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卷第期  
2006 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33,No.4  
July,2006  
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的主要问题  
及成因分析  
静  
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成都610031)  
摘要近十多年来我国的财政性教育支出在绝对量上有了大幅度的增加但仍然存在着财政性教育支出所占  
GDP 的比重偏低在城乡和地区之间分布不平衡等问题 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源在于我国现行的预算管理及预算管  
理体制由此必须改善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的配置状况。  
关键词财政性教育支出配置预算管理预算管理体制  
中图分类号G40⁃011ꢁ 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315200604⁃0080⁃04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以保证持续增加财政性教育投入,  
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在绝对量上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财政性教育支出在配置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财政性教育支出在配置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总体上看政府教育资源相对短缺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 的比重偏低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亦偏  
。  
1ꢁ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财政总支出的比重  
财政性教育  
财政性教育支出  
预算内教育支出占财  
财政收入占GDP  
的比重(%)  
年份  
支出亿元)  
GDP 的比重(%)  
政支出的比重(%)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617.83  
728.75  
2.86  
2.74  
2.51  
2.51  
2.41  
2.46  
2.49  
2.55  
2.79  
2.87  
13.5  
14.4  
13.9  
15.3  
15.1  
15.3  
14.7  
14.5  
13.8  
13.1  
14.6  
13.1  
12.6  
11.2  
10.7  
10.7  
11.6  
12.6  
13.9  
15.0  
867.76  
1174.74  
1411.52  
1671.70  
1862.54  
2032.45  
2287.18  
2562.61  
收稿日期2006⁃01⁃12  
作者简介丁静(1969—),山东潍坊人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  
80  
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2001  
2002  
2003  
2004  
3057.01  
3491.40  
3850.62  
4465.86  
3.19  
3.28  
3.32  
2.79  
11.7  
14.7  
14.8  
14.9  
16.8  
18.6  
18.5  
16.5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5整理而来  
从表中看出近段时期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在1991 617.8 亿的基础上翻了两番多2001 达到  
3000 个亿以上特别是2004 达到了4000 多亿 但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 的比重较低1993 年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的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GNP) 的比重在本世纪末达到  
[1]  
%” 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未能达到1995 年发展中国家4.1%的平均水平更低于4.9%的世界平均水  
2]13  
预算内教育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也偏低如果把未纳入预算管理的各级政府征收用于教育的  
税费企业办学校教育经费和校办产业勤工俭学和社会服务收入用于教育的经费计算在内财政性教育支  
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也仅仅能提升近个百分点低于韩国(1997 )20.5%、泰国(2000 )22.44%和墨  
3]119  
西哥(1999 )25.54%的水平  
近几年来预算内财政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不增还减与财政收入  
GDP 的比重的走势逆向而行 财政性教育支出未能与经济同步增长或优于经济增长使得政府教育经费  
对学校运转的支撑力度没有得到增强而教育接受者的家庭或个人直接负担的教育成本较大。  
财政性教育支出在城乡之间配置不均衡。  
2000 年的统计数据为例财政对普通中学的人均教育支出城镇为1219.52 农村为539.87 财  
4]  
政对普通小学的人均教育支出城镇为667.8 农村为417.4 2000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  
5]  
收入为6280.0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253.4 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约是农村居民收入的2.8  
这不仅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数量和质量造成了影响也使农民的私人教育成本相对更大有失向全民提供  
义务教育的公平性尽管中央财政自2001 年起实施对中西部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  
供教科书制度但从实施的状况来看财政性教育支出在城乡之间配置不均衡仍未得到根本改善。  
财政性教育支出在地区之间配置不均衡。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存在着较大差异各地区的财力状况也有较大差异加之各  
地方政府对教育的重要程度认识不一致使各地区的财政性教育支出差异较大从表 中可以看出:2000  
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占本级财政支出比重最高的省份是江苏省24.25%,其次是湖北省22.78%;  
最低的省份是西藏自治区4.61%,其次是甘肃省仅有6%;全国平均水平为11.73%。 2004全国人均  
预算内财政性教育支出为309.86 全国各省区市人均预算内财政性教育支出存在较大差距高于全国平  
均水平的省区市13 41.94%。 2004北京市人均预算内财政性教育支出1146.65 排在第当  
年四川省人均预算内财政性教育支出181.58 排在第31 2004 年北京市人均预算内财政性教育是当  
6]  
年四川省的6.31 由于初中级教育的职责主要由省级以下的政府承担这就导致了不同地区政府提供  
教育在数量质量等方面状况的巨大差异这种差异会造成各地义务教育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严重影响  
7]  
了整个教育系统的发展进而影响到国民素质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2ꢁ 2000 年部分省市自治区本级政府教育支出状况  
地区  
北京  
吉林  
上海  
江苏  
安徽  
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百万元)  
占本级财政支出比重(%)  
3052.2  
1048.7  
4011.9  
2845.6  
696.1  
12.36  
9.71  
13.75  
24.25  
6.33  
81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四川  
西藏  
甘肃  
1979.3  
1589.7  
1163.0  
837.7  
1989.2  
711.1  
846.9  
152.7  
453.4  
17.63  
13.36  
22.78  
7.66  
11.48  
10.06  
7.89  
4.61  
6.00  
数据来源:《2002 年中国教育年鉴》  
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配置不合理的成因分析  
以上的分析说明财政性教育支出在配置是不尽合理和有失公平的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源在于我国现行  
的预算管理及预算管理体制。  
从预算管理来看  
1)在预算编制过程中缺乏统筹安排各预算项目支出的统一原则也缺乏项目支出按重要程度优先排  
序的中期规划从而使教育支出的重要程度在预算安排时没有得到根本的体现。  
2)在预算执行中地方政府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优先安排见效快支出效益不外溢的经济建设项目诸  
如提升城市形象工程方面的支出国有企业补贴支出行政管理费用支出等未能得到较好的控制而在教育  
支出等见效时间长利益外溢等项目上支出不足。  
3)预算的执行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预算支出项目自身金额的增减以及不同项目支出之间的调整  
时有发生这就难于保证财政性教育支出等相对的项目的足额支出。  
从我国现行预算管理体制来看  
1)关于政府教育性支出职责的划分  
当前我国缺乏不同级别政府之间支出责任的正式划分。 《预算法仅泛泛讨论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  
之间支出的划分国务院关于实施分税制的补充法规中有一段关于地方政府主要支出责任的内容原则性  
地规定地方教育的开支由地方预算负责实际上地方政府提供了与地方政府经济发展有关的社会服务与  
物品行政管理安全与保障发展基础设施工农业以及包括教育在内的社会服务等基础教育的职责主要  
由基层政府承担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目前我国义务教育经费78%由乡镇负担,11%左右由省负  
8]  
,9%左右由县负担中央负担不足2% 。 2001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  
》,要求农村基础教育由分级办学分级管理转变为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分级负担以县为主的  
新的管理体制新的管理体制把政府在农村基础教育的支出职责划归为以县级政府为主但忽略了经济不  
发达的县在履行该项职能时是否有基本的财力作保证的状况。  
2)关于不同地区各级政府的财政收入状况  
首先不同地区政府的财力因受制于本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而存在着较大差异其次,1994 年分税  
制改革后财政收入分配向中央集中2000全国1.34 万亿财政收入中中央占51%,省级占10%,市  
9]  
级占17%,县乡两级占22% 。 考虑到国务院2006 年将在全国全部免征农业税农业税属于地方税其免  
征势必影响到一部分县乡的财政收入。  
大量的支出责任与一部分欠发达地区地方政府的财力不匹配基础教育职责更与大部分县乡一级政府  
的财力不匹配在提供基础教育上事权与财权的不匹配的后果表现为各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教育支出的不  
均衡也正是不同地区政府不同级次政府提供教育的数量质量存在较大差异的根本原因。  
3)中央政府省级政府在教育支出上的转移支付  
82  
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从理论上来说基础教育作为公共物品应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均等化提供从我国的现实出发至少应把  
各地区政府提供教育在数量质量上的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并让所有适龄儿童青少年接受到基础教育。  
所以应通过中央对地方省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制度来弥补地方政府县级政府在教育支出上的不足从实  
施情况来看2000 中央补助地方的教育专款为1345154 千元占各地财政性教育支出总和的3.8%,各  
4]  
省本级补助地方的教育专款为2851381 千元占各地财政性教育支出总和的8% 中央省级政府把教育  
支出的绝大部分投放在高等教育上用于弥补地方政府基础教育的专款资金金额较小中央的补助地方教  
育专款往往还需要地方政府配套一定的资金才能实施这就给一些财力薄弱的地方政府造成了较大的压力。  
总的来说现行的转移支付制度对改善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基础教育的较大差异作用不大。  
几点建议  
提高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 的比重 教育经费长期短缺是导致我国教育发展落后的一个非常重要  
的原因经过20 多年的经济增长政府应把财政支出向教育社会保障环境等方面倾斜 把最低财政性教  
育支出以量化的指标通过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满足社会对教育最基本的需求通过多种方式的经费筹  
力争使财政性教育支出尽早达到占GDP 4%的目标。  
发挥预算监督和社会监督的作用把在财政性教育经费中列支的没有纳入预算管理的项目如教育  
附加费企业办学校教育经费等纳入预算管理并将这部分教育资金与预算内教育支出统筹安排合理配置。  
改变粗放式的预算编制方式按重要程度优先安排教育支出等项目加强预算管理确保优先安排的项目支  
出到位  
改革现行的预算管理体制清晰地划分不同级次政府之间的事权和财权对于农村基础教育服务的  
供给主体应视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而定对于经济发达地区县级政府可确定为提供主体对于  
经济不发达地区提供主体可提升到地市级政府。  
完善对教育支出的转移支付中央和省一级政府不仅要承担起提供高等教育的职责也应加强其对  
基础教育的责任统筹规划科学地设计一套完善的针对地方的转移支付机制确保教育支出尤其是要逐  
步实现基础教育支出均等化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N].人民日报,1993⁃02⁃14.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8 年世界教育报告[R].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9.  
3]刘玲玲公共财政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  
4]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2001 年中国教育年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5[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6]商江.2004 年中国各省区市人均预算内教育费对比[EB/ OL].http:/ / shangjiang.jsboy.cn/ blog/ user1/ dqddsj/ archives/ 2006/  
416.html.2006⁃04⁃26.  
7]周玲英美两国义务教育财政支出的中央化趋势[J].教育评论,2002,(5).  
8]王延杰完善我国财政教育投入体制的思考[J].中国财经信息资料,2004,(17).  
9]中国财政年鉴编委会.2001 年中国财政年鉴[M].北京中国财政杂志社,2001.  
责任编辑李大明]  
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