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广辉周家琛《春秋》大义
[
9]5355
城濮与楚军作战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回师与各盟国
国君会合于晋国之温地,并想借此机会,号召诸侯“尊
王”。晋国温地与东都洛阳相距百里。晋文公欲“尊”
天子以令诸侯,又担心率领诸侯连同各路大军前往朝
周,会造成不便。于是,召请周襄王来晋国温地相会。
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八佾之舞本
是天子礼乐,鲁国大夫季桓子在其家庙之中竟然僭用
天子礼乐。如果这样的事可以容忍,那还有什么事不
能容忍呢?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说:“鲁自大夫以
下皆僭,离于正道。故孔子不仕,退而修《诗》《书》《礼》
[10]1914
鲁国史书如实记载了晋侯召请周天子这件事。孔子删 《乐》。”
当然,孔子不仅修《诗》《书》《礼》《乐》,他
修《鲁春秋》,认为“以臣召君,不可以训”,于是改写为
[6]3965
“天王狩于河阳” 。当西周时,周天子有冬狩之礼,
还特意作《春秋》,其所作《春秋》,发凡起例,专攻各种
僭越行为。《春秋》一书随处可见讥刺僭越的行为,今
举二例。
这样修改,就表示并非晋侯召请周天子,而是周天子主
动来冬狩。孔子之所以书“河阳”而不书“温”地,是因
例一:鲁僭用天子郊礼。《春秋·襄公七年》载:
[6]4206
为“温”地是一个具体地点,河阳乃属一方,既然来冬 “夏四月,四卜郊,不从。”
郊礼是天子祭天礼。郊
狩,当然不会限制在一个小地方。这是孔子的“《春秋》
特笔”,备受后世学者推崇,如清人顾奎光《春秋随笔》
卷上说:“书‘天王狩于河阳’,便是旋乾转坤之
礼每以辛日举行,一月三旬,每旬有一个辛日,祭祀之
前要进行卜日,如上辛不吉,则卜中辛,中辛不吉,再卜
下辛。卜三旬皆不吉,则不举行郊礼。鲁君作为诸侯
而行郊礼,已属僭越礼制行为。更何况三卜不吉,还要
进行四卜!不仅僭制,而且是亵渎神明。这在当时已
属荒唐之事。所以,元儒吴澄说:“三卜不吉而至四卜,
[7]663
笔。”
例三:天王崩葬。诸侯对周天子是否尊重,可以从
一件事上明显看出来。那就是当周天子去世后,诸侯
特别是鲁国国君所表现出的态度。因为天下诸侯,周
王朝对鲁国恩礼最重,鲁国对周王室理应表示特别的
尊重。诸侯对于周天子而言,诸侯是臣,周天子是君。
臣之事君,犹子之事父。父亲葬礼,儿子不参加为不
孝。同理,君之葬礼,臣子也必须参加。所以,《春秋》
将“天王崩”之事记载甚详,周天子讣告来,则书“天王
崩”。按照当时礼仪规定,天子去世,七月而葬。诸侯
近者奔丧,远者会葬。《周礼·大行人》称:“若有大丧,
[11]卷七,487
四不吉而至五卜,渎甚矣!”
清儒顾栋高《春秋
大事表》也批评说:“呜呼!以诸侯而用天子之礼,是为
上僭,上僭自鲁(僖)公以后,世世行之,孔子身为鲁臣
子而不忍言也。以诸侯用天子之礼,而旋为大夫所窃,
是为下陵。下陵自宣、成之世始之,孔子心忧其渐而不
能以救也,不得已从其甚者书之。……郊自僖三十一
年始,三桓之祸由僖基之也。……孔子立定、哀之世,
目击祸败,追原本始书之。……呜呼! 此孔子当日作
[8]1929
[12]卷十五,2
则诏相诸侯之礼。”
说的就是此事。《春秋》常事不 《春秋》之发凡起例也。”
书。如鲁公届时参加会葬,合于礼则不书。周襄王之
葬在鲁文公九年,鲁文公不参加葬礼,而派叔孙得臣参
加;周景王之葬在鲁昭公二十二年,鲁昭公不参加葬
礼,而派叔鞅参加。《春秋》书之,意在批评鲁公未能亲
自参加周天子葬礼,不合于礼制。孔子就是以这种《春
秋》笔法来彰显其“尊王”立场的。
例二:楚僭称王号。古语说:“天无二日,国无二
王。”在春秋以前,天下定于一,那时天下只有一个王,
就是周天子,或称为“天王”。周武王始封熊绎为诸侯,
爵位是子爵。三百年后,楚国强大,楚君熊通妄自尊
大,目无天子,僭称王号。孔子于《春秋》中削其僭号,
凡记其后楚君去世,皆书“楚子某卒”。如:宣公十八年
上面是讲孔子“尊王室”的立场,下面再讲孔子“正 “秋七月甲戌,楚子旅卒”;襄公十三年“秋九月庚辰,楚
僭窃”的立场。
子审卒”;襄公二十八年“十二月乙未,楚子昭卒”;昭公
元年“冬十一月己酉,楚子麇卒”;昭公二十六年“九月
庚申,楚子居卒”;哀公六年“秋七月庚寅,楚子轸
孔子《春秋》“尊王”的另一重要表现就是反对诸侯
僭天子之制。所谓“僭”,是指超越本分和制度,以等同
于在上者的名位行事。举例说,诸侯以天子的名位行
事,便是“僭”;卿大夫以诸侯的名位行事,也是“僭”。
等级制乃是当时权力结构和社会秩序的基石,破坏了
这个基石,就等于破坏了当时的权力结构和社会秩序。
春秋时期可以说是天下大乱,这个“乱”的根源,总结起
来就是一个“僭”字。孔子对当时的僭越行为极为反
感。如我们熟知的《论语·八佾》所载:“孔子谓季氏,
[6]4102,4242,4338,4384,4558,4694
卒”
。其中的楚子,“旅”即楚庄王
熊侣;“审”即楚共王熊审;昭即楚康王熊昭;麇即楚王
郏敖,无谥号;居即楚平王熊弃疾;轸即楚昭王熊轸。
正像清人叶酉《春秋究遗·春秋总说》所言:“圣人于
楚,所以深恶而痛绝之者,只为其僭王,而楚之僭王,与
后世之称兵犯顺、僭称大号者不同,不过妄自尊大耳。
圣人却见得此事极重,使非义理精到极处,不能如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