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651
三经注疏》,能全举其辞” 。戴震也自称:“余于疏
动于中而形于言,何尝以例拘? 既有言矣,就其言观
之,非指明敷陈,则托事比拟;非托事比拟,则假物引
端。引端之辞,亦可寄意比拟,比拟之辞,亦可因以引
端。敷陈之辞,又有虚实、浅深、反侧、彼此之不同,而
[1]651
不能尽记,经、注则无不能倍诵也。”
正如戴震所
[1]156
言:“学可以增益其不足而进于智” ,“一事豁然,
使无余蕴,更一事而亦如是,久之,心知之明,进于圣
[6]241
[1]213
似于比拟、引端,往往有之。”
接着,戴震以《周南
智,虽未学之事,岂足以穷其智哉!”
正是凭借其
·
樛木》为例,指出该诗先儒以为兴,以葛藟兴福履,
深厚的学术根柢,戴震对于《诗经》中的争讼问题,皆
能空所依傍,提出独到的见解。
但是此诗为“后妃待下,众妾称愿之”,诗中无从知其
为众妾所作,只是因为樛木下垂,葛藟上蔓,比喻后妃
待下,众妾下附,可见又是比也。又如《曹风·下泉》
三
是正文字,还原经典原貌
典籍传抄翻刻,鱼鲁虚虎之讹在所难免。校订典
籍文字,是正确释读文本的前提条件。戴震曾以《水
经注》“水流松果之山”为例说明校正文字的重要性,
说“《水经注》‘水流松果之山’,钟伯敬本‘山’讹作
‘上’,遂连圈之,以为妙景,其可笑如此。‘松果之山’
“洌彼下泉,浸彼苞稂”,先儒以为比王室陵夷、小国困
弊,但是该句又兴以下忾然念周京。所以戴震说,“此
三者(赋比兴)在经中,不解自明;解之,反滞于一偏
[6]241ꢀ243
矣” 。
对《诗经》文字的训释,戴震也不盲从一家之言,
而是本之六书、征之群经,综合条贯、以理论定。例如
周南·关雎》“左右芼之”之“芼”,《毛传》曰“择
[1]716
见《山海经》” ,并指出“守讹传缪者,所据之经,并
[1]378
非其本经” 。文字讹误则所释之义已非经之本义
了。
《
[
4]572
[4]572
也” ,《郭注》曰“谓拔取菜” ,朱熹曰“熟而荐
为还原《诗经》的本来面目,求真务实,戴震在训
诂的同时不废校勘。例如《陈风·墓门》“歌以讯之,
讯予不顾”,戴震指出“讯”乃“谇”字转写之讹。他所
列理由如下:第一,《毛诗》曰“告也”,《韩诗》曰“谏
也”,于义皆为“谇”;第二,“讯”音“信”,与韵不协,
[7]403
之” 。戴震指出,“说经者就经傅会而不可通于
字,说字者就字傅会而不可通于经”,都在缘辞生训,
[6]7
而不明于字的偏旁 。戴震考证曰:“芼,从草,毛
声,菜之烹于肉湆者也。考之《礼》羹、芼、菹、醢,凡四
物。肉谓之羹,菜谓之芼,肉谓之醢,菜谓之菹。菹、 “谇”音“碎”,与“谇”上句“有鸮萃止”之“萃”协韵;第
醢生为之,是为豆实,芼则湆烹之。芼之言用为鉶
三,王逸注《离骚》引诗作“谇予不顾”,是东汉时字仍
不误;第四,《尔雅》曰:“谇,告也。”《释文》云“沈音粹,
郭音碎”,是郭本“谇”不作“讯”,且张衡《思玄赋》注引
[3]595ꢀ596
芼。”
择于众说以裁其优不是求十分之见的做
法,所以戴震另辟蹊径,从文字形体分析出发,证之以
[3]609
相近时代的典籍,论证了“芼”乃菜之烹于肉湆者。又 《尔雅》仍作“谇” 。戴震著述,孤证不为立说,言
如《大雅·文王》“有周不显,帝命不时”,《毛传》曰“不
必有据。为证明“讯”乃“谇”字之讹,戴震以字书韵书
参伍考证,并征之汉唐典籍,言必有信。段玉裁作《说
文解字注》时便继承了戴震的观点,指出今毛本“讯”
[4]1083
显,显也……不时,时也” ,以“不”为发声词,《郑
笺》曰“周之德不光明乎? 光明矣。天命之不是乎?
[
4]1083
[12]100
又是矣” ,增加“乎”字以为反言。戴震指出“《传》
笺》各缘词生训,失其本始”,比之古人金石铭刻,“丕
显多作不显,二字通用甚多”,“不显”当为“丕显”。
为“谇”字之误,形近而讹 。戴震的论断还得到出
《
土文献的验证。出土于西汉初年第二代汝阴侯夏侯
灶夫妻合葬墓的阜阳汉简,便有《诗经》残卷,其《陈风
[13]
《
诗经·桑扈》中“不取”、“不难”、“不那”,《生民》中 ·墓门》正作“歌以谇之” 。又如《周南·卷耳》“云
“
不宁”、“不康”,《清庙》中“不显不承”,“不”字皆为
[3]633
何吁矣”,戴震指出“吁”为“盱”字转写之讹。他首先
用本校法实现前后互证,《何人斯》“云何其盱”、《都人
士》“云何盱矣”皆为不得见而远望之意,字皆作“盱”;
然后他引用《说文》“盱,张目也”,《尔雅》“盱,忧也”;
最后用《毛诗》为生字释义的体例,说明此处不释义是
“丕” 。后来马瑞辰作《毛诗传笺通释》便继承了
戴震的观点,以为“不、丕古通用”,“不显犹丕显
[10]262
也” 。戴震词义考释的方法得到时人赞同。余廷
灿谓其“有一字不准六书,一字解不通贯群经,即无稽
者不信,不信必反复参证而后即安。以故胸中所得,
[6]12
蒙《卷耳》篇而省略 。戴震还利用《诗经》用韵规
律,订正经文讹误。例如他于《毛郑诗考正·汉广》中
总结道:“凡诗中用韵之句,韵下有一字或二字为辞助
者,必连用之,数句并同,不得有异。”据此,戴震指出
[11]23
皆破出传注重围” 。
戴震早年就志存闻道,并选择了由词通道之路,
所以他刻苦研读《说文解字》、《尔雅》及《方言》等字
书,并由此广及汉儒传注,“由是尽通前人所合集《十 《诗经·汉广》“不可休息”之“息”为“思”字之讹;《陈
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