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换言之,在动态谓词逻辑中,蕴涵式的前件的输出赋值v,应该被看作是后件的输入赋值,结果输出赋值w。
具体到∃xAx→Bx而言,对于一个输入赋值u,前件∃xAx的结果是赋值v的集合,而这里的每一个v使得
v[x]u且v(x)∈F(A)且v(x)∈F(B)。可见,在动态谓词逻辑中,∃xPx→Qx ∀xPx→Qx
与 ( )这两个公式
的意义是一样的。
类似地,在动态谓词逻辑中,全称量化式的组合性的动态解释是:
:< , > 〖〗}
(
9)〖∀xβ〗={<u,v>|v=u&∀w:w[x]v⇒∃t wt∈
β
1
可见,全称量化公式∀xϕ也具有测试特点:一个输入赋值被传递,当且仅当,最多在x处与u不同的每一个
赋值是β的一个真输入;否则,此赋值将被拒绝。事实上,一个输出赋值常常等同于相应的输入赋值。至此,
像前面语句(3)“一个有驴的人都会喜欢它”这样的驴子句,在动态谓词逻辑中动态的组合性的指代消解是:
(
0)〖∀x[[Ax∧∃y[By∧Cxy]]→Dxy〗
2
=
=
=
{<u,v>|v=u&∀:w[x]v⇒∃s:<w,s>∈〖Ax∧∃y[By∧Cxy]]→Dxy〗
{<u,u>|∀:w[x]u⇒(∀t:<w,t>∈〖Ax∧∃y[By∧Cxy〗⇒∃z:<t,z>∈〖Dxy〗)}
{<u,u>|∀w:w[x]u&w(x)∈F(A)⇒∀t:t[x]w&t(y)∈F(B)& tx ty ∈F(C)⇒
<(), ()>
<(), ()>
tx ty ∈F(D)}
<( ), ()> ( ) <( ),
{<u,u>|∀v:v[x,y]u&v(x)∈F(A)&v(y)∈F(B)& vx vy ∈FC⇒vx v
=
(y)>∈F(D)}
从(16)、(18)和(20)可以看出,动态谓词逻辑的指代消解,使得我们可以用直观的、组合性的方式跨语句的指
代关系和表示语句内部约束关系的驴子句进行直接处理,把与不定词具有指代关系的一个代词简单处理成
与该不定词对应的量词相对应的一个变元。
动态谓词逻辑除了能够处理跨语句的指代关系和表示语句内部约束关系的“驴子句”结构中的指代关系
以外,还可用于处理涉及意义的动态方面和话语的信息流等现象,比如:用于分析跨句子边界的指代关系、话
语的时态结构、命令句的语义效果、祈使句的语义作用、预设现象、陈述句对“共同基础”(commonground)的
作用等等。动态谓词逻辑也给出了否定式和析取式的动态解释,限于篇幅,笔者将另外撰文讨论。
参考文献:
[
1]张晓君,郝一江.动态谓词逻辑的动态机制[J].哲学动态,2010,(9):83-89.
2]KAMPH,REYLEU.From DiscoursetoLogic:Introductionto Model-theoreticSemanticsof NaturalLanguage,
FormalLogicandDiscourseRepresentationTheory [M].Dordrcht:Kluwer,1993.
3]张晓君,邹崇理.动态谓词逻辑的改进与扩张[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2,(6):48-52.
4]GROENENDIJKJ,STOKHOFM.DynamicPredicateLogic[J].LinguisticsandPhilosophy,1991,14(3).
[
[
[
[5]KOLLERA,NIEHRENJ.OnUnderspecifiedProcessingofDynamicSemantics[C]//Proceedingsofthe18thConference
onComputationalLinguistics,2000,1-7.
[6]VISSERA.ContextsinDynamicPredicateLogic[J].JournalofLogicLanguageandInformation,1998,7(1).
[7]张晓君,邹崇理.从信息与智能交互的角度看周礼全先生的四层次意义理论———兼论语言表达式的意义理论[J].哲学研
究,2012,(9):104-109.
[8]VANEIJCKJ,STOKHOFM.TheGamutofDynamicLogics[C]//WOODSJGABBAYDM.,(eds.)Handbookofthe
HistoryofLogic,Vol.7:LogicandtheModalitiesintheTwentiethCentury.Netherlands:NorthHolland,2006.
[9]邹崇理.语言、逻辑和信息—逻辑语法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10]周国栋,等.指代消解: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C]//孙茂松,陈群秀.内容计算的研究与应用前沿.北京:清华大学出版
社,2007.
[11]张晓君.指代消解的主要方法与机制[J].毕节学院学报,2012,(10).
[责任编辑:唐普]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