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 卷第6 期
2014 年11 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41,No.6
November,2014
“
民国时期的边疆与社会研究
(
1911-1949)”学术研讨会综述
朱晓舟,王ꢀ 川
(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成都610066)
ꢀ
ꢀ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四川师
民族大学袁剑讲师对近代以来国内学界关于“边
疆”的概念进行了梳理,认为在研究中国的边疆问
题时,需要建立起“中国自身话语主体性的边疆研
究范式”,并在中国语境与比较视域下进行研究。
云南大学博士杨海潮则对民族分类、民族识别中的
语言问题进行了探析,认为语言虽然是民族的重要
特征之一,但若在民族分类与识别中过于倚重语言
分类标准,则会出现清季以来“唯科学论”的倾向。
二ꢀ 关于民国边疆与中央政府、外国关系的研
究
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四川大学中国西部边疆安全
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联合主办,《中国边疆史地研
究》编辑部、《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
辑部、四川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省级重点学科
承办,《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四川师范大学校院共建“中国西南区域研究(1840-
1
960)”科研创新团队协办的“民国时期的边疆与社
会研究(1911-1949)” 学术研讨会于2014 年8 月
0-13 日在成都隆重举行。 来自全国各地20 多家
1
高校、科研院所和文博机构的民国边疆史、中国边疆
学的80 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提交的学术论
文共70 余篇,涉及论题广泛,涵盖了中国边疆学及
民族理论研究,民国边疆与中央政府、外国关系研
究,民国边疆地区治理与经济研究,民国边疆社会及
人物研究,民国边疆教育、文化及文献资料研究等议
题。
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如何管理国家内部各
个族群并建构其对国家的认同,始终是中央政府需
要思考的重要课题。 辛亥鼎革后,先前以“排满”为
名的革命口号逐渐为“五族共和”、“国族”等观念所
替代,中央政府亦在建构国家共识与文化认同上做
出了努力。
在民国中央政府与边疆关系方面,中国社科院
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孙宏年研究员梳理了北洋政府在
民国初年(1912-1916)的西藏治理以及陆兴祺的主
要事迹,认为陆兴祺在无法入藏办公的情况下,积极
联络西藏政教上层人士、及时向北京政府提供关于
西姆拉会议的情报并安置逃亡哲孟雄、印度的中国
军民,对西南边疆的稳固特别是北洋政府对西藏的
治理发挥了积极作用。 郑州大学边笑非博士考察了
民元以来袁世凯对藏政策的三次转变,认为袁世凯
虽然维持了中国对西藏的绝对主权,但在英国的压
力及国内政局的困扰下,最终只得以妥协示人,从而
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 南京邮电大学熊玉文教授通
一ꢀ 关于中国边疆学及民族学理论的研究
云南大学潘先林教授考察了中国西南边疆早期
的现代化,认为这一过程属于“沿陆地边疆型”的现
代化模式,并指出了清代后期边疆危机的加深对边
疆地区近代化的促进,使边疆与内地联系得愈发密
切、边疆少数民族精英对国家的认同感得以加深。
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中国边疆史地
研究》编辑部宋培军副编审考察了“边政”、“内政”
等概念及其关系,并对“藩属体系”、“边疆统部体
系”、“藩部体系”与“藩封体系”的范畴进行了比较,
同时指出将四川土司纳入藩部研究的重要性。 中央
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