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 卷第6 期
2006 年11 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33,No.6
November,2006
先秦蜀地农业的有关材料与研究
邹ꢀ 一ꢀ 清
(
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成都610068)
ꢀ
ꢀ 摘要:通过对古代文献和考古资料的综合研究表明,古蜀是一个物产丰饶、农业经济发达的地方,体现在其农
业的发展、经济作物的栽培三大农业经济区域的形成以及水利建设成就等多个方面。
关键词:先秦;古蜀;农业
中图分类号:G25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5315(2006)06⁃0009⁃05
ꢀ
ꢀ 从20 世纪30 年代至今,学术界对三星堆与巴
木之器,南御滇、僰,僰童。 西近邛笮,笮马、牦牛。
然四塞,栈道千里,无所不通,惟褒斜綰毂其口,以所
蜀文化的研究已经历时70 余年,尤其是1980 年代
以来考古工作的重大收获,更为巴蜀文化的研究提
供了最新的、丰富的材料。 学术界对巴蜀文化不懈
的探索,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果,不但彻底否
定了“蜀无礼乐、无文字”的旧说,而且提出了“三星
堆文明”、“巴蜀古代文明”和“巴蜀是中华文明又一
[
2]3261-3262
《汉书·地理志》也道:“土地肥
多易所鲜。”
美,有江水沃野、山林、竹木、疏食、果实之饶。 南贾
滇、僰童,西近邛、莋马牦牛。 民食稻鱼,亡凶年忧,
[
3]1645
俗不愁苦。”
考古资料显示出以成都平原为中心,波及大渡
河流域和川东长江沿岸以至三峡以东地区的各个古
蜀文化遗址中,均出土大量石质农业生产工具,大致
有打制和磨制两种。 《成都市蜀文化遗址的发现及
意义》中归纳成都平原诸遗址所出磨制石器,主要
有斧、锛、凿、矛、杵等,打制石器主要为盘状器、砍砸
[
1]
个发源地”的崭新论断
。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外各报刊杂志和出版社公
开发表出版的有关巴蜀文化研究的学术论著达
①
000 篇(部) 以上,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1
其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族属、地域和迁徙,政治、经
济和社会形态,文明起源与形成,文化交流与传播,
巴蜀文字和符号,宗教,艺术,科技等方面。 本文仅
对先秦蜀地农业研究的材料和成果进行梳理和综合
[
4]
器、刮削器、有柄石锄、斧形器等。 《巴蜀原始文
化的研究》 记载大渡河流域汉源背后山类型诸遗
址,多见磨光石斧、石锛以及一些玉质白色细长形
②
[5]
凿、锛、削等。 《四川忠县井沟遗址的试掘》报
分析论述。
过去,人们常将先秦蜀地说成是蛮荒之地,但通
过古代文献和考古资料的综合研究,可以看出,古蜀
其实是一个物产丰饶、农业经济发达的地方。
一ꢀ 农业的起源和发展
告了川东长江沿岸的忠县井沟遗址,生产工具多
取材于卵石,打制较多,主要器形有石斧、有柄石锄、
[
6]
石矛等。 种类如此繁多的农业生产工具,是古蜀
农业已脱离原始阶段,进入锄耕农业阶段的有力证
据。
古蜀地区土地肥沃。 《史记·货殖列传》 称颂
道:“巴蜀亦沃野,地饶卮、姜、丹砂、石、铜、铁、竹、
但文献资料没有留下古蜀地区新石器时代“农
收稿日期:2006⁃07⁃23
作者简介:邹一清(1962—),女,四川成都人,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中华文化论坛》
副编审。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