神之事采取回避  
态度:“未能事人焉能事鬼[17] (760,“未知  
焉知死[17](760 ,“敬鬼神而远之[17](406  
这种鬼神不可知论体现孔子并不明确否认神  
也就是说他并不否定其他人对鬼神的任何看法。  
再来看看诗经》,《诗经中出现了鬼神妖魔为  
鬼为蜮则不可得[18](455 这是假定有一种害  
人而不见其形的怪物如果遵从宗经征圣那么就  
应该不语怪”。 以上谈刘勰对事义的要  
那么为什么说事义是骨髓呢我们知道肌肤  
在外骨髓在内骨髓充盈肌肤才会丰满骨髓充  
才会承载丰厚的肌肤以之比喻文章构成可以  
事义情志看作文章的内容。  
辞采为肌肤”,文辞修饰是作品的外在形式,  
它体现了作品的外在形态为框架起了丰富作用对  
内容情感起了承载作用刘勰不反对辞藻修饰言  
之无文行而不远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的外观  
总会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它对文学作品有正面影  
响和积极作用而另一方面刘勰认为文辞修饰应  
有度。 “文胜质则史[17] (400,“质胜文则野”  
17](400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7](400。  
孔子这一教诲成了扬雄丽则丽淫的分野也  
成为刘勰对文章内容与形式关系的基本认识如丽  
以淫则使作品显得外表胜过内在虚妄而花俏。  
绘事后素[17](157 不仅指着色要在素朴白色  
之上才能显出其本质美还指纯朴之美为艺术至尚。  
在赞同辞采修饰的同时刘勰针对当时华藻泛滥的  
文学创作现状也反对过分润色以抵制只重辞藻的  
浮靡文风体性篇中刘勰提到辞为肤根志  
实骨髓[16](506 ,《辨骚中说观其骨鲠所树,  
肌肤所附虽取熔经意义亦自铸伟辞[16](47 ,  
也是同样意思。  
宫商为声气”,正如刘勰在乐府篇中提到的  
54  
ꢀ 《文心雕龙中的作品有机论  
骚经》、《九章》……故能气往轹古辞  
来切今精采绝艳难与并能也16](47)  
作为人的生命构成在古人看来至关重  
以人体比喻文章的构成和作品的风格,“风骨”  
所谓有气则生无气则死”。 因此 对于  
文章来讲主要涉及两个层面第一是作为人之气质  
和生命力的旺盛程度对整个创作的影响上述所引  
诸例中孔融气盛于为笔”、“气实使文”、“砥砺其  
”、“气爽才丽第二是指作品中的”,如上  
述所引诸例中气伟而采奇”、“能气往轹古辞来切  
其实这二者之间又不能分开在文与”  
之时文中之气来源于作者之气而文中之气又直接  
显示于文辞之中。  
一词恐怕最能体现出这一特点关于风骨”,上文  
已经做了分析此外骨鲠肌髓骨采骨髓”  
也与风骨之义近似屡为刘勰所用而且当  
使用字之时往往与对举观其骨鲠所  
肌肤所附虽取熔经意亦自铸伟辞[16] (47  
,“虽有次骨无或肤浸[16] (422 ,“辞为肤  
志实骨髓[16](506 骨鲠和肌肤皆为人体  
之不可缺少之成分一显于外一存于内内外结合,  
构成有机的整体总之视文章为如人体之有机体,  
是刘勰非常坚定而鲜明的认识这一认识并非刘勰  
偶一为之而是贯穿在整部文心雕龙。  
与以人体之有机体为比喻相类的是刘勰还喜  
欢用植物来比喻文学作品的有机构成诠赋中  
遂使繁华损枝膏腴害骨[16](135 是用花  
与枝的关系比喻文章的”;《封禅中说  
风骨之外论文是刘勰使用得较多的  
人体比喻自然在中文中,“并非单指人也并  
非仅与人相关但是当连用之时则  
华不足而实有余”,这是用花与果比喻文章的辞采  
形式与内容的关系这一比喻非常贴切一方面,  
或多或少与人发生关联且看刘勰的论述:  
花为果之初步基础另一方面花之成果还是一个  
未知数因此花与果是必然关系而非充分关系这  
正如辞采对于内容既有可能有助于内容也有可能  
损害内容又如文辞根叶苑囿其中矣[16](505  
之关系视为根与叶的关系再  
通变中说:“故论文之方譬诸草木根干丽土  
而同性臭味晞阳而异品矣。”这是说明不同要素可  
以使同一植物变异以之比喻文章在继承中发生新  
。  
孔融气盛于为笔祢衡思锐于为文有偏美  
16](699)  
宋玉含才颇亦负俗始造对问以申其志,  
放怀寥廓气实使之16](254)  
列御寇之书气伟而采奇16](309)  
秦之御史职主文法汉置中丞总司按劾;  
故位在鸷击砥砺其气必使笔端振风简上凝  
霜者也16](422423)  
智术之子博雅之人藻溢于辞辞盈乎气,  
苑囿人情故日殊新致16](254)  
总之刘勰文心雕龙关于文学作品有机结构  
理论为我们全面把握文学作品各成分之间以及作  
品总体关系乃至文学作品之风貌风格提供了深刻  
而精辟的观点也为当代文艺学的建设提供了宝贵  
的知识资源的支撑和方法论的启迪。  
至于魏之三祖气爽才丽宰割辞调音靡  
节平观其北上众引秋风列篇或述酣宴或  
伤羁戍志不出于淫荡辞不离于哀思虽三调  
之正声实韶夏之郑曲也16](102)  
参考文献:  
1]亚里斯多德诗学[M].罗念生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2]贺拉斯诗艺[M].杨周翰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3]钱钟书中国固有的文学批评的一个特点[J].文学杂志,1937,1(4).  
4]吴承学生命之喻[J].文学评论,1994,(1).  
5]俞剑华中国画论类编[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  
6]诸子集成[Z].北京中华书局,1954ꢁ  
7]杨明照抱扑子外篇校笺[M].北京中华书局,1997.  
8] 徐寅雅道机要[M].格致丛书 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  
55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9] 钱钟书钱钟书论学文选[C].舒芜编广州花城出版社,1990.  
10] 孙玄常姜白石诗集笺注[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  
11]吴沆环溪诗话[M].丛书集成初编文学类[Z]ꢁ 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1937ꢁ  
12]胡应麟诗薮外编5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13]归庄归庄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14]老子[M].二十二子[Z].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15]国语[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7.  
16]范文澜文心雕龙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17]程树德论语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96.  
18]诗经[M].十三经注疏[Z].北京中华书局,1980.  
Works⁃Organism View in Wen Xin Diao Long  
LI Kai, SHU Chang  
Chinese Institute,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68, China)  
Abstract:Works⁃organism view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in Chinese as well as foreign literary criti⁃  
cism, which is of unique feature in ancient Chinese literary criticism. Liu Xie in his Wen Xin Diao Long  
draws an analogy between literary works and human body, thinking the former itself forms an organism as  
the latter, that is, it is perfect unity in content and harmonious wholeness in form. The analogy not only  
profoundly reveals the feature of literary works but also shows the humanist resources in ancient Chinese  
literary criticism, which is of important referential signific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lit⁃  
erature⁃and⁃art study of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Liu Xie; Wen Xin Diao Long works; organism; humanism  
责任编辑]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