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3]《风骨》,513
气号凌云,蔚为辞宗,乃其几力遒也”
;“是
显性继承,那么,赋文与歌诗体势特色的相似则是隐
性的关联。
以枚、贾追风以入丽,马、扬沿波而得奇,其衣被词
[
23]《辨骚》,47
;“相如好书,师范屈宋,洞
。 而郊祀歌诗中同样
人,非一代也”
[
23]《才略》,698
入夸艳,致名辞宗”
司马相如是否参与过汉代郊祀歌诗的写作,已
充满奇思妙想与壮辞丽句。 如:“我” 乘天马、籋浮
云、晻上驰、游阊阖、观玉台;春天“众庶熙熙,施及
然难以确考,但这并不能磨灭他在郊祀歌诗写作中
的重大作用。 在武帝强烈的个人意志及统治需求
下,相如展现“天人感应”思想的赋文,为郊祀歌诗
的写作提供了重要借鉴,对之具有直接的指导和示
范意义。 正是有鉴于相如对郊祀歌诗写作的巨大贡
献,班固才毫不犹豫地推举相如为郊祀歌诗创作的
首功之臣。
[
1]《青阳》,1055
夭胎,群生啿啿,惟春之祺”
,同样是“包括
宇宙,总览人物”。 “ 灵之游”、“ 灵之车”、“ 灵之
下”、“灵之来”、“灵已坐”、“灵安留”的写作模式充
满赋家铺排之意,语辞瑰丽。 如果说写作宗旨的相
同与文本语辞的袭用,是相如赋文与郊祀歌诗间的
参考文献:
[
[
[
[
[
[
[
[
[
[
[
[
[
[
[
1]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2]郭茂倩.乐府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
3]许学夷.诗源辨体[M].杜维沫校点.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
4]顾炎武,黄汝成.日知录集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5]周寿昌.汉书注校补[M].北京:中华书局,1985.
6]谢无量.中国六大文豪[M].上海:中华书局,1929.
7]赵敏俐.周汉诗歌综论[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2.
8]罗根泽.乐府文学史[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
9]张永鑫.汉乐府研究[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
10]吴朝义.《郊祀歌》的作者非司马相如辨[J].康定民族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文科版),1988.
11]郑文.汉诗研究[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94.
12]龙文玲.汉《郊祀歌》十九章作者辨证[J].学术论坛,2005,(4).
13]李昊.司马相如作品考辨[J].中华文化论坛,2006,(3).
14]李程.司马相如“骚体制歌”考[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
15]张树国.汉武帝时代国家祭祀的逐步确立与《郊祀歌》十九章创制时地考论[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
2).
[
[
[
[
[
[
[
[
[
[
[
[
16]司马光.资治通鉴[M].胡三省音注.“标点资治通鉴小组”校点.北京:中华书局,1956.
17]袁珂.山海经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18]毛亨,郑玄,孔颖达.毛诗正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19]刘向,向宗鲁.说苑校证[M].北京:中华书局,1987.
20]王弼,孔颖达.周易正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1]董仲舒,苏舆.春秋繁露义证[M].北京:中华书局,1992.
22]萧统.文选[M].北京:中华书局,1977.
23]刘勰,范文澜.文心雕龙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24]沈约.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25]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26]黄曙辉.刘咸炘学术论集子学编[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7]葛洪.西京杂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8.
[
责任编辑:唐ꢀ 普]
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