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万生
王
方
论胡适诗学中诗性的衍化历程
ꢈꢂꢁ
的说法,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强调诗的形象感。形
象感是诗性的表征。胡适在这一段话里,用“具体”
来强调可视、可闻、可联想的感觉。
认为胡适的主张是“反诗”,认为“所谓‘有什么话
说什么话’……不仅是反旧诗的,简直是反诗的;不
仅是对于旧诗和旧诗体的流弊之洗刷和革除,简直
是把一切纯粹永久的诗的真元全盘误解与抹煞了”
等等,指的就是胡适白话诗理论第一符号的影响。
因此,才有20年代中期新月派对胡适“话怎么说就
怎么写”形式论上的革命,象征派对胡适“清楚明白”
的表现论的革命。事实上,胡适从1919年就开始修
正自己的初期错训,今天我们还原历史,在于修正上
述情绪性言论遮蔽的另一面事实,这于历史才是公
道的。
胡适由提倡白话诗的强调白话的一面,逐渐向
诗性一面的转向,对于他个人来讲,这条轨迹是清晰
的,但对于整体诗歌史特别是影响来讲,前者的影响
要大得多,这就是第一印象与第一符号的效果。所
以,在新诗史上,到20年代中期,穆木天还怒气冲冲
声讨说:“中国的新诗的运动,我以为胡适是最大的
罪人。胡适说:作诗须得如作文,那是他的大
[
15]
[16]
错。” 到了30年代,梁宗岱《新诗的十字路口》
讲胡适是新诗的第一个“罪人”,也是不为过的,他还
注释:
①
②
③
胡适所言“八事”为:“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滥调套
语。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八不主义”即为:“一,不做‘言之无物’的文字。二,不做‘无病呻吟’的文字。三,不用典。四,不用套语烂调。五,不重对
偶:———文须废骈,诗须废律。六,不做不合文法的文字。七,不摹仿古人。八,不避俗字俗语。”
转引自:周作人《文学革命运动》,《中国新文学的源流》,人文书店1932年版,第100—101页。原文为:“因为要言志,所以用
白话,———我们写文章是想将我们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的。能够将思想和感情多写出一分,文章的艺术分子即加增一分,
写出得愈多便愈好。……要想将我们的思想感情,尽可能地多写出来,最好的办法是如胡适之先生所说的:‘话怎么说,就怎
么写’,必如此,才可以‘不拘格套’,才可以‘独抒性灵’。……想要表达现在的思想感情,古文是不中用的。”
此则原题为1916年1月29日《和叔永题梅任杨胡合影诗》。任鸿隽(叔永)的诗为七绝:“适之淹博杏拂逸,中有老梅挺奇
姿。我似长庚随日月,告人光曙欲来时。”胡适和诗为五古,按梅光迪、杨杏佛、任叔永和他自己先后为序,每人一首,以口语
入诗,似在实践他的“要须作诗如作文”的主张。见:《胡适留学日记》第三册,商务印书馆1948年版,第837-838页。
胡适《答经农》云“寄来白话诗很好,读了欢喜不得了”,见《胡适留学日记》第四册,商务印书馆1948年版,第1032-1033页。
为了论述的方便,凡是胡适使用的概念,文中仍沿用“音节”说法,但著者论述时,均使用“音乐性”说法。
胡适关于新诗音乐性的理论,作者在《论20世纪20年代诗学的音乐论》(载《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4期)有系统全
面的论述。此处从略,只列要点。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见《胡适留学日记》第四册,第1070-1073页。十九则为1916年11月6日至1917年3月20日之作《藏晖室劄记》之十五卷
中序十九。十九则、二十则均未有日期,十九则为1070ꢀ1071页,二十则为1071-1073页。
版权页标的出版日期为1917年1月1日。
⑩
19则共记了四篇目录,两篇中文,两篇英文。胡适日记时断时续,时一日记多事。此前记为12月21日。
ꢁ
录了“印象派诗人的六条原理”,即意象派六条宣言(Thesesixprinciplesofimagismarefromtheprefaceto“SomeImagist
Poets”):
1
.Tousethelanguageofcommonspeech,buttoemployalwaystheexactword,notthenearlyexactnorthe merely
decorativeword.
.Tocreatenewrhythms———astheexpressionofnewmoods———andnottocopyoldrhythms,whichmerelyechoold
2
moods.Wedonotinsistupon“freevrese”astheonlymethodofwritingpoetry.Wefightforitasforaprincipleofliberty.
Webelievethattheindividualityofapoetmayoftenbebetterexpressedinfreeversethaninconventionalforms.Inpoetrya
newcadencemeansanewidea.
3
.Toallowabsolutefreedominthechoiceofthesubject.
.Topresentanimage,(hencethename“Imagist”.)Wearenotaschoolofpainters,butwebelievethatpoetryshould
renderparticularsexactlyandnotdealinvaguegeneralities,howevermagnificentandsonorous.
4
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