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4]348
适用之,谁之罪也?是真可为长太息也。”
的过程。观之今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仍然充满了
各种挑战。在面对这些困境时,我们或许可以从清
末的那段历史中去寻找经验和教训。
政治改革注定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是一个利益
取舍的过程,是一个革新与传统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注释:
①
费正清在其著作《美国与中国》(TheUnitedStatesandChina)、《中国沿海的贸易与外交:条约港口的开放》(Tradeand
DiplomacyontheChinaCoast:TheOpeningoftheTreatyPorts)、《中国对西方的反应》(China’sReponsetotheWest-
AdocumentarySurvey,1839-1923)建立了近代中国研究的基本范式,其中“冲击—回应”模式为该范式的核心,贯穿于其
整个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中。费正清认为,相对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动态社会,中国是一个长期以来处于停滞状态的传统社
会,这样的社会使得中国缺乏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近代中国只有在西方不断的冲击下,才能有可能摆脱困境,取得进步。
这种研究中国近代史的模式也逐渐被美国史学界所采用。
②
美国史学家柯文(PaulA.Cohen)在其著作《美国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中也对“冲击—回应”模式做出了批判,认为该模式忽视
了中国内在的变革力量,中国近代的变革不仅仅是西方冲击的结果,其社会自身内在也具有变革的因素。参见:〔美〕柯文
《美国的中国近代史研究》,胡大泽编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上谕写道:“前经特简载泽等出洋考察各国政治,著即派政务处王大臣设立考察政治馆……。”参见:《设立考察政治馆谕(光
绪三十一年十月二十九日)》,《近代中国宪政历程:史料荟萃》,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0页。
其实,1905年五大臣出洋考察时,本想以“考察宪政”为名,但顾忌慈禧对“宪政”一词的反感,只能以“考察政治”取代之。参
见:陶菊隐《筹安会“六君子”传》,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22页。
宪政编查馆在《宪政编查馆奏派员分任馆务折(并单)》中,将庶务处改为了总务处。参见:《宪政编查馆奏派员分任馆务折
(并单)(光绪三十三年十一月初一日)》,《政治官报》总第41号,第4-5页。
参见:《宪政编查馆大臣奕劻等拟呈宪政编查馆办事章程折(附清单)(光绪三十三年七月十六日)》,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
编《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上),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47-51页。
参见:《宪政编查馆会奏遵设专科考核议院未开以前逐年应行筹备事宜酌拟章程折(光绪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五日)》,《政治
官报》总第432号,第8页。
清末有报纸曾如此评价宪政编查馆:“谓其立法,则彼固能筹备宪政,督饬督抚之进行,则有涉行政矣;谓其行政,则彼固能
解释各种法律,则凡刑法上之疑义,固得由其解释,则又涉司法矣;谓其司法,则彼固能订立各项章程及宪法大纲,且得不经
资政院之通过,则又类立法矣。”宪政编查馆虽然从属军机处,按照机构划分应当是行政机关,但从宪政编查馆的立宪活动
来看,其起草钦定宪法大纲是立法活动,解释法律的疑惑是司法活动,督饬督抚立宪是行政活动,所以可以说其集三权于一
身。参见:《论宪政馆之误国殃民》,《民立报》宣统二年十一月初八日,收入马鸿谟编《民呼、民吁、民立报选辑(一)(1909.5ꢅ
1
910.12)》,河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568-569页。
⑨
《宪政编查馆资政院会奏宪法大纲暨议院法选举法要领及逐年筹备事宜折(附清单二)(光绪三十四年八月初一日)》,故宫
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上),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56-59页;《大日本帝国宪法》。下文对《钦定宪
法大纲》和《大日本帝国宪法》的介绍均出自于此,不再另注。
⑩
对此,国内学者彭剑在其著作中有专门的论述,其认为该大纲学习了明治宪法的“外记法”,而此方法则是达寿在日本考察
宪政后所学,通过在条文中对君权进行详细规定以避免将来产生疑问,也防止开设国会时为法律所限制。参见:彭剑《清季
宪政编查馆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74页。
ꢀ
ꢁꢂ上谕中写道:“著派溥伦、载泽充纂拟宪法大臣,悉心讨论……。”参见:《派溥伦载泽为纂拟宪法大臣谕(宣统二年十月初四
日)》,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上),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79页。
ꢀ
ꢁꢃ对于立宪主义的界定,学者存在争议,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其一是以卡尔·J·弗里德里希(CarlJ.Friedrich)为代表的超验
正义,其二是认为立宪主义就是依宪法进行政治统治的“亚洲立宪主义”,其三是以卡尔·施密特(CarlSchmitt)为代表的权
威自由主义,但无论是何种立宪主义,其思想的源流都可以追溯到17、18世纪自然法之中,而自由主义、有限政府理论和社
会契约论则是其中最为重要的部分。
ꢀ
ꢄꢁ五大臣出洋考察共分两路:一路为端方、戴鸿慈一行,于1905年12月19日(光绪三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三日)从上海出发,经
日本,先后到达美国、德国、丹麦、瑞典、挪威、奥地利、俄国、荷兰、瑞士、比利时、意大利等国,其间,在德国停留得最久,先后
两次入境共计67天;而另一路由载泽、李盛铎、尚其亨组成,于1906年1月14日(光绪三十一年十二月二十日)从上海出
发,先后到日本、美国、英国、法国、比利时,其中在法国停留时间最久为52天,日本次之、为29天。参见:故宫博物院明清档
108