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碧辉论李泽厚实践美学的情本体理论
论的坚实哲学基础,立足于深厚的中国哲学传统,其 “仁学三合一”的理论假设是否成立,所谓“十三亿人
内涵无比丰厚,其学说能够自圆其说,成为继马克思
和海德格尔之后最具有创造性和现实感的哲学理
论。当然,李泽厚的情本体理论还有诸多问题,包括
审美形而上学在解构形而上学之后是否成立,工具
本体与心理本体的双重本体或多重本体问题,所谓
的巨大的时空实体”作为情本论“登场世界”的基础
等等,都需要更多的讨论、质疑、分析,但毫无疑问,
情本体理论是值得关注和深入探究的、最富创造性
和启发性的哲学理论。
注释:
①
参见拙作《美学何为———现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版。另见《从实践美学看生态美学》,
《哲学研究》2005年第9期;《情本体———实践论美学的个体生存论维度》,《学术月刊》2007年第2期;《从人类学实践本体论
到个体生存论———再论李泽厚的实践美学》《美学》第2期,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美学争论中的哲学问题与学术规
范———评“新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之争》(《学术月刊》2008年第2期);《从人类主体到个体主体———论李泽厚实践美
学的主体性观念》,《汕头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新中国实践美学六十年》,《社会科学辑刊》2009年第5期;《从“自然的
人化”到“人自然化”———后工业时代美的本质的哲学内涵》,(《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自然美、社会美、生态
美———从实践美学看生态美学之二》,(《郑州大学学报》2012年第11期)等等。
参考文献:
[
1]李泽厚.论语今读[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
2]马克思,恩格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G]//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3]李泽厚,刘绪源.中国哲学如何登场?———李泽厚2011年谈话录[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
4]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
5]李泽厚.度与个体创造[C]//美学:第1卷.南京:南京出版社,2006.
6]李泽厚.历史本体论·己卯五说(增订本)[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7]李泽厚.实用理性与乐感文化[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
8]李泽厚.批判哲学的批判[M].台北:风云时代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0.
9]李泽厚.美学三书[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
[
[
[
[
[
[
[
[
Emotional-RationSubstructureofLIZe-hou’sPracticalAesthetics
XUBiꢀhui
InstituteofPhilosophy,ChineseAcademyofSocialSciences,Beijing100732,China)
(
Abstract:ThetheoryofemotionalꢀrationsubstructureistheLIZeꢀhou’smostimportant
thoughtsinhislateperiod.LIZeꢀhoudevelopedanoriginal,creativeandinnovativesystemofiꢀ
deaswhichisbasedonMarxistviewofpracticestemmedfromthestartingpointofthefactof
“human’sbeingalive”.Inhistheoryofemotionalꢀrationsubstructure(ERS),LIZeꢀhouexamꢀ
inedtheconnectionbetweenthetraditionalChinesepragmaticreason,themeasureꢀbasedwisdom
andtheMarxistnotionofpractice.ThushecombinedMarxistpracticalphilosophywithChinese
Confucianism.Therefore,ERSbecamethefinalpurposeofhispracticalaesthetics.Thepractical
philosophyisstillthebasisofERStheorywhichis,ontheonehand,areificationofnotionsof
“thehumanizationofinnernatures”and“thepsychologicalsubstructure”andontheotherhand,
aninheritanceofconfucianthoughtsofRenandXiao.TheprincipalpurposeofERSdiscusses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