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卷第3期  
2
0165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ichuan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  
Vol.43,No.3  
May,2016  
价值判断问题反思与走出困境  
———近  
年来公众历史教育思想的演进  
35  
刘开军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成都610066)  
摘要:35年来,有关公众历史教育的认识与反思包含了价值判断问题反思与走出困境三个主要层次研  
究者从培养国人传承文明认识国家前途等角度衡量公众历史教育的价值,给历史教育赋予了人文情怀和政治担  
面对历史知识传播中史实讹误史观混乱语言媚俗过度追逐利润而忽视教化等问题,史学界开展了深刻的  
反思与批判,并形成了一些共识:第一,树立公众历史教育的原则,更新传播手段;第二,提高公众历史教育主体的  
素质,培养专门人才;第三,借鉴国外经验,发展公共史学今后,有关公众历史教育的批判仍是必要的;各级政府、  
学术机构学术团体在公众历史教育中要担负起各自的职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公众历史教育要为公众服务,但  
不能抛弃历史和教育的双重底线;史学工作者与非史学专业出身的从业者需互相学习,取彼之长补己之短,共同推  
动公众历史教育朝着繁荣健康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公众历史教育;通俗历史;公共史学  
中图分类号:K0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5315(2016)03-0053-06  
作为一个关乎民族记忆和文明传承的重要课  
,历史教育一直为中外史学家所关注,2015年  
召开的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会议选题之一  
未衰基于公众历史教育的深厚底蕴,35年  
,史学界关于公众历史教育的认识,首先是将它视  
为中国史学的一项优良传统。1981,白寿彝重温  
就是记忆争夺战:政治学术和媒体之间的历史教 三字经,专门谈到了历史教育传统问题:  
”。不论是传统史学的资鉴”、“教化功能,还是  
新史学强调的启迪民智培养爱国心等,都与历史  
从教育工作上看,我想到历史教育在我国  
的悠久传统我国第一位大教育家孔子以  
》、《教弟子,《就是历史文书的汇集。  
以疏通知远为教,也就是一种有意识的历  
史教育孔子作春秋》,明嫌疑,别是非,是从  
他的政治立场出发所进行的斗争,同时也是以  
史书的形式进行教育。……当前,我们还是应  
教育有密切的关系本文所探讨的历史教育与学校  
中的历史教学有一定的区别,它是指以推动社会发  
传承文明和提高公众素质为旨趣的各种形式的  
历史知识社会化活动,姑且称之为公众历史教育。  
080,  
公众历史教育的重要性日益  
2
[
1]1288ꢀ1289  
为人们所认识,有关争鸣也随之出现,呈现出理论审  
视不断深入的趋势。  
该把历史教育这个传统坚持下去。  
白寿彝把历史教育传统追溯到孔子,并明确提  
出要继承这个传统他自己也是身体力行,撰写了  
多篇文章,从六十年来的史学发展说到对青年的  
教育问题》(1981)、《史学工作在教育上的重大意  
传统与价值  
以通俗讲史的形式传播历史知识,起源久远,至  
宋代已经非常盛行,经明清不断发展,延及近代此风  
收稿日期:2016-01-04  
作者简介:刘开军(1981—),,安徽宿州人,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53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519日在北京市史学会上的讲  
运动朝代兴衰的关系,让人感受到沉甸甸的份量,  
呼吁人们把历史教育摆在一个恰当的位置上;三是  
从历史文化认同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文化自信  
与学术话语重建的高度上,彰显历史教育的当代价  
上述论断赋予历史教育浓郁的人文情怀和当下  
意义,反映了当代关于历史教育价值认识的新水平。  
可以说,20世纪80年代初关于历史教育的价  
值评判,拉开了新时期公众历史教育大讨论的序幕。  
公众历史教育作为一项具有重要现实价值的学术传  
,伴随着国人精神生活层次的提升,越发受到各方  
面的重视文革梦魇过后的新时期,历史知识  
开始在更广泛的层面上普及开来,但此后的知识界  
却在传播怎样的历史知识如何传播历史知识等方  
面出现了认识与实践上的分歧,由此引发了深刻的  
批判。  
》、《写好少年儿童历史读物》(1983)、《学习历史与  
当好干部》(1984)这些文章虽内容不同,但主题  
思想却非常明确———总结历史教育的古老传统提  
炼历史教育的当代价值。“文革结束后,面对思想  
解放和文化重建的时代使命,白寿彝特别重视对公  
众进行历史教育,显示出卓越的历史眼光。  
其次,回答了公众历史教育有什么用的问题。  
这似乎是一个司空见惯的问题,但实际上仍有一个  
认识上逐步深化的过程。1982,白寿彝说道:“我  
从事教育工作已有四十四年从事历史研究工作,  
还要多几年这实际上,不管我持的立场和观点怎  
,都做的是历史教育的工作但长期以来,我只是  
简单地认为,这是传播历史知识的工作,是客观地研  
究历史问题的工作,没有自觉地把这个工作跟现实  
联系起来,没有认识到这是历史教育的工作一直  
到最近几年才意识到历史教育的重要性,应该把史  
问题与批判  
35年来,公众历史教育出现了空前的热潮。  
从媒介层面来说,纸质出版物市场繁荣,20世纪八  
九十年代电视迅速普及,15年间电脑和手机也  
[2]题记  
学工作跟教育工作联系起来。”  
教育的价值概括为六点:第一,教导如何做人,讲清  
白寿彝将历史  
楚做人做社会主义新人的道理;第二,进行革命传 飞入寻常百姓家”,门户网站微博微信等为公众  
统教育;第三,对于民族团结的教育有很大的意义;  
第四,讲清楚人类改造自然掌握自然规律的道理,  
明白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于建设四个现代化有积极  
意义;第五,通过历史教育,总结历史经验,明白历代  
治乱兴衰的道理,这样可以培养人们重视现实政治、  
接受历史知识提供了更为便捷和自由的平台从公  
众对历史的兴趣度和接受度来看,近年来出现了网  
络写史电视讲史、“全民听史通俗历史读物方兴  
未艾之势,历史成为公众讨论的热门话题,“一批非  
职业历史学家异军突起,掌握了相当的话语权。  
关心国家命运,提高人们的政治觉悟和辨别能力;……似乎正在发挥着比职业历史学家更大的影响  
[1]242ꢀ250  
[3]  
,进行爱国主义和历史前途的教育  
这六  
” 。按理说,职业史学家具有专业优势,但事实  
点认识从做人讲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再说到国家前  
途命运,从小到大,由个体及于国家,为历史教育注  
入了政治担当这是20世纪80年代有关公众历史  
教育价值最为全面和权威的阐述。  
却恰恰相反网络写手们快意江湖,而专家们却在  
书斋中束手无策对此,知识界也作出了批判性省  
。  
第一,公众历史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史学工作者  
的责任。  
在有关公众历史教育价值的论述上,瞿林东继  
承白寿彝的衣钵并作出了新的阐述他发表的传  
统史学和历史教育》(1986)、《论读史明道》(1992)、  
在一派热闹嘈杂的景象背后,公众历史教育的  
确暴露出许多问题古装历史剧动辄以秘史为噱  
,抗战神剧充斥荧屏,至于一些通俗读物,只看  
书名就会吓人一跳,三国一点也不靠谱》、《唐朝  
从来不淡定》、《唐朝绝对很邪乎》、《别笑,这是大清  
正史》、《民国就是这么生猛》、《历史是个什么玩意  
》、《历史真的很有料等等,《唐朝绝对很邪乎甚  
至赫然写着李世民之所以选择儿子李治做接班人,  
大矣哉,史籍之为用也》( )、《传统史学与人生  
1
993  
修养》(1994)、《从史学中汲取更多智慧》(1997)、《史  
———我们的一个精神家园》(2006)、《史学修养与  
文化自觉》(2012)等文章,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循  
循善诱,说理透彻,举例生动瞿林东论公众历史教  
育的功能,有三个重点:一是强调以历史进行自我教  
,感悟人生哲理,守护精神家园;二是从历代政治  
家与历史教育的典型事例中,论证历史教育与政治  
[4]43  
是因为李治的性取向没有发现什么异常这样  
无厘头和粗俗不堪的话语。  
54  
刘开军价值判断问题反思与走出困境———35年来公众历史教育思想的演进  
对公众历史教育的反思,也就是从批判上述讹  
要差别在史义庸俗的作品是没有史义或  
史义低级趣味,虽然也有事和文,但是缺少思  
有的作品,材料丰富,文字华美,但没有主  
,读者看完,不知作者所云;有的作品,材料丰  
,文字华美,但格调不高,读者看完,不能得到  
健康的精神陶冶;有的作品,材料丰富,文字华  
,但表现出的思想落后甚至反动,读者看完,  
不能得到正确的引导凡此种种,皆可归入庸  
俗作品之列至于等而下之的既没有史义又缺  
少材料和文采的读物”,只能看做文化垃圾,连  
误和荒唐开始的有批评者归纳通俗历史热中存  
在如下突出问题:一是内容庸俗,如皇宫秘闻宦官  
流氓桃色故事;二是史实讹舛;三是史观错误,包括  
美化帝王将相的专制残暴,宣扬宿命论和官场权  
[5]  
,任意褒贬人物,颠覆历史也有学者从外在表  
象与深层观念两个维度评价当前的历史通俗化活  
,认为:“当前的通俗历史热给史学带来的变化,  
主要还体现在外在形式或技术层面,具体而言  
即在表述形式上的通俗化———语言文字及情节描  
述等,而远未实现内容与观念等史学核心部分的  
[
8]  
作品都算不上。  
[
6]  
变化。” 这些批评言之有据,比较全面地总结了历  
史通俗化的主要弊病笔者以为,除此之外,一些受  
到热捧的历史作品传播的历史知识比较琐碎,缺少  
思想与文化的内容;为了求新求异,一些捕风捉影的  
历史知识,被随意放大;它们所给予公众的历史知识  
是碎片化的,只有故事性,缺乏思想性,渲染了个人  
的权术,消解了历史的正义。  
义是历史学的三大要素章学诚曾有一  
个非常形象准确的比喻:“事者其骨,文者其肤,义  
[9]123  
者其精神也。”  
历史学的主要内容是叙事,如同  
人的骨骼;叙事的载体是文字表述,如同人的肌肤;  
写历史最终是要表达史义的,义如同人的灵魂、  
义的统一才是完整的历史学三者之中,义最为  
重要缺少史义,不能彰显历史学的魅力,也就谈不  
上教育了倘若逐利忘义地从事历史普及,只会粗  
制滥造,公众历史素养的提升也就无从谈起。  
在普及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职业史学家缺位,业  
余的历史爱好者网络写手扮演了主要角色,“角色  
错位问题尤其突出面对这个问题,史学工作者也  
在自我批判:“很多史家将史学社会化视为一种不入  
流的非学术行为,对此不屑一顾与之形成鲜明对  
照的是,社会大众对史学的需求却难以满足,各种伪  
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没有受过学术训练,在通  
俗化问题上恰恰成了优势?因为他们没有背负沉重  
的学术包袱,他们强调写史即写人,写人即写心,归  
根结底是有趣和私欲,而这些恰恰是公众所喜欢的。  
但公众喜欢并不代表这就是公众历史教育的精髓。  
第三,公众历史教育中的种种乱象,归根结底可  
以概括为:利益驱使,社会责任感和风俗观念淡薄。  
在历史普及大潮中,历史知识被视为一种商品,  
是可以被生产包装炒作购买和消费的既然是  
商品,就有成本,所以,电视台出版商网站和各种  
历史文本的撰写者也就理直气壮地着眼于收视率、  
票房销售量点击率等利益的追求从投资者的眼  
光来看,按照市场规律,通过商业运作,追求利润的  
最大化,似乎也无可厚非但是,追求利润只是针对  
一般商品而言的,历史却不是普通的商品”。历史  
作为商品进入市场后,不仅要受市场规律的作用,  
还要受人文法则的约束然而,近年来的公众历史  
教育已经被市场绑架了,“商品大潮下的娱乐历史多  
向钱看的价值取向,为此它必须媚俗,而媚俗往  
[7]  
史学纷纷登场,哗众取宠,使人真伪难辨。” 经过这  
些年来不断的批判和引导,一定程度上扭转了以往  
那种史学家鄙视历史通俗化工作的不良风气以近  
年来的明史热为例,由明史专家撰写的通俗读物  
已有:陈梧桐的自从出了朱皇帝》、王春瑜的与君  
共饮明朝酒》、毛佩琦的毛佩琦细解明朝十七帝》  
,这些书也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反响当然,相对于  
公众迫切的历史需求来说,“大家小书毕竟还是太  
少了,难与各种草根史学抗衡,更无法平分秋色。  
第二,公众历史教育需要通俗化,但通俗往往与  
庸俗划上了等号。  
通俗和庸俗(粗俗媚俗)之分是人们争论较多  
的一个问题通俗不是庸俗,更不是媚俗,而是通  
与雅俗共赏的结合有学者从史义的角度划  
分通俗和庸俗,认为通俗史家追求史义”,而庸俗的  
作者则抛弃了史义”,一味地谄媚于公众,忽略了自  
己的职责。  
[10]  
往导致低级趣味甚或是污染风俗的内容” 。在经  
济利益的驱动下,一些人不惜故弄玄虚哗众取宠、  
制造亮点,与教育的主旨渐行渐远在利润的支配  
通俗和庸俗,一字之差,实则大相径庭,主  
55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2]246ꢀ247  
,历史写手媒体的社会责任感被大大地弱化公  
众历史教育关乎人们掌握哪些方面的历史知识,形  
成怎样的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净化社会风  
形成良好的社会习俗具有重要意义,但一些历史  
读物和影视剧很少去考虑这些问题不过,忧虑也  
,批判也罢,最终要走向反思,走出困境。  
策划班  
当然,培养一批优秀的通俗历史  
传播者并非一日之功,这需要培养他们宽广的历史  
知识和不俗的文学修养,懂得现代传播学,运用新式  
的媒介,更要有高尚的情怀和道德操守。  
第三,借鉴国外经验,大力发展公共史学或公众  
史学如果说前两条建议是从时代变迁和史学传统  
中寻求出路的话,那么,公共史学的倡导者则将目光  
投向了外国史学肇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公  
共史学,在国内也被译为公众史学”,指由职业  
史学人士介入的面向公众的历史文化产品创制与  
路在何方  
公众历史教育旨在把科学的历史知识和历史观  
念传播给更多的人对于知识界来说,比诊断病症  
更为迫切的任务,是寻找公众历史教育的方向与路  
。  
[13]  
传播”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现在已经颇具  
声势和规模目前,“全美近百所大学的历史系都设  
置了公共史学的研究生学位项目,公共史学课程也  
第一,树立公众历史教育的原则,更新传播手  
确立科学的原则是历史知识普及步入康庄大道  
的前提瞿林东提出了历史知识社会化的三个基本  
原则:一是应当从大处着眼,即关注重要的历史事件  
和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二是注意到中国历史发  
展的连续性,使受众通过不同的途径对中国历史有  
一个完整系统的初步认识;三是使受众认识到中国  
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而秦汉以后则是一个不  
[14]  
进入了许多高校历史系的本科教学” 。最近十  
,公共史学也成为中国史学界讨论的热点尽管  
诸家意见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公共  
史学指向的是社会民众有关公共史学的思考和理  
论构建,的确对于历史知识的社会化具有参考价值。  
因为公共史学的核心是公共”,它是超出学院派走  
出书斋面向公众的一种史学形态,它将历史学推广  
到了社区机关企业商场民间组织等公共领域,  
恰恰弥补了学院派史学触角的局限不过,国内的  
公共史学学科建设还在草创之中,理论和学科层面  
的意义大于实践层面上的价值,公共史学距离在公  
共领域真正发挥作用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  
[11]  
断发展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从国家和民族的  
长远发展来看,理应发挥公众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  
和政治功能近年来,人们也认识到要不断更新教  
育的手段和方法,除了传统的传播方式外,还需要运  
用影视网络等现代技术,提高传播效率,扩大受众  
范围因此,拓宽历史知识传播的渠道,满足人们的  
多样化需求,是大势所趋。  
发展中的关注点  
第二,提高公众历史教育主体的素质,培养历史  
知识普及方面的专门人才公众历史教育看似容  
,实则不然倘若对历史没有深入的研究,甚至对  
史实都弄不清楚,是无法写出一本经得起推敲的历  
史读本的;反之,仅有精深的专业知识,也未必能写  
出好的读物白寿彝指出:“通俗不是粗浅,要更好  
的把内容表达出来,让更多的人能够接受,这确实不  
容易,不下功夫是不行的现在我们还没有做通俗  
化历史工作的队伍,这方面的专门家就更缺  
不管是学院派史家还是历史爱好者,在从事公  
众历史教育时,都要处理好知识输出与价值塑造感  
受魅力与启迪思想历史娱乐与寓教于乐精英史学  
和通俗史学的关系如何在新时期新形势新语境  
下普及历史知识,尚处在摸索阶段笔者以为,以下  
几个方面是今后开展公众历史教育需要特别注意  
。  
第一,批判的声音仍是必要的,但在批判中还需  
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多年来,史学界发出了许多有  
分量的批判声音今后,兼具理性与激情的批判仍  
是必要的因为市场上那些低劣的读本和拙劣的模  
仿者不会自然消失,影视剧中胡编乱造的历史拼凑  
需要及时纠正,而知识界的批判与分析可以增强民  
众的鉴别能力和欣赏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不  
良现象的蔓延批评不仅是一个态度问题,还要发  
出智慧的声音,形成一种舆论监督和社会约束当  
[1]258  
。”  
这一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不断的消  
充实和发展学术界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设想,认  
为培养一支通俗史学的队伍可以从三方面进行:“一  
是从原有专业作者群中分流一部分,二是从别的行  
业中引进一部分,三是专门培养一批不求职称只求  
利润的走市场的史学创作队伍”,如高校中的中文系  
与历史系可以联合开设历史题材创作班和历史电视  
56  
刘开军价值判断问题反思与走出困境———35年来公众历史教育思想的演进  
,在批判中要带着问题意识,最好能提出意见或建  
时代,但公众历史教育不宜随波逐流,掉进金钱的陷  
。  
,比如怎样在激发网络写史活力的同时,减少粗制  
滥造的历史文本等等。  
第四,史学工作者与非专业从业者的互动史  
学工作者与非专业出身的从业者需互相学习,取彼  
之长补己之短,推动公众历史教育朝着繁荣健康的  
方向发展近年来,“学院派史学工作者和草根”  
的历史传播者之间相互讥讽,多少带有几分意气之  
。“作为史学工作者,给草根和非史学专业的写手  
的建议是,请他们多少关注一下史学研究对于专  
业的史学工作者,我也建议不要轻视通俗历史读物  
和草根写手,他们的作用是庙堂史学不能替代的。  
如果可能,史学工作者倒应该关心他们,给他们帮助  
第二,强化各级政府学术机构学术团体在公  
众历史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公众历史教育关涉重  
,政府需要扮演好组织者和管理者的身份单纯  
依靠教育部门对在校学生进行历史教学是远远不够  
,因为一个公民受到的历史教育是终身的可否  
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来监督规范和评估各种公众  
历史教育成果各级各类学术机构学术团体(如历  
史学会等)具有丰富的学术资源,可以遴选一批学术  
专家和文史爱好者,根据他们各自的特长来提供优  
秀的通俗读物历史影视剧和公益性历史讲座,建设  
专门的公众历史教育网站等社会真正需要的公众  
历史教育成果大致需要符合以下标准:事实基本正  
;史事的选择兼顾历史与民众的兴趣,传递出健康  
优美的历史音调;文风和语言接地气,但不能动  
辄用一些不伦不类不古不今的语言调侃历史,而是  
用接近公众文化程度的有时代感的语言述说过往。  
这样既可以实现政府和民间的良性互动,又可以将  
挖掘地方文化遗产与公众历史教育结合起来。  
第三,增强为公众历史教育服务的底线意识。  
公众历史教育要为公众服务”,服务不是服  
”,不能抛弃了历史和教育的双重底线当历史和  
教育联姻并面向大众时,公众历史教育的底线更需  
要坚守或许有人会说,通俗作品能给民众一点历  
史常识就够了,这是低估了社会公众日益提高的文  
化水平公众历史教育不是要在公众已有文化水平  
线以下重复,而是要与公众的文化素质基本持平或  
者略高一点,这样才符合教育的基本规律在普及  
中要提高公众素质,而不是降低人们的历史品位,这  
是我们应当遵守的一条底线公众历史教育要少一  
点铜臭味,多一点文化气息尽管这是一个消费的  
[15]  
和引导” 。这番话说得很好不过,与其说双方  
要互相帮助,不如说彼此抛弃偏见,互相学习具体  
来说,业余作者可以从学院派那里获取更真实可  
信的历史信息,体会到对于历史那份神圣敬畏之心  
和研究眼光等;“学院派在思想上需要松绑,现在不  
是要考虑历史通俗是否低级的问题,而是要考虑史  
学工作者能否做好通俗化工作的问题!史学工作者  
可以从对方那里学习表达历史的技巧,揣摩公众对  
于历史的理解层次,不断完善写史的模式,丰富写史  
的风格,提高讲历史故事的能力,努力缩小与民众之  
间的距离历史研究和民众之间的距离,不但不能  
产生美,反而会产生隔膜误解。“学院派在近年来  
的历史知识社会化高潮中落于下风,但不能甘拜下  
要坚信:随着公众知识水平的提高,他们对历史  
的需求逐渐趋于理性,专业的史学工作者在历史知  
识社会化中会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公众历史教育关乎国民的人文精神和历史理  
在今天这样一个崇尚文化快餐娱乐至上的时  
,由历史长河冲击而成的精神沃土,更需要对历史  
怀有敬意的人们用心耕耘与呵护。  
注释:  
参见:舒焚两宋说话人讲史的史学意义》,《历史研究》1987年第4;周朝民中国近代通俗史学论》,《历史教学问题》1990  
年第2;李小树先秦两汉讲史活动初探》,《贵州社会科学》1998年第2;李小树宋代商业性讲史的兴起与通俗史学的  
发展》,《史学月刊》2000年第1;乔治忠明代史学发展的普及性潮流》,收入中国官方史学与私家史学》,北京图书馆出  
版社2008年版;等等。  
参考文献:  
[1]白寿彝.白寿彝史学论集[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57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白寿彝.历史教育和史学遗产[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3.  
3]王育济.关于历史学的数字化转向”[N].光明日报,2015-08-23(6).  
4]雾满拦江.唐朝绝对很邪乎[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  
5]王记录.近十年来通俗历史热现象探析[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9-23.  
6]李小树.关于通俗历史热的历史学考察[J].中国图书评论,2007,(1):62-64.  
7]尤学工.史学可以娱乐化吗———兼论史学的社会化问题[N].北京日报,2011-01-31(14).  
8]周文玖.“史义与通俗历史读物写作[J].学习与探索,2011,(1):205-209.  
9]章学诚.章学诚遗书[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  
10]葛志毅.试论所谓史学危机与当下的历史热”[J].学习与探索,2011,(1):202-205.  
11]瞿林东.普及历史知识目的在于提高民族素质[N].人民日报,2011-08-18(7).  
12]钱茂伟.史学通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13]陈新.“公众史学的理论基础与学科框架[J].学术月刊,2012,(3):117-123.  
14]王希.谁拥有历史———美国公共史学的起源发展与挑战[J].历史研究,2010,(3):34-47.  
15]毛佩琦.历史,大众需要通俗解读[J].博览群书,2009,(5):15-16.  
[
[
[
[
[
[
[
[
[
[
[
[
[
Valuation,ThoughtsandSolutions:theEvolution  
ofThoughtsonPublicHistoryEducationinthePast35Years  
LIUKai-jun  
HistoricalCultureandTourismInstitute,SichuanNormalUniversity,Chengdu,Sichuan610066,China)  
(
Abstract:Inthepast35years,thecognitionandevaluationaredonefromthreeaspects,i.e.,  
valuation,thoughtsontheproblemsanditssolutions.Researchersevaluatepublichistoryeduca-  
tionfromcultivatingpeople,inheritingcivilizationandunderstandingthefutureofthenation,  
whichattachesbothhumanisticfeelingsandpoliticalactingtopublichistoryeducation.However,  
therearesomeshortcomingsinthelanguageandhistoricalconceptioninthepopularityofhisto-  
ry,suchaserrorsinsomehistoricalfacts,chaosinviewsofhistory,inaccuratediction,over-  
pursuitofinterestwithignoranceofenlightenment.Theacademiccirclemakesanin-depthself-  
examinationandsomeconsensushavebeenformed.Firstly,principlesofpubliceducationneedto  
beestablishedwhilemeansofcommunicationshouldbeupdated.Secondly,thequalityofsubject  
ofpubliceducationshouldbeimprovedandspecializedtalentsshouldbetrained.Thirdly,public  
historyshouldbedevelopedundertheexampleofforeigncountries.Inthefuture,criticismon  
publichistoryeducationisstillneeded.Governmentsatalllevels,academicorganizationsandac-  
ademicsocietiesshouldshouldertheirownresponsibilitiesandmaketheirduecontributions.Pub-  
lichistoryeducationshouldservethepublicbutshouldkeepthebaselineofhistoryandeducation.  
Historiansandnonprofessionalhistoriansneedtolearnfromeachotherandpromotethehealthy  
developmentofpublichistoryeducation.  
Keywords:publichistoryeducation;popularhistory;publichistory  
[责任编辑:凌兴珍]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