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卷第期  
2015 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42,No.2  
March,2015  
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旨再探  
山  
南京大学文学院南京210023)  
摘要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是一组无论从创作时间文体风格还是诗歌主旨上都饱受争议的拟作 该诗  
并非模拟历史上不曾记载过的邺中集》,而是谢灵运发挥自己的文学想象力以魏太子与建安诸子的宴集及作品  
为原型所拟构的一场空前绝后的完美盛宴是谢灵运元嘉五年政治理想破灭后的寄托之作。  
关键词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拟构作品寄托之作邺中宴集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5315201502⁃0126⁃07  
拟邺中八首》,行墨排钝无复宛然几成寿陵之  
[5]34,41  
”  
由此可见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是  
一组颇具争议性的拟作其摹拟效果的成败直接决  
定了此诗的文学价值更有甚者对谢灵运的所有  
拟作均抱有轻视态度如方东树昭昧詹言卷五  
魏晋以降诗歌摹拟之风盛行谢灵运拟魏太  
子邺中集即是其中的典范之作叶梦得石林诗  
:“魏晋间人诗大抵专工一体如侍宴从军之  
故后来相与祖习者亦但因其所长取之耳 谢  
:“康乐拟邺诗拟古诸作不必不佳然实  
[6]138  
无谓阮亭不取颇见鉴裁之善。”  
这也在一定  
程度上关乎对拟诗文学价值的认定那么究竟该如  
何认识谢灵运这组拟作呢?  
1]433  
灵运拟邺中七子与江淹杂拟是也。”  
这组  
诗自诞生以来就受到高度的评价如钟嵘诗品序》  
矛盾的焦点既然集中在拟魏太子邺中集的  
摹拟效果上因而我们有必要针对原作进行一番讨  
由上引诸家观点可知谢灵运此诗当摹拟自魏  
太子曹丕的邺中集》,但是六朝史志目录和其他文  
献中从未有邺中集的明确记载因而是否真的存  
邺中集一书则成为问题的关键现代学者对  
此多有考辨如邓仕樑论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  
〉》一文称:“根据谢拟诗和皎然诗式的资料我  
们知道魏文当时确曾撰邺中集》,集中录了曹丕、  
王粲陈琳徐幹刘祯应玚阮瑀曹植八人之诗各  
2]211  
但是围绕拟诗风格  
即称其为五言之警策”  
是否肖似的问题后世文论家却产生了颇多分歧。  
从正面肯定谢灵运拟诗艺术效果的如刘克庄  
后村诗话:“谢康乐有拟邺中诗八首江文通  
[3]5  
拟杂体三十首名曰拟古’,往往夺真。”  
之相反的是方回在文选颜鲍谢诗评中却认为:  
此全是晋宋诗建安无此”,“皆不似建安”,“全无  
所谓建安风骨”,“近世有休斋诗话谓灵运拟  
4]1906  
邺中八首》,无一语可称诚哉是言!”  
非但批评  
7]  
谢灵运在摹拟艺术上的失败更是彻底否定拟诗的  
整体艺术成就类似见解又如毛先舒诗辩坻:  
一首。” 而孙明君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研  
一文却认为:“《拟邺中不应该是对八首具体诗  
歌的摹拟而是对邺下时期众多诗歌主要是游宴  
灵运邺中八子诗》,是拟建安却得太康之调”,  
收稿日期2014⁃09⁃10  
作者简介宋威山(1988—),辽宁丹东人南京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126  
宋威山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旨再探  
8]201  
刘则鸣谢灵运拟邺中  
诗歌的总结和模仿。”  
不追求格调上的逼肖而是从诸子的怀抱性情上着  
集八首考论一文则推测:“《邺中集在谢灵运所  
处的晋末宋初就早已散佚谢灵运亦未见传本。  
类似说法又如于光华重订文选集评引孙鑛  
:“此诸作非若士衡之句字皆拟只是代为之词,  
拟邺中诗题中之乃虚拟揣拟之意而非摹  
兼效其体耳细玩亦不甚似然比之康乐自较苍劲  
9]  
[15]卷七眉批  
仿拟之意。” 但颜庆余《〈邺中集小考一文却  
认为:“所谓曹丕编纂的邺中集并不曾存在谢灵  
拟魏太子邺中集是虚拟邺下诗人的宴集而非  
有骨力犹有建安黄初遗意。”  
由此可见谢  
灵运此诗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摹拟而是如何焯在  
16]936  
义门读书记中所评价的拟古变体”  
对  
10]  
模拟所谓的邺中集》。”  
往莫衷一是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此重作审视。  
文选李善注在该诗序文后引曹丕与吴质  
》“撰其遗文都为一集八字作为撰文怀人的  
这些结论各不相同往  
于光华重订文选集评引方伯海语云:  
ꢀ ꢀ 按八首中首篇是子桓自叙一时诸贤会聚  
之盛余七首是代诸人写其遭逢出处及怀抱性  
故为集诗此体从前所无乃灵运独创其  
五君吟异者用代与不用代耳。  
11]591  
注解  
其实曹丕所言之文集实为除孔融外  
六子的遗集因为此时曹植尚在人世其诗文自然不  
当在内所以假使邺中集 就是曹丕所言的文  
谢灵运拟诗中当无曹丕曹植二人之诗今拟诗  
中二人之诗皆在由此可推曹丕所言的文集一定不  
邺中集》。 又黄节谢康乐诗注初学记引  
右八首中皆以操与子桓为纲中间有略  
有详以避前后复叠妙在设身处地于个人神  
理无不逼肖可知文家轶切为佳全在用意落  
后来唯杜工部饮中八仙歌》,差足步其后  
15卷七  
。  
魏文帝集》“为太子时北园及东阁讲堂并赋诗命  
他不再将谢灵运此诗与陆机拟古诗十四首、  
江淹杂拟诗三十首等传统拟作相提并论反而将  
其与颜延之五君咏》、杜甫饮中八仙歌联系起  
因此我们需对三者的关系加以详细考察。  
宋书·颜延之传记载了五君咏的创作背  
:  
王粲刘桢阮瑀应玚等同作一句认为此即邺  
12]682  
这也只是推测邺中集乃数次  
中集诗也”  
宴会的总集并不能直接证明曹丕为此曾纂有邺  
中集》。 此外皎然诗式中有邺中集一条目其  
:“ 邺中七子陈王最高刘祯辞气偏王得其  
13]110  
。”  
这是否说明皎然曾经寓目邺中集?  
ꢀ ꢀ 延之好酒疎诞不能斟酌当世见刘湛殷  
景仁专当要任意有不平常云:“天下之务当  
与天下共之岂一人之智所能独了!” 辞甚激  
每犯权要谓湛曰:“吾名器不升当由作  
卿家吏。” 湛深恨焉言于彭城王义康出为永  
嘉太守延之甚怨愤乃作五君咏以述竹林  
七贤山涛王戎以贵显被黜咏嵇康曰:“鸾翮  
有时铩龙性谁能驯。” 咏阮籍曰:“物故可不  
途穷能无恸。”咏阮咸曰:“屡荐不入官一  
麾乃出守。”咏刘伶曰:“韬精日沉饮谁知非荒  
其实仔细分析可知皎然之说实际上源于谢灵运。  
谢灵运的拟诗中一共有八个人其中曹丕作为宴会  
主人存在而其余七人分别是王粲陈琳徐幹刘  
应玚阮瑀和曹植而皎然邺中七子陈王最  
的说法是将曹植纳入七子之列这显然是受谢  
灵运拟诗中出孔融入曹植的影响而且在前引叶梦  
石林诗话谢灵运此诗的题目被写作“《拟邺  
中七子》”,或许正是因袭皎然邺中七子之说而  
由此可知历史上并没有编纂邺中集的明文  
记载也没有证据证实皎然曾经寓目过邺中集一  
。  
171893  
。”此四句盖自序也。  
由上可知,《五君咏是颜延之在政治上遭到贬  
谪后的发愤之作通过歌咏竹林七贤的人格风范以  
自比鸾翮有时铩龙性谁能驯是指其性格像  
嵇康一样难被驯服;“物故可不论途穷能无恸是  
借阮籍的穷途而泣表达自己的悲哀;“屡荐不入官,  
一麾乃出守指代自己被贬而外放永嘉同时又指  
因此问题的关键便转为谢灵运此诗是否确实摹  
邺中集》? 如果不是那么诗题中的邺中集究  
竟所指何意有关该诗的风格特色前文已经征引  
各家说法大约均就文辞方面发论并未揣测诗人之  
用心陈祚明在采菽堂古诗选中称:“康乐深于  
性情而不审格调公宴诸作各体本人怀来至于  
此前因徐羡之等疑延之为同异”,“出为始安太  
14]549  
[17]1892  
风度未协建安风旨。”  
他认为谢灵运的摹拟并  
”  
之事韬精日沉饮谁知非荒宴则指  
127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独酌郊野当其为狂傍若无人”,“遇知旧辄据  
世居公爵凌忽一代无其等匹何知下伾徒  
17]1903-1904  
鞍索酒得酒必颓然自得之举  
借以韬光  
乃作天子客儿比肩等夷低头执版形迹外  
中悄实乖文帝继绪轻戮大臣与谢侯无夙昔  
养晦明哲保身这些诗句本是颜延之对竹林七贤  
人格风范的归纳和评价可是字字句句皆直指自己  
的胸怀和遭际因而与其说是凭事咏史诗倒不如  
说是借人咏怀诗正如刘熙载艺概·诗概中区分  
的那样:“左太冲咏史似论体颜延年五君咏似  
21]169  
之知绸缪之托。”  
由此可知谢灵运正是拟构  
了一场邺下诸子的宴集借此抒发自己的身世之慨。  
但是针对谢灵运笔下的盛宴古往今来的诗论  
家却有着截然相反的理解如顾绍柏在谢灵运集  
校注中称:“灵运是要借拟魏太子邺中集八首诗  
来间接追忆他与庐陵王刘义真颜延之慧琳等人在  
18]266  
传体。”  
而谢灵运此诗正是本着自己的怀抱和  
心志拟构了一场魏太子邺中宴集并用八首诗塑造  
了建安诸子的形象如张潮卓尔堪张师孔同阅  
20]156  
建康相聚的一段美好生活。”  
显然他认为谢灵  
曹陶谢三家诗:“八诗八人小传确而不泥疎  
运笔下的邺中宴集是为了追忆当年与庐陵王等人的  
欢宴这样便与宋武帝和宋文帝的宴集形成了鲜明  
的对比孙明君则在两晋士族文学研究中认为:  
19]卷二  
落多姿方见心思宛转手笔灵活。”  
在这一点  
杜甫饮中八仙歌中塑造的八个饮者的形象正  
可与谢灵运的建安诸子相媲美。  
一方面,《拟邺中以建安时代邺下文坛为模拟对  
成功地模拟了曹丕回忆中朝游夕燕究欢愉之  
的生活另一方面拟诗与史实之间存在一定差  
在拟诗中诸子放弃了各自的理想安于享乐生  
诗人也忽略了曹氏父子与邺下文士之间的矛盾  
和摩擦可以说邺下之游是存在于曹丕脑海中的  
完美记忆而谢灵运却将它扩大为一个时代一个精  
综上可知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八首诗并  
一诗并非意在摹拟邺中集》,而是拟构了一场  
魏太子邺中宴集通过摹拟建安诸子口吻的方式代  
为创作了八首诗歌将诸子的形象栩栩托出借此寄  
寓和抒发自己的怀抱和志趣。  
8]210  
英群体的集体性完美记忆。”  
可见他眼中的宴  
是由不同时代文人凭借记忆所建构而成的完美  
场景记忆和文学均滤掉了历史事实的残酷部分而  
22,23]  
无论  
那么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八首诗并序的  
意旨究竟是什么呢我们可以从谢灵运假曹丕口吻  
所作的序中看出端倪:  
建安诸子也成为一群只图享乐的士人  
如何以上观点均将谢灵运笔下的邺中宴集理解为  
一场欢乐美好的盛宴。  
建安末余时在邺宫朝游夕讌究欢愉之  
与此相反吴淇在六朝选诗定论中却将这场  
宴集描绘得很不愉快:  
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今  
昆弟友朋二三诸彦共尽之矣古来此娱书  
籍未见何者 楚襄王时有宋玉梁孝  
王时有邹游者美矣而其主不文。  
汉武帝时徐乐诸才备应对之能而雄猜多忌,  
岂获晤言之适不诬方将庶必贤于今日尔。  
岁月如流零落将尽撰文怀人感往增  
盖康乐自伤其才大不偶故于诸子止写其  
丧乱流离之苦或写其人品卓荦与不乐仕宦之  
即间有优渥之言不过在游戏饮讌之小礼,  
24381  
总非有国士之知也。  
在他看来谢灵运为了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悲愤极  
力渲染诸子身世流离之苦和仕宦不乐之意而由于  
诸子身处魏太子的公宴之上不得不违心地报以奉  
承之言因此他在解读诸子之诗的时候频繁使用  
虚拘一词如评王粲虚拘于邺下”、评刘桢礼数  
20135-136  
。  
方回在文选颜鲍谢诗评中理解为:“予谓此序使  
其主宋武帝文帝见之皆必切齿。 ‘其主不文’,明  
讥刘裕。 ‘雄猜多忌’,亦能诛徐檀者之所  
虚拘”、评应玚虚拘以饮讌之小礼”、评阮瑀总归  
4]1906  
[24]384,387,388  
讳也。”  
可见他认为谢灵运是由于自己在政治  
于虚拘耳”  
借以强调诸子在宴会上的情  
上怀才不遇才假借曹丕之口以讥讽宋武帝的不喜  
文才和宋文帝的雄猜多忌对此张溥谢康乐集  
题辞亦有阐发:“宋公受命客儿称臣夫谢氏在  
非得已和在政治抱负上的无可奈何何焯义门读  
书记也持有相近的观点如评王粲自伤止以文义  
见赏不参权要如仲宣在建安中”;评刘桢古今逢  
128  
宋威山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旨再探  
乱失所何事不有缘此互相解譬虽乖平生之素亦  
安之也”;评应玚皆飘荡不见礼不胜后生末契之  
运笔下的这场邺中宴集都绝非一场欢宴。  
吴淇的观点看似言之凿凿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首先庐陵王刘义真本人本非帝王之材宋书·  
庐陵孝献王义真传:“义真聪明爱文义而轻动  
16]936  
”  
这些解释很容易使人联想到谢灵运自身  
的遭遇宋书·谢灵运传:“朝廷唯以文义处  
不以应实相许”,“文帝唯以文义见接每侍上  
17]1636  
无德业”,“义真轻訬不任主社稷”  
这是说  
17]1753,1772  
谈赏而已”  
上述理解看似已趋完满但吴淇又补充道:  
前论以伤己才智不用于时而托之此诗固  
是康乐之正意而非其隐情盖有感于庐陵王义  
庐陵王刘义真轻率浮躁又不蓄德实非社稷之主。  
吴淇对此也有清楚的认识:“修桓文之业以继魏  
子建做得修桓文之事以继宋武庐陵做不得。  
辅子建以修桓文之业仲宣或可做得辅庐陵以桓、  
24381  
[24]384-385  
真之事也。  
文之业康乐决做不得。”  
在他眼中刘义真  
原来吴淇认为谢灵运借邺中宴集上的诸子抒发怀  
才不遇的愤懑和对宋武帝宋文帝的嘲讽都只是其  
正意而另有与庐陵王刘义真相关的隐情。 《 宋  
·庐陵孝献王义真传:“少帝失德羡之等密  
谋废立则次第应在义真以义真轻訬不任主社  
因其与少帝不协乃奏废之。 ……慕之等遣使杀  
无法与曹植相比就连谢灵运也非王粲那样的辅佐  
之臣但他又辩解道,“康乐自恃过高”,所以以庐  
陵王比曹植以王粲自比也未尝不可那么庐陵王  
刘义真是否真正赏识谢灵运的政治才能呢? 《宋  
·庐陵孝献王义真传:  
徐羡之等嫌义真与灵运延之暱狎过甚故  
17]1636  
义真于徙所。”  
少帝刘义符被废帝位顺次当  
使范晏从容戒之义真曰:“灵运空疎延之隘  
魏文帝云鲜能以名节自立但性情所  
属庐陵王刘义真但是徐羡之等又阴谋将其废杀。  
相较于宋武帝和宋文帝庐陵王刘义真对谢灵运可  
谓有知遇之恩宋书·谢灵运传:“庐陵王义  
171636  
未能忘言于悟赏故与之游耳。”  
原来庐陵王刘义真只不过是欣赏谢灵运的文学才  
17]1753  
真少好文籍与灵运情款异常。”  
而且庐陵王  
宋书·颜延之传:“庐陵王义真颇好辞  
17]1892  
似乎也满足了其政治理想宋书·庐陵孝献王  
义真传:  
待接甚厚。”  
同样也是欣赏颜延之的文辞  
而已因而当初云得志之日以灵运延之为宰  
慧琳为西豫州都督的承诺只不过是庐陵王刘  
义真一时兴起的大言罢了正可以说明他为人的  
与陈郡谢灵运琅琊颜延之慧琳道人并周  
旋异常云得志之日以灵运延之为宰相慧琳  
171635-1636  
为西豫州都督。  
轻动轻訬”。 尽管谢灵运在过庐陵王墓下  
庐陵王刘义真当初信誓旦旦地声称得志之后必将  
以谢灵运为宰相而徐羡之等人废杀庐陵王无疑扼  
杀了谢灵运的政治前途因此吴淇认为谢灵运笔  
下的邺中宴集隐含着一场政治冲突谢灵运托之  
魏太子邺下集诗者盖以魏武屡有易储之意太子、  
一诗中将庐陵王许为知己并表达对其感怀哀  
痛之情但更可能的情况是庐陵王刘义真最多只是  
其政治梦想在现实中的无奈寄托罢了正因为在现  
实中无法获得真正的晤言之适”,谢灵运才会为自  
己拟构了一场完美的邺中宴集。  
24]381  
平原各竖羽翼”  
具体说来谢灵运以曹丕为  
宋文帝而曹植实是庐陵王真替身”;进而以孔璋  
比徐羡之”,阮瑀似指谢晦”,而二人虽与曹丕亲  
但均未被大用徐幹因无宦情而置身事外刘桢  
则两无所党而应玚有汝颍节义之遗风王粲乃贵  
公子孙”,二人从属于曹植其中谢灵运又借王粲以  
自比总而言之,“康乐所留心者止平原一事之本  
而注意者止仲宣一人之才望”,分写八人之  
只是写平原一人之心事盖借平原作庐陵影子以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我们有必要对谢灵运此诗  
重新加以解读在正确分析邺中宴集的基础上探求  
诗旨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谢灵运的序文基本上是  
依据曹丕与吴质书一文进行摹拟的例如序文  
给曹丕设定了两重身份既是宴集之主又是能与诸  
获晤言之适的知音这与曹丕与吴质书中  
昔伯牙绝弦于钟期仲尼覆醢于子路痛知音之难  
24]381-382  
写自己心中之事耳” 。 一场邺中宴集被吴淇  
描绘得暗流涌动所以不论是正意还是隐情谢灵  
129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伤门人之莫逮的师友二重身份相似同时序  
诗中描写王粲陈琳和应玚等人在汉末乱世中四处  
寻求栖身之所即便暂时得到归宿也始终没有受到  
应有的重视因而或郁郁寡欢欲图他处或思乡情起  
欲归故山其后谢灵运便叙述诸子终因倾心贤明  
而陆续投奔曹操正如曹植在与杨德祖书中所  
:“昔仲宣独步于汉南孔璋鹰扬于河朔伟长擅  
名于青土公幹振藻于海隅德琏发迹于北魏……吾  
王于是设天网以该之顿八纮以掩之今悉兹集于国  
不诬方将庶必贤于今日尔的表述与吴质  
后生可畏来者难诬之意岁月如流零  
落将尽撰文怀人感往增创之语亦化自与吴质  
何图数年之间零落略尽言之伤心顷撰  
其遗文都为一集二句但颇有意味的是谢灵运  
并非一味忠实地摹拟曹丕此文而是突破历史时空  
的限制使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合在昆弟友朋二三诸  
彦俱存更假曹丕之口极力称颂这场邺中宴集为空  
前绝后因此我们能很明显地看出这是谢灵运有  
意在拟构一场从来都不曾有过的盛宴。  
11]593  
。”  
以上便是诸子诗歌前半部类似生平小传  
似的描述真可谓命途多舛相遇不易在谢灵运的  
笔下诸子仿佛正从四面八方历尽艰险地奔赴这场  
空前绝后的邺中盛宴。  
至于邺中宴集上所作之诗谢灵运也在遣词造  
句上多化自与吴质书和诸子之诗这在文选李  
善注中已经明确指出念昔渤海时南皮戏清  
化自与吴质书每念昔日南皮之游诚不可  
一句,“妍谈既愉心哀音信睦耳化自高谈娱  
哀筝顺耳一句伊洛既燎烟函崤没无象”  
化自曹植送应氏》“洛阳何寂寞宫室尽焚烧和王  
七哀诗》“西京乱无象二句,“爱客不告疲饮宴  
遣景客则化自曹植公宴诗》“公子敬爱客终宴不  
知疲一句等但是诸子之诗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  
公宴诗于光华重订文选集评引方伯海语云:“切  
各人处俱在上半截下半截只是叙一时共事游讌歌  
而在诗歌的后半部邺中宴集才正式展开谢  
灵运首先描绘了宴集主人曹丕爱贤若渴殷切好客  
20]140  
的形象公子特先赏”,“不谓息肩愿”  
,“爱  
20]144  
紧接着宴集的盛况  
客不告疲饮讌遗景刻”  
便呈现出来:  
ꢀ ꢀ 论物靡浮说析理实敷陈 罗缕岂阙辞窈  
窕究天人澄觞满金罍连榻设华茵 急弦动  
20]《魏太子》,136  
飞听清歌拂梁尘。  
并载游邺京方舟泛河广绸缪清燕娱寂  
20]《王粲》,140  
寥梁栋响。  
夜听极星烂朝游穷曛黑哀哇动梁埃急  
15]卷七  
20]《陈琳》,144  
舞之乐。”  
也就是说诸子之诗均是遵循上半  
觞荡幽默。  
部分写身世遭遇下半部分写宴游之乐的模式创作  
这个主题和宗旨在宴集主人曹丕的诗中已经有  
所交待莫言相遇易此欢信可珍”,“相遇即昆  
弟友朋二三诸彦俱存,“此欢即良辰美景赏心乐事  
合在。  
清论事究万美话信非一行觞奏悲歌永  
20]《徐幹》,146  
夜系白日。  
朝游牛羊下暮坐括揭鸣终岁非一日传  
20]《刘桢》,148  
卮弄清声。  
列坐阴华榱金樽盈清醑始奏延露》  
20]《应玚》,151  
继以夕阑语。  
所以在诸子的诗中谢灵运为了体现相遇不易,  
首先花费大量笔墨描写诸子此前遭遇到的丧乱流  
:  
今复河曲游鸣葭泛兰汜躧步陵丹梯并  
坐侍君子妍谈既愉心哀音信睦耳 倾酤系  
20]《阮瑀》,153  
幽厉昔崩乱桓灵今板荡 伊洛既燎烟函  
芳醑酌言岂终始。  
崤没无象整装辞秦川秣马赴楚壤 沮漳自  
众宾悉精妙清辞洒兰藻哀音下回鹄余  
20]《平原侯植》,155  
可美客心非外奖常叹诗人言 式微何由  
哇彻清昊。  
20]《王粲》,140  
。  
以上谢灵运描绘的情景正如曹丕与吴质书中归  
纳的那样:“昔日游处行则连舆止则接席何曾须  
皇汉逢屯邅天下遭氛慝董氏沦关西袁  
家拥河北单民易周章窘身就羁勒 岂意事  
臾相失每至觞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  
20]《陈琳》,144  
[11]591  
乖己永怀恋故国。  
赋诗。”  
因此谢灵运借诸子之口表达了对邺中  
嗷嗷云中雁举翮自委羽求凉弱水湄违  
盛宴的憧憬和赞美辰事既难谐欢愿如今并”、  
[20]148,153  
寒长沙渚顾我梁川时缓步集颍许 一旦逢  
自从食萍来唯见今日美”  
20]《应玚》,151  
世难沦薄恒羁旅。  
也正是这样一场轻松愉快的宴集触动了诸子  
130  
宋威山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旨再探  
对盛宴难常人生短促的感慨与思考所以谢灵运在  
诗中不断写到主客流露出的隐情有人希冀长生如  
曹丕自居那么谢灵运为何会有此之叹呢? 《宋  
·谢灵运传:  
20]155  
愿以黄发期养生念将老”  
有人及时为欢如  
ꢀ ꢀ 出郭游行或一日六七十里经旬不归既  
无表闻又不请急上不欲伤大臣讽旨令自解。  
灵运乃上表陈疾上赐假东归将行上书劝伐  
河北……灵运以疾东归而游娱宴集以夜续  
复为御史中丞傅隆所奏坐以免官是岁,  
元嘉五年灵运既东还与族弟惠连东海何长  
颍川荀雍泰山羊璿之以文章赏会共为山  
既作长夜饮岂顾乘日养”,“且尽一日娱莫知古  
20]140,144  
来惑”  
也有人渴望功名唯羡肃肃翰缤  
20]148  
更有人希慕隐逸,“中饮顾昔心怅  
纷戾高冥”  
焉若有失”  
20]146  
所有这些情感正说明主客均获得  
了前所未有的晤言之适”,即诗中所说的欢友相  
解达敷奏究平生”,“倾躯无遗虑在心良已叙”,  
20]148,151,155  
171772-1774  
欢娱写怀抱等  
这些表现正是建安诗  
泽之游时人谓之四友。  
人的慷慨风骨这场宴集也变成了建安时代诗人精  
神的缩影因此我们可以说建安诸子在这场盛宴  
上得到了真正的礼遇并且邺中宴集是一场空前绝  
后的欢宴而这种畅快恰恰是谢灵运在现实的公宴  
中所无法获得的。  
原来谢灵运常出游不归又无上表请急所以宋文帝  
令其解职谢灵运虽假疾东归但还是对宋文帝抱  
有最后的幻想因而上书劝其讨伐河北希望能趁此  
良机建功立业但是这个幻想最后也破灭了谢灵  
运只能无奈东归与友人日夜宴游借以排遣自己的  
愤懑却未料又被有司奏免官职这对于谢灵运来说  
不可不谓雪上加霜因此当谢灵运见到谢惠连和  
何长瑜不被谢方明重视时顿时生发出充满同病相  
怜的愤慨这才将自己比作曹丕希望像当年的邺中  
宴集那样,“与族弟惠连东海何长瑜颍川荀雍泰  
山羊璿之以文章赏会共为山泽之游”,以此弥补  
自己政治理想的落空所以谢灵运此诗当作于该  
即元嘉五年东归之后所作谢灵运凭借文学的  
想象力为天下沦落人拟构了一场邺中盛宴而自己  
则成为文学世界中的王者使得这场宴集成为文人  
理想和抱负得以尊重与实现的象征。  
此外有关谢灵运该诗的创作时间古今学者亦  
有不同的见解何焯义门读书记:“当是与庐  
16]936  
邓仕樑论谢灵运拟魏太子  
陵周旋时所作。”  
邺中集诗〉》一文称:“也不能排除作于早年摹拟用  
7]  
功于五言诗的可能性。” 又孙明君谢灵运拟魏  
太子邺中集诗作年考一文认为:“谢灵运拟邺  
完成于乌衣之游解散数年之后大约在义熙十  
8]211  
一年前后。”  
而顾绍柏谢灵运事迹及作品系  
则将此诗附于元嘉四年编在庐陵王墓下  
之后认为盖亦于是年或去年”,即元嘉三年或  
25]439  
四年所作  
那么谢灵运此诗究竟作于何时?  
虽然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今已无法确考但我们却可  
以从谢灵运的生平经历大致推断其创作年限。 《宋  
·谢灵运传记载了一则颇有启发的故事:  
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是一组在创作原因  
和风格特色等方面均饱受争议的作品通过上述分  
析可知该诗是元嘉五年谢灵运政治理想破灭之后  
的愤慨之作谢灵运此诗并非意在摹拟所谓的邺  
中集》,而是拟构了一场魏太子的邺中宴集通过摹  
拟建安诸子口吻的方式代为创作了八首诗歌整部  
作品都试图极力渲染出这场宴集的空前绝后诗中  
谢灵运将自己视为宴会的主人曹丕希望凭借文学  
的想象力为天下失志之士建构一片乐土使得盛宴  
之上的每个人都得到晤言之适因而这场宴集也成  
为文人理想和抱负得以尊重与实现的美好象征。  
惠连幼有才悟而轻薄不为父方明所知。  
…(谢灵运过视惠连大相知赏时长瑜教  
惠连读书亦在郡内灵运又以为绝伦谓方明  
:“阿连才悟如此而尊作常儿遇之何长瑜  
当今仲宣而饴以下客之食尊既不能礼贤宜  
171774-1775  
以长瑜还灵运。”灵运载之而去。  
值得注意的是谢灵运在责备谢方明不能礼重谢惠  
连和何长瑜时有意将谢惠连比作曹植何长瑜比作  
王粲这种想法正与拟魏太子邺中集诗中的意旨  
相同而他本人或许正是以邺中宴集上爱才礼贤的  
参考文献:  
1]叶梦得石林诗话卷下[G] / / 何文焕历代诗话北京中华书局,1981.  
131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钟嵘),曹旭笺注).诗品笺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  
3]刘克庄后村诗话前集[M].王秀梅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3.  
4]方回文选颜鲍谢诗评[G] / / 方回选评),李庆甲集评校点).瀛奎律髓汇评附录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5]毛先舒诗辩坻[G] / / 郭绍虞清诗话续编富寿荪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6]方东树昭昧詹言[M].汪绍楹校点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  
7]邓仕樑论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J].“国家科学委员会研究汇刊人文及社会科学,1994,(1).  
8]孙明君两晋士族文学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10.  
9]刘则鸣谢灵运拟邺中集八首考论[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  
10]颜庆余.《邺中集小考[J].古典文学知识,2009,(5).  
11]萧统文选[M].李善注北京中华书局,1977.  
12]黄节谢康乐诗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13]皎然),李壮鹰校注).诗式校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14]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M].李金松点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15]于光华重订文选集评[M].乾隆四十三年启秀堂刻本复旦大学图书馆藏.  
16]何焯义门读书记[M].崔高维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7.  
17]沈约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18]刘熙载),袁津琥校注).艺概注稿[M].北京中华书局,2009.  
19]张潮卓尔堪张师孔同阅).合刻曹陶谢三家诗·谢集[M].卓尔堪近青堂刻本.  
20]顾绍柏校注).谢灵运集校注[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  
21]张溥谢康乐集题辞[G] / / 张溥),殷孟伦).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  
22]朱晓海文选与朝歌令吴质书等三篇书后[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  
23]田晓菲宴饮与回忆重新思考建安[J].中国文学学报,2010,(创刊号).  
24]吴淇六朝选诗定论[M].汪俊黄进德点校扬州广陵书社,2009.  
25]顾绍柏谢灵运事迹及作品系年[M] / / 顾绍柏谢灵运集校注附录二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78.  
A Re⁃evaluation of Poetic Themes  
in XIE Ling⁃yunNi Wei Prince Yezhongji  
SONG Wei⁃shan  
School of Liberal Arts,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23, China)  
Abstract:XIE Ling⁃yun’s Ni Wei Prince Yezhongji is quite a controversial imitation work in its writ⁃  
ing time, literary style and poetic themes. It is not an imitation of the unrecorded Yezhongji, but is work  
born out of Xie’s literary imagination, describing a unprecedented grand feast based on the feasts and  
works of Wei Prince and Jian’ an scholars. It is Xie’ sustenance after the disillusion of his political  
dreams in the fifth year of Yuanjia period.  
Key words XIE Ling⁃yun; Ni Wei Prince Yezhongji imitation works; sustenance; feasts in  
Yezhong  
责任编辑]  
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