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吐鲁番学》是海内外第一部吐鲁番学通论专
乱,保存着当时写本的原貌,是研究当时语言的非常
著。 作者从吐鲁番出土文书原卷入手,以深厚的语
言文字学根底,广泛联系北朝及隋唐的政治史、经济
史、法制史、宗教史、东西方文化交流史、公文史、语
言文字学史、学术史、文献学史等10 个方面进行开
拓性研究。 同时,作者还对海内外吐鲁番学的研究
现状进行了全面的回顾和总结,并对吐鲁番学的未
来进行了展望。 作者认为,要使吐鲁番学更上一层
楼,还应在以下10 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即:利用原始
文献,加强资料收集,重视文书之外的文物,确定语
料年代,注重语言文字学,重视个案考证,密切学术
交流,注意横与纵、点与面的结合,与敦煌学进行比
较研究,研究非汉文文献。
珍贵的‘同时资料’。 特别是其中大量的案卷契约
等民间文书,更是研究当时活的语言的不可多得的
第一手资料。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吐鲁番出土文书
语言的研究至今还没有人系统地做过,这不但是汉
语史研究的一个缺陷,而且也对这些文书的整理研
究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更为可惜的是,不少学
者由于在语言文字学上特别是俗字、俗语词以及近
代汉语上的功力有一定限制,从而存在较为突出的、
对吐鲁番出土文书进行误读、误断、误释、误校和误
注的现象,王启涛从吐鲁番出土文书原卷或原卷图
片入手,拟从语言文字学角度,第一次对迄今出土的
吐鲁番出土文书的文字与语言(包括语音、词汇、语
法)进行全面而系统的释读、整理、考释和研究,为
从各个角度研究吐鲁番出土文书的学者提供一个比
较扎实可靠的吐鲁番出土文书释读文本,同时总结
吐鲁番出土文书文字与语言的考释方法,这将有力
促进吐鲁番学,并对汉语史研究和词典编纂起到重
要作用,填补吐鲁番学和汉语史研究的一篇空白。”
张永言先生在《推荐书》中寄予很大的期望:“王启
涛教授1999—2002 年在四川大学汉语史研究所从
董志翘教授攻读博士学位,毕业后又到浙江大学敦
煌吐鲁番学研究中心从张涌泉教授做博士后研究,
他的博士论文和博士后课题均是以敦煌吐鲁番法制
文献为研究对象,近年来发表的论文也集中在敦煌
吐鲁番学研究方面。 在研究的时候,他非常注重对
出土文献资料的核对、释录,以保障语料的准确性,
同时,对敦煌吐鲁番出土文书的术语词、口语词、俗
语词和俗字以及文书语体特征等都进行全面而系统
的研究,这一研究对汉语史研究非常必要。 王启涛
教授具有良好的外文基础,善于吸取海内外学者在
这一领域的成果,且学习和工作非常勤奋扎实,现在
他对海内外能够收集到的吐鲁番出土文书的语言和
文字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研究,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
也非常重要的工作,相信他一定能够取得预期成
果。”我们祝愿王启涛教授在吐鲁番学领域里取得
更大的成就。
王启涛教授先后毕业于四川大学和浙江大学,
师从董志翘教授、张涌泉教授,获得文学博士学位和
完成博士后研究。 《吐鲁番出土文书词语考释》的
文风与蒋礼鸿先生之《敦煌变文字义通释》 相近。
王启涛教授治学的一个特色是将语言与文化互证。
清代学者王念孙言:“训诂声音明而小学明,小学明
而经学明。”(王念孙《〈说文解字注〉序》)现代学者
罗常培在20 世纪40 年代倡议从六个方面将语言与
文化进行比较研究,即:从词语的语源和演变推溯过
去文化的遗迹,从造词心理看民族的文化程度,从借
词看文化的接触,从地名看民族迁徙的踪迹,从姓氏
和别号看民族来源和宗教信仰,从亲属称谓看婚姻
制度(参考罗常培《语言与文化》,北京出版社2004
年版,第2 页)。 英国语言学家帕尔默(L.R.Palmer)
在《语言论》中也指出:“语言的历史和文化的历史
是相辅而行的,它们可以互相协助和启发。”王启涛
在“吐鲁番学”三书中,充分响应了中外学者的这些
倡议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功。
王启涛教授目前正在从事多卷本《吐鲁番出土
文书校注》和《吐鲁番学大辞典》的写作。 以上课题
得到浙江大学张涌泉教授和老一辈学者张永言教授
的大力支持。 张涌泉教授在课题《推荐书》中指出:
“
近一个世纪以来,在新疆吐鲁番地区出土了大量
唐代前后的写本文书,这些文书,未经后人校刻窜
[
责任编辑:唐ꢀ 普]
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