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付ꢀ 娟ꢀ 论鸦片贸易合法化对中国近代禁烟的影响
国内土药种植面积越来越广。 郭嵩焘曾言:“种罂粟一亩所
出,视农田数倍,工力又复减省,州县因之添设陋规,私收鸦
片烟土税, 亦数倍于常赋, 官民皆有所利, 以至四处蔓
也由人,禁也由人”的被动局面。
签订鸦片贸易合法化条约,本是清政府为平息战火采取
的两害相权取其轻的权宜之策,饮鸩止渴的后果非一时半刻
就能显现出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洋烟大量输入的刺激
下,土药泛滥、烟毒肆虐的恶果日呈狂澜难挽之势,清廷才重
提禁烟旧话,意识到不管是从国计民生,还是从维护自己的
统治来讲,烟毒都不可不禁。 然而,禁烟要取得成功,须得内
外并行;禁内弛外,只会给洋烟的侵入提供更大的空间。 可
是,对此刻清政府来说,既已同意鸦片为合法商品输入,则不
[
7]卷10,页2
延”
。
洋药大量输入和土药泛滥也影响到各地督抚大员们对
禁烟的态度,或禁或弛,政令不一。 一部分人认为洋药禁令
既开,土药势所难禁,因而丧失禁烟信心;另一部分人则认为
洋药既不能禁,还不如大量种植土药,以夺洋烟之利。 如光
绪七年(1880),封疆大吏李鸿章上折声称:“土烟之毒究比
洋药为轻,而民财亦不外耗;傥将来洋商无利可图,洋药渐不
敢轻言禁烟,以免再次影响中英外交大局,“急之恐生他变,
[
8]卷96,页14
[6]556
来华,再增土药税厘益加厉禁,尚未为晚。”
实际上
缓之则吸食者日益众”
之间的根源,实在于此。
。 清政府摇摆在“禁”与“不禁”
在此之前,地方大员借口“以土抵洋”而行征税之实的情况
已非常普遍。 自咸丰九年(1859),产烟大省云南开征土药
税,各省亦相继仿效,以此为地方一大税源。
以条约的形式规定鸦片贸易合法化,实质是把本属中国
内政的禁烟问题国际化,不可避免地给禁烟带来难度。 清廷
制定什么样的禁烟政策以及采取何种方式禁烟,均须考虑列
强各国的反映。 因为事关交涉,从1858 年鸦片贸易合法化
到1906 年发布禁烟诏书,清廷实际上并没有采取过有效的
私收土药税不仅对各地土药的泛滥起了推波助澜的作
用,同时把清政府置于十分难堪的境地。 对外,清政府不能
行禁烟之实;对内,清政府又不能禁止地方政府从中渔利。
有此背景,清政府“寓禁于征”的政策逐渐酝酿成熟,并逐步
付诸实施。 光绪十六年(1890),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和户部
奏请整顿土药税厘,李鸿章表示赞同,称此举“既可裨益饷
需,且亦收回利权之一助,并可以征为禁,隐寓崇本抑末之
意”。 不仅如此,征收土药税厘还可革除历年积弊,防止地方
[
12]625
禁烟措施
。
1858 年条约签订后,为谋求烟毒问题的根本解决,处于
被动状态下的清政府就限制鸦片入口问题与英美等国展开
了艰难的谈判,但收效甚微,以致参加过多次交涉的奕訢感
慨地说:“昔日允为条约,今日行之为章程……即遇事竭力挽
[
9]1967
[13]19
“
征多报少,于国课毫无裨益”
。 清政府采纳这一建议,
回,亦不过百分中之一二”
。 鸦片贸易合法化条款成了
将土药税正式纳入中央财政体系。 从此,土药税正式成为清
政府税收的重要来源。
清政府头上的枷锁,难以摆脱。 1868 年,中英进行修约谈
判。 恭亲王奕訢等“欲将鸦片准入中国之款作为废纸”,在
给英方代表阿礼国的来往函件中,深望英国“将种烟之地改
种谷米、棉花,我中国亦严禁栽种罂粟,则此项生理既停,自
然而,“寓禁于征” 政策的实质在“ 征” 而不在“ 禁”,
“
征”的结果更加剧了清末土药种、售、吸、贩的泛滥程度。
[
14]444
据国外资料统计,1906 年清朝颁布禁烟诏令前夕,中国各省
无吃烟之害矣”
。 奕訢的努力,只是一厢情愿。 万般无
[
10]457
鸦片的总产量达584800 担
,而同年报关入口的洋药为
奈之下,清政府再次于1881 年派李鸿章的幕僚马建忠赴印
[
11]
[15]248
5
4225 担 ,中国的土药产量竟达洋药输入量的10 倍。 尤
度协商增加鸦片入口税及招商专卖事
,希望通过增加
其需要指出的是,不管是进口洋药还是自产土药,绝大多数
都是由中国人自己消费了。 近代中国烟民的数量和鸦片消
费量如此惊人,其原因发人深省。
烟税遏制洋烟输入的势头。
在禁烟国际化交涉过程中,最先与清廷达成协议的是美
国。 1880 年,中美双方达成协议,“禁止美国公民经营鸦片
[
16]417
。 美国政府所以在这一问题上同意中方的要求,
二ꢀ 禁烟政策的摇摆不定与禁烟问题的国际化
贸易”
1
858 年鸦片贸易合法化条约对中国政府的禁烟政策产
表面上看是出于纯粹的道德责任,实质性的原因是美国同对
华鸦片贸易利害关系不大,其所占市场份额亦不多。 鸦片战
争前,美国商人也从土耳其和波斯运来鸦片,赚取鸦片利润。
但在列强的对华鸦片贸易中,中国进口洋烟的绝大部分来自
英属印度。 1876 年,英国公使威妥玛(Wade Sir Tomas)在谈
及对华鸦片贸易时不得不承认,鸦片贸易“完全操于英人手
生了重要影响,突出地表现为禁烟重点不一、政策摇摆不定
和内政问题国际化。
在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的禁烟重点在于禁止鸦片输
入,即所谓正本清源的“塞源”之法。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失
败,宣告清政府这一政策的破产。 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清廷
的禁烟重点被迫由“塞源”转向“遏流”,重点是禁止国人吸
食鸦片。 1858 年鸦片贸易的合法化,对清政府的禁烟政策
可谓釜底抽薪。 “塞源”既不可能,“遏流”自难实行,更遑论
禁烟重点! 自此之后,清政府的禁烟政策处处受制于英国处
心积虑设计的怪圈,原本属于中国内政的禁烟问题竟成为须
经外交协商方能解决的敏感问题,中国的禁烟最终落入“贩
[
17]135
中”
鸦片都来自印度
。 根据1905 年的统计结果,中国95%以上的进口
[
18]16
,美商所占的市场份额不到1/ 10。 所
以,鉴于对华鸦片贸易的现状,美国在禁烟问题上采取了合
作态度。 不仅如此,美国反对鸦片贸易的目的,是希望一方
面能削弱英国的在华势力,又有助于自己扩大对华贸易,更
能借此获得中国的好感,在道德上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实
1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