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卷第期  
2014 11 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41,No.6  
November,2014  
民国时期的边疆与社会研究  
19111949)”学术研讨会综述  
朱晓舟川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成都610066)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四川师  
民族大学袁剑讲师对近代以来国内学界关于边  
的概念进行了梳理认为在研究中国的边疆问  
题时需要建立起中国自身话语主体性的边疆研  
究范式”,并在中国语境与比较视域下进行研究。  
云南大学博士杨海潮则对民族分类民族识别中的  
语言问题进行了探析认为语言虽然是民族的重要  
特征之一但若在民族分类与识别中过于倚重语言  
分类标准则会出现清季以来唯科学论的倾向。  
关于民国边疆与中央政府外国关系的研  
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四川大学中国西部边疆安全  
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联合主办,《中国边疆史地研  
编辑部、《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  
辑部四川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省级重点学科  
承办,《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四川师范大学校院共建中国西南区域研究(1840-  
960)”科研创新团队协办的民国时期的边疆与社  
会研究(1911-1949)” 学术研讨会于2014 月  
0-13 日在成都隆重举行 来自全国各地20 多家  
高校科研院所和文博机构的民国边疆史中国边疆  
学的80 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提交的学术论  
文共70 余篇涉及论题广泛涵盖了中国边疆学及  
民族理论研究民国边疆与中央政府外国关系研  
民国边疆地区治理与经济研究民国边疆社会及  
人物研究民国边疆教育文化及文献资料研究等议  
。  
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如何管理国家内部各  
个族群并建构其对国家的认同始终是中央政府需  
要思考的重要课题辛亥鼎革后先前以排满为  
名的革命口号逐渐为五族共和”、“国族等观念所  
替代中央政府亦在建构国家共识与文化认同上做  
出了努力。  
在民国中央政府与边疆关系方面中国社科院  
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孙宏年研究员梳理了北洋政府在  
民国初年(1912-1916)的西藏治理以及陆兴祺的主  
要事迹认为陆兴祺在无法入藏办公的情况下积极  
联络西藏政教上层人士及时向北京政府提供关于  
西姆拉会议的情报并安置逃亡哲孟雄印度的中国  
军民对西南边疆的稳固特别是北洋政府对西藏的  
治理发挥了积极作用郑州大学边笑非博士考察了  
民元以来袁世凯对藏政策的三次转变认为袁世凯  
虽然维持了中国对西藏的绝对主权但在英国的压  
力及国内政局的困扰下最终只得以妥协示人从而  
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南京邮电大学熊玉文教授通  
关于中国边疆学及民族学理论的研究  
云南大学潘先林教授考察了中国西南边疆早期  
的现代化认为这一过程属于沿陆地边疆型的现  
代化模式并指出了清代后期边疆危机的加深对边  
疆地区近代化的促进使边疆与内地联系得愈发密  
边疆少数民族精英对国家的认同感得以加深。  
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中国边疆史地  
研究编辑部宋培军副编审考察了边政”、“内政”  
等概念及其关系并对藩属体系”、“边疆统部体  
”、“藩部体系藩封体系的范畴进行了比较,  
同时指出将四川土司纳入藩部研究的重要性中央  
169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过对比五四运动前后北京政府在解决西藏问题上的  
分裂中国边疆时对民族与宗教问题的利用加剧了  
中国近代边疆问题的复杂化在探讨近代中国边疆  
问题的产生发展及演变时不能忽视当时的国际局  
西南民族大学张世均教授指出,19 世纪后期至  
20 世纪初期英国为构建印度安全的战略而对中  
国新疆西藏进行的侵略活动是当今中印间边界争  
端问题的源头印度独立后企图继承英国在西藏的  
权益也成为中印关系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障碍。  
四川旅游学院向玉成教授对20 世纪20—30 年代初  
外国人具有代表性的三次康区极高山科考活动进行  
了梳理并结合中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文献对这些考  
察成就进行了述评四川大学陈廷湘教授对抗战时  
期中华基督教会边疆服务部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开  
展的教会医疗卫生事业进行了探讨认为边疆服务  
部在创办医疗卫生机构传播医药卫生知识创办高  
层次卫生事业等方面做出了贡献客观上推动了中  
国西南边疆地区的现代化进程云南大学罗群教授  
对抗战时期滇黔地区敌侨的基本情况以及重庆  
国民政府滇黔地方政府对敌侨的管制进行了探  
认为国民政府对敌侨的管制在维护边疆国防  
安全与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福建师范  
大学学报林日杖副编审回顾了明清至民国时期大黄  
贸易的基本情况及其发展演变过程结合同时期来  
华西人对于大黄的相关记述从观念史的角度对民  
国时期青藏高原大黄产销的重要性进行了考察。  
关于民国边疆地方治理与边疆经济的研究  
在民国边疆治理方面四川师范大学何文华讲  
师对清季民初的蒙藏关系进行了梳理认为文化的  
差异是蒙藏分裂主义产生的重要根源之一指出对  
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应注重文化融合与国家认同的  
建构四川师范大学何毅教授等人则对国民政府的  
宗教政策在西康与青海两省的实践进行了考察认  
为青康两省的宗教实践都在一定程度上履行了国  
民政府的宗教政策但因宗教工作的重点不同两省  
的宗教政策有专制宽容之别两省的宗教实  
践在推动民族地区近代化及边区发展等方面具有重  
要意义四川大学陈沛杉博士考察了民国时期康区  
县制的组织形式及运作状况认为康区县域政治的  
多元化发展是民国时期康区县制最为显著的特点,  
而县政制度若要在康区得以有效实践则需要关照  
当地藏人自身发展的需求云南红河学院范德伟教  
授重新考订了龙云致陈布雷两件电文的发送时间,  
策略认为五四运动是促使北京政府拒绝与英国政  
府就西藏主权问题进行谈判的重要原因南京大学  
博士后四川师范大学讲师黄雪垠认为南京国民政  
府开放少数民族参政议政的权利在不以牺牲国民  
身份和国家认同的前提下尊重其民族文化宗教并  
注重其国民身份的培育不仅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亦  
为多民族国家处理族际关系提供了经验中国边疆  
史地研究中心许建英研究员指出南京国民政府积  
极恢复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的关系调解达赖与班  
禅间的矛盾并有效行使对班禅和达赖系统的管理、  
建设驻藏机构等措施对于维持西藏的稳定维护国  
家主权与领土的完整有着重要意义四川师范大学  
王川教授四川大学邹敏博士考察了1942 年发生在  
拉萨的藏警案”,认为藏警案的发生反映出噶厦  
政府利用宗教作为其政治运作的工具并以此向中  
央政府及驻藏办事处施压的意图;“外交局的设置  
藏警案的发生使国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间  
的关系跌落至最低谷反映出自身力量孱弱的国民  
政府在当时国际势力介入西藏问题的背景下难  
以解决西藏问题的现状藏警案发生的次年,  
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克服政治经济方  
面的困难依惯例进行了传昭布施活动四川大学  
邹敏博士进而考察认为以孔庆宗为首的驻藏办事  
处通过传昭布施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中央政府与西  
藏地方政府间的政治僵局国民政府亦通过宗教的  
方式体现出国家在场的原则彰显了中央政府的治  
藏主权阿坝师范专科学校黄辛建副教授考察了  
935 年藏军离防助剿红军的事件认为藏军的调动  
确系奉委座命令”,但由于蒋介石刘文辉马步  
西藏噶厦政府各方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各方对  
这一军事行动产生了假托”、“误会”、“奉调的不  
同解释四川师范大学田利军教授梳理了川西北土  
司对国民党中央军军纪问题的控状档案认为蒋介  
石重道德教化而轻法治建设加之其对部下亲信主  
调查结论的盲目信任致使中央军的军纪问题  
始终未得到妥善解决这也是使川西北土司对国民  
党军与蒋介石感到失望以及剿赤军最终败绩的  
重要原因。  
在民国边疆与外国关系方面云南民族大学段  
金生教授以民国时期的新疆为例指出列强间进  
行政治博弈时对地缘政治的考量以及列强企图  
170  
朱晓舟ꢀ “民国时期的边疆与社会研究(1911-1949)”学术研讨会综述  
梳理了龙云要求设立滇黔绥靖公署进而兼领黔地  
的史实西南民族大学秦和平教授论述了西康省宁  
属彝区政治指导区”、“建设指导局的由来演变  
及性质认为:“政治指导区的建立与发展是民国  
时期四川及西康治理彝区的必然举措在化解矛盾、  
维护治安稳定社会等方面有着积极意义受到了彝  
民的欢迎而以建设为要旨的建设指导局”,则  
由于政局的动乱及经费的短缺并未在彝区产生太  
大的影响成都师范学院廖华西讲师对刘文辉接管  
西康之后治理西康地区的实践进行了考察认为刘  
文辉在发展文教”、“尊崇佛教”、“振兴农牧业三  
方面的措施较为得当这也使得刘文辉对西康地区  
的治理卓有成效四川音乐学院付娟副教授四川  
大学黄茂讲师则探讨了杨增新的治疆方略与新疆的  
城市发展认为面对英俄两国殖民渗透的加剧以及  
民初鼎革后新疆政局的动荡杨增新的治疆方略虽  
然维护了新疆政治经济与社会的稳定但由于杨增  
新治疆思想的保守性新疆社会尤其是城市的早期  
现代化进展显得较为缓慢河北师范大学文志勇博  
士探究了新疆三区革命中的军事问题对第一次巩  
哈暴动的时间巩哈暴动期间以及伊宁事件中参战  
双方的军事实力进行了重新考订认为以往学界对  
参战的政府军警实力估计过低同时认为苏联的精  
锐部队在伊宁事件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关于民国边疆社会与人物的研究  
在民国边疆社会方面四川大学何一民教授赵  
淑亮博士对清代民国时期西藏居民婚姻家庭的形态  
进行了论析认为这一时期藏族居民的家庭婚姻形  
态受到农奴制度自然环境等条件的制约保留了较  
多原始婚姻的残余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地域性复  
杂性特征昆明学院徐波教授以滇池区域为中心,  
考察了民国时期西南边疆人口变迁与生态环境间的  
关系认为民国时期滇池区域人口增长速度的加快  
迫使水利建设与拓垦持续开展致使生态恶化气象  
灾害加剧四川师范大学李峻杰讲师以云南和顺镇  
十大宗族为中心考察了宗族力量在和顺社区形成  
发展中的作用广西民族大学学报编辑胡宝华从国  
家权力的视角对广南乡村社会进行探讨将民族村  
落放置在国家视野中进行叙述并分析了国家权力  
对乡村社会的渗透与影响认为在研究少数民族社  
会时要避免将其视作封闭的状态应从国家与社会  
的关系互动方面对其进行考察。  
在边疆人物研究方面中共江苏省委党校丁小  
文教授通过口述采访和文献调查对刘曼卿的家庭  
成员婚姻状况民族对抗战的贡献赴康藏的次数  
及个人著作等问题进行了考证陕西师范大学王海  
燕副研究员则对民国时期超一法师的弘法活动及讲  
经法要进行了梳理认为超一法师提倡的显密佛  
教通融理论”,为汉地佛教的联合发展提供了思路  
及路径选择在民国佛教复兴困难的背景下超一法  
师提出文化共存思想对于推进各宗派间的互补与  
融合和汉地佛教的复兴具有一定的意义凉山彝族  
奴隶社会博物馆尔布什哈先生李金凤女士邓海春  
先生分别撰文对民国时期西康省宁属彝区的彝族上  
层精英代表岭光电在社会改革兴办医疗的实践以  
及岭光电进步思想的形成过程等方面进行了探析。  
四川大学博士陈鹤为藏汉大辞典的编修者张怡  
荪先生编纂了简略的年谱。  
在边疆交通建设与边茶贸易方面四川师范大  
学徐文渊讲师考察了民国时期西康地区公路建设的  
背景及成效认为西康地区的公路修筑推动了西康  
省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巩固了西南边  
对于维护国家统一具有重要意义西北师范大  
学尚季芳教授等研究了抗战时期西北的驿运事业,  
指出在抗战及国民政府西迁重庆的大背景下西北  
驿运运输了大量军需民用物资为抗战的胜利和民  
生需求的满足提供了保障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曹  
必宏研究员考察了该馆收藏的民国西藏与内地边茶  
贸易的档案对当时西藏与内地间川茶滇茶及康茶  
的运销做了梳理认为民国时期内地与西藏地区的  
边茶贸易数量虽呈下降之势但川康滇地区的茶叶  
仍源源输往西藏地区维系了西藏地方与祖国内地  
间的关系云南大学木霁弘教授探讨了民国时期由  
云南经缅甸印度到达西藏的新茶路”,指出新茶  
的开辟不仅化解了西藏的缺茶之虞还促进了  
中缅间的交流互动以及滇缅间的交通建设。  
关于民国边疆教育文化及文献资料的研  
在边疆教育方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张永  
攀研究员对民国初年蒙藏事务管理机构主导下的蒙  
藏教育进行了探讨对民初蒙藏学校筹建时的状况、  
办学经费课程设置等问题进行了阐述中央民族  
大学周润年教授及韩觉贤博士论述了民国时期雍和  
宫的寺院教育认为雍和宫的寺院教育在延续传统  
171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寺院教育特色的同时顺应了民国政府关于寺院教  
》、《康藏研究月刊》、《康导月刊三种刊物兴办的  
背景各自的特征与侧重进行了阐述认为这三种刊  
物作为民国时期有关康区及藏事研究的主要期刊,  
所刊载的康藏社会资料与研究成果具有弥足珍贵的  
史料与学术价值四川师范大学汪洪亮副教授以民  
国时期的边政刊物边政公论为中心从学术史的  
角度就1940 年代国人对于边政政策边疆机构边  
疆政治制度地方边政制度等问题的思考和建议进  
行了梳理阿坝师范专科学校何芳芳讲师对民国时  
期康藏研究刊物进行了概述并对康藏研究刊物与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边疆学术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认为这些康藏研究刊物作为学术与社会互动的纽  
极大地推动了边疆学术的发展四川师范大学  
左茜讲师就民国时期九世班禅的两种办公刊物西  
藏班禅驻京办公处月刊西陲宣化使公署月刊》  
进行了探讨比较了两种刊物的创刊背景宗旨发  
行情况主要内容学术价值等方面的异同认为两  
种刊物对于民国时期的边疆问题民族关系及蒙藏  
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均有重要意义西华大学吴会蓉  
副教授对西康省通志馆的成立经过机构设置人员  
构成以及通志馆编纂西康通志工作进行了概述,  
指出西康省通志馆的修志工作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与价值甘肃省藏学研究所安多研究副主编杨  
才让塔对民国时期研究拉卜楞的文献集成甘南史  
料丛编拉卜楞部分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概述指出  
拉卜楞史料丛编在研究拉卜楞寺及其周边社  
会文化方志修纂及西北边疆社会研究方面的学术  
价值。  
育改革的号召同时雍和宫作为中央政府与西藏地  
方政府间的纽带其寺院教育的发展亦为维护国家  
统一和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四川师范大学社科学  
报主编凌兴珍编审对国民党中央筹办边疆教育的史  
实进行了梳理并考察了国民党中央政治学校筹办  
边疆教育的过程意图与效果认为这是国民党中央  
以教育文化之力制衡边疆地方势力应对列强对边  
疆地区侵略推进中华民族国家建设的重要举措成  
效显著影响深远四川师范大学成飞讲师对民国  
中后期边疆教育学者们的边疆教育理念进行了考  
认为边疆教育学者的边疆教育主张对于研究民  
国时期的边疆教育汉族与少数民族间的文化交流  
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亦为民国时期西部边疆地区的  
历史学社会学民族学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重庆  
工商大学徐德莉副教授论述了抗战时期西南边疆教  
育与社会变迁间的关系认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推  
进边区教育的革新与发展缩短了区域间文化的差  
促进了西南民族教育现代化与西南地区现代化  
的发展四川民族学院周正龙副教授对抗战时期西  
康省职业教育发展的成就进行了梳理肯定了当时  
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办学格局以及职业教育社会  
注重实用性的意义西藏民族学院张屹讲师考  
察了民国时期的西藏地方教育认为西藏地区的人  
口与传统的寺院教育体系国民政府对边疆教育的  
重视以及列强对西藏的文化侵略等因素交互作用,  
影响了当时西藏地方教育的发展。  
对边疆文化四川省社科院徐学书研究员对民  
国时期江源观念的转变进行了考察认为江源  
岷山文化认同是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历史文化认  
有助于建构当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同源  
异流的文化认同江源岷山的文化认同不应  
江源金沙的科学地理观念所取代文化认同与  
科学认知应并存不悖哈尔滨师范大学曲广华教授  
考察了东北沦陷时期日本进行文化殖民的机构与渠  
指出除了学校教育外广播电影社会教育与宗  
教移植是日本占据东北期间进行文化殖民的四种主  
要方式。  
本次研讨会的研讨较为成功圆满如同中国边  
疆史地研究中心邢广程主任在闭幕式的总结所言:  
发言的学者非常认真评论人非常到位富有学术  
本次研讨会非常成功中心成立20 年来第一  
次专门把民国边疆作为研讨会的主题其意义是  
深远的。”当然本次研讨会仍存在不少缺憾。 《中  
国边疆史地研究主编李大龙研究员就指出此次  
会议论文研究陆疆的多研究海疆的少海疆研究显  
得相对薄弱对中国边疆学与民族学理论问题的探  
讨也较少中国边疆学与民族学学科建设仍任重而  
道远。  
对文献资料四川大学姚乐野教授对康藏前  
责任编辑凌兴珍]  
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