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卷第期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33,No.4  
July,2006  
2006 月  
论新时期女性文学批评的  
三足鼎立之势  
利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成都610064)  
摘要中国新时期女性文学批评并未单一地向着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迈进而是呈战国诸雄分割之态其中  
尤以三类批评形态成鼎立之势并由此构成了新时期女性文学批评的文化批判与审美追求的统一的特点使女性  
文学批评成为一种包容性广阔的开放体系并且具有了中国的生存话语。  
关键词社会历史文化批评女性主义批评形式主义批评  
中图分类号I206ꢁ 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315200604⁃0059⁃08  
新时期当部分评论者明确将女性文学作为一  
个特定的批评对象进行批评时其理论资源确实是  
西方的女性主义思想倡导者们也确实意在构建中  
国的女性主义这一时期吴黛英首次提到女性  
文学这一概念吴黛英在提到这一概念的同时,  
提及国外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第一个总结出女  
作家创作特点的是英国现代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  
她在著名的演说自己的一间屋子中指出妇  
女的特殊生活条件决定了她在观察世界和分析性格  
方面的特点以及这种特点决定了她在创作中最适合  
采用的体裁此后欧美各国对于女性文学的批评  
和研究风行一时而各国的女性文学也在评论界的  
何谓女性文学”? 又何谓女性文学批评”?  
这是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的话题从目前来看比  
较一致的看法是女性文学既不能忽视性别差异又  
不能过于囿于性别差异它就是指女作家的一切创  
不论创作的内容是否与女性问题有关与此一  
,“女性文学批评是指对女性文学的所有批评,  
即批评女性文学对此概念有两点应加以注意其  
女性文学批评不仅仅是从性别的角度对女作家  
的创作进行的批评其二女性文学批评更不是女性  
化的批评不论是男性批评主体还是女性批评主体,  
只要批评对象是女性文学的都应在此范围内基于  
上述认识当我们在爬梳新时期女性文学批评时不  
难看出就批评方法而言新时期女性文学批评颇有  
些五色缭乱迷人眼目社会历史批评心理批评文  
化批评神话原型批评和比较批评等但就批评形  
态而言新时期女性文学批评主要由社会历史文化  
批评女性主义批评和形式主义批评三种形态构成。  
1]38  
促进下日益走向成熟。”  
之后李小江的几篇文  
章应和了这一观点但是任何一种理论的引入都  
会在中国或悄然或喧哗地发生裂变新时期女性文  
学批评也不例外它并未单一地向着西方女性主义  
文学批评迈进而是呈战国诸雄分割之态其中尤以  
三类批评形态成鼎立之势。  
收稿日期2005⁃12⁃03  
作者简介邓利(1967—),重庆璧山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博士生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59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由此文化批判性与审美追求的统一成为新时期女  
性文学批评的一个总特点女性文学批评成为了一  
种包容性广阔的开放体系也使女性文学批评具有  
了中国的生存话语。  
与传统的社会历史批评相比评论者已抛弃政  
治评价进入到道德评价和文明评价贺绍俊在  
铁凝评传关注铁凝写作的文化背景作家主  
体生成的文化背景及作品中所表现的文化背景以  
及这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认为铁凝的知青生活  
题材的作品有别于同时期同类题材的作品探究其  
原因是铁凝把社会的这一切当作她所面对的生  
充满热情地进入体会”,因而在这种热情面对  
生活的过程中附着在做作上的意识形态内容已经  
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在这做作中的生活细节和在这  
一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真切的情感交流”。 铁凝不  
善于写政治经济内容浓厚的现实关系而善于写道  
任何一种批评形态都会形成自己的批评视角、  
批评视野批评话语形式和批评语境并由此构成这  
一形态的特质新时期女性文学批评的三种形态也  
各具自己的话语形式。  
社会历史文化批评  
新时期随着女性文学的崛起对女性文学的批  
评也日显突出当吴黛英李小江等学者努力倡导  
中国的女性主义从性别的角度对女作家及其创作  
进行评价的时候另外一些学人正沿用社会历史批  
评的方法对女作家及其创作进行评析此后这一  
类批评不仅没有减弱消逝而且还在加强内涵也  
在扩大这方面比较早的文章有李贵仁的主旋  
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张抗抗小说创作漫  
》,周良沛的殊途同归———读舒婷的几首诗有  
》,罗守让丁玲文艺思想述评》。 1990 年代之后  
有邓荫柯的女性创作评论三题》,余昌谷的把心  
中的景象呈现给读者———铁凝九十年代短篇小  
说创作概观》,王家伦的评方方的小说创作》。 新  
世纪有陈思和的现代都市的欲望文本———对  
13]27  
德和情感范畴的微小波澜”  
因而具有了个性。  
乔以钢在其著作多彩的旋律———中国女性文  
学主题研究的前言中特别提出本书力求打破二  
元对立的思维定势避免对女性文学做过于狭隘  
的理解”,即一方面是女性创作”,另一方面是超  
越对女性本体问题的揭示”,“主动面向广阔社会现  
14]2  
实的具开放色彩的创作”  
这里,“女性并非单  
一的表现对象而是包含了女性以外的内涵女  
性文学的历史被放置在20 世纪中国文学的总体格  
局中其主题与时代共生”。  
其二以人文主义的价值立场为原则在这类  
批评中评论者经常使用人道主义”、“启蒙主义”  
人性”、“个人主义等术语由此还引出了男性关  
怀的话题。  
七十年代出生女作家创作的一点思考》,王雪英  
生长的状态———论王安忆九十年代的小说创  
》。 学术论著以刘思谦的《“娜拉言说———中国  
现代女作家心路纪程》,朱小平的二十世纪湖南女  
性文学发展史》,郭力的《20 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  
在这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文章是刘思谦的女性  
文学的现代性》。 在这篇文章中刘思谦反对仅以  
女性主义作为研究女性文学的视角她认为性别”  
被研究者作为单一的且是唯一的观照视野实际是  
女性文学带向性别本质主义的困境同时也  
忽略了性别与阶级民族等相关身份政治之间的密  
切关联。 “女性主义几乎沦为女人主义或性别  
符号的表演于是她从人文主义的价值立场梳理  
界定女性文学概念的内涵以及妇女文学女性主义  
文学这两种形态认为女性文学是在一定历史条件  
下产生的具有现代人文价值内涵的女性的新文学。  
并由此还引出了女性文学和现代性的问题女性的  
现代性体现在女人基于人的觉醒而改变超越封建  
的传统文化对自己的这种强制性命名和塑造表现  
在由他者次性的身份到作为人的主体性要求表现  
在女人由依附性到独立性这一精神的艰难蜕变女  
2—12]  
生命意识为其代表。  
社会历史文化批评的话语形式体现为三方面。  
其一以真实性为原则将作家置于一个广阔的  
背景下来思考注重作品所体现的现实内容层面将  
是否有利于现实生活世界的价值引导作为文学文本  
的价值评价的依据偏重于作品的社会性内容与社  
会功能在这类批评中,“典型性”、“真实性等术  
语经常出现李贵仁在主旋律社会主义的人道  
主义———张抗抗小说创作漫谈对张抗抗的评  
价是人们可以为张抗抗还不能够描绘比较广阔的  
社会生活图景而批评她却无法否认她对社会生活  
的实质揭示得既准确又深刻”,“让人们异常清晰地  
2]80  
听到了真理的思索和正义的呼叫”  
肯定是因为她对社会生活的揭示准确深刻。  
对张抗抗的  
60  
论新时期女性文学批评的三足鼎立之势  
性文学概念的质的规定性就是女性的现代性即女  
人作为创作主体言说主体在文学中对自己作为人  
的主体位置的探寻,“自从女性文学这个命名出现  
以来至今仍然自说自话的女性文学是什么这个问  
也必须从界定和梳理女性文学的现代性入  
话剔除了神超自然能力之后实际成了人话的认  
开天辟地的神话进行分析以此指出父权  
19]  
社会对女性的改写  
丁帆齐红在月亮的神话———林白小说中女  
性形象的原型解读中企图发掘林白现代性写作  
中隐藏的古老神性精神意蕴说明林白的文本典型  
体现出月亮女性的古老象征意蕴的确已经  
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月亮的迷恋在某种程  
度上正表明了对那种温柔而又狂贽的神秘女性原则  
15]90  
”  
荒林是这样看王小妮写作的女性诗学意义的:  
这样的立场虽然不是性别立场无论男人和女人,  
只要放置于时间的有限和生长要求之中自我参度,  
对于非人的恶的境遇以及自己的人性维度就不能  
不保持清醒而清醒地表达这一切比之性别抵抗、  
反击要更具体为社会批判与人性批判事实上王  
小妮的系列散文随笔可以说是当代女性写作中社  
20]  
的向往与追寻  
2ꢁ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今天来看新时期文学批评中女性主义的存在  
是无可争议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从20 世纪80 年  
代初就已崭露头角当时这些评论虽然没有被冠  
之以女权主义”、“女性主义这些头衔但对女性  
生存女性解放的关注是有意识的批评者们以明朗  
的态度和立场言说个人对于女性写作的看法。 80  
年代中期以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命名的女性文学批  
评开始出现比如孙绍先以外国文学研究者得天独  
厚的条件直接引进西方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理论针  
对中国的女性文学创作历史与现状对女性文学的内  
涵作出了独树一帜的界说1986 年出版了女性  
16]34—35  
会批判和人性批判的最有力部分。”  
由人文主义的价值立场引出了男性关怀的话  
荒林在时间感或存在的承担与言说———王小  
妮写作的女性诗学意义中说:“必须承认王小妮是  
在性别对立视野之外在更亲切的母性视野里书写  
男人的这就使当代女性写作在淡化轻化和丑化男  
性形象的极端之外有了比较真实具体的男性形象。  
其实这样的男性形象才体现着女性写作的真正力  
因为女性写作在最终意义上绝不是为了向男性  
复仇而是为了女人和男人更为丰富完美的人性和  
21]  
主义文学一书 直接以女权主义命名标志着  
中国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滥觞一些刊物还设有  
女权主义讨论的栏目上海文论》1989 年第2  
期为女权主义文学批评专辑。  
16]33—34  
人性境遇。”  
其三从神话原型出发去分析女性文学从  
西方神化原型批评理论中引进的如神化图腾仪  
原始意象等概念术语成为这类批评的基本范  
畴和工具。  
从研究主体来看,80 年代初以来一群学者专  
门从事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从最初的吴黛英李小  
钱荫愉到后来的林树明林丹垭荒林等。 80  
年代初吴黛英所发表的新时期女性文学漫谈》,  
拉开了新时期女性文学批评的序幕尽管对传统的  
反叛不如后来的激烈)。 此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的文章及著述颇为丰富既有从理论进行建树的又  
有批评实践的前者如郭银星辛晓征建立女性  
主义批评的可能性》,林树明评当代我国的女权主  
义文学批评》,屈雅君关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学科  
建设的若干问题》。 后者如刘敏天使与妖女———  
生命的束缚与反叛———对王安忆小说的女权主义批  
》,崔卫平的当代女性主义诗歌》,孟悦戴锦华  
浮出历史地表现代妇女文学研究》,陈惠芬的  
神话的窥破———当代中国女性文学史论》,李玲  
中国现代文学的性别意识》,乐铄中国现代女性  
在这方面较早的文章是赵玫父亲图腾及幻  
17]  
———女人从理想走向现实》 。 之后李小江的  
女性在历史文化模式中的审美地位一文具有代  
表性文章分析了女性的审美地位与神话传说的关  
:“近年来大量的神话学著作向我们展示了古代  
社会各民族文化极其丰富的内涵由纷杂中也摸索  
出一些人类早期审美活动中依稀可见的规律神话  
学家们发现最早出现的原始神话是非体系化的其  
中母神和死神的地位相当触目而谐越神话学家们  
在母性至上的神话中剖析原始人类的心理指出母  
神与死神的对应关系总是通过女性神体现出来的,  
反映了原始人类由对生的迷惑和死的恐惧而产生的  
18]55  
对女性极为矛盾的心理。”  
林丹娅在当代中国女性文学史论中基于神  
61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2—30]  
创作及其社会性别等  
没希望好了的莎菲们林丹娅从女性视角品读出  
这是一次中国女性已越过少女式的盲目冲动与  
朦胧追求阶段而进行的一次真正的对自我角色的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一个突出的原则是从性  
别的角度去阐释女性作家的创作及其作品它所涉  
及的性差不仅仅是批评客体女作家),还涉及对创  
作及其作品的性差分析社会历史文化批评的性差  
只涉及批评客体女作家),而不涉及其创作及其作  
品的分析在这样的批评原则下其批评视野有如  
下三点一是追溯女性的文学传统探索女性意识、  
女性经验在文学创作中的艺术表现重构文学史二  
是批判文学中的男性中心主义批判以男性为主体  
的传统文化揭示其对女性形象的歪曲以及对女性  
创作的压抑批判男性中心主义和父权制对女性生  
存的压抑呈现女性在现实生活和文学话语中的处  
三是从哲学的高度阐发从事女性主义文学研究  
的理论基点和操作方法。  
19]139  
质疑真正的对自我终极目标的寻求”  
诸如  
此类的新式解读在冰心萧红等现代女作家的研究  
中比比皆是尤以对丁玲的评价更为突出。  
3ꢁ 形式主义批评  
形式主义批评最集中的体现了新时期批评家对  
于女性文学审美特征的认同而这一方面往往被研  
究女性文学批评的学人所忽略李子云发表的女  
作家在当代文学史所起的先锋作用一文预示着  
女性文学批评中形式主义批评的兴起接着程光  
炜发表了女性诗歌语言结构的功能分析》。 之后,  
王春荣发表了女性文学的三种风格流派———中国  
现当代女性文学研究论题之一》,1993 文艺争  
陈染作品讨论会发表的赵毅衡的读  
陈染兼论先锋小说第二波》、张颐武话语的辨证  
中的后浪漫”———陈染的小说以及王干的寻找  
叙事的缝隙都可以看成是女性文学批评中的形式  
主义批评著述有代表性的是陈顺馨的中国当代  
文学的叙事与性别》,游友基著中国现代女性文学  
在这三种批评层面中重新书写文学史尤其具  
有代表性在女性文学批评中对文学史的当代书  
写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指女性文学批评者通过  
对文学史的重新梳理发掘被宏大叙事遮蔽的女性  
写作的历史轨迹使文学史不再是缺失女性参与的  
叙事填补着文学史研究的空白之页”。 如盛英编  
撰的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史》,从现代文学的发  
端梳理到90 年代初为止收入数十位女作家使一  
些已经被文学史遗忘的女作家获得了公正的文学史  
地位在填补现当代女性文学的研究空白方面  
33—40]  
审美论。  
形式主义批评与社会历史批评都是仅仅在批评  
客体显示出性别的问题而就其批评的内容不包含  
性别的维度形式主义从审美的角度对女性文学的  
过去现在和未来做了如下总结和引导。  
31]  
做出了可贵尝试钱理群吴福辉温儒敏的中  
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对女作家的整理研究尤其是  
对苏青等以前被忽略的女作家的评论使得现代文  
第一刻意挖掘女性文学审美功能的多样性审  
美特性的多元性具体探究女性文学的结构方式叙  
事方法和语言运用在发挥具体文学样式的特性形  
成不同作家作品的个性方面对女性文学创作作近  
距离的推导这一方面主要是宏观研究包括对现  
当代女作家创作作形式方面的整体观照由此肯定  
女作家在文学创作上的贡献并指出某些女作家的  
独特地位女作家在当代文学史所起的先锋作  
一文中李子云毫不讳言地指出女作家们首  
先将小说从传统的表现方式———通过描写外部  
世界描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及  
其命运转为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为主的表现方  
以人物的心理活动过程进行结构小说的事件  
与人物经历已不再按照固定的时空顺序及因果逻辑  
展开而是通过人物思想感情的流动引发出这一片  
断或那一片断这种不同于传统的写法是由女作家  
32]  
学史的书写摆脱了旧有状况正是由于这些研  
究者的共同努力使一些曾取得一定成绩但以往由  
于种种原因未被文学史注意的作家得以进入研究  
视野陈衡哲方令孺林徽因沉樱罗洪罗淑皆  
属此例其中 张爱玲研究最为引人注目。  
重新书写文学史的第二层含义是新时期女性  
文学批评者以女性主义的思想重新解读现当代文学  
史上的女性写作对已有定论的女性文学采用女性  
阅读视角重新阐发女性文本的意蕴代表性的论  
著有林丹娅著的当代中国女性文学史论》,陈惠芬  
著的神话的窥破———当代中国女性写作研究》。  
这些著作从女性视角入手对许多问题的研究得出  
了与以往研究者不同的结论对如何解读庐隐式的  
那些我心伤悲的海滨故人丁玲的那些我的病  
62  
论新时期女性文学批评的三足鼎立之势  
33]4  
并指出宗璞开启了中国心理小说之先  
开始的”  
。  
女性文学放在八九十年代小说思潮的反思研究中进  
行思考的如王晓明对残雪刘索拉的分析就是放  
在探索小说或先锋小说中分析叙事视角的转换语  
言等陈晓明的无边的挑战———中国先锋小说的  
这类批评也探讨女性文学在形式方面的一些理  
论问题,《女性诗歌语言结构的功能分析》“从三位  
女诗人语言的内部构造一路说下去至此我才发现  
就诗歌语言的建设而言眼下我们的诗人的能力是  
怎样的薄弱。 ‘诗到语言为止’,并不是过时的神  
虽然我不愿将它看得过于抽象因为作为语言  
的被监护者和再造者的诗人他的最终目的就是确  
立个人的语言形式并使之保持新鲜的意义一种  
相当普遍的语言的疲惫要比一种暂时的精神停顿  
更为可怕先锋诗歌晚近的渐失光彩不啻是投出  
了一道阴影它实际上说明开始陷入语言困境的,  
41]  
后现代性》 ,对残雪的分析既注重她小说的叙事  
革命又注重它的精神象征。  
上述三种批评形态并非截然对立它不像生活  
中的小葱拌豆腐那样一清二白并非绝对的一个批  
评家一种批评就是一个批评维度在对某一女作家  
或某一作品或女作家群体的批评中他们往往交织  
在一起在社会历史文化批评中有可能包含女性  
主义思想在形式主义批评中有可能有社会历史文  
化批评某一个批评家可能在某一篇文章中使用社  
会历史文化批评在另外的批评文章中又使用女性  
主义批评也可能在一篇文章中同时使用这三种批  
评形态不论以何种方式出现但有一条相同这就  
是他们共同建构了中国当下的女性文学批评并使  
之具有了中国话语权。  
34]77  
并不止翟永明伊蕾和海男”  
王春荣的女性文学的三种风格流派———中国  
现当代女性文学研究论题之一》,陈顺馨的中国当  
代文学的叙事与性别》,游友基著中国现代女性文  
学审美论》,也体现出这样的特点。  
第二对女性文学某些具体的文学形式构成因  
素的研究包括如对文体意象隐喻象征反讽叙  
事方式艺术结构等的研究也包括对某一具体作家  
作品的形式构成及特征的研究。  
新时期女性文学批评的三足鼎立之势是怎样产  
生的它的存在有何意义?  
赵毅衡的读陈染兼论先锋小说第二波将陈  
染放在先锋文学中加以考察认为所谓先锋性并  
不难判断它最明白无误的标记是艺术上的的探  
索创新”,“形式上出人意表是先锋艺术的旗帜”。  
依据此标准分析了陈染1992 年以来的小说与先锋  
小说之间的关系并由此对陈染的小说作了肯定。  
对陈染小说艺术的分析细致而精到,“《空的窗则  
采取三部复合式在第一人称超叙述框架下套了二  
个相对的部分一个部分以盲女为’,另一个部  
分以盲女为’,主角百般追寻’,’  
以以逸待劳处变不惊精心安排的叙述者与视角方  
位转移给叙述语流添增了对话性张力而整篇作品  
则获得如巴赫金或勃拉姆斯的赋格曲一般富于质感  
的形式美”,“而陈染给先锋小说带来她的优雅纤  
她自嘲的幽默”,“她的纤丽和幽默使她的性描  
我们认为女性文学批评的三足鼎立之势的产  
首先是由女性文学的多元化所决定的女性文  
学的复杂性矛盾性为女性文学阅读阐释和批评提  
供了多维视角女性文学以丰富的实践充实和印证  
女性文学批评面对的对象是一个意识观念精  
神的物化形态是一个无法超越时间时代阶级社  
会的精神存在新时期女性文学与新时期文学的发  
展同步新时期现代主义文学后现代主义文学消  
费时代文学传媒时代的文学市场经济时代的文学  
以先锋文学前卫文学实验文学网络文学传媒文  
大众文学等各种形式崭露头脚并形成气候汇  
成潮流与此相应女性文学除了传统的文学形式  
也出现了先锋文学前卫文学实验文学网络文  
传媒文学大众文学等各种形式女性文学形式  
的丰富多样新颖决定了女性文学批评应该具有  
多维视角。  
36]48—49  
写也变得雅致”  
王干的寻找叙事的缝隙从纯叙事学的角度,  
对陈染的小说进行叙事形式的分析认为陈染小说  
是在多重缝隙之中诞生的文本。  
女性文学对于女性自身对于社会人生的丰富  
表现也决定了批评的多种形态新时期之初在对  
女性文学这一概念进行讨论的时候曾经有过第一  
在这一类形式主义的批评中评论者往往是将  
63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世界和第二世界之争以王菲为代表认为女性文  
学包含两个世界即第一世界和第二世界第一世  
界一个方面指以女性的目光反映女性自身的特殊问  
,“女性文学自然应该反映妇女自身的特殊社会  
问题但是反映此类问题并不是女性文学惟一的使  
”。 另一个方面指开放性的妇女意识”,超越  
了妇女自身的问题反映了当代妇女对社会历史现  
存世界人类生活的敏锐感受和认识表现出当代妇  
女意识的开放”。 第二世界以辨证的眼光中性的  
眼光观照社会生活在艺术表现上超越妇女意识、  
妇女的感情和生活的那类作品”,“是女作家对妇女  
自我世界之外更广阔的社会生活的艺术把握是女  
作家与男作家站在文学的同一跑道上所创造的一种  
。  
同时这三种形态本身并无高下优劣却可以互  
在批判传统的男权中心 寻求对中国女性文学  
重新阐释方面女性主义的冲击力是显而易见的但  
在如何使女性文学理论批评更切近中国社会历  
文化的现实建立中国自己的女性文学批评标准  
和坐标系方面寻求对中国女性文学的本土化叙述,  
社会历史批评和形式主义批评更值得关注。  
第三女性文学批评主体的多元化决定其所采  
用的批评方法的多样性批评主体依据各自的批评  
思维方法立场动机意图都会有各自不同的  
选择角度批评主体的多元化决定了多元化的选择  
角度新时期文坛上有一些学者专门从事女性文学  
研究如果按照出生年代来划分新时期女性文学批  
评家既有20 世纪20 40 年代初出生的如朱虹、  
刘思谦盛英李子云等又有20 世纪40 年代中后  
期至50 年代出生的如李小江孟悦戴锦华张京  
媛等还有20 世纪60 年代至70 年代出生的如徐  
万莲子等如果从性别的角度来看既有女性自  
朱虹刘思谦盛英李子云皆是也有男性摇旗  
助威林树明阎纯德为其代表另外还有一些学  
者不是专门从事女性文学研究但在对中国现当代  
文学的研究中也同时研究了女性文学如陈晓明  
这些学者各自的学术视野理论素养批评话语  
形式和批评语境的不同决定了女性文学批评的多  
种形态。  
42]47,49  
不分性别的小说文化”  
这种划分实际证明  
了女性文学对世界的反映是丰富多彩的这也决定  
了女性文学批评需要多种视角如果仅仅从单方面  
的角度进行批评势必导致批评的公正影响女性文  
学的发展。  
第二女性文学批评三足鼎立之势的产生是各  
类批评形态的特点所决定的每一种批评形态都有  
它存在的合理性都有其可取之处和优势也有其不  
足和偏颇之处因为每一种批评形态几乎都是立足  
于自身的单维度评论从而逐渐形成惯例和模式他  
们有可能执着于某一方面而排斥其他因素社会历  
史文化批评擅长解读女性文学的社会现实和文化  
的一面能全方位展开文学与社会作者作品读者  
的关系能有效阐释文学以审美为核心的政治道  
历史宗教民俗文化教育的多层面的意义能  
提升文学所拓展的人学的人性人情的深层空间  
和人性与精神昭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人  
与自我的矛盾及其矛盾带来的精神需求生存困境  
和心理焦虑形式主义批评擅长文学作品的形式分  
从语言的文化层面剖示话语背后的权力作用机  
评价妇女写作中独特的意象隐喻象征暗示、  
风格文体等文学批评理论框架女性主义批评着  
力探索表达女性的历史与文化经验情感与欲望特  
征的文学语言女性主义批评为我们引进了性别的  
视角社会历史文化批评引进了阶级的视角和种族  
的视角形式主义批评使我们引进了审美的视角。  
当我们面对不同的女性文学作品或需要从不同的  
方面解读同一部作品时就会采用不同的批评形态。  
惟有如此对女性文学的认识才可能是全面而公正  
女性文学批评的多种形态奠定了女性文学研究  
的基本框架尽管这种框架在很大程度上看来带有  
浓重的舶来品色彩即它的思维方式研究方法和术  
语的西方化大于本土化但毋庸置疑它作为一种  
有价值的现实存在正直接推动着中国女性文学的  
不断成熟和发展并富于开拓意义地初步搭建了一  
21 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理论研究的良好平台 我  
们认为女性文学多种形态存在的意义在于如下方  
。  
其一女性文学批评以一种多维的视域将各种  
理论的优势整合起来互补对话使女性文学批评  
有了揭示出女性文学的立体性完整性和多面性的  
可能有了揭示出女性文学的本质和特征以及规律  
的可能也有利于创造出中国自身的女性文学批评  
理论正如刘思谦先生所说如果性别时或被研  
究者作为单一的且是唯一的观照视野反而简单化  
64  
论新时期女性文学批评的三足鼎立之势  
了性别讨论的初衷并且将女性文学带向性别本  
质主义的困境同时也忽略了性别与阶级民族等  
相关身份政治之间的密切关联。 “女性主义就会  
沦为女人主义或性别符号的表演。  
提供了新的文学研究角度和文学研究资源另一方  
面也提供了文学研究的多维文化视域和视角尤其  
是被主流文化遮蔽而边缘化的亚文化视角从而也  
提供了整体综合的文化观。  
其二为当今中国的文学批评如何在全球化”  
多元化双重视域中确立自己批评的发展方向,  
给当下的文学批评如何建立多维批评提供了很好  
的个案新时期女性文学批评是一种视野开阔综  
合性整体性多样性都较强的批评它几乎涵盖了  
面对日益增多的女性创作理论界常常担心女  
性文学批评在多元开放的批评时代的生存境遇其  
女性文学批评的多维视野正是中国女性文学批  
评赖以存在的根基它引导着女性文学批评与当今  
处于中心的理论话语接轨这是它继续发展的基础,  
也是它的未来发展趋势。  
20 世纪西方各种批评的特长带有综合批评的特  
它一方面提供了比传统研究更为广阔的视野,  
参考文献:  
1]吴黛英新时期女性文学漫谈[J].当代文艺思潮,1983,(4).  
2]李贵仁主旋律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张抗抗小说创作漫谈[J].社会科学,1983,(3).  
3]周良沛殊途同归———读舒婷的几首诗有感[J].当代文艺思潮,1983,(3).  
4]罗守让丁玲文艺思想述评[J].文艺理论与批评,1987,(5).  
5]邓荫柯女性创作评论三题[J].芒种,1992,(12).  
6]余昌谷把心中的景象呈现给读者———铁凝九十年代短篇小说创作概观[J].江淮论坛,1999,(3).  
7]王家伦评方方的小说创作[J].徐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2).  
8]陈思和现代都市的欲望文本———七十年代出生女作家创作的一点思考[N].文汇报,2000⁃04⁃01.  
9]王雪英生长的状态———论王安忆九十年代的小说创作[J].当代作家评论,2001,(2).  
10]刘思谦.“娜拉言说———中国现代女作家心路纪程[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  
11]朱小平二十世纪湖南女性文学发展史[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2.  
12]郭力.20 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生命意识[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2.  
13]贺绍俊铁凝评传[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5.  
14]乔以钢多彩的旋律———中国女性文学主题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15]刘思谦女性文学的现代性[J].文艺研究,1998,(1).  
16]荒林花朵的勇气———中国当代文学文化的女性主义批判[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4.  
17]赵玫父亲图腾及幻灭———女人从理想走向现实[J].文艺评论,1986,(3).  
18]李小江女性在历史文化模式中的审美地位[J].上海文论,1990,(1).  
19]林丹娅当代中国女性文学史论[M].厦门大学出版社,1995.  
20]丁帆齐红月亮的神话———林白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原型解读[J].当代作家评论,1994,(3).  
21]孙绍先女性主义文学[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86.  
22]郭银星辛晓征建立女性主义批评的可能性[J].批评家,1987,(5).  
23]林树明评当代我国的女权主义文学批评[J].文学评论,1990,(4).  
24]屈雅君关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学科建设的若干问题[J].学术月刊,1999,(5).  
25]刘敏天使与妖女———生命的束缚与反叛———对王安忆小说的女权主义批评[J].文学自由谈,1989,(4).  
26]崔卫平当代女性主义诗歌[J].文艺争鸣,1993,(5).  
27]孟悦戴锦华浮出历史地表现代妇女文学研究[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  
28]陈惠芬神话的窥破———当代中国女性文学史论[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  
29]李玲中国现代文学的性别意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30]乐铄中国现代女性创作及其社会性别[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2.  
31]盛英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史[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  
32]钱理群吴福辉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65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33]李子云女作家在当代当代史所起的先锋作用[J].当代作家评论,1987,(6).  
34]程光炜女性诗歌语言结构的功能分析[J].上海文学,1989,(2).  
35]王春荣女性文学的三种风格流派———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研究论题之一[J].辽宁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3).  
36]赵毅衡读陈染兼论先锋小说第二波[J].文艺争鸣,1993,(3).  
37]张颐武话语的辨证中的后浪漫”———陈染的小说[J].文艺争鸣,1993,(3).  
38]王干寻找叙事的缝隙[J].文艺争鸣,1993,(3).  
39]陈顺馨中国当代文学的叙事与性别[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40]游友基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审美论[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41]陈晓明无边的挑战———中国先锋小说的后现代性[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93.  
42]王菲张欣欣小说的内心视镜与外在视界———兼论当代女性文学的两个世界[J].文学评论,1986,(3).  
On Tripartite Confrontation of Feminist Literary  
Criticism of New Period  
DENG Li  
Literature and Journalism Institute,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64, China)  
Abstract:The feminist literary criticism of China’s new period does not move solely toward western  
feminist criticism, but presents segmentation of all powerful kingdoms of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of  
which three categories of criticism show a tripartite confrontation situation, consequently form its character  
of the unity of cultural criticism and aesthetic pursuit, and render it tolerant and open as system of Chi⁃  
nese living utterance.  
Key words:social historical cultural criticism; feminist criticism; formalist criticism  
责任编辑]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